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27
回覆列表
  • 1 # 圖文資訊

    1.明朝兵敗如山倒,吳三桂夾在中間,後勤不濟,必須要在李自成和韃子中選一個新主子。

    2.當時吳三桂已經打算投降李自成,但是李自成手下不爭氣,擄了陳圓圓,打了吳三桂爸爸。吳三桂轉而降清。

    3.吳三桂是軍事家,更是政治家,好漢不吃眼前虧的道理他很明白。

  • 2 # 自由心境3

    誰改變了歷史--

    公元1644年,吳三桂33歲,這本該是一生中最挺拔亮麗的年華,但在過去的兩年中他經歷了前所未有的精神重壓。松錦之戰慘敗後,明王朝苦心經營的寧錦防線被清軍全部攻破,吳所鎮守的寧遠成為明朝在山海關外的最後一座保壘,該年吳被任命為遼東提督,在拼命爬上事業的巔峰時,才發現自己腳下踩著的是一座正在融化的冰山,西南面是前途黯淡的家園,那裡正處在分崩離析前的緊張與慌亂,山海關高大堅固的城牆把饑民的呻呤和農民軍的吶喊聲嚴嚴地擋住,而在東北面遼闊的平原上清軍不斷湧來,寧遠城搖搖欲墜,大明王朝在以極快的速度跨塌。1644年正月,李自成在西安開朝改元,建立大順王朝,隨即北上快速逼進京師,此時明朝的精兵良將已散失殆盡,吳三桂手下的三萬關寧鐵騎成了崇禎皇帝的最後一張王牌。三月初六,吳收到崇禎下達的詔令--放棄寧遠、回京勤王,並賜封平西伯。當時吳內心十分矛盾,面臨著一次前所未有的抉擇:一邊是自己與三萬部屬生於遼長於遼,還有七八萬的家屬,需要放棄這塊土地,一邊是自己的一家老小,包括自己敬重的父親吳襄又都在北京。三月中旬,吳踏上了前往北京的西進之路,龐大的隊伍使行軍緩慢,這支軍民混雜的隊伍(含跟隨的家屬、百姓)扶老攜幼,日行不到五十里,十幾天時間才行進到河北的豐潤,距北京還有數百里之遙,吳三桂怎麼也沒想到李自成已與一天前率農民軍攻陷了北京城,崇禎在煤山上自縊,也終結了大明王朝276年的統治。於是吳立即下令立刻撤兵、退回山海關。山海關有“天下第一雄關”之稱,不僅是捍衛京師的重要屏障,更將來自關外清軍的威脅拒之千里。此時的吳三桂被捲到了何去何從的歷史漩渦中,皇帝沒了、朝廷也不復存在了。1644年4月底,李自成派來勸降的使者,此刻關寧守軍未發軍餉已足足14個月,使者送來的四萬兩銀子無疑是雪中送碳,更何況帶來了為吳三桂封侯的檄書,還有一封來自父親吳襄的勸降信。在“當不了忠臣,還可以當孝子”的權衡下,吳三桂將山海關交給大順軍,自己率關寧鐵軍踏上了歸降李自成的途中。儘管歸降途中心裡忐忑不安,但也充滿期待,畢竟交出的是山海關,而自己想要的是家族的平安和他心愛的女人陳圓圓。在抵達河北永平西沙河驛站時,吳見到了從京城逃出來的家僕,被告之“吳家被闖賊霸佔了,吳老將軍被抓走拷打,陳圓圓被劉宗敏霸佔”的訊息,怒曰:大丈夫不能保全一女子,顏面何在!吳認為李自成招降自己並無誠意,所謂封侯和軍餉目的也只是要引他上鉤,剪除異己,如歸降李,就意味著在羞辱中苟且偷生。憤怒淹沒吳三桂,遂改變主意,降而復叛,當即調轉馬頭率領關寧鐵騎重新撲向山海關,守城的大順軍被悉殺殆盡,山海關再次回到吳三桂手中。為表示與大順朝的徹底決裂,吳斬殺了李自成派來的使者,與父親手書一封訣別信,斷絕父子關係,信中述:流寇即使把父親置於刀斧油鍋之上來要挾,也決不回顧。但要與大順軍十多萬人馬抗爭,自己區區三萬兵馬,難有勝算,此時吳想到了關外的清朝,但這樣的念頭又刺痛他高傲自負的內心。已投清朝的吳三桂舅舅祖大樂、祖大壽(原鎮守寧遠的將軍)給吳寫來勸降信,隨信而來的還有皇太極的敕書,吳根本不屑一顧。多年來吳三桂始終以高傲的姿態拒絕清朝的招降,然而目前能同仇敵李自成抗衡的力量唯有清軍,面對絕境,吳渴望竭力奮爭,對命運反戈一擊,認為擺在自己面前的只有一條道路--親自寫請兵信(稱清朝為北朝),向昔日不共戴天的敵人發出了請求,希望清朝念他亡國孤臣的忠義,出兵施以援手,消滅李自成,並裂地以酬。信中意思表達他不是降清而是請兵,幫他復仇,恢復明朝統治。多爾袞在回信中雖然打出了消滅農民軍的旗號,但出兵相助之事卻隻字不提,對於吳提出的割地和酬謝清朝避而不答,甚至反過來招降吳。此時李自成的大順軍已過永平,迅速逼進山海關,無奈之下,吳向多爾袞送去第二封請兵信,懇請清軍火速直入山海關。1644年4月21日,李自成親率十萬大軍攻打山海關,吳僅有三萬關寧鐵軍,由於實力懸殊,關寧守軍傷亡慘重,山海關危在旦夕,就在此時,吳終於等來了救兵,不料就在離山海關不遠的地方,多爾袞命令清軍停止前進,原地待命。多爾袞手握勝負籌碼要和吳談判,吳已無退路,當夜派使者先後八次面見多爾袞,請求他火速出兵進入山海關,使者帶回的訊息是多爾袞對率軍入關表示冷漠,這讓吳徹底陷入了絕望,自己一廂情願以求兩全的借兵之策在多爾袞那已然失敗,在多爾袞眼裡沒有借兵,只有投降。無奈之下,吳只有選擇從忠君報國的衣缽中剝離出來,不知道最終自己以什麼樣的形象進入歷史,就在公元1644年4月22日,吳三桂降清。清軍入關後,依舊按兵不動,命吳率關寧軍當先鋒與大順軍激戰,戰至午時,孤軍奮戰的關寧軍被陷入重重包圍中,吳在絕望之時,清軍從右翼殺出,八旗鐵騎將已鏖戰多時筋疲力盡的大順軍殺得潰敗不堪,李自成帶著殘部逃離山海關。山海關之戰後,多爾袞下令晉封吳三桂為平西王,跟隨他多年的關寧將士在大戰中幾乎全軍覆沒,遂劃精兵一萬歸吳指揮。吳能做的只有接受,接受清朝的封賞和任務、接受剃髮易服的命運,已是孑然一身,再也沒有退路。4月23日,李自成在潰逃回京的路上下令殺死了吳襄,三天後,吳家三十餘口在北京被滿門抄斬,這些種種淹沒了吳三桂最後一絲負疚,既做不了忠臣,也當不成孝子,只有成為清朝藉以掃除農民軍的棋子,繼續為大清王朝效力。--如果說掌控山海關時作為一顆決定性的砝碼,吳三桂可以左右歷史的天平,那麼當他迎接清軍入關時,歷史已成了定局。

