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小小嬴政

    自從隋唐時期建立科舉考試製度到清朝末年被廢除,科舉制度在中國存在一千多年,而且越來越受到統治者的重視,所以考中狀元的人就是人中龍鳳,會得到方方面面的優待。

    古人講究“母以子貴”,兒子一旦考中了狀元,自然母親也會跟著身價百倍,但是要得到朝廷的誥封並不容易,很少有兒子一考上狀元,皇帝就對狀元的母親進行誥封的,都是在狀元的官位達到一定級別,或者對朝廷做出了重要貢獻,才會得到誥封。

    歷朝歷代對這個問題的具體規定雖有不同,但是大致的原則是一樣的,就是依據官位的級別和貢獻大小。

    古代人對家和國的認識是一樣的,所以都堅持“齊家治國平天下”的理想,所以治國和治家遵循同樣的原則。我們看一個因為科舉考試改變母親在家庭中地位的例子。

    這個人曾經擔任兩廣督軍,三次出任湖南督軍、省長兼湘軍總司令,授上將軍銜,陸軍大元帥,還當過南京國民政府主席、行政院院長,他就是譚延闓。他媽媽李氏本來是個丫鬟,生了譚延闓後,譚鍾麟就收她做小老婆。

    但是根據封建社會的禮教,小妾是不能和主人在一起吃飯的,所以李氏每天只能在偏房和下人們一塊站著吃飯,譚延闓的父親和正妻在正房坐著吃飯,面對這樣的狀況,譚延闓堅持陪著母親在偏房站著吃飯,而且暗下決心要透過考取功名改變母親的境遇。

    於是譚延闓刻苦攻讀,每三天寫一篇文章,除了讀書作文,他還要寫大字,由於他決心大,而且很勤奮,所以他13歲考中進士,22歲中舉人,24歲中進士。就憑著這份功名,他的父親譚鍾麟宣佈李氏可以在正房和大家一塊坐著吃飯了。這就是清朝末年科舉的威力。在家庭內部都是如此,何況對於一個國家而言。

    其實,古代的皇帝除了對狀元的母親進行封賞之外,很少對狀元的父親進行封賞,因為古代講的孝道是子女對父母的義務,皇帝已經封上了狀元的母親,這是按照“母以子貴”的原則進行的,對於狀元的父親就只能依靠狀元本人去孝順了。

    這是封建倫理道德的要求,狀元不但要文章寫得好,還得有良好的德行,要孝順父母,所以,皇帝很少去封賞狀元的父親。另外,封建社會的官僚都是“一人得道,雞犬升天”,即使皇帝不封賞狀元的父親,他的生活也不會有什麼困難,狀元飛黃騰達了,狀元的家裡人自然會跟著走運的。

    封建社會的皇帝,主要是對他寵愛的妃子的家人,進行普遍的封賞,這是皇帝的家務事,但是即使這樣也出現了很多外戚專權,擾亂朝綱的事情,所以對狀元這樣的外人皇帝是要嚴密防範的,以免封賞過重造成新的官場派系勢力。

    即使對狀元的母親的誥封也都是一種榮譽,而沒有實權,再就是賞賜一些錢財。對狀元的父親即使要封賞也是給一些虛名,沒有實際的權力。

    這其實是很科學的制度設計,狀元的父母親不一定有文化,不一定能勝任一些管理工作,如果隨意封官的話必然會貽害蒼生,甚至是造成狀元家族結黨營私,干預朝政,危害政權的穩定,而且也嚴重的違背了科舉考試的初衷。

    所以對狀元的父親和母親進行封賞只是一種榮譽和經濟上的獎勵,褒獎他們在為國育才方面做出的努力罷了,鼓勵更多的人培養後代走科舉之路。

  • 2 # 芳徑歌者

    兒子高中狀元,最應該感謝的人其實就是自己的父母。因為孩子的每一點進步,都離不開父母的栽培和付出。父母之愛直可驚天地,泣鬼神。

    朝廷要對培養出這麼優秀的人才的孩子的父母進行嘉獎,母親會被封為誥命夫人,通報全國,享有至高無尚的榮譽,大小官員,平民百姓見了一律要禮讓三分,可謂榮耀之至。正體現了母以子貴的封建綱常思想,為普天下的母親樹立了榜樣。

    可是,為什麼歷史上只見母親受封賞,父親受封賞卻從來很少見或根本沒有呢。這有兩方面原因。一是在古代,男尊女卑,男子為了博取功名,往往早已離開家門,或從軍入伍,或戍邊墾荒,或行商叫賣,這樣子教育培養孩子的重擔便落在了母親肩上。待到兒子考取狀元時,往往才發現他們的父親可能早已在外面功成名就了,也就用不上再封賞了。即使狀元公的父親是一般平民,但是也不會無功受祿,從今後跟著兒子吃香喝辣罷了,絕不會因為兒子而去討要封賞,惹人笑話。二是因為朝廷封賞有嚴格規定,比如論軍功行賞,即使貴為皇室宗親也必須到前線摸爬滾打建立軍功,方能進一步加官進爵。作為狀元郎的父親更需要與別人一視同仁,沒有什麼特殊可講。而婦女則更多地是一種榮譽稱號,名譽大於實際作用,她們也樂於接受。

  • 3 # 凌煙歷史社

    在古代,成年男子頭懸樑,錐刺股,十年寒窗苦讀,只為一朝金榜題名。

    金榜題名也被古人稱為人生四大喜事之一,而中狀元更是了不得的大喜事,記得初中課本里面學過一篇文章叫《范進中舉》,僅僅是中了一個舉人就喜不自禁,而導致瘋了。可見古代高中狀元是一件多麼重大的喜事。

    古代狀元

    那為什麼古人都對考狀元趨之若鶩呢?

