-
1 # 家有好醫趙博士
-
2 # 積極心理學繪畫療愈
其實神經官能症本身並不可怕,倒是因為超大機率的被誤診、被誤治才是可怕的。
神經官能症主要的症狀通常非常多樣並讓人非常難受:神經性頭痛、神經性皮炎、神經性腹痛、神經性腹瀉、神經性嘔吐。。。。。。
症狀非常多樣但是去醫院檢查,往往就是沒有什麼檢查結果支援這麼豐富的症狀,儘管病人看上去真的非常痛苦了,可以就是查不出病因來。
這時候就可以考慮是神經官能症了,不同的器官就在有症狀查不出病因的情況下,做這個診斷的。
其實神經官能症更多的是神經心理失調,透過神經內分泌影響相應的器官和組織出現的問題。
治療上應該身心同治。想進一步瞭解的可以檢視我的文章:疑難怪病背後的心理因素,各個離奇怪異的病症背後的神秘因素究竟是什麼。
-
3 # 藥師華子
神經官能症是一種非常難纏的疾病,它的可怕之處在於患者所遭受的痛苦是真實存在的,可是又沒有實質性的病變,現有的醫療手段很難治療,讓醫生有一種“有力無處使”的感覺。歸根結底,神經官能症更類似於一種“心病”。
一、神經官能症的病例有一段時間,華子每次在值夜班的時候,都會見到一位大媽來看急診,她用的藥也總是活血化瘀的那幾樣。華子與同事們聊起這個“熟客”,同事們也紛紛表示夜班的時候總看到這樣的一位大媽,她基本每天晚上都會來醫院“打卡”。
華子與急診室醫生聊到這位患者,醫生們的印象也很深刻,這位大媽每次都是深夜到醫院,說自己胸悶、氣短、心前區疼痛,初時以為她有冠心病,發作了心梗。可是進行了各種檢查之後,又發現她一切指標都正常。可是和她解釋說沒有疾病,她自己又死活不信,醫生被磨得沒有辦法,只好給她開些“活血”的藥。
每次只要一紮上針,這位大媽的症狀就馬上“緩解”,然後離開醫院,第二天晚上又再次“犯病”,又重複前一天的流程。而實際上醫生給她用的都是一些輔助性的藥物,不會產生那麼明顯的治療效果,
這位大媽所患的就是心臟神經官能症,雖然沒有實質上的病變,但已經嚴重的影響到了她的生活。後來急診醫生建議她去找了心內科的專家,也是費時良久才調整好。好在愈後還不錯,沒有造成大問題。
二、“心病”需要“心藥”醫人體遍佈神經,調節人體內臟活動和心臟的跳動,汗液、消化液以及激素的分泌等神經,不受人主觀意志控制,所以又稱為自主神經,也稱為植物神經。而人體本身的心理因素會對自主神經產生影響。
比如說我們在恐懼的時候,心跳會加速,感覺自己身上的汗毛會豎起;或是在緊張的時候,會不由自主的流汗;在傷心、難過的時候,就會變得沒有胃口,吃不下飯,這些都是心理因素對自主神經產生了影響,從而改變了激素的分泌,對身體產生影響。
所以說,神經官能症,是一種精神上的長期障礙。其中很多病人可以意識到自己處於不正常的心理狀態,但就是擺脫不了。病人會主觀感覺自己很痛苦,而且特別喜歡跟別人訴苦,並且這一行為具有永續性,通常會超過2~3個月。但經過詳細檢查,又無法發現明確的病變。常見的除了神經衰弱、焦慮失眠等精神方面的症狀,還可能會顯露出心臟病、胃腸病等症狀。
對付這樣的一種“心病”,需要“心藥”。有事不要憋在心中,要多與家人和親友訴說,家人也要理解這樣的病人,要耐心開導,想方設法讓病人達到心理平衡。可以增加戶外運動量,參加社團性的活動,與人多交流,可以幫助調節植物神,防治神經官能症。如果症狀過於嚴重,也可以在醫生指導下使用藥物進行對症治療,或是求助心理醫生。
