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男護士小胡
-
2 # 減肥醫生劉博士
糖化6.4%無論是不是藥物治療這樣水平基本算達標了,糖尿病指南推薦的糖尿病達標標準為7.0%。
但是臨床治療的目標是有個體化差異的,病程長、老年、併發症或伴發疾病多的、胰島功能差反覆低血糖的適當放寬到7.5甚至8.0;但對於新發現糖尿病、年輕的、肥胖的患者,我們設定的目標會更嚴格,6.5甚至6.0,根據您自己的情況就可以判斷6.4的糖化是否合適。
糖化不是血糖,代表近3個月血糖的控制好壞,如果糖化達標可以隔6個月複查,如果不達標或者治療方案有改動,則3-4個月複查。
-
3 # 大大平常心
我前天到醫院做了糖化血紅蛋白化驗,剛好就是6.4% 醫生告訴我這還不算糖尿病,只是高血糖,要注意了!不能吃甜食,吃飯不能過飽,七分飽就可以了,注意營養搭配,每天堅持鍛鍊身體,保持愉快的心情,不要有心理負擔,暫時可以不用服降糖藥,過一段時間再過來複查一下看看。醫生還給了我一個降糖的食療方法。我遵醫囑按醫生的要求做,過兩個月再複查一下就好了。我遇到了一位好醫生!
-
4 # 營養大家談
糖化血紅蛋白的指標正常標準是4~6,根據年齡來確定數值的話,隨著年齡的增長,相對應的糖化血紅蛋白以及血糖的控制水平也藥相對應的提升。
你的糖化血紅蛋白是6.4%,你知道這個數值對應的平均血糖值是多少嗎?可以參照下面的圖片進行參考。糖化血紅蛋白是反應3個月日平均血糖的控制水平,很多人沒有定期檢測糖化血紅蛋白的意識。這是不對的,為什麼有很多人空腹血糖正常,還容易出現很多的糖尿病的併發症呢?併發症的出現說明一個問題就是你血糖控制的不好啊。經常檢測空腹血糖,那你其他時間的血糖沒有定期監測,血糖高了你也不知道,就容易導致血糖不穩定,會導致不同程度的併發症,就行我吃完飯之後,血糖不監測,如果血糖高,我是不知道的,吃完水果之後,也會容易導致血糖高。正是因為這樣的血糖高你不知道, 不去管控,就容易導致併發症的出現。
【營養總結】:定期監測不同時間點的血糖和定期監測糖化血紅蛋白是非常重要的,發現自己的血糖偏高之後一定要找到原因正對性的進行調整,就能夠有效的平穩血糖,改善和延緩併發症的發生了。
-
5 # 糖尿病食物訓練及康復
如果使用了藥物或者飲食,運動控制下指標就不正常,吃藥或者胰島素控制下的指標,叫正常嗎?如果沒有任何藥物的情況下,還是不錯,但是糖化血紅蛋白的影響因素很多,目前看來參考價值在降低!
-
6 # 醫學莘
糖化血紅蛋白是血液中葡萄糖與紅細胞的血紅蛋白形成的產物,主要反映血糖近3月的控制情況,其高低與血糖水平的高低密切相關,血糖越高,持續時間越長,糖化血紅蛋白越高。相反,若血糖長期控制在合理範圍,糖化血紅蛋白則會逐漸降低。糖化血紅蛋白的正常範圍為3-6%,不同醫院的指標可能略有差異。
診斷明確的糖尿病患者,需要定期監測糖化血紅蛋白,以指導治療方案的制定與調整:新診斷的2型糖尿病患者,若糖化血紅蛋白≥9%,說明當前血糖的平均水平控制在11.8mmol/L左右,血糖嚴重偏高,在制定降糖方案時,應直接啟動胰島素降血糖;
既往診斷明確的糖尿病患者,經治療後,若糖化血糖蛋白<7%,說明血糖控制基本已達標,可繼續沿用目前的降糖方案。所以,題主的糖化血紅蛋白6.4%,說明目前血糖的整體控制不錯。糖化血紅蛋白<7%,適合普通的糖尿病患者,青年患者、老年患者控制指標略有不同:青年糖尿病患者,病程短,高血糖對靶器官的損害小,較少發生低血糖,糖化血紅蛋白的控制應更加嚴格,最好低於6.5%;
-
7 # 我想說點真話
糖化血紅蛋白是衡量血糖控制的金標準,也是診斷和管理糖尿病的重要手段。在糖尿病治療中,糖化血紅蛋白水平對評價血糖總體控制、發現治療中存在的問題以及指導治療方案均有重要的臨床意義。
如果年齡大於70歲,如果早已確診糖尿病仍在治療中,我給你一個70分。反之年齡小於60歲,沒有糖尿病史,我勉強給你打個60分。如果你50歲以下、超重或肥胖、還有高血壓或離膽國際高脂血症我只能給你打個不及格。
儘管糖病患者給出的糖化血紅蛋白是小於6.5%但正常人應該是4-6%,我老是搞不懂:絕大部分醫生、病人看化驗報告時總是關注指標有沒有超過正常範圍的最高值。好像不超過最高值就是正常的而且高興。糖化血紅蛋白5.9和6有多大差別,當然看這類報告時只要在最低值以上,越低越好!
