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夢想人生星辰大海

    曹操雖未稱帝,但卻是個手握生殺予奪大權的冷麵酷吏式人物!

    在三國的風雲史上,如果不考慮劉備和孫權稱帝的政治因素,單就論曹操可稱作三國中前期鬥爭舞臺上,捨我其誰的有帝王皇氣的人物!

    在一些戲曲臉譜中,曹操均以″白麵奸臣"形象出現,可見上千年來,在人們心中曹操是個何等人物!表面上他"恭敬"漢朝末代皇帝,實則比董卓還有取而代之的勃勃野心!留著一個傀儡皇帝本身就在"戲裡戲外"!

    從鮑國安先生算起,在熒幕上飾演″曹操"者眾多,陳建斌老師更是以一頭″雄獅"般造型近一步把曹操那種征戰於刀光劍影胸懷大志的冷峻威武霸氣展示出來!雖然我知道歷史上的曹操是否就是藝術家們塑造的形象,但應該說演員″啟用"了一代奸雄的靈魂!

    劉備和曹操根本不是一個等量級人物,千百年來民間都說"尊劉反曹",劉備身居蜀漢更是三國中"弱勢群體",掛著攀附漢室遠親名份騙行天下,處處"造假"不值得同‘.情!他一沒有曹操那種博文廣記詩書自華靈氣,二缺乏曹操"特立獨行"的強勢個性與本領。″大耳賊"!、.光靠裝窮裝可憐籠絡收買人心,且急不可待的自立為王,那才是一種赤裸裸不加掩飾的"急功近利"!(圖片源於網路)

  • 2 # 舍我談歷史

    如果按照正常的邏輯,曹操終其一生都是漢臣。而作為劉氏後人的劉備卻在漢獻帝劉協還活著的話,選擇稱帝,並且定的國號也是漢。為何世人皆稱曹操為賊呢?

    實際上,對於曹操來講,漢朝廷已經為曹操賜九錫,作為丞相和魏王可以說已經集大權於一身,篡位是早晚的事。曹操之所以沒有選擇篡位是因為當時天下還沒有完全平定,漢獻帝也沒有選擇禪位。對於有志一統天下的曹操來講,稱不稱帝只是名,他更注重名。他為了佔據道義的制高點,繼續選擇挾天子以令諸侯,依靠漢獻帝帶來的法定權力,來掌控局面。如果說曹操是賊,前提是他得偷。曹操起事的時候,漢家的天下,早已不屬於劉氏,已經混亂。雖然有主,但已經不能掌控天下了,和無主沒有什麼區別,曹操取得的天下並不算偷。

    假如曹操打贏了赤壁之戰,不管天下是否平定,曹操必然會稱帝。赤壁之戰就是事關漢朝名義存在能否繼續的關鍵之戰,本身就是一場決戰。如果孫權和劉備頂不住,出現崩盤,整個疆域內就沒有對抗曹操的勢力,孫劉很有可能被迫投降,天下一統的大勢就定了。赤壁之敗,不是簡單的損傷兵力,而是損傷士氣和自信心。赤壁之後,曹軍開始了很長一段的以防為主的軍事狀態,這對於佔據優勢的一方是不正常的。曹丕面對夷陵之戰孫劉對決的情況,都不敢舉兵東吳,可想而知赤壁的影響。

    劉備的稱帝是在漢獻帝禪位曹丕之後。在東漢末年,漢獻帝的確是個聰明的人,生不逢時,有點白瞎了。沒有選擇禪位於曹操,是因為曹操不需要這些,想做隨時就可以。曹丕則不同,作為臣子的曹操,在法理上,繼承人曹丕是否有繼承權都不確定。曹丕唯有讓獻帝禪位,才能確立正統性。獻帝適時的禪位,保住了自己的命,也獲得了世襲山陽公的待遇。曹丕稱帝后,如果劉備不稱帝就尷尬了,作為劉家人,真正的天下劉協都禪位了,他承認還是不承認。承認的話,身邊一起的這些人就曾經在赤壁打敗的曹操兒子的臣子,戰場上沒獲得的,一個禪位就解決。不承認的話,正經八百的禪位,在法理上,曹丕和劉協辦理了正規的權力交接手續,劉備還是不服的。所以,劉備和他的支持者選擇假裝劉協死了,然後曹丕篡位,自己隨後再稱帝。

    曹家以臣子身份,做上了主人的位置。在封建社會,忠君思想始終佔據主動,忠臣孝子人人愛。雖然後世的統治者都是篡位者,但誰也不希望自己的天下被臣子奪走,因此都必須把王莽、曹操這樣的由權臣轉為奪位之臣,稱為賊。而劉備在曹丕竊取皇位後,選擇在西南對抗曹丕,就被作為正義的化身,進而演化為忠臣。說實話,誰是曹丕都會篡位,漢室天下行將就木,滅亡是早晚的事。能夠實現權力和平交接,已經說明曹氏父子屬於比較仁義。換作劉備,也是會篡位,並且還不一定保全劉協等東漢皇族。

    有人說,曹操在取得大片土地以後,應該讓位給漢獻帝劉協。這其實這完全是一廂情願,一種理想化的方式。曹操雖是臣,天下是實打實的自己打下來的,基業是自己奠定的,憑什麼自己辛辛苦苦,歷經風風雨雨,差點喪命,還要把到手的天下讓出去。尊漢獻帝劉協確實是出於政治目的,但是也算救了漢獻帝,獻帝在來到曹操身邊之前,顛沛流離,早已沒有了皇帝的樣,兩個人屬於相互成全。站在這個角度曹操並不是漢賊。

