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清水空流
-
2 # 九十九卷經
專制帝國一切都是圍繞皇帝,一切都是為皇帝而存在。
蕭何推薦韓信,是為劉邦打天下考慮
蕭何謀除韓信,是為劉邦守天下考慮
如果蕭何不忠心替劉邦謀劃,他自己也危險
-
3 # 大峰上雨
我認為這是中國歷史錯誤,或許有人精心安排?蕭何非常欣賞韓信,怎麼能起疑心獻計殺他呀?如果蕭何真那樣做了,劉邦夫婦不敢長期重用蕭何的!張良都躲出去了,蕭何那樣做,心計比張良還重,劉邦敢那樣用蕭何嗎?很顯然蕭何是務實的人,而務實之人需要更多的務實之人,如韓信等等;所以蕭何不可能那樣做事的!
-
4 # 一葉小舟168521774
要想知道蕭何為什麼獻計殺韓信,必須弄清楚蕭何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自從蕭何拋家舍業選定劉邦為一個可以追隨的領導人後,這個思想終其一生就沒有改變過。其間,劉邦雖然幾起幾落,甚至被項羽打的東奔西跑,幾近失敗的境地,蕭何都沒有產生離去的念頭。也經歷了被劉邦懷疑有二心時,也沒有動過這個念頭。永遠是兢兢業業,任勞任怨地保證著劉邦前線大軍的糧草和軍員的供給。
韓信是蕭何極力推薦給劉邦的,也曾因韓信不能受一時之屈離去時,唱一出月下追韓信。但其宗旨還是為了劉邦的大業。
蕭何其實就是後世諸葛亮式的人物。這類人,就是俗話說的一根筋式的人物。他們心中有一個,他們的理想和信念。為了實現這種理想和信念,雖九死而無悔。在他們面前世俗的利益和誘惑,不會有一絲一毫的作用。因為,他們願用一生的心血,甚至是生命來悍為他們心中的事業。諸葛亮為了蜀漢的興亡,最後累死五丈原。文天祥甚至為了那個已不復存在的大宗江山,灑盡一腔鮮血。蕭何雖沒有如此壯烈,但他同樣不會容忍他一生為之負出的大漢江山,讓別人毀掉,雖然,韓信之死有可能是被怨枉的。
-
5 # 使用者94738516596
蕭何月下追韓信,成也蕭何敗蕭何等等,這些話都是說的韓信和蕭何,確實可以說沒有蕭何,就沒有韓信的後來,沒有蕭何韓信也不會被呂雉所殺。真的是成也蕭何敗蕭何。
至於蕭何為什麼要幫忙殺掉韓信,其實也很好理解。
首先來說,就是韓信和蕭何的情誼,雖然說韓信是蕭何發現的,但是我們從歷史記載上來看,這兩個人其實沒有多少情誼的,蕭何是主管後勤的,而韓信呢?一直都是獨立作戰的,蕭何主管的後勤也都是在給劉邦服務的,根本沒有管過韓信,這兩個人可以說除了蕭何發現韓信的才能的時候有過一段時間,之後可以說沒有任何的共同語言,所以在後來呂雉要殺韓信的時候,蕭何自然也是沒有什麼異議的。
其次來說蕭何這個人,聰明,睿智,識大體,能看懂局勢。我們從劉邦一開始在沛縣起義就看出了蕭何的聰明,當時本來是有人推薦蕭何為首領的,但是蕭何自己拒絕。蕭何對於韓信來說只是一個伯樂,而蕭何就是一個這樣的人,發現了韓信的才能,發現了韓信這匹千里馬,但是等到韓信的才能都被髮掘完之後呢?蕭何也是毫不留情的選擇除掉他,因為這個時候韓信對於劉邦,對於蕭何,或者說對於任何人已經沒有利用價值了。
然後就是蕭何的忠心,可以說蕭何對於劉邦的忠心不必樊噲這些從小跟著劉邦玩泥巴的人的忠心差的,有過之而無不及。蕭何從沛縣起義開始就跟著劉邦,入關中進咸陽,去漢中,建立大漢王朝,可以說蕭何對於劉邦的忠心沒有人可比的上,這個時候韓信已經是讓劉邦感到不安了,而且劉邦,呂雉殺韓信之心早就有了,作為忠於劉邦的蕭何,又是如此聰明的蕭何,又怎麼會想不到呢?所以這個時候蕭何為了自己的前途考慮的話,必須要和韓信劃清界限了,那麼證明自己最好的辦法就是幫助呂雉劉邦除掉韓信。韓信本來就是蕭何推薦的,所以說如果這個時候蕭何不站出來的話,那麼對於呂雉和劉邦來說一旦韓信真的造反了能不懷疑蕭何嗎?