為什麼現代社會醫療事業越來越發達,高血壓病、高脂血症、糖尿病及前期患者確是越治越多?問題就出在醫生只拿報告根據指南來看病,而疾病的預防意識嚴重缺損,指標在正常值內:沒問題,正常的。根本不懂得正常範圍內最高值和最低值區別的重要性。有些疾病顯示指標過低不好,那麼應該就高一些,但絕大部分是過高不好應該就低些更好。不管高、低接近臨界水平就應提醒注意了。
所以你問我糖化血紅蛋白6.4%正常嗎?如果你沒有糖尿病史,按新的糖尿病診斷標準判斷你三個月的血糖值偏高了,如果飲食結構和量、運動不進行調節、控制,你離開糖尿病已經不遠了。如果你有糖尿病史,那麼我覺得你應更努力控制食入的總熱量,HbAIc控制得不夠好,已接近HbAIc的最高值6.5%,老病人飲食控制往往較好那就增加點運動量吧。如果你70歲以上,糖尿病史多年可以允許HbAIc在6.5%-7%。80歲以上可放寬到7.5%-8%。因為血糖過高對心血管的危害性之少十年以上,人又能活多少歲,高齡老人連生命中最後的樂趣吃也硬性控制掉,活著還有多少價值。
中華醫學會內分泌學分會在2011年釋出了《中國成人2型糖尿病HbAlc控制目標的專家共識》
HbA1c 水平適應人群:
<6.0%的人群:新診斷、年輕、無併發症及伴發疾病,降糖治療無低血糖及體重增加等不良反應;無須降糖藥物干預者;糖尿病合併妊娠;妊娠期發現的糖尿病應。
<6.5%的人群:年齡小於65歲,無糖尿病併發症及嚴重伴發疾病;糖尿病計劃妊娠。
記住那是能夠允許範圍的最高值而不是目標值!糖化血紅蛋白比平均血糖值偏低,但平均血糖值別和我們經常檢查的空腹血糖歺後血糖去對照,那是指三個月平均的血壓值。而且計算單位不一樣,換算表列下面可供讀者參考。
2019.4.4
-
8 # 胡洋
糖化血紅蛋白實際上指的是被葡萄糖糖化了的血紅蛋白(即血色素),透過測定血液中糖化血紅蛋白的含量來評估血糖水平。當血液中葡萄糖濃度較高時,人體所形成的糖化血紅蛋白含量也會相對較高。人體內紅細胞的壽命一般為120天,在紅細胞死亡前,血液中糖化血紅蛋白含量也會保持相對不變。因此糖化血紅蛋白水平反映的是在檢測前2-3個月的平均血糖水平。糖化血紅蛋白多少與抽血時間、與病人是否空腹、與是否使用胰島素等因素無關,是判定糖尿病長期控制的良好指標,被認為是衡量血糖控制的金標準。
糖尿病本身不可怕,可怕的是各種併發症,而慢性併發症的出現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所以我們稱糖尿病為“無聲的殺手”。有研究顯示糖化血紅蛋白每高出0.1%,併發症的風險就增加5%—10%,所以糖化血紅蛋白是7.1%—8.0%的病人併發症風險可能就多了50%。所以糖尿病人控制血糖標準越接近正常人,併發症發生率越低,預期壽命越長。
糖化血紅蛋白6.4%,這種情況正常嗎?