    自隋朝推行科舉制度開始,至清代結束,科舉是寒門子弟擺脫貧窮,走上仕途的最主要途徑,在古代也是相對比較公平的一種制度,只要你是有真本事,都有金榜題名的可能。而在隋朝以前,仕途都被權貴壟斷,黎明百姓要想入仕,沒有達官顯貴的推薦是不行的。當今社會的高考其實與科舉是有相似之處的,今天就不細談了。隋朝以後,黎民百姓就可以透過科舉走上仕途,而如果考中狀元,更是走入了通往仕途的快車道,甚至有可能獲得皇帝的接見,如果被皇帝看中了,馬上封個一官半職都是小事,甚至嫁個公主給狀元也不是不可能,所以,古人對考狀元是趨之若鶩。

    古代,如果兒子高中狀元,母親一定會被封為誥命夫人嗎?

    顯然不可能,如果誥命夫人這麼容易就封下來的話,那誥命夫人也就沒有這麼大的吸引力了,畢竟古代在封建禮教的束縛下,古代女性地位普遍較低,而誥命夫人不僅提升了女性的地位,而且因是皇帝親自封賞,也是一個家族的榮耀。

    誥命夫人

    那麼,在什麼情況下,女性會被封為誥命夫人呢?狀元的母親有可能被封為誥命夫人嗎?

    一般是朝廷官員有重大立功表現,而皇帝為了加強中央集權,防止大臣勢力太大的情況下,就會封大臣的妻子為誥命夫人。如一品大員的妻子就會封為一品誥命夫人,五品官員的妻子就是五品誥命夫人。而六品至九品官員的夫人就只能封賞為敕命夫人,而如果有的官員母親在世的話也有可能被封為誥命夫人。如果狀元立下大功或者成為駙馬的情況下,狀元的母親會被封為誥命夫人。

    誥命夫人

    也不是說古人考中了狀元,對母親沒有一點好處,高中了狀元,只要不是太倒黴,至少還是有官可做的。一人得道,雞犬升天,即使狀元只是被封為縣令,那麼,平民百姓以及縣府官吏至少得尊稱一聲老夫人。

    狀元的母親會因為狀元而被人尊敬,甚至被封為誥命夫人,那麼他的父親也會被封賞。這有三種可能:一是狀元的父親本身在朝為官,而兒子中狀元后,皇恩浩蕩,升父親的官,北宋初年,陳氏一門三狀元就是這種情況,在現在四川南充大橋鎮,還有一處名為三狀元故里的景點。

    二是父親卻實有才華,但沒有在朝為官,這種請況下,皇帝可能會封狀元的父親一官半職,但很難封什麼重要的職位,基本上也只是一些閒職。

    三是狀元的父親沒有文化,出於對狀元的賞識,皇帝會封賞狀元的父親金銀珠寶,以示對狀元父親培養出狀元的讚賞。

    如果您喜歡我的回答,請不要吝嗇您的關注和美贊哦,您的關注和美贊將是我持續創作的動力哦!

  • 4 # 江上俠chenxiliang

    古代,皇帝為籠絡官僚集團,會誥敕其親屬政治經濟優惠待遇。例如,舉人兒子考上了進士第一名狀元,其親屬有什麼優待呢?暫時不會有。狀元不是官職,只是有當官的資格。其嘗需在翰林院實習三年,被吏部任命為翰林院編撰這一官職(從六品)後,其祖父、父親則被敕授徵士郎翰林院編撰(各朝名稱不盡相同),其祖母、母親則被敕授安人或孺人(各朝不盡相同)。若要被誥授誥命夫人,則要一品至三品官員。

  • 5 # 四川達州人

    過去,正式官員可以給女眷帶來三個誥命或者敕命,一般是嫡祖母,嫡母,嫡妻。

    如果女眷本人已有更高身份,比如國公次子做到三品官,但他的嫡母是國公夫人,嫡祖母也是國公夫人,顯然不能因為三品官而給予三品淑人的身份。所以他的嫡妻(繼妻如果有機會的話)、生母,生父的生母,可以得到三品淑人的誥命冊封。

    所以,官員得到官爵,其父的身份不會發生變化。除非正式得到公爵以上的封爵,國家政權才向上追封三代。

    特別說明,夫人不是誰都能叫的。通常,一二品才能是夫人,三品以下則是淑人,恭人,宜人,儒人等稱呼。

    在這裡,舉例說明。

    比如紅樓夢中的賈家。

    榮國府老太太本身是國公夫人,她的婆婆也就是老國公夫人當然也是國公夫人,所以賈赦的一等將軍(視一品)就不能為自己的祖母和母親請封誥命,因此賈赦的原配、繼妻邢夫人就都得到一品夫人誥命。正為如此,正式祭祀的時候,賈母與邢夫人對站,因為邢夫人的身份高於賈母之外所有女性的。

