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朝飛暮卷

    朱元璋的百萬子孫是從何而來的呢?當初朱元璋建立明朝之後對於皇室子孫,他曾特意下詔只要是皇室子孫一出生國家就會撫養照料,這樣經過200多年的累計到了明朝末期,他的子孫竟達百萬之眾(誇張之說,其實並沒有那麼多),這對晚期千瘡百孔的明朝來說光是皇室子孫的開支就是一大筆負擔。

    後來隨著天災人禍的不斷惡化,明朝被推翻,這些皇孫貴胄一下從天上跌落人間,並且成為了起義軍、清軍圍剿的物件,比如李自成攻破北京城後就把皇室屠殺了一遍,張獻忠攻破四川后也大肆屠殺皇室子孫,後來起義軍攻破朱家大本營鳳陽後,除了屠殺之外也把皇室子孫俘虜了一批,這批在李自成兵敗之後,有部分人倖免於難,之後逃到荒山,或者隱姓埋名生活。

    朱元璋建國之初,分封子孫及他哥哥等子孫於各地,“初封親郡王、將軍才四十九位”。宗室人數總共五十八人,永樂年間增至一百二十七人,嘉靖三十二年(1553)增至一萬九千六百一十一人,萬曆三十二年(1604)又增至八萬多人。 所以到明亡時候,考慮到明末李自成等農民起義戰亂殺戮,明朝宗室人口最多時候也就十萬人左右,根本沒有誇張的說百萬人。

    明末亂世裡朱明皇族並非被清軍一家屠殺,還被李自成張獻忠等農民起義軍屠殺,雖然被大肆屠殺了不少,但並非一個不留,還是有血脈延續下來的。

    事實上,殺朱元璋的大明皇室子孫的主要隊伍不完全是清軍,起義軍更狠。闖王李自成和張獻忠說是起義軍領袖,但其實也嗜殺分子。

  • 2 # 迷茫星空1

    朱元璋成立明朝分封子孫,拱衛國都,至成祖朱棣時,皇族已經損失過半,後權臣,宦官當政,子孫以不復往日榮光了,至明朝滅亡,朱元璋後代有地盤權利的被清朝殺乾淨了,明中期沒落的子孫以泯然與眾矣

  • 3 # 華豎

    朱元璋百萬之眾的後世子孫,最終的結局其實與大多數王朝一樣,要麼被殺,要以投降,要麼隱姓埋名,最終都江入大海,往日榮光不復存在了。

    我們知道,劉備是中山靖王之後,到了劉備之時,傳承已數代,劉備自己只能浪跡於市井之中,以賣草鞋為生。可見,王候將相傳承了多代,嫡庶之間差別天壤之間,庶出旁枝的子孫們與平民無異了。

    但朱元璋對他的子孫們,卻設計了一套非常完備的制度,保證讓每一個子孫都能世享榮華富貴,這就是分藩制。朱元璋生子28人,在建立明朝後,都分封為親王,每人在藩地駐守,以備中央有事時,諸王能領兵勤王。親王之後都有爵位,親王嫡長子,年及十歲,則授金冊金寶,立為王世子,長孫立為世孫,冠服視一品。諸子年十歲,則授塗金銀冊銀寶,封為郡王。嫡長子為郡王世子,嫡長孫則授長孫,冠服視二品。諸子授鎮國將軍,孫輔國將軍,曾孫奉國將軍,四世孫鎮國中尉,五世孫輔國中尉,六世以下皆奉國中尉。子子孫孫享受國家的供奉,這種設計也是中國歷史上的獨一份,由此可見朱元璋的家天下的情懷之重。

    但靖難之變,讓傭兵自重的藩王成了動盪的源頭,為不重蹈覆轍,朱棣下決心改變這種現象。如此,以後的藩王們沒有了軍權與治權,只能呆在自已的王府裡,不能與大臣結交,不能隨便外出,但卻享受國家的俸祿,如此以來,這些藩王們無所事事,就只剩下享樂一種了,所以朱元璋的子孫特別多,以至於一省之財政都養不起朱氏子孫了。

    如此多的子孫,在大明王朝傾覆之時,都去了哪裡呢?

    明朝末年,義軍四起,李自成、張憲忠等人攻城掠地,佔據了大片土地。而朱氏子孫在這個過程中,很多都死於義軍之手。李自成破城之時,先捕殺皇族,而且不問原因,一律處死。如攻佔平陽時,殺西河王三百餘口,攻佔太原捕宗室四百餘人送西安,盡殺之。攻大同,代王子孫四千餘人皆被殺。張獻忠部也是如此,所到之處都是盡殺皇族,所以朱氏子孫很多都被義軍屠殺了。

    除了義軍殺戮以外,一部分則投降了滿清。而為了彰顯仁義,滿清讓他們得以保全性命,部分王族還受到優待,但只是一小部分。

    還有一部隊在崇禎帝死後,擁戴朱氏後人輾轉到了福建,到了臺灣,受到鄭成功的的優待,這部分人在後來歸順滿清後,一部分回到大陸,一部分仍就留在了臺灣。

    當然為了避禍還有一部分則是遠走它鄉,隱姓埋名,散入民間,成為了普通民眾。

    歷史就是歷史,無論朱元璋怎麼處心積慮,仍就不能避免於朝代的更替,也護佑不了子孫的生路。

  • 4 # 靜裡水聲1

    百萬?朱元璋是水裡的魚不成?一肚子卵,孵化後就成子孫嗎?哪來這麼多啊!三萬最多了,被東林黨所誤,都被起義的百姓殺光了。一個不剩,吳三桂造反的時候,都找不著當傀儡的,只好弄個濫竽充數而已。

