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柴墟子孫
-
2 # 終南高揚
大家說的“黃帝”一般都指的是黃帝部落的第一個首領“軒轅黃帝”,也就是打敗炎帝部落和蚩尤部落的那個人。那時候是仰韶文化時期,黃帝部落一直延續了1500多年,首領也有很多個,後來黃帝部落的其他時代的首領,他們都叫黃帝,但都屬於後代。
軒轅黃帝出生在陝西,成長髮展於現在的三門峽運城一帶,也有說後期的活動在山西或陝北,死後葬黃陵縣橋山。這些都有待確琢考證才能確定。
但有一點是確定的,就是軒轅黃帝是黃帝部落的第一任首領,是中華民族最早的祖先。他生25子,其中14人封了10個姓,說明那時候社會已經有明確的語言溝通能力了,如果能找到文字記載,就太好了。
至於各地的黃帝遺蹟,都不是假的,是後幾代黃帝部落的首領,一千多年中,各代首領足跡遍佈全國各地很正常,北到匈奴南到湘山東到大海西到崆峒。就是說南部到湖南,北部到外蒙古,西部到甘肅,東部到大海,在那個徒步的時代,這地盤確實不小。這是5000年前的穀物,發掘出來的
-
3 # 至樂無如讀書
最早記載炎黃事蹟的是《左傳》。《左傳》記載炎帝以姜水成,姜水在寶雞;黃帝以姬水成,在武功!大量史料和專家教授都認為,炎黃髮祥於陝西關中!當然黃帝是部落名稱,也就是說炎黃都有八.九代之多,所說黃帝出生地多,也就不奇怪了!
-
4 # 6011311786
答:直到今天還沒有一個充分令人可信的證據證明證實黃帝出生的確切地址,過去的不說,現在爭來爭去有的是為了賺錢,人造祖宗讓無知者供奉。黃帝究竟出生在那裡,只有黃帝本人說了算,最具有權威。
-
5 # 雷子園林藝術
《史記》中記載:“黃帝居於軒轅之丘。”而其註釋更詳細地指出“生於壽丘”,且在魯東門外(今山東曲阜縣東北約六里)。這個問?其實沒有什麼確切的歷史證物可以證明!因為歷史比較悠久我個人感覺考察是有很大的困難性的!我們曲沃縣就有黃帝的遺址橋山黃帝文化遺址!
傳說黃帝去世後,其衣冠葬於曲沃縣境北端的橋山。史載後周顯德年間(954-959),人們於橋山之巔建立黃帝廟,藉以奉祀黃帝,古曲沃八景之一“橋嶽晴嵐”亦即位於此處,自古遊客如織,香火旺盛。據國學大師、歷史地理學家錢穆分析:“根據黃帝活動的地域看,曲沃橋山最可能是黃帝的埋骨所在”。
-
6 # 五術秘境
出生在遼寧 紅山文化迄今為止唯一一個對應黃帝部落的文化 那時候東北比較溫暖 東夷部落也是在東北渡海來到山東 後來東北變冷 黃帝部落就從遼西進入河北 打了逐鹿之戰 與東夷炎帝合併打敗了蚩尤 蚩尤就是今天南方人的祖先 隨後黃帝足記幾乎遍佈中原!