    退一萬步說,曹操如果真的那麼仁義,把權力交給漢獻帝,迎接他的將是曹氏家族被剷除,曹操承受千古罵名,霍光就是個例子。在皇權社會,權力是至高無上的,也是絕對排他的。跟著曹操一起打天下的人,不會真心跟著獻帝,獻帝會利用到手的權力,一個一個的剷除,然後為了防止曹氏重新掌權,肯定會斬草除根的。在那個特定的時代,曹操做的已經非常仁義了,一旦獻帝反擊成功,重新獲得權力,並不會感激救命之恩。

    劉備也是瞅準了東漢末年的亂世,選擇成就一番大事。劉備能夠取得益州之地也是不容易的。劉備稱帝也是理所當然的,劉協活著不活著都沒有影響。天下是有實力者做,劉備有實力稱雄西南,完全可以做皇帝。在天下已經沒有在乎東漢皇帝的情況下,誰有實力,誰就有資格稱帝。

    風水輪流轉,明年到我家。曹操也好,劉備也好,漢室式微,天子雖在,已是虛位。群雄逐鹿,誰都可以做皇帝。不存在誰是賊,都是英雄。

  • 3 # 牽著白雲放風箏

    人家劉備一直自稱皇家血脈,只要沒有了漢獻帝,劉備稱帝,在那些老封建愚忠的人心裡,是名正言順的,而劉備稱帝,也的確是在曹丕趕獻帝下臺,並設計害死之後,才進行的,當然也就沒有受到非議,而曹操雖然生前沒有稱帝,但是,他早已把漢獻帝架空,一切都是曹操說了算,漢獻帝只是一個傀儡,名為漢相,實為漢賊,為了讓他兒子將來能夠成功上位,曹操殺了很多忠於漢室的老臣,徹底為曹丕將來稱帝,掃清了障礙,所以,儘管曹操沒有稱帝,照樣被人罵為漢賊。

  • 4 # 小時大彬

    曹操確實沒當皇帝,他的皇帝稱號是他的兒子曹丕即位後追封的。至於曹操被罵曹賊,是宋朝開始的。

    北宋之前,大體上歷代王朝是承認曹魏為正統的——即曹魏是中央王朝,劉備孫權只算地方割據勢力。到了北宋時期,民間開始認可劉備,覺得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是個奸臣。

    南宋時期,情況又發生了變化了,北方的金國、蒙古人相繼崛起並且金人、蒙古人不同程度漢化。南宋朝廷開始變成類似於劉備集團那樣的“地方政權”了,於是南宋官方和民間都希望像劉備那樣“北伐中原”“驅除奸兇”,劉備的地位空前提高。

    等到了明朝初年,《三國演義》橫空出世,民間“尊劉貶曹”的政治傾向徹底成熟。

    因此,曹操成為“漢賊”;而劉備一心光復漢室江山,早已成為黎民百姓心中的英雄。

    總之,在一些三國戲劇和《三國演義》的影響下,曹操的稱帝之心就是“大逆不道”、“謀朝篡位”;劉備保漢室,稱帝就是“情有可原”。而且劉備稱帝的時候,漢獻帝早就被逼退位了,劉備稱帝正好扛起了“興復漢室”的大旗,因此這不是謀朝篡位,而是為了“恢復漢朝江山”。

  • 5 # 白日夢是一朵向日葵

    一方面,這和歷史書寫有一定的關係,現存史書中的人物書寫是經過一定意識形態渲染加工後呈現給我們的內容,即當時在位者想要民眾得知的“歷史事實”。曹操自古被冠為“亂世奸雄”,一個人說的事實我們可能不會相信,但若頗具地位,德高望重的“刀筆吏”書寫而成傳給後代呢?再則,資訊的真實度在傳播過程中會使原本的樣子“變質化”,故而大家都傳的“事實”也就變為事實本身了,頗具權威性。

    另一方面,人物性格具有複雜性,不可一概而論。史書傳給我們的“事實”或許只是片面化,需得更多出土資料來論證,我們方能得知一些之前被史書輿論忽略了的事實。

  • 6 # 聊坐南書房

    曹操生前沒有稱帝,而劉備卻稱帝了,為何後人痛斥曹操是漢賊?

    那是因為受《三國演義》等小說的影響造成的。《三國演義》是以東漢劉氏皇權為正統的立場來書寫的,受傳統儒家思想的影響,在封建皇權社會,只有正統才能是正義的,才會被稱頌,而非正統的後來者只能是被人聲討,口誅筆伐的。在這種思想的影響下,《三國演義》對曹操進行了打壓,甚至是醜化,而劉備則一直以劉氏皇族的身份出場的,更是打著匡扶漢室的旗號,所以,小說對劉備進行了拔高、美化,是以正義的形象進行的描寫,必然讓劉備留下了良好的形象。

    數千年以來,透過小說、戲劇、評書等形式的傳播,在民間留下了固定的形象,劉備是匡扶漢室的劉皇叔,曹操是篡奪漢室的國賊。其實這也並不是歷史的全部真相,曹操所面臨的東漢滿目瘡痍、政治腐敗,百姓民不聊生,這種情況下的東漢政權,已是積重難返,已難以再次振興了。東漢末年,曹操進行了一系列的社會、政治改革,積極改善當時社會現狀,其政治作為和軍事才能,甚至文學修養都遠遠超過劉備,這是一個不爭的事實。面對已病入膏肓的東漢政權,已到了不破不立的地步,取代漢室政權的即便不是曹魏,也一定會有其他人來取代。其實,如果不是曹操,東漢政權的滅亡時間可能還會提前。再者,曹操終生並沒有稱帝,直到其子曹丕稱帝后,才追尊曹操為武皇帝。

