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6
回覆列表
  • 1 # 健康運動中心馮春雷

    寶寶是母乳嗎?如果是母乳便便稀一點關係不大,一般不影響寶寶生長髮育。另外,如果便便有泡沫,氣泡多,據老人講是涼肚子了。用毛巾包上個水袋捂在寶寶肚臍上。千萬要注意不要燙到寶寶哦。再有,餵奶的時候用媽媽的手捂在寶寶肚子上也行。如果是奶粉,可能是消化不良,即使換奶粉作用也不大,因為配方奶粉成分大同小異。我家寶寶8個月了,前5個月經常拉肚子,吃了輔食後才有好轉,我家是混合餵養。如果實在不放心,去化驗一下便便。

  • 2 # 撩撩貓

    吐奶、拉蛋花湯樣糞便,重症小兒腹瀉是5歲內寶寶死亡的重要病因

    小兒腹瀉多發於5歲以內的寶寶,尤其是6―11月的嬰兒和2歲以下的寶寶,在每年的6―9月及10月至次年1月都是腹瀉的高發期,9月為發病高峰。

    長期腹瀉後孩子的全身抵抗力低下,可繼發各種感染,常見的有中耳炎、支氣管炎、支氣管肺炎、泌尿系感染、面板感染和敗血症等。

    重症腹瀉全身症狀明顯,大多數有發熱,體溫38~40℃,少數高達40℃以上,可出現面色蒼白、精神萎靡、嗜睡、甚至昏迷等表現。隨著症狀加重,可引起神經系統、心、肝、腎功能失調。重症小兒腹瀉是造成嬰幼兒死亡的重要病因之一。

    小兒腹瀉的2種主要症狀

    1、細菌性腸炎或痢疾

    細菌侵入腸胃道引起的小兒腹瀉,症狀輕微的會有低熱,大便次數增加,混有膿血;重的可突發高燒,面色蒼白,抽搐,四肢發冷,脈搏摸不到,甚至昏迷不醒。

    1歲以內的嬰兒患菌痢症狀往往不典型,表現無熱或低熱,每天排3~5次水樣大便,易誤診為消化不良。此時的發熱症狀和腦膜炎、敗血症也很難區別。

    2、病毒性腹瀉

    多為輪狀病毒所致的小兒腹瀉,又稱秋季腹瀉,常見於6~18個月齡的嬰兒。秋季腹瀉起病急,體溫升高在38~40℃之間,同時有感冒症狀,發病當天就有腹瀉。由於大便量多,常像水一樣拉出來,因此寶寶很快就出現眼眶凹陷、有嚴重口渴感和哭鬧不安等脫水症狀。

    預防和改善小兒腹瀉,一定要補充益生菌,提高免疫力

    5歲以內的寶寶,這階段免疫系統和功能發育還不成熟、消化器官的發育也未成熟、腸道發育不健全、脾胃薄弱、所以寶寶的調節功能差,抵抗力弱導致更容易生病。

    而腸道是人體最大的免疫系統,益生菌能定植於人體腸道、生殖系統內,能夠提高免疫力、增強抵抗力、調節腸道菌群平衡、保護腸道健康、抑制有害菌的繁殖、促進有益菌的生長髮揮有益作用,是一類對人體非常有益的活性微生物。只要補充寶寶腸道益生菌,提高免疫力,使腸道免疫功能健全,就能大大降低腹瀉的發病率。

    優質的益生菌能在無副作用情況下,為嬰幼兒解決腹瀉、便秘、溼疹、黃疸、乳糖不耐受等常見疾病,像是市面上常見的微生慧活性益生菌粉,益生菌含量高、菌種多,只要在常喝的奶粉、牛奶或水裡面新增一些益生菌菌粉,混合著喝就能增殖腸道益生菌,緩解寶寶吐奶、腹瀉的症狀。媽媽不需要擔憂寶寶太小不能喝,這是可以喝的,益生菌,對寶寶很重要。

    怎樣判斷寶寶患了腹瀉?