-
7 # 風雨經年
皇帝其實在古代是一個部落的頭領,部落有活動的範圍,爭論頭領到底出生在哪裡,只不過是爭一個文化底蘊,到頭來誰也說不過誰,都有確實的證據,皇帝部落的活動範圍都可以說是其出生地,甘肅的天水,陝西的武功都是出生地。
-
8 # 吸俺人
看到上面的朋友爭論黃帝部族在哪裡。罵人有點過了,用事實說話一追究便知:
黃帝部族陝西說,主要有兩點:
其一,《國語·晉書》有云:“昔少典娶於有蟜氏,生黃帝、炎帝。黃帝以姬水成,炎帝以姜水成。成而異德,故黃帝為姬,炎帝為姜。”
姜水,一說是寶雞市渭濱區的清姜河,一說是寶雞市岐山縣的岐水。姬水,有言渭水或渭水支流;有言新鄭潩水。蓋炎黃部族原先皆起於黃土高原,後逐漸分離開始向東發展。故這應該是早期炎黃所在之地。
其二,司馬遷《史記·五帝本紀》載“黃帝崩,葬橋山”,名留青史。漢、唐、宋、明、清各代設有祠、園、廟,黃帝陵居於山頂。
《史記·封禪書》雲,其來年冬,上(漢武帝)議曰:“古者先振兵釋旅,然後封禪。”乃遂北巡朔方,勒兵十餘萬,還祭黃帝冢橋山,釋兵須如。上曰:“吾聞黃帝不死,今有冢,何也?”或對曰:“黃帝已仙上天,群臣葬其衣冠。”既至甘泉,為且用事太山,先類祠太一。
可以肯定橋山為紀念黃帝是衣冠冢。
黃帝部族新鄭說:
主要證據:
其一,有熊國所在。
漢,焦延壽《焦氏易林》:“黃帝有熊國君少典之子。有熊,即今河南新鄭是也。”
晉,皇甫謐《帝王世紀》:“(黃帝)授國於有熊。有熊,今河南新鄭縣也。”
《帝王世紀》:“(黃帝)有聖德,授國於有熊。鄭也,古有熊之墟,黃帝之所都。”
或曰:黃帝都有熊,今河南新鄭是也。(《御覽》百五十五),或言故有熊氏之墟,黃帝之所都也。鄭氏徙居之,故曰新鄭矣。(《水經・洧水》注)
晉,司馬彪《續漢書·郡國志》:“河南尹新鄭縣,古有熊國,黃帝之所都。”
魏,酈道元《水經注》:“或言新鄭縣,故有熊之墟,黃帝之所都也。”
唐,李泰《括地誌》:“黃帝征戰蚩尤,初都涿鹿,即位乃都有熊。”
唐,杜佑《通典》:“新鄭縣……有溱洧二水,祝融之墟,黃帝都於有熊,亦在此地,本鄭國之地。”
宋,《路史·國名記》:“少典,有熊之開國,今鄭之新鄭。
從以上文獻來看,史傳的有熊地望大致在今河南新鄭的周邊,這裡也曾經是祝融之墟,當無疑議。
其二,有蟜氏:
《國語·晉語四》載"昔少典娶於有蟜氏,生黃帝、炎帝。
有蟜氏,姒姓部落之一,是上古時代漢神話族傳說中炎黃二帝的母族,位於河南洛陽市嵩縣境,也是有崇氏(崇伯鯀)及夏后氏的活動中心。
有蟜氏是蜜蜂為圖騰的部族,居住在平逢山《山海經·中次六經》:“縞羝山之首,曰平逢之山,南望伊洛,東望谷城之山,……有神焉,其狀如人而二首,名曰蟜蟲,是為螯蟲,實惟蜜蜂之廬。”
有蟜氏是崇拜蜜蜂的始祖部落,長期與有熊部落通婚。平逢山為洛陽北邙山之首,位於洛陽孟津縣橫水鎮張莊村平逢山。
輔證,
黃帝四妃,西陵氏、方雷氏有地望,彤魚氏、嫫母未知:
(1)西陵氏,嫘祖。
黃帝居軒轅之丘,而娶於西陵之女。
《武威漢簡·王杖十簡》載:“河平元年(公元前28年),汝南西陵縣昌裡,先,年七十受王杖。”
《漢書·地理志》載:汝南郡有“西平”縣。
《水經注·潕水》載:“潕水又東過西平縣北……漢曰西平,其西呂墟,即西陵亭也。西陵平夷,故曰西平。”
可見,西漢時期的“西平縣”本名西陵縣。
黃帝妻家“西陵氏”,直到商周時期這個部族仍居住在今河南西平一帶。這就是“西平”本名西陵的根本原因。
西平,位於汝南,漯河南邊,距新鄭不過100多公里,不算遠。
(2)方雷氏
方雷氏是炎帝神農氏的九世孫,因戰功被黃帝封於方山(在河南省中北部嵩山一帶),建立諸侯國。其子孫以國名為氏,為複姓方雷氏。
