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花姐姐家庭教育
-
2 # 育兒塗老師
0-3歲孩子教育以聽為主,可以聽經典著作,比如論語 老子 易經 三字經這些,可以很好地刺激孩子的大腦,方便的時候就可以聽。
看是其次,3歲之內對孩子眼睛的刺激那能很好地培養孩子對藝術的欣賞。看什麼呢?要看世界名畫和古建築,像蒙娜麗莎,清明上河圖這些的圖片,孩子有空就可以看,當兒童繪本來看,父母有空的話最好陪著孩子一起看。
3歲之前孩子主要是玩沒錯,父母一有時間就可以陪著孩子一起玩,父母的陪伴能很好地培養孩子的安全感和幽默感。
3歲之後可以讓孩子對著書本聽經典著作,不用刻意教他識字,每天只需半個小時。其他時間基本還是玩。要帶孩子經常到戶外,接觸人群。
5歲之後寶寶才可以開始握筆練字,從簡單的開始,每天不要超過半個小時,主要目的是讓孩子能夠安靜下來,同時培養一個每天花點時間在識字的習慣,不是為了讓孩子認得多少個字。
但是可以讓孩子背誦經典著作,孩子不需要理解,只要背誦就好,這是刺激孩子大腦,培養孩子的記憶力,如果他能一下子把“老子”背誦完,說明他的大腦能容納兩千多字,這個記憶力對他以後讀書是很有用的,而這樣的記憶力的培養在6歲之前是最有效的。
同樣一天的時間不要太久,看孩子接受程度調整。
-
3 # 水凝
一,早識字的方式
1.給卡片給他玩,給他念。他慢慢跟著學習。
2.用一些色彩繽紛的泡沫字做識別,他可以拿著玩。
3.給他看有聲音的掛畫,邊聽邊學。
二,以上識字的目的和好處。
1.鍛鍊動手能力。
2.刺激視力,同時拓展思維。
3.有一定的需要啟蒙作用。
4.由於陪著愛學習的習慣。
三,學習,不要強求,遵循以下原則。
1.早識字,還是以玩為主。
2.如果感興趣;自然就好。可以保持好習慣。
3.不可強求,畢竟太小,否則有心理陰影。
以上個人觀點,僅作為參考,因人而異。
-
4 # 美味巧生活
還有一部分是家長強迫寶寶學習識字,本身對識字不感興趣,這樣的寶寶會有逆反心理,你越讓他識字,他越不學,這樣的寶寶就不適合早識字。
所以,寶寶早識字好不好,確實應該因人而異...
-
5 # 我是全職不是太太
可能每個孩子不一樣,如果孩子有興趣看,可以適當地教他們認字,少量的,但是不要去計較他們到底記住了沒?記住了幾個?我覺得沒有必要。
-
6 # 三城一郭
寶寶小的時候應該以擴散思維能力為主,在輕鬆的環境下去玩,邊玩邊學習,在玩中學習。而不是嚴格的正兒八經的學習識字。
小時候教幼兒識字應該配合圖片,圖形和實物認知,提升認知的基礎上配合故事,形成連貫認知,這是主要調動孩子的聽覺能力和思維能力。
如果,以識字為主的話,孩子的思維能力會專注以文字變影象模式來記憶,孩子太小的話太過專注記憶就會影響孩子的思維擴散。
和我孩子一起玩的孩子,當時快三歲,能夠把繪本的文字全部讀下來,一個字一個字的讀,但是最後問她整體的故事情節時,就無法聯絡起來。我的孩子認識的字很少,但她能夠看著繪本的圖畫,把整個繪本講出來。有時還會有自己新奇的想法,有時會特別注重細節,而且講故事的能力非常強,語言表達能力,表現能力都是很不錯的。
孩子單純學習認字感覺是比較枯燥的,認字的目的是為了透過文字增加孩子的認知和提高思維能力。如果,在這兩方面沒有得到鍛鍊,為認字而認字,就應該暫且放一放,不必著急苦逼孩子。以後的應試教育有的是機會讓孩子學習認字。
每一個孩子的天分不一,特長不一,應該根據自己的孩子綜合鍛鍊孩子的能力。不能給孩子造成壓力。一旦有壓力就會有牴觸情緒。以後再學就很困難了。興趣就是最好的老師。
孩子在上小學之前,3歲以後可以每天陪伴孩子讀書,讀書可以鍛鍊孩子的思維能力,思考能力,讀的時候可以讓孩子一字一字的看著讀,讀的多了孩子自然就認識了。一旦孩子在讀書上發現了興趣,自然會讀,認字也是順其自然的。
-
7 # 呱呱嗎