    賈珍也是一樣。他的祖母是一等將軍夫人,所以他可以給母親、原配、繼妻尤氏都請封三品淑人的誥命。而他的父親賈敬則一直只是一個光頭進士,死後才追封五品下葬。

    賈政夫妻就很難了。賈政的祖母和母親都是國公夫人,而老婆王夫人(這還是尊稱)則只能是五品宜人。

    特別情況下,比如說賈環。

    王夫人是五品,趙姨娘是奴隸。如果賈環後面當官五品和五品之下,則趙姨娘有機會得到敕命身份。假定賈環任四品官,則賈環的嫡母王夫人、生母趙姨娘、嫡妻這三人可以得到四品恭人身份。

    但是,如果賈環封了王,對不起,非嫡人等都得不到封誥。賈環前三代的賈源、賈代善、賈政都將追封王爵,三人加上賈環的原配得到王妃身份,而趙姨娘則沒有王妃太妃身份。

    同樣道理,如果賈環晉封公爵,則賈政夫妻也得到公爵與公爵夫人的稱號,如同當四品官以上的情況。

    這就是嫡庶的區別。

  • 6 # 軍武最前哨

    首先,古時的誥命夫人不只賜封於為官者的母親,也可以賜封他的妻子。

    誥命在古代是皇帝專門用來賜封官員的御用文書,五品到一品官員受封稱之為"誥",九品到六品受封稱之為"敕"。所以,"誥命"加"夫人"就是古代專門針對女性的賞賜頭銜。這一封賞主要盛行於中國的唐、宋、明、清幾朝。

    大家也許在影視作品中會經常聽到某某受封為"一品誥命夫人",這在有等級劃分的"誥命夫人"中是最高的一級。但所有誥命夫人都是有俸祿卻無實權的存在。

    不過,如果身為"一品誥命夫人",是可以出席皇家重大節日的慶典的。這在當時也算是一種無上的榮耀了。

    最後,筆者查閱了部分資料,得出的結論是古代對於狀元的父親並沒有特別頭銜封賞。似乎誥命夫人就是為了默默付出的女性而設立的。

  • 7 # 象眼觀天下

    1、狀元母親封誥命還不夠格,遠遠不夠格。

    2、功臣和高階官員母親才有資格被封誥命,父親會被贈予有品級的榮譽官職(類似於享受××級別待遇,但不擔任實職)。

    狀元母親沒有資格封誥命

    誥命夫人是很值錢的,女性一旦被封為誥命,就可以進入貴族行列,可以參與各種貴族的宴會和聚會,可以被皇后和太后邀請到皇宮中做客,可以和公主、郡主、王妃、公夫人、侯夫人之類的貴婦敘禮。——相應地,這種封增也是比較謹慎的,必須是官員立下了非常大的功勞之後,給予其母親和妻子的封增。而狀元寸功未立,甚至還不算正式進入官場,所以僅僅是中狀元,還遠遠不夠資格讓母親和妻子封誥命。唐宋時期依然是貴族政治,平民出身的狀元很難進入政府高層,也很難立下功勞,多數碌碌一生;明清時期是完全的文官政治,狀元幾乎註定要進入高層,有極大機會會成為帝國核心成員,所以他們的母親有極大可能被封誥命——當然,那個時候他們都已經是官場老油條了。

    如果官員妻子和目前沒有誥命,一般是沒有資格參與這種貴族活動的。

    父親怎麼辦?

    明代嘉靖、隆慶年間的宣大總督陳其學,鎮守邊關二十多年,多次擊敗蒙古人的進攻,在隆慶二年被隆慶皇帝下令封增父、祖,將陳其學奶奶、母親、繼母、夫人同時封為誥命夫人,同時封增、追贈他的祖父、父親通議大夫、資政大夫、兵部左右侍郎、都察院左右都御史等官職。

    宣德年間的誥命夫人畫像、官服服飾

    所以,第一,僅僅是狀元是不夠資格讓母親被封為誥命夫人的,中狀元之後,也只是六品修撰,對於朝廷來說寸功未立,哪有什麼封賞;第二,如果立下功勞,母親和妻子都被封為誥命,那麼父親也會將會被授予相應級別的榮譽官職,父母及妻子都會享受相應的政治待遇。比如作為誥命夫人,在年節時期,是可以受到太后、皇后邀請到皇宮中參加貴族、外戚參加的宴會、聚會的。

  • 8 # Caikai13

    浩命夫人,和狀元有毛關係啊。封誥命夫人可不是小事情啊,不管是明朝或者清朝,這都是值得上官史的大事情哦,只有在人立大功的時候,封賜妻子,母親等才能有這個。她的老公,如果活著的話,一定是一二品的高官。作為貴婦人,她可以穿戴老百姓或者低層官太太沒辦法穿戴的服裝,首飾,有權覲見皇后,公主,並享受豐厚的皇家賞賜,作為一個女人,地位雖然不如皇后,貴妃,但是承擔的責任,受得管束卻小的多。而且,古代婦女地位地下,但是女人有封號的話,就不一樣了,老公不許和她離婚,也不許隨意打罵,更不準隨便殺了。基本上,也算女人的人生巔峰吧。