    再說劉備,雖然打著劉氏皇族匡扶漢室的旗號,但實際上只是藉著皇族的光,打自己的小算盤,並沒有真正為漢獻帝考慮,

    公元221年,劉備在成都稱帝。稱帝時,還製造了漢獻帝已死的謠言,追諡漢獻帝劉協為“孝愍皇帝”,為自己稱帝找了個冠冕堂皇的理由,其實,漢獻帝是在劉備去世十一年後才死去的。

    正是因為《三國演義》等小說有失偏頗的評價,才導致了民間將曹操固定為反面的代表,而將劉備認為是正義的形象代表。這也直接導致曹操落下了“漢賊”的千古罵名。

  • 7 # 利景軒逸

    曹操至死都是魏王,他的帝號還是曹丕追封的,而劉備在漢獻帝劉協沒死的時候,聽說禪位曹丕,就趕緊給劉協發喪。自己在手下文臣武將的支援下,半推半就的登基稱帝。而劉協被曹丕封為山陽公,最終老死。因此我們就能得知誰才是漢賊,口口聲聲維護漢朝,自己先過一下皇帝癮。而罵奸賊的人至死都沒登上皇帝寶座。

    在陳壽的【三國志】中,曹並非白臉奸臣。曹操對穩定北方局勢,結束軍閥割據,恢復北方經濟發展有著重大貢獻。曹三分天下有其二,挾天子以令諸侯,文治武功,罕有其匹。“天下英雄誰敵手?曹.劉。”在中國歷史上,曹乃不可多得之英雄人物,文武全才,孫劉能否?到了唐代,杜甫曾在【丹青引】中道:“將軍魏武之子孫,於今庶為清門。英雄割據雖已矣,文采風流今尚存。”又道:“即令漂泊干戈際,屢貌尋常行路人,途窮反遭俗眼白,世上未有如公貧。但看古來盛名下,終日坎坽纏其身。”這首詩是杜甫贈給曹之後人曹霸將軍的,對其乃祖曹操讚揚有加。對曹霸出神入化的繪畫天才,更是讚歎不已。對霸的貧困處境,言辭之間,充滿同情。在唐代,曹操那張臉仍然是相當好看的。對於這樣一個英雄人物,現在為什麼變成了一個大大的白臉奸臣呢?曹操由英雄變奸雄是從南宋開始逐漸演化的。這中間,政治格局的變化以及說書人巧舌如簧的貢獻不可低估。 在南宋,金,西夏割據中原的政治格局中,南宋朝廷偏安一隅,南宋認為自己是正統。“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勿忘告乃翁。”:“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暖風燻的遊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就是這種正統思想的反映。 為了確立自己的正統地位,號召人心,驅逐韃虜,恢復漢室。正統這張牌,自然會產生地震般的政治效應,是萬萬丟不得的,歷代的統治階級都是深諳此道的。 南宋時,三國故事已流傳開來,街談巷議,勾欄瓦肆,說書唱戲,無不以三國為題材。當政者自然不會放過這天賜良機,來個推波助瀾,利用一番。 在三國故事中,誰代表正統呢?自然是那個中山靖王之後,漢帝玄孫一脈留的劉皇叔。劉備就是漢室正統,割據西蜀,和我南宋偏安江左多麼相像啊。我南宋皇帝就是漢室劉備,就是正統,天下黔首都應該擁護我。這張牌不打白不打,有百利而無一害,何樂而不為之。於是,一場抑曹揚劉的好戲就緊鑼密鼓地粉墨登場了。既有統治階級的鼎力支援,又有說書人的如簧之舌,曹操那張臉不白才怪呢? 那三國演義,本就是三分虛七分實。三分虛,足可以把曹操那張本來還算可以的臉越抹越白,越描越醜。於是曹操就變成了一個挾天子以令諸侯,奸詐無比的人民公敵,戲曲舞臺上的一張大白臉,那南宋小朝廷躲在門後偷著樂吧! 【三國演義】成書前,三國故事在民間已基本成型,羅貫中無需大為改動,順著故事情節尊劉抑曹就可以了。歷代的小說家必須要迎合統治階級的需求來編寫小說。在封建社會皇權至高無上,需要臣民忠君愛國,所以就把曹操定性為白臉奸臣,歷代統治者也怕自己手下有曹操,所以時刻用曹操來提醒臣民,當反面教材。歷史就是一個任有人打扮的小姑娘,你想讓她咋樣就咋樣。真正的歷史早已改的面目全非。

  • 8 # 景觀歷史

    曹操生前雖然沒有稱帝,但在當時人們心中他是一個奸臣,因為大漢自劉邦建立算起,到漢獻帝已經傳了四百年了(中間有王莽短暫的新朝),漢朝的統治早已深入人心。

    特別是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開始,儒家忠君愛國的思想灌輸在每一個人的心中。

    因為你把漢獻帝玩於股掌之中,藉著漢獻帝的名義“挾天子以令諸侯”,世人當然會罵你,因為你不稱帝比稱帝更可惡,你把漢獻帝當擋箭牌,名為漢臣,實為漢賊。

    而說起劉備就不得不說他的身份,劉備自稱漢景帝之子中山靖王劉勝之後。且不管身份真假,但是他的劉皇叔身份在當時已經是家喻戶曉了,起碼是皇室貴胄,而劉備打的口號一直是“剿滅曹賊,匡扶漢室”,一直奉漢獻帝為正統。

