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武漢斑馬菌
-
2 # 生猛歷史
男人事業失敗,就把責任推到女人身上,陳圓圓這黑鍋背得太不值了。
在明末的政局中,統帥著多少萬明代邊防軍的吳三桂是舉足輕重的力量,戰鬥力非常強悍。崇禎皇帝能把遼東的軍隊交給吳三桂統帥,寄天下安危於一身,此人絕非酒囊飯袋。
吳三桂出身將門,家族世代在關東服役,父親吳襄、舅家祖大壽都是一代名將。朝廷對吳家恩重如山,吳襄被提拔為兵部侍郎,退休後在京城安享晚年。當時的吳三桂任東北寧遠總兵官,帶領一支人數超過一萬人的鐵騎,是明朝抵抗清朝騎兵的關鍵力量。
吳三桂是決定明清兩個政權勝負的重要砝碼,他最終選擇降清,應該是多重歷史因素共同交織推動的結果。
我們先來看看吳三桂衝冠一怒為紅顏這個說法是怎麼來的。據《明史》記載:“初,三桂奉詔入援,至山海關,京師陷,猶豫不進。自成劫其父襄,作書招之,三桂欲降。至灤州,聞愛姬陳沅被劉宗敏掠去,憤甚,疾歸山海,襲破賊將。”
這一段透露了四個關鍵點:
1.吳三桂當時是被崇禎皇帝十萬火急召回北京勤王的;
2.吳三桂來晚一步,李自成先行佔領了京城,崇禎皇帝自縊;
3.李自成抓了吳襄,想逼迫吳三桂投降;
4.吳三桂在進京投降的途中,聽到李自成部下劉宗敏竟敢掠走至愛陳圓圓,頓時改變了心意,決定與李自成對抗到底。
可以說,陳圓圓是吳三桂最終改變主意的催化劑,但絕不是根本原因。
一、當時的明王朝內部早已岌岌可危。各種苛捐雜稅導致民不聊生,官僚系統勉強維持運轉,外有清軍鐵騎,內有農民起義軍,即使存活下來也是苟延殘喘。而且崇禎已亡,李自成軍隊可以說與自己有國仇家恨,但吳三桂僅依靠自己的關寧鐵騎,是不可能戰勝李自成的。
二、吳三桂最初是“計不能兩全,乃乞師本朝(清朝),以雪君父大仇。”他只是想與多爾袞的清軍聯合打擊李自成。可惜多爾袞早有坐收漁翁之利的心思,一定要讓吳三桂剃髮降清,才肯出兵,但當時的吳三桂並未明確迴應。
三、在李自成與吳三桂酣戰之際,清軍鐵騎還是來了。兩派三方戰成一團,大順軍漸漸不敵。李自成自知兵敗在即,率領大順軍撤退。經此一役的大順政權元氣大傷,李自成匆忙稱帝后就退到了陝西,多爾袞成為最大的受益者——順利佔領了京城。
四、入定京城後,多爾袞以順治皇帝名義封吳三桂為平西王,並令吳三桂以下各將領和吳軍全部剃髮,這標誌著吳三桂已經徹底投降清朝。身為明將多年不接受清朝招降的吳三桂,於是迅速完成了從降李到反李,從借兵到降清的複雜過程。
-
3 # 愛看愛思考
理由而已。也可以說是藉口。吳三桂本身對於投降農民軍,就是會有牴觸情緒。再加上其父吳鑲被殺害了,還有陳圓圓又被霸佔了。再加上多爾袞的誘惑,他則只能改變自己的選擇了。吳三桂是個孝子,曾經帶領數十家丁勇闖滿清大營救出了,已經失陷於敵手父親吳鑲。這時的吳三桂只有十六歲而已!一時間被傳為佳話。一個人,不能因為他後來的作為。就全面否定了一個人一生的作為。
-
4 # 低調與責任
由頭而已。只能說被李自成和劉宗敏逼到了牆角而已。李自成被輕易到來的大勝利衝昏了頭腦,缺乏政治覺悟和治理手腕,對吳三桂的招降缺乏全盤規劃,對劉宗敏節制不力,客觀了放縱了劉的胡作非為。在吳三桂手握重兵的情況下,劉拷打吳父、搶其財產、霸其小妾,實際上是走到李自成和吳三桂的對立面。當時,李的正確作法是節制好劉宗敏,控制不了就殺了他,收編好其部,以當時李闖的威信這是不難做到的,可惜啊可惜,李如有劉邦、朱元璋三分之一的覺悟和手腕,事情的發展就不會像歷史上那樣糟糕!而吳的正確作法是一要擁立李,與李聯絡談判解決好爭端,而不是一怒為紅顏,二怒作漢奸;二要與李通力合作除掉尾大不掉、目無李闖的劉宗敏,殺一儆百,共同維護大順這一漢家新朝。大明積重難返,亡國定矣!上述是李、吳的唯一正確作法,可是真實歷史何其慘酷,兩人都作死,在一片石都拼光了老本,讓滿清撿了大便宜,而二人都沒有好不場,死的都很難看,但給億萬漢民帶來了深重的災難,打斷了中華髮展的歷史程序!
