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37
回覆列表
  • 1 # 國球第六人

    我是第六人,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首先,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有必要簡單瞭解下拉球技術:

    拉球技術是乒乓球比賽中的主流進攻技術。其種類根據不同的劃分標準包含很多,如:弧圈球技術,臺內球提拉技術,拉衝技術、中遠臺對拉、拉半出臺球、反手擰拉技術等等。其中,弧圈球技術又是拉球技術中的主流技術。

    當今乒壇,想成為一流選手,就要掌握拉球技術。例如國手們幾乎都擁有爐火純青的獨門拉球技術,例如張繼科、樊振東的反手霸王擰,許昕的“天下第一正手”指的就是他的弧圈球技術,馬龍的反拉技術,波爾的小高調弧圈球技術等等。

    其次,根據個人的心得體會,總結拉球技術要點如下:

    第一,第六人認為拉球技術從大的範疇講,屬於上旋球技術。

    不管是拉下旋球,還是衝上旋球,都是將球主動形成上旋球,很多時候,雙方會進入到中遠臺的對拉環節,憑的就是上旋球的相持和周旋能力。

    第二,拉球技術說到家是將撞擊和摩擦相結合的技術,在手法使用上技巧性很強。

    具體來說,拉下旋球時,要多體會向上摩擦的感覺,拉上旋球,要多體會撞擊的感覺。這種撞擊和摩擦的比例我們沒法定性,但是透過大量的練習,手上還是能建立起這種感覺的。

    對於球體的撞擊和摩擦感覺絕非一日之功,撞擊帶來的更多是速度,摩擦帶來的更多是球體本身的旋轉。

    以下動圖,很好的解釋了拉球時撞擊和摩擦的關係。

    第三,面對不同旋轉的來球,在引拍高低、拍形控制和發力方向上是有講究的,我們結合起來分析。

    為了製造過網弧線,提高命中率,在拉不同旋轉的球時,要求是不同的。例如,拉下旋球,可以適當的放低引拍位置,球越轉,引拍位置越低,在拍形控制上,拍面可以適當的開啟後仰,在發力方向上,多向上、向前發力;拉上旋球或者不太轉的來球,引拍位置可以適當提高,發力以向前、向下為主,拍面可以稍微前傾一些。

    案例分析:大家可以感受下,在拉下旋球時,專業選手的引拍和發力方向是怎樣處理的,向上、向前的發力感覺很明顯。

    第四,學會用身體重心拉球,杜絕僅用胳膊大臂的甩拉(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掄大臂拉球)

    有些乒乓球經驗的球迷一定知道,重心交換在打乒乓球中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以右手為例,拉球前,重心先是在右腳,腳尖踩住地(切忌整個腳底都踩住地面),隨著蹬地-頂胯-轉腰-收臂等拉球動作的一氣呵成,重心在拉球結束瞬間轉移到了左腳。學會用重心拉球才是真正掌握了拉球的技巧,單純的掄大臂,嚴格意義上那不叫拉球,一不轉,二不爆!

    注意,拉球時,重心的轉移和你的發力方向幾乎是同時同向完成的。

    案例分析:下圖為王勵勤在訓練時的拉球動作,大家可以感受下他是如何用身體重心拉球的。從腿到腰跨再到上肢的發力,動作非常舒展充分,這球拉的相當勁爆!

    第五,拉球時再觸球的那瞬間,要求手腕、手指的集中爆發力很強,有一種力竄板頭的感覺。

    想提高拉球質量,要學會用手腕和手指的瞬間發力,拉球結束瞬間,有一種緊急制動的感覺。不管是拉弧圈球還是一般意義上的拉球,切忌不要平均勻速用力。

    以上幾點是我總結的拉球技術要點及注意事項,當然拉球技術還有很多技巧,在此第六人不一一贅述。

    結合題目本身,我們來分析拉球加力總是下網的4點原因及解決方案

    結合實踐經驗,第六人總結如下:

    一,拉球下網可能是看不清旋轉型別,比如對方明明發的是下旋球,你當成了上旋球來拉,這個球你越是用力向前、向下拉,越容易下網。因為旋轉型別不同,在膠皮接觸到球時,球的反彈方向是截然相反的。

    解決方法:判斷旋轉和理解旋轉是前提,看似一句廢話,真的很重要!如何看清旋轉?看對方觸球瞬間的發力方向,接觸球拍的位置、接觸球體的部位、板形控制等等。在掌握以上技巧的同時,多摸索多打肯定會漲經驗,沒有捷徑可走。