每個家長都希望有個聰明的寶寶。寶寶識字早當然好,但要看寶寶是自然對識字感興趣還是家長揠苗助長式的被動識字。如果是過早讓寶寶被動學習的話,那反而是本末倒置了。
嬰幼兒時期的寶寶正是全面發育階段,越早、越多的給予他們各種有益的刺激,更能促進寶寶大腦和其它器官的建康發育。
家長應儘可能地讓寶寶多聽、多看、多動手、多運動的機會,而不是刻意引導他們學習識字、算數、拼音等。這些知識到了寶寶上學以後自然會接觸的,並且比家長教的更正規。
嬰幼兒時期的寶寶應該以玩為主。比如玩兒玩具、玩兒遊戲、過家家、在畫板上信手塗鴉,家長也要多和寶寶說話,多為寶寶讀繪本、講故事,多帶寶寶到外面和小夥伴接觸或是去旅遊等,這些遠比讓寶寶過早地學習單純的知識要有益的多。
多年以前,某國研究者們做了一項研究,就是對兩組同樣人數的幼兒園寶寶做長期跟蹤對比,一組是從小玩遊戲長大的,一組是從小上課學習長大的。
多年後,研究者們發現,儘管那些學著長大的孩子剛開始上學時顯得更聰明,但多年以後,他們無論是學習方面還是其它方面,都不如那些玩兒著長大的孩子。
這也說明,嬰幼兒階段發育比擁有某種能力更重要。幼兒園時期的寶寶開始學習文化課程,已經夠早了,在這之前讓寶寶識字就更不利於智力的發育了。
當然,每個寶寶都是有個體差異的,有的寶寶天賦異稟,那就另當別論了。
總之,嬰幼兒時期是激發、培養寶寶各種能力、興趣和心裡情緒的階段,而不是學習學業開始的最佳時期。
-
8 # 發狂小靦腆
我想所有的家長都有一個疑惑,特定的年齡識了多少字合適?到底該不該早識字?這裡家長一般認為識字是一個結果,但是識字卻是一個過程,一個提升認知的過程,這個才是最重要的,寶寶識字結果不是識的字數,是學習方法,是思維能力,認知能力,切忌拔苗助長。
人的一生在於0—6歲的教育。俗話說:三歲看大,七歲看老。自然界的生物規律和人生的成長規律是神奇的和諧一致。
0—6歲是快速增長期,到6歲已經基本成熟。期間豐富的物質營養是大腦發育的基礎和物質條件。而各種強烈有效的資訊刺激,則會啟用大腦細胞,使其產生儲存記憶功能和處理資訊功能,讓大腦真正的活起來,發達起來。
若要提高智商,惟有啟用腦細胞是最有效且必須的手段。沒有啟用的腦細胞處於一種休眠狀態,對人的智力功能沒有任何積極意義。而且日漸退化、萎縮,喪失功能。
早期教育一年的效果等於以後10年,這已是教育界不爭的事實。投資早期教育1元錢,等於以後投入100元甚至更多。早期教育,事半功倍,宜早不宜遲。
所以早教的意義不言而喻,當然早教的方法很多,其中最有效地就是圖片記憶法。
人們對於畫面的記憶是非常深刻的,相比起枯燥的文字,需要一行一行進行練習,比如貓,小,帥學漢字是一款採用圖片演化成字型的軟體,讓孩子在好奇快樂中學習漢字,我家閨女從三歲開始接觸漢字,現在用了一年認字300多個,是一款免費的好軟體。我經常在她身邊陪她學,總之早教之根本就是迴歸家庭
-
9 # 壹壹早教說
關於寶寶識字這件事,最好還是不要急於求成吧,否則反而會起到拔苗助長的作用。
首先還是要培養起孩子的興趣,在平時的交流,閱讀或者遊戲中發掘孩子對識字的熱情,然後再一點一點加以引導,讓孩子在保持學習熱情的同時讓他接觸更多的知識。
培育一個聰明寶寶,是每個爸爸媽媽的夢想。但是面對這個夢想,我們一定不要心急。
不少家長在寶寶很小的時候,就開始教孩子看圖識字,甚至有些寶寶還沒上學前班就會背誦《三字經》和許多古詩了。
但是也有些小寶寶沒那麼給力,他們學說話慢,識字也不積極,怎麼教都有點牴觸,爸爸媽媽也是心急如焚。
想讓寶寶贏在起跑線上?關於識字的節奏,爸媽有必要重新認識。
日本的繪本之父松居直說:“讓孩子提早認字,或強迫他們早日養成自己看圖畫書的習慣,容易讓孩子形成閱讀障礙,還會破壞孩子的想象力。”
過早識字,如同拔苗助長,會壓制寶寶自我學習力的成長,讓寶寶對學習產生抵抗心理,甚至產生閱讀障礙、厭學、注意力不能集中、睡眠障礙等問題。
那麼寶寶多大識字好呢?
