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天寧閣

    △二戰德國兵投降

    二戰期間德國俘虜知多少

    二戰期間,大批德軍被盟軍俘虜了,蘇軍俘虜了310萬人,美軍俘虜了350萬人,英法俘虜了150萬人;1945年5月,德國宣佈無條件投降,400多萬德軍放下了武器淪為戰俘,其中有340萬是向美英盟軍投降;德國先後有上千萬士兵和平民淪為俘虜,要為參加的荒唐戰爭付出代價,他們被關押在數千座戰俘營裡。

    △遠東戰俘營德國戰俘

    蘇聯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

    德軍入侵蘇聯時曾大肆殺戮,2700萬蘇聯公民在戰爭中喪命,德國俘虜的400萬蘇聯紅軍戰士死亡一半,德軍戰敗了,蘇軍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 ,其結局可想而知。

    1944年7月,蘇軍在莫斯科進行過一次德軍俘虜大遊街,5.7萬德軍戰俘分成90個方隊穿過莫斯科大街,長達3公里,走在最前面的是19名德軍將軍,遊街持續了6個小時。

    市民對遊街的戰俘進行辱罵和投擲雜物,隨後出動幾十臺的灑水車,對德軍戰俘經過的街道進行清洗,洗刷德軍給蘇聯帶來的屈辱。

    向蘇軍投降的德軍,跟之前在東線被俘的同行一起,共有310萬人,打發到西伯利亞從事開礦和伐木等重體力勞動,以及種土豆,由於寒冷、飢餓和疾病等原因,大約130萬人直接死在西伯利亞,其餘的到東德成立後被釋放,最終回到德國的不到1/10。

    △遠東戰俘營德國戰俘

    美國對關押的德俘一事秘而不宣

    美軍接受了300多萬德軍戰俘,在萊茵河畔建立了24個露天集中營,長達350公里,稱為萊茵大營,加上之前的俘虜共761萬人。

    只有6%的戰俘得到帳篷,大部分戰俘靠在地上挖地洞解決住宿問題,營地內汙水橫流,生存環境骯髒不堪,痢疾、傷寒、壞疽、肺炎等疾病流行,缺乏基本衛生設施和藥物,更嚴重的是缺乏足夠的食物,每人每天食物供給量不超過900卡路里。專家估計萊茵大營死亡人數至少有100萬德國戰俘因飢餓、患病、虐待而死亡,但美國宣佈死亡人數為6000 ~8000人。

    △萊茵戰俘營德國戰俘

    其它戰勝國也虜待、折磨、槍殺德俘

    對待德軍戰俘最狠要算南斯拉夫,他們強迫戰俘進行死亡行軍,從奧地利南部被驅趕至希臘北部,在長達800英里的路途中,超過7000名德軍戰俘被折磨致死。

    在克羅埃西亞,短短几個月有5萬人被餓死,或被處決,理由是沒有多餘的軍需供應。

    在法國戰俘營,許多戰俘被鞭打,被槍殺,還有一些戰俘必須清除德國工兵埋設的地雷,有1800名德國戰俘死於這項危險的工作。

    △萊茵戰俘營德國戰俘

    加拿大和英國不怎麼虐待德俘,給德俘提供食物和醫療,幹技術活的德俘還能獲得一點工資,英國對待女德俘很紳士。

    此外,美國在太平洋戰爭中俘虜的日軍總共7萬多人;蘇聯對在中國東北俘虜的60萬日軍,統統送到西伯利亞做苦力;中國對213萬日軍俘虜,國民政府花了100多億法幣,動用了全國80%的運輸力量,把這些人運回日本。

    1948年底,在美、英國的大多數德軍戰俘被釋放;1949年底,在法國的大多數德軍戰俘被釋放。

  • 2 # 世界之最g

    被敵對國俘虜的正規軍人會在戰後兩國正式簽署合約後被釋放回該國,或者戰爭中由兩國互換戰俘。

    不過由於納粹德國發起的歐洲戰爭的特殊性(同盟國政府流亡英國堅持抵抗),並沒有簽署終戰條約,依然處於戰爭狀態。德國也就不會大規模釋放戰俘(這是納粹的重要籌碼),少量老弱病殘被釋放主要是因為德國同傀儡政權達成的協議。

    由於戰爭的長期化,德國勞動力出現巨大缺口,來自十多個國家的近700萬戰俘幾乎都是由年輕力壯的青年男性組成,是絕佳的勞動力補充。日內瓦公約規定戰俘不得被強制勞動,亦不能用於軍事相關領域。不過由於戰爭的殘酷性遠超最初預想,所以納粹當局沒有遵循公約。

