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生活不凡
-
2 # 66天下壹角
估計幾百個吧,總金額幾千塊[捂臉][捂臉]
中國人似乎都是喜歡紅包的。無論紅包是大是小,每個人收到紅包時,心裡總是樂呵呵的,多少年來中國形成了獨特的紅包文化,尤其是過春節的時候,紅包寄託著人們對親朋好友的思念和祝福來往於親戚友人之間。我們每個人都收過紅包,也發過紅包。但是這小小的紅包裡也包含著各種人情世故。這或許是很多人不曾注意到的。
去年春節的時候,我用紅包的方式向我的老同學、老朋友發去了祝福。十幾個紅包中,每個裡面平均不到2元錢。不大的金額代表著我的祝福和滿滿的心意。我收到的回覆各有不同:有人用同樣的方式回贈我一個,有人給予我以祝福。然而只有一個人的回覆讓我大為光火,她沒有領取我的紅包,24小時後紅包被退回。後來有人說,她覺得這樣的方式特別俗,不接受這樣的祝福方式。我後來想其實她不是嫌棄紅包俗氣而是嫌我俗氣吧。原來紅包也是檢驗真假朋友的一種方式。想起我高中時代,同桌說她收到的紅包袋特別好看,特意帶了一個給我,我一直保留到現在。我兩的友誼也一直持續到先在,從未變過。所以紅包是要給你在意的人的。
在當今網路技術飛速發展的時代,QQ紅包,微信紅包已經取代傳統紅包成為了時下最流行的發紅包方式。最近一年,在外打拼的我回家發現父母已經學會利用微信發紅包搶紅包了。父母經常在微信群裡面搶紅包,每有節日的時候,父母總是以此為樂。不過我總是發現父母搶了比較大的紅包以後,總會把一部分錢再發出去,父母雖然手頭不寬裕但依然這樣做。父親說,如果經常只搶不發的話,有人會說閒話的。父母是個比較傳統的人,他們明白紅包裡的錢不是目的,開心才是目的。我看到他們拿著手機開心的樣子,我也由衷的感到快樂,有時我也會收到父母的紅包,我也經常回贈一個。紅包傳遞著快樂,傳遞著祝福,代表的是牽掛和關心。大家互相發紅包傳遞祝福才是最好的方式,總不能把紅包當做賺錢的方式。
紅包傳遞著祝福,代表著牽掛和關心,紅包的金額本身不是目的,然而紅包的數額卻不能太隨意。太少,別人說你小氣;太多,別人罵你炫耀。特別是在如今電子紅包大行其道的時候,這樣的事情數不勝數。所以發紅包的時候一定要與自己所從事的工作,社會地位,收入相匹配,同時也要適當注意別人的紅包金額。不能一味地按照自己的意願去發,否則只能是賠了夫人又折兵。
-
3 # 人生路途別樣的風景
春節發紅包,在大部分地方有這個風俗習慣。發紅包的物件主要是給小孩和年紀大的長輩派發。所發紅包的數量要根據你家裡的親朋好友的數量來決定,親戚朋友多就多發,少的就少發。紅包的現金多少,也是根據你的家庭經濟條件而決定的,經濟條件好的可以多給點現金,條件差點的可以少給點。紅包只是代表一種心意,沒有其他意思。
-
4 # 我他想
我春節發紅包不多,父母已故只有過年紀拜紅包放好紀拜臺上過了正月半紅包仍歸巳。雖然是形式但沒了形式就會忘記初心。苐二個紅包給我外孫女兒1千元。苐三個紅包是給我侄子的兒子1千元。紅包內都有祝福語。同時女婿代表女兒給我大紅包請笑納。大家一邊看春晚央視晩會同時守望著12點鐘聲想起人人旺充滿信心與愛感!