從兒童的內在發展規律來看,一般在寶寶4歲時開始就可以了。
教寶寶識字一定要注意方法,越有趣,效果越好。
繪本
繪本是育兒的一大神器,繪本里色彩明豔、畫面可愛的卡通人物總能吸引寶寶的眼球。繪本有故事情節,寶寶在聽故事的同時,也能想象出畫面。
在父母陪寶寶讀繪本的過程中,學習文字,這比在街上看著廣告牌識字更有效果。
講故事
爸爸媽媽每天晚上給寶寶講睡前故事,不僅可以讓寶寶更好入睡,還能讓寶寶在聽故事中學漢字。
在給寶寶講故事時,注意速度要慢,發音要準,並且用手一個字一個字指給他看。
一本故事書可以重複地讀,讓寶寶反覆聽反覆看,加深印象。
識字卡片
家裡的每一件傢俱家電都可以成為寶寶學字的工具。
比如電視上可以貼上“電視”卡片,冰箱上可以貼上“冰箱”字樣識字卡。
寶寶每次經過傢俱家電時,可以看到相對應的漢字,爸爸媽媽可以從一開始教他,等寶寶熟悉了就可以考考他,這個方法很活學活用哦。
回覆列表
幼兒早識字是好不好,取決於孩子是透過什麼樣的方式識字。
如果是透過互動閱讀學到的字,那當然是利大於弊,如果是透過識字卡學到的字弊大於利。
為什麼呢?
我們先來看看為什麼要有文字。
要想回答這個問題我們需要先回到人類的祖先智人那裡找找答案。
大概十萬年前,我們的祖先智人每一次出走非洲失敗被我們近祖的競爭對手尼安德特人打回來了。原因是尼安德特人比智人高大強壯,於是我們的祖先又撤回了撒哈拉大沙漠將近3-4萬年,在距今6-7萬年前,智人第二次出走非洲,然而這一次成功了,而且不僅走出了撒哈拉沙漠,而且橫跨歐亞大陸,橫渡白令海峽,直奔美洲,另外一隻還到了澳大利亞。
為什麼第二次成功了?
原因是他們這一次有了語言和免疫力;
因為有了語言他們可以把自己的想法告訴別人,大家互通有無,於是很快的成長,慢慢的形成一個大的目標——出走非洲。
但是出走非洲得先打敗尼安德特人,而尼安德特人比智人高大強壯,要打敗他們必須得藉助工具——武器。
假如在生活實踐中,一個人突然會製造武器,假如他不會語言,那麼他就只能透過演示這種方式告訴別人,別人只能透過看去學習他如何製造武器(在沒有影片的遠古時期,這是非常低效的),但是一旦有了語言,這個人就可以把製造武器的方法總結出來,透過語言傳遞給其它人,然後一傳十、十傳百,很快大家都知道如何製造武器,從而就可以快速的製造出更多的武器。
以上是語言產生的背景。
這跟文字有什麼關係呢?
彆著急,聽我慢慢來說。
我們知道,我們閱讀的物件是文字,而文字實際上是一種符號語言,這種符號語言的資訊是為了把人們想要傳遞的資訊傳遞出去,讓人類的歷史除了口口相傳變成了實實在在可以在白紙上寫的黑字。
所以,文字形成是在語言之後。
較為精密的語言經歷了百萬年一直到6-7萬年前的進化,才逐漸形成,而文字的歷史有多長呢?
