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生而無涯0

    這個問題基本屬於腦殘,“三皇”跟“皇帝”有啥關係?“皇”是夏代人在祭祀古代大人物時給的一種敬稱,那些皇者都是在歷史上對人類有大功績的人物,因此夏人給予他們極大的敬重,而“帝”是對當世人王的稱呼,伏羲、女媧、燧人都被尊為“皇”,而軒轅是“帝”,大一統的秦朝的國君才開始被稱作“皇帝”……

  • 2 # 夢語獨斷

    說到中國歷史,“三皇五帝”就會脫口而出。但遍觀歷史,先代從未有三皇的說法,如《史記》中只有《五帝本紀》,軒轅黃帝位於第一位,是為人文始祖。而三皇的說法脫胎於神話傳說,在各個時代說法也不一樣。1.天皇、地皇、人皇,出自唐代司馬貞所寫《史記·補三皇本紀》引《河圖》、《三五歷》(三國時吳國人徐整所著) ;2.天皇、地皇、泰皇,出自《史記·秦始皇本紀》;3.伏羲、女媧、神農,出自東漢學者應劭所著《風俗通義· 皇霸篇》中引《春秋緯·運鬥樞》之說;4.伏羲、神農、共工,出自北宋劉恕所著《通鑑外紀》;5.伏羲、神農,祝融,出自東漢班固等人所撰集《白虎通義》;6.伏羲、神農、黃帝,出自《史記索隱》引《尚書序》、《帝王世紀》等 ;7.燧人、伏羲、神農,出自《風俗通義·皇霸篇》引《禮緯·含文嘉》。其間並沒有一種說法是軒轅黃帝也屬於三皇中,而且相對而言軒轅皇帝有事蹟可考,如太史公司馬遷參照尚書實地在河南陝西等地考察軒轅黃帝的經歷,目前最大的爭議也只是不確定軒轅黃帝故里是陝西還是河南,但普遍認為是河南鄭州。

    總結下來就是1.只有五帝一說,軒轅黃帝屬於第一帝人文始祖,理應祭拜;

    2.相對而言,軒轅黃帝事蹟可考,有確切的事蹟。

    以上便是我認為的只祭拜軒轅黃帝的原因。

  • 3 # 張峰149764346

    想讓人崇拜,你個人必須得做出奇蹟,軒轅皇帝受人崇拜,那不是空巢來風,必有他的前因後果關係。

    一,在人們的蠻慌時代,為了找一口食能填飽肚子守住自已的領地,往往都是爭的你死我活發生群歐,失敗的一方往往被趕盡殺絕,甚至被放在火上烤食,這便是動物的本性。

    從軒轅皇帝開始,摒棄了動物陋習,以仁制人,把戰爭中戰敗的各部落融入到一起統一管理,做到了在大管轄區內不分彼此之間一律平等的共產生話,有福同享,有難同擔,消除了為爭領地戰爭帶給人們帶來的傷害,拉開了人類原始文明的序幕,成了有組織的社會,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國家雛形行成誕生。

    二,因為對中國人後世影響最大。

    時間過的太久,好多人都不記得了那段歷史了,我們現代的社會框架構造一直沿襲了皇帝的真傳,他對我們當代的人文地理,衣食住行,種植養職殖,軍事技術等!等!等!方方面面影響了我們幾千年的生活,他是我國千古一帝中的老大,當然是記念的重點。

  • 4 # 素閒新說

    首先,糾正一個錯誤,軒轅黃帝不是軒轅皇帝。

    少典,原始社會時期有蟜氏部落的首領。娶妃兩人,長妃叫女登,次妃叫附寶。

    女登於姜水畔生長子神農,因此以姜為姓。

    附寶於姬水畔生次子云,因此以姬水為姓。

    隨著時間的推移,少典的部落逐漸壯大,兩個兒子也長大成人。繼承人的問題隨之出現,可是此時還沒有“嫡長子繼承製”,而是“賢者得之”。

    問題就出現這個“賢”字上。長子自幼聰慧好學,五歲時就跑到田間學會如何種植莊稼,長大後剽悍勇武,智慧過人;而次子自幼恬靜,性情溫善,悟性極高,長大後為人敦厚朴實,好旋仁義,很受人民尊敬。

    兩個兒子都這麼優秀,作為父母的當然會高興,會自豪。可是對於帝王家,這是不幸的。

    “自古無情帝王家。”

    好在,這時的社會還是很落後的,加上此時部落壯大,人口眾多。於是少典讓長子繼承了部落,成為部落首領。巫師說他“以火德旺”,所以稱作炎帝。

    把次子“分封”到一個叫軒轅的地方(今河南新鄭),助他建立有熊國,因此次子姬雲,又稱軒轅氏、或有熊氏。巫師認為姬雲"以土德王天下",土是黃色,所以叫黃帝。

    兩個部落在二人的帶領下,逐步壯大。人口也劇增土地就會減少,以當時的社會環境,自己開墾比較困難,只能進行戰爭。即便你選擇開墾,不發動戰爭,但是其他的部落也會發到戰爭。