  • 3 # 初心如舊

    為什麼吳三桂要放清軍入關?

    這個問題相信只有吳三桂本人答覆比較貼近,但即使吳三桂活到今天,在1644年答覆和現在的答覆可能也會有不同說法。這裡的回覆只從三個方面加以分析,僅做參考吧!

    (一)李自成的大順政權方面。崇禎十七年(1644)三月十九日,李自成大軍進入北京,崇禎皇帝在煤山上吊自殺,明朝276年曆史宣告結束。 具體說李自成進北京後主要抓了三件他認為的大事:一是汝候劉宗敏主抓嚮明朝官員考掠追贓;二是丞相牛金星主抓登基大典的各級官員演習禮儀;三是派投降的原明朝居庸關總兵唐通和另一位降官張若麒攜帶犒軍金銀和吳三桂父親吳襄的書信,前往山海關勸降吳三桂。吳三桂本來也是準備投降的,但率軍到達河北玉田一帶時,不斷接到探報和傳言,說李自成在北京城軍紀敗壞,考掠追贓盡失人心,而且父親吳襄和家人都被囚禁,於是吳三桂又率軍退回山海關,準備觀察一段再說。 唐通雖然沒有被考掠追贓,但也對李自成表現很不滿意,他自己已經無法回頭,但與吳三桂是戰友,關係也鐵,就順口說了一些李自成的壞話,唐通的言論堅定了吳三桂據守三海關抗拒李自成的決心。

