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使用者224312348518
-
2 # 真二一生
真不愛聽口口聲聲原生家庭怎麼怎麼地,什麼時候這麼見外了呢,你直接說怎麼擺脫家庭對你的影響不完了嗎?沒有父母,沒有你的家庭,哪有現在的你?你的所有都深深的受家庭影響,這有什麼問題?你的性格和一切都來自這個家庭。現在長大了,自己獨立了,為什麼要拋棄家庭對你的影響?這就是你,你們家族。你是要跟父母兄弟姐妹一刀兩斷嗎?人不就是靠維繫家庭關係才有歸屬感嗎?等你結婚生子不需要父母幫助了,你自然擺脫了那個曾經呵護你成長給你關愛的家。沒有完美的父母,完美的家庭,完美的生活。心中有愛,彼此包容,有牽絆,有夢想,這才是人生。
-
3 # 美怡蜜
我有個朋友就是深受原生家庭的影響,她有一個極品奇葩的家庭:
她老爸脾氣暴躁,動不動就打罵她媽,以前經常把她媽的頭往牆上撞。她媽也不弱,動手幹不過,就動嘴,兩人經常吵得雞飛狗跳。她幼年時,看到老爸打老媽,差點嚇死,拼命求老爸。後來,她老媽要離家出走,她又以自殺來挽留老媽。
現在她老爸減少動手打人了,但是,脾氣依然暴躁,他們的家庭聚會經常都是以父母兩人吵架結束。
她無意識中承接了父母的脾氣,對自己的孩子也是動手打罵,過後又後悔。
她意識到了自己的問題,也找過心理諮詢,自己也看很多書。可是,她總覺得每次好不容易攢足了勁,做了一些改變,情緒也好起來了,只要一見到她爸媽,很快就破功了,每次家庭聚會之後,她都會陷入到深深的痛苦迴圈之中。
這樣的情況怎麼辦?其實她父母也有他們的問題,如果她的祖父母在的話,可以嘗試著來從根源上解決,這樣效果會快很多。可惜,她祖父母都去世了。那就只能從她自身來解決了。
她可以去參加一些心理療愈課程,或者是做催眠治療和時間線治療,對自己過往積累的情緒進行清理。清理之後,她就不再是揹著多年的沉重包袱走路了。
下一步是加強自身的能量提升。她可以去做一些公益活動,比如:利用週末時間去養老院照顧孤寡老人,或者去聾啞學校關心聾啞兒童。在為他人付出關愛的同時,激發出自己的慈悲心,從而引發出她的大愛。
在這個過程中,可以極大地減少與父母的見面接觸,在自己能量還不足的情況下,避免受到干擾。
待能量提升充足了,再回去與父母見面盡孝的時候,由於過往積累的情緒已經清理掉了,自己的能量又已經提升起來了,就不容易受到父母的影響。反而可以用自己嶄新狀態來影響和帶動父母。
-
4 # 壹心理logistics
在豆瓣上之前有一個“父母皆禍害”的小組,裡面的控訴雖然言語有點過激,但卻很真實。我在醫院心理科實習的時候,經常會看到父母帶著孩子過來,或者是孩子自己過來,這些孩子的問題,多半與父母的教育方式,影響有關。
說一個極端的,就是有個孩子控訴自己的媽媽罵人很難聽,有一次就直接罵他“你去死”“我只要小的,你無所謂”,這是從根本上否定孩子的存在,或許罵者無意,但聽者有心,這對小孩來說無疑是一個巨大的創傷。
那如果不幸有這麼糟糕的原生家庭,該怎麼辦呢?
一儘快獨立,脫離原生家庭。我們要接受一個事實就是,江山易改本性難移,父母的性格不是輕易能改變的。因此,幻想改變他們是很難的,只能是我們主動遠離這種家庭環境。
二學會去愛。在這樣的家庭中長大,多少會帶給我們一些影響,比如愛的缺失導致過分討好、不會愛無法建立親密關係、或者是很叛逆等等,對此,最好的方法就是學會愛,愛能夠撫慰從小的創傷。
三學會原諒。這一點聽起來有點滑稽,但事實就是如此,一直怨恨,埋怨家庭的影響,反而會增強這種影響。很多人在為人父為人母的時候,終於能體諒到我們的父母,也是第一次做父母,這個時候終於能徹底跟過去告別。原諒不代表支援他們曾經的行為,但是理解父母他們的性格,遭遇讓他們那樣子做,只有這樣,真正的改變才能發生。
有句話叫,有的人用童年的愛去面對一輩子的顛沛流離,而有的人需要用一輩子的時間去彌補童年缺失的愛。如果你也有一個不好的原生家庭,那的確很不幸,但別灰心,你終將可以用愛來撫慰自己!