《漢書》記載:方雷氏,黃帝妃。黃帝妃方雷氏是神農炎帝十一世孫即八代帝榆罔長子雷的女兒,雷因借軒轅之兵大敗蚩尤,所以把女兒許配給軒轅。
方雷氏,地望在嵩山一帶,距新鄭也不遠。
輔證,
《莊子·徐無鬼》言:“黃帝見大隗於具茨之山。至於襄城之野,七聖皆迷。”
具茨山位於河南省中部禹州市、新鄭市、新密市三市交界處,屬於伏牛山餘脈
襄城之野,不用說襄城地界,挨著禹州,距新鄭亦不過60公里。襄城南不過5裡即為首山。
首山:
《史記·封禪書》雲,黃帝採首山銅,鑄鼎於荊山下。
《史記》申公曰:‘天下名山八,三在夷狄,五在中國,首山其一也。’
首山,位於襄城縣南5裡,為八百里伏牛之首,故名首山。
有熊國活動範圍:
譚其驤先生主編的《中國歷史地圖集》,在夏、商時期的地圖上這樣標明:有熊氏地域內有兩大地貌特點:南有潁水,北有大隗山,《漢書·地理志》記載:河南郡有大隗山,蓋壓禹、密、新三縣也。”《禹州市地名志》記述:具茨山在禹州北部,蜿蜒東南行,在淺井鄉北邊的大鴻寨山分為兩 支:一支經無樑鎮延續出境,在新鄭、長葛兩縣交界處消失;一支由無樑鎮南部,經朱閣鄉、郭連鄉進入許昌縣。上古時候沒有區域概念,所以《中國歷史地圖集》只能憑藉山、水、丘,壑等自然地貌作界線,標明有熊國的地域範圍南有潁水,北有大隗山。可見有熊部族活動的主要區域就在新鄭、新密、禹州周邊範圍之內。
-
9 # 河間元師傅
正確答案:三皇五帝出河北。
《山海經》是先秦古籍,是一部富於神話傳說的最古老的地理書。山是河北的山,物是河北的物,人是河北的人。河北有人證、物證、山證,三證俱全,皆可證明《山海經》原為河北人所作。根據這些證據,元師傅做出最終判斷:《山海經》就是《河北山海經》!
證據之一,四個河北人都和《山海經》有密切關聯
1.酈道元,范陽涿州(今河北涿州)人。受《山海經》影響而作《水經注》。
2.李汝珍,直隸大興(今屬北京市)人。受《山海經》影響而作《鏡花緣》。
3.紀曉嵐,直隸獻縣(今河北滄州市)人。封禁《山海經》。
4.元師傅,河北河間人。破解《山海經》。
為什麼這四個河北人都和《山海經》有密切關聯?這不奇怪嗎?
這四個河北人都和《山海經》有密切關聯,這恰恰證明了:
1,《山海經》乃是河北古籍。
2,《山海經》的中心在冀州之野。
更多證據,元師傅會陸續公佈。敬請關注!
更多知識,看這裡https://www.toutiao.com/i6680051708367733255/
-
10 # 先秦簡史
關於黃帝的出生地,自古以來眾說紛紜,歧見跌出。影響較大的有姬水說、有熊說和壽丘說。
黃帝生於姬水說。此說最早見於《國語》卷十《晉語四》,其文略雲:“昔少典娶於有嬌氏,生黃帝、炎帝。黃帝以姬水成,炎帝以姜水成。成而異德,故黃帝為姬,炎帝為姜。二帝用師以相濟也,異德之故也。”韋昭注云:“姬姜,水名也。成謂所生長以成功也。”姬水,一說在今陝西關中武功縣或黃陵縣,一說為岐水在今陝西寶雞市,也有學者認為姬水即濟水。此說後世頗有影響,尤其是些姓氏譜牒類著作,言及姜姓和姬姓時,多取《國語》之說。
黃帝生於有熊說。此說認為,黃帝為有熊國君少典之子,故生於有熊。有熊之說,出現於三國時期,魏晉之後頗為流行。
黃帝生於壽丘說。此說最早見於西晉皇甫謐的《帝王世紀》:“黃帝有熊氏,少典之子,姬姓也。母曰附寶,其先即炎帝母家有嬌氏之女,世與少典氏婚,故《國語)兼稱焉。及神農之末,少典又取附寶,見大電光繞北斗樞星,照郊野,感附寶,孕二十五月,生黃帝於壽丘,長於姬水,因以為姓。”沈約注《竹書紀年》有相同的記載。唐張守節《史記正義·五帝本紀》認為黃帝生的壽丘在魯東門之北,即兗州曲阜縣東北六里。由於《竹書紀年》和《帝王世紀》影響深遠,黃帝生於壽丘說在唐以後產生了較大影響。