從本質上說,李自成沒有雄才大略,禍國殃民;吳三桂缺乏民族大義,悲情之餘做了滿清走狗,同樣禍國殃民。二人都是漢民族的歷史罪人!
-
5 # 青言論史
要說他起兵一點都不為陳圓圓,不太現實;要說他起兵單純就是為了女人,更不現實。
吳三桂是關寧鐵騎的總負責人,而關寧鐵騎也並不單純是一支部隊。他要考慮的不但只是手下的幾萬兵丁,還有他們的家眷、財產和土地。
儘管吳三桂不是唐代藩鎮節度使,關寧鐵騎也不是那些藩鎮軍,但是有一點是毋庸置疑的,那就是整個關寧鐵騎是一個軍事集團,而這個軍事集團更多的要考慮集體利益而不是主官的個人利益。
關寧鐵騎基本都是遼東人,生與此地長於此地,不少人和滿清還都有世仇。讓他們轉過身去打李自成就很難了,還叫他們投降辮子軍,那就真的是有大蹊蹺了。這些大兵不會說你大帥的小老婆被搶了就跟你一起去送死。開玩笑,前有李自成後有多爾袞,跟你去打李自成都不一定打得贏,然後一回頭多爾袞再把我老窩抄了,哪有這麼便宜的事?為了你吳三桂就投降砍了我爺爺的女真人?老子才不會為你當漢奸!
吳三桂之所以要入關打李自成,並且後來還投降了清朝,不可能是他一拍腦袋就想出來的。實際上,這背後藏著一隻看不見的手,那就是鼠疫。
1644年正值鼠疫大流行,把崇禎王朝逼得走進絕路的是鼠疫,因為北京城計程車兵已經病的爬不起來。李自成在北京呆了幾天,大順軍的戰鬥力就斷崖式下跌,也是因為鼠疫。而關外的吳三桂入關也是因為鼠疫,因為遼東歷來都是鼠疫的源頭。這些在京虎子的《上帝的跳蚤》裡都有很詳細的記錄。
因此,所謂“衝冠一怒為紅顏”,更多的是對整體利益的考慮。而所謂的考慮,就是因為逼死人的鼠疫!