其實糖化血紅蛋白不單單看一個數據,是要根據病人的不同情況,進行分層控制。也就是說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標準。對於年輕的初發的糖尿病人、糖尿病合併妊娠、妊娠期發生的糖尿病、血糖偏高還不需要吃降糖藥的人、年輕較輕的還沒有出現任何併發症和伴隨疾病的糖尿病的人,對於這類人群糖化血紅蛋白控制儘量嚴格,最好控制在6.0以下。對於65歲以上老年人,糖化血紅蛋白控制在<7.0%即可;對於低血糖高危人群、有惡性腫瘤且預期生存期較短或已有心血管疾病的老年人,糖化血紅蛋白的控制目標可進一步放寬,控制到7.5-9%就行。
所以糖化血紅蛋白6.4%是否正常,是需要看不同的人群。此外,患有血紅蛋白異常性疾病的病人,比如長期中重度貧血,糖化血紅蛋白的檢測結果是不可靠的,應以空腹血糖和餐後血糖為準。近期如果進食過多油膩食物,標本血脂較高的話也會影響檢測結果。對於單純體檢時檢測糖化血紅蛋白的人,如果既往沒有糖尿病病史,且血紅蛋白正常,6-7%水平的糖化血紅蛋白需要進一步做空腹血糖、餐後血糖及糖耐量檢查,儘早查明是否存在糖耐量異常或者糖尿病。
-
9 # 步步養生堂
糖化血紅蛋白6.4正常嗎?對於已診斷出糖尿病的人來說,這個結果可以接受,控制的還可以,正常。但對於一個不知道自已有糖尿病的人來說,就不正常了。糖化血紅蛋白是人體血液中紅細胞內的血紅蛋白與血糖結合的產物。可以反映患者近兩個月的血糖控制情況。糖化有幾個特點:1 血糖越高,糖化越高。2 糖化的生成非常緩慢,不受吃飯影響。3 糖化血紅蛋白是相當穩定的,生成後不易分解。基於這些特點,糖化是一兩個月內控制血糖效果的金標準。您說的糖化6.4,血糖值肯定7以上了。可以斷定是糖尿病患者。
-
10 # 孫醫生講糖
糖化血紅蛋白作為糖尿病控制的金標準,現在被越來越多的人重視,突出的表現就是檢查的糖尿病朋友多了,前來諮詢糖化血紅蛋白的人也多了,其他兄弟科室也不再只著眼於血糖,也對糖化血紅蛋白的意義有了更深入的認識。
糖化血紅蛋白糖化血紅蛋白是血糖和血紅蛋白進行糖基化的產物,以百分數代替,因為血紅蛋白的壽命大約為3個月,所以糖化血紅蛋白代表著患者最近3個月的平均血糖水平。
血糖控制標準血糖的控制標準是根據患者的疾病型別,病程、合併心血管疾病狀態、預期壽命和合並症等情況綜合決定的。按照《中國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的建議,糖化血紅蛋白應該控制在7%以下,但是對於病史較短、沒有併發症、合併妊娠的應該控制在6.5%以下,可以減少併發症的發生,保證胎兒和母體的健康。
6.4%的糖化血紅蛋白可以說整體控制的是很不錯了,按照估算的平均血糖值大約是7.2mmol/L左右,還是非常理想的。
需要特別注意的是:低血糖和高血糖多次反覆交替出現的情況也可能出現糖化血紅蛋白表現正常的情況,因為糖化血紅蛋白整體來說就是一個平均值,就像學生偏科一樣,30分一個,90分一個,平均60分及格,但是20分(低血糖)的情況是需要警惕的。因為嚴重的低血糖可能會有生命危險。
綜上所述血糖監測和糖化血紅蛋白檢查要結合檢查,每3月測糖化血紅蛋白,每天不同時間段測血糖,才能保持相對平穩的血糖。
-
11 # 內科醫師劉珊
那什麼是糖化血紅蛋白呢?它有什麼作用呢?今天我就給大家講一下糖化血紅蛋白的9大秘密和5大誤區!
糖化血紅蛋白主要用於檢測近期的體內的葡萄糖水平,是一個“確診”指標。平時能與血紅蛋白結合的糖類有三種:分別是磷醯葡萄糖、果糖、葡萄糖;因為葡萄糖的量最大,更易被檢測,所以一般我們使用葡萄糖糖化血紅蛋白HbA1c來作為一個標準值,正常值是4%-6%之間,所以,這個6.4%肯定是高了,我們把5.7%~6.4%稱為糖尿病高危病人,預示進展到糖尿病前期了。
那什麼是糖化血紅蛋白呢?它有什麼作用呢?今天我就給大家講一下糖化血紅蛋白的9大秘密和5大誤區!
糖化血紅蛋白能反映過去兩三個月的一個平均值,所以,患者抽血的時間,早晨、晚上、中午等,有沒有吃過飯,有沒有吃過降糖藥等沒有什麼直接關係。
1.糖化血紅蛋白檢測是什麼?