    雖然李巖和宋獻策多次勸諫不要東征吳三桂,應堅守北京,以逸待勞。但為等吳三桂表明態度,從最初決定的四月初六登基,推遲兩天到四月初八,後一再推遲。四月十二日,終於決定出兵,到四月二十日下午,五,六萬人馬的東征大軍到達山海關。

    (二)吳三桂方面。吳三桂原來是寧遠總兵,後崇禎皇帝調吳三桂率軍勤王,加吳三桂為平西伯兼關寧總兵,除原寧遠鐵騎外,原駐山海關的部隊也歸吳三桂指揮,總兵力約三萬五千。吳三桂在應對李自成招降這件事上,一直耍滑頭,既不說投降,也不明確對抗,儘量拖時間。在內部商議對策時,有人提出春秋時申包胥借兵復國的典故,所以吳三桂想借鑑歷史,派人向多爾袞借兵恢復明朝,開始並沒想投降清兵。但是,四月21日雙方開戰後,多爾袞已經接到吳三桂借兵信,揮軍到達山海關外的歡喜嶺,這是吳三桂沒有想到的。此時吳三桂進退兩難,加上雙方大戰中,駐守北翼城的原山海關千總吳國忠,率兵戰場反水,準備投降李自成,幸虧及時發現被鎮壓,但對吳三桂形成巨大壓力。

    (三)多爾袞清軍方面。 多爾袞原來沒準備從山海關進兵,因為非常忌憚山海關的紅衣大炮,但接到吳三桂借兵信後,立即改道山海關,同時以攝政王名義加封吳三桂為平西王,派吳三桂的舅舅祖大壽等向吳三桂勸降。

    綜上所述,吳三桂一步一步把自己逼到絕路,最後不得不低頭,只能投降清軍,躲過一時算一時吧!

