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為什麼呢?一下子四個親王!
8
回覆列表
  • 1 # 一路向南的企鵝

    有如下的幾個原因:

    1、利益繫結。

    當時的情形在康熙看來,是太子在發動兵變,並有可能進一步逼宮或者弒君。康熙既要防著太子,更要防著身邊的幾個有影響力的皇子接應太子裡應外合,把自己一鍋端。

    但是怎麼讓幾個皇子不幫太子一起發難呢?那就是把他們能從太子那裡得到的最大恩賞(太子篡位成功後,他們最多也只能得個親王的名號)提前給他們,這樣他們就沒必要冒著造反的風險幫太子了,反而會想辦法保護自己。

    2、向外界傳遞太子不再受信任的訊號。

    康熙當時已經在位近五十年,眾皇子年齡也不小了。按照通常做法,這個時候早應該加封幾個皇子為親王了。但是一直沒加封的原因就是之前康熙一直在盡心培養太子做接班人,顧及太子的感受,避免其他人品級太高威脅到太子的地位。而到了這個時候,太子的行為已經超過了他的預期,因此透過加封四個皇子為親王的方式,向外界傳遞太子不再受信任,不再是唯一接班人的訊號。

    這個訊號影響到哪些人呢?是朝中大臣。太子是唯一接班人的時候,朝中大臣可能會追隨太子——因為皇帝一死,天下就是太子的,其他人是沒法挑戰的,不排除會有大臣為了太子繼位,提前為他準備一份大功,其他人很大程度也會順水推舟。但是現在,太子已經不是那個唯一的接班人了,那麼大臣們就會顧慮這裡的風險,選擇觀望或者按兵不動。

    3、讓四個皇子互相牽制。

    太子不被信任,而其餘的四個皇子晉升親王,是在暗示這幾個皇子,你們都有成為太子,繼位為帝的機會。這樣一來,這些皇子相互之間會爭搶,相互也會制約和監督,康熙自己則居中排程,形成各個皇子勢力的均衡,並確保局勢控制在自己手裡。

    4、測試其他皇子有沒有野心。

    太子不被信任,那麼剩下的皇子可靠不可靠?還有沒有比太子更為不堪的皇子?康熙給四個皇子創造了榮登大寶的條件,那麼有些皇子可能就會得意忘形,也流露出不臣的野心來。後面大家可以看到,大阿哥的野心在當時暴露無遺,立馬就被康熙圈禁閉了

  • 2 # 無懶不賀zzj

    這個問題問的非常好!康熙為什麼一口氣封了四個親王,這要從康熙當夜處理凌普兵馬突然進入駐蹕山莊這件突發而危險的事件的心理思路來梳理一下:

    凌普兵馬突然進入山莊,報稱受太子手諭指令。來幹什麼?直接弒君還是政變軟禁不得而知,但並沒有直奔康熙,反而把調兵手諭上交給了他。那麼首先直接的關聯人就是太子胤礽。胤礽那會兒才在和自己的嬪妃鄭春華私通,現在也沒和兵馬一起出現,連凌普也說不清進了山莊幹什麼。特別是經張廷玉提醒,發現調兵手諭是假冒的。康熙可以把這件陰謀的幕後策劃者中排除太子胤礽。因為如果是太子要謀反,必然是策劃周密,行動目標明確。更不可能在事發前還和鄭春華搞那麼一出,要是康熙當時一氣之下就把他拿下,那還政變什麼?所以調兵顯然是在誣陷太子,製造亂局。那麼搞陰謀的就只能是所有的這些皇子中的一個或幾個。

    他採取了第一個措施就是讓在山莊的所有皇子全部都跪到了屋外。這既是明確的告訴那個陰謀家,我知道就是你們中的一個人。另外也是軟禁,讓搞陰謀的那個人不再有機會去佈置實施下面的計劃。這個時候他是誰也不敢相信的。

    當把這些皇子拘提到了面前以後,此時康熙最想解開的問題是兩個,第一是誰幹的;第二,目標是他皇帝本人還只是太子;第三,後招是什麼?最關鍵的是誰有威脅他本人的實力。既然張廷玉說事情急切之間沒有頭緒去查,那麼就讓他們之間自己開始鬥。於是康熙立刻制定了行動計劃。

    第二個措施,康熙先廢了太子的地位,表明了調兵是非法的,相當於先把太子這個靶子豎起來,來投石問路。如果目標是太子,那麼搞陰謀的人既然目的達到,應該就此收手了。那他就爭取了時間。如果目標是他,那麼則必會借太子被廢生事。

    第三個措施是處置老十三胤祥。他不是不知道老十三的為人。但這時候康熙誰也不敢信。十三阿哥胤祥在軍隊裡號召力極大,又和太子走的近,萬一這時候他以為太子申冤叫屈為名,聯絡凌普這些太子的黨羽興兵作亂,那才是最大的威脅。

    第四個措施,他一口氣封了四個親王,分別是老大、老三、老四、老八。這四個親王一眼就可以看出來,是分屬於四個不同的山頭,彼此之間各不統屬,平時就明裡暗裡在互相爭鬥。這相當於又指定了幾個參賽者,並告訴他們,太子沒有了,現在正是爭奪儲君位置的大好機會。

    果然,老大最愚蠢,既然太子垮了,那我是皇長子,位置得天獨厚,於是立刻就對其他兄弟頤指氣使,並向皇帝獻上了殺太子的建議。康熙立刻敏銳的感覺到了危險,既然他想殺太子,時機成熟了也敢殺我,而且老大帶過兵,所以當即當眾將老大的陰毒暴露在眾人面前,並將其拿下。

    接著是老三,朝老大狠狠的插了一刀,揭露了老大魘鎮太子的行徑。康熙明白了,老三既然坐視老大害太子,現在又揭發老大,看來他對太子之位也有覬覦之心。但顯然沒有想威脅我的安全,而且老三也沒有帶過兵,不具有威脅。應該也就是想想,所以訓斥一頓就算了。