-
6 # 江葉叔叔讀歷史
第一,局勢。在清軍與明軍的初期交鋒過後,明軍取得了寧遠大捷等一系列勝利,並在山海關前構築了實力可觀的寧遠防線。清軍遂在之後的進攻中採取了迂迴戰略,繞蒙古方面,直抵北京。在前兩次的迂迴中,雖未取得重大戰果,但證明了戰略是有效的。直到後來,李自成攻破北京,而清軍也迂迴到山海關後,佔領了周圍三城。由此,吳三桂防守的山海關地區成了一座孤城,失去了戰略意義,沒有再防守的意義。
第二,命運抉擇。在吳三桂防守寧遠的同時,李自成加緊了對京城的進攻。吳收到回京勤王的詔書後,率軍南下,但還未到達,便聽到京城被攻破崇禎煤山自縊的訊息。在這時,有兩份招降書到達。一份,李自成。在攻破京城後,李自成便扣押了吳的家人和高圓圓,想要招降吳三桂。一份,清軍。吳三桂的舅舅祖大壽,在交戰不久投降了清軍。一次吳三桂寫信給祖大壽,表達焦慮心情。祖大壽把新給了皇太極,遂回信招降。吳三桂雖未接受,但也未拒絕,算是給自己留下了後路。這時的吳三桂,既打不過李自成,也打不過清軍,甚至一度想渡海迴歸南明。最後他想派人與李自成接觸,表示願降,順便試探。在見面時,吳的使者見了便逃跑,李自成發現了是假投降,所以向吳三桂發動攻擊。吳作戰失利,緊急向清軍請援。清軍利用這種情況,使吳同意開關降清。之後清軍支援,進入山海關。
第三,無處可逃。面對李自成與清軍的夾擊,要麼投降,要麼以死殉國。這個時候,自己效忠的明王朝已經覆滅,自己再抵抗也沒多大意義。而且,當初本來他要回師京城支援,但明帝殺袁崇煥使他內心恐懼不堪,也因此埋下一絲背叛。但不管怎麼說,他放清軍入關,殘殺中原百姓,背棄民族,終將被歷史討伐。
-
7 # 微微微淡
不是哦,“衝冠一怒為紅顏”只是詩人為給所作的詩文增加浪漫主義色彩而杜撰的。“衝冠一怒為紅顏”出自於明末清初詩人吳偉業的《圓圓曲》:“怮哭六軍俱縞素,衝冠一怒為紅顏。”
對於古代的男人來說,權利、地位、金錢、女人是男人普遍的慾望。對於古代的男權社會而言,女人對男人來說是不及前三個(權利、地位、金錢)來的重要的。在真實的歷史中,陳圓圓其實是吳三桂的戰利品。而要知道,“衝冠一怒”後的吳三桂獨霸雲南姬妾無數,而陳圓圓也年老色衰,得不到寵愛了。
而“衝冠一怒為紅顏”的背景是當時的吳三桂兩面受敵,面對李自成和多爾袞,吳三桂本來就已經投降於多爾袞,對李自成發動攻擊不過是提前和多爾袞商量好的計策。
所以“衝冠一怒為紅顏”只不過是因詩人的浪漫主義情懷而編撰的故事。
-
8 # 史論縱橫
陳圓圓說:這個鍋我可背不起。
吳三桂當年做出降清的決定是基於複雜條件下對方博弈的結果,有其偶然性,更多的是必然。
陳圓圓好看,也只是一女子,以吳三桂的身份地位,女人還不多的是,那些說吳三桂怒髮衝冠為紅顏的人,肯定不懂愛情。
李自成進北京後,有意招降吳三桂,但是,後來李自成的手下抄了吳三桂的家,吳三桂在進京的路上看到了自家的僕人,得到這一訊息,其實,吳三桂很可能也知道李自成在北京乾的“追髒助餉”的行為,無論是於公於私,跟李自成幹都沒有好下場。
吳三桂撤回山海關,以觀時局發展,李自成馬上派兵來打吳三桂,這一下子就把吳三桂逼進了死角,要麼降,要麼死。
然而這個時候,清軍在多爾袞的帶領下,動員完成,已經走在了進關內的路上了。