以上三說,尤以壽丘說影響最大,在唐代及唐代以後都佔有絕對優勢。但如果仔細分析,會發現上述三說都有問題。
關於姬水說,史書並無姬水的確切位置。而且以姬名水,有些奇怪。一般水的名稱都是三點水部,如渭水、涇水、洛水、汾水等。按此邏輯,姬水當為洍水。
關於有熊說,其實有熊是黃帝的封國。有熊的國君也不是少典,少典是氏族的名字。黃帝出身於少典氏,後來“授國於有熊”。因此有熊不會是黃帝的出生地。
關於壽丘說。似乎很難駁倒。但壽丘在哪,姬水在哪,如果一個在東,一個在西,於理不合。
其實,我們完全可以從另外一個角度來回答這個問題。這裡就要涉及到對上古時期氏族間婚姻的考察。在氏族之間的婚姻問題上,摩爾根在《古代社會》指出:“由於氏族內部禁止互婚,其成員才得免於血親通婚的弊害,從而促進種族活力的增長。氏族的出現基於三個主要的概念,即:親屬的團結,完全以女性為本位的世系,以及氏族內部之禁止通婚。當氏族觀念日益發展時,很自然地就會出現成雙配對的氏族,因為男性的子女既擯斥於本氏族之外,而對於下一代的子女又同樣的需要加以組織。只有同時出現兩個氏族才能充分達到這個目的;這樣,一個氏族的男子和女子才能同另一個氏族的女子和男子通婚;而子女們則各隨其母親而分屬於這兩個氏族。”
有嬌氏和少典氏的婚姻,也應奉行上述原則。據此,黃帝的出生地問題就轉化為有嬌氏地望的問題。
關於有嬌氏的居住之地。《山海經·中次六經》:“縞羝山之首,曰平逢之山,南望伊洛,東望谷城之山……有神焉,其狀如人而二首,名曰蟜蟲,是為螯蟲,實惟蜜蜂之廬。”許順湛先生考證:“蟜蟲是居住在平逢山的有蟜氏家族的信仰圖騰,有蟜氏是炎黃二帝的母族。”平逢山為洛陽北邙山之首,在今天的孟津縣橫水鎮張莊村。
知道了黃帝的出生地,其成長地應該離此不遠。黃帝成長之地的姬水有兩種情況:(1)此說根本不存在,為古人附會,《史記》不取此說。(2)姬為洍之誤。據古文字通假,汜與洍通。姬水應為洍水傳寫之誤。所以姬水即洍水,亦即汜水。據《山海經》中次七經:“又東三十里,日浮戲之山……汜水出焉,而北流注於河。”浮戲之山即伏戲之山,位於河南省鄭州市西南古城新密市境內,此地距平逢山不遠。
-
11 # 跪射俑
關於黃帝的出生地一直存在爭議,《史記·五帝本記》記載:“黃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孫,名軒轅,黃帝居於軒轅之丘”。至於具體出生地點,史學界並沒有統一的觀點。一般認為有河南新鄭、陝西姬水、甘肅天水、山東壽丘四種爭議。
陝西境內
國語·晉語四:“黃帝以姬水成,炎帝以姜水成,成而異德。故黃帝為姬,炎帝為姜,二帝用師以相濟也。”很顯然,確定姬水、姜水為哪條水,對弄清黃帝、炎帝的發祥地及活動區具有很大意義。《水經注·渭水》條下說:“歧水又東,經姜氏城南,為姜水。”歧水即今西出岐山、東過武功、折南流入渭河的小水,因其流域正是姜族繁育的中心,故這一段的歧水自古又有姜水之稱。至於姬水,酈道元引南安姚瞻的說法,認為就是天水“上邽城東七十里的軒轅谷水”。以此為基本依據,徐旭生等學者提出了以炎、黃為主的華夏集團起自西北的假設,逐漸東遷後,炎帝族在陝西境內的渭水上游一帶,黃帝族在甘肅及陝北一帶,獲得了重要發展,以後分別沿偏南和偏北的路線繼進,開始抵達中原,與東夷集團產生接觸和爭奪。
河南新鄭