    可以說劉備憑藉這個身份也網羅了不少人才,當然了,人家也是有實力的。先後擁有荊州,益州,到擁有漢中時,劉備勢力達到頂峰,並進位“漢中王”。

    公元220年,曹操去世,其子曹丕繼位,隨後廢漢自立,立國號魏,封廢帝劉協為山陽公。

    公元221年劉備在曹丕篡漢建魏後,於成都稱帝 國號“漢”,這裡需要說明一下,劉備建立的政權是漢,並不是蜀,從一定程度上來說是漢朝的延續,至於蜀和蜀漢是後人的叫法。所以在三國時期兩軍開戰的時候是看不見“蜀”這個旗幟的。

    所以說劉備稱帝是延續大漢,當時的人們並不反對劉備,後人也常常感覺劉備是正義的一方。

    當然一部分原因也是後來的小說《三國演義》給人們注入了擁劉反曹的思想,這部書為中國四大名著之一,可想而知它的影響力有多大。

    歷史已經過去,其實在當時那個風雲變幻的年代,人人都想當曹操,只不過只有他曹孟德成功了而已。

  • 9 # 赤旗插遍天下

    曹操的確沒有稱帝,但諸位翻翻三國志第一卷的標題是什麼?《武帝紀》!

    再看看第一段寫的是啥?

    太祖武皇帝,沛國譙人也,姓曹,諱操,字孟德,漢相國參之後。

    曹操被兒子追封皇帝,就和曹操沒關係?為何說是曹操是漢賊,原因很明顯:不守臣節。

    劉邦白馬之誓說不行劉不能封王,這位建安十八年封公立宗廟,十九年耕籍田(天子的特權)二十一年封王,二十二年立天子旌旗、王冕十二旒,駕六馬,乘金根車,出入稱警蹕,與皇帝無非差一個名義距離一層窗戶紙罷了。

    試問如此越禮豈能是忠臣?不該帶漢賊的帽子?

    殺董妃殺伏皇后,連獻帝都說自己都難以自保的話如此欺凌主上不是漢賊嘛?

    王聞王必死,盛怒,召漢百官詣鄴,令救火者左,不救火者右。眾人以為救火者必無罪,皆附左;王以為“不救火者非助亂,救火乃實賊也”。皆殺之。

    擅自屠戮百官,是誰給權利?這不是臣節有虧?

    侍中為皇帝的隨從屬於皇帝的私人署吏,曹操想殺便殺視皇帝為無物,這是忠臣?

    如果是重臣漢獻帝巴不得在其身邊,為何想讓曹操放他走?

    議郎趙彥嘗為帝陳言時策,曹操惡而殺之。其餘內外多見誅。操後以事入見殿中,帝不任其忿,因曰:“君能相輔則厚,不爾,幸垂恩相舍。”操失色,俯仰求出。

    事實上曹操造就想稱帝,但想要以什麼姿態稱帝的問題,比如一統天下。到時候在代漢稱帝也是順理成章的事情。

    曹瞞傳及世語並雲桓階勸王正位,夏侯惇以為宜先滅蜀,蜀亡則吳服,二方既定,然後遵舜、禹之軌,王從之

    劉備稱漢中王也不越禮因為他是皇親國戚,他稱帝是曹丕代漢,需要合法性,不然他是那家的漢中王?曹魏的?還是東漢帝國的?

    曹丕代漢代表東漢帝國的滅亡,劉備身為漢室宗親為劉漢續命於情於理都能說的過去。

  • 10 # 大白白野

    一、曹操生前確實沒有稱帝,但公元213年漢獻帝封曹操為魏公,魏國開始建立,曹操曾說:“若天命在吾,吾為周文王矣。”曹操是曹魏政權典基人。220年曹操兒子曹丕代漢稱帝,國號魏。曹丕稱帝后,追尊曹操為武皇帝,㾄號太祖。

    二、兩漢政權共亨國405年,持續時間長,影響大,曹丕廢漢建魏離不開曹操奠定的基礎。按照過去的封建正統觀念對曹操評價不好,說曹操是漢賊。

    三、曹操同一時期敵對方說曹操是漢賊。劉備、諸葛亮曾說:漢、賊不兩立,王業不偏安。周瑜說曹操:名為漢相,實為漢賊。

    四、歷史長篇小說《三國演義》釆用"尊劉抑曹"觀點,對曹操持否定態度,說曹操是“漢賊”,影響面廣。

    五、劉備以東漢王朝繼承者自居,220年曹丕廢漢建魏,221年劉備才在成都稱帝,國號漢。

  • 11 # 雲子落

    嚴格意義上講,劉備曹操夠不上漢賊,真正的漢朝早已亡在董卓進京那一年,那時劉備曹操不過是個老百姓!甚至還可以斷定,漢獻帝遇到曹操,實乃人生大幸!假使沒有曹操,漢獻帝將餓死在他十六歲那年!某種意義上說,曹操不僅不是漢賊,還是對漢朝劉氏保護有加的人!

    一、如何界定“漢賊”

    應該說,在189年劉辨被殺之前任命的漢官,特別是有職有權的,如果未有“保家衛國”,反而竊地割據的,可以定位“漢賊”!劉備與曹操顯然不屬這一類。

    曹操是丟了兵的西園校尉,落荒逃回家鄉募兵雪恥;劉備是丟地的縣官,投靠老同學公孫瓚棲身!實際上兩人已是純老百姓,後期發展,全靠白手起家,從別人虎口奪些地盤!儘管這些地盤名義上,勉強算作漢朝地盤,實質上早已易主!按“盜漢”論處,已經轉手好多次了!

    二、曹操對漢獻帝最好

    益州的劉焉是最早割據的漢賊,在漢靈帝去世前一年,自帶文武,請命當“益州牧”,一去不復返!益州劉表是董卓任命的荊州牧,等董卓一死,自任老大當起荊州王!袁術天天巴望漢獻帝早死,自己好稱帝;袁紹不承認漢獻帝合法性,要立劉虞為帝,可是人家劉虞寧做幽州王,不當假皇帝;至於西涼白波那幫軍閥,更是拿漢獻帝當尿壺,不管死活!