    大部落吞併小部落,小部落為存活進行聯合,漸漸地出現三個強大的部落:炎帝部落、黃帝部落、蚩尤部落。

    原本的三足鼎立局面,因最終蚩尤打敗了炎帝,而打破。於是,炎帝與黃帝聯合打敗了蚩尤。隨後黃帝成為兩個部落聯合的首領,並在黃帝的帶領下征服了其他的部落,統一了當時的中國,成為天下共主,這便是華夏民族的開端,後人尊炎黃二帝為中華始祖。

    這時的黃帝開始建設這個“國家”。

    精神文化方面:他推算曆法(黃曆);興文字,作干支,制樂器,創醫學;

    政治方面:建立古國體制:劃野分疆,八家為一井,三井為一鄰,三鄰為一朋,三朋為一里,五里為一邑,十邑為都,十都為一師,十師為州,全國共分九州;提拔賢臣,輔助治國。

    物質文明:“衣食住行用”全方面發展。

    衣:發明機杼,種桑養蠶,進行繅絲紡織,製作衣裳;

    食:創造發明農機器具,提升勞動效率;教導百姓播種五穀,飼養獸禽,進行放牧等;

    住:設計圖紙,丈量尺寸,建造房屋等;

    行:製造舟楫、車、指南車等;

    用:製陶、冶煉。

    軍事方面:改良發明兵械。

    另外,黃帝共有二十五個兒子,其中十四人被分封得姓,共十二個姓:姬、酉、祁、己、滕、葴、任、荀、僖、姞、儇、衣。而少昊、顓頊、帝嚳、唐堯、以及夏朝、商朝、周朝的君主都是黃帝的子孫。這些後裔大都已經脫離黃帝母族,有的建立了大批的氏族方國或部落,有的和其他部落融合。並逐漸發展成中國上古八大姓:姬、姜、姒、嬴、妘、媯、姚、姞/妊。

    後來,周武王(姬發)建立了周朝,分封諸侯或方國,其中姬姓國53個,這些姬姓國以國為氏,於是形成了中國的大多數姓氏, 故中國人自稱“炎黃子孫”。

    這就是後世重紀念黃帝的原因。

  • 5 # 史鑑說文老夫子

    喜歡歷史的老夫子回答您的問題。

    中華始祖“三皇”到底是哪三皇,歷來就是有爭議的歷史話題。有的把三皇說成是“燧人氏、伏羲氏、神農氏”。也有的說是“天皇、地皇、人皇”。也有把“伏羲氏、神農氏、黃帝”說成是“三皇”。但在多數情況下,皇帝是作為“五帝”之首出現的。

    但是,不管黃帝到底是三皇之一還是五帝之首,黃帝作為華夏始祖卻是公認的事實。那麼說到後人只注重紀念軒轅黃帝,而相對輕視其他兩位上古帝王,是因為黃帝作為上古傳說的人物之一與之其他上古帝王相比較,是接近於有血有肉的具體人物出現的。而其他兩位,伏羲、神農基本上都是以上古傳說的神話形象出現在歷史 記載中的。

    伏羲,人頭蛇身,神農,牛首人身。反觀黃帝,《史記》所記載的都是活生生的現實生活中人的形象。而且,黃帝做的那些事情基本上都是領導部落建立的憑藉人力就可以完成的功績。太史公當初寫史記的時候,是走訪了大量的地方,詢問了大量的眾人的。所以在《史記》中記述下來的黃帝,很明顯也是根據傳說記載的上古歷史。那麼這樣看來,在當時的百姓心中,黃帝的形象其實已經就是活生生的人而不是神了。鑑於這種情況,人們注重紀念黃帝就從理論上能解釋清楚了。

    說到這裡,老夫子認為,人們對於伏羲、神農的紀念,祭拜的是神,而對黃帝的祭拜則紀念的是人。所以從這方面分析起來之後可以看出,這就是後人更多的注重紀念黃帝的主因。但說到輕其他兩位上古帝王,這樣的說法似乎有些牽強。只因為對於他們,後人紀念的方式各有不同,談不上重誰、輕誰。唯一能解釋的,就是老夫子上面所說的,這是人和神的區別。

  • 6 # 使用者5857875852

    軒轅,皇帝,第一人文始祖。中國人,把人當神。而女媧、燧火氏、共工、祝融、伏羲,皆半人半神,都不可以成為崇拜的偶像。

  • 7 # 老楊讀歷史

    對於究竟誰是三皇史學家有三種意見。一種意見認為三皇為伏羲、女媧和神農;另一種意見則認為是伏羲、神農和燧人;第三種認為是伏羲、神農和祝融;最後一種意見是伏羲、神農和共工。軒轅黃帝是五帝中的一位,根本就不屬於三皇。對於三皇五帝具體指誰,小編前兩天剛發過文章可以參考一下。

  • 8 # 使用者8268789713396

    首先講,這個題目就是個偽命題!黃帝並在三皇之列,具體講是在五帝之 ̄。中華民族的人文初祖,炎帝,黃帝和蚩尤三位中,為什麼黃帝的影響大一些?回笞:因為黃帝的智慧多一些,黃帝后世的子孫多一些,皇帝在當時社會中的領導能力強-些。大概我只能講這些了,謝謝!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都挺好》中,小蒙總表白明玉。你覺得石天冬和小蒙總誰更適合明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