  • 9 # 醉臥樗樹下

    首先高中狀元母親是不可能誥封為誥命夫人的,歷代只有三品以上官員的妻子母親才可以誥封為夫人,狀元在唐宋不過八品妻子母親只能誥封為儒人,明清也不過六品只能誥封為安人。官員的母親可以得到誥封,父親是不可以的,但是三品以上官員可以追贈死去的曾祖、祖父、父親與本人品級相同的文武散官,曾祖稱為馳贈,祖父和父親稱為贈。當然父親健在時是沒有官職的。

  • 10 # 綿寶852

    古代誥命都是兒子或丈夫在得了高官後朝廷給母親或妻子的封號。古代封賞系統男子和女子是分開的。女子是跟隨自己的丈夫或兒子的官位而水漲船高的。丈夫官越大得的封號越大。男子的封賞一般是爵位,就是古代公侯伯子男等。兒子厲害了給父親掙的也是這個爵位。

  • 11 # 楚邾

    在傳統社會,參加科舉,考中進士、舉人然後為官一方是大部分讀書人的夢想,而對於那些為官一方的舉人、進士來說,為父母掙得誥命是更高的榮耀,如明弘治年間的吏部尚書王恕,曾在成化三年因父親八十歲壽而向朝廷乞請誥命,希望父親能夠在生前獲得榮耀。而對官員父母的封賞,在明清兩朝有一個完備的制度,就是誥封制度。

    明清時期誥封制度,隨著官員品級而定,一至五品官員授以誥命,六至九品授以敕命。明清時期,如果一個婦女要獲得誥封,必須滿足兩個條件,一是看兒子的官職大小,二是丈夫獲得的誥封品級。

    至於誥封的品級,以清代為例,封贈有十八階:正一品授光祿大夫,從一品授榮祿大夫,正二品授資政大夫,從二品授奉政大夫,正三品授通議大夫,從三品授中議大夫,正四品授中憲大夫,從四品授朝議大夫,正五品授奉政大夫,從五品授奉直大夫,俱授誥命。正六品授承德郎,從六品授儒林郎,吏員出身者宣德郎,正七品授文林郎,吏員出身者宣義郎,從七品授徵仕郎,正八品授修職郎,從八品授修職佐郎,正九品授登仕郎,從九品授登仕佐郎,俱授敕命。

    而相應的,命婦依據丈夫品級,依次是:一曰一品夫人,二品亦曰夫人,三品曰淑人,四品曰恭人,五品曰宜人,六品曰安人,七品曰孺人,八品曰八品孺人,九品曰九品孺人,不分正從。命婦如果是因為子孫而加封且丈夫不在,則要在誥封前加“太”字,如太孺人。

    舞陽《丁氏宗譜》記載的封贈

    另外,一品封贈三代,二、三品封贈二代,四品至七品封贈一代,七品以下止封本省。並且如果嫡母健在,生母不得並封。且有兩子都可以獲得封贈,從其品大者。

  • 12 # 白這個顏色

    這個問題,之前曾做過調查,但凡古時高中狀元,在體檢時,必須由宮中太醫驗血,也就是查出身,凡於其父血樣不符,一律取消考試成績,古時講究禮數,要父子嫡系,如果是野合而生,無論才有多高,都不錄取。

    狀元之母可以封誥命夫人,皇上一般不封狀元父親,坑爹古時就有其風。【古風傳】載:被封誥命夫人的老婆,一般就不再和老公同室而居,也就是脫離夫妻關係,誥命夫人不得與丈夫有性愛,這是禮教,從中狀元第三天開始,其父要入宮受閹,閹後才能封老婆誥命夫人外加貞節牌坊。

    考了狀元坑爹,考了大學坑爹…………。反正爹是被坑的,皇上要封也只能封坑命苦人。一代帝王劉邦就把自己親爹的命當耳戲,一般皇子為了皇位,殺爹的大有人在,所以皇上不重封爹。除非剛剛打下江山的新皇上,為了顯擺,封自己死去的爹為太上皇。

    兒子中狀元,沒有一個為爹討封的,被弄成爹是爹,娘是娘。陳世美中狀元,從來沒回去給坑死的爹燒紙錢。反正中了狀元的兒子,也許不會想到爹的苦。根據歷史證明,很多狀元當了官,都成了禍國殃民的人,可見心裡的陰暗,是一個坑人坑己的人。

  • 13 # 山野論史

    這不得不提古代的封贈制度,但是前提是你要做官,光考取狀元還不行,但是一般的狀元很快就可以得到官職,所以封贈基本是早晚的事。

    誥命可不是考中狀元就可以得到的封贈,這個需要本身做到相應的品級,誥命一般是五品以上官員的夫人才可以,五品以下稱敕命。一般誥命是指五品以上官員的妻子、母親或祖母。一品和二品官員的夫人才能成為誥命夫人,三品雖是誥命,但稱為淑人,而不能稱為夫人,四品是恭人,五品為宜人,六品安人,七品孺人。一般品級和官員的品級對應。有俸祿,沒有職權。