    上述這些人,都是在曹操之前崛起與割據,才是真正該罵的漢賊或逆臣,但是他們曇花一現,似乎不值得後世文人政客的唾罵。他們自抬身價,要罵就罵三國前三名的曹劉孫!

    曹操在南有袁術,東有呂布,北有袁紹情形下,率領二萬大軍,屯兵洛陽附近,派使請示漢獻帝,望准許護駕!漢獻帝衡量:“能成事者,對朕的威脅更大!可惜沒有選擇,除了曹操,沒人願來護駕,總不能讓朕餓死吧!傳令曹操進駐洛陽護駕!”

    從此,漢獻帝及大臣們,再也不用為樹皮野菜多寡操心了,終於重又過上錦衣玉食的日子了!移駕許都,曹操更是盡力討好漢獻帝,帶頭捐出家裡寶物古董!給皇帝蓋金殿,給大臣們蓋別墅,耗資巨大,弄得軍需都緊張,各級將領相當不滿!曹操為了養活朝廷,決定開始實行屯田制,得以扭轉財政窘境!

    三、曹操打下的地盤,本已不姓漢了

    曹操從青州黃巾軍手下掠得兗州,從袁術嘴裡摳出豫州,從呂布戟下搶出徐州,從袁紹懷裡豪取冀青幽並,從馬騰韓遂那裡拿取涼雍,從張魯帳中逼出漢中,等等。這些人哪個誠服過漢獻帝!可見,這些地盤早已不屬於大漢,更不屬於漢獻帝,卻被漢賊逆臣們視為自家禁臠!曹操只是借下漢家旗號,最終靠實力,血拼得來!

    或許,最初曹操確實想把所得地盤交給漢獻帝。自從他在官渡之戰危難時刻,漢獻帝在大臣們蠱惑下策劃衣帶詔事件後,開始明白,大漢已經不存在了,這個世界再也回不到從前。現有條件下,自己將軍政大權交給這樣患難君臣,不僅會使跟自己打天下的兄弟們有難,而且辛辛苦苦打下的江山也將得而復失!漢獻帝,當傀儡久了,已不再可能具備君臨天下的能力,卻熱衷玩漢靈帝玩壞朝綱那套宮廷內鬥!那幫腐朽的大臣,沒有真槍實幹本領,連董卓李傕都治不了,吃飽喝足卻想玩顛覆,無知至極!在現今各地武裝割據的條件下,把軍政大權交給這樣一個皇帝,無意識將他送死,而且要賠上整個曹魏集團!

    四、曹操與漢獻帝成為最好的政治搭檔

    衣帶詔後,又有伏皇后事件。從此以後,漢獻帝再也不玩東漢劉氏擅長的外戚干政的把戲,開始積極地扮演“君主立憲”的角色!不知是曹操主動找他,還是漢獻帝找曹操,反正兩人有一番長談。曹操決定將自己的三個女兒嫁給漢獻帝!兩人開始搭檔,出演軍政舞臺劇,曹魏開始真正地內無憂患開啟帝國爭霸!

    起初我以為,曹操將三個女兒嫁給漢獻帝,是為了控制與監督漢獻帝。後來一想,真是好笑!伏皇后事件後,所有活下來的朝政大臣都經過血洗,剩下的都是忠於曹操,漢獻帝已成為孤家寡人,而且鬥志皆失,還有什麼可防呢!其實,這裡面充斥了曹操尊重漢室的初心,以及對漢獻帝的同情!大漢已亡,新時代到來,是大勢所趨!一個曹操退出下,將會有無數袁術站出來!曹操不能謙讓,因為不願看到,自己及團隊的努力付之一炬,以及被反血洗的局面!

    漢獻帝為人還算正直,天慧好學,在和平年代,或許是個優秀的皇帝,可是在狼煙四起的漢末,也只能算作一頭羔羊!曹操毅然把他收為女婿,沒有辱沒他高貴的血統!他那三個如花似玉的閨女,可都是絕代美人,曹操的老婆哪個不是三國絕豔!既然朝代更迭難以避免,曹操不想當皇帝,不能保證他的後代不做,那樣他們至少不會殺掉他們的妹婿或姑父吧!也算是曾受浩蕩皇恩的曹家,對得起漢朝劉家了!

    歷史就該這樣,需要用一種人性的邏輯去推理、敲打與拷問!說曹操是漢賊,不過是古代“奉天承運”的隱形馬屁意識作祟,以及“吃不到葡萄嫌酸”的心理條件反應!曹操不僅不是漢賊,甚至還應當說,是他在改朝換代的歷史關頭,保護了劉秀家族的免遭災難!

  • 12 # 一國之君歷史研究

    正是因為曹操沒有稱帝,才被人罵作漢賊,如果曹操稱帝了,那就是開國皇帝了,比如說曹操的兒子曹丕稱帝了,建立了魏朝,有人罵曹丕是漢賊嗎?沒有,人家是開國皇帝。

    再比如後來的司馬懿、司馬師、司馬昭父子三人被罵作魏賊,而司馬昭之心更是路人皆知,但有人罵建立晉朝的司馬炎嗎?沒有,人家是開國皇帝。

    之所以被罵作漢賊,那是因為站在漢朝的立場上評價,曹操身為漢臣,幹了很多僭越本份的事,超越了自身職責範圍,以漢朝的立場看來,就是漢賊。

    那麼曹操幹了哪些僭越的事呢?

