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白雲雁水
-
2 # 黃河岸邊一老農
蒙古四大汗國,都是成吉思汗分封給三個兒子一個孫子的封地,後各自建立了獨立的國家。分別是:欽察汗國,察合臺汗國,察闊臺汗國和伊兒汗國。下面咱們分別予以介紹
一、欽察汗國
欽察汗國,因帳殿金色,又名金帳汗國。是成吉思汗封給長子朮赤的封地。起初佔據鹹海和裡海以北地區。朮赤兒子拔都於1236年開始西征,到1242年結束時,其疆域己擴充套件到西起多腦河下游,東達額彌齊思河,南扺高加索,北到俄羅斯東北部(今俄羅斯保加爾地區)。1243年建都薩萊(今伏爾加河下游)。境內還有白帳汗國,青帳汗國等朮赤子孫的小封建國家,還儲存著俄羅斯各公國的封建政權,但必須向欽察汗國稱臣納貢。欽察汗國居民有欽察人,不裡阿耳人,斡羅斯人,蒙古人等,分別從事農業和牧業。十四世紀以後,國內各封建主互相攻伐,欽察汗國國勢逐漸衰落。十五世紀以後,分裂成克里米亞汗國,喀山汗國、阿斯特拉罕汗國和西伯利亞汗國等四個國家。當時莫斯科公國己經基本上完成了俄羅斯的統一,1480年起己停止向欽察汗國稱臣納貢,欽察汗國舉全國之力向莫斯科公國進行了報復性的全面進攻,結果遭到毀滅性失敗,其汙國國王及宗親盡數被俘、誅殺,欽察汗國隨即滅亡。
二、察合臺汗國
察合臺汗國是成吉思汗封給次子察合臺的封地,後察合臺自己建國。起初佔據西遼舊地(今新疆、中亞一帶)。公元1310年向外擴張,合併了窩闊臺的封地,盛極一時,當時國土面積領有阿姆訶子以東,天山南北路的廣大地區。以後分裂為東西兩部,東察合臺領有中國新疆一帶,後改稱"喀什噶爾汗國",曾為帖木爾的附屬國。西察合臺領有阿姆河和錫爾河的河中地帶,1370年被帖木爾帝國所滅。
三、窩闊臺汗國
窩闊臺汗國是成吉思汗封給三子窩闊臺的封地,後自立建國。最初領有今額爾齊思河上游,巴爾喀什湖以東的地區,建都也米里城(今新疆額敏縣’)。窩闊臺汗國長期處於與察合臺諸王紛爭戰亂之中。蒙古蒙哥大汗在位時,懲罰違命的窩闊臺諸子,國勢衰敗。後窩闊臺孫子海都,戰勝了察合臺諸王,曾一度強盛,遂與怱必烈展開爭奪帝位的戰爭,遭到失敗,其子察八兒戰敗後於1310年歸附元帝國,其原封地盡被察合臺汗國兼併。窩闊臺汗國滅亡。
四、伊爾汗國
伊爾汗國為成吉思汗孫、拖雷子旭烈兀的封地。蒙古蒙哥大汗在位時,派其弟旭烈兀再次西征(1253年一1260年),經中亞、波斯進入兩河流域,1258年攻克巴格達,殺哈里發,滅阿巴斯朝,以波斯、小亞為中心,建立了伊爾汗國,定都低廉(今大不里士)。領土東自阿姆河、印度河、南抵阿拉伯海,西達地中海,北到高加索。定伊斯蘭教為國教。伊爾汗華人逐漸與突厥人和波斯人融合同化。合贊汗(1295一1304)時,實行政治軍事改革,達到鼎盛時期。因地處東西交通要道,工商業發達。十四世紀三十年代曾多次暴發農起義,封建主乘機建立國家,形成分裂割鋸狀態。1388年,其領土被帖木爾吞併。
忠於歷史事實,敘述歷史事件,
-
3 # 小時大彬
成吉思汗臨終前,已經將蒙古佔據中亞地區,分封出了三個汗國,分別是窩闊臺汗國、欽察汗國以及察合臺汗國,這樣加上蒙古大汗所擁有東亞地區土地,形成四大汗國的雛形。
等到成吉思汗死後,由於窩闊臺在成吉思汗時期就被指定為繼承人,所以在蒙古忽裡臺大會上極為順利的成為了蒙古新任大汗,他也很自然將自己旗下的窩闊臺汗國與蒙古大汗直屬領地合併。
在窩闊臺執政蒙古帝國期間,蒙古帝國完成了滅金的行動,同時侵入宋朝所在四川、荊襄及兩淮地區。並同時為成吉思汗的遺志,繼續發動長子軍西征,兵鋒直指東歐平原,期間更是將欽察、斡羅思等國征服,將蒙古帝國的疆域推進至歐洲。