  • 4 # 爬麥小科普

    吳三桂,字長伯,祖籍江南高郵,後世居遼東。父吳襄,明崇禎初年任錦州總兵,駐守寧遠。吳三桂臂力過人,少年勇冠三軍,以武舉和靠父親的關係,於崇禎十二年(1639)升任山海關總兵,團練寧遠和山海關人馬。他的舅舅祖大壽是明遼東祖氏的主要人物。松錦之戰明朝兵敗後,吳三桂受命獨以四萬精銳鐵騎兵駐守寧遠有功,被明廷封為山海關總兵,亦稱平西伯。 吳三桂畫像 山海關在今撫寧附近,四周土地空曠,無險可據,明國公徐達北伐殘元勢力,率軍來到此處,見其東三十里處枕山襟海,實遼薊咽喉,非常險要,便把關城移到那裡,使其成為萬里長城東部的一個重要關隘,由於它倚山臨海,所以人們稱它為山海關,被譽為“兩京鎖鑰無雙地,萬里長城第一關”。 此關係土築磚包,城高約十二米,厚七米,周長八華里多。整個城池與萬里長城相連,以城為關,形成鎖關金鎖接長城之勢。全城有四座主要城門,東稱鎮東門,西;迎恩門,南為望洋門,北是威遠門。東、西兩門外延伸出去用以加強防禦的城圈,分稱東、西羅城。城的四周有護城河環繞,有吊橋橫於河上。 崇禎十七年(1644)正月初一日,李自成在西安建國,國號“大順”,建元“永昌”,以該年為永昌元年,造《甲申歷》,追尊先祖諡號,拜宋獻策為軍師,牛金星為天佑殿大學士,增定六部為六政府,置各部尚書、侍部。設弘文館、文諭院、尚契司、驗馬寺、書寫房、諫議使、直指使、知政使等官職。分封功臣,頒佈新政。 甲申年(1644)正月初三,李自成在西安誓師討明,統二十萬大軍,自玉門東渡黃河北上,發兵進攻北京。在明朝統治者為行將滅亡亂作一團之時,關外的清政權相對來說卻相當安靜,一切都循規蹈矩,按部就班,彷彿未受到什麼連天烽火的影響。只是有一件事比較重要,那就是攝政王濟爾哈朗召集內三院、六部、都察院、理藩院的堂上官傳諭:“以後凡各衙門辦事,有應該報告我們兩位王的,或是應該記檔的,都先報睿親王多爾袞,檔子上寫名字也應先寫睿親王的大名,坐立班次以及行禮儀注也都按此辦理。”這說明此時多爾袞不僅有攝政掌握國柄之實,而且又有其大名。顯然,他們對關內農民軍或明廷的一陣陣緊鑼密鼓還不知曉。 正月二十六日,終於有訊息傳來,蒙古鄂爾多斯向多爾袞報告,說農民軍已攻取陝西全境,又派兵攻取了明三邊。多爾袞對農民軍缺乏深入瞭解,對於這一訊息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他沒有注意到農民軍攻取三邊、威脅京畿,已成為他入主中原的最大威脅,於是仍然試圖與農民軍建立聯絡,準備聯合農民軍協同攻明。多爾袞與朝中謀臣啇議之後,給農民軍寫了如下一封信: 大清國皇帝致書於西據明地諸帥院 朕與公等山河遠離,但聞戰勝攻取之名,不能悉知稱號,故書中不及,幸毋以此而介意也。茲者致書,欲與諸公協謀同力,並取中原,倘混一區宇,富貴共之矣,不知尊意如何耳。惟速馳書,使傾懷以告,是誠至願也。 順治元年正月二十六日 次日便派遲起龍和繆尚義及蒙古旗二人前去下書。三月初三日他們到達榆林,將信交給榆林農民軍守將王良智,王良智閱信後,亦寫了一封回信,並將原信退回,說:“信上有‘眾帥’二字,又有給主上的意思,信拆了就不好再向上呈了,所以把信退還,只把信上的話奏知主上。” 在遲起龍等人的回報到達之前,多爾袞無法安排統一的戰略,只在朝中加強自己的地位。甲辰,防守錦州的鎮國公艾度禮莊解回的逃人聲稱,清軍攻下前屯衛城後,寧遠一帶人心恐慌,聞風而逃。因此多爾袞下令修整軍械,儲糧秣馬,等四月初大舉攻明。三月二十九日,遲起龍的回信終於到了,得知大同已被農民軍攻下,明朝京師的陷落已指日可待了。但他哪裡料得到,此時明崇禎帝朱由檢已吊死煤山,北京城換了主人已十天了! 順治元年(1644)四月初四日,內書院大學士范文程給皇上和攝政王多爾袞上了一份非常關鍵的意見書,直接促成了清軍的第五次入關。書;: “乃者有明,流寇距於西土,水陸諸寇,環於南服,兵民煽亂於北陲,我師燮伐其東鄙,四面受敵,其君若臣,安能相保耶鑰顧雖天數使然,良有我先皇帝憂勤肇造,諸王大臣祗承先帝成業,夾輔衝主,忠孝格於蒼穹,上帝潛為啟佑,此正欲攝政諸王建功立業之會也。竊惟成丕業以垂休萬祀者此時,失機會而貽悔將來者亦此時。何以言之鑰中原百姓蹇罹喪亂,荼苦已極,黔首無依,思擇令主,以圖樂業,雖間有一二嬰城負固者,不過自為身家計,非為君效死也。是則明之受病種種,已不可治,河北一帶,定屬他人,其土地人民,不患不得,患得而不為我有耳。蓋明之勁敵,惟在中國,而流寇復蹂躪中原,正如秦失其鹿,楚漢逐之,中國雖與明爭天下,實與流寇角也。為今日計,我當以任賢以撫眾,使近悅遠來,蠢茲流孽,亦將進而臣屬於我。彼明之君,知我規模非復往昔,言歸於好,亦未可知。儻不此之務,是徒勞中國之力,反為流寇驅民也。夫舉已成之局而置之,後乃與流寇爭,非長策也。曩者棄遵化、署永平,而徑深入而返,彼地官民,必以我為無大志,縱來歸附,未必撫卹,困懷攜貳,蓋有之矣。然而已服者,有未服宣撫者,是當申嚴紀律,秋毫勿犯,復宜諭以昔日不守內地之由,及今取中原之意。而官仍其職,