    朝廷的封贈也不是都給,三品以上可以封到曾祖母一輩,三品以下只能封祖母、母親和妻子,七品可以封父母,再低的話家人就不能獲得封贈了。

    上邊祖母、母親、妻子都說了,下邊再說祖父、父親,他們也會獲得封贈,品級和官員品級相同,但是一般都是散官,不對應職務。即便是死去的祖父或父母也可以得到,活著的時候叫【封】死後追加的叫【贈】

    如題中所說,考中三甲,還沒有做官,父母沒有得到封誥就死去了,一般在墓碑上也會體現出來,碑頭會刻上【皇清待贈】字樣,兒子做了官,早晚會得到封贈。

  • 14 # 澳古說歷史

    明清時期一至五品官員的母親亦或妻子授以誥命,六至九品的母親亦或妻子授以敕命。品級則跟隨兒子或丈夫的品級,如他是二品,則就是二品誥命,如他是六品,則是六品敕命。再者明清時期不是誰的妻子或母親都能被稱為夫人的。明清時期一品二品官員的正妻叫做“夫人”,嫡母叫做“太夫人”;三品是淑人,四品是恭人,五品是宜人,六品是安人,七品以下是孺人,無封無品叫娘子。也就是說要被稱為夫人的,必須這個人的丈夫或兒子是二品以上的官階,而且她必須是正妻,這樣才能被稱為夫人,如果你還要想被稱為“誥命夫人”,那麼你就的被皇帝親自誥封。比如他是三品,那麼他的妻子正常情況下沒有被誥封,那麼她只能被稱為淑人,嫡母則只能被稱為“太淑人”如果運氣逆天被皇帝誥封,那麼她就可以被稱為“三品誥封淑人”或“三品誥封太淑人”。歷朝歷代對於文武百官家屬的封贈都極為嚴格,非功績超群者,非皇恩浩蕩者,非勞苦功高者皆不得封,畢竟誥封制度就是古代帝王籠絡人心所用,是不會輕易封的。而且一旦得到誥封的女家屬,他們的地位可就是直線上升,先不說即使作出違法亂紀的事情地方官無權管理,得有皇帝親自過問,再者誥命夫人還可參加有皇后組織的任何活動,可與皇帝的妃子席地而談。就這樣的榮譽你說皇帝會隨便給人嗎?再者如果輕易就能得到的東西,誰會珍惜呢?又怎能顯示這身份的尊貴呢?

    綜上所述也就是說如果這位狀元的母親想被封為“誥命夫人”,那麼這位狀元首先的在中狀元之後就被立馬封為二品以上的官階,然後他必須十分得皇帝的寵愛,或者說他一做狀元就為國家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之後皇帝還要立刻馬上封他的母親做誥命,這樣他的母親才能做“誥命夫人”。但實際上這種情況可能嗎?歷史上從來都沒有這樣的情況,明清時期中狀元之後,雖會被直接授予官職,但是僅僅只是一個從六品的翰林院修撰,也就是為帝王家修書的,而這就是規矩明清以來的狀元都是如此。所以說即使他高中狀元,他的母親頂多就是能被人尊稱為安人,而遠遠不能被人稱為夫人,也就更別說是誥命夫人了。而且記住只是嫡母哦,如果他的母親是小妾的話得不到這個稱號的,只能是他父親的正妻才能得到,如果他的母親想得到這個稱號,他的父母就必須把他的母親提到正妻的位置才可以。

    當然作為狀元的母親基本上都能被抬到正妻的位置,也就是能有“安人”的稱號。那麼作為狀元的父親能夠得到什麼稱號呢?答案是沒有。但是如果是某個官員大功於朝廷,皇帝可能會誥封他的父親,同樣父親的封贈與母親的一樣,一品到五品用誥命,一品是光祿大夫,從一品是榮祿大夫,正二品是資政大夫,從二品是通奉大夫,正三品是通議大夫,從三品是中議大夫,正四品是中憲大夫,從四品是朝議大夫,正五品是奉政大夫,從五品是奉直大夫;六品到九品用敕命,正六品是承德郎,從六品是儒林郎,吏員出身者宣德郎,正七品是文林郎,吏員出身者宣義郎,從七品是徵仕郎,正八品是修職郎,從八品是修職佐郎,正九品是登仕郎,從九品是登仕佐郎。也就是說如果這個官員是從三品的品級,而且皇帝又誥封他的父親,那麼他的父親就是從三品的誥命中議大夫。此外,可能還會封他一些其他虛職,比如嘉慶名臣秦震鈞,其祖父秦松岱就因為他關係被封贈為中議大夫及兩浙江南都轉鹽運使。

    而且在封贈的過程中,除了有誥命和敕命之分外。如果其本人的家人尚在則是例封,如果不在則是例贈。

    總之就是一句話古代的封贈制度規矩是十分多的,而且也是十分嚴格的,遠不是現如今的影視劇、戲劇和小說表現的那樣的簡單和隨意,什麼一考上狀元就是“八府巡按”,其母親就是“誥命夫人”,這在現實中完全就是不可能事情,所以千萬不要當真。

  • 15 # 黑LuS

    首先,這個誥命夫人不是高中了狀元就可以封的,而這個誥命夫人不止可以封給官員的母親,也可以封給妻子,至於父親是沒有什麼名號可以封的。

    什麼是誥命夫人呢?