    一般來說戰俘中的猶太人會被第一時間篩選出來,有的被處決,有的被關進集中營遭遇殘酷的折磨,不過最終結果是一樣的,都會被提練成脂肪產品。

    吉卜賽人會被投入礦山承擔最艱苦的勞作,在過度勞累和非人待遇中大量死亡,集中營內堆積如山的頭髮、人皮、牙齒,大多出自猶太人和吉卜賽人。

    俄國人和波蘭人的食物配給低於人類生存的最低水平,在農田、工廠中無休止的工作,沒有工作時間上限。缺乏藥品也導致他們在爆發傷寒時成片死亡。

    英國人與其他西歐國家的俘虜往往被用於軍事設施的建設,在大西洋沿岸的堡壘、西歐鐵路線、荷蘭潛艇洞窟、各地的機場和碼頭,以及防空洞。其中很多人在盟軍的轟炸中死於非命。

    至於希臘人、塞爾維亞人、義大利人(倒戈後)和阿爾巴尼亞人,往往會被移交給當地的傀儡政權手中,大多數都沒能活到戰爭結束(要麼死於烏斯塔沙,要麼死於**黨)

  • 3 # WaNg72223051

    第一個是因為作為德國納粹首領的希特勒再看到戰爭的形勢以不利於自己以後,就直接自殺來結束自己的生命,希特勒死了以後,德國就失去了統領的人,然後整個德國軍隊的戰鬥力都不如以前了。

    第二個原因是因為沒有了希特勒洗腦的德國士兵,然後很多人也已經厭倦了戰爭,於是就繳械投降了。

    最重要的一點就是盟軍士兵已經成為整個戰爭的絕對主動性,並且還打到了希特勒總統府前,所以德軍的反抗也無意義。所以士兵各自回家X X去了,結局完美落幕

  • 4 # 平凡不平庸xiaoriking

    盟軍方面 盟軍在萊茵河兩岸建立,萊茵大營 專門關押德軍戰犯 雖然相對於德國集中營的管理人性化一些 但也是明顯為了懲罰戰犯而設立 舉個很簡單的例子 戰犯們吃飯時候領飯時是跑步進行的 跑過去一圈拿個盤子 跑得慢了不行 快了拿不到足夠的食物 看得出盟軍對德國戰犯也是同樣憎恨

    蘇軍方面 蘇聯人為什麼了對德國報復 把在戰爭中俘虜的德軍戰犯一律拉到西伯利亞做苦工 去的德華人生還率不足10% 可謂九死一生

  • 5 # 五嶽掩赤城

    很慘,先在萊茵大營畜生一樣關了幾個月,然後拉去法國幹活

    1945年4月30日,希特勒自殺之後,德軍如同樹倒猢猻散一般。5月2日柏林衛戍司令魏德林將軍向蘇軍投降,柏林戰役結束。5月4日,德軍的海軍上將弗利德堡代表在西北地區和英軍作戰的德軍簽署了投降書,5月7日,德軍的約德爾大將在西方盟軍代表面前簽署了德軍的全面投降書,5月8日不甘寂寞的蘇軍在柏林又組織了一次全面投降的儀式。至此從5月9日開始,有400多萬德國軍人淪為戰俘,其中約有340萬是向美英盟軍投降。

    向蘇聯投降的德軍,跟他們之前在東線被俘虜的同行一起,打發到西伯利亞去種土豆。前後一共約有310萬人之多,其中約有130萬人死在西伯利亞,不過也“創造了”到現在一百多萬的後裔(蘇聯男人戰爭中死的太多,嚴重女多男少,那幫女的連矮小日本戰俘都不放過,更何況高大帥多的德國戰俘?)。這些德國戰俘一直到1949年東德成立之後,才加速釋放。

    向美英盟軍投降的德軍士兵同樣非常悲慘,當時美英根本沒有能力處理如此龐大規模的投降士兵的能力。所以盟軍總司令艾森豪威爾立即下令,取消這些德軍士兵戰俘身份,發明了“解除武器敵人”(Disarmed Enemy Forces)一詞,從而避開日內瓦公約關於戰俘權力的有關規定,並拒絕國際紅十字會等組織進行探視和獲取相關資訊。

    這些德軍士兵被集中關押在露天集中營,前後一共建立了24個集中營,均位於萊茵河兩岸,因而被稱為萊茵大營(Rheinwiesenlager)。之後陸續收押納粹黨員、黨衛軍和人民衝鋒隊成員等準軍事組織成員,再加上義大利和奧地利轉移過來的德軍俘虜。到1945年6月22日,萊茵大營總共收押了761萬人,嚴重超過其原有收押能力。

    由於生活條件差,萊茵大營內大部分人員需要自行挖地洞解決住宿問題,只有不到6%的人員得到帳篷。缺乏基本衛生設施和藥物,營地內汙水橫流,痢疾、傷寒、壞疽、肺炎等疾病流行。更嚴重的是缺乏足夠的食物,在1945年9月底之前,盟軍僅能向戰俘940卡路里的食物,低於維持生命所需。特別是6月開始進入雨季後,連續的陰雨天氣導致生存情況加劇惡化。

