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2
回覆列表
  • 1 # 波斯貓148414562

    如果你經濟情況允許又有能力申請到名校,起碼世界排名前一百的學校,肯定出去留學好,如果不是,出去就沒有必要。

  • 2 # 雲遊霧裡櫻兒遠方的詩

    兩個選擇都是有道理的,但是出國其實選擇餘地更大,就業面馬上就從中國擴充套件到了全世界,特別是西方的發達國家,所...

  • 3 # 薄荷的頻道

    如果經濟條件允許非常非常有必要。。

    除了知識儲備外,最核心是增長見識,同時磨練自己的眼界和廚藝,後者更重要~

    加油哦!

  • 4 # 冰海STAR

    這個要根據自己的情況來定的:首先有沒有出國的想法,然後再想想考研的目的,最後是要考慮家庭的承受能力。

    考研也好出國也好一般是為了學習知識及增加見識,最終目的是找到一個好的工作或有一份好的事業,提高收入。出國考研只是一個渠道,透過這個渠道開啟一個出口。最終能走到哪一步其實還在於自己。

    出國可以瞭解不同的國情人情,可以享受中西方文明的不同衝擊,吸收更多有價值的知識,鍛鍊自己獨立生活的能力,同時也可以帶動自己的語言交流交際能力。而且目前來說國家還是鼓勵出國深造的,特別是對與海歸人才的一些優惠政策及創業扶持力度還是很大的。

    而且國家建設也需要更多的懂中國及瞭解國外國際情況的人才,全球化帶動的世界村,不再是一個單獨的個體,特別是國家一帶一路的沿線國家,需要很多這種型別的人才。

    當然在國內也不錯,最終還是要根據自己實際情況來定。

  • 5 # 雲少小程式玩法變現

    每枚硬幣都有兩面。個人認為有能力有機會出國深造的當然得把握機會。

    隨著當今經濟對就業機會的需求不斷增長,獲得職業道德的熱情也越來越高,每個人都認為獲得國際學位是必須的。作為一個個體,我也不反對這種需求,但是的,這種出國留學的心態在我們身上是如此的強烈,以至於當我們是一個學生或職業人士時,這就導致了人才流失的一個主要因素。

    現在,教育水平提高了很多,作為一個個體,我們在這場激烈的競爭中不斷努力取得最好的成績,與他人競爭。如果你是其中一個想體驗自由和自信的人,那麼出國留學有很多好處。獨處或遠離父母的指導,可以教會你作為一個個體的自我評價感。他們是各種各樣的學習方向,使你在學術和專業上都有不同的個性。在國外接受教育,它可以幫助你對所發生的事情有一個全域性性的認識,它可以增強你對生活的態度,並對什麼是對什麼是錯的作出判斷。

    在國外學習並取得真正的好成績可以幫助你突破國際工作範圍,而且當你回到自己的國家時,你可能會獲得一些有聲望的工作機會,所以我想說,任何一種國際學位都可以很容易地為你開啟就業機會的大門,但你需要100%做到最好。