    二,看清了旋轉,但是還是拉球下網,例如已經判斷清楚是個下旋球,但是拉球依然下網。原因可能是對旋轉估計的不足或者是拉球技術不過關。

    如何破?具體來說,對於下旋球,我們在提拉練習的時候,可以考慮先把球掛起來,在用力手法上手腕手指多向上摩擦,製造過網弧線,前提球拉的弧線高一點沒關係,體會到這種摩擦感覺很重要。久而久之根據旋轉的大小再學著壓低弧線,這是解決拉球下網的一個很實用的方法。

    三,拉球加力下網,有時候問題出在板形控制上。

    板形控制在拉球過程中作用很大,用行話說如果壓拍太死,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板形前傾過多,這是拉下旋球最忌諱的,十有八九會下網。這個時候即便是上旋球,如果板形壓的太前傾,也會導致下網情況的出現。

    拉下旋球可以適當的亮開拍面,透過這種板形的控制來抵消下旋,製造過網弧線,提高命中率。拉上旋球也要適當的前傾即可,個人覺得拍面和檯面呈45度角可以應付絕大多數上旋球。四,加力拉球下網,可能是你的擊球點太早了。

    拉球是門學問,乒乓球的擊球時機可以分為:上升點早期、上升點晚期、最高點期、下降點早期和下降點晚期。不同旋轉要求的擊球時機是有區別的。

    具體來說,業餘選手拉下旋球時,最好在下降前期來拉,能夠借上來球的旋轉,拉太早比如在上升早期往往會下網,這一點我們業餘選手跟專業隊是有很大區別的,人家專業的就是吃這碗飯的,幾乎可以在任何擊球點來拉下旋球。

  • 2 # 體育生活不分離

    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拉球加力時下網,那如果不加力呢?能過網嗎?

    說到加力下網,要分幾個問題來具體分析。

    一個是重心問題。

    重心高的,往往加不上力。很多朋友打球直著腿,直著腰,重心很高。發力向前太多,總是下網。為了不下網,會向上發力,但又經常打飛,不上臺。

    這裡就需要屈腿,彎腰,重心降低一些,就可以正常過網,上臺了。

    再就是板形問題。

    很多朋友為了追求旋轉,壓板比較多,想著多摩擦,加旋轉。這樣的結果往往是撞不到球,越壓板,越下網。不得已,很多人開始往上發力,摩擦著向上使勁,這樣就算過網,也沒有速度和力量。

    板形不需要很壓,略立即可。向斜上方發力時,如果打飛,可以略壓,如果下網,可以略立球板,壓板並不是好習慣,多撞擊,才能有速度力量。

    常見的錯誤就是這兩個,重心高,板形壓,略作調整,就可以了,提高技術水平,往往只是一些小的細節。注重細節,才能在比賽中取得勝利。

    喜歡乒乓球的朋友可以在我的主頁觀看更多教學影片,更加直接方便。

  • 3 # 黃河教練

    第一:不管發不發力都有下網的可能,沒有合理的弧線,出去的球都是直線。跟發力是沒有多大的關係的,下次您打球的時候,正手拉球往前往左發力試試看,這樣才能製造合理的弧線。同理,如果反手發力的時候向前向右發力,也可以得到合理的弧線

    第二:光撞擊沒有摩擦也是沒有弧線的也是容易出去的直線球就下網了

    第三:手臂動作過於僵硬,更加不利於製造合理的弧線。

    上面的問題,您試試看。總得來說就是弧線的問題

  • 4 # 情繫凡塵

    出現下網有三種原因:一是引拍位置偏高,且觸球時板面前壓過多,二是觸球后向上前方揮拍不到位,三是沒有根據來球的旋轉程度調整板型。

  • 5 # 江城老水775

    這的確是個既簡單又複雜的問題。

    為什麼乒乓球發力拉球時總愛下網?

    按說在發力時無論什麼球,一般容易出界,而你的情況卻是容易下網,為什麼反其道而行之?

    簡單的說:就是動作不協調,或者是動作變形。

    本來人體與生俱來就有很強地運動協調性。

    何況僅僅是打乒乓球發力拉個球。而往往事情卻正好相反,動作不協調,想用力拉球卻容易下網,這究竟是什麼原因呢?

    毫無疑問:事出有因。

    在此就詳細分析一下是什麼原因導致加力拉球時容易下網。

    一、手腕上翹(直拍)(橫板拍頭上翹)

    這種手腕上翹實際上是手背處肌肉緊張,造成拍型始終處於打滑板的狀態。

    當需要加力拉球時,翹腕的拍型不能很好地包裹乒乓球,因此球拍對球無法有效地摩擦,自然容易下網。

    二、大臂夾的過緊。

    曾有一種觀點認為:正手攻球時不應抬肘架肩,應該把大臂夾著。

    殊不知抬肘架肩的問題實際上是緣於翹腕所致。反而要求夾著大臂正手攻或拉球,其結果就是將大臂的槓桿作用給廢了,變成了小臂的單獨動作。

    照此動作發力拉球,不下網才怪!