    1、根據排便次數

    正常寶寶的大便一般每天1―2次,呈黃色條狀物。腹瀉時即會比正常情況下排便增多,輕者4-6次,重者可達10次以上,甚至數十次。

    2、根據大便性狀

    稀水便、蛋花湯樣便,有時是黏液便或膿血便。寶寶同時伴有吐奶、腹脹、發熱、煩躁不安,精神不佳等表現。

    小兒腹瀉的預防和護理

    1、注意衛生,清潔食品應新鮮、清潔,食具也必須注意消毒,保持飲用水潔淨,孩子及其看護人都應養成飯前便後洗手的好習慣。

    2、堅持母乳餵養,尤其出生後最初數月內應以母乳餵養,母乳最適合嬰兒的營養需要和消化能力。

    3、注意飲食質量,母乳不足或缺母乳採取混合餵養及人工餵養時,初出生至3個月內嬰兒無論用牛乳或代乳品均需要適當稀釋,以利於消化和吸收,可適當新增益生菌菌粉混喝來喝,調節腸道消化。

    4、防止受涼尤其是腹部受涼,孩子因消化系統發育還不成熟,特別是腹壁及腸道缺乏脂肪,因而容易受較涼空氣的刺激而引起腸蠕動增加,導致便次增加和腸道水分吸收減少,大便稀溏,病毒也容易乘虛而入。

  • 3 # 孩子王育兒顧問

    我來說說不同形狀下的便便對應的症狀吧。

    △ 布里斯托的大便分類圖

    布里斯托大便分類法是一種醫學上的分類法,它將大便分為七類。發明人為英國布里斯托大學的希頓和路易斯,首篇於1997年發表在《北歐腸胃病學雜誌》上。

    很多媽媽喜歡用布里斯托的大便分類圖(如上)來衡量寶寶大便是否正常,是不是有腹瀉,但是有研究表明,它用於2歲以上兒童的大便分類更加可靠,對於未新增輔食,尤其是母乳餵養的寶寶來說,是不太適用的。對於小寶寶來說,還可能會出現以下性狀的便便:

    有泡沫

    母乳餵養的寶寶大便裡如果出現泡泡,一般考慮四個原因:喝奶的時候吸入大量空氣、媽媽吃了容易脹氣的食物、寶寶乳糖酶缺乏或者攝入了太多的前奶。建議媽媽可以透過給寶寶喝奶後拍嗝、自己的飲食規避以及調整餵奶的時間次序來改善。

    有奶瓣

    出生3個月前的嬰兒大便中有奶瓣是十分常見的現象,主要跟本身消化系統發育不完善有關。當然,飲食也是一個原因,母乳餵養的寶寶建議媽媽要注意自身的飲食,不要吃過於油膩的東西,奶粉餵養的寶寶建議注意沖掉比例,不能過濃。

    油狀

    大便看起來油油的、發亮,主要是脂肪太多消化不掉導致的,要注意飲食問題。

    有粘液

    如果正好有呼吸道疾病,可能是進入消化道的痰液;如果正好在新增輔食階段,也可能是蔬果類食物攝入量太多了。若粘液伴有膿血,考慮可能有細菌感染。

    蛋花湯或水樣

    多發生於4個月後的寶寶,需要透過寶寶的食慾、體重增長情況綜合考慮,有可能是寶寶得了病毒性腸炎,可以就醫檢查一下。

    有血絲

    肛裂、細菌感染的腸炎、牛奶蛋白過敏性腹瀉等都可能導致大便有血,建議就醫哦。

    Hi,我是孩子王首席育兒顧問,持有國家高階育嬰資格證,在孩子王有近5000名和我一樣的育兒顧問為寶媽們提供嬰兒撫觸、產婦催乳、寶寶理髮、營養指導、母嬰護理、成長培育等服務,讓當媽媽變得更簡單!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太陽系繞銀河系轉的時候會不會與其他星系碰撞上或者說被影響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