糖化血紅蛋白是紅細胞中的蛋白質在長期的存活過程中,體內的葡萄糖會參與它的形成。
2.糖化血紅蛋白的高低與什麼相關?
剛剛已經說了,葡萄糖參與血紅蛋白的形成過程,所以在血紅蛋白的形成過程中,血糖越高,糖化血紅蛋白越高,反之,亦然。所以,它反應的是一個過去一段時間的平均值。
3.糖化血紅蛋白檢測的主要臨床意義有哪些?
紅細胞的壽命是120天,所以其上的血紅蛋白存活時間也就是差不多120天的時間,HbA1c與血紅蛋白的代謝週期差不多(上面的贅生物嘛),取箇中間值,HbA1c大約能反應60-90天的血糖平均水平,差不多是2-3個月左右。
另外,有一些患者去醫院檢查血糖之前,會明顯地自覺減少吃飯量,就怕血糖高了,不好意思,但是有明顯糖尿病“多飲、多食、多尿、體重減輕”症狀的患者,我覺得這個檢查結果幾乎就有確診價值。
糖尿病確診後,HbA1c也用於評估過去的一段時間患者血糖控制的水平,我覺得它最大的好處是避免部分自制力比較差的患者“明裡捱餓,背地裡吃撐”,還不好意思承認,資料勝過一切。
HbA1c水平越高,患者發生糖尿病的風險越高。
4.糖化血紅蛋白檢測與糖耐量試驗(OGTT)有何不同?
HbA1c檢測:隨時檢測,不受時間限制,尤其是對於上班族,隨到隨測隨走,並且能反應過去一段時間的血糖水平,也不會因為患者頭一天有意的減少飲食,或者緊張的影響。
糖耐量試驗(OGTT):這個試驗得檢測三次血糖,空腹,吃糖粉後一個小時,吃糖粉後2個小時,其實真正有意義的是空腹和餐後兩個小時這兩個結果,身體的胰島對短時間迅速升高的血糖的一個調節能力,相當於應急反應力。
這兩個的監測重點不同。
5.什麼樣的人應該積極做這個糖化血紅蛋白的檢測呢?
每一位2型糖尿病患者都應該每年在穩定的代謝條件下都應做兩次。
1型糖尿病的患者每年最少得完成兩次,最好是4次。
妊娠糖尿病的患者每1-2個月1次。
最近治療方案有所改變的患者應更頻繁地監控糖化血紅蛋白的水平,用來評價治療方案的效果。。
本身肥胖的人或者年齡大於45歲的,我們一般建議在每年的健康體檢的時候也一起加一個糖化血紅蛋白檢測,因為能發現糖尿病高危病人,起到一個早發現的作用。
6.糖化血紅蛋白檢測的不足之處?
現在雖然糖化血紅蛋白檢測在臨床上已經廣泛應用,但是一些特殊情況下可以影響結果的判斷,主要有以下情況:
患者近期輸過血(都是人家的血當然會不一樣,一個血糖正常的人和一個糖尿病的人獻的血肯定有較大差距)
患者近期有過大量失血或者溶血的患者,(目前患者體內的紅細胞都是新長出來的,還沒被血糖“同化”)
缺鐵性貧血(可造成HbA1c檢測值過高);
7.預測血管併發症
既往大家都知道糖化血紅蛋白高了對身體有害處,但是具體低了有啥好處,大家又說不明白,我翻了一下相關的資料,總結了一下,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糖化血紅蛋白越低,糖尿病患者發生併發症的風險也會明顯降低,具體的併發症如下圖:
一項發表在英國醫學雜誌上的研究表明:2型糖尿病患者的HbA1c水平降低1%時,患微血管併發症的可能性降低37%,患心肌梗死的可能性降低14%,因血管疾病而遭受截肢或死亡的可能性降低47%。
數值可觀吧?糖友們是不是有種摩拳擦掌準備去降糖化血紅蛋白的幹勁了?
8.那到底糖化血紅蛋白降到多少比較合適呢?
目前臨床上一般把HbA1c水平<7%作為一個常見的治療目標,但具體得根據每個患者的不一樣情況來制定不一樣的方案。
對於大多數已經診斷為糖尿病的患者來說,我們一般說的7%只是一個籠統大概的控制目標,具體到每個人還得進行細化,不能千篇一律。
9.鑑別高血糖
有些人心理素質比較差,看見醫生就緊張,一查血糖就高,但是這時候我們給查個HbA1c就可以給排除糖尿病了。我覺得這種人見到美女也緊張,天天這麼緊張,怪危險呀,血管風險怪高呀!