-
6 # 愛歷史的庸庸
歷史長河上的波濤從來都是為迎難而上的人所準備,闖過去海浪平闊,放眼可百年,闖不過必將沉於河底,暗無天日或尋機而待下一次波濤的到來。很明顯,韓信他闖過楚漢洪流,並且得到了他想得到的。也很明顯,韓信他沒有闖過漢初洪流,也沒法尋機而待就失去了所有。而導致這一切便是當年月下追韓信的蕭何,那麼為什麼當年異常珍惜韓信的蕭何會幫助呂后計殺韓信呢?那我們便一起來探討一下吧。
那是一個皓月當空的晚上,志懷意瞞的韓信本想在劉邦屬地肆意發揮平生所學幫助這位英主的時候,卻被其小視不被重用。他受不了,以前在項羽那邊他已經容忍了,因為他認為項羽有一定的資格與他相媲美,可劉邦不過是項羽的手下敗將,他有什麼資格?所以他要走。可蕭何看出韓信的出現正好彌補了劉邦集團缺乏帥才的致命缺陷,有了韓信就不會再次出現與項羽對敵時的慘淡光景。所以他不會讓他走,這是為了劉邦集團,為了以後能夠實現自己的政治抱負,亦或者英雄相惜,這便是蕭何月下追韓信的典故。
可他沒有想到的是韓信此人軍事才能得天獨厚,可政治敏感性卻是一塌糊塗。在楚漢相爭之時,在劉邦未得到天下之時,他的桀驁就已經表現的淋漓精緻。什麼漢王可率十萬兵,我可多多益善?在東進取齊國之前,不顧漢王之命,在已得到酈食其密信的情況下,還東進攻齊,害的酈食其被齊王田廣所煮殺,並且取齊後發信於劉邦請求封其為齊王。在漢朝建立之時,在狡兔死走狗烹之際,他的桀驁還是未得到收斂。在深知劉邦厭惡楚將的情況下,獨自庇護楚將鍾離眛,使其在府中得以隱藏以避免追殺。事敗之後,韓信被貶為淮陰侯因此怨念與日俱增,在得知陳豨反叛後竟然私自與其通訊。這怎可不讓劉邦心生惶恐,他在位時韓信就敢如此,那他不在位呢?所以劉邦要為自己的後代著想,韓信必須死。
蕭何此時也看出劉邦的心思,同樣他也看出了韓信的必死之局。因為在這樣下去韓信早晚會被劉邦逼反,到那時滿朝文武沒有一人是韓信的對手,他不是陳豨與英布,他是能夠決勝千里之外的韓信。到那時剛剛平定的漢朝天下又將烽煙四起,戰火漫天,百姓又將民不聊生。他不忍心,他要為這天下殺掉這位相惜的朋友。他,蕭何是一位政治家。或者如是因為他不答應呂后的建議,下一個死的人將會是他自己,可他不想死也不能死,為了自己也為了天下百姓。這便是蕭何獻計殺韓信的原因。
公元前197年,漢十年,韓信被蕭何誆騙進宮,被殺於長樂宮鍾室中。不過令韓信感到稍許欣慰的是劉邦準守了他的諾言“見天不死,見地不死,見君不死,無捆韓信之繩,無殺韓信之刀”
-
7 # 史學達人
大家都知道,劉邦之所以能夠建立大漢王朝,離不開“漢初三傑”的輔佐。其中,韓信和蕭何就是漢初三傑裡的兩個,另外一個是張良。
按理說對於劉邦來說,漢初三傑這麼重要的臣子,都是劉邦的左膀右臂。最後為什麼蕭何要獻計殺害韓信呢?