戰國《竹書紀年》說黃帝“居有熊”,戰國《世本》以及漢代《史記·五帝本紀》、《大戴禮記》都說黃帝“居軒轅之丘”。“有熊”和“軒轅之丘”的所在。當皇甫謐提出山東壽丘說之後,當時的史學家王嘉在《拾遺記》中就針鋒相對說:“軒轅黃帝出自有熊之國”,清代陳逢衡《竹書紀年集證》引明代太常少卿鄭環說:“黃帝少典之子,生於新鄭之軒轅丘,非生於兗州之壽丘也。”郭袁恆在《歷代帝都考》也說:“黃帝生於壽丘”。漢代焦延壽《焦氏易林》說:“黃帝,有熊國少典之子。”《白虎通義·號篇》曰:“黃帝有天下,號曰有熊”和《史記》集解引皇甫謐“有熊。”。據《歷代帝都》一書所載:“黃帝生於新鄭壽丘,即有熊。”《辭源》中“黃帝”條的釋文是,黃帝“生於軒轅之丘,故曰軒轅氏,國於有熊,故亦曰有熊氏。”《一統志》說:“軒轅丘在開封府新鄭縣。”可以肯定黃帝曾在新鄭生活過。
甘肅天水
甘肅天水認為伏羲氏是戎族的古老祖先,從戎族的發展壯大中析出以炎帝為代表的羌族和以黃帝為代表氐族,前者姜姓,後者姬姓,姜即羌,他們生活在羌水流域;姬即氐,早期活動於姬水一帶。姬水即氐水,它就是現在甘肅清水縣的牛頭河上游的大祗水和小祗水,所以黃帝生於天水。《漢書·地理志》:“氐、夷重名也。氐之所居,故曰氐道。”氐道,即在今天水南,徽縣北,即《山海經》中所說的氐人國,其水源於山番冢山。東漢靈帝時南安郡人姚瞻以為‘黃帝生於天水,在上圭城東七十里軒轅谷。不過這種根據漢語一地名的音節相似就斷定一個人的出生地也待考究。
山東曲阜
自皇甫謐提出山東壽丘說之後,唐代張守節《史記·正義》、宋劉恕《通鑑外記》、羅謐《路史》、《軒轅黃帝傳》、《晉書》、清徐文靖《竹書紀年統箋》等都隨之附和。唐張守節《史記正義·五帝本紀》認為黃帝生的壽丘在魯東門之北,即兗州曲阜縣東北六里。據舊《曲阜縣志》記載,山東曲阜除皇甫謐說“壽丘”外,還有“聖祖軒轅”降生的“延恩殿”和宋、金兩次改廢的“仙源縣”等。北魏酈道元說:“黃帝生於天水,在上邽城東七十里軒轅谷”(《水經注·渭水》),上邽即今天水,境內有軒轅谷、軒轅溪、壽山(也叫壽丘)。由此可見,山東與甘肅都有壽丘這個地方,可能由於口口相傳與寫作存在偏差。宋真宗趙恆以自己為黃帝之後代,還令改曲阜縣為仙源縣,並於曲阜壽丘起建景靈宮、太極觀進行祭祀,元代忽必烈入主中原後,也曾下令重修景靈宮,准許漢人祭祀黃帝,後景靈宮毀於元末戰亂。考察山東古史,華胥氏為其古族,華胥氏族衰,興起的是太昊氏,太昊氏衰,興起的是少昊,根本沒有有熊氏活動的遺蹟。根據歷史文化看遠古山東屬於東夷地區,魯地屬大汶口文化,與黃帝時期的仰韶文化風貌不同,身為華夏族的黃帝出生於遠在千里之外的東夷也亟待考究。
-
12 # 醉哪吒
軒轅黃帝,可能是誕生在:陝北榆林石峁遺址。因為軒轅O3β血統,至今集中在華北。
5000年前,西戎O3α部族,從西域走廊,學到了小麥種植,法號神農/炎帝。4500年前,誕生在石峁的軒轅O3β,從漠北草原,學到了馬拉戰車,法號軒轅/黃帝,也就是老司機^_^考了駕照就是不一樣,頓時軍力大增。因為當時,馬車屬於高階武器,相當於二戰的坦克、飛機。
考完駕照、學會開車的軒轅,首先拿附近的神農開刀,在河北阪泉,戰勝了神農。然後,組成炎黃聯軍,去征伐當時的中原霸主:蚩尤夸父O3d血統。憑藉馬車優勢,軒轅戰敗蚩尤,驅逐到南邊去,形成三苗:苗族瑤族畲族。再加上唐堯、虞舜、夏禹的連番追擊,三苗向南逃竄到湘西山區、嶺南越南、金三角、高棉。
-
13 # 7230982832如是我聞
黃帝出門後記河,
城坪小洋定地圖,
先天大言丘林地,
定王臺上古洞庭,
治水出鑿龍門坳
怪氣陰陰鬼怪捉,
蚩尤戰敗地方神,
先天論理出書仙,
湖南湖北北方定,
廣東廣西中國門,
填海有藏古地對,
巽坤老海武吉隆…
-
14 # 使用者67724358697
司馬遷《史記•五帝本紀》:“黃帝者,少典之子”。
一、首先某些西安人始終在迴避一個問題,那就是:
黃帝父親是誰?在什麼地方?