5大誤區誤區一 數值越低越好不少患者認為糖化血紅蛋白越低越好(標準檢測方法的正常值範圍為4%~5.9%),這種認識是不完善的。糖尿病治療強調個體化原則,什麼叫個性化,有些人血糖維持在5.0mmol/L時就會頻繁出現低血糖症狀,要是在睡眠狀態,直接低血糖昏迷了,那可是真的得不償失了。
誤區二 既然糖化血紅蛋白這麼好,那我檢測這個就是了,不做平時的測血糖和糖耐量試驗了,還省點錢。糖化血紅蛋白和糖耐量試驗、即時血糖測定它的檢查專案不是重疊的,而是相互補充的,三者對於糖尿病患者的診斷、監測方面的意義不一樣。
糖耐量反應的是身體對葡萄糖的調節能力, 胰島細胞的的分泌功能等。糖化反應的是過去一段時間的血糖水平,而即時血糖的測定反應的是當前血糖水平,我認為它最大的作用是和你說,你上一頓飯吃多了,今天的量快超標了,下一頓少吃一點吧。
誤區三 糖化血紅蛋白既往反應的是過去2-3個月的水平,就表明這個結果很穩定,你有沒有掩耳盜鈴一下子就能看出來一般情況下,這種說法還真是真是正確的,但是也有幾種特殊情況,比如說這個人平時血糖控制不錯,結果前幾天急性上消化道出血,臨床給她輸了4U懸浮紅細胞,偏偏獻血的這個人也是糖友,上一段時間血糖控制不理想,那可是真是有嘴說不清了。
再一個缺鐵性貧血、溶血性貧血、妊娠婦女等都有一定的變化。第一個升高,後兩個則會降低。
誤區四 檢測糖化血紅蛋白和空腹血糖一樣得早晨空腹隨時檢測,不受時間限制,尤其是對於上班族,隨到隨測隨走,不用特意調一天休班,大早上餓著肚子去醫院排隊,你完全可以晚飯後,溜達著去醫院,順便消消食。並且也不會因為患者為了測血糖有意的減少飲食,或者緊張的影響。
誤區五 既往這麼好,咱們一週一測不行嗎?肯定沒有意義。我都已經說過了,它與血紅蛋白的壽命相關,反應的是過去2-3月的血糖平均水平,所以做得這麼頻繁壓根兒沒有什麼意義,浪費錢的。
如果對於一個血糖穩定的糖友來說,我們一般加以一年兩回。
最近治療方案有所改變的患者一般2個月測一次看看變化。
總結
在上面的9大秘密和5大誤區中我們對糖化血紅蛋白有了一個比較深入的瞭解,糖化血紅蛋白的正常值是4%~6%,HbA1c水平在5.7%~6.4%為糖尿病高危病人,預示進展到糖尿病前期階段。但是對於糖尿病病人,我們的糖化血紅蛋白控制目標值是<7%,不一樣的人,大方向一致,但是不一樣的小標準,不是千篇一律哦!
-
12 # 朱蕭俊說健康
這個問題問得非常好!糖化血紅蛋白引起人們關注,最早可以追溯到1958年,當時國外研究人員利用色譜柱分離技術,第一次從血紅蛋白中分離發現。
1968年經科研人員分離純化,進行分子鑑定,確定屬於一種糖蛋白。
1969年,臨床發現在很多糖尿病患者的體內,這種糖蛋白的數量明顯增加,直到1975年研究人員確定了糖蛋白的反應形成過程,並確定為糖化血紅蛋白。
以前在中國曆年糖尿病的防治指南中,糖化血紅蛋白都作為防治糖尿病的一個參考指標,直到2020年,中國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將糖化血紅蛋白正式作為糖尿病診斷補充標準,糖化血紅蛋白≥6.5%,可作為確診糖尿病的依據。
但是,如果糖化血紅蛋白低於6.5%,還不能排除糖尿病的可能性,還需要參考其他的指標。
那麼,糖化血紅蛋白6.4%,這種情況正常嗎?糖化血紅蛋白6.4%說明血糖控制得怎麼樣?
為什麼糖化血紅蛋白如此重要?