    萊茵大營在運營幾個星期後,首先釋放青少年和女性俘虜。到6月底,將農民、建築工人、司機、礦工等對於重建有重要作用的職業人員全部釋放。隨後法國要求175萬被俘人員為其強迫勞動,作為法國的戰爭賠償。隨後南部幾個集中營轉交給法國政府管理,部分俘虜分批次移送到法國,強迫勞動到1948年10月,不過這部分人員相比較還還算比較幸運,至少能夠得到比較充足的食物。

    整個萊茵大營除了法國管理的營地外,在1945年9月開始陸續關閉,也是那個時候開始,戰俘待遇得到大幅度好轉,美軍對全部戰俘營進行消毒。到1946年2月,美英盟軍宣佈對國際紅十字會開放戰俘營,並允許關押人員會見和接受親屬物品,而徹底關閉一直到1948年。關於在這段時間的死亡人數,一直飽受爭議,也根本無法查實,美國宣佈死亡人數為6000~8000人,但這個數字顯然難以讓人信服,至於英國和法國管理集中營更是沒有任何宣佈,而且相比較之下,美軍管理的戰俘營還是死亡率最低的。

    德國曆史學家威格斯和加拿大作者巴克斯,在上世紀80年代曾對佈德裡希戰俘營進行詳細調查,認為該集中營在1945年5月至9月間,約有1.5萬人死亡,死亡率約為11.5%。如果以此來推算的話,全部萊茵大營死亡人數將達到一百萬人。

  • 6 # 不二書

    有網友問:二戰德國戰敗投降後,普通德軍士兵下場如何?

    1945年5月柏林戰役結束,蘇軍大獲全勝,希特勒的自殺使德國本土以及其他佔領區的部隊開始陸續投降。

    在此前的很多說法中有提到:在歐洲戰場上的戰爭快要結束之時,東線的德軍部隊士兵開始拼命往西線跑,這是不是事實呢?

    這絕對是事實,在很多德國二戰老兵的回憶錄中都有提到,他們從東線跑到西線投降並不是單一性的,而是組織性行為,也就是由上級軍官下令,他們要投降,但不能就地投降蘇軍,必須跑得西線戰場投降。

    那麼這裡面的原因是什麼?原因就是從1940年開始德軍入侵西歐,幾乎沒有費吹灰之力便攻佔了西歐諸多國家,而在1940年至1944年英美諾曼底登陸,德軍在法國的佔領並沒有帶著濃重的血腥味。

    比如在法國的佔領期,希特勒下令過必須保證德軍的紀律性,從而法華人民在面對被佔領時顯得非常順從,德國只是從高層經濟中對法國實行掠奪,從而平民百姓感受不到納粹德國的邪惡。

    但在東線戰場,德軍的所作所為則是另外一副模樣,各位都知道,在攻佔烏克蘭時期,烏克蘭人對於德軍實際上是配合的,但由於德軍實施民族政策,在烏克蘭大肆搶掠屠殺,從而使烏克蘭人開始反抗,而在反抗中德軍殺戮之氣更重。

    在整個東線戰役中,蘇德雙方都非常玩命,為了反擊德國的入侵,蘇聯付出了千萬人的生命作為代價,雙方戰至最後可謂是不是你死便是我亡。

    而德軍普遍也清楚,在入侵蘇聯時德軍大肆殺戮,1945年戰敗之時,德軍也在預想自己的結局,一旦自己投降成為戰俘,蘇軍會如何對待自己。

    德軍並沒有想錯,根據史料記載,在二戰結束之後,被蘇聯俘虜的德軍戰俘死亡率遠遠高於其他國家。

    但逃往西線的德軍士兵真的就如他們想象中那般受到了“善待”嗎?事實上並不是,萊茵大營一直以來被視作地攤文學中的杜撰事件,但事實上在《德意志的另一行淚》中已經給出了證據,對於這消失的130萬德軍士兵到底經歷了何種苦難最終消失於這個世界,我們無法知曉,但當時6%的德華人口被關押於此處18個戰俘營中,最終活著離開的人,他們在諸多的採訪、自傳、回憶錄中都說過:進入萊茵大營的人就猶如牲口一般,以天為被以地為床,只能慢慢挖掘地洞來遮蔽日曬風雨寒冷,當飢餓和疾病來臨時,這個景象就如同生活在地獄之中。

    可見在西線投降的德軍並沒有他們想象中那般獲得“善待”,不過英法兩國的確在戰俘的保護上充滿了“善意”,在戰俘死亡比例中英法所設立的戰俘營是最少的,不過數值也高達數萬。