想要說清楚這些事情,我們就必須先說一下,劉邦、蕭何和韓信他們之間發生過什麼故事?
1、韓信的發跡離不開蕭何的賞識與推薦
大家都知道早期的韓信是不得志的,他在參加起義之前都是無業遊民,甚至到了要飯吃的地步。
到了秦末大亂,韓信參軍了,他先是跟了項梁,項梁戰死之後,他又跟了項羽。不過,韓信在跟著項家的時候,都是一個打醬油的角色,也就是說他沒有受到重用。
正是因為如此,所以,韓信有了離開項羽,投奔劉邦的打算。
他投奔劉邦的時候,正好劉邦被項羽封為漢王,在漢中的時候,韓信結實了蕭何,讓蕭何推薦自己給劉邦。
蕭何推薦了,但是,劉邦覺得韓信就是一個貪得無厭的人,因為前不久夏侯嬰就給劉邦說過,讓劉邦提拔韓信,劉邦就把韓信提拔為中級軍官。
可是,韓信覺得中級軍官的職位,還是不足以施展他的才華。正是因為如此,他才找到蕭何的。
蕭何的推薦沒有管用,韓信就開始有了離開劉邦的打算。
之後,韓信離開,蕭何月下追韓信, 又把韓信給追回來了。這就是蕭何月下追韓信的故事。
正是這一次蕭何追韓信,給劉邦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也正是因為如此,韓信被劉邦封為了大將軍。
2、韓信當上大將軍後,幫助劉邦得到了天下。
因為蕭何的推薦,韓信如願以償了,他當上了大將軍,並且開始給劉邦出謀劃策,帶領劉邦殺出關中,和項羽爭霸天下。
經過明修棧道,暗度陳倉之戰,韓信帶領劉邦殺出了漢中,佔領了關中,之後劉邦一路東下,開始和項羽角逐,最後他們對峙在滎陽誰也拿不下誰來。
正是在這種情況下,韓信開闢了北方新戰場,他拿下魏國、攻下代國、打敗趙國、燕國歸降、佔領齊國。
至此,韓信拿下了當時天下三分之二的土地。韓信也迎來了他的最後一個敵人項羽。劉邦和韓信合兵為一,和項羽打了垓下之戰。
正是垓下之戰,項羽徹底的被打敗了,並且自刎烏江。至此,劉邦統一了天下,在韓信的幫助下,劉邦完成了統一霸業。
劉邦當了皇帝之後,先是把韓信封為齊王,然後再遷為楚王。
3、韓信屢次和劉邦做對,導致劉邦對他下了殺心。
韓信當了楚王之後,他收留了劉邦通緝的要犯鍾離昧。鍾離昧是項羽最為倚重的大將,同時,他還是韓信的發小。在跟隨項羽的時候,鍾離昧對劉邦造成了很大的威脅。
當韓信收留鍾離昧的訊息,被劉邦知道後,劉邦就對韓信不滿了,他先是寫信給韓信,問他見沒見過鍾離昧?