    事情到了這裡,再加上狼覃的兵力馬上就到了,他終於鬆了一口氣。

    剩下老四和老八一夥,目前都沒有什麼實質性的動作。老四深得自己信任,應該不是,且已經處置了老十三,手裡沒有一兵一卒,就算是他,也搞不出什麼名堂了。至於老八一夥,應該沒問題就是他們乾的,老八在刑部的案子上已經暴露了要搬倒太子的用心,但老十尚能為老十三求情,看來連他也不知情,且目標應該是僅限於太子,否則巴不得把胤祥關起來呢。目前既然毫無頭緒和證據,只能暫時到這裡了。

    寫到這裡,不由得衷心佩孚康熙,薑還是老的辣,能夠在那麼短的時間內做出這些正確的決策,確實是幾十年歷練積攢的功力呀!

  • 3 # 楊角風發作

    在雍正王朝中,康熙帝面對凌普的二千兵馬進逼,他緊急安排張廷玉速調狼覃鐵騎進駐八大山莊,這個狼覃到底是怎麼回事?康熙帝同時又把所有皇子叫到戒得所,並一口氣加封了四個親王,他為什麼要這樣做?

    一、狼覃部隊

    神秘地狼覃部隊在《雍正王朝》中僅僅出現過一次,還是在康熙帝的嘴中出現的,至此之後,再也沒有出現過。

    (上一次楊角風發了一篇大家來找茬的文章,出了個笑話,這個“覃”字,其實是多音字,康熙帝讀成了“tan”,應該是沒有讀錯。)

    “這是百戰之餘,皇上命我從萬馬千軍中挑出來的,充實宮掖宿衛,又稱粘杆處衛士。”

    雍正帝挑選的這個粘杆處衛士,應該雷同於狼覃部隊,都是九死一生的死士,一心效命於皇上!

    由於在《雍正王朝》這部劇中狼覃只出現了一次,無從查詢下落,但是聯想到該劇是改編自二月河的《雍正皇帝》,而且二月河還是該局的編劇之一,所以,我們得從二月河的小說中查詢線索。

    狼覃應該叫狼瞫(shen),他在康熙帝剛剛即位的時候,就作為侍衛存在了。後來在擒鰲拜的時候立下大功,被封為一等侍衛。

    後來康熙帝身邊的人陸續出來做官了,只有狼瞫一直跟隨,而且是暗中跟隨,劇中的圖裡琛是貼身侍衛,負責在宮內保護康熙帝,而外出時,狼瞫就率領一支鐵騎暗中保護。

    他們平時是以輜重部隊的頭銜活動,與康熙帝保持經書的來往,一旦康熙帝不派人來取經書,他們馬上全副武裝向康熙帝的方位靠攏,這些人都是身經百戰的死士,殺人不眨眼,從不要俘虜,鐵騎所到之處,寸草不生!

    這支部隊對付凌普的二千軍隊,綽綽有餘。

    二、俠肝義膽

    太子胤礽被康熙帝發現跟鄭春華鬼混時,鄭春華巧妙地唱起了小曲,等於是給康熙帝暗號,畢竟是丟人的事,終於康熙帝不敢進去。

    太子胤礽卻也不敢回自己的住處了,偷偷跑到老四胤禛那裡,剛剛好老十三胤祥也在。

    這時候,鄔思道已經分析出來了:

    “如果鄔某所料不錯,太子要壞事,他的被廢就在眼前……你們萬萬不宜和太子見面……”

    結果老四胤禛擔心太子胤礽不走怎麼辦?

    隨後俠肝義膽的老十三胤祥說由他去會會太子胤礽,沒想到鄔思道竟然同意了,老四胤禛也只是囑咐了一下就派他去了。

    這是鄔思道第一次坑老十三胤祥啊,後來的任伯安書信事件,那是第二次坑老十三胤祥,兩次坑他,都給他造成了嚴重的後果,兩次都是圈禁,第二次竟長達十年之久!

    太子胤礽一看只有老十三胤祥出來見他,就什麼都明白了,轉頭要走,結果被叫住,太子胤礽說:

    “你撒謊,老四他不願意見我!”

    後來太子胤礽突然就向老十三胤祥下跪了,並說出了自己要被廢了……

    老十三胤祥說了一句意味深長的話:

    “只要你不謀反,不叛亂,就是有天大的事,我和四哥都保著你!”

    三、冊封親王

    其實老十三胤祥也怕太子胤礽狗急跳牆,做出什麼謀反之事,所以才這樣安慰他,豈不知,他不想謀反,有人替他謀反,老十四胤禵跟老八胤禩假造了一封太子手諭,把凌普的二千兵馬調來了八大山莊。

    結果這封手諭落到老大胤禔手裡,他第一個向康熙帝彙報了情況。

    此時的康熙帝第一反應就是太子胤礽跟鄭春華之事暴露,他狗急跳牆,想逼宮謀反?

    此時的康熙帝迅速下達了三個命令:

    一是速命張廷玉跟狼覃部隊聯絡,馬上進駐八大山莊;二是叫皇子們都到戒得居見朕;三是領人護朕、大阿哥、馬齊、張廷玉去戒得居。

    這三個安排可以說是滴水不漏,第一是Superb援軍救援;第二是切斷敵軍後援,區分誰忠誰奸;第三則是讓圖裡琛帶著侍衛們守衛戒得居,以據守等待援軍。

    但是僅僅安排這些還不行,他一看太子胤礽和老十三胤祥不見了,此時他更怕的應該是老十三胤祥。畢竟在劇中此人簡直就是BUG的存在,有著超乎尋常的軍隊號召力,一旦他抓到了軍隊,還真不好對付。於是康熙帝又透過李德全下達了一個聖旨: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著即加封皇長子胤禔,皇三子胤祉、皇四子胤禛、皇八子胤禩為親王,欽此!”