  • 6 # 計算機二級考試

    以下學生不適合出國留學適應能力差、性格孤僻內向  在美華人的觀念中,18歲的孩子就已經具有了獨立生活的能力了,因此父母沒有義務再為孩子提供教育和生活費用。因此,大部分學生在高中期間就已經在外打工賺取學費和生活費了。留學美國,小到穿衣吃飯、大到選課出行,都要靠自己獨立解決。學生如果沒有獨立堅強的性格和強大的內心,在出行前沒有做好充分的心理準備和有意識地鍛鍊,突然間遠離熟悉的生活去遙遠的大洋彼岸讀書,語言不通、環境不同,又沒有朋友和親人在身邊,很容易形成心理障礙。在以前的案例中,年輕的學子由於想家而夜夜哭泣已屬司空見慣,而就此對學業自暴自棄、養成孤僻暴躁性格的也屢見不鮮。因此,那些對於赴美留學將會遇到的困難沒有充分預計、適應能力較差的學生不適合留學。  自制能力差、學習能力弱  學習能力不強,自制能力較差,這樣的學生也不適合赴美留學。在美國學習不同於國內,學生不會像在國內那樣時時處於老師和家長的監督之下。很多學生以為,美國學生的學習很輕鬆。的確,美國學校的課堂比中國的課堂有趣很多,學生的參與性很高;學校還會提供豐富多彩的的社團活動和體育活動。但這並不代表學習會很 “輕鬆”,在美國,九年級的學生可能需要花一週的時間完成幾千字的論文,或是一晚上的時間就要準備出一份海報和一份演講稿,而在中國,這通常是大學生才做的工作。所以,在留學美國、選擇美國學校前,一定要問問自己,自己的學習能力和自制能力足夠嗎?  資金不足  資金問題也是整個家庭需要考慮的問題。在美國上大學,每年的學費平均在2—5萬美金,而每年的住宿費、生活費則在7000—1.5萬美金不等;讀高中,學費和住宿費加起來一年少說也要4—5萬美金。對於沒有經濟能力的學生來說,這筆費用需要家長來提供。瀾大並不贊成家長寧願四處借錢、貸款也一定要硬著頭皮將孩子送出國門讀優質學校的做法,且不說這會給申請簽證帶來麻煩,對於年輕的學子來說,償還債務將給他們帶來沉重的心理負擔。有的孩子為了回報父母的苦心,讀書期間總是想方設法賺錢打工,不僅消磨了原來活潑開朗的性格,還因此耽誤了學業,那未免就得不償失了。美國研究生一般會要求申請者至少具備以下幾個條件:1,TOEFL成績。至少79以上,最高要求一般100。成績要求的高低和兩方面有關:1,學校的排名,一般來說,學校排名越高,TOEFL成績要求也就越高,2,專業的性質,一般來說,自然科學、工程學等理工科要求的成績相對較低,而商科、傳媒、文學等“文科”專業要求的分數會更高,好學校一般都在100以上。近年來也有不少學校的研究生院承認IELTS考試,但從申請的角度考慮,建議申請美國的學生謹慎考IELTS,一是IELTS的認可度會受到院系的限制——可能學校本科錄取承認了IELTS,但你打算申請的研究生院不承認IELTS。二是IELTS成績大部分都是要求7分,如果你考了6.5,選校會是一個“很痛苦”的過程!2,研究生入學考試成績。主要有GRE、GMAT、LSAT。MCAT成績。四個成績中,GRE是最廣泛的入學考試,包括數學和語文兩部分,大部分專業都會要求申請者提供該成績。學沒有明確分數線要求,尤其是現在GRE改革後,新成績的分數(260-340)會讓大家更摸不著頭緒,隨意試卷上的Percentile會顯得更重要(顯示你在考試者中的排名百分比)。GMAT是管理類研究生的入學考試,所以大部分商科和公共管理專業會要求申請者提供。GMAT和GRE在中國每月都有考試機會。LSAT是專門為申請法學院JD學位的學生設計的考試,而法學院的LLM(法律碩士)不要求申請者提供LSAT成績。MCAT則是專門為申請醫學院的學生設計的考試。美國有少數專業不要求申請者提供入學考試,除了LLM,還有Teaching,Fine Arts等。3,GPA,即本科平均成績,美國大學對本科成績非常看重,至少要求3.0以上(國內平均分80以上),如果想申請Ph.D(博士),可能會要求3.3甚至3.5以上。如果GPA低於3.0,申請好一些的學校就非常吃力了。GPA低於2.5的話,能被研究生錄取簡直就是奇蹟。4,一份個人陳述和兩至三份教授推薦信。對於有些專業,學生還要提供額外的申請材料,例如MBA,需要申請者遞交多份Essay,而英美文學、傳媒等專業,需要申請者提交Writing Sample。設計專業(如建築、城市規劃、工業設計等)需要申請者提供Portfolio——作品。5,提供滿足研究生學習的資金證明,總費用大致為5~8萬美元不等。考慮到美國每年學校的申請截止日期大約在前一年年底(12月1日或12月31日最常見),所以申請者需要在大四上半學期要完成自己的申請工作,這樣,大學期間,學生主要有3個任務需要完成:1,英語學習,參加TOEFL,GRE或GMAT考試。建議學生大一和大二進行英語基礎和綜合能力的學習,大二大三參加考試培訓並在大四前完成這兩個考試。2,保持優秀的大學課程成績,尤其是專業基礎課程和專業核心課程,好的大學成績對學生的申請至關重要。3,儘可能的參加學術活動,包括參與學術論文撰寫,為教授的課題研究做助手,參加專業競賽等。美國大學注重學生的動手創新能力,這些活動能夠很好的提高學生競爭實力。

  • 7 # 山姆聊紐西蘭

    你好,我是澳新留學君Sam。我曾經的情況和你的很相似,也是一個地方性的二本大學畢業,之後留學紐西蘭,目前定居在紐西蘭。

    說到有沒有必要出國留學,我還記得最開始我是排斥的,畢竟各種親朋好友都在國內。然而,接下去一些事實的情況,不得不讓我重新思考留學這個問題。所以,我覺得我可以分享下我留學的感受,可能對你有極好幫助。

    1. 學費生活費是否能承擔

    如果是自己自費出國,那麼必須考慮整體預算。如果是父母資助,那麼也得考慮。美加澳新,作為主流的留學ym國家,澳洲和紐西蘭的費用要相對要低,這也是我選擇紐西蘭的原因。

    2. QS排名是否重要

    新南威爾士大學在2019年QS世界大學排名45名,評分5分滿分。從排名來看的確很厲害了。但這也得看實際上的專業是什麼,除了這個以外,語言是否能在短時間內過關,還是一路語言直升班?