糖化血紅蛋白之所以重要,主要是因為糖化血紅蛋白的指標,不僅不受短期隨機血糖波動的影響,而且也不受空腹血糖、餐後血糖波動的影響。
也就是說,糖化血紅蛋白是反映糖尿病患者,2-3個月體內血糖狀況的一個比較穩定的指標,它可以排除一些影響血糖波動的干擾因素。
因為糖化血紅蛋白,就是紅細胞中的血紅蛋白,與進入紅細胞裡的葡萄糖,透過一種特殊的反應(非酶反應)而結合在一起的物質。
這種特殊反應的最大特點就是持續,緩慢,不可逆,所以,它既不隨即時的血糖變化而變化,又與患者是否空腹,是否吃飯,是否吃藥無關。
糖化血紅蛋白6.4%正常嗎?
2020年版中國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將糖化血紅蛋白≥6.5%,可作為確診糖尿病的依據。
同時,指南又指出,如果糖化血紅蛋白低於6.5%,也不能高枕無憂,排除糖尿病的可能,還需要參考其他指標,這是為什麼呢?
因為糖化血紅蛋白的計算公式=紅細胞裡的糖化血紅蛋白÷紅細胞裡的血紅蛋白×100%。
也就是說,如果患者因為各種原因,導致體內的紅細胞,血紅蛋白出現了異常,那麼,即使糖化血紅蛋白低於6.5%,也不能排除糖尿病的可能。
所以,糖化血紅蛋白6.4%是否正常,不能一概而論,需要參考指標其他指標。
糖化血紅蛋白6.4%控制怎麼樣?
糖化血紅蛋白的正常值參考範圍是4%-6%之間,一般是採用高效液相色譜(HPLC)進行測定得出的結果。
如果以糖化血紅蛋白6.5%的糖尿病參考指標來看,6.4%處於6%與6.5%之間,至少處於臨界值附近。
但是,如上所述,糖化血紅蛋白會受到一些因素的影響,其中可以使得糖化血紅蛋白降低的因素就有:服用鐵劑,維生素B12等;如服用了阿司匹林,維生素C和維生素E等;甚至罹患類風溼關節炎,肝病等。
所以,糖化血紅蛋白6.4%,血糖控制情況到底怎麼樣?不能一概而論,需要參考其他的指標。
回覆列表
糖化血紅蛋白是血紅蛋白和血液裡面的糖分物質結合,過程不可逆,也就是說一旦形成糖化血紅蛋白,就無法再分解為血紅蛋白和糖分,而且糖化血紅蛋白代謝十分緩慢,所以在臨床上作為衡量血糖控制的金標準。也可作為診斷糖尿病的檢查手段之一。
①血糖濃度
血糖越高,血紅蛋白和血糖結合的機會就越多,當然最後糖化血紅蛋白的含量也就越多。
②血紅蛋白和血糖結合的時間長短
這個就是一個化學反應,我們知道化學反應受時間,溫度,催化劑等影響,溫度和催化劑在體內無法改變,所以結合反應時間就成了關鍵因素,時間越長,生成的糖化血紅蛋白就越多,反之亦然!
一般凌晨3,4點血糖處於最低點,最容易發生低血糖,,但是一般情況下都不會低於3.3mmol/l.隨後糖皮質激素分泌增加,血糖也會慢慢回升!
④是否使用胰島素
是否使用胰島素關乎於血糖水平,和胰島素和血紅蛋白競爭與血糖結合。也會影響總體糖化血紅蛋白的含量的!
糖化血紅蛋白與血糖之間的簡單對應關係值得注意的是糖化血紅蛋白和血糖是兩個不同的指標。
糖化血紅蛋白是衡量一段時間的血糖控制情況,而血糖是在某個點的實時血糖。兩者之間存在因果關係,但是在定量關係上兩者還是有所區別的。可以間接反應某短時間的平均血糖值!
下圖是糖化血紅蛋白和平均血糖之間的大概關係
糖化血紅蛋白6.4%,這種情況正常嗎?相對於標準正常值來說稍微偏高,但是偏差不大,所以有可能是外界因素影響下的結果,比如
①近段時間糖類食用過多
關於糖化血紅蛋白影響因素之一是血糖濃度,而血糖濃度的影響因素就有暴飲暴食,進食過多甜食,飲食不規律,長期處於高血糖狀態。
②抽血時間
應儘量早上空腹、未劇烈運動,在未使用胰島素的情況下抽血,可以保證實驗結果的穩定和準確!
建議:因為較正常值6%稍微偏高,極有可能外界因素干擾。所以在儘量排除外界因素干擾的情況下重新測量,同時記錄這期間血糖值,便於分析比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