韓信的回覆是沒有,劉邦更加的惱火了。他想帶兵去攻打韓信,考慮到自己打不過韓信,所以,他就採用陳平的計策,以去楚國遊玩為由,把韓信騙出來,然後把韓信給活捉了。
韓信被劉邦剝奪了王位,並貶為淮陰侯。這時候對韓信,也就被劉邦軟禁到了長安他的身邊,這就等同於劉邦已經對韓信不信任了。
到了劉邦晚年,他要誅殺異姓王的時候,北方的陳曦因為害怕,他也開始反叛了,這時候劉邦也想讓韓信跟著自己一起去滅陳曦。
可是,韓信說自己有病,因此,也就沒有跟著去。
劉邦對韓信當然是不滿了,他留著韓信就是想應付地方的叛亂,既然韓信不能為己所用,留著他肯定是個禍害。
所以,對於劉邦來說,這個韓信肯定是可以殺了的。
4、蕭何為呂后獻計,把韓信騙到宮中,然後韓信被殺害。
劉邦帶兵出征去攻打陳曦去了,這時候長安城裡兵力空虛了。呂后聽說韓信要趁著劉邦外出的時候反叛劉邦,帶兵殺到長安城來,把劉邦的皇子皇孫全部處死。
正是在這種情況下,呂后就把蕭何叫來了。
蕭何開始為呂后獻計,讓她把韓信騙到宮裡,然後在宮裡埋伏好刀斧手,等韓信一到,就把他給捉了並且殺掉。
呂后依計行事,但是,韓信並不相信,所以,他就沒有去宮中。蕭何一看,自己不出馬看來韓信是不會來的。
所以,蕭何就親自到了韓信的家裡,把韓信給騙到了宮中。韓信可以不給別人面子,但是,蕭何的面子他不能不給。
畢竟,蕭何是他的伯樂,沒有蕭何就沒有韓信的富貴人生。
所以,明知是一個陷阱,韓信還是跟著蕭何去了。他去了之後,就再也沒有回來,而是被呂后給滅了族。
5、那麼,蕭何為何要獻計害韓信呢?
蕭何之所以能夠成為政壇上的常青樹,原因就是他懂得為官之道。他明白在這個世上,他只要討好劉邦,自己的政壇就不會衰敗下來。
可以說他和劉邦是一條繩上的螞蚱,生死與共。再說了他是劉邦的臣子,當劉邦的大漢江山有危險的時候,他是有義務來營救的。
所以,當他聽說韓信計劃謀反的時候,他必須想辦法為劉邦把這個叛亂給壓下去。儘管韓信是功臣,也許是冤枉的。
但是,在當時的情況下,蕭何寧願相信這件事是真的。所以,他只好向韓信下手了。
最主要的是,蕭何早就猜透了劉邦的心思,劉邦晚年的時候大肆屠殺功臣,蕭何明白韓信他是絕不會放過的。
既然趁著劉邦外出的時候,呂后要除掉韓信,那他蕭何就陪著呂后把這場戲給演完吧。所以,韓信的悲劇是早就註定了。
我覺得蕭何之所以要殺韓信,是為自己避禍,畢竟韓信是他推薦的,若是日後韓信真的反了,對大漢造成了不小的威脅,他這個推薦人肯定也會被追責的。
所以,在他得知韓信要反的時候,他會不顧一切,幫助劉邦和呂后,把韓信給出去的
不得不感慨韓信的人生,真是成也蕭何,敗也蕭何呀?