    誥命夫人是明、清四朝受到皇帝加封的二品以上的高官母親亦或妻子的稱呼。

    所以要看能不能封為誥命夫人,首先就是要看狀元能不能封得上二品以上的官了。

    先來看一下狀元這個稱謂的來歷

    “狀元”這個稱號是來源於科舉制度,科舉制選狀元最開始是在隋朝,確立於唐朝,完備於宋朝。但稱呼為狀元是從明清開始的,狀元起初稱為“狀頭”,原來在唐朝參加考試計程車子,經由各州貢送到京城,在應試前需遞送“投狀”,即類似今日考試報時填寫資料的情形一樣。考試結束之後,將最高的成績放在最前面,就叫做“狀頭”。居首者因曰狀頭,亦曰狀元。 明清兩代,殿試一二三名,確定其名稱為“狀元”、“榜眼”、“探花”,合稱“三鼎甲”。

    所以人們所說的狀元都是指明清的了。

    明清兩朝都是將從六品的翰林院修撰一職專門留給新科狀元擔任,注意,是從六品。榜眼、探花授翰林院編修,正七品。。一點了狀元,就成了十分清要的翰林官。而且,明、清還要讓前3名(狀元、榜眼、探花)跟少數有培養前途的進士一起當“庶吉士”,由國家派大員專門訓練3年,作為今後當宰相的苗子,所以說,狀元一般是六品官,以後看情況,會委以重任,當然,也有例外的,這裡就不說了。

    就是說哪怕中了狀元,先是個六品官,那六品官還是不能受封誥命夫人。

    另外,再補充說一下,這個對官員的妻子或母親進行冊封的制度來自於唐朝。在《新唐書·百官一》載“文武官一品、國公之母、妻為國夫人,三品以上母、妻為郡夫人,四品母、妻為郡君,五品母、妻為縣君,勳官四品有封者母、妻為鄉君”。

    《明史·職官一》載“一品曰夫人,後稱一品夫人。二品曰夫人,三品曰淑人,四品曰恭人,五品曰宜人,六品曰安人,七品曰孺人。”,即一品妻封“一品夫人”、二品妻封“夫人”、三品妻封“淑人”、四品妻封“恭人”、五品妻封“宜人”、六品妻封“安人”、七品妻封“孺人”、八品妻封“八品孺人”、九品妻封“九品孺人”。

    同時明朝不但規定每個品級的母、妻能夠獲得的名號,還規定封贈的次數、條件等。看來封個稱號還真心不容易的呀。

    所以按照如上所說,“誥命夫人”就是明清對一品、二品官員妻子或母親的稱呼。

    而這裡我們也需要注意,“誥命夫人”只會是一品、二品官員的妻子才能得到的稱號。其餘品級的妻子是得不到的,如三品官員的妻子,她只能叫“誥命淑人”,而六品官員的妻子,她只能叫“敕命安人”。

    “誥命夫人”的作用

    其實“誥命夫人”的作用就只有一個,就是皇帝對官員的恩寵,可以說是一個虛名。

    比如,當年清朝康熙時期的周培公,他在替康熙招降了王輔臣後,康熙問他要什麼獎賞,他唯一的要求就是希望康熙能冊封自己的母親,最後他的母親就被誥封為貞烈恭人。而從中可以看出,“誥命夫人”對於文武百官可是相當有誘惑力的。

    “誥命夫人”雖然只是有俸祿而無實權的稱號,但是其特權還是有些的,畢竟是皇帝用來拉攏百官的東西,也不能太小家子氣。所以“誥命夫人”還是有些其他普通人所不能享受到的特權。

    比如在皇后主持親蠶儀的時候,誥命夫人可陪著皇后進行祭祀,同時在完成親蠶儀後進行宴席時,誥命夫人可以在宮殿石階上就餐,而誥命恭人等三品以下的外命婦就只能在石階下。如在天子納皇后、立太子、天子上尊號等重大活動時,誥命夫人可前往,並有權進表箋。

    在穿著上,一品誥命夫人禮服可用山松特髻,翠松五株,金翟八,口銜珠結。二品誥命夫人禮服可用髻上金翟七,口銜珠結。

  • 16 # 澹奕

    首先,古代就算兒子狀元,母親也不可能就能輕易被封為誥命夫人,雖說母憑子貴,可歷史上母親要靠兒子受封為誥命,也並不容易。

    其次,古代妻子可以倚仗丈夫、母親可以倚仗兒子獲得封誥,但父親若想取得功名,那麼就只能自己去拼自己去掙,幾乎不可能因兒子得到封誥。

    誥命封賜女子,是因為古代女子難有其他出頭之路,而男子的功名爵祿,要靠本身。

    誥命夫人,是唐朝之後歷代對於高位顯宦之母或者妻子的封賜。

    宋朝時期,誥封制度逐漸完善,當時的命婦共有九個等級,最高等級的就是國夫人,通常來說只有宰相、三師、三公、諸王的妻子,才能受封。

    郡夫人僅次於國夫人,往往都是節度使以上,他們的妻子或母親可以受封。

    《知否》當中盛明蘭受封的“永嘉郡夫人”,就是二等命婦,地位非同一般,只不過因為她的丈夫顧廷燁是個武將,所以在宋代,這已經是盛明蘭能得到的最高封誥。

    明清時期,國夫人、郡夫人這樣的封誥稱號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夫人、淑人之類,並且出現了一品、二品、三品這樣的直接明瞭的稱呼。

