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王思露營養師
-
2 # 破浪行舟
冷凍能殺死寄生蟲,但不能殺死寄生蟲內活性病原體,也就是說人們食過冰凍過的肉類同樣可以感染到其它相同型別種類的動物。
-
3 # 玩水的底棲魚兒
冷凍是可以殺死寄生蟲的。不過要有一定的溫度和冷凍時間。並不是說放進冰箱裡放一天就可以了。
因為我的特長領域是水族系列的,在這裡我就拿魚類舉例。
離我們最近的就是日本料理的生魚片中的寄生蟲
野生三文魚的寄生蟲問題幾乎是眾所周知的。美國食藥監局(FDA)的一項實驗中,檢測了50條野生三文魚的寄生蟲情況,結果是每條都有寄生蟲,且主要是異尖線蟲。
養殖的三文魚,除了來自極寒氣候下的挪威海水漁場的三文魚,在政府嚴格的品控之下,達到了可直接現捕生食的標準外,遇到其他現捕且未經過任何處理的三文魚儘量不要吃。而國內不少日料店的三文魚並不是三文魚,是淡水養殖的虹鱒,其體內的寄生蟲生長環境與人體內相似,比起海魚的寄生蟲具有更大的威脅性。
金槍魚是深海魚,很多人認為深海中的魚類是不會有寄生蟲的,但是大量事實證明了深海魚體內不光有異尖線蟲、裂頭絛蟲等海魚體內較常見的寄生蟲,還有淡水魚體內的肝吸蟲。
醉蝦醉蟹雖然經過醃製,但是可能會存在肺吸蟲囊蚴,這類寄生蟲主要寄生於肺部,但也可能會進入身體的其他器官,小龍蝦體內也經常會有這種寄生蟲。
大家都知道低溫或者高溫可以殺死寄生蟲,但是需要達到一定的條件。
低溫冷凍法:在零下20°C以下的環境內冷凍超過24小時可以消除寄生蟲病害。
高溫烹飪法:置於超過60°C的熱環境內加以烹飪。
個人建議還是覺得生食能不吃就不吃了,以免自身感染寄生蟲病。
-
4 # 人體探索者
冷凍是國際上標準的去除海鮮等肉製品內寄生蟲的方法。
海鮮中是存在寄生蟲的,日本人因為喜歡吃海鮮刺身,有上萬人感染了海洋寄生蟲
除去海鮮中寄生蟲的方法有兩種
一種是高溫,高溫加熱煮熟可以徹底殺滅海鮮中的寄生蟲。但是這個方法的缺點是導致海鮮的鮮味被破壞。
因此,會採用另外一種方法,就是低溫冷凍
低溫冷凍能夠較好的儲存海鮮的鮮味,但是需要冷凍的時間要足夠長,溫度要足夠低才能將寄生蟲完全殺死。不同國家和地區,有不同的標準。比如美國方面,其食品安全監管機構給出的標準非常嚴苛,要求海鮮要在零下35攝氏度凍15小時以上,零下20度要凍7天以上才算合格。歐洲方面給出的標準相對於美國,要寬鬆一點,溫度在零下20度凍24小時就可以了。日本,由於對鮮味有一種迷之追求,因此,完全沒有標準,只要新鮮就開吃。因此,日本也是海洋寄生蟲感染的高發國家。
光是異尖線蟲這一種寄生蟲,日本就有14000例感染者。
因此,冷凍是可以殺死寄生蟲的,但是需要的時間和溫度比較高
-
5 # 琦君說
你知道三文魚為什麼要生吃,不怕有寄生蟲嗎?
其實三文魚體內以異尖線蟲最為常見,但為了保證生魚片不危害健康,並有食品安全法規定,魚肉必須先處理殺滅異尖線蟲的幼蟲。
通常來說最有效的辦法就是高溫,但高溫容易破壞三文魚體內富含的蝦青素,所以為了保持其使用價值改為採用冷凍來消滅寄生蟲。
魚肉必須在零下35攝氏度,冷凍15小時或是零下20攝氏度,冷凍七天才能使用,所以說生吃三文魚片,並不是因為沒有寄生蟲,而是透過嚴格的冷凍方式,將其消滅了,但還有人認為,在醬油碟裡,加上芥末就能殺死寄生蟲,你覺得這個方法可靠嗎?
-
6 # 阮軟的知識
我們就用現在的肉類來進行驗證這個題。!
我們一般用於商業的冷藏庫溫度一般在零下5-18度左右,這一溫度能夠凍死絕大多數寄生蟲,但是不能完全消滅(凍死了,但沒完全死)要是這類肉中存在耐寒蟲卵那麼這一個溫度是不足以殺死全部寄生蟲。
一些耐寒的寄生蟲,並不是被你凍死了,而是他休眠了!