-
8 # 沉墨I方之城
“成也蕭何,敗也蕭何”,韓信的命運一直與蕭何聯絡在一起。最終蕭何獻計呂后誅殺韓信,既然是對這段千古佳話最好結局,更是蕭何明哲保身的無奈之舉。
漢初三傑,蕭何、張良、韓信都是國士無雙之才,劉邦很幸運擁有這樣一個強悍的團隊,他才能夠從一個泗水亭長經過短短几年時間成為一代帝王。
劉邦能夠成就這麼一番偉大的事業,完全是依靠團隊力量,特別是漢初三傑,簡直就是給劉邦量身定製的。鎮守後方,管理百姓,徵收稅賦,供給軍需有蕭何;運籌帷幄,決勝千里有張良;率軍百萬,戰必勝,攻必克有韓信。
這三人對劉邦來說簡直是缺一不可,蕭何不必說,沛縣老鄉,劉邦還在沛縣當流氓的時候都是死黨,張良是半路投奔劉邦帳下,與劉邦算是君臣之禮,只有韓信,來到劉邦陣營頗為曲折。
韓信本是西楚霸王項羽帳下的執戟郎,由於得不到重用,就跟著跑到了劉邦陣營中,劉邦那時候正在去漢中的路上,對投奔來的執戟郎也不是上心,也就隨便給韓信安排了一個管糧的差事幹。韓信又覺得屈才,不樂意了,大半夜的就開跑。
只有蕭何注意到了這個小夥子能力非凡,據聞韓信跑了,連忙親自騎馬去追韓信,最後終於把韓信給勸了回來。這就是著名的蕭何月夜追韓信的故事。
韓信在蕭何的舉薦下,得到了劉邦的重用,並拜為大將軍,統領劉邦全軍明修棧道暗度陳倉,打出了漢中,直撲中原,與項羽爭天下了。
韓信在楚漢戰爭中起了決定性的作用,特別是在劉邦、項羽對峙期間,韓信的立場就決定了當時天下的局勢走向,其實從那個時候起,韓信就種下了反叛的心。
韓信很猶豫,到底是幫劉邦還是項羽,要麼就是自立為王,作為當時掌管最為雄厚軍力的韓信是有這個資本來角力天下的,而且他更有這個能力。
最後,在劉邦的厚封之下,韓信站在了劉邦這一邊,但是他的猶豫又給劉邦留下了極其防範的種子,國士無雙的將領對自己不是真心的,他曾經考慮過自立!這就夠了。劉邦不再信任韓信,但是韓信卻不知道。
大漢建立後,劉邦為了剷除各個異姓王,也逼反了很多異姓王,其中就有韓信的原部下陳豨反了,韓信此時已經從楚王降為淮陰侯了,他依然不自知,居然打算聯絡陳豨,讓他好好造反,他可以在長安做內應,他的這個陰謀被人告發給了當時呂后,此時的劉邦正親征陳豨呢。
呂后找來了蕭何,這就是問題的關鍵了,從理論來上講,朝中出了這麼大的事情,謀逆之事,找丞相商量是應該的,這是丞相的本分,但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講,呂后其實更是在防範蕭何,想用這個訊息來探聽蕭何是否參與其中。
畢竟韓信是蕭何舉薦而且一直保舉他做大將軍,蕭何對韓信有知遇之恩,但是如果這漢初三傑有兩人聯合在一起參與謀逆,劉邦的位置肯定坐不穩當。呂后需要蕭何的態度。
蕭何可以說是漢初最為成熟和睿智的政治家,他能不知道呂后的心思嗎,而且更清楚劉邦的想法,早在楚漢之爭的時候,蕭何就用“自汙名聲”的做法來打消劉邦對他的猜疑,這算這次劉邦討伐陳豨,蕭何都派了自己的兒子和侄子一同前往,擺明了給劉邦一個態度,你放心,我絕對忠誠於你。
呂后既然拿韓信的事情來問蕭何,作為老狐狸的蕭何很清楚,他必須站隊,而這種站隊其實毫無選擇,蕭何不可能為韓信求情,既然不能求情,那麼就必須有一個更合適的態度給呂后,蕭何毫無壓力的給出了自己的計謀:協助呂后,騙殺韓信。
蕭何的態度和做法非常符合一個成熟政治家的決定,韓信為帥為將皆可說舉世無雙,但是為政,他還嫩著呢。 -
9 # 半杯