1241年,蒙古第二任大汗窩闊臺因病去世。蒙古帝國暫時由窩闊臺的皇后昭慈皇后乃馬真氏攝政。之後在1246年召開蒙古帝國忽裡臺大會,最終推選窩闊臺長子貴由繼承汗位,但貴由實在短命,僅做了不到兩年便病死,其後蒙古帝國再次進行忽裡臺大會,最終推舉託雷系的蒙哥成為新的蒙古大汗。
蒙哥繼位後,隨即在現今伊朗高原分封了伊利汗國,而貴由的子孫則在幾大汗國之間重新建立了新的窩闊臺汗國,但由於貴由死前並未指定繼承人,所以該汗國統治基礎較為薄弱,家族內部權力爭奪激烈,並未真正形成汗國的統治,最後大多恢復遊牧部落形式。自此蒙古帝國四大汗國正式確立形成。
蒙哥死後,原本應該在蒙古草原召開忽裡臺大會推選蒙古新的大汗。但是忽必烈擔心自己在各方代表心中的地位不如弟弟阿里不哥,於是直接在南方召開忽裡臺大會,宣佈自己繼承蒙古大汗,並在1271年建立了元朝。
由於忽必烈的行為是對蒙古自成吉思汗建立以來體制最嚴重的挑釁。為此在元朝建立以後,除了遠在中東的伊利汗國以外,其他三大汗國都宣佈不再承認元朝的宗主國地位,開始自成一系,走向了獨自發展的道路。
而元朝的忠實小弟伊利汗國也在忽必烈死後,不再承認元朝的宗主國地位。自此,元朝與四大汗國,五國並立的局面正式形成。
欽察汗國,1219年建立,蒙古文史書稱作"朮赤因·兀魯思",這是成吉思汗給長子朮赤的封地。現在的人們對這個汗國名稱較為陌生,但是如果提起這個汗國的另一個名字,或許就有許多人會想起來,那就是“金帳汗國”。
這個“金帳汗國”正是讓俄羅斯的前身,羅斯公國等東歐國家既愛又恨的宗主國,東歐斯拉夫貴族們在被金帳汗國統治時期,每年都必須開開心心的去給金帳汗國的大汗交稅金,同時順便領取汗王的鞭刑。在斯拉夫人看來,蒙古金帳汗國的統治具有十足的虐待傾向。
後來到了15世紀後期,欽察汗國被後來崛起的帖木兒汗國打敗,國力開始開始逐步衰弱。而金帳汗國曾經的屬國羅斯公國,趁著金帳汗國衰落,逐步蠶食金帳汗國並最終建立起現今的俄羅斯,而金帳汗國也最終在1502年滅國。
察合臺汗國是成吉思汗之子察合臺,於1222年所建汗國。由於察合臺作為窩闊臺的兄長,在蒙古帝國的的上層統治體系中佔據著極大的話語權。同時,他不僅統治了成吉思汗給予的兀魯思和軍隊,而且在自己的察合臺汗國中也享有至高的權力。
但察合臺汗國的統治體系歷史沿革較為複雜,察合臺去世之後,其孫哈剌斡忽勒繼承汗位。由於此時蒙哥繼承蒙古大汗之位,察合臺和窩闊臺兩家族堅決反對蒙哥繼位,所以蒙哥將中亞最好的地區河中地區交由拔都統轄。
這使得哈剌斡忽勒的統轄區,被侷限於察合臺汗國的東部區域,而且由於其本人尚未抵達府邸,就在途中夭折了,後來察合臺的第六子阿魯忽又從拔都手中奪回了河中地區,才最終使察合臺汗國成為真正獨立的汗國。
河中地區是察合臺汗國的統治中心,遷居河中地區的蒙古貴族,隨著在當地生活日久,部分改信伊斯蘭教,並積極主張突厥化。但也有一些蒙古貴族反對突厥化,主張保持原有的遊牧生活方式和風俗習慣。
當雙方的矛盾無法調和的地步之後,1321年後,察合臺汗國分裂為東、西兩部分,東部稱為"蒙兀兒斯坦",1514年被葉爾羌汗國取代,餘脈建立吐魯番汗國,後在1680年被準葛爾汗國所滅,西部稱為"馬維蘭納兒"在經歷短暫的統治之後,於1369年被迅速成長起來的帖木兒帝國所取代。
窩闊臺汗國是直屬於蒙古第二任大汗窩闊臺的領地,1225年建立,由於窩闊臺的病逝,其後貴由的短暫統治也並未真正對這個汗國進行有效管理,使得這個汗國成為蒙古四大汗國中存在時間相對短暫,只存在84年。
說來也是有趣,窩闊臺汗國不是被滅國,而是被察合臺汗國和元朝共同瓜分亡國的。元至大二年(1309年),窩闊臺汗國末代汗王察八兒,因參與察合臺汗國的一次內部鬥爭失敗,被察合臺汗國打敗,最後逃亡歸順元朝,被元朝封為察八兒為汝寧王。而他名下的領地大半為新即位的察合臺汗也先不花所佔據,剩下部分也大多併入元朝疆域,自此窩闊臺汗國滅亡。