  • 5 # 珞珈山的貓

    吳三桂,武狀元出身,其父吳襄也本就是將軍,所以吳三桂也算是世代為朱明王朝的臣子,青年時期的吳三桂意氣風發,跟隨明朝末期民族英雄袁崇煥鎮守山海關。袁崇煥的名聲大家一定不會陌生,晚明時期即使國家軍務荒廢,但是袁崇煥治軍嚴明,手下的雄兵訓練有素,是明朝最精銳最為仰仗的精兵。也正是因此另滿清忌憚如虎,雖手握重兵卻不敢扣關。這段時期的吳三桂在袁崇煥的影響下可謂是忠君愛國,氣吞山河。對吳三桂軍事素養的提升有了很大的幫助。

    後袁崇煥為奸人構陷,被皇帝凌遲處死。吳三桂開始逐漸接受鎮守山海關的重任。但歷史的洪流不斷衝擊著大廈將傾的大明王朝,農民起義軍在闖王李自成的率領下勢如破竹,摧城拔寨一路打到了北京城。崇禎皇帝自掛了歪脖樹,大明王朝突遭變故。然而國破山河在,擺在山海關守將吳三桂面前的路不多了。

    第一,繼續忠君愛國,以身許國,孤軍死守關城。吳三桂不是沒有想過,但是崇禎皇帝自盡,南明各地區你爭我奪,各王紛紛想要自立。加之袁崇煥之死給吳三桂帶來的刺激,這樣的大明王朝如何忠?忠於誰?這條路看不到希望也看不到未來。

    第二,帶兵向南方退,不去投靠任何藩王,擁兵自重,但以明軍之名繼續抵抗起義軍和滿清軍。這樣也不是沒有例子,後來的鄭成功鄭經父子就是如此。但吳三桂一生在北京和山海關,家人都在北京城,背後是萬千百姓,自己手下的兵馬也多是京城周邊地區的人。恐怕倉促南遷之計也困難重重。

    第三,投靠義軍,李自成不止一次拉攏過吳三桂。但相傳李自成進京之後。開始驕奢淫逸的生活,可見李自成這支農民起義軍,並沒有一個長期的規劃和建立穩定統治的理想。你不過是一群被煽動的烏合之眾罷了。並且其部下霸佔了吳三桂的陳圓圓,本就是性情中人的吳三桂。手握10萬雄兵,衝冠一怒為紅顏,徹底與李自成翻臉。 第四,開關獻城,投靠滿清。吳三桂走向這條路是經過了漫長的深思熟慮的,因為他深知這條路是一條不歸路。在程朱理學盛行的明朝,三綱五常深入人心。忠君愛國,熱愛民族更是一個將領最基本的素養。背叛國家背叛民族投靠滿清,顯然是他走投無路之下做出的艱難決定。這為他後期反清埋下了伏筆。

  • 6 # 炎垚中南

    一,吳三桂父親吳襄被李自成拘捕。

    二,從北京逃回的奴僕告訴吳三桂全家被抄斬。

    三,吳三桂的愛妾陳圓圓被搶走。

  • 7 # 道中道道而道

    吳三桂引清入關的原由按史家歸納大約有三條:一是父親吳襄被拘捕追贓拷打,二是誤信從京中逃出的家奴報全家被殺,第三是愛妾陳圓圓被掠,於是“衝冠一怒為紅顏”。這三條都相當勉強,吳三桂老謀深算,心計頗深,不至於被一些尚不能證實的傳言衝昏頭腦,吳三桂調軍回撤應是在1644年三月二十五日,此前北京城基本平靜,大規模對舊官吏的刑訊追贓也是從三月二十四日開始的,此前當然也有部分將領為之,但尚不至於波及到屬於“統戰物件”的吳家,陳圓圓之說更是小說家言,傳奇想象,陳圓圓不過是吳三桂棄於家中不顧的青樓禮品,假如吳真的那麼多情,早帶在身邊了。

    但吳三桂後來確實“怒”了,但那並不是為了美女紅顏,而是為李自成的反應,為他的地盤勢力。

    李自成若改變策略,以安撫為上,承認吳三桂的勢力範圍,承諾只保持名義上的隸屬關係,並允以適當的軍費資助的話,是可穩住吳三桂,暫保遼東現狀的。但李自成並未從吳三桂此舉察覺出某種脅迫的意味,僅僅理解為一種普通意義的“降而復反”,於是遣白廣恩領兵兩萬前往援助唐通收復山海關。同時,又讓吳襄作書勸降,欲雙管齊下,迫使吳三桂就範。

    遣白廣恩出兵,即被吳三桂認做李自成對其勢力的挑釁和輕視,而吳襄的書信更是一種赤裸裸的人質要挾和武力威脅,在這份肯定不是出自吳襄本意的信中言道:“事機已去,天命難回,弄君已逝,爾父紹更……我為父計,不若反手銜壁,負鋸輿棺,及今早降,不失通侯之賞,而猶全孝子之名,萬一徒恃憤驕,全無節制,主客之勢既殊,眾寡之形不敵。賴甲堅城,一朝殲盡,使爾父無辜,並受戮辱,身名俱喪,臣子均失,不亦大可痛哉!”