首先,我們先了解一下韓信的早期遭遇,韓信是一個貧苦的人。他雖然很有才能,但是他的行為和舉止很不檢點,於是不僅沒有人舉薦他做官,並且他還不受他人的待見。於是韓信就開始了他的流浪生活,開始乞討維生。開始他得到了一位亭長的施助,這位亭長很好心,每天都為韓信提供吃食,這一幫就是一個月。漸漸的這個亭長也有點不喜歡韓信了,一次這個亭長也就沒有給韓信留飯,韓信也是知道了亭長的用意生氣的離開了!之後韓信又開始在河邊釣魚過活,這時有個洗衣服的大娘看他餓的可憐於是就每天給他帶點食物,久而久之韓信很是感動發誓以後要好好報答大娘,大娘卻說“我只是看你可憐罷了,並不指望你能有所回報。”
生活上的打壓遠遠不止這些,當韓信在橋頭行走時,這時有一個屠戶看他不順眼,於是就想去欺辱他。說韓信雖然長得高大,而且還配有利劍,但是他其實就是一個膽小鬼廢物!今天我就要讓他從我的胯下穿過!韓信為了心中的志向,於是也就忍下了。這也就是胯下之辱典故的由來。儘管如此韓信還是沒有忘記他心中的目標,要立志做官出人頭地。於是韓信加入了義軍想要在軍隊中展示自己的才華,但是在軍隊中他並沒有什麼功績,甚至連個名號都沒有。之後他轉入了項羽的門下給項羽出謀劃策,但是項羽根本就不用他,於是他又投向了劉邦。一次因為有人犯了法牽連到了韓信,韓信要被砍頭,這時韓信的一番話語使得監察的官員夏侯嬰十分的震驚,韓信這才開始嶄露頭角。
之後在劉邦的旗下,韓信接觸到了他人生的改變人蕭何!兩人交談之後,韓信受到了蕭何的賞識,於是蕭何就向劉邦舉薦他,但是劉邦還是沒有重用他。之後韓信感覺自己沒有施展才華的地方,於是準備離開。蕭何知道後於是就去追趕,把韓信留了下來,並在劉邦面前極力的推薦了他,並且請求劉邦能拜他為大將軍。劉邦是很信任蕭何的,於是找來韓信與他進行一番交談後感覺他的卻很有才華,之後就拜他為大將軍了。在韓信的指揮下劉邦也得到了很大的回報,韓信為他打下了天下,韓信也因此名揚天下,不得不說蕭何是韓信成功路上的引路人!
韓信在為劉邦打下天下之後,就變得居功自傲,在劉邦面前也變得一點也不收斂,劉邦暗下也就對他起了殺心!漸漸地韓信也有了謀反的心!在韓信一切都部署完畢後,由於韓信的一個門客對韓信不滿於是就向當時的呂后舉報了,呂后也是很著急,就召來了蕭何商量對策,設計欺騙韓信將韓信騙入了宮中,韓信一到宮中,呂后就命人將韓信拿下,直接將韓信給斬首!接著呂后又命人將韓信株連三族。不得不說韓信的死雖然是他自己導致的,但是如果不是蕭何為呂后出謀劃策的話韓信可能就完成了他的策反大計!他的失敗於蕭何也是有著很大的關係的。所以說成也蕭何敗也蕭何!這也就是他兩個人的淵源
-
10 # 御賤飛行
這個問題很有意思。韓信、張良、蕭何,這三人都是劉邦打天下必不可少的功臣,他們也因此被稱為“漢初三傑”!韓信視蕭何為知己,但是蕭何未必視韓信為知己,同時蕭何也有不得已的苦衷啊。
韓信視蕭何為知己,但蕭何未必視韓信為知己早期的韓信其實挺慘的,空有一身的本領,卻始終得不到重用。他先是在項羽的麾下,屢次獻策卻被拒,有苦難言。後來投靠了劉邦,以為劉邦能夠重用他,讓他施展自己的軍事才華,可是劉邦也是隻讓他當了個小官。
韓信心裡覺得很委屈,便自己一個人走了。這時,劉邦的臂膀蕭何,卻做出了一件令劉邦極為震驚的事情。他連招呼都沒有和劉邦打一聲,就急忙騎著馬去追韓信,希望韓信能夠回來。那就是說,如果沒有蕭何月下追韓信,韓信可能就真的走了,天下也不一定是劉邦的!
蕭何之所以這麼做,是因為他深知韓信的舉世無雙的軍事才華,失去韓信難以取天下。對此,韓信也是對蕭何極為的尊敬。他覺得蕭何才是唯一一個知道自己的人,別人都不相信他,但是蕭何卻相信他,並且向劉邦極力推薦他,讓他得到重用。
韓信內心對蕭何非常的感激,把蕭何當做自己的知己。事實上,蕭何確實很瞭解韓信,但是蕭何並沒有把韓信當成自己的知己。
韓信與張良相比,蕭何顯得更加視張良為自己的知己,蕭何的性格以及為人處世方面與張良更為相似。但是,韓信喜歡鋒芒畢露,恃功自大,蕭何並不喜歡韓信的這種性格!