  • 5 # 95後

    一個朝代的興盛,也代表著統治整個國家的家族能夠興盛繁榮。但是反過來,一個朝代的滅亡,也就意味著一個龐大的家族可能就要就此覆滅。例如明朝,並經歷過這樣的慘劇。

    明朝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由漢族所建立的大一統王朝,其享國一共有二百七十六年。而就在這200多年中,朱元璋的子孫一共繁衍了有超過100多萬人。而大家也都知道,明太祖朱元璋的出身是十分低下的,因此,朱元璋自己吃過很多苦,在當年差點被餓死的情況下,他也害怕自己的子孫會再蹈他的後轍,於是想出了很多的辦法,想要依靠自己皇帝的地位,讓子孫們可以不勞而獲,享受特定的皇權。

    在朱元璋打下的底子,以及其定下的規矩,讓朱家的子孫得以非常舒服的成長,最後竟然迅速的增長到了有百萬人之多。但是,他們在朝代更替之時,便要面臨滅頂之災,他們最後的結局是怎麼樣的呢?

    朱元璋造福後代

    據《明史·卷一·本紀第一》記載:太祖開天行道肇紀立極大聖至神仁文義武俊德成功高皇帝,諱元璋,字國瑞,姓朱氏。

    在明朝剛一建立的時候,國家還在不停地打仗。而朱元璋就封了他的所有兒子為王,其中還包括剛剛滿一歲的小孩子。並且,朱元璋規定,他的所有後代都是不受國家法律約束的,並且也不受政府控制。因此,無論是公侯大臣還是普通百姓,只要是看到他姓朱的後代,就都必須跪下來向其敬禮。

    並且,朱元璋還規定,皇子被封為親王后,年俸高達萬石,這是朝中最高官員的近七倍,還不包括大量的土地等其他各種賞賜!為了讓後代們充分享受幸福,他規定皇族不必從事任何職業。每一個皇族後代,所有消費需要都由國家提供。可以說,為了讓後代不用吃苦,朱元璋可謂是費盡心思。

    皇族猖獗

    然而,在這種規定下,朱元璋的子嗣們便壟斷了地方所有最賺錢的行業,並且兼併了天下最好的土地。等到明代中期,全國人均土地不斷下降,而皇族佔有土地卻是迅速擴大。河南的全省土地,居然有一半歸各王府所有,不僅如此王府中人向來都是橫行霸道,畢竟不會遭到法律的管束。

    兵敗面臨滅頂之災

    等到明朝末年,各地的起義軍便蜂擁而起,他們每到一地,首先就是要誅殺皇族。據相關的資料顯示,於崇禎十六年,李自成進入了山西,而他每到一地,首先就是要捕殺皇族。在起義軍攻陷山西平陽後,“西河王等三百餘人遇害”,而在攻佔了汾陽後,也首先搜殺“宗紳”,以致“彼汾一方,幾成羅剎鬼國”。根據統計,李自成軍僅僅是在山西一地,就一共殺掉朱姓子孫多達10000多人。由此也可見這些朱姓子孫從小驕縱,是多麼的遭到世人的記恨。

    除此之外,起義軍首領張獻忠對於這些皇族更是殘忍。於崇禎十四年,張獻忠攻取了襄陽,執襄王朱翊銘於南城樓。至此,朱翊銘跪地乞生,張獻忠便賜給了他一杯酒,說:“吾欲借王頭,使楊嗣昌以陷藩伏法。”接著“殺之城上,焚城樓,投屍於火”。等到崇禎十六年,張獻忠攻克武昌,並俘獲楚王朱華奎。這次,他想出了另一個新花樣——活沉西湖,而宮殿樓閣的近千間也被付之一炬……

    在明朝末年,各路的起義軍隊伍,只要是看到朱元璋的後代,不論他們是主動的投降還是被動的俘獲,不論立地不跪還是苦苦求生,不論是拒不交待藏寶地點還是痛痛快快地獻出所有財富,結果都是一樣的,那就是一律誅滅。是曾經做出多少惡行才會被如此對待呢?真是讓人難以想象。對此,有人統計,在明朝末年朱元璋的子嗣幾乎被殺了一半。

    部分逃走

    除了被起義軍殺死的人,後來逃到南明的皇室成員又各自為政,他們互相兼併殺戮,這又導致一部分的朱氏子孫滅絕。而清朝在剛入關時,明朝並沒有完全滅亡,他們在南方還佔據著相當大的一片土地,史稱為南明。如果南明不內鬥的話,那麼還可能能夠跟清朝劃江而治,可惜明朝的氣數已盡,因此南明也撐不了多久。等到清朝在全國範圍內,搜捕朱氏子孫並一併殺死後,原本超過百萬的朱氏子孫便已經近乎消亡了,還有少數人改名換姓隱居起來,還有部分逃亡海外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男人為什麼討厭女人瞎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