吳三桂沒有自立的成本,但是,吳三桂絕對是一個有野心的人,李自成有絕對的實力,但是輸在眼界,如果李自成不逼吳三桂,吳三桂未必會投降清軍,正是李自成的急不可耐,造成了吳三桂投鼠忌器,直接倒向清軍。
一開始吳三桂不是投降清軍,而是邀清入關,一同剿滅農民軍,這是吳三桂的美好想法,如果清軍入關後,只是劫掠的話,劫掠完事回返回遼東,那麼吳三桂再殺回關內,那絕對是郭子儀的存在,至於能不能取朱明代之,那是後話了。吳三桂還和多爾袞講了劃黃河南北分治的構想。多爾袞也答應他了。
等多爾袞進北京時,由於農民軍不堪一擊,整個華北地區,如手到擒來,看準時機的多爾袞把福臨接到北京登基,這時形勢已經發生轉變了,清朝已經開始準備一統天下了,上一個從遼東出發打倒兩個政權的金國很可能再來一次,吳三桂積極轉變思想,為清軍服務,這才成為日後的平西王吳三桂。
所以,即使陳圓圓影響了吳三桂,但是能夠決定吳三桂行為更是對於複雜政治軍事環境下的求生存本能,人不會為了愛情連命都不要的,在明末動盪之際,稍有不慎,一命嗚呼。
不信,你看魏忠賢,袁崇煥,崇禎,盧象升,孫傳庭,楊嗣昌這麼多人,都是走錯一步,一下子死了。誰活下來了,祖大壽,洪承疇,這是投降清軍的,祖大壽是吳三桂他舅,洪承疇是吳三桂老領導。
-
9 # 風的聲音好嗎
肯定不是,吳三桂作為一個成熟的軍事家,怎麼會做如此低階的抉擇,在明末這麼複雜的年代裡,吳三桂能儲存實力,夾縫中生存,怎麼可能是一個好色的庸人。
吳三桂本是已投李自成,李自成也邀吳三桂進京,吳三桂赴京路上得知李自成這個新政府,在北京城燒殺搶掠,完全一股強盜作風,這樣的人怎麼可能座穩天下呢?一旦到京在想反悔就來不及了,加上滿清的誘惑,最終吳三桂決定投靠滿清。
-
10 # 史書上冬眠的蛇
你好!我是冬眠蛇,由我來回答這個問題,希望多多關注!
吳三桂衝冠一怒為紅顏,真不知道是褒他還是貶他,不過這種場景也只能出現在戲臺上,影視劇中,與現實相差太遠。
首先得一個問題,李自成攻破北京,陷在北京城裡的不僅有陳圓圓,還有吳三桂他爹吳襄和吳家上下三十八口,難道說吳三桂不思父親和家人,心裡只掛記一個陳圓圓?而且北京陷落之前,他也並未盡全力去營救處在危亡中的崇禎帝,這個人好似真有點不忠不孝啊!
又是什麼讓吳三桂最終降了滿清,跟大順政權為敵,而讓包括父親在內的家人都命喪李自成之手呢?這可能是為了陳圓圓嗎?覺得邏輯通順嗎?從一開始,他沒能全力營救崇禎帝,不是他不想去,而是他不能去!關寧鐵騎雖然厲害,但一旦離開了山海關,滿清能瞪著眼看著?八旗必定奪關殺出,那時候,他還沒救得崇禎,自己基地先被佔了,腹背受敵的他最終只能成為明王朝的殉葬品!所以山海關是他的生命線,絕不能隨便放棄!
北京陷落後,他在山海關這四萬一千人就成了沒主的軍隊,地方的孤軍。他無法自立,是因為山海關是要塞,不是糧倉和國庫,他的糧食軍餉從哪裡來?從明朝覆滅的那一天起,他與這四萬將士就是生死一體了,沒了這四萬人,他什麼也不是!所以他要考慮這四萬人的出路比一個陳圓圓重要的多,否則,他只能抱著家人一塊死。
投降大順?既能保住一家人性命,又能解決軍隊補給,看似挺好,但是李自成滅了明,逼死了崇禎帝,降順就是背叛,就是不忠,更關鍵的,他和李自成那波人真不是一路人,在明朝,他出身將門,至少是個將二代,給那幫泥腿子下跪,與他們供事,很難!你看看明將中有幾個降李自成的?