    古代女子都依附於男子而生存,男子能夠透過戰場立功、讀書考取功名出人頭地,為輔做宰之類,但女子卻沒有這樣的機會。

    封誥制度,就是對於那些高官的一種額外褒獎,他們做出了貢獻,自然也恩蔭家人。

    女子要想獲得誥命,並不是依靠自身,而是依靠丈夫或者兒子。

    就像《知否》裡顧廷燁所說:“小秦大娘子獲得誥命,是因為嫁給了我父親,你獲得誥命,是因為你嫁給了我。”

    通常來說,只有丈夫或者兒子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之後,女子才能夠獲得誥命,她們獲得的榮譽與丈夫、兒子息息相關,並非誰都能獲得誥命。

    事實上,誥命並沒有那麼容易獲得,甚至可以說,在晚清之前,誥命是非常難以獲得的榮耀。

    早期的時候,只有地位極其顯赫,並且為朝廷為國家做出了很大貢獻的官,他們的母親或者妻子才能夠獲得誥命。

    如果是稍微次一點的話都不行,《知否》裡盛老太太徐氏雖然是勇毅侯獨女,養子盛紘也做到了三品的品階,但她也無法獲得誥命。

    誥命夫人乃是命婦,雖無實權卻有爵位與俸祿,並不會隨便賜封。

    即便是到了明清時期,誥命開始進入相對“大甩賣”的時期,一開始也沒那麼隨便,僅僅是到了晚清時期,才開始大量出現,花錢就能買到誥命的程度。

    隋唐之後,科舉成為了入仕的最主要途徑,一般來說,只要中舉就基本踏入了朝堂,而殿試第一名的狀元,自然是科舉中的頭號人才。

    但是,就算成了狀元,那也只是獲得了入朝入仕的優選資格,並不代表考中了狀元,就能直接去做大官了,還是要從基層做起。

    不管是唐宋還是明清,狀元入仕之後,一般也是從五六品做起,一步步的來。

    誥命賜予的都是有卓越貢獻的顯貴者的妻子、母親,沒聽說過考中狀元母親能封誥命的。

    若是狀元非常爭氣,後來位極人臣乃至做到封疆大吏,妻子與母親自然可以受封誥命,但要是不爭氣,那麼家中女眷什麼誥命都不可能獲得。

    狀元的母親都不可能直接封誥命,就更別說其父親了。

    要是狀元有能力有作為,最終功績突出受到封賞,其妻子母親倒還是可以受封誥命,但無論如何他們的父親,都不會有機會。

    古代封賜重臣,通常只會封誥他們的母親與妻子,至於他們的父親,就很尷尬了。

    明清時期,后妃的母親可以受封誥命,而她們的父親可以受封職位與閒散爵位,可朝廷臣子的父親,卻沒有這樣的待遇,該是什麼還是什麼。

    狀元的父親要想“父憑子貴”通常只有一種情況,那就是他們本身就是朝廷中人有職位在身,這個時候倒是可以受到提拔,得到一些公侯伯子男之類的爵位。

  • 17 # 諸葛小豬44742021

    並不是所有的狀元母親都會被封誥命,好像只有三品以上的誥命才能稱夫人。狀元一般是進翰林院,不是編修就是修撰,也就六七品的官銜,雖然清貴,但是品銜不高。如無特殊表現,家人是得不到誥命封賜的。

  • 18 # 神天天無聊

    誥命夫人正常是有爵位的人的母親……

    也可以恩賜給某些臣子的家眷

    狀元之母是沒這榮耀的

    基本上如果本人沒有爵位的話母親想要成為誥命自己不是重臣就是寵臣

  • 19 # 佑說歷史

    “久旱逢甘霖,他鄉遇故知。洞房花燭夜,金榜題名時。”

    這就是古人詩讚之“人生四喜”,其中,金榜題名時指的就是中狀元了。在許多的影視劇中,我們都看到過主人公,頭戴烏紗帽,身掛大紅花,像個新郎官一樣的全身紅彤彤,騎著高頭大馬被人群簇擁著。

    然後道旁的酒樓裡,還有許多帶著丫環的小姐向他扔鮮花、手絹甚至金銀首飾。正所謂“春風得意馬蹄疾,一夜看盡長安花”,這句話真是道盡了狀元郎的飛揚之態,得意之情。

    男子高中狀元之後,不僅能夠光耀門楣,而且還能顯耀父母。許多的小說戲劇中,都有這樣的描述,兒子高中狀元,母親得封誥命。只不過,看多了就讓人有這樣一個疑問了。如果兒子高中狀元后母親可以封為誥命夫人,那父親能封什麼呢?