伊利汗國,又譯伊兒汗國或伊爾汗國 ,蒙古帝國的四大汗國之一 ,元朝建立初期最忠誠的藩國,為成吉思汗第四子拖雷之子旭烈兀在1256年建立,其統治範圍主要在現今伊朗高原一帶。
伊利汗國存在時間最短,只有79年。在1335年便被欽察汗國所滅。雖然其後人在之後還在大不里士建立了一個剌亦兒王朝,但是這個小王朝也不過只存在了半世紀,就被新近崛起的帖木兒汗國給滅亡了。
現存蒙古族國家
現在世界上真正意義上的蒙古族國家,只有蒙古國一個。其他還有就是俄羅斯境內的蒙古族加盟共和國,總的來說,這些所謂的蒙古國家,基本都如蒙古海軍一樣,是些存在感不強的國家,早已不復蒙古帝國當年的盛況。
元朝是蒙古帝國的正朔的繼承所在,四大汗國也伴隨著元朝的建立而活躍於歐亞大陸之上。他們共同組成了人類歷史上幅員最為遼闊的強大蒙古帝國。正如蒙古的興起是建立在成吉思汗對蒙古騎兵的強化改造而來,而他們的衰弱也如他們的征服步伐的停止而逐漸暴露出他們統治的缺陷,滅亡也只在旦夕之間。
-
4 # 薩沙
這是很大的話題,只能簡單說說。
蒙古的四大汗國包括元朝在內,全部是歷次向外侵略的結果。
蒙古歷史上有過三次西征,也就是向西入侵。
第一次,是成吉思汗親自率領的西征,時間是1218—1223年。
當時成吉思汗主要目標是地跨中亞和中東的穆斯林大國,花剌子模王國。
經過激戰,蒙古首先消滅盤踞西域中亞的西遼,隨後猛攻花剌子模王,後者被蒙古大軍徹底消滅。蒙古大軍由此佔領了今天的中亞、伊朗、阿富汗、伊拉克等國的大部分地區,進而又殺入今天的俄羅斯、烏克蘭地區,連續擊敗高加索諸國、欽察人和俄羅斯諸國,隨後開始撤退,建立了察合臺汗國。
察合臺汗國的疆域主要今天的新疆、中亞地區。
第二次西征是拔都等人率領的大軍,向西攻擊今天俄羅斯伏爾加河以西國家,時間是1235—1241年,距離第一次西征大約10年。
這次蒙古大軍大約12萬人,先連續作戰,打垮和收復了整個中亞草原,擊潰保加爾人。
隨後,大軍繼續西進,連續打垮了原屬基輔羅斯等一系列小公國,一把火燒燬了基輔城。
這還沒完。蒙古大軍繼續入侵波蘭與匈牙利,殺得這裡血流成河,大軍一度抵達維也納城下。此時窩闊臺去世,蒙古軍隊放棄繼續進攻,回到伏爾加河流域,建立了金帳汗國。
金帳汗國地域非常遼闊,比後來沙俄帝國初期要大得多。。
第三次西征是旭烈兀率領的大軍,大約10萬人,時間是1252年一1260年。
前兩次西征基本都是從蒙古草原出發,直接向西行動。
這次就有一定區別。旭烈兀大軍也是從草原出發,確實向西南方向前進,首先打垮了伊朗北部負隅頑抗的木剌夷國(倚天屠龍記裡面的波斯拜火教總舵),隨後西進打垮了今天伊拉克境內的阿拔斯王朝。
蒙古大軍馬不停蹄,在敘利亞打垮了阿尤布王朝,接著又入侵土耳其,佔領大部分領土。
但此時蒙古皇帝蒙哥死了,阿里不哥和忽必烈爭奪大權。旭烈兀為了支援忽必烈,帶著主力向東返回,只留下3萬部隊交給部將怯的不花。怯的不花帶著1萬多部隊擅自出擊,在今天巴勒斯坦被埃及強悍的馬木留克騎兵以兵力優勢擊敗。
由此,蒙古人沒有進入非洲。
此時,伊爾汗國成立,大體是今天的伊朗、伊拉克、敘利亞和土耳其一部分地區,領土也非常大。。
之前蒙古還有個窩闊臺汗國,主要是今天新疆和中亞的一部分。
窩闊臺汗國壽命很短。
本來窩闊臺汗國和蒙古草原都是一體的,都有唯一的大汗。1246年,大汗貴由因飲酒過量暴斃,拖雷之子蒙哥繼承了位子。
然而,蒙哥不是窩闊臺的後裔,窩闊臺汗國的部落領袖都不服他。他們聯合察合臺汗國諸王,用包括暗殺在內的各種手段對付蒙哥。
當然,蒙哥不是好惹的,在1251年將窩闊臺汗國解體,地盤分給服從他命令的領袖,其餘則自己控制。
所以,在1251年窩闊臺汗國其實就消失了,隨後這些部落領袖分別投靠察合臺汗國和元朝,國家就徹底滅亡了。
至於其他三個汗國為什麼消亡?