滿清雖然是胡人,但是人家這政治路線做的好,投降過去的洪承疇等人,不是過得都挺好,他們對明代士大夫階層還是非常尊重的,滿清努爾哈赤也出身建州女真的貴族,就算在明朝,他吳三桂和努爾哈赤家也算同朝為官不是?雖然降清也很不情願,但總比不靠譜的李自成強,作為明朝遺將,他也不可能替李自成守山海關,形勢逼迫下,他也只能降清了。
所以說,先選對出路才是關鍵,就算想女人,也得先活下來才能想不是?
-
11 # 古風散人
據記載,吳三桂在投降大順農民軍之前,曾集諸將問策。他說:“都城失守,先帝賓天,三桂受國厚恩,宜當以死報國。然非籍將士力,不能以破敵,今將若之何?”“闖賊勢大,唐通、姜襄皆降,我孤軍不能成立。今闖王使至,其斬之乎?抑迎之乎?”眾人齊聲回答道“今死生唯將軍命。”於是,“三桂乃報使自成”,將山海關交給大順農民軍的代表唐通駐守,“卷甲入朝”,親統大軍再次西進。並“從關上至永平,大張告示,本鎮率所部朝見新主(李自成),所過秋毫無犯,爾民不必驚恐”。
但是,這一事實並沒有發展下去。四月五日,當吳三桂率軍抵達永平以西的沙河驛時,途遇由京城逃出的家人,於是,“忿而中改”,調轉馬頭再次返回山海關。
對於吳三桂降李又中途反悔,歷來有兩種說法。一種認為:陳圓圓為大順農民軍將領劉宗敏所掠乃其原因。
如《清史稿》曰:“三桂引兵西至灤州,聞其妾陳圓圓為自成將劉宗敏掠去,怒還,擊破自成所遣關將。”《清史列傳》曰:三桂“悅歌女陳沅,以千金購之……至是,為賊將劉宗敏掠去。三桂聞之,作書絕父,馳歸山海關”。吳偉業在《圓圓曲》中的筆調尤其濃郁,這就是人們所熟知的:“頂湖當日棄人間,破敵收京下玉關,痛哭六軍皆縞素,衝冠一怒為紅顏。”從而,“衝冠一怒為紅顏”似成這一事件的定論。《明史》《平寇志》《四王合傳》《庭聞錄》等書均持此說。
近來,歷史學者也有另一種解讀。
故明遺老和反清志士渲染陳圓圓一事,是為了譏諷吳三桂降清,而清人則出於對吳三桂後來叛清的惡恨,用以貶責他的人格。實則此事對當時形勢並無多大影響。因為在帝王將相的時代,女子本來就是贈送人的禮品,隨時可以用錢買到,吳三桂也不會為一個歌女而如此大動干戈。所以吳三桂降李復叛,是因為得到了李自成在北京拷掠明官的情況和父親被拷追贓的密信。李自成在北京的追贓助餉政策產生了很壞的影響。範圍過寬,手段過嚴,使已經投降的明官人人思悔。他們本欲投奔新朝以求顯貴,不料不僅財產性命不保,且妻子兒女俱遭凌辱。特別是吳襄也在此列,這對躊躇滿志的吳三桂來說,無疑是當頭一棒,是他始料所不及的。不僅大順軍“追贓助餉”這一政策令他難以接受,家財和老父性命已係於他人之手,尤令他恐懼和困惑,進而對大順政權感到失望與格格不入。
李自成的追贓助餉政策和吳襄遭拷掠,的確是吳三桂降李復悔的重要原因,乃至根本原因。但卻不是唯一的原因。陳圓圓被奪,在吳三桂降李復叛這一轉變中也起了不容忽視的推動作用。
-
12 # 錦翼
先祭出魯迅先生的一段話吧:
“我一向不相信昭君出塞會安漢,木蘭從軍就可以保隋;也不相信妲姬亡殷、西施亡吳、楊貴妃亂唐那些古老話。我以為在男權社會里,女性是絕不會有這麼大的力量的。興亡的責任,都應該由男的負。但向來男性作者,大抵將敗亡的大罪,推在女性身上,這真是一錢不值的沒有出息的男人。”先生說得透徹,在男權社會里,女性絕不會有那麼大的力量。男人們平常把女人當做玩物,遇到國家危難卻要祭出一個女人來代替大家受過。
吳三桂這件事玩的也是這個套路。
他願意做漢奸,他願意投降清朝,跟一個女人何干?