神經官能症會對生活造成嚴重干擾,但一般不會對身體造成嚴重損害,而且愈後良好。但診斷疾病是個難題,可能需要耗費大量的時間、金錢與精力,做了大量相關症狀的檢查,又找不到實質性病變時才會考慮為神經官能症。而且需要醫生、患者以及親友的多方面配合,才能完全治癒。
-
4 # 心理醫生小蔣
神經官能症一般多無器質性病變,症狀出現和變化與精神因素有關係。臨床可以出現的症狀有頭痛,失眠,記憶力減退,心悸,胸悶,恐怖感等。神經官能症不僅導致精神心理異常,還可引起心臟,胃腸,生殖系統等病變。
根據臨床型別可以分為神經衰弱、抑症、焦慮症、強迫恐懼症等,其中神經衰弱和癔症是比較常見的兩種型別,神經衰弱常見的症狀有失眠多夢,有的還會出現頭暈頭痛,精神疲乏,容易健忘,情緒不穩等症狀,常常是因為精神憂慮,或者是長期的腦力勞動和睡眠不足所引起。
所以它的特點主要表現為症狀複雜多樣,可以表現為頭痛,失眠,心慌,胸悶。還可以出現消化系統的一些症狀,比如腹痛,腹瀉,便秘,胃脹,男性會出現遺精,陽痿,女性會出現月經不調。
-
5 # 音樂心理輔導師王濤
神經官能症,現在叫作神經症,這是一組病症的統稱,包括焦慮症、強迫症等。
神經症患者能意識到自己身體出了問題,但是醫學檢查又查不到病變。
這些問題往往是內心衝突導致的,當然也有心靈創傷導致的。
但是,患者積極配合,治癒還是沒問題的。
回覆列表
神經官能症也被簡稱為“神經症”,在目前的臨床上越來越常見,在上個世紀的80年代,美國就曾經統計過,一年當中各類疑似神經官能症的患者人數可達兩百多萬。
實際上,神經官能症是一組神經、心理機能失調性的疾病總稱,其最大的特點就是缺乏器質性疾病的診斷依據,但可以出現相關的軀體症狀,自身有明顯的痛苦感且常常有強烈的需求救治的期望,同時,還容易有焦慮症、強迫症、恐懼症、疑病症等心理障礙的表現。
從醫學的角度而言,神經官能症其實屬於“醫學難以解釋的症狀”(medically unexplained symptoms,MUS)的範疇。事實上,從上個世紀80年代開始,醫生陸續開始關注到一類患者,這些患者表示自己存在一種或多種的軀體症狀,但是客觀的醫學檢查卻無法發現能夠解釋這些症狀的相應病理變化,那時候開始醫生就將這些問題稱為“神經官能症”或“植物神經紊亂”等。
隨著MUS這類患者的數量不斷增加,很多醫生意識到了這類問題存在的普遍性,因而,很多國家制定了針對“醫學難以解釋的症狀”的臨床實踐指南。很多國外的學者研究發現,包括功能性胃腸病、慢性疲勞綜合徵、慢性疼痛、更年期綜合症等在內的很多常見問題,不少都是由神經官能症所引起的。
神經官能症可能不像器質性疾病那樣可以損害器官的功能,甚至危及生命,但其帶給患者的痛苦卻完全不亞於器質性疾病!甚至,與器質性疾病不同,神經官能症患者更容易受到來自於周遭的壓力和不公平的對待,由此更容易加重其心理障礙。
由於神經功能紊亂或是心理障礙,導致患者“感知”到明顯的軀體不適。而後,患者在其健康觀念或疾病觀點的影響下,將症狀解釋為“嚴重的疾病”或是“災難”,這樣就更容易出現焦慮和抑鬱情緒,如此可以形成一種惡性迴圈,導致自我“感知”的症狀不斷加重。在這個過程中,患者是渴望康復的,並且不斷尋求診治,但由於醫學客觀檢查手段無法發現病理變化,又不斷遭受失望。最終,不少的患者甚至出現其社會功能和人際交往能力的障礙。
我們的理念是:慢病管理“靠自己”,科學指導“不迷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