    一、挾天子以令諸侯

    漢獻帝自建安元年(公元196年)開始被曹操控制,曹操控制漢獻帝的目的也就是為了政治正確,和利用皇帝的名義方便行事,雖然早期曹操對漢獻帝是相當的恭敬,但是越往後,曹操對漢獻帝越不尊重。

    漢獻帝身為大漢王朝的最後一任皇帝,從法理上來說,曹操如果是漢臣的話,理應讓皇帝掌權, 還政於皇帝,這才是一個漢臣應該做的事,如果曹操真這麼做了,那麼中國歷史上又會多一個千古忠臣。

    可是曹操並沒有,既然沒有還政於漢獻帝,也沒有履行作為漢臣的職責,反而將皇帝終生控制在手中,讓皇帝失去自由,失去決策權,這不是漢賊又是什麼?

    事實上,如果曹操果斷稱帝,就沒有人罵他漢賊了。

    二、肆意殺害大漢皇帝的老婆兒子、大臣

    衣帶詔事件,董承等人反對曹操專權,事情洩密後,除了劉備逃走後,董承等人全部被殺,是曹操決定殺的,除了殺這些反對自已的大臣外,曹操還殺了漢獻帝懷孕的貴妃董貴人,連皇帝的老婆和尚未出生的皇子都被曹操殺了,這不是漢賊又是什麼?

    這還沒完,包括漢獻帝的皇后伏皇后因為害怕曹操專權,寫信給自已的父親伏完,請父親協助誅殺曹操,但他父親沒敢動,曹操得知後派人殺害了伏皇后,然後將皇后的族人全部誅殺。

    曹操還逼迫漢獻帝娶自已的女兒為皇后,還一口氣嫁了三個女兒給漢獻帝,身為漢臣的曹操做的這些事,從漢朝的角度來看,不是漢賊又是什麼?所以周瑜才會說”曹操名為漢相,實為漢賊“,這在當時應該是一部分人的共識。

    三、曹操打破漢制封公拜王

    兩漢的規矩是劉邦定的白馬之盟”非功不得封侯、非劉不得稱王“,可是曹操不姓劉,卻依然逼迫漢獻帝封他為魏公、魏王,一旦稱公拜王,就等於是纂位的流程了,上一個被封公拜王的人是王莽,纂位者。

    曹操纂位就纂位吧,廢了漢獻帝自立為王也沒有什麼不可以,可曹操偏偏口中說自已要作漢臣,卻幹著纂位的勾當,還為此寫文章為自已辯護,這怎麼不被天下人罵作漢賊呢?如果曹操順利纂位,那就是開國皇帝,就沒人罵他了。

    劉備一生的行為卻與曹操有著本質的區別,首先劉備沒有任何對漢朝皇帝不敬的事情,即使劉備稱帝,那也是曹丕廢除漢獻帝之後乾的,並且劉備建立的朝代仍是”漢“,與劉邦建立的“漢”和劉秀建立的“漢”是同一個漢。

    其次,劉備所建立的漢朝,完全是靠著自身的努力打拼出來的,既沒有挾天子以令諸侯,也沒有將大漢朝廷控制在自已手中,更沒有殺害大漢朝的皇親國戚和王公大臣,劉備當然不算漢賊了。

    最後,劉備不僅不算漢賊,還要算漢朝。劉備起兵是以興復漢室為口號的,劉備在漢獻帝所代表的東漢朝廷滅亡之後,重新建立一個新的漢朝政權,理論上延續了漢朝的壽命,並且劉備還興建了漢朝的祖廟,供奉了自漢高帝劉邦以來的所有漢朝皇帝,理論上劉備是大漢王朝的倒數第二位皇帝,怎麼會是漢賊呢?

    曹操及他的後代是纂漢,劉備及他的後代是延漢,雖然曹操沒有稱帝,但他乾的都是帝王的事,與皇帝沒什麼兩樣,劉備雖然稱了帝,但那是在漢朝滅亡之後的事,無論漢獻帝是否活著,只要曹丕纂了漢,劉備延續了漢,那劉備就是漢臣,而曹操自然就是漢賊了。

  • 13 # 青史回聲

    其實這個問題,你換個角度來想,正因為曹操沒有稱帝,所以他才被世人稱之為“漢賊”。換言之,稱了帝,魏國的開國皇帝就不是他的兒子魏文帝曹丕了,而是他自己曹孟德了。你說是不是這個道理。

    雖然曹操和劉備是一代人,但兩人因為姓氏的不同,走得道路也就不相同。雖然都是以“恢復漢室”為己任,但是其過程那是千差萬別。也正因為如此,曹操才被稱為漢賊,因為他姓曹;而劉備被稱為劉皇叔,因為他是劉皇叔。

    曹操之所以一生不敢稱帝,不是因為他對漢室十分忠心,說白了,他就是想借著“恢復漢室”這個名頭,來平定天下。但稱帝這個做法,卻不能由他來做,因為他畢竟從小生長太平時代,食漢室之祿,無論如何他也不能做稱帝之事,當年袁術稱帝后的下場近在咫尺。有人就問了,後來曹操平定北方,已經有了稱帝的條件?為啥不行動呢?