答案是,只有幾千年。
世界上最古老的三種文字:
第一種是楔形文字。周杰倫的名作《愛在西元前》,其中有一句歌詞是這樣的:“古巴比倫王頒佈了漢穆拉比法典,刻在黑色的玄武岩,距今已經三千七百多年”。《漢穆拉比法典》是人類第一部成文法典,就是用楔形文字寫的,它是一種6000多年前發源於兩河流域美索不達米亞平原的古老文字。
第二種是古埃及文字,大家都很熟悉。
第三種是中國的甲骨文,相對於前兩種來說,甲骨文是最年輕的一個,歷史約有3300多年。
所以,人類其實在文字出現之前,當了6萬多年的文盲。
但這並不影響人類的程序,反到是有了文字,沒有歷史,那文字將很難被識別。
當人們從發現楔形文字到破譯花了300多年的時間,還是透過現在人們能夠識別的語言破譯的,而甲骨文從發現到背破譯只花了幾十年的時間。
為什麼呢?
因為華夏文明是唯一沒有斷層的國家,而其它四大文明都有斷層,人們可以透過文化來解讀歷史,從而識別這些字後面代表的含義。
所以,識字重要,比起識字,更重要的是字背後所代表的含義。
如果把字從閱讀中剝離開來,其實沒有任何意義。
說完文字的歷史,再讓我們來看看孩子識字的認知發展規律。
紐西蘭科學家瑪麗·克萊研究發現,孩子的讀字能力是自然發展出來的,並因此提出了“讀寫萌發”的概念。
瑪麗·克萊發現,你給他豐富的文字環境,他自然就學會了文字。
因為對於孩子來說,他可不像我們大人一樣,把文字看成多正式、嚴肅的東西,如果他是自然地接觸文字的,那文字也就是他生活環境中很平常的一個東西,他也就會跟學會認蘋果、認橘子、騎腳踏車、繫鞋帶一樣,自然地就學會認字了。
所以,關鍵不是你孩子幾歲開始識字,而是他學會識字的方式是自然的,還是機械的。
只要父母多給孩子閱讀,那麼,這種能力就是自然而然發展出來的,而如果是從識字卡中學會的漢字,就是把字和環境割裂開來,只管追求孩子能認出多少字的形狀和讀音,不管這個字在真正的語言環境裡怎麼用,那確實不好。
那怎麼幫助孩子早點識字呢?
推薦幾個方法:
1.多閱讀;
平時多跟孩子讀書,互相交流,讓孩子能夠把圖片和文字對上。
那指讀其實也是一個非常好的方式,只是要注意的事,不要刻意,要自然。
2.培養孩子的字形意識和語音意識;
培養語音意識,是把發音跟字聯絡到一起,孩子看到字的時候,幫孩子把發音念出來。
識字首先從聲音系統入手,陪孩子讀繪本的時候,鼓勵孩子對著句子朗讀出來,如果孩子不願意,你可以從你讀一句,孩子接下一句開始,一步步加大朗讀的難度。
培養字形意識,就是對文字形狀和功能的理解。
指著標牌讓孩子看漢字,讀繪本的時候用手指指讀,都是為了提高孩子的字形意識。
你還可以把字當圖案來教,漢字本身也是象形文字,比如“葫蘆串”的“串”字像一串葫蘆串兒等等
3.用APP輔助識字;
現在有一些非常適合孩子識字的APP,裡面有場景,會讓孩子的愉快的氛圍中學會識字,家長也可以選擇給孩子挑選一款,像我家老大很小的時候,孩子爸爸就給孩子買了一款,特別好用。
4.鼓勵多輸出;
比如說坐公交的時候問孩子,我們家那一站叫什麼,還可以指著站名,讓孩子仔細看。乘公交時,鼓勵孩子主動告訴司機,目的地是哪個站。等公交的時候,鼓勵孩子找一找,念一念,讀一讀站名。
閱讀繪本的時候,指著繪本的名字,讓孩子說說什麼這本繪本是什麼名字等等,讓孩子多說,說多了自然也就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