這個問題應該讓《史記》的作者司馬遷來回答。
所以說司馬遷說的肯定比問答上的這些渣渣說的有道理,所以說你姓查還是信司馬遷?
二、全國黃帝陵有五座,分別在河北、甘肅、河南、陝西、北京,而衣冠冢只有一個,就是陝西黃帝陵。
橋山,幾座黃帝陵,也並非只有陝西黃陵有橋山。姬水,甚至沒有得到《史記》作者司馬遷的認可。
事實上,不僅“衣冠冢”搖身一變,還有陝西“黃陵縣”也是搖身一變,成為了“華夏聖地”。
陝西黃陵縣在周朝時稱“白翟(狄)地”,秦置陽周縣,漢設翟(狄)道縣,五胡亂華羌人政權後秦設中部縣,1944年改為“黃陵縣”。
在周朝時期,中原地區的民族自稱華夏,把華夏周圍四方的人,分別稱為東夷、南蠻、西戎、北狄,以區別華夏。白狄地就是北狄中的一支名為“白狄”居住的地區,史書記載“周穆王征伐犬戎,一次即“得四白狼四白鹿以歸””其中白狼白鹿就是指以這兩種動物為圖騰的戎狄,由此看來周穆王西征很可能打了這個盤踞在灃鎬附近白狄地居住的白狄!
三、陝西黃帝陵門票100元,河南黃帝故里免費對外開放,先別說河南的是不是造假,反正陝西是絕對拿著老祖宗的招牌經營經濟,
西安人無恥與齷蹉到極至,非我族類,其心必誅。
-
15 # 西胡狗肉
毫無疑問在新鄭!看到上面的朋友爭論黃帝部族在哪裡。罵人有點過了,用事實說話一追究便知!
其一,有熊國所在。
漢,焦延壽《焦氏易林》:“黃帝有熊國君少典之子。有熊,即今河南新鄭是也。”
晉,皇甫謐《帝王世紀》:“(黃帝)授國於有熊。有熊,今河南新鄭縣也。”
《帝王世紀》:“(黃帝)有聖德,授國於有熊。鄭也,古有熊之墟,黃帝之所都。”
或曰:黃帝都有熊,今河南新鄭是也。(《御覽》百五十五),或言故有熊氏之墟,黃帝之所都也。鄭氏徙居之,故曰新鄭矣。(《水經・洧水》注)
晉,司馬彪《續漢書·郡國志》:“河南尹新鄭縣,古有熊國,黃帝之所都。”
魏,酈道元《水經注》:“或言新鄭縣,故有熊之墟,黃帝之所都也。”
唐,李泰《括地誌》:“黃帝征戰蚩尤,初都涿鹿,即位乃都有熊。”
唐,杜佑《通典》:“新鄭縣……有溱洧二水,祝融之墟,黃帝都於有熊,亦在此地,本鄭國之地。”
宋,《路史·國名記》:“少典,有熊之開國,今鄭之新鄭。
從以上文獻來看,史傳的有熊地望大致在今河南新鄭的周邊,這裡也曾經是祝融之墟,當無疑議。
其二,有蟜氏:
《國語·晉語四》載"昔少典娶於有蟜氏,生黃帝、炎帝。
有蟜氏,姒姓部落之一,是上古時代漢神話族傳說中炎黃二帝的母族,位於河南洛陽市嵩縣境,也是有崇氏(崇伯鯀)及夏后氏的活動中心。
有蟜氏是蜜蜂為圖騰的部族,居住在平逢山《山海經·中次六經》:“縞羝山之首,曰平逢之山,南望伊洛,東望谷城之山,……有神焉,其狀如人而二首,名曰蟜蟲,是為螯蟲,實惟蜜蜂之廬。”
有蟜氏是崇拜蜜蜂的始祖部落,長期與有熊部落通婚。平逢山為洛陽北邙山之首,位於洛陽孟津縣橫水鎮張莊村平逢山。
輔證,
黃帝四妃,西陵氏、方雷氏有地望,彤魚氏、嫫母未知:
(1)西陵氏,嫘祖。
黃帝居軒轅之丘,而娶於西陵之女。