    隨後也撤掉了太子胤礽的一切職務,康熙帝此招著實高明,現場的皇子不止他們四個,但是論勢力的話,確實就是這四波勢力。透過加封親王,同時又告訴他們太子胤礽被廢,讓眾皇子得到一個訊號,那就是自己有機會競爭太子位置了。

    而且是讓老大和老三掌兵,這一招著實讓人想不到,其實意義非凡!

    四、平息風波

    其實睿智的康熙帝怎麼會不知道老大胤禔是怎麼想的。

    站在太子胤礽的角度來想,這麼重要的調兵手諭怎麼會到了老大胤禔手裡呢?

    康熙帝自然會疑惑,但是我們用排除法來排除一下康熙帝為什麼要選他:

    老八胤禩一黨,前面康熙帝剛因為肖國興的事罵他“其心可誅”,自然不會把兵權交給他;老四胤禛,康熙帝心中清楚的很,此時的他還是太子胤礽的人,況且老十三胤祥也不在,把兵權給了他,萬一是他跟老十三胤祥搞得鬼,怎麼辦?

    剩下的親王裡面只剩下老大和老三了,而且這倆人在熱河的時候還互相舉報過,存在矛盾,正好利用起來相互制衡。

    而且,聖旨中也說明白了:

    “所有從駕侍衛、親兵,善撲營兵士及駐地兵馬,一體由直親王胤禔,誠親王胤祉及上書房大臣馬齊,合議請旨節制!”

    而且還有狼覃的部隊放在張廷玉手裡,康熙帝此舉可謂萬無一失。

    等到局勢全部穩下來,康熙帝才開始著手處理太子胤礽和老十三胤祥的事,又在張廷玉的暗示下,得知調兵手諭有假。

    第一個被懷疑的就是老大胤禔,結果他太蠢了,還提出替皇阿瑪殺了太子,此時的誠親王胤祉一看機會來了,太子胤礽沒了,老大胤禔再被幹掉,豈不是輪到我老三了?

    結果,這倆人一個被罵蠢豬,一個被罵讀書讀到狗肚子裡去了,兩個人重蹈了狩獵之前的覆轍。當然,也被康熙帝派出了嫌疑,這麼蠢的人怎麼可能能造假調兵?

    後面的事,前一期就講過了,一個個跳出來替老十三胤祥求情,也無外乎是自保罷了!

  • 4 # 名利不如閒86380201

    這是因為造反的是太子。

    從政治上來講,太子是儲君,有很大的權力,可以調動部隊。如果太子要造反,作為皇帝,怎麼平叛?

    太子當然會有自己的隊伍,有怎麼樣都跟著他走的嫡系,要平叛這部分肯定是敵人。那麼其它人呢?你不可能事事發上喻吧?你派出去平叛的大臣必須比太子有權威,底下的人必須得知道他代表著皇帝,是太子在謀反而不是他在謀反,否則後果不堪設想。

    那麼怎麼能做到呢?康熙做了兩件事,第一,停用太子印信。第二,晉封其它四個兒子為親王。這兩件事只有一個目的,削弱太子的權威。親王是最高爵位,晉你的平叛大臣為親王就是告訴下面的人,這個人是代表你的,是得到皇帝信任的,而太子是不得皇帝信任的。當他的命令和太子的命令相違背的時候,執行他的命令才是忠於皇帝。

    至於為什麼選這四個人,因為他們有這個資歷有這個能力也受到皇帝信任,就這麼簡單。

  • 5 # 炒米視角

    《雍正王朝》中,八大山莊被圍,康熙一口氣封了四個親王,不但是為了廢黜胤礽做平衡準備,更是在試探諸位皇子,挖掘背後真兇。

    面對凌普的2000兵馬的突然調防,康熙本身就有近2000的親軍護衛明牌,又有暗調狼覃鐵騎進駐八大山莊暗排牌。因而在護衛自身安全方面實際上已經穩操勝券了。

    立刻召見諸位皇子和上書房大臣進戒得居,其實就是要解決本次突發事件所產生的問題,同時也將晦暗不明的事情,查出個端倪。

    因為雖然當胤禔拿著偽太子手諭前來彙報的時候,康熙的第一反應是“胤礽做錯事,狗急跳牆,做出了謀反之事。”但是經過張廷玉的提醒(張廷玉認為胤礽絕對做不出來此事,因而懷疑手諭有假),康熙一下子就意識到了問題的複雜性,如果單純是胤礽的問題,其實事情並不難解決,康熙對胤礽還是非常瞭如指掌的,任他如何,終究翻不了天。但是如果有人假借“偽手諭”用康熙的手來除掉胤礽,這背後的關係就令人不寒而慄了。所以一定要弄清原委,深挖背後黑手。

    但是和胤礽同時失蹤的還有十三阿哥胤祥,這讓康熙的思路又轉變到重點解決胤礽的問題上來。

    胤礽畢竟是做了30多年的太子的人,盤根錯節,要廢胤礽,容易也不容易。康熙並不忌憚胤礽謀反,胤礽在軍隊並沒有什麼事根基。但是胤祥不一樣,他在軍隊裡的門人故吏甚多,他一旦支援胤礽謀反,情況就會複雜得多。

    第一時間康熙立刻做出了要準備廢黜胤礽的準備,但必須考慮廢黜胤礽之後的事情,那就是向有資格奪嫡的阿哥們釋放出“大家都有機會”的訊號。

    大家都有機會了,那麼就沒人再會站到胤礽那頭去了。那麼康熙廢黜胤礽就可以穩操勝券了。可能有人要問,為什麼其他阿哥們不支援胤礽,康熙廢黜胤礽就沒有阻力了呢?這個和康熙朝的權力結構有關,康熙在培養兒子們能力的時候,把各位阿哥們放到各部去鍛鍊,或者擔任各部掌印堂官,或者負責各部具體領導差事。所以在《康熙王朝》裡,負責過戶部的是胤禩、胤禛;負責禮部的是胤禔、胤祉;負責刑部的是胤祥、胤禩;負責兵部的是胤禵、胤祥;另外胤禔、胤祉、胤禛、胤禩都擔任過領侍衛內大臣。所以諸位阿哥都是實權派。