蕭何也有不得已的苦衷,呂后執意要韓信死,蕭何也沒辦法呂后之所以要殺韓信,一是韓信確實非常的有才,呂后非常的擔心韓信;二是韓信確實不懂的收斂,功高震主的他竟然不懂的收斂,一再的作死,令呂后非常的惱火。
俗話說的好,韓信點兵,多多益善。韓信的軍事才華無可置疑,多次大敗項羽就是最好的證明了。就是因為太厲害了,所以呂后他們才不放心。先是削了韓信的兵權,又把韓信貶為淮陰侯。這一系列的舉動,都是杯酒釋兵權啊!
韓信被貶之後,內心其實非常的不爽。他一再訴說自己遭受了不公平的對待,劉邦沒有他根本沒辦法取天下。這本身就令呂后非常的惱火了。於是,後來韓信便被冠以造反的罪名,被呂后給殺了。
蕭何是一個識時務的人,他認為韓信遲早會被劉邦夫婦給整死。蕭何深知呂后的心狠手辣,自己又怎麼會和呂后對著幹呢!呂后問蕭何如何收拾韓信,蕭何要是不說的話,呂后想必非常惱火,說不準連蕭何都一起收拾了呢!蕭何的行為其實也是在向呂后表明自己的忠心,是一種很聰明的自保手段啊!
結束語
韓信的死亡其實是無法避免的。他之所以能夠建功立業,是靠著蕭何的舉薦。他的死亡也有蕭何的參與,如果蕭何不參與的話肯定會有其他的人!還是老話,做人要低調,識時務才行!你們覺得呢?
-
11 # 微微風生
當初蕭何月下追韓信,並不是說他倆關係如何好,而是蕭何需要韓信,需要他去幫劉邦打天下。要知道,蕭何與劉邦才是真正的好哥們,在沛縣的時候就跟著劉邦混,是知根知底的自己人。劉邦需要什麼,蕭何就給他搞什麼。儘管韓信有很多缺點,但由於征戰天下離不開韓信,蕭何依然想法留人留心。
到了後期,天下大局已定,所謂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韓信如果這個道理,就會收斂鋒芒,當好功臣,享受生活。他卻傻不拉嘰的還想更進一步,犯了帝王最忌諱的錯誤。
這個時候,劉邦就想除掉韓信了。所以蕭何就利用韓信對自己的信任,設計廢了韓信。
-
12 # 堅決為農民發聲
雖然韓信死的冤枉,但也是自己造成的。韓信過於迷戀權力,政治上的觸覺卻是白痴,因此必死無疑了。為什麼呀?那是因為蕭何做為忠於劉邦的大臣《哥們》,為大漢朝剷除隱患也在情理之中了!韓信如果能像張良一樣急流勇退,相信也不會落得一個“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
13 # 俠客166158651
應該是為了保住自己的性命,知道老闆想要韓信歲,但老闆又不能自己動手,怕後人說壞話!老闆暗示他:你要不弄死他那就你死了,還不能說是我不然你家人也危險了,所以後人就知道“成也蕭何敗也小何”
-
14 # 如史如畫
有兩層原因,看你怎麼理解。
第一,為了全家人的性命。雖然蕭何為西漢立了很大的功勞,但劉邦和呂雉的手段他也是領教過的,心狠手辣,十分果斷,說殺就殺的。呂雉擔心劉邦死了之後自己的兒子柔弱,控制不了三個悍將,就想先拿比較近一點的韓信開刀,於是命令蕭何去勸說韓信去朝廷進見,不肯就滅蕭何族,呂雉拿蕭何全家人性命威脅,蕭何思量再三,答應了。