-
5 # 阿刀愛分享
紅包文化 在春節期間由長輩在年三十晚上0點後派給晚輩的紅包稱作壓歲錢(壓歲包),是表示把新的一年的祝福和好運帶給他們。每年春節期間有發紅包的習俗,部分地區是已婚者發給未結婚的親友。發紅包的習慣一般只存在於比較親近的親戚朋友之間。也有部分地區,新年發紅包的範圍比較廣泛,例如鄰居家的晚輩、普通交情的同事之間都有可能發紅包,但這種紅包內的金額往往比較小,而紅包大小往往代表吉祥意義如8(發)元、18(要發)元等。
在工業發達地區,春節期間公司都會向所有員工發一封“開工紅包”。在中國大部分地區,很多人已習慣於用全新印製的紙幣來做紅包,除了比較雅觀外也有寓意去舊迎新,因此每年春節前許多銀行的現鈔提取量就會急劇增大。印鈔廠也會有增印新鈔的壓力。環保專家認為這一習慣不利於低碳環保。
在異國他鄉,一些與華人有往來的其它族裔朋友,對中國的紅包傳統民族文化也是隨俗例行,民間如此,社群、公司也奉行如儀。除了春節以外,在其他喜慶場合,例如婚禮、新店開張等亦有送紅包的習俗。但是相對於春節送紅包來說,賀禮紅包的金額往往不菲!紅包傳統意義上的紅包也叫壓歲錢,是過農曆春節時長輩給小孩兒用紅紙包裹的錢。據傳明清時,壓歲錢大多數是用紅繩串著賜給孩子。民國以後,則演變為用紅紙包裹。現在泛指包著錢的紅紙包;用於喜慶時饋贈的禮金,也指賄賂他人的錢。在中國粵語區,紅包被稱為利市(俗作利是、利事、勵事),是將金錢放置紅色封套內做成的一種禮品。近代變遷
1949年
這會兒要是有福氣收著壓歲錢,聽起來倒是挺唬人的——100塊,其實那時候的100塊跟今天的1分差不多,也就能買倆糖球兒吧——連包裝都沒有的那種。
五十年代
後來幣制改了,壓歲錢於是也就開始五分、一毛地給——還得磕響頭作畢恭畢敬狀才拿得到呢!不過,那也“樂得屁顛兒屁顛兒的”,合作社買小炮兒買零食去!一路那錢被死攥在手裡直到捂出汗來,藏來藏去藏丟了的倒黴事也常有,那種痛心跟如今在股市割肉沒什麼兩樣兒。
紅包
六十年代
行情見漲,也就兩毛五毛的,錢一到手,眼前就是小人書、小炮兒、大米花兒。
七十年代
拜年磕頭的孩子,收個五塊十塊的壓歲錢不成問題。
八十年代
錢多了,反而不太興給壓歲錢了——平時的零花錢把壓歲錢給比下去了。
九十年代至今
孩子成稀罕物兒了,身不動膀不搖地就能得個成百上千塊——不過擱手裡攥著的少了,有的讓爹媽代管了,有的存銀行了,還有就是上網打遊戲了。大多數家庭的“紅包”基本就是將錢“轉了一圈”,其實最後還是在父母手裡。
紅包發展
長輩給晚輩分送壓歲錢的習俗仍然盛行,壓歲錢的數額從幾十到幾百不等,這些壓歲錢多被孩子們用來購買圖書和學習用品,新的時尚為壓歲錢賦予了新的內容。
-
6 # 暖陽清淺
我自己如果過年發紅包的話,應該要發挺多的啊!我自己的弟弟妹妹啊,(因為我大弟妹很多))然後侄女侄子小輩的!老公家兄弟姐妹挺多所以小輩也挺多的!
-
7 # 使用者6952987939992
春節給孩子們發紅包,圖的就是喜慶,我一般不會發大紅包,點到為止。我每年大概發紅包10個左右,金額2000元左右。
-
8 # 四月早
過年,一句“恭喜發財”,我就條件反射,手趕緊摸兜。可這紅包到底包多少合適?恐怕很多人都拿捏不準,一般20.50.100.200土豪除外。在除夕夜團圓飯後發紅包是春節的重要習俗之一,可用於賄賂鬼怪化兇為吉,平安度過來年。一般來說,包紅包給長者代表祝福對方身體健康、長命百歲,包給父母是表達感謝養育之恩;包給小孩、晚輩則是希望對方來年順利,大吉大利。
-
9 # 巴兒軍
大約20個紅包左右,一個200塊錢,一共4000多塊吧,但是我有兩個小孩,每年給出去的紅包,基本上都是還回來給我家孩了。
-
10 # 早稻石磨腸粉1
不知道你那邊是怎麼樣的風俗!反正我這裡每年紅包三五元百基本都搞定了,我這裡紅包錢喜歡塞多少都行,一般都是6塊十塊的
-
11 # 皮特娛樂
我們三十多歲,下面的晚輩侄兒侄女要給,上面的爺爺輩的要孝敬。一般一個包50至200元。家族比較大的支出就高。家族小的支出低。我大概春節紅包支出在二千元左右。
-
12 # 五度烈酒
- 因為還沒有結婚,我們那裡的習俗就是沒結婚是不發紅包的,單身狗又節約了一大筆錢[捂臉],每年基本上給爺爺奶奶包個1000,多了他們不要,老人很固執。拿5000到10000給爸媽。差不多就是這樣了[呲牙]
-
13 # 看海生情1
我們那都不包紅包,直接現金,每個孩子50--200不等,有1000塊夠啦,關係遠點的就不用給啦,你給他他再給你,來回折騰也麻煩,過年就是個喜慶勁,別太在意這些習俗,最重要的是要一家和睦,孝順老人,平平安安的就好!
-
14 # 舊時樓宇淚雨痕
我春節不用發紅紅包,我現在還在可愛的收紅包的隊伍中,不過再過兩年,我也就沒有紅包可收啦!又過幾年,我也就淪為發紅包的大家族了,我也就不再小了。
-
15 # 東一西
春節回去所有的親戚,沒見過的 見過的都來了,小孩的,讀書的裡面就有十個左右的[捂臉]只要是沒有來我們家過年的,我都不會去發。過年自己多走走親戚,說不定還能拿到紅包。建議是少在家裡溜達[淚奔][淚奔]
回覆列表
這個還真沒有仔細的算過,但是也差不多少,每年保持在4000左右,如果家裡喜添新丁的話,那可能要更多了,其實紅包多少真的沒必要這麼在意,如果可以拉進親情的話,多給點也沒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