但是,要是你使用的是沸水的話,那麼你只要把肉放入70-100度的水中五分鐘左右,那麼他就可殺死肉中的寄生蟲。
冷凍並不能能殺死全部寄生蟲!
(PS:圖片僅供參考,請以實際情況為準)
-
7 # 阮軟的知識
我們就用現在的肉類來進行驗證這個題。!
我們一般用於商業的冷藏庫溫度一般在零下5-18度左右,這一溫度能夠凍死絕大多數寄生蟲,但是不能完全消滅(凍死了,但沒完全死)要是這類肉中存在耐寒蟲卵那麼這一個溫度是不足以殺死全部寄生蟲。
一些耐寒的寄生蟲,並不是被你凍死了,而是他休眠了!
但是,要是你使用的是沸水的話,那麼你只要把肉放入70-100度的水中五分鐘左右,那麼他就可殺死肉中的寄生蟲。
冷凍並不能能殺死全部寄生蟲!
(PS:圖片僅供參考,請以實際情況為準)
回覆列表
感謝邀請。這個問題需要大家“客觀區分看待”,說“冷凍能殺滅魚蝦當中的某些寄生蟲”,但並不能殺滅水產品中的全部寄生蟲,比如說“肝吸蟲”。每當我們看到某一起“食物感染(中毒)事件”時,總是會多想一些事情,為何會出現這種危害現象?我們又該如何做好預防?
淡水魚為何如此脆弱?而海水魚會相對安全?相對而言,“淡水水域”本身就更適合各種“寄生蟲”生長,特別是“華支睪吸蟲”,淡水感染情況更為普遍。具體而言,海水中的滲透壓更高,這就會對寄生蟲的生存產生較大威脅,所以這些寄生蟲不易在海水中存活。當然,任何事情都有個例,像“異尖線蟲”等一些具有頑強生命力的寄生蟲也有可能在海水中生存繁殖,感染海魚。
別小瞧了“華支睪吸蟲”,感染之後會造成多種麻煩:“華支睪吸蟲”的感染有一定的特殊性,大多數被肝吸蟲感染的個體在早期都不存在症狀,隨著寄生蟲的負荷和時間的更迭,出現相關症狀的風險和機率也就會隨之增長。
值得注意的是,肝吸蟲一旦進入身體就可以“長期存活”,有些情況下甚至能在體記憶體活20-30年。
有少數被感染的患者在食用未煮熟的魚類後10-26日就會出現“急性症狀”,一般會持續2-4星期,具體表現為;厭食、發熱、腹痛、關節痛、肌肉痛、蕁麻疹等。
對於肝吸蟲感染病症來說,後期嚴重時可能會導致出現體重減輕、胰腺炎、梗阻性黃疸、複發性膽管炎、肝膿腫等情況;更嚴重時甚至會誘發膽管細胞癌。
做好預防,方能避免傷害:使用酒、醋、芥末等“刺激性調料”可以殺滅生魚片中的肝吸蟲?此言論在社會中盛傳,然而它只是一則“無稽之談”,這些普通的日常調味物質對於肝吸蟲不存在任何的殺滅作用,只是您的“心理作用”而已;別輕易用這種方法滿足自己的“美食慾望”,否則只會增加機體感染肝吸蟲的風險。
最靠譜(有效)的預防,唯有“不生吃任何淡水魚蝦等水產品”:
吃魚蝦之前務必要將其徹底加工煮熟;更要注意適當延長烹煮時間,保證其完全成熟。
除此之外,還要做好細節之處的預防:和食物接觸的一切物品,都是需要我們去重點關注的“元素”,這其中包括刀具、案板、筷子、盛裝盆等生活餐具,使用這些物品一定要生熟分開(反覆強調),避免交叉汙染;另外大家還要定期對這些物品進行“煮沸消毒”,增加衛生系數,保護自身和家人的安全。
定期“體檢”,關注“寄生蟲感染”這件事:除了上面所說的事情之外,還有一個問題同樣需要大家關注;疾病的預防勝過治療,對於“寄生蟲感染”這件事同樣如此;建議各位可以定期到醫院進行檢查,一旦發現存在“肝吸蟲感染”問題,應立即進行規範治療。
一頓美味、健康的餐餚,其最基本的評價要素應該是“安全”;魚蝦之美味誘人口水,但其安全性值得所有人重視。“華支睪吸蟲”感染事件時常發生,只有各位學會“預防的關鍵細節”,方可將其拒之“身”外。“病從口入,毒從食進”,不吃任何“生食”,完全加熱之後再去品鑑,做好餐具和食材的生熟分開,根除感染風險;“有心”的各位,安康必然常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