    因為南方還沒有平定,這對曹操來說,始終是心裡一根刺。不過雖然沒稱帝,但還是稱了王,在人臣方面,已經到了天花板,這對曹操來說已經足夠,剩下的事就交給他兒子來做了。

    至於劉備,他始終有一個先天條件:漢室宗親。無論他有多麼失敗,可只要他活著,就能夠憑藉這個身份,招攬天下能人志士,“以恢復漢室”的名義開疆擴土,這一點沒有人能夠抵得上他。

    後來劉備稱帝,只是在曹丕篡漢建魏後,為了不讓大漢消亡,只能夠由他來繼承這個漢室,這是天經地義。

  • 14 # 笑看三國風雲

    什麼是漢賊?篡奪漢室江山的人才被稱為漢賊。劉備稱帝的時候,漢獻帝劉協已經禪位給曹丕了,這就意味著漢室江山已經不存在,不僅實際上不存在,連名義上也不存在。

    而且,劉備建國的時候,其國號就是漢,並非蜀漢,更不是電視劇裡面常常說的蜀。

    劉備高舉繼承漢室天下的大旗,對外宣稱繼承漢室天下的,其行為就是為了光復漢業,而且劉備也是劉氏宗室,具備繼承漢室天下的資格,因此劉備稱帝無可厚非的,可是曹操卻不同,他雖然沒有稱帝,可是乾的很多事情都是篡位的行動,因此他被稱為漢賊才是名至實歸。

    為何這麼說,我們一起分析一下,曹操到底幹了一些什麼事情讓世人皆認為他是漢賊呢?

    加入反董聯盟的時候,曹操的行為不會被人質疑他,反而認為是梟雄的舉動,因此許多有識之士隨後聞名來投奔他,比如荀彧,就非常認同曹操。

    當漢獻帝蒙難,到處顛破流離之際,曹操出手將他以及許多官僚大臣們迎接到許都,建立起漢室朝廷。許多人也跑來投奔曹操,因為他的義舉確實是恢復漢室天下的行為,可是後來的行為卻慢慢地變味了,特別是隨著地位和實力膨脹之後,一切都變了,逐漸從權臣滑向漢賊。

    首先,囚禁皇帝,剝奪皇帝的人身自由。

    權臣只是貪圖權力,比如霍光,梁冀等人就是如此,對於皇權只是侵犯,但是沒有篡奪皇位的野心。但是對於曹操而言,就不一樣了。他不僅只是簡單的控制權力,而是連皇帝也一起控制,透過控制皇帝來實現自己的野心。

    因此,將皇帝囚禁起來,剝奪皇帝的人身自由,從而達到皇帝為自己所用,這樣的皇帝就如同傀儡一般,虛位而已。

    《後漢書·伏皇后傳》記載:自帝都許,守位而已,宿衛兵侍,莫非曹氏黨舊姻戚。議郎趙彥嘗為帝陳言時策,曹操惡而殺之。其餘內外,多見誅戮。

    曹操把漢獻帝接到許都之後,創立了新的漢室朝廷,可是此時的漢室朝廷,和真正意義上的漢室朝廷完全不同,甚至和董卓乃至李傕郭汜時期的漢室朝廷也完全不同,此時的漢室朝廷逐步曹氏化。

    保衛漢獻帝宮室內外的侍衛都是曹氏親黨,甚至服侍漢獻帝的宦官也是曹操所親近的人,曹氏私有化。

    議郎趙彥曾經向漢獻帝上奏建言,結果被曹操無端殺害,類似這樣的人被誅殺了很多,結果就是再也沒有人向漢獻帝提建議了。

    那麼以後向誰提建議呢?只能向曹操了。透過這個方式,曹操剝奪了漢獻帝參與政事的權力,只能虛位而已。

    這是人臣做的事情嗎?漢獻帝悲憤地說道,你如果願意輔佐我就輔佐,不願意輔佐,就把這個皇位拿去吧。曹操聽聞之後,再也不見漢獻帝了。

    從此以後,曹操把漢獻帝當做囚犯一樣囚禁在許都皇宮中,成為橡皮圖章。要知道,董卓還常常去見皇帝,李傕郭汜也常常去找皇帝,可是曹操到死再也沒有見過皇帝。

    把皇帝當做囚犯,完全不給皇帝自由和權力,這樣的人不是漢賊是什麼?

    其次,剷除異己,徹底剪去漢獻帝的羽翼。

    皇帝虛位,已經失去了實權,可是這並不意味皇帝在朝中並沒有擁護者,有人心裡支援,可是行動上不敢支援,有人心裡支援而且暗地裡也支援。

    曹操先後透過兩起案件來透過剷除這些異己,徹底剪去了漢獻帝在朝中的羽翼,斷掉了皇帝東山再起的可能。

    第一起案件就是破獲了董承、種輯、吳子蘭、王子服、吳碩等人的密謀,從而順利地將盤踞在朝中的反曹實力連根拔起,甚至連漢獻帝的嬪妃董貴人也沒有放過。

    第二起案件就是誅殺伏後。東漢以來外戚是皇帝奪權賴以憑藉的手段,曹操誅殺董貴人拔出了漢獻帝連線朝廷和後宮的第一條線,而誅殺伏後則徹底斷了漢獻帝依靠外戚的屏障。

    從此,漢獻帝再無可以依靠的力量,真的成了孤家寡人。因為連他的新皇后和嬪妃也是曹操的女兒,而曹操也就成了新的外戚,也就是漢獻帝的屏障。

    按照東漢以來的慣例,依靠外戚奪權的可能性已經不存在了。因為曹操就是外戚,怎麼依靠曹操奪取自家權力?路,被堵死了。

    把皇帝嬪妃和皇后都殺了,換做自家姑娘,這樣的曹操不是漢賊,又是什麼呢?