    現在康熙認為胤祥已經站到了胤礽那邊,那就不能讓其他阿哥也站到胤礽那邊,於是加封皇長子胤禔,皇三子胤祉、皇四子胤禛、皇八子胤禩為親王。

    但是對於究竟誰來掌握兵權呢?不能把兵權只交給一個人,兩路兵馬交給兩個人,這樣才可以相互制衡,可是究竟交給誰呢?胤禛不會給的,因為他是胤礽黨;胤禩也是不會給的,因為他的“實力”是諸皇子中僅次於胤礽的,不能殺了老虎養肥狼。這兩個人必須沒太大實力,而且尿不到一個壺裡。所以胤禔和胤祉是最合適人選。畢竟此前在熱河的時候,兩人發生過沖突,存在矛盾。這樣康熙的心就一大半放到了肚子裡。

    接下來,意外收穫就開始慢慢呈現了。最先坐不住的是胤禔。

    沒辦法,在《雍正王朝》裡,胤禔的人設就是一頭蠢豬。因為加封了親王,讓他看到了某種平時想都無法想的希望,他有個錯誤的邏輯,那就是一旦胤礽下臺,那麼他將會成為無可爭議的儲君人選。所以對待弟弟們的口吻,突然就完全不一樣了,似乎此刻他已經是儲君了。人傻到這個份上,第一個出局,自然無可避免。所以他竟然可以蠢到提出替康熙代行不忍之事的時候。(這個不能怪編劇,因為正史上他真這麼說過。)

    果然胤禔的囂張跋扈,激怒了其他皇子,最終也導致了自己被圈禁。

    首先激怒的是胤祥,胤祥認為胤礽還沒怎樣,你就已經以儲君自居了,你若是真的被立為儲君,那我們諸位弟弟們還有活路嗎?雖然是激於義憤,但實際上卻代表了其他皇子們普遍的想法。在胤礽被廢的情況下,胤祉“仗義執言”胤禔魘鎮了胤礽,最終才導致胤礽神志不清,鑄成大錯。表面上胤祉同樣激於義憤,但是本質和胤祥的義憤天差地別。對於胤祉的這個行為我們可以多重理解,如果他同樣有奪嫡之心,那麼胤祉的政治前途也到此為止了;如果他無奪嫡之心,的確是替胤礽打抱不平,那麼胤祉也根本進入不了康熙選嫡視線。但是胤禔是註定要付出代價的,政治結局比胤礽要慘。

    “八大山莊”事件,最終以胤礽被廢儲君之位、被圈禁;皇十三子胤祥被圈禁;皇長子胤禔在同一天內被封親王,負責禁軍,再到被圈禁,一天之內過完別人一生的政治生涯;皇三子胤祉、皇四子胤禛、皇八子胤禩被封為親王的結局宣佈結束。在這個過程中,胤禩、胤禵並沒有暴露出任何動靜,所以康熙暫時並未挖出胤礽“謀反”案的背後真兇,而胤禛卻機緣巧合地完成了晉封親王的步驟,離儲位又更近一步。

  • 6 # 趣談國史

    很簡單,康熙這是在拉攏人心,防止皇子中有人跟隨太子逼宮謀反。

    當時,康熙率領諸皇子在熱河圍獵。太子胤礽與康熙妃嬪鄭春華的事情敗露,胤礽惶恐不已。這時候,八爺黨的十四阿哥胤禵與八阿哥胤禩合計,偽造太子手諭調兵圍困八大山莊,造成太子逼宮謀反的假象。

    看到太子調兵的手諭後,康熙大驚,但他迅即恢復冷靜,做了兩件大事:第一件,讓狼覃率兵進駐八大山莊,這是為了護駕;第二,讓所有的阿哥都到“戒得居”見他。

    皇子們來到“戒得居”門前後,康熙又立即下令,冊封大阿哥、三阿哥、四阿哥、八阿哥為親王。冊封這幾個親王,就是為了拉攏他們,使他們站在康熙這邊,不要與太子胤礽同流合汙。因為即便與太子胤礽一起謀反,最多也就是封個親王了。所以,康熙先封他們為親王,不讓他們去冒險。

    那麼,為什麼冊封的是大阿哥、三阿哥、四阿哥和八阿哥呢?

    首先,這幾個皇子是最年長的。其次,封了這四個人,就基本把所有阿哥都攏住了。因為十三阿哥與四阿哥親近,而老九、老十、老十四都與八阿哥親近。

    那麼,康熙為什麼不把所有成年的阿哥都封為親王呢?

    道理很簡單,如果全封了,就相當於一個也沒封。只有冊封幾位,不冊封幾位,才能顯出皇帝的恩寵。

    其實呢,對於這次所謂的圍困八大山莊,康熙純屬多慮了,因為太子胤礽是被陷害的。後來,在上書房大臣張廷玉的提醒下,康熙再次認真檢視那封太子手諭,他才驚呼:這是偽造的。

    至於是誰偽造的,康熙應該也會猜得到。不過,因為此事關係重大,又涉及到皇子,因此康熙便沒有追查。

    但是,正因為太子胤礽是被陷害的,這才有了後來的復立。如果胤礽真的不公謀反,是不可能復立的。

  • 7 # 青燈問史

    首先說明一下這次事件的背景。

    背景:

    康熙熱河秋獵,駐行八大山莊。太子因為刑部冤案被老八胤祀暗中捅了刀子,逐漸失去康熙的信任。這個當了三十多年的太子,心情也是鬱悶到了極點,加之康熙又把蒙古王公送給胤礽的金如意賞給了小弘曆,事實上已經向外界傳達出一種資訊,那就是太子被廢,時日不遠。

    恰好此時,康熙夜裡外出散步,不巧撞破了妃子鄭春華和太子胤礽的姦情,胤礽嚇得落荒而逃,知道此事已經敗露,自己只怕也過不了當晚,於是,前去找老四胤禛和老十三胤祥。結果鄔思道沒讓胤禛管,老十三獨自陪著太子胤礽跌跌撞撞去見康熙。

    這時候,造假高手老十四胤禵偽造了一份太子手諭,商量老八拿出去調動凌普的兩千兵馬,圍住八大山莊,把太子胤礽逼上死路。老十四以此推老八上位(但這是不是老十四的陰謀還待另說)。

    面對凌普帶兵圍住八大山莊,尚未摸清情況的康熙即刻宣佈所有的皇子立刻到戒得居(康熙住所)見駕。除太子胤礽和十三爺胤祥之外,待其他皇子到齊後,下令:由張廷玉調狼覃反圍凌普,一口氣加封老大老三老四老八為親王,且軍馬行衛由老大胤褆老三胤祉負責。狼覃部隊,是康熙的秘密部隊,對付兩千兵馬的凌普估計不成問題。

    可康熙一口氣加封四個親王,且把軍馬行衛的權力交給能力稍顯不足的老大和老三節制,這是為什麼?

    原因:

    1.此時太子和十三爺還沒有到,情況不明,康熙要預備不測。太子是當了三十多年的太子,樹大根深,盤根錯節,勢力強大,不容小覷,如果真的是凌普兩千兵馬突襲,還真有可能置康熙於死地。而十三爺胤祥是帶兵多年的皇子,對部隊事物瞭如指掌,若是二人聯合,其威力更是不可輕視,所以,康熙要調整部署。即刻加封四位皇子為親王,打亂正常狀態下的防禦狀態。這是突發事件的正常處理程式。想想,如果兵防守衛還是和平常一樣,對於太子胤礽和老十三胤祥這樣熟知政務兵務的老油條,怎麼防得住。

    2.加封四個親王,實則是讓他們互受節制,以防大亂。這四個親王的背景和實力可不簡單,都是奪嫡的主流人物。老大雖然愚笨,但是門下部屬也不少(從被關後有人託圖裡琛待衣物給他就知道),老三是朝廷清流的靠山,老八就不談了,八賢王黨羽遍佈朝野。老四胤禛,是個孤王,卻是康熙心中的有為皇子,此時趁機加封,也是再正常不過了。老大和老三沒有老四精明能力不如老四,陰險狡詐不如老八,但是對康熙還是十分忠誠的,此前兩兄弟產生嫌隙,正好互為利用,相互監督,老四老八雖然加封,但是手無兵權,也只能幹看著,監視著老大和老三的行為。康熙的這種加封實在是高明,將四個人無形之中都利用起來了。

    3.傳遞一種訊號,太子被廢在即,大家都有機會爭取太子之位,緩解因奪嫡之爭造成不可挽回的後果。老十四原本打算透過偽造太子手諭把太子徹底扳倒,在這種情況下,這張手諭形同廢紙。康熙心裡很清楚,這一定是奪嫡之爭引發的事件,有人想引發騷亂,扳倒太子之後,在奪嫡的路上更進一步,雖然康熙暫時還不能確定是誰,但是絕對在皇子們中間,所以索性實行加封,向皇子們透露一個訊號,太子被廢在即,你們這幾位都有機會,不必如此強來。待到事件平息,再行處置,以此緩解奪嫡之戰白熱化造成不可挽回的後果。

  • 8 # 雍親王府

    《雍正王朝》中,凌普接到假的太子手諭率兵包圍了熱河行宮,康熙在解除了太子一切權力的同時,一口氣將四位皇子同時加封為親王。

    康熙在偶然中發現了太子和鄭春華的醜事,再加上太子之前治理國家無方不說,還出現了賣官還賬以及刑部冤案這樣的荒唐事情,讓康熙對於太子的不滿到達了極點。而及時洞察到這一資訊的十四阿哥胤禵則偽造了一封太子的手諭,調動凌普率領部隊包圍了康熙的熱河行宮,一時間情況非常緊張。

    這個時候,康熙做了三項重要的部署:

    第一,讓張廷玉調動狼覃部隊進入行宮守衛皇宮安全;

    第二,廢黜太子的一切權力,停用太子的一切印信,避免太子的影響繼續蔓延;

    第三,一道聖旨,同時加封大阿哥胤禔、三阿哥胤祉、四阿哥胤禛、八阿哥胤禩四位親王。

    康熙同時加封四位皇子為親王,一方面是為了穩定局面,另一方面就是讓皇子們相互牽制,避免節外生枝。

    不同於之前因為功勞加封四阿哥為雍郡王,加封八阿哥為廉郡王,這次在沒有任何功勞基礎作為前提的情況下,康熙一口氣加封了四位親王,這也是康熙在當時那種特殊局面下做出的非常必要的安排:

    一來,康熙要提升皇子們的身份與級別,提高皇子們的權力和影響力,能夠與太子進行對抗。

    太子胤礽已經被立為太子三十多年了,期間還作為監國署理一切軍政要務,可以說太子的權力範圍和影響力是遠超其他皇子的。在這之前,康熙的皇子中,只有這四個人是郡王,其他都還沒有被冊封為王,在權力、地位、影響力上和太子相距甚遠。而康熙也只能暫時的用這樣的方式,拉近其他皇子與太子的權力和地位差距,以達到牽制、對抗太子的目的,避免負面影響進一步擴大。