    而在歐洲眾多國家中,對待德軍戰俘最狠的莫過於南斯拉夫,相比蘇軍大規模處決,南斯拉夫強迫投降的德軍士兵進行了殘酷的死亡行軍。從奧地利南部一直被驅趕至希臘北部,在長達800英里的路途中,超過7000名德軍士兵被折磨致死。

    而在克羅埃西亞沿海超過5000多名德軍士兵被批次處決,而他們給出的理由是沒有多餘的軍需供給這些德軍戰俘,並且這些德軍戰俘均犯有戰爭罪,進而處決他們符合戰爭法,不過事實是什麼,這就不再多加爭論。

    從1945年5月至1955年,短短7個月時間裡,被南斯拉夫軍隊俘虜的德軍士兵便有5萬人被餓死、處決、勞動過量而死,加上多瑙河地區的德意志族平民,在戰爭結束後的短短數月,超過12萬德意志人被處決、餓死或者失蹤,按照比例來講,南斯拉夫是當時對德國最狠的國家。

  • 7 # 奉旨品瓜

    有這樣一個江湖傳說。在1943年底,“三巨頭”在德黑蘭碰面。吃中飯的時候,斯大林舉杯,“來,讓我們預祝剷除至少5萬名,甚至10萬命德國軍官團成員。”蘇聯在波蘭曾經感國卡廷慘案,集體槍決波蘭局管,所以,斯大林這個祝酒詞是認真的。別看英國是個攪屎棍,但是殺人有直接和間接的區別,間接致死叫政治,直接屠戮叫禽獸,所以丘吉爾沒法忍受,他提出抗議。但是斯大林堅持必須槍斃5萬,丘吉爾忍無可忍說:“我寧願自己被拖出花園槍決,也不願意我自己及我的國家為此蒙羞。”羅斯福看氣氛尷尬,就像稍微緩和一下,“或許可以少槍斃一些人,比如4.9萬人?”

    這只是一段軼事,但是它說明了一個問題。蘇聯對德國戰俘的態度是殺,美國的態度是沒所謂,英國的態度是不殺。

    於是,戰爭後期就出現了這樣一個現象。德國士兵想方設法避免成為蘇聯的俘虜。很多人在本應該投降的時候,還堅持繼續作戰,就是怕落在蘇聯手裡。德國軍隊面對美英的手,投降就痛快得多。德軍總參謀長阿爾佛雷德·奧古斯特·約德爾在艾森豪威爾司令部簽署投降協議的時候,還特意拖了兩天,就是為了給德軍士兵向西突圍的機會。南斯拉夫德的德華人甚至拒絕了5月8日的投降命令。他們在奧地利邊境邊打邊退,又拖了一個星期。所以戰爭末期,在西線投降的德軍巨多,但是東線就沒那麼多。

    這樣一邊倒的投降又帶來另外一個嚴重的問題。英美盟軍的戰俘營嚴重超員。西方盟軍在德國西部的16個大型關押區被統稱為萊茵牧場營地。大部分營地都可以容納10萬人,但是一些營地不得不塞了12,13萬人,有一個叫波爾的營地只能容納1萬人,但是最後被塞了3萬人。

    超員帶來的問題就是物資供應不上。有些戰俘就得幕天席地,風裡風裡來,雨裡雨裡住,睡在泥地裡,每天只有800卡路里的熱量維持生命。最嚴重的是飲水問題。有些人不得不喝尿,有些人趴在地上舔地面。最諷刺的是鐵絲網外面就是萊茵河。有人問美軍指揮官,為什麼要這麼對待德國戰俘,他回答,“這樣他們就會永遠失去當兵的樂趣。”

    可想而知,這樣的身存條件死亡率是很高的。有一本書叫《其他損失》,作者說有80萬人死在美軍俘虜營。但是官方數字給出的數字是4537。這種數字都是被修飾過的,一般人認為死亡數字在5萬~6萬。到底是多少,你隨便選一個數字就好了。

    蘇軍大營只會比美英大營更差。美英大營的戰俘雖然只能吃麵包,但是好歹還有的吃。蘇聯大營的戰俘是用發下來的麵包做誘餌來抓老鼠吃。你可以發揮想象,怎麼想都不過分。

    1945年秋天,英軍俘虜營釋放了80%的戰俘的時候,美軍還沒開始放人。他們想從德國俘虜口中得到更多的情報,包括普通士兵,所以美國開始釋放俘虜的時候已經到了冬天。蘇聯的戰俘一直到1950年,斯大林釋出了大赦令才被釋放。還有一些政治犯一直關到斯大林去世,赫魯曉夫釋出大赦令。最後一批人在蘇聯的礦山,森林,鐵路,集體農莊勞動,一直到 1957年,他們終於被允許回到德國。

    最後上一張表格,數字僅供參考,肯定是美化過了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爸爸查出癌症晚期,我是不是應該回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