其實從元朝在中國一樣。蒙古人是統治階層,但數量太少又太落後,很容易被本地民族同化,失去統治能力,滅亡也就是必然的。
-
5 # 黑水布衣
蒙古四大汗國,都是蒙古帝國西征的產物,它們成了成吉思汗後代子孫的封地,這些汗國存在的時間有長有短,可惜最終的宿命都成為了歷史的塵埃,最終融入了其他民族的血液之中。我們就來簡單的說一說它們。
一、俄羅斯的奠基人——欽察汗國
在伏爾加河灌溉的俄羅斯草原上,建立了欽察汗國,它是成吉思汗長子朮赤的封地,因為朮赤的汗帳遠望金光閃爍,我們都稱之為“金帳汗國”,都城是伏爾加河岸邊的薩萊。由於朮赤死的很早,這個地區成了朮赤後代的封地。
白帳汗國:朮赤長子斡爾達分到了今天西伯利亞和哈薩克的大片領土,史書稱之為“東欽察汗國”,後來被帖木兒(一個號稱成吉思汗後裔的突厥人)擊敗,沒多少年便亡國了。
藍帳汗國:朮赤幼子昔班分到了南烏拉爾一帶,這個汗國持續很久,到了明宣德三年(1428年),昔班後裔擊敗了帖木兒的後裔,將所佔地區稱為“烏茲別克”,這就是烏茲別克的起源。
朮赤的次子拔都繼承了金帳汗國,成為了各個小汗國的宗主,拔都在自己的西征中還佔領了基輔羅斯,使金帳汗國達到了巔峰。
可惜後代的汗國統治者們,和元帝國一樣,只知道享樂,沒多久噩夢就來臨了。公元1147年,以一個大村莊為根據地,莫斯科公國建立了。他們逐漸取得了蒙古人的信任,擔任了替汗國收取各個公國賦稅的差事。之後,帖木兒摧毀了汗國首都薩萊,欽察汗國分裂,莫斯科公國逐漸崛起。公元1547年,伊凡四世正式稱“沙皇”,莫斯科正式改名為“沙皇俄國”。從此沙俄開始了征服整個西伯利亞的旅程,到了1783年,克里米亞的韃靼汗國被征服,俄羅斯人基本繼承了欽察汗國的全部疆域,形成了今天東到彼得格勒西到符拉迪沃斯託克的龐大帝國。這裡的蒙古人基本融入到了現在俄羅斯的各個民族之中。
二、統一西域——察合臺汗國
察合臺是成吉思汗的次子,成吉思汗西征後,將西遼舊地和畏兀兒故地封給了次子,它的中心就是今天的阿力麻裡。14世紀初,察合臺汗國與元帝國合擊窩闊臺汗國,將窩闊臺汗國併入領土,察合臺汗國達到了巔峰。
可惜好景不長,由於後來繼承人得問題,察合臺汗國分裂。也先不花成了東察合臺汗國的主人,怯伯建立了西察合臺汗國,由此察合臺汗國逐漸衰落。公元1370年,西察合臺汗國被帖木兒所滅,公元1514年,東察合臺汗國被葉爾羌汗國取代,察合臺汗國至此滅亡。
三、曇花一現——窩闊臺汗國
窩闊臺是成吉思汗第三子,是成吉思汗的繼承人,他的封地在今天額爾齊斯河上游和巴爾喀什湖以東的乃蠻故地,都城是今天的也速裡城。
本來窩闊臺汗國與元帝國是相安無事的,可是忽必烈登基後,形勢突變,元帝國的皇位從此轉到了託雷系,窩闊臺的後裔們怎能善罷甘休?窩闊臺之孫海都開始對抗忽必烈,在一定時期內還取得了不小的戰果,窩闊臺汗國實際統治了整個中亞地區。可惜好景不長,海都死後,窩闊臺汗國與察合臺汗國交惡,被元帝國偷襲被迫請降。公元1340年,窩闊臺汗國謝幕。
四、西亞霸主——伊爾汗國
伊爾汗國的建立較晚,它是蒙哥時期西征的產物,公元1253年,蒙哥的弟弟旭烈兀西渡阿姆河,開始了西征,這支蒙古人再也沒有回到故鄉。他們進入波斯高原,攻佔了巴格達、大馬士革,橫掃了整個伊斯蘭文明。
公元1264年,忽必烈冊封旭烈兀,將其所攻佔的西亞地區命名為“伊爾汗國”,都城在今天的伊朗大不里士。旭烈兀開始經營自己汗國,由於遠離中國,伊爾汗國保持了相當的獨立性。