    本來人體的骨關節結構和肌肉組合早已給乒乓球的發力拉球提供了非常好的先天條件。

    本來發力拉球過網那就是分分鐘的事。

    但卻有人把協調發力的規則給人為的破壞了!

    沒錯,翹腕和夾大臂就是乒乓球動作的錯誤指導。這導致了許多不應出現的問題。本來不是問題的問題,現在卻成了痼疾!

    本文的目的,就是為了發現問題並有效地解決問題。不要再讓這些不是問題的問題困擾各位球友。

  • 6 # 乒乓那些事

    拉球是乒乓球的核心,也是致勝的法寶。可以說,不會拉弧圈球,根本就打不好乒乓球。而要想打好乒乓球,就要學會拉球。

    我們打乒乓球最終目的是要過網,而乒乓球的球網的高度是15.25釐米,這個距離是指球網的頂端距離球檯高度。乒乓球的球網是懸掛在繩子上面,繩子兩端則會有直立的網柱,直接系在上面,而球檯的高是76釐米。

    這就是說,只有高於或者等於15.25釐米才能過網。如果乒乓球的底端等於15.25剛好擦網, 如果乒乓球的頂端等於15.25則有可能下網。高於15.25則都可以過網,那麼作為業務選手肯定不希望過網這麼簡單,更希望擊打的球有威脅,使得自己得分,而對方不能得分。

    那麼,這時就需要學會拉球技術了。拉球其實是撞擊和摩擦的結合體。其實單純的撞擊和單純的摩擦都不存在,只要我們能做出球拍從後往前方,和往上方的動作都可以簡單的理解為拉球。

    專業選手和業餘選手的差別在於,專業選手透過大量、反覆的練習,已經形成條件反射弧,做出的每一個動作都非常標準。而業務選手由於沒有經過系統的訓練,打出的球動作不夠標準,更多的隨意性比較大。

    在專業選手當中,撞擊和摩擦的比例大致是在7:3.前文說過不存在完全撞擊或者摩擦,一般撞擊為主,摩擦為輔是屬於快攻結合弧圈,簡稱快弧。摩擦為主,撞擊為輔則是弧圈結合快攻,簡稱弧快。我們這種提法現在很少了,大家以後在看到專業雜誌時,還會有這種提法,留意一下即可。

    那麼如何拉球呢?一般來說就是前衝弧圈和高吊弧圈。高吊弧圈要求的是穩定性,旋轉強。但劣勢在於威脅性方面不如前衝弧圈。前衝弧圈顧名思義就是球的前衝性強,威脅性大。對手不易防守,己方容易等分。

    如何才能拉出高質量的前衝弧圈球呢,其實無論對於專業選手還是業餘選手來說,一定要學會摩擦球的上升期或者高點期。什麼是上升期或高點期呢?就是對方擊球過來的彈起的一瞬間,立即擊球即可。可以用力撞擊或者向上向前摩擦即可。現在一些人認為,也有說可以拉球的下降期,其實在我看來,能拉上升不拉下降期,下降更多是被動防守。

    乒乓球拉球加力時總是下網是什麼原因造成的?有可能是板型造成的。在拉下旋球時,重心要低,儘可能的引拍動作要小。要有向前和向上的摩擦。而在拉上旋球時,重心要高,儘可能的引拍動作要大,要有向前和向下的摩擦。

    不難理解,打球肯定要有向前的動作,區別就在於向上和向下的摩擦。而拉球加力時總是下網有可能是板型控制的問題。

    一般來說,板型要與球檯形成45度或者60度的夾角。一般低於45度夾角用力拉球容易下網,而超過60度的夾角直接容易不上臺而打飛。

    在國家隊專業選手,馬龍和王勵勤、王皓的技術動作標準、規範,大家可以模仿學習。而向馬琳、許昕等人動作幅度大,尤其是許昕退到中遠臺,依舊可以發力,拉出非常強烈的旋轉。這對直拍選手來說,難度非常大。當然了,有一定的專業基礎,可以嘗試學習。

  • 7 # 少琢

    如果揮拍方向正確的話,很可能就是迎球不夠,欠缺轉腰發力,只有充分撞擊,讓膠皮把球吃進去,旋轉才能打出來。越是單純摩擦,越會吃轉,拉過去的球也越不轉。弧圈球的擊球應當有撞擊的通透脆響,把膠皮打透。沒有聲音效果的弧圈,都是不合格的。

  • 8 # 瑞麗資料

    下網要分很多情況,是正手還是反手容易下網?容易下網,說明弧線沒有製造好,如果是中遠臺建議拉下降前期,配合轉腰轉胯,模板如許昕。如果是近臺,建議上升前期快帶。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凡人修仙傳》1342章,軒轅傑放大招,韓立為何不急反喜,說時機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