    這樣的軍事威脅和人質要挾對吳三桂無效,否則他就不配稱作梟雄了。梟雄相信的只有強權,為此是不擇任何手段的。其實原本吳三桂內心對李自成的評價本就不高,認為“以彼狗偷烏合之眾,何能成事?”關於北京城中大順軍武備漸弛,將士勒索財物,敲詐官吏的事例亦有所聞,這時已判定李自成並無遠見韜略,非能坐江山的主,這一點是最要緊的,認清了形勢,就可以放手作為了

    是為情ZPY超級大本營軍事

    怒髮衝冠為紅顏啊。

    其實在李自成攻佔北京崇禎皇帝自縊後,吳三桂統領的明朝最精銳的部隊一直都在觀望時局的發展,當時雖然李自成得到了明朝的江山,但江南的政權都還在明朝的官員控制之下。李自成只控制了山西、陝西、河南、河北、山東、湖北一帶,江南的明朝官員很多也在觀望時局的發展。

    而此時的李自成基本上被勝利衝昏了頭腦,手下的將軍和謀士只有李巖和宋獻策相對保持著清醒,李自成等人夢想著江南的半壁江山可以“傳檄而定”。

    於是,李自成開始在北京大肆逮捕拷打明朝官員和富紳,逼他們交出錢財,軍紀已經開始敗壞。吳三桂派到京城的探視人員不斷將李自成不得民心的訊息報告給吳三桂。

    雖然吳三桂的父親吳驤出具書信讓吳三桂歸順李自成,但吳三桂從李自成的軍隊軍紀嚴重敗壞,北京的老百姓日益不滿並開始懷念崇禎皇帝,人心已經轉向明朝這樣的現實中看出李自成的政權根基開始動搖不穩,

    隨時都可能因為人民的不滿和明朝的江南官員起兵對抗而土崩瓦解。

    本來已經在父親的書信勸說下準備投降李自成的吳三桂開始動搖轉向,而廣大老百姓開始想念崇禎皇帝的訊息更讓他的想法堅定,就是暫時不能投奔李自成。畢竟那個時候,北京的老百姓受明朝的宣傳影響嚴重,李自成被稱為“流賊”,老百姓認可的事皇室的統治。

    在這方面,北京的老百姓和李自成早期起義經過的陝西、河南不一樣,李自成早期的根據地還鎮壓地主,提出“均田免糧”宣明的政治主張,將土地分給農民,所以農民非常擁護起義軍,大批的農民參與到推翻明朝政權的鬥爭中。

    北京則完全不一樣,李自成進入北京後忙著登基當皇帝,根本沒有針對政權的鞏固而制定一系列政策,加上軍紀敗壞,老百姓已經開始疏遠起義軍了。

    關鍵時刻,吳三桂的愛妾陳圓圓被劉宗敏霸佔,吳三桂視為奇恥大辱,鐵心和李自成為敵,他開始並沒有投降滿清,而是向滿清借兵,打著恢復明朝江山的旗號和李自成決鬥。

    後來滿清大軍入關,吳三桂就是想阻攔也不可能了,於是就順勢投降滿清,最後也落下歷史上“千古漢奸”的罵名。

    自持軍事

    李自成攻佔北京後,崇禎皇帝上吊自殺,明朝大勢已去,遼東總兵吳三桂還在孤守山海關。兩面受敵的吳三桂,對內不敵李自成,對外難擋多爾袞。何況愛妾陳圓圓和父母一家人都成了李自成的人質。歷史給吳三桂出了一道千古難題——忠孝難以兩全,他別無選擇。可他最終交出的是一份遭萬世唾罵的答卷。為保全家人性命,他答應與李自成議和,為防李自成有詐,又私下以黃河南北分治為條件向多爾袞求助。吳三桂還自以為萬無一失。