    二來,康熙廢黜了太子的一切權力,而這些權力康熙需要分權到眾位皇子才能保證政局的穩定。

    這個時候,康熙將太子的權力廢黜,所有印信停用,留下的是一個巨大的權力空白。康熙可以自己將這個權力空白填不上,但是這樣反而會顧此失彼,適得其反;同樣,也不能將這份權力集中在一個人身上,那樣又會將自己陷入不利的境地。因而康熙選擇了同時冊立四位親王,將權力進行分散,讓四位皇子也能相互牽制、相互監督,進行分工協作,才能保證現場局面的穩定。

    三來,康熙透過封賞幾位核心皇子的方式,讓自己的兒子們站在自己這一面,也能夠藉此將他們控制在自己身邊。

    此時,除了下落不明的太子和十三爺,其餘的皇子都被康熙召到了戒得居。這個時候的康熙實際上對於大阿哥、八阿哥等人,也是非常不放心的。一方面,康熙擔心著他們會對自己不利,另一方面,也擔心著還沒有了解真相的情況下他們對於太子不利。而對於其他皇子到底是怎麼想的,準備怎麼做,也沒有充分的把握,畢竟,太子與鄭春華的偷情還是多少讓康熙感到巨大的震撼,也讓他對於自己的兒子們多了一份提防。

    因而,透過封賞這四位皇子,目的就是穩定住皇子們的情緒,讓皇子們在這個特殊的時候同自己站在一起,而不去有其他的想法和行動,同時,也能借此將所有皇子控制在自己身邊,避免事態的進一步惡化。

    康熙加封了四位皇子為親王,但是對於每一位加封為親王的皇子,康熙都有著不同的目的。

    加封大阿哥胤禔為親王,並且讓大阿哥掌管行宮的衛戍,實際上就是要把大阿哥按在行宮中不准他離開。

    大阿哥是所有皇子中的大哥,年齡最長,並且帶過兵,這個時候康熙加封其為親王,就是讓他安安心心的守衛自己的安全,於是也將行宮的衛戍交給了大阿哥。

    但是康熙非常清楚和明白,所有皇子中,最想出去太子的就是大阿哥,畢竟大阿哥是赳赳武夫,有勇無謀,不會像八阿哥一樣用計謀,因而只會有這最直接的方式出去競爭對手。所以康熙讓大阿哥守衛行宮,就是要將大阿哥控制在自己的身邊,不讓他離開,不給他任何加害太子的機會,這才是康熙加封大阿哥胤禔最重要的目的。

    加封三阿哥胤祉,並讓三阿哥負責熱河駐軍的行營事務,一方面是為了牽制大阿哥,另一方面就是為了保護太子。

    所有阿哥里面,康熙在對待太子的態度上,康熙最放心的不是四阿哥、不是十三爺,而是三阿哥胤祉,一來,三阿哥是“一介書生”,看重忠孝禮儀,二來,就是三阿哥的生母榮妃馬佳氏是太子的養母,兩個人從小關係就好,所以有關太子的問題,康熙最放心的就是三阿哥胤祉了。

    也是因為如此,康熙把熱河駐軍的行營事務交給了三阿哥,實際上就是讓三阿哥做了軍區司令,而大阿哥做的是保安隊長,以此來牽制大阿哥,同時,康熙在這個時候也認為,只有三阿哥胤祉掌管兵權不會傷害太子胤礽,只有三阿哥才能在這種情況下找到並且讓康熙見到活著的太子,至於其他人,康熙都不放心,而這也是康熙對於太子的最大保護。

    四阿哥胤禛被冊封為親王,是康熙需要四阿哥在關鍵時刻能夠顧全大局,公正處理事務。

    四阿哥經過前面幾次的辦差,給康熙留下了了剛正不阿、秉公辦事的形象,而且雍正素來是“鐵石心腸冷麵王”,在朝中根基淺、勢力薄,而四阿哥又能事事以大局為重,這些都是康熙所欣賞的,也是康熙所非常看重的,特別是在這個非常特殊而又緊張的時刻,康熙也需要一個人鐵面無私,公正處理事務的皇子,來摒棄一切個人利益來支援自己,而這個人必然就是四阿哥胤禛。

    況且不得不說的是,此時四阿哥胤禛的死黨十三爺,還同太子在一起,下落不明,而這也是康熙需要穩定住四阿哥的原因之一。

    至於八阿哥被奉為親王,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八阿哥在皇子和大臣們之間的影響力太大,需要透過他來安撫穩定這些人。

    雖然八阿哥一直與太子不和,並且一直想盡辦法加害太子,雖然遭到了康熙的憤恨,但是康熙此時也非常清楚的看到,八阿哥在朝中和在皇子中的影響力實在太大了,不管有什麼樣的顧慮和想法也都要先放下,必須透過八阿哥來安撫這些支援他的大臣與皇子們的情緒,讓按他們安穩下來,這樣康熙才能讓局面不會發生激變,依舊處於自己的控制之中。

    最終,太子的這場“兵變”危機成功被化解,而這四位加封為親王的皇子,除了大阿哥胤禔,其餘三位都將親王的爵位保留了下來。

    經過康熙的周密部署,太子的這場“兵變”被成功化解,而太子也被康熙所廢黜。

    這四位被加封為親王的皇子中,大阿哥無疑是最為悲慘的,剛剛加封為親王,就迫不及待的想要至太子於死地,還被三阿哥舉報用魘鎮詛咒太子,不僅被康熙就地廢黜了親王爵位,還被削去了宗籍,送到宗人府圈禁終身。

    而其他的三位皇子,三阿哥胤祉、四阿哥胤禛、八阿哥胤禩則一直將親王的爵位保留到了康熙去世前,後來四阿哥登基為雍正皇帝,三阿哥和八阿哥則繼續保有了親王爵位,並且三阿哥獲得了“御前免跪”的恩典,八阿哥也成為了總理王大臣。

  • 9 # 美麗青春您真痘

    康熙皇帝的9個兒子分為二派參與了皇位的爭奪:

    一派以太子胤礽為首,主要成員皇三子胤祉、皇四子胤禛、皇十三子胤祥,背後勢力是索黨。

    一派以皇長子胤禔為首,主要成員皇八子胤禩、皇九子胤禟、皇十子胤䄉、皇十四子胤禵,背後勢力是明黨。

    康熙熱河秋獵,駐行八大山莊。太子胤礽與康熙妃嬪鄭春華偷情醜事敗露,加之以前賣官還賬及刑部冤案等荒唐事情,康熙對於太子的不滿到達了極點,胤礽惶恐不已。此時洞察到這一資訊八爺黨的十四阿哥與八阿哥,偽造太子手諭把凌普的二千兵馬調來圍困八大山莊,造成太子逼宮謀反的假象,想把太子胤礽逼上死路,以此推老八上位。

    康熙帝得到胤禔彙報後第一反應就是太子胤礽跟鄭春華之事暴露,他狗急跳牆,想逼宮謀反?一開始康熙帝徹底火了,但經張廷玉提醒,康熙帝陷入了沉思:

    假如這個手諭是假的,那麼是誰在害太子呢?而且凌普明知道康熙帝在此狩獵,為什麼敢包圍八大山莊?

    此時情況錯綜複雜,前有老八胤禩的其心可誅,後有老大跟老三的互相舉報,還有老十三跟太子走的近,老四又是冷麵王,康熙帝分不清到底是誰在背後搞鬼。理智告訴他一定要穩住,抽絲剝繭,慢慢讓那個幕後兇手露出水面,此時尚未摸清情況的康熙迅速下達了二個命令:

    一、由張廷玉調狼覃反圍凌普,且軍馬行衛由老大胤褆老三胤祉負責。

    二、所有的皇子立刻到戒得居(康熙住所)見駕,在太子和十三爺未到情況下旨: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著即加封皇長子胤禔,皇三子胤祉、皇四子胤禛、皇八子胤禩為親王,欽此!”

    這二個安排可以說是滴水不漏,第一是Superb援軍救援;第二是切斷敵軍後援,區分誰忠誰奸;

    胤礽被立為太子已有三十多年,期間還作為監國署理一切軍政要務,樹大根深,盤根錯節,勢力強大,不容小覷。而十三爺胤祥帶兵多年,對部隊事物瞭如指掌,若此二人聯合,足以至康熙於死地,康熙透過封賞這四位皇子為王,將皇子們拉在自己同條戰線,同自己站並肩戰鬥。

    目前這四個皇子僅是郡王,在權力、地位、影響力上和太子相距甚遠。康熙此時封王,能縮小皇子與太子的權力和地位差距,以達到牽制、對抗太子的目的,避免負面影響進一步擴大。

    被加封的四個親王的背景和實力均不可小覷可,都是奪嫡的骨幹,老大和老三此前在熱河的時候還互相舉報過,存在矛盾,正好利用起來相互制衡,老四老八雖然加封,但是手無兵權,也只能幹看著,監視著老大和老三的行為,康熙的這種加封將四個人無形之中互相監督,互相防備。

    康熙心知肚明,這一定是奪嫡之爭的延續,有人想引發騷亂,扳倒太子之後,然後上位,雖然不能確定人選,但是絕對在皇子們中間,所以索性實行加封,向皇子們透露一個訊號,太子被廢在即,你們這幾位都有機會,不必如此強來,以此緩解奪嫡之戰白熱化造成不可挽回的後果。經過康熙的周密部署,太子的這場“兵變”被成功化解,除了大阿哥胤禔,其餘三位都將親王的爵位保留了下來。

  • 10 # 琅琊混剪手

    電視劇《雍正王朝》劇情淺析,以劇情為據,淺談個人觀點。

    個人認為原因如下:

    康熙透過封親王把皇子們牢牢拉到自己這邊來。

    康熙這麼做很明顯,太子疑似調兵逼宮,情況昏暗不明,康熙雖及時做了部署,但萬一太子拼命了、玩真的,則勝負難料。(雖然事實是太子的調兵手諭是十四阿哥偽造的,太子全然不知情,但是事發當晚太子和鄭春華媾合被康熙撞見,在張廷玉提醒調兵手諭是假的之前,康熙是有理由相信太子能狗急跳牆的)

    一方面 ,

    康熙一口氣封了四個親王,是在告訴兒子們,別急別慌,老爹依然大權在握,只要你們聽話,給你們封個親王很簡單。兒子們呢,鳥槍換炮,得了實惠,會覺得還是跟著老爹有的混(畢竟抓到手裡的才是實實在在的)。跟著太子瞎胡鬧能比啥事不幹就直接得個親王更實惠。

    另一方面 ,

    康熙把這四個人一封親王,那麼他們就自動站到了太子的對立面。他們背後的政治勢力也就一起站過來了。不管他們願不願意,反正太子是肯定不願意的。試想,如果太子造反成功,必定要把這四個帽子還沒戴熱乎的親王殺了祭旗立威。

    所以,康熙這一招著實厲害,四個親王一封,太子立馬成光桿司令。另外,封親王的四個阿哥,必須幹倒太子才有命戴這頂帽子。此外,康熙這四個親王不是亂封的,大阿哥胤褆、三阿哥胤祉、四阿哥胤禛、八阿哥胤祀,這四個人基本上涵蓋了除太子一派以外皇子當中比較有勢力的派系。康熙這麼做也是有意讓這幾方勢力互相牽制,防止一家獨大。別這邊平定了太子逼宮,那邊又有人趁機造反。有劇情為證:康熙封完親王后,讓大阿哥胤禔統領行宮宿衛,三阿哥胤祉統領熱河駐軍,胤禛和胤祀沒安排具體事務。封四個親王,兩個有實權,兩個沒實權,中間還有上書房大臣,最後只有康熙有調兵權,萬無一失的安排!