可惜,為了融入當地的文化,蒙古人開始了伊斯蘭化,汗國也開始分崩離析,到了1353年,波斯薩菲王朝擊敗了伊爾汗國,兩年後伊爾汗國畫上了句號。
蒙古四大汗國與元帝國一樣,以“征服者”的姿態出現在亂世之中,但他們都不是合格的“建設者”,對於國家管理只停留在享樂上,征服了4000多萬平方公里的蒙古人最後都快速的倒下了,黃金家族的血液多數都融入了其他的民族之中。
-
6 # 李從嘉的戰爭茶室
四大汗國最初只包括西道諸王的兀魯斯部眾,並不包括重要城市,那些是大汗的產業。此外草場等資產也是家族共享的,各種戶口財富也各有主人。蒙古內戰後,察合臺等汗國就吞下了原先大汗的城市等財產,開始獨立
-
7 # 遊學行者
蒙古人成吉思汗建立的蒙古帝國在他的孫子們時最後定型。因為蒙古實行的是幼子繼承製,所以以中國的元朝帝國為大汗轄區,另外,還有服從大汗宗主權的四個相對獨立的國家,即四大汗國,分別是金帳汗國,察合臺汗國,窩闊臺汗國和伊兒汗國,後來的“聯邦”類似於這種情況。
欽察汗國,元朝西北宗藩國,亦稱金帳汗國或朮赤兀魯思。 成吉思汗長子朮赤的封地,主要轄區是東起額爾齊斯河,西至多瑙河,南起高加索山的地區。
察合臺汗國,成吉思汗次子察合臺封地,主要轄區在天山南北。
窩闊臺汗國,成吉思汗第三子窩闊臺的封地,領有額爾齊斯河上游和巴爾喀什湖以東地區。建都葉密立(今新疆額敏縣。
伊兒汗國,又稱伊爾汗國或伊利汗國,成吉思汗孫子旭烈兀西征後建立,是東濱阿姆河,西臨地中海,北界裡海、黑海、高加索,南至波斯灣的大國。
蒙古人雖然依靠強大的武力建立起龐大的帝國,但因為較為落後的文化,導致作為統治民族的蒙古人無法管轄境內的各民族,要麼像元朝一樣,因為尖銳的蒙漢矛盾,導致王朝覆滅,要麼像欽察汗國和伊爾汗國一樣,被土著民族完全同化,消失在歷史之中;又因為不成熟的政治制度,不能有效管理地方,完全依靠血緣維繫統治,進而大肆分封,導致帝國分裂。
-
8 # 風光藝境
蒙古四大汗國是蒙古大軍西征的產物。1225年,成吉思汗將西征所得之地作為“份地”分封給長子朮赤、次子察合臺、三子窩闊臺;加上爾後其孫旭烈兀西征領受的封地,分別形成了欽察、察合臺、窩闊臺與伊利四大汗國(成吉思汗四子拖雷,按照蒙古“幼子守灶”的習俗,受封於蒙古本土)。
一、欽察汗國
欽察汗國亦稱金帳汗國或朮赤兀魯思,在朮赤封地(額爾齊斯河以西及鹹海、裡海以北地區)基礎上擴建而成;建立者為朮赤次子拔都。1235年,拔都奉旨率領蒙古鐵騎進行第二次西征,相繼征服伏爾加河流域的不裡阿耳、欽察(今烏拉爾河至黑海以北的突厥遊牧部落)諸部及斡羅思(即俄羅斯,十三世紀時分為幾個公國)各公國,進攻孛烈兒(波蘭)、馬札兒(匈牙利)等國。1242年聞知大汗窩闊臺駕崩,拔都遂班師東歸,結束第二次西征。作為西征統帥,拔都其功厥偉,朝廷遂將所得之地分封給拔都兄弟。拔都遂建薩萊城(今俄羅斯阿斯特拉罕北)為都城,建立起疆域東起額爾齊斯河,西至斡羅思,南起巴爾喀什湖、裡海、黑海,北至北極圈附近的遼闊廣袤的欽察汗國;斡羅思各公國皆為其藩屬,繳納貢賦。
具體而言,鹹海東北為拔都兄斡魯朵份地,稱“白帳汗”;鹹海以北為其弟昔班份地,稱“藍帳汗”;餘皆為拔都直接管轄,稱“金帳汗”;白、藍兩帳汗名義上均由拔都統領。境內居民主要是欽察人和斡羅思人,以及汗國內的蒙古族人。