《武威漢簡·王杖十簡》載:“河平元年(公元前28年),汝南西陵縣昌裡,先,年七十受王杖。”
《漢書·地理志》載:汝南郡有“西平”縣。
《水經注·潕水》載:“潕水又東過西平縣北……漢曰西平,其西呂墟,即西陵亭也。西陵平夷,故曰西平。”
可見,西漢時期的“西平縣”本名西陵縣。
黃帝妻家“西陵氏”,直到商周時期這個部族仍居住在今河南西平一帶。這就是“西平”本名西陵的根本原因。
西平,位於汝南,漯河南邊,距新鄭不過100多公里,不算遠。
(2)方雷氏
方雷氏是炎帝神農氏的九世孫,因戰功被黃帝封於方山(在河南省中北部嵩山一帶),建立諸侯國。其子孫以國名為氏,為複姓方雷氏。
《漢書》記載:方雷氏,黃帝妃。黃帝妃方雷氏是神農炎帝十一世孫即八代帝榆罔長子雷的女兒,雷因借軒轅之兵大敗蚩尤,所以把女兒許配給軒轅。
方雷氏,地望在嵩山一帶,距新鄭也不遠。
輔證,
《莊子·徐無鬼》言:“黃帝見大隗於具茨之山。至於襄城之野,七聖皆迷。”
具茨山位於河南省中部禹州市、新鄭市、新密市三市交界處,屬於伏牛山餘脈
襄城之野,不用說襄城地界,挨著禹州,距新鄭亦不過60公里。襄城南不過5裡即為首山。
首山:
《史記·封禪書》雲,黃帝採首山銅,鑄鼎於荊山下。
《史記》申公曰:‘天下名山八,三在夷狄,五在中國,首山其一也。’
首山,位於襄城縣南5裡,為八百里伏牛之首,故名首山。
有熊國活動範圍:
譚其驤先生主編的《中國歷史地圖集》,在夏、商時期的地圖上這樣標明:有熊氏地域內有兩大地貌特點:南有潁水,北有大隗山,《漢書·地理志》記載:河南郡有大隗山,蓋壓禹、密、新三縣也。”《禹州市地名志》記述:具茨山在禹州北部,蜿蜒東南行,在淺井鄉北邊的大鴻寨山分為兩 支:一支經無樑鎮延續出境,在新鄭、長葛兩縣交界處消失;一支由無樑鎮南部,經朱閣鄉、郭連鄉進入許昌縣。上古時候沒有區域概念,所以《中國歷史地圖集》只能憑藉山、水、丘,壑等自然地貌作界線,標明有熊國的地域範圍南有潁水,北有大隗山。可見有熊部族活動的主要區域就在新鄭、新密、禹州周邊範圍之內。
回覆列表
〈穆天子傳〉記載:穆天子從崑崙山向西數千裡儋仰黃帝宮殿遺址廢墟。據北宋歷史學家邵雍〈皇極經世書〉紀年:黃帝生活年代是公元前2577年。〈山海經〉、〈黃帝內經〉、〈詩經〉記載:黃帝時期是高度文明發達的城邦國。文明古國定義是1、要有文字系統,單個字不是文字系統。2、要有宮殿建築群。3、冶金青銅器。4、國家管理階層。目前我國經碳十四測定最早的文明遺址僅有3700年曆史,即河南二里頭、甘肅玉門火燒溝遺址。這倆個最早遺址均達不到黃帝年代。根據考古發現發,西亞兩河流域下游存在十多個蘇美爾邦國遺址,他們文明年代公元前4500年至公元前2200年,涵蓋黃帝生活年代。這些邦國文明科技,農、果、牧業,建築水利,天文曆法,古代傳說等等,和中華文明幾乎一致。在聯絡〈穆天子傳〉中的地理特徵,黃帝出生地在今伊拉克兩河流域下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