我們來看看陳圓圓的人生經歷。
她最初是秦淮河上的一個妓女,因為人長得漂亮,舞跳得好,小曲唱得不錯,紅極一時,但再紅也不過是個以色侍人悲慘女子,歷史上秦淮河上這樣的女子層出不窮,小說戲曲裡她們也常常是主角,經常資助一個落難的才子,而且大多數要被才子背叛。
陳圓圓最初也跟過一個才子冒闢疆,兩人還沒有來得及結下緣分,就被京城權貴掠去了,這個權貴有的說是田貴妃的父親田弘,有的說是皇后的父親周奎。
不管是誰把,她就像一個商品一樣被人買去了,買到了北京。
田弘為了結交手握重兵的吳三桂,就把陳圓圓送了過去。
陳圓圓就是這樣來到吳三桂身邊的,可能甚得吳三桂喜歡,但再喜歡也不過是個小妾,是個玩物,他才不會為了這樣的女子做出那麼重要的決定。
而且在當時這樣的女子法律是不允許作為妻子的,吳三桂如果為了這樣的女子背叛君父,一定會被人嘲笑。以他所受的教育也不會用這麼一個理由做出決定。
實際上他的父親當時給他寫了一封信,勸他投降李自成,吳三桂還嚴厲批判了父親,說父親“不忠”,質問道:“父既不能為忠臣,兒亦安能為孝子乎?”甚至說“賊雖置父鼎之旁以誘,三桂不顧也”——把你涮了,我也不管了。
他怎麼能為了一個風塵女子那樣呢?
當時的歷史環境十分複雜,吳三桂做出決定的原因到底是什麼,我們現在不能啟吳三桂於地下而問之,所以給出種種猜測。
但有一個理由一定不成立,那就是為了陳圓圓。
不過普通大眾喜歡這樣一個帶著傳奇的理由,為歷史抹上了一絲豔色,但只能做個故事聽聽而已。
-
13 # 天涯看點歷史號
吳三桂“衝冠一怒為紅顏”這個說法源自於明末著名詩人吳梅村(吳偉業)的《圓圓曲》,應該說這是一個藝術作品,其中描述的故事並非事實,或者不完全是事實。那麼吳三桂當年是不是真的為了陳圓圓而降清,從而帶清兵入關消滅李自成的呢?這恐怕還得回到那個年代去看看。
吳三桂其人,相信不用介紹,大家都知道,引清兵入關,是中國歷史上數一數二的漢奸,但是從情理來說,沒有人請願做漢奸,我們必須瞭解其做漢奸背後的驅動力,他之所以最後選擇做了漢奸,還是因為做漢奸能夠使得其當時的利益最大化。
吳三桂是末代遼東總兵,從1639年起任遼東總兵,駐寧遠城,吳時年27歲,年輕有為,深得崇禎皇帝的器重。但是當時明朝的形勢已經江河日下,在滿清和農民軍的雙重打擊之下,大明已經很難支撐下去了,遼東多次用兵失敗,僅剩寧遠等幾座孤城,所以吳三桂也在為自己留後路,他的舅舅祖大壽此時已經降清,成了吳三桂與清廷之間的聯絡人,但是吳三桂也並未明確投降,只是為自己日後留了一條後路而已。
1644年三月十九日凌晨,李自成的大順軍攻破北京城,崇禎皇帝在煤山自盡,大順取代了大明成了北京城的新主人,原本明朝的臣子們紛紛向新主子投誠,打算改頭換面,搖身一變成為大順的重臣。
