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白雲雁水
-
2 # 樂藝會
戰鬥力懸殊。金以滅遼之勢,不可當。金兵南下後.宋軍曾有一次精銳部隊聚力反攻的突擊,試圖以此挽回局面,宋帝也覺得可以一搏,但是突襲也失敗,可見軍力不如。
-
3 # 司徒小雄
金朝滅亡北宋,多種因素下的一場偶然。
歷史的程序儘管會很曲折,但是整體走向是必然的,北宋到宋徽宗時代已經腐朽到一定程度,滅亡已經是遲早的事情。但是金滅北宋確實是存在很多偶然因素,絕對不是一種必然。
首先,從大的方向說,一,金朝作為新興勢力,上下一心,一派生機,兵鋒正盛,實力遠遠超過北宋。二,北宋內部腐化,已經走在了滅亡的大路上。
北宋滅亡主要原因絕非天意,而在人謀。大家都知道,宋朝是整個封建社會經濟最發達的時代,大範圍內人民的生活還是勉強活的下去,並不像其他朝代末期天下大亂。整個社會階乘根基還算穩的,各種戰略物質並不是沒有。被金朝滅亡從小的方面有:
一,北宋帝王一貫膽小,北宋得國是最為容易的,基本上是取代後周,各種制度框架人事均是拿來主義,因此宋代開國之君並未經歷九死一生的浴血奮戰,先輩得國容易,後輩自然少有血氣。
二,北宋經濟發達,錢多,日子過的可以,遇事只知道拿錢免災。比如顫淵之盟,可能能用錢解決的事情自然不肯破釜沉舟。因此北宋高層具有豐富的天真浪漫主義情懷,並未下定決心拼死一戰。
三,北宋一直沒有掌控燕雲十六州,地緣上一直被北方政權所壓制,所以當金朝跨過燕雲十六州之後,千里平原一路平推到汴梁,毫無山水阻礙。
四,北宋對外戰爭絕大多數處於守勢,因此邊防大量軍隊,京城軍隊並不多。金朝偷襲得手,北宋其餘兵力遠水救不了近火。
五,北宋天生的軍事弱勢,自從杯酒釋兵權以後,兵不識將,將不識兵的情況成為常態,軍隊戰鬥力不強。
六,北宋滅亡原因是趙構能力不強!北宋江山其實並未崩潰,如若崩潰,趙構作為亡國皇子,哪裡會有性命,早就被民眾的怒火所吞沒。本來趙構作為北宋皇族的直系血親,稱帝后,延續了大宋江山。但是從法理上,其帝業並未從宋徽宗宋欽宗處繼承過來,而是另外被自立或者說被擁立,相當於二次建國。因此史學家稱之為南宋,如無南宋的概念,又何來北宋滅亡之說,皇族被俘虜最多相當於明朝土木堡之變一樣,一個插曲而已。
七,如果當時北宋的根基已經癱瘓,金朝佔據東京之後還能退回北方,這是不符合常理的。
綜上所述,北宋滅亡的主要原因在於北宋的三位當事皇帝能力極差的緣故,如果他們能力稍微強一點,北宋覺不至於滅亡,繼續苟延殘喘幾十上百年毫無問題,甚至透過金朝南下戰爭的混亂局面,盪滌天下,消滅弊病,中興大宋也不是不可能。
-
4 # 中企開元登記註冊
你好,題主,首先來說這是個偽命題,金國並沒有迅速滅亡北宋,你說的可能是迅速攻佔當時的首都開封,擄掠大部分皇室成員和大量官員等的事件
-
5 # 盜帥夜留香YE
可以說仁宗、神宗兩朝,徹底打造出了一個富饒的大宋。
哲宗皇帝即位之後,可以說是繼承父志,繼續為了宋王朝的發展殫精竭慮。
徽宗皇帝從哥哥手裡接過來的,那是父兄傾盡一生所打造的一個繁華世界。
可徽宗皇帝只有了二十年的時間,就將家底徹底敗光了。
因為什麼?