    科舉——狀元

    史料《登科記考》和《唐摭言》中皆有記載:

    “進士,隋大業中所置也。”

    但那個時候,隋煬帝只創立了進士科後,並沒有設定狀元這一科。直到唐朝,才有了第一個狀元孫伏伽。

    也就是自唐高祖武德五年(622年)開始,到清朝宣告廢除科舉制,

    “自丙午(1906年)科為始,所有鄉會試一律停止。各省歲科考試亦即停止”

    1300年的科舉史中,共有551名文狀元。這些人不管以後是否能夠高官厚祿,就僅這一項,就已經足夠名垂青史了。

    當然,考取狀元的過程之艱辛,也配得上這份榮耀。在古代,想要最終考中狀元,說是要過五關斬六將也不為過。

    首先,讀書人要先參加童生試,也叫“童試”。不管你是黃毛小兒還是白髮蒼蒼的老者,只要你參加童試,那麼就都要自稱童生。

    這一次考試要連續考三場,合格後才能獲得秀才稱號,然後憑此就能參加正式的科舉考試了。

    在有了秀才出身後,就有了參加鄉試的資格。鄉試一般是在各省的省城舉行的,考取之後就是舉人了。舉人就已經有了做官資格了,所以范進中舉後才會高興得瘋了。

    中舉之後,就可以去京城參加會試。這次不僅各省的舉人可以參加考試,而且還有國子監監生也可以應考,錄取者就被稱為貢士。

    最後,這些貢士就可以參加殿試,由皇帝親自策問,並以此次考試的結果來定甲第。而一甲第一名,就是狀元了。

    如果一個人從秀才開始考試,一路連得舉人第一名解員,會試第一名會員,以及殿試第一名得狀元,那就是三元及第了。據說,歷史上三元及第總共就13人,相當於一百年才出一個。堪稱是鳳毛麟角,絕對的天才人物了。

    母親—誥命

    久經電視劇荼毒的我們,一直都有種印象,覺得如果一個人考中狀元了,那麼他母親就能夠獲封誥命,成為誥命夫人了。

    其實,這種說法,說對也對,說不對也確實不對。

    “誥命”是中國唐、宋、明、清這四個朝代的皇帝對官員母親或妻子的恩賜加封,是古代女子難得的一種榮譽稱謂。

    有了誥命之後,女子就可以被稱為“誥命夫人”。“夫人”是貴婦稱呼,要知道在漢代之前,古代諸侯的妻子才被稱夫人。

    只要有了誥命,那麼這個女子就能夠拿相應的俸祿了。不僅如此,誥命夫人還能夠享受符合級別的特殊待遇,比如說在服飾、銀糧、榮譽等方面。即使每個誥命夫人都只能夠享有這些表面上的好處,根本沒有任何一點實際上的權力。但就是這樣表面上的榮耀,也並不是兒子中了個狀元,母親就能夠得到的。

    事實上,狀元是科舉的終點,但也只是為官的一個起點。如果一個兒子想要給母親請封一個誥命的話,那麼首先他最少得當上五品官,然後他最好在工作上有出色表現。如此,才能夠真正為母親請封誥命,讓她真正沾上他的榮光。

    兒子中了狀元之後,並不能一下子就給母親掙得誥命。一般來講,只有官做到五品以上,官員的母親或妻子才會被授予“誥命”,而如果是六品到九品得小官,那麼母親或妻子則被授以“敕命”。

    但只要他做了官,哪怕是個九品小官,也能夠給母親請“敕命”。一般來說,狀元一旦封官就是七品。那麼在宋朝他母親就能夠封為宜人,在明朝他母親就能夠被稱為孺人。

    所以,狀元母親不是誥命夫人,但也有了一定的品級,成為了真正的貴婦,這就是所謂的母以子貴。

    父親—封贈

    其實,在古代不僅僅有母以子貴,也有父以子貴。相較而言,只要你做官了,那麼請封母親就是順理成章的事情,一般沒有人會置喙。但如果男子想要為父親請封,那就是特別困難的一件事了。

    這其實是基於古代的社會風情所導致的。封建社會,男尊女卑,女子的一生榮辱都寄託在男子身上。

    正所謂,“在家從父,出嫁從夫,夫死從子。”

    所以,一個女子想要獲得榮耀只能從這三類人身上汲取。一般來說,人們認為女子一直都在家相夫教子,所以兒子出息了,也就是母親教養得好。而父親自己本身也是男子,有自己可以獲取功名利祿的途徑,不需要從兒子這裡獲得。

    但如果兒子本身的能力出眾,功勞很大的話。那麼,皇帝也是會誥封他父親的。與母親的誥命不一樣,給父親的是封贈。同樣的,也是一品到五品用誥命,六品到九品用敕命。嘉慶名臣秦震鈞,其祖父就因為他的關係被封贈為中議大夫。

    其實對於狀元父親來說,培養了一個狀元,對於他以及整個家族來說,就已經是一件顯耀之極的事情了。根本不用什麼封贈。要知道,男子中了狀元,不僅自己可以當官。而且還能夠給予家族中的子弟一個晉升之階梯,這就是最大的好處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認為家裡的財政大權該交給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