    3.關於就業

    這個就是涉及到是回國就業還是本地就業了。現在澳新的國際留學畢業生(本/碩),畢業後都有不同長度的開放工作簽證(澳洲叫485:2-4年,紐西蘭叫open工籤:3年)。有這些簽證的情況下,就可以在當地工作積累經驗。這些海外的經驗就是未來回國工作時候的競爭利器,當然還不算上可以有機會在當地獲得永久拘留許可的潛在可能性。

    經過這樣的分析後,你覺得哪個更適合你呢?

  • 8 # 留學—百事通

    關於“出國讀研到底有無必要”,彷彿是個永遠說不完的話題。不斷湧出這樣的新聞報道:前有歸國後對月薪六千不滿的應屆生,近期有六年留學回國底薪兩千的畢業生,這些報道似乎都在指向留學生的競爭力越來越弱。十幾年前,國外歸來的還都是稀缺的精英人士,到今天,留學隊伍愈發壯大,但談起又彷彿都不值一提。

    我們常常聽到各種關於西方教育的理論,諸如西方高校普遍強調的通識教育,對音樂、體育及社會實踐的重視等,透過留學一定程度可以實現個人綜合能力的提升,這話自然沒錯,但好像又離自己有些遠。

    不如通俗一點講,留學其實是給了每個人另外一種可能。引用《新週刊》的一段話:“留學固然有好有壞,但許多體驗,不留學可能還真的體會不到。一個班上的同學可能來自全球十幾個國家,班級聚會就是“聯合國”大會。留學將會讓你的世界版圖越來越大。雖然不能確保你回國後定能找到更好的工作,也無法用數學公式來計算投資與回報,但卻可以為你提供“另一種可能”——讓你成為一個擁有國際化視野的世界人,一個心胸開闊的人。”

    再從職業就業方面談關於海歸是否值錢的問題,用兩組資料來說明。只找到了前幾年的兩組資料,可以參考下,《2016中國海歸就業調查報告》顯示,六成企業在招聘時更傾向使用海歸人才,而82.5%的單位均在一定程度上對海歸員工採取了傾斜性待遇(如更核心崗位、較高起薪等)。近日,據某招聘網站釋出的最新人才資料報告顯示,2017年海歸應屆生獲得的平均薪資比國內同等學歷的應屆生平均高出17.2%,在高薪人群比例方面,海歸優勢更為顯著。

    再想想,為什麼留學負面新聞那麼多,身邊人還是一個接一個地去留學?

    大部分學生還是會選擇畢業直接出國的原因大概來自如下幾方面:

    一是保證學業的延續性,語言考試也相對更容易拿到高分;

    二是周圍大多數學生都在同一時期留學,同學間也方便交流溝通;

    三是未來不確定性太多,在國內工作幾年後還是否願意出國,伴隨年齡及薪資的增長可能漸漸磨滅了留學的想法,有多少人敢於在30之後出國讀書?真的很難。

    最後一點,大家直接出國的目的就是為了避開找工作這一環節,並希望出國的經歷能為自己的簡歷鍍金,以便回國找到待遇更優厚的工作。

    但另一方面,直接出國有許多限制因素,包括學費和保證金對於家庭的負擔,尤其對於難以獲得獎學金的一些專案,而這筆錢的投資收益率是難以保證的。另外可能面臨著未來沒有工作或實習經驗,回國後仍被當作應屆生來看待,出現類似月薪兩千這樣的狀況。這樣看來,工作幾年之後再出國,對於部分學生而言貌似是一個更理智的選擇。

    大家可以分析一下目前出國利弊,考慮自己是否能夠接受喪失的機會成本,比如極有可能因為錯失機會導致回國後薪資不如從前這樣的問題。停下腳步來思考一下自己的人生其實未嘗不可,如果真的有執念,也不妨去試一下。另外,商科背景的學生很多都是工作之後才讀研,這樣更利於職業發展。關於留學國家,一年制的大學可以去英國美國,有一些不錯的商學院都可供選擇。

    綜合自己各方面條件衡量比較,有條件、有目標的出去利大於弊。當然也不是所有專業都適合出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看待華為給紐約州捐贈物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