就是因為徽宗皇帝重用奸佞,窮奢極欲,掏空了北宋的家底。
所以要說北宋為什麼如此輕易的就被滅亡,主要原因就是因為昏君奸臣禍國,把一切的心思都花在怎麼享受上,怎麼玩,怎麼泡妞,就是沒想怎麼治國,怎麼強軍。
這就導致朝廷混亂,禁軍戰鬥力低下。
其實最開始金國開始十分尊敬宋朝的。
畢竟金國崛起於白山黑水,最開始只是遼國下轄的一個小部落。
而大宋乃是中原大國,沃土千里,看起來遠比金國強大的多。
畢竟自己一個小部落去打擊龐然大物的遼國,金國心裡也沒多少底,能得到中原大國的相助,自然是好的。
但是這一結盟,壞了。
宋軍的戰鬥力完全暴露在了金華人的眼皮子底下。
金軍對遼作戰的時候,那是百戰百勝。
宋軍對遼作戰的時候,那是百戰百輸。
最後沒有辦法了,宋朝是請求金國幫助,讓金國幫助打下了燕雲十六州。
所以從此之後,金國對於宋朝只有從心底裡的輕視。
後來“張覺事變”的發生,給了金國以口實。
金國便直接率領大軍南下攻宋。
第一次攻宋,有李綱這樣的忠臣積極防禦,粉碎了金國的野心。
第二次攻宋,卻又李邦彥、張邦昌這樣的奸佞阻攔,這才讓金軍直接攻破了汴梁,導致靖康之變的發生。
-
6 # 反物質71321394
徽宗沒戰略眼光不堅定,歷代宋君的一個國策是先西夏後燕雲,他沒執行。對來範的金人沒有決一死戰的決心,造成北宋意外死亡!
回覆列表
金滅遼,打了十年;金滅北宋,只打了一年零六個月。可見北宋朝廷的腐朽、北宋軍隊的無能,到了何等程度!讀這段歷史,真有司馬遷讀《春秋歷譜牒》讀到周厲王時期的那種感覺:“未嘗不廢書而嘆也!”金國敢於在這麼短的時間內就發動滅宋之戰,這是由北宋朝廷的內外因素決定的。
北宋朝政病入膏肓是主因根據宋金“海上之盟”,金滅遼時,宋軍負責攻打燕京,然後才有資格要回燕雲之地。這時的金國已經勝券在握,進入收官階段。這時的遼國,已是風中殘燭,一口氣就能把它吹滅。可是病入膏肓的北宋王朝,卻衰弱得像一位掉了牙的老太太,硬是吹不滅這盞燈。宋軍前去攻打燕京反被遼軍這支垂死掙扎之師打了個落花流水,大敗而歸。金國算是把北宋王朝的虛弱本質看透了,這是導致金國把滅宋作為下一個戰略目標的重要誘因。
宋徽宗在位期間,任用奸相蔡京二十餘年,政治黑暗,吏治腐敗,橫徵暴斂,地主豪強兼併土地,農民大量破產逃亡,農民與朝廷的矛盾加劇。官逼民反,這是規律。宋徽宗宣和二年 (公元1120年),浙江爆發了方臘起義,山東爆發了宋江起義。 此外,山東、陝西、湖北、湖南和廣西、貴州等地的少數民族也都先後舉行暴動或起義。這些起義和暴動雖然都被鎮壓的鎮壓、招安的招安,但它充分表明,北宋王朝的統治已經到了崩潰的邊緣。
金國滅遼後胃口大開是關鍵金國滅遼後,迅速確定了新的戰略目標和戰略方針,這就是“聯夏滅宋”。遼國滅亡前夕,北宋根據宋、金“海上之盟”,與金國交涉歸還燕雲。金國歸還了燕京六州,對雲中府各州卻食言違約,只歸還了武、朔二州。恰在這時,西夏國主李乾順向金國稱藩。金太宗就將雲中之地兩千裡(今山西偏關以北,內蒙古大青山以南,托克托縣以西)送給了西夏,以此為籌碼,與西夏訂立了聯合攻宋的盟約。