欽察汗國於月即伯在位時期建立了中央集權,並遷都於別兒哥薩萊城(今俄羅斯伏爾加格勒附近),汗國達到全盛。1357——1380年間,由於內訌,欽察汗更替了20餘人;1380年,白帳汗脫脫迷失控制了欽察汗國的主要疆土,成為欽察汗,其後,欽察汗全部出自白帳系。
十四世紀九十年代後期起,白帳汗國那顏也迪古將欽察汗國大部分疆土統一起來。汗國對外不斷進行掠奪戰爭,內部又互相爭鬥不休,折騰得經濟蕭條,國力疲弊,致使汗國走向瓦解。汗國先後分裂出西伯利亞汗國、喀山汗國、克里木汗國、阿斯特拉罕汗國等獨立國,欽察汗國只剩下可憐的有限領土,被稱為大帳汗國。1502年,金帳汗之殘餘勢力為克里米亞汗所滅,欽察汗國亡。
二、察合臺汗國
察合臺汗國為統治中亞地區的蒙古汗國,原為成吉思汗次子察合臺封地。汗國起初僅有西遼舊地,發展到最盛時,疆域東至吐魯番、羅布泊,西及阿姆河,北到塔爾巴哈台山,南越興都庫什山;都城阿力麻裡(今新疆霍城縣永定鎮西北)。1268年,蒙古西北諸王在塔拉斯舉行反忽必烈的大會,自此脫離蒙古大汗的直接控制,成為獨立汗國。此後,察合臺汗不斷髮兵侵擾元朝邊境,實力受到削弱。在怯伯汗統治時期,汗國較為穩定,社會經濟得到發展;1327年怯伯汗辭世後不久,汗國便走向分裂,各地貴族紛紛割地自雄,選立自己的可汗。1362年,統一東、西察合臺的大汗禿忽魯帖木兒去世,巴魯剌氏貴族帖木兒的勢力迅速發展起來。1670年,帖木兒奪取撒馬爾罕,使河中(指阿姆河與錫爾河之間地區,尤指以布哈拉和撒馬爾罕二城為中心的區域)地區脫離察合臺汗國的統治,於其地建立帖木兒汗國,相繼兼併各部諸侯,自稱算端,西察合臺汗國由此演變為帖木兒帝國。而在汗國東部,則出現蒙兀兒斯坦汗國(漢文作別失八里,故址在今新疆吉木薩爾北破城子);其汗據說仍系察合臺之後裔,接受明朝冊封,往來頻繁。1418年,歪思汗率部西遷至伊犁地區,定都亦力八里(今新疆伊寧市),明朝即改以“亦力八里”為其國號。後為漠西蒙古瓦剌部所並,察合臺汗國遂亡。
三、窩闊臺汗國
成吉思汗分封諸子,將阿爾泰山之西及葉密立(今新疆額敏縣)、霍博(今新疆和布克賽爾)諸地封給三子窩闊臺。窩闊臺登上蒙古大汗位後,封地由其子孫分領。葉密立地區成為長子貴由(後即大汗位)的封地,次子闊端則封於河西一帶。1248年元定宗貴由駕崩,皇后海迷失抱著幼兒聽政,有些失控;蒙哥(拖雷長子)被推舉為新一任大汗,自此,蒙古大汗位由窩闊臺一系轉為拖雷一系,窩闊臺系失勢。窩闊臺系宗王中,除闊端得到蒙哥的信任,封地不變外,其他宗王則多被遷謫,窩闊臺的封國因此被分劃為若干小的封地;海都(窩闊臺孫)的封地為海押立(今哈薩克科帕爾西)。1259年七月,元憲宗蒙哥死於侵宋前線,其兩個胞弟忽必烈與阿里不哥兵戎相見爭奪大汗位,海都支援阿里不哥,與忽必烈為敵。阿里不哥爭位失敗降兄,海都仍拒絕歸附忽必烈,並於1268年舉兵東犯元境,而且聯合窩闊臺、察合臺、朮赤三系諸宗王,於答剌速河(今塔拉斯河)召開大會,反對忽必烈,脫離元政權。海都逐漸兼併窩闊臺諸宗王屬地及八鄰萬戶,復奪取察合臺汗國忽章河(今錫爾河)以北之地,以伊犁河與答剌速河流域為中心建立汗國,成為中亞一大勢力,屢與元朝為敵爭戰。它的存在,對元代政治軍事形勢的發展、元代與西方諸汗國的聯絡、中西交通的往來等方面都帶來巨大影響。1301年海都進犯元境作戰負傷,回師途中殞命,其子察八兒嗣位。翌年,察合臺汗篤哇趁窩闊臺汗國勢衰,便起兵攻打察八兒,大掠其汗國西部諸城。元軍也趁火打劫,兵逾阿爾泰山,大破察八兒軍。察八兒走投無路,只好投奔篤哇。汗國領地一部分歸附了元朝,一部分歸屬篤哇。1309年,察八兒參與察合臺汗國的內爭,兵敗東逃,投歸元朝。元廷封其為汝寧王,其領地大半為新即位的察合臺汗也先不花所有,部分歸附欽察汗國,部分入元,窩闊臺汗國亡。