-
5 # 十八點心理
我侄兒在省政府工作辭職了,還有在某銀行辭職的,他們不是辭職閒蕩,而是積極準備招考、準備考研、準備創業。保守的大人們總是不理解:好端端的工作怎麼要辭,某某銀行已經很好了,某某縣城已經很好了,有碗飯吃就行了。
當他們向我抱怨:孩子不聽話。我會說,娃兒還年輕,你說的不聽話不等於他不爭氣,只是選擇更適合他的路,他還年輕,有底氣選擇。人生就是試錯的過程。他自己心中有槓秤,他有權利挑肥揀瘦,就讓他暫時啃老吧。現在的孩子和我們當年不一樣,有碗飯吃,跳出農門就行。
我侄兒參加三次高考,一心要學建築,要當富二代他爹。當初也把我們嚇得夠嗆,後來上了985,媳婦985,現在也非常不錯。還有侄兒讀國防科大工程指揮,大二退學重新參加高考,現居某省城,幸福指數極高,生活質量也很高。
我在上世紀九十年代,預選分數很高,很不甘心讀師專,畢業後很不甘心在小地方教書,在屁股那麼大個地方,荒漠很難產生我向往的愛情。我曾經逃離過,想出去打工,已經找過校長了,只是因為沒得人帶我出去。我問我舅舅,想考研,學英語,舅舅說:“把化學教好”,卡在喉嚨裡還有一句,:“趕快嫁個好人”。
當然也不能怪我舅舅,我這個人天生反叛,不怎麼聽老人的言。沒考研的原因是低估自己了,考化學怕高數,大學幾乎沒學。考英語嘛!文科的東西都能自學,不曉得自己很聰明,儘管作為九一級新生,英語得過九零九一兩級第一。還是不認為自學英語也會比科班同學好。後來考個英語專業的教育碩士,證明我確實能夠比他們學得好。
同齡人建議帶孫子,作為學心理學的老師,比任何人都喜歡孩子,何況心理學是需要觀察嬰兒的。侵入兒子的小家庭,被孫子綁架,為瑣事生氣,因愛的方式不對影響情緒,那不是我想要的生活,邊界清楚,距離才產生美。和媳婦孫子生命的交融愛的滲透是需要時間和過程的。
根據遺傳,我爸媽八十多還耳聰目明記憶好,估計我衰老得慢,儲蓄能量積累經驗知識,做點自己想做的事,不為錢、不為利、不為兒孫,讓生命積極向上,做個不被社會拋棄的人。
至於年輕的孩子們,只要是積極向上的,只要是勤奮的,試錯走彎路是必經之路,有舍才有得,讓他們蹦去吧,他們碰到了百家爭鳴百舸爭流的好時代,尤其是獨生子女,把兄弟姊妹的資源獨佔了,他們有這個條件,人生是他們的,讓他們自己選擇吧,努力了也就心甘了。
-
6 # 7寶Wei
很多人受原生家庭影響,覺得心理、生活都無法開展?
隨著現代社會對心理學知識的普及,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接受並理解“原生家庭”這一個心理學術語。簡單來說,就是大家都認識到了原生家庭對孩子成長的重要性,很多家長也在逐漸重視孩子家庭教育的方式方法,在保留傳統教育精髓的同時,逐漸轉變傳統教育中的“順從式教育”“聽話式教育”,這對孩子心理成長是很有幫助的。
但是,也正因為如此,部分人卻開始擔心自己的“遭遇和經歷”,擔心自己曾經在原生家庭中經歷的創傷會影響到自己的心理發展甚至是未來生活。
固然,原生家庭對於一個人的心理成長是有很大影響的,但是,我們要知道,即使是因為懂得原生家庭重要性的我們,也不可能完全給孩子一個沒有傷害、沒有創傷的“無菌環境”,這無疑也是屬於“溫室”培養的花朵。
相反,我們可以看到,很多遭受原生家庭傷害的孩子仍然能夠成為佼佼者,甚至是影響世界的人。所以,我們要明白,真正影響我們未來的並不是這些創傷經歷本身,而是我們作為父母,如何給予孩子最大限度的關懷。
就像近段時間很火的電影《哪吒》一樣,無論外界如何評價,李靖夫婦都給予孩子最大的支援和理解,儘管他們對孩子的陪伴也不是滿分,經常也會因為公事不能陪伴孩子,但是,一次有效的理解和支援就足以感化孩子身上的“魔性”。
因此,不要企盼給孩子一個滿分的原生家庭,如何教孩子一起應對那些創傷和磨難才是最重要的。
回覆列表
我就是原生家庭的試驗品,我只能說,很慘,因為我媽的任性,我只能愚孝,什麼都聽她的,我連自己的幸福都被她毀了,她還不斷口口聲聲說什麼都是為我好,反正我覺得我現在就是想逃離,我不想和她說話,我覺得和她說話都是浪費我自己的時間,因為她是一個很固執的人,只要她覺得是對的,無論你怎麼反對也沒用,但是如果你覺得是對的,只要她認為是錯的,怎麼都會毀掉你,我很恨她,但沒辦法,她是我媽,我又恨不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