張覺事件是導火索張覺(又名張瑴),原為遼興軍節度副使。金滅遼之戰中,遼軍在平州作亂,殺掉節度使,張覺“撫定亂者”,州民推舉他“領州事”。後來“怨軍”在遼南京擁立耶律淳稱帝。耶律淳病死後,蕭德妃在燕京主政,任命時立愛出任平州知州,張覺拒絕接受,由他自立。張覺料定遼國必亡,“乃籍壯丁五萬人,馬千匹,練兵為備”。宋軍兩攻燕京不克,金軍輕而易舉將燕京攻克,平州由此歸屬金國。金大將宗翰對張覺有警惕,他問燕京的遼國舊臣蕭公弼,張覺此人怎麼樣?蕭公弼說張覺“狂妄寡謀”,掀不起大浪。於是,金國加張覺為臨海軍節度使、知平州。平州一度升為金南京後,又加張覺為中書門下平章事、平州留守。
金天會元年(1123年)五月,金國將燕京歸還北宋,命遼國降臣左企弓(宰相)等驅趕燕京官員百姓遷往金上京,“燕人東徙,流離道路,不勝其苦”。當東遷隊伍路過平州時,燕京百姓紛紛向張覺控訴左企弓,說他身為遼國宰相,守不住燕京,還趕我們去金國,害得我們受這般苦,並說:張覺公,你執掌大鎮,手握重兵,“免我遷者,非公而誰!”張覺在部屬的鼓動下,把押送百姓東遷的遼國降臣左企弓、虞仲文、康公弼等人都抓起來殺掉,把東遷百姓全部放回燕京。
從此,張覺在平州恢復遼國官秩、年號,與金國劃清界限。當時,燕京已經歸宋,北宋在燕京的最高官員是宣撫使王安中。經人建議,王安中報奏朝廷,宋徽宗以手書遣人招撫張覺;張覺遣使赴汴京正式“請降”。少輔王黼主張接納,光祿大夫趙良嗣反對。趙說,北宋與金國訂有盟約,如果接納張覺,“必失其歡,後不可悔”。但宋徽宗的想法極其天真,他認為平州本是北宋地盤,先亡於遼,繼亡於金,金國不肯歸還。張覺攜平州來降,平州得以歸宋,天大的好事,你趙良嗣為何反對?削職!“良嗣坐削五階”,被連降五級。
金國對北宋“納降”張覺極為不滿,派大將宗望領兵攻平州。 恰好北宋派遣使者前往平州宣詔納降,張覺大喜,“率官吏郊迎”。金人提前偵知,“以千騎襲破平州”,張覺逃跑。其弟懷揣宋徽宗招撫御筆奔燕京,忽聞母親被金兵擄去,反身投奔金軍。等他趕到,金兵已將張母及張覺妻殺害。金兵從張覺弟身上搜出宋徽宗招撫御筆,“人贓俱獲”,被金國抓到舉兵伐宋的把柄。
張覺逃進燕山府,郭藥師把他保護起來,改名換姓,混在常勝軍士兵中。郭藥師原是遼國“怨軍”(後改常勝軍)將領,金滅遼之戰中,金軍進攻燕雲,他率領“怨軍”舉涿、易二州降北宋,仍駐燕京地區。金人屢屢傳檄北宋燕京宣撫司,命交出張覺。宣撫司報奏朝廷,朝廷開始不想交。宣撫司為了搪塞,找到一位長相與張覺相像的人,把他的腦袋砍下來交給金軍。金軍認出這是假的,不依不饒,越催越急。朝廷“恐啟兵端”,令王安中將張覺殺掉,將其頭顱裝進“木函”,連同他的兩個兒子一起交給金國。北宋的失義行為,使降宋遼軍將士“皆泣下”,他們對北宋大失所望。降將郭藥師傷心地責問王安中:“金人索要張覺的腦袋,你們就給;他們若來索要我郭藥師的腦袋,你們也給嗎?”王安中無法回答,心中害怕,連夜趕寫奏摺,辭去燕山府宣撫使職務,急急地離開了燕京。原“怨軍”降宋將領“張令徽等由是切齒,而常勝軍亦解體矣”。
北宋朝廷的這些所作所為,要頭腦沒有頭腦,要膽量沒有膽量,要肩膀沒有肩膀,想事、辦事,全都顛三倒四。金國的慾望,不只是索要張覺一顆腦袋就能了結的,滅國之禍正在等待著北宋。金天會三年、宋徽宗宣和七年(1125年)二月,天祚帝逃竄至今山西應縣時被金將婁室擒獲,遼國徹底滅亡;同年十月初七,金太宗就下令伐宋,其速度該有多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