四、伊利汗國
伊利汗國又稱伊兒汗國,元代西北宗藩國,13世紀中葉至14世紀中葉統治波斯的蒙古汗國;為成吉思汗之孫旭烈兀所建。1252,元憲宗蒙哥命令胞弟旭烈兀統領阿姆河以西之地、並征服尚未歸附諸國。轉年六月,旭烈兀提師西進,開始了蒙古第三次西征。旭烈兀先後滅木剌夷(波斯北部的獨立宗教王國)、攻陷報達(今伊拉克巴格達)、滅哈里發(阿拉伯帝國君主稱號),1259年,攻入敘利亞地區。次年春,得知大汗蒙哥死訊,旭烈兀命先鋒怯的不花繼續進兵,自己統領大軍東歸,意在爭大汗位。歸途中,旭烈兀聞知胞兄忽必烈已經即帝位,遂留鎮波斯(今伊朗),並上表擁戴忽必烈。元世祖忽必烈投桃報李,將阿姆河以西直到密昔兒(今埃及)邊境的波斯國土和該地區蒙古、大食(阿拉伯人)軍民劃歸旭烈兀統治。於是原先由中央政府直接管轄的波斯地區,實際上成了旭烈兀的領地。汗國領土東起阿姆河與印度河,西面包括小亞細亞大部分地區,南抵波斯灣,北至高加索山。旭烈兀自稱伊利汗,建立伊利汗國,以蔑剌哈(今伊朗亞塞拜然馬臘格)為都城,命長子阿八哈領汗國東部忽略呼羅珊等省地。1265年旭烈兀過世,長子阿八哈即位,定都桃裡寺(今伊朗亞塞拜然大不里士),以蔑剌哈為陪都。第七代伊利汗合贊(1295——1304在位)奉伊斯蘭教為國教,實行政治經濟改革,組織纂修鉅著《史集》及《伊利汗的中國科學寶藏》,國勢達到鼎盛。第九代伊利汗不賽因死後,統治集團內訌迭起,權臣、大將各自擁立傀儡可汗,紛爭不已。1355年,欽察汗國札尼別汗攻佔桃裡寺,伊利汗國滅亡。1340年,據有報達的札剌亦兒氏貴族哈散自立為可汗。1358年,其子兀窪思汗兼併亞塞拜然等省地,移都於桃裡寺,史稱札剌亦兒朝。1388年為帖木兒帝國所滅。伊利汗國是四大汗國中,唯一與元朝關係密切,經濟文化交流頻繁的汗國。
四大汗國,起初俱為大汗統轄下之一部,聽命於大汗;直至忽必烈即位大汗,情勢便發生劇變。忽必烈上位不大符合蒙古大汗即位程式,引起欽察、察合臺、窩闊臺三汗國的不滿而聯手反對,自此脫離大元中央政府,致使原本就很鬆散的隸屬關係發展成為各自獨立的汗國;唯伊利汗國同元廷保持密切友好關係。
回覆列表
成吉思汗“擁有世界上最大的國家”,主要是指他擁有“四大汗國”。成吉思汗第一次西征回來後,就把他率領兒孫們打下的大蒙古國的領土分封給了四個兒子,後來這四個兒子在此基礎上建立了四大汗國,不過同最早的封地有較大差別。四大汗國先後臣屬於大蒙古國和元朝,後期各自獨立,先後消亡。
元代和四大汗國版圖
1.欽察汗國欽察汗國也稱金帳汗國。拔都西征後,以父親封地“朮赤兀魯思”為基礎,建立了欽察汗國。其疆域東起額爾齊斯河,西至斡羅斯,南起巴爾喀什湖、裡海、黑海,北至北極圈附近斡羅斯各公國均為其藩屬,繳納貢賦。拔都在裡海北岸海濱建造薩萊城(今俄羅斯阿斯拉罕)為首都。汗國內少數民族眾多,以突厥人為主。由於蒙古只佔少數,漸漸被突厥人同化。至十四世紀前葉,汗國內各少數民族已普遍使用突厥語。蒙古貴族在汗國內各有領地和軍隊,由於內訌不斷,金帳汗國又分裂出白帳汗國、青帳汗國等。十四世紀末葉逐漸衰落,被中亞帖木兒擊敗。十五世紀隨著內部紛爭愈演愈烈,汗國分裂出西伯利亞、喀山、克里木、那海、阿斯特拉罕等汗國。欽察汗國僅剩部分稱“大帳”。明成化十六年(公元1480年),斡羅斯徹底擺脫“大帳”控制。明成化十六年至十九年(公元1480—1491年),“大帳”被克里木汗擊潰。明弘治十五年(公元1502年),欽察汗國徹底滅亡,共傳三十七汗,歷二百七十餘年。