吳三桂也並不例外,他起初對於歸順李自成並無反感。1644年三月初,身在關外的吳三桂接崇禎旨意率軍回關內勤王,抵禦來犯的李自成軍。但是還沒等到吳三桂到北京,北京城已破。由於之前明朝一些舊臣子都成了新朝的新貴,所以吳三桂對於歸降李自成一事覺得順理成章。據《辛巳叢編》記載,三月二十二日吳三桂在行軍途中曾經張貼布告,“本鎮率所部朝見新主,所過秋毫無犯,爾民不必驚恐”。由此可見,至少在此時吳三桂還是打算歸順李自成的。
但是,四天之後吳三桂就改變了主意,至於原因,歷史上有很多猜測,最有名的當屬著名的“衝冠一怒為紅顏”,還有人認為是因為吳三桂聽說他的父親吳襄已經受到大順政權“追贓助餉”運動的影響,身陷囹圄。前一個原因比較具有浪漫色彩,但是除了這個傳說之外沒有史料表明吳三桂十分痴情,甚至會為了一個女人不惜身前身後名。而後一個原因也略顯牽強,畢竟這個訊息稍微等待確認一下,也是可以避免這個誤會的。
當然,追贓助餉對於吳三桂肯定是會有影響的,但是他看得更深。追贓助餉針對的是舊明朝的貪官汙吏,看起來很解恨,但是對於李自成來說,卻是致命的,因為此時他的身份已經發生了轉變,在進入北京城之前他是一箇舊秩序的挑戰者(雖然之前已經稱帝,但是崇禎皇帝和大明還在),以官紳階級作為革命的物件無可厚非,但是在進入北京城之後,李自成應該及時轉變為新秩序的維護者,保護官紳的利益,這樣才能更多的團結明朝的舊勢力,這其中包括吳三桂。
李自成的新政府建立之後,對於明朝官員只吸收了其中一小部分,更多的是起用之前並未出仕的舉人,那些未能進入到新官員體系的明朝官員們則成了“追贓助餉”的物件。吳三桂正是出於對這一問題的擔憂才選擇了放棄之前歸順的念頭,雖然吳三桂手握五萬關寧鐵騎,但是在關內,李自成有數十萬人馬,僅北京一地就有十萬人馬,如果解除了吳三桂的兵權也並不是沒有可能。
最後,為了維護個人利益,吳三桂選擇返回山海關,從背後打下山海關,將山海關作為見面禮送給了清兵,引清兵入關,導致中國大地飽受鐵蹄欺凌,因為李自成的戰略失誤,也因為吳三桂的個人私慾,導致了吳三桂的降清投敵,漢人王朝的程序不可避免地被打斷了。而為陳圓圓衝冠一怒的故事,也不過是後人為了譏諷其而編的一個故事罷了。
回覆列表
話說自李自成的農民軍勢如破竹攻入北京後,這闖王釋出的第一道命令不是安民告示,而是命人搜尋皇宮,清繳國庫,不放過任何一個角落。可是事與願違,只蒐集到黃金17萬兩,白銀13萬兩,驚異之下,大失所望。看來這李闖王起義不是為了江山社稷,黎明百姓,而是為了黃金白銀而來。於是乎,在劉宗敏等人的攛掇下,釋出文告:各前朝官員俱於次日去劉宗敏將軍處,以官獻銀,一品以上獻銀累萬,以下須累千。獻者放人,藏銀不獻者,立斬之!