第二,為了漢朝的穩定。西漢建國之初,立朝未穩,整個中國從東周初年打到西漢初年,經歷了400多年的戰亂,老百姓生活太苦了,急需安定的生活。劉邦建國,各路諸侯雖有點怨言,但基本都服,如果殺了韓信彭越英布,讓姓劉的去當這些王,那麼天下就會更穩定了,都是姓劉的江山,各王同心,發生戰亂的機率就小的多。於是蕭何為了天下的穩定,順從了劉邦的大計劃,先拿韓信開刀。具體是哪一層原因,看你怎樣看待蕭何這個人。
回覆列表
生死一知己,存亡兩婦人。這是韓信一生最傳神的寫照。韓信成事於蕭何,敗事於蕭何。韓信善於謀事 ,不善謀己。
首先必須要肯定的是,要殺韓信的是劉邦,是呂雉。蕭何從某方面來說,是背黑鍋的,被迫的,當然誅殺韓信也是蕭何為了自保,晚年的蕭何也不得不為自己考慮。就算不為自己考慮也得為後世子孫考慮。畢竟誰也不是聖人。
漢初三傑,酇侯蕭何,留侯張良。齊王韓信。唯獨韓信被殺,屍骨不存。死的最慘。而蕭何和張良平安一生,有驚無險。可以說,韓信被殺與自己才處事方式有一定關係,我們都說無情最是帝王家,但必須知道跋扈便是驕橫臣,韓信被貶為淮陰侯以後,到樊噲家吃飯,樊噲下跪迎接,畢恭畢敬。對韓信很是敬重。但背後呢,韓信和人說,我現在都混到這份上了。居然和樊噲一起吃飯了。樊噲再不是。和你一樣也是侯爵,再無能也是皇后呂雉的妹夫,你如此看待樊噲,讓劉邦呂雉如何看你?
不懂為臣這道,是韓信的性格決定的,但主要還是劉邦對韓信不放心。心裡陰暗,怕韓信造反。就在此時。高祖漢十年、陳曦造反劉邦親征平叛,韓信稱病未出,但卻派人和陳曦溝通訊息,但可以確定是韓信絕非是做內應,應該是發洩對劉邦的不滿。但事情不密被家臣告密,在長安的呂稚就想誅殺韓信,但一旦事情洩密。逼韓信 不反也得反,呂雉就同蕭何商議計策。蕭何老謀深算,他告訴韓信,劉邦已經平定陳曦造反,宗室,群臣必須進宮面聖。韓信不知是計。也是出於對蕭何的信任,立即入宮面聖。但無論如何沒有想到蕭何會欺騙他,韓信一入皇宮。立即被呂雉預伏的侍衛劫持捆綁,韓信大喊,蕭丞相救我,但蕭何遍尋不見。呂雉一聲令下,架至長樂宮懸鐘室,身首異處了。隨後將韓信的父、母、妻三族一股腦捕殺淨盡。韓信被族滅。
這就是蕭何誆騙韓信入宮的過程,可以說。蕭何誆不誆騙韓信,韓信都得死。蕭何如此作為首先是明哲保身。這可以說是韓信的悲哀。不識人。誆騙韓信是蕭何的汙點。蕭何助殺韓信,但對蕭何的這個汙點,是值得同情的,可以說是無可奈何,如果通風報信,自己就得死,中立不站邊,還不如投靠一方,在政治上中立是最不靠譜的。只能數蕭何唯劉邦、呂雉馬首是瞻。換言之,劉邦和呂雉讓蕭何啥就幹啥。至少在誘殺韓信這件事上,蕭何扮演了不光彩的角色。雖然是被迫的,但也是無法選擇。劉漢天下有一半以上是韓信打下來的。劉邦如此對待功臣讓人寒心。
蕭何助呂雉誅殺韓信,最大的原因是為了自保,為了自己和家人平安,還是我開始那句話。蕭何不是聖人。蕭何透過助殺韓信,獲得了劉邦夫婦對他的信任。真是那就話:成也蕭何,敗也蕭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