欽察汗國(金帳汗國)圖
2.察合臺汗國這個汗國是以察合臺封地為基礎建立。最初僅有原西遼所屬之地,後又佔有天山南路與北路及阿姆河以東廣大地區。察合臺汗及其所屬軍隊居住在草原牧區,汗庭設在伊犁河谷。農業區和城市分別委任官員治理。忽必烈稱帝后,察合臺後裔參加了海都為首的叛亂活動。其後,成吉思汗四子各系後裔內部和相互間紛爭不斷,察合臺汗國分裂為東西兩部分,西半部分失去控制。明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察合臺汗國被帖木兒帝國所滅。約歷一百四十餘年。
3.窩闊臺汗國該汗國與窩闊臺封地南部與察合臺封地相鄰。窩闊臺繼承大汗之位後,其封地由諸子分領。窩闊臺長子貴由繼承大汗位後,無所作為,兩年就死了。貴由皇后海迷失繼續攝政三年。其後,大汗位轉入拖雷系,由拖雷長子蒙哥繼承大汗位。蒙哥又以海押立之地封給當時窩闊臺之孫海都。蒙哥大汗死忽必烈繼承大汗位,海都公開反叛。海都死後,其子察八兒繼位,重新向元朝(忽必烈之孫、元成宗鐵穆耳在位)稱藩。五年後,汗國內亂又起,元朝乘機派兵進攻。窩闊臺汗國解體,其領土一半收歸元朝直屬,一半被察合臺汗國兼併。窩闊臺汗國約存在八十年。
窩闊臺汗國圖
4.伊利汗國又稱伊兒汗國,拖雷六子旭烈兀創立,臣屬元朝。蒙哥、忽必烈、旭烈兀是同母三兄弟。蒙哥大汗死,忽必烈在開平府即大汗位,旭烈兀得悉後在征服地創立了伊利汗國。其疆域東起阿姆河,西至地中海,北至裡海、黑海、高加索,南至波斯灣,包括今伊朗、伊拉克、南高加索的亞塞拜然、喬治亞、亞美尼亞,中亞地區的土庫曼等地,成為橫跨西亞、中亞的大國。阿富汗西部的也裡(赫拉特)王國為伊利汗國的屬國;小亞細亞的羅姆素丹國由伊利汗國委派官員治理。忽必烈至元二年,即“1265年2月28日星期夜,旭烈兀死於綽合圖水畔”。其長子阿八哈繼位。“忽必烈皇帝遣使至,賜以冠服,冊封其為伊蘭主君。阿八哈遂在綽合圖遵照蒙古汗即位習俗,重行典禮”。元朝中央政府頒給伊利汗國“輔國安民之寶”“王府定國理民之寶”等印璽,均為漢文。
旭烈兀畫像
伊利汗國第七代君主合贊汗(公元1295-1304年在位)是一代英主。他領導伊利汗國實行了一場改革,主要包括:改宗伊斯蘭教(接受當地文化)、改革稅賦(嚴禁各州長官私徵稅賦)、整頓驛站、發展農業、統一幣制和度量衡、實行軍事采邑制(供應軍餉的封地)。這場改革使伊利汗國國勢達到鼎盛。元順帝至正十五年(公元1355年),欽察汗國攻滅了伊利汗國,伊利汗國殘餘勢力佔據報達(今巴格達),自立為汗。逐步兼併波斯西部大部分地區後,於元順帝至正十八年(公元1358年)奪回桃裡寺,伊利汗國復國,史稱札刺亦兒朝。十四世紀末,伊利汗國最終為帖木兒帝國所滅。伊利汗國存在約一百二十年。
從“四大汗國”的疆域可以看出,如果加上元朝的國土,面積可達3100萬平方公里,這個面積,無論是過去、現在還是將來,怕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