  • 11 # 達摩說

    在《雍正王朝》中,八大山莊被圍,這令康熙頓時倒吸一口涼氣。很快,大阿哥胤禔送來一份太子手諭,手諭上命凌普率兩千兵馬包圍八大山莊。

    康熙頓時猜測,是自己撞破了太子胤礽與鄭春華的醜事,胤礽狗急跳牆,才要謀反。康熙現在首先考慮的問題是:

    第一,如何保證自己的安全,粉碎叛亂?

    第二,太子叛亂,其他皇子會不會與他勾結?

    針對第一個問題,他連忙命張廷玉密調狼覃護駕。狼覃是精銳,面對凌普的兩千兵馬,可保萬無一失。

    針對第二個問題,他連忙命令所有皇子速至戒得居見駕,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切斷皇子們與太子的聯絡。

    結果康熙發現,來到戒得居的皇子中,除了太子沒到之外,十三阿哥胤祥也沒到,這引起了康熙的警覺。因為胤祥在軍中地位和威望都很高,如果他參與了叛亂,事情就麻煩了,所以康熙必須把其他皇子都籠絡在自己身邊。

    於是康熙封了四個親王,即大阿哥胤禔、三阿哥胤祉、四阿哥胤禛、八阿哥胤禩。然後,又令大阿哥胤禔、三阿哥胤祉一體總領所有親兵和駐地兵馬,與上書房大臣馬齊一道合議請旨節制。

    一方面,加封這四位皇子,讓他們意識到太子即將被廢,跟著太子混是死路一條,跟著皇阿瑪混就能封王,分化潛在的太子勢力。而且這次加封基本上把當時皇子群體中的派系都兼顧到了,保持了勢力之間的相互制衡,又避免廢掉太子後又出現新的一家獨大。

    另一方面,在兵馬問題上,讓胤禔和胤祉這兩個之前有過矛盾的兄弟共同節制,可起到相互制約的效果。胤禩勢力太大,而且康熙已經意識到他“其心可誅”,所以不能讓其掌兵。胤禛此時還是太子黨,而且胤祥暫時還沒找到,如果胤禛與胤祥、太子有勾結,再讓其掌兵,無異於自尋死路,所以胤禛也沒有掌兵。

    能夠在這麼短的時間內做出如此萬無一失的決策來,康熙不愧是聖君。

  • 12 # 執著的放牛娃

    康熙是大家很熟悉的一位皇帝。電視劇《雍正王朝》中,當太子胤礽的親信凌普率軍逼宮,形勢萬分危急的時候,康熙突然宣佈,封4個兒子為親王。以康熙的老謀深算,我們可以斷定,這次分封親王一定是經過深思熟慮後的舉動。

    在我看來,應該有這麼幾個目的:

    1.把水攪渾,分散注意力。

    (▲康熙劇照)

    這個時候,有些人心裡很清楚發生了什麼(比如偽造太子手令的八爺一黨),而有些人確實還不知道發生了什麼(如其他兒子)。所以,大家會下意識按兵不動,密切關注康熙,看他的一舉一動,來判斷,到底發生了什麼,自己下一步該怎麼做。

    康熙已密令狼覃,率兵進駐八大山莊,可以說,安全是沒有問題的,這個時候,他最不希望看到大家按兵不動,這樣子的話,他沒有辦法真正看清人性。

    大家求"穩",但他要求"亂"。他要的,是主動營造一種緊張、混亂的氛圍。這樣,圖謀不軌的人,會覺得有機可趁,才會主動跳出來。關鍵時刻,才能看清人真正的品行。

    於是,他一口氣封老大、老三、老四、老八這四個兒子為親王,讓大家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暗中互相猜疑、聯絡、走動,一時間暗流湧動,他則外緊內松,剛好可以穩坐釣魚船。

    2.暗中觀察,為下一步立新太子做準備。

    因為胤礽的奶兄弟凌普(凌普的媽媽是胤礽的奶孃)帶兵逼宮,這時候,雖然還沒有正式廢黜胤礽的太子之位,但康熙內心其實已經對胤礽產生了懷疑,開始考慮立新太子的事情。

    (▲太子胤礽)

    那麼這之後,到底立誰為新太子呢?

    大家知道,太子之位事關重大,必須先儲備幾個人選,然後慢慢的觀察他們,考驗他們。因此,乾脆一不做不二不休,堂堂正正把一切擺在檯面上,同時分四個兒子為親王,告訴大家,這四個都有希望當太子。具體立誰,你們自己好好表現。

    3.權力制衡,鞏固康熙的核心地位。

    封四個兒子為親王,是經過深思熟慮的選擇。老大是皇長子,老三有才華,老四和老八都是有城府、有能力。其他兒子為要麼不符合當太子條件(比如有的腿瘸),要麼就是這四個人的黨羽。封這四個人,就抓住了主要矛盾。

    而且,雖然是四個親王,但老大、老三能力有所欠缺,單個拿出來不如老四、老八。所以,康熙乾脆把老大、老三打包組合,和老四、老八形成三方制衡。

    我們知道,三方制衡是最穩定的,比如三國演義,魏蜀吳都在的時候就很平衡,一旦其中一個國家一旦被滅,就馬上打破這種平衡。康熙是非常聰明的,所以,他雖然分了4個親王,但其實建立的還是三角平衡,那麼最終穩坐釣魚船的就是他。

    (▲劉備、曹操、孫權)

    總結:康熙是一位經歷豐富,泰山壓頂不變色的皇帝。對他來說,逼宮這件事,既是風險,也是機遇。他剛好可以藉此機會,把水攪渾,在混亂中暗中觀察每個兒子的品行,為以後立新太子做準備。胤禛正是透過這段時期的表現,為自己加分,進一步贏得了康熙的信任,最終登上了皇帝寶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中央空調哪個牌子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