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鄉村姚小妹

    這個問題,我有親身體會,感觸最深的是,在農村,你越窮,親戚越不願意借錢給你,即使你去找“富親戚”借錢,人家也會找各種理由不借給你,有時候關係比較近的親戚可能就因為一次借錢,從此不再來往也多的是。因此,在農村,不管你有沒有錢,不到萬不得已,最好不要借錢。認真總結了幾個原因如下:

    1、向“富親戚””借錢,不給借的話,顏面掃地。拿我家舉例,我哥哥結婚時,我當時在上大學,我記得是2012年左右,由於我哥買房,家裡的積蓄基本上花完了,為了結婚湊齊彩禮錢,向我姨家借5千塊錢,過了好久我姨拉不下面子,最後借了2千,我媽氣的眼淚都下來了,最後連2千都沒借。不是錢的問題,而是因為自我感覺關係最親,沒想到在最困難的時刻,沒有幫助度過難關。從此以後,我媽再也不提借錢的事情了。

    2、農村的親戚也是講究“門當戶對”的。在農村,每家親戚的經濟水平不能差距太大,要不然會被看笑話。我家培養我和我哥兩個大學生,基本上沒有積蓄,我的堂兄弟基本上從初中就開始出去打工了,比我哥和我早出來七八年,家裡日子過的還可以,小有積蓄,反觀我家,家徒四壁,甚至居住的是毛坯房,經常被我那些“富親戚”背後說閒話,一些“讀書無用論”、“沒本事”的話都出來了,自此以後跟那些“富親戚”也極少走動,自然也不會向他們借錢了。

    3、網際網路金融發達,可借錢的途徑很多,不需要向親戚借錢。自從進入網際網路時代,隨便一個金融借貸平臺都可以借出成千上萬的資金進行週轉,能借錢的途徑多了起來,再也不需要拉下臉,靠人情去借錢,社會上逐漸形成了一種“誰也不依靠誰”就可以活的下去的風氣,有效滿足了農村人那種“面子需求”。

    綜上述,農村不向“富親戚”借錢無外乎好面子、怕被看不起、金融借貸更方便等原因,也從側面反映了農村人淳樸、吃苦耐勞、堅強不屈的美好品質,也希望農村人逐漸富起來,不再因為錢的問題,影響到親戚之間的和睦。

  • 2 # 永遠是朋友1267

    謝邀,這個可能和農村一句俗話有關,窮了不靠親,冷了不靠燈吧?張嘴怕掉地下難為情而己。話又說回來誰都會有困難的時候,只要辦正事你不張嘴別人也會主動借給你的,親顧親顧嗎?除非你幹一些不正當的,如賭博,投資之類的,要不就是久借不還,讓人家怕,借也得罪,不借也得罪,所以人家選後者,自己的看法,謝謝.

  • 3 # 傅逸民

    我認為,兩頭不相稱,怕丟面子啊。農村人講的蠻要面。相差不懸殊反而好開口借,本著借錢不竟是彼此彼此之事的理念。

  • 4 # 皖南兄弟

    就拿我家來說,我有一個小姨比我大十歲左右,記得小時候常去她們家玩,關係也算好的!大家都漸漸長大了,聯絡就少了,但是我母親經常和她聯絡,過年過節都會去拜訪!

    當時,我就和我母親說你也不用開口提借錢的事了,這個社會借錢很難,只有靠自己,最後還是自己套用信用卡!

    其實,有的時候不是不想找親戚借錢,而是有時候你開口了,換來的卻是讓自己尷尬的局面,所以,不管是農村還是城市,人吶不到逼不得已都不會開口!

  • 5 # 南極北極13

    借錢是民間往來的一件很正常的事。古來有之。也不丟臉,更不敗興。古話說:誰的十根指頭都不會長齊。還說:皇帝還缺個斷金錘。但前提是雙方得有交情,還得講誠信,好借好還,再借不難。

    為什麼窮農民缺錢,也不找富親戚借錢呢?這裡肯定有很多因素存在:

    一,歷來在我們中國社會風氣中,富人一般是看不起窮人的。富人一般是不給富人為伍的。也很少給窮人交往。也就是說不在一個層級。就是交往也沒有多少意義。就是親戚之間也是這樣,富親戚和窮親戚平時來往的很少。甚至是平時就根本不來往。根本談不上有什麼交情。形同虛設。就是走動,也沒有共同的話可講。反而顯的尷尬不自在。如果是窮親戚走在一起可有話說。滔滔不絕。如果這一點再引申到社會中人與人的交往,在一起有話說的叫朋友,沒有話說的不叫朋友。一般華人是會體現到這一點的,自然沒有交情,借錢就很難了。

    二,歷來中國窮農民雖窮,但很有骨氣,很有志氣!如果窮人再沒有骨氣、志氣。哪可就真窮到家了!這也是一般華人能體會到的。你富親戚越看不起我這個窮親戚,你覺的我有困難要求你,我還偏不求你。就是餓死,凍死也不求你。人活的就是一口氣。朱自清寧願餓死,也不吃美華人的救劑量,也是這口氣!

    這可能就是窮農民的哪個‘’怪想法‘’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愛情固然是美好的。但今天想問問大家經歷過的最美的友情是什麼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