    殊不知,多爾袞不是省油的燈,他將計就計,趁吳三桂與李白成談判之機,突然向李自成發動攻擊。這個舉措,讓吳三桂大呼上了多爾袞的當。李白成卻以為上了吳三桂的當,他認定吳三桂“引狼入室”,於是殺了吳三桂的全家。事情弄成這樣,也許不是吳三桂本意,但此刻的吳三桂不能不報殺父之仇,也就“順理成章”地放清軍入關追剿李自成的部隊。歷史就這樣在多種力量的糾纏中瞬間定格,誰都無法重新改寫,、聰明的吳三桂,竟然也會被多爾袞玩弄於股掌之間,最後死得很痛苦。

    歷史的脈絡像枯藤老筋,看上去十分乏味,但把它浸潤開來,還原為鮮活的細節,原來是那樣驚心動魄。崇禎皇帝和吳三桂,就這麼聰明反被聰明誤。

  • 8 # 仙兒史記

    吳三桂為什麼要放清軍入關?

    李自成的軍隊打進北京城之後,崇禎皇帝已經上吊自殺了,明朝的大勢已去。

    當時的總兵吳三桂還在山海關孤立無援的守著,已經是兩面受敵了。他打不贏你至誠擋不住多爾袞。何況程媛媛,也就是他的小妾一家人也成了李自成的人質。自古忠孝難兩全,權衡利弊之後,為了保住家人性命,他才答應與你志誠議和。

    吳三桂也有小聰明,為了防止李自成有詐,私下裡以黃河南北分治為條件,向多爾滾求助。他自以為自己已經很聰明瞭,殊不知多爾袞也不是省油的燈,將計就計,趁他們談判之際發動攻擊,這個舉措讓吳三桂大呼上當。這邊李自成以為是吳三桂的奸計,是以為是吳三桂引狼入室,就下令殺了吳三桂的全家。

    事情發展到如此地步。吳三桂要報仇,順理成章地放清軍入關,追剿李自成。想不到聰明一世的吳三桂會被多爾滾玩弄,最後死的非常慘。

  • 9 # 看不見的角落

    這壓根就是個誤區,吳三桂不放,難道清軍就入不了關麼?皇太極當年己巳之變都打到北京了,難道走的是山海關?

    吳三桂的作用

    袁崇煥被處死後,其所節制的關寧鐵騎一分為三。祖大壽,吳三桂各領一支,剩下一支去剿滅農民起義軍。

    可打著打著就不對了,洪承疇松錦之戰把明朝北方所有的精銳全送進去了,吳三桂所部成了碩果僅存的一支。原來的防線自然是不能要了,只能逐步退守山海關。

    至於入關的那一支,李自成都打到北京了,結果也不言而喻。

    李自成打到北京之前,崇禎就已經叫吳三桂帶兵入關。開玩笑,哪個才是當務之急誰都看的出來。可萬萬沒想到翻車太快,吳三桂才剛到河北,崇禎都涼了。

    作為明朝最後的精銳,吳三桂理所當然的成為了李自成招降的目標。開玩笑,一幫子農民起義軍看到關寧鐵騎不得口水流到地上去。

    多爾袞也是喜出望外,能走近路山海關,誰願意繞道蒙古?為此,兩方都給吳三桂提出了非常優厚的條件。

    形勢所迫

    在當時的形勢下,每個人都做了非常理想的打算:

    吳三桂:割讓土地,借用清軍,剿滅李自成,報君父之仇(當時他爹吳襄還沒死),最後自己也能裂土封疆,稱王稱帝。

    李自成:收服吳三桂,把明朝剩下的地方打下來。

    多爾袞:收服吳三桂,入關征服明朝

    至於說為了陳圓圓,那都是在扯。打完李自成,陳圓圓又回到了吳三桂身邊,也沒多受寵,還不如新來的小妾。

    吳三桂就這樣在兩方之間遊走著,想要爭取利益最大化。李自成發現後立刻率兵攻打吳三桂,偏偏吳三桂還打不過李自成,已經準備就位的多爾袞則趁機加價:

    現在合作是不存在的,要麼投靠,要麼自身自滅去吧。

    這個時候吳三桂還有什麼選的麼?投降哪個不是投?兩個都是賊,都想勝面更大的清軍明顯更靠譜。

    喜歡就關注唄。。。每天講點不一樣的故事。

  • 10 # 譜牒古縣誌研究

    吳三桂原本對李自成給的招降條件很滿意,本有意歸降大順。但就在要付諸於行動的節骨眼上,京城傳來訊息,他在北京的家被掃了。原來革命軍攻入京城後,採取了對前明官員“追贓大行動”,他家也沒能倖免,不但家產被抄,父親吳襄被關入死牢,連他的寵姬陳圓圓也被李自成的副將劉宗敏霸佔了。抄家、辱父、霸妻,吳三桂一怒之下,徹底和李自成決裂了,轉頭清朝,並藉助清軍勢力來攻打李自成,以血心頭之恨。洪承疇、祖大壽等明將投降清朝後,都得到了愛惜人才的皇太極的重用。而吳三桂是祖大壽的外甥,又和洪承疇是好朋友,他們投降後對吳三桂不遺餘地勸說,讓其砰然心動。當李自成攻下北京後,進退無路的吳三桂最終沒能過“親情關”和“友情關”,選擇了歸順清朝。吳三桂是個政治眼光很敏銳的人,他透過仔細觀察分析認為,李自成儘管建立了大順政權,並佔據了北京,但他們小農思想嚴重,缺乏大局觀念。而且義軍的紀律及作風不嚴謹,存在嚴重缺陷,前景堪憂。而清朝軍事力量強大,紀律嚴明,統帥也英明、果敢,是一隻具有很大上升空間的潛力股。權衡利弊,出於自身利益考慮,最終,吳三桂選擇了投降清軍。

  • 11 # 春秋正義

    歷史上,吳三桂衝冠一怒為紅顏的故事總讓人有一種英雄救美的既視感,但毋庸置疑,這是對漢奸的洗白,別忘了松錦大戰第一個率部擅自逃跑的人,就有吳三桂。

    至於吳三桂為何開啟山海關放清軍入關,原因很簡單,識時務者為俊傑,一向自私的吳三桂,在對崇禎皇帝見死不救,就是要在明朝、李自成、清朝三方間尋求自身利益最大化。

    首先,李自成第一時間招降吳三桂,以等候為條件,吳立馬答應棄關進京

    李自成率部進京,立刻對權貴高官追髒,原本大開城門迎創軍的文官集團叫苦連天,李自成在京城二十多天,便抄出七千萬兩白銀。

    此時吳三桂已將山海關交給原居庸關守將唐通,算是以山海關為籌碼從李自成那裡換得了一個侯爵的位置。但是走到半路,吳三桂從朝中文官集團處收到風,李自成的追髒也追到了吳家頭上,這些年吳襄、吳三桂父子從軍餉中也貪了不少,而且李自成打下北京城,自己最後投降,沒什麼功勞,還有李自成大將劉宗敏霸佔其愛妾陳圓圓的傳言,轉念一想,吳三桂尋思著情況不對,便掉頭重新打下山海關,像極了一個利益燻心的賭徒,剛放下賭注又立馬收回。

    其次,清軍已經準備從喜峰口入關,與李自成戰略決戰,伺機奪取天下

    當年成吉思汗三次進攻北京,分別從居庸關、紫荊關、古北口入關,透過大肆劫掠北京周邊地區,徹底破壞了京畿地區的經濟,迫使金國退守無險可守的開封,於是金國便滅亡了。

    同樣出身於女真的清朝想必對這段歷史非常熟悉,但這次他們變成了進攻者,先前五次入關,清軍都沒有直接圍攻北京,而是深入山西、河北、山東等地劫掠,極大摧毀了明朝在在黃河以北地區的經濟社會基礎。

    李自成攻破北京後,清朝實際統治者多爾袞大喜過望,立即率領滿蒙八旗的三分之二、漢軍八旗的全部,日夜兼程,準備從熟悉的喜峰口一帶破關而入,攻打北京城。

    清軍>明軍>農民軍的軍事實力十分明顯,在有意調動精銳明軍來回被農民軍、清軍消耗十幾年後,此時的中國北方已經不具備抵抗清軍入關的基礎,這也是李自成大肆追髒犒軍的原因。

    因此清軍完全不需要從山海關入關(路程上近一點而已),吳三桂賣多爾袞一個人情,自己率關寧軍與李自成血戰消耗,活生生自導自演了一場漢人內鬥的好戲給滿人觀看,多爾袞心滿意足地收下了吳三桂的這個禮物。

    1644年多爾袞率大軍入關,遷都北京,從此中國真正地改朝換代,而