    最後,在制度和禮儀上,不斷突破上限。

    在制度上,曹操採取很多措施,將實際權力和名義上的權力都集中到自己的手裡,導致中央集權愈來愈傾向於曹操,漢室朝廷逐步空心化,成了一個殼而已。

    1、捨棄許都建都於鄴城。皇帝在哪裡,都城就應該在哪裡,這就是慣例。可是,從曹操把漢獻帝迎接到許都之後,把漢室朝廷創立在許都,可是曹操很少去參拜皇帝,甚至後來乾脆不見皇帝。曹操要麼呆在自己的府邸中,要麼乾脆呆在鄄城。袁紹被擊敗,鄴城被攻下之後,曹操將新的軍事政治中心就設在鄴城,而許都則成了漢室朝廷名義上的都城,而所有的決策出自鄴城,將許都虛化。

    2、罷三公設丞相。罷黜漢室以來就存在的三公制度,設立了丞相制度,其目的就是將名義上屬於三公的權力也歸屬於丞相,導致朝廷內外的權力全部集中到丞相的手中。

    3、贊拜不名,入朝不趨,劍履上殿。這個權力,當年蕭何有,因為他功勞大,這個是劉邦特批的。後來,董卓也有,可是這權力是董卓要的,但是董卓讓世人踩到糞坑裡面了,名聲早已臭大街了。

    現在,曹操也有這個權力,他想幹嘛?和蕭何有同等的地位?可是,蕭何是開國元勳,是劉邦的忠臣。可是,曹操鬧這麼曲,效果恰恰相反,暴露了他的野心了。

    4、建立魏國,準備鳳凰涅槃。

    丞相之位雖然大權獨攬,可是這個職位不能世襲,一旦去世了,很有可能大權旁落。比如諸葛亮去世之後,丞相的職位就被劉禪給廢除了,因此曹操要想把這個權力傳承下去,就得搞出一個更好的東西來。這個就是魏公,甚至魏王。

    魏公或者魏王,曹操都有自己的封國,可以任命官吏,可以名正言順地把漢室朝廷的官員拉到自己的府邸,成為魏國的官員。

    夏侯惇一直擔任職位是漢室的官,因此屢次向曹操請求擔任魏國的官,畢竟只有魏國的官才更有前途。

    在進位魏公之前,曹操還披著漢室的皮,只要忠於漢室的人會自我安慰地認為,曹操依然還是忠於漢室的,可是等到曹操要進位魏公,加九錫的時候,有些人已經徹底明白了。這些人中包括荀彧,他就極力反對曹操的這個行為,結果不為曹操所包容而自殺。

    創立魏國之後,曹操將都城設立到鄴城,建立宗廟,擁有冀州十郡之地,設定了丞相、太尉、大將軍等等各種官職,和正式的朝廷已經沒有什麼不同了,已經奠定了推翻漢室朝廷,建立魏國的框架了,就只差臨門一腳。

    要知道,非劉氏不得為王可是劉邦建立漢朝以來樹立的慣例,否則就是謀朝篡位,大逆不道的行為。

    現在,曹操擁有實際權力,還即位魏王,創立魏國,推翻漢室天下已經昭然若揭了,這樣的行為不是漢賊,是什麼呢?

    總而言之,曹操在生前確實沒有篡位稱帝,可是他所做的一切都是為篡位做準備。就好像把公司的老闆已經架空了,財產也轉移到名下,而公司所有的員工也是自己招聘的,任命的,就只差把營業執照上的法人代表改為自己的名字了。

    前期所有的操作已經完成了,只差最後改名了,這樣的操作不是篡位,是啥?正是這些操作導致曹操被人稱為漢賊,真的不為過。

    可是劉備呢?公司的法人已經被改到曹丕的名下,這個情況下,劉備重新設立了一個公司,高舉舊公司的旗幟,繼承舊公司的意願,怎麼能算是篡位呢?

    可見,曹操和劉備的行為完全不同,性質和意義也完全不同,因此,曹操可以被稱為漢賊,而劉備則不是,反而是漢室忠臣才對。

  • 15 # 唐寶楨

    曹操生前沒有稱帝,但是曹操稱卻打破了漢王朝的建立者劉邦的異姓不封王的規矩。其實這也是給人落下了口實,普天之下的人都看到了。曹操稱魏王,那根正苗紅的劉備當然可以稱漢中王。劉備確實是在生前稱帝了這一點不假,但也是在曹操的兒子曹丕稱帝之後才發生的事。

    曹丕繼承了父親曹操的一切,並且在群臣的運作下讓漢獻帝將皇位禪讓給自己。不管怎麼說是曹丕稱帝在前,第一個吃螃蟹的人是英雄但是也需要承擔相應的風險。話說“早有人到成都,報說曹丕自立為大魏皇帝,於洛陽建造宮殿;且傳言漢帝已遇害”在當時交通不便資訊阻塞的情況下天下人都會得到一個資訊那就是曹丕篡漢且害了漢獻帝。

    這時候劉備就有一個先天的優越條件——那就是姓劉,劉備稱帝反而成了延續漢祀。你看劉備遙望設祭令百官掛孝,並且上尊諡曰“孝愍皇帝”。這時候劉備再稱帝反而成了興師討逆為孝愍皇帝報仇的義舉。曹操以漢獻帝的名義號令天下,兒子卻篡奪了漢獻帝的皇位,這才是曹操被罵做漢賊的主要原因。曹操與皇位只一步之遙卻為何遲遲不敢逾越,因為他明白天下想讓他當皇帝的人都各懷鬼胎。他曹操稱帝了別人也會相繼稱帝但篡漢的罵名卻只能由他獨自承擔,這也是他甘願成為文王的一個原因。

    到了曹丕這兒卻等不了了,不管他是用了何種手段鑄封禪臺採取禪讓的方式也罷。總的是逼迫漢獻帝將皇位讓給了自己,也就給父親曹操留下了漢賊的罵名。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何世人不再嘗試續寫新的《紅樓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