一時間,京城內,棍杖飛舞,炮烙挑筋,挖眼掏心….京城四處哀號不斷,城中居民,無論貧富,金銀盡劫,柴米虐盡。城內餓屍遍地,慘不忍睹。
其中最為悽慘的當屬大學士魏藻德,明朝狀元出生,被劉宗敏大刑折磨的痛不欲生,十指截斷,情急之下大喊:“我有一女,願獻將軍為妾!”劉宗敏立取其女,姦汙後送入軍營,任士卒享用。而後將這可憐的老魏腦袋夾裂,腦漿迸湧而死。而那些翰林學士等清貧官員因家中沒有錢財,被盡數折磨而死。經過數天搶掠,李自成在京城劫金銀7000萬兩,而崇禎帝數十年間以徭役賦稅為名也不過從民間得銀不過2000萬兩。闖王的大順王朝能否得以坐的穩就可想而知了。
在李自成攻入京城前,這個“土老冒”不是沒有想到對他江山有巨大威脅的一個重量級人物——雄踞山海關扼守京城門戶的明朝重臣吳三桂,李自成也曾主動派人招撫,表示吳歸大順後“封侯晉爵”。進京後脅迫吳三桂父親吳襄修家書勸降,只是這闖王做事也太愛闖了,那邊吳三桂還在猶豫是繼續收攏明朝的殘餘勢力,為復明效力?還是投降多爾袞清軍?還是歸順李自成?抑或是自立?正在躊躇之際,這邊李自成按捺不住就把人家老父親夾拷起來,劉宗敏還順帶姦淫了吳大人的愛妾------傾國傾城的陳圓圓,你說這吳三桂如何能不報這殺父奪妻之恨?
於是乎?吳三桂一不做,二不休,寧願背起千年罵名也要與你這一下崗的小驛卒李自成一決雌雄。多爾袞聽聞吳三桂借兵,大喜過望。直言道:我許你三桂老弟“裂土為王”,不要借兵了,君為故主復仇,大義可嘉。爾袞我今次領兵入關,嚴令大軍軍紀,望君告知關內士民,萬勿驚慌,我是為了中原的繁榮,百姓的安康而來。
可憐的三桂激動的一把鼻涕一把淚,告知山海關三軍將士:我們今天投降清軍,一律剃髮與清軍一致,以表忠心!三軍聽令,與我一起前去一片石,打敗大順農民軍,活捉李自成。吳三桂身先士卒,自為前鋒。但農民軍有“主上”自成兄御駕親征。個個也是奮勇向前,估計是為了早點回去搶金奪銀。雙方廝殺半天,未見勝負,關鍵時刻,清軍號角聲從四面八方吹起,兩三萬戴斗笠拖著大辮子的清軍鐵騎吶喊著殺奔而來。那李自成哪裡見過這陣勢?大喊一聲:“韃子來啦”,掉頭狂奔,“主上”跑了,大軍沒有了主心骨,立刻撒腿就跑,兵敗如山倒。吳三桂率明軍與清軍一路追殺,可憐的所謂“闖王”僅帶百餘殘卒遁回北京。
老李回京後,第一件事:剮殺吳三桂全家34口,首級懸於城牆,第二件事:帶著京城餘下的數十萬之之眾於第二天護著搶來的金銀財寶拋棄坐了42天的金鑾寶殿而去…
不到一年之內,在一路逃跑的過程中,清軍一路圍追堵截,雙方大戰幾次,李自成的部將降的降,死的死,大將劉宗敏也被活捉剮殺。不知道劉宗敏被殺時候想起陳圓圓沒有?
在接下來的不多的歲月裡,李自成帶著28名親兵在湖北九宮山附近,被一群農民誤認為山賊群毆,親兵倉促之間驚散,闖王騎上馬一路狂奔,不料想陷進了一片沼澤地,一農民叫程九伯的看上老李的良馬準備耕田用,老程拿著鋤頭就上去了,正當兩人在沼澤地翻滾扭打,闖王騎在老程身上時,被老程外甥二狗趕到,一鐵鏟把不可一世的闖王-------這短命的大順皇帝李自成“咔嚓”一下削去了半個腦袋。
這樣的結局,我估計預言家都難以想象到,充滿了西方的黑色幽默。可嘆這一切,殺人犯老程根本不知道他也能在史書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此刻:正和外甥二狗牽著馬樂呵呵的回家準備喝幾盅老酒呢!造化就是如此弄人,如果李自成攻入北京後,能安撫百姓,如果能嚴肅軍紀,如果能….唉!世上沒有那麼多如果,如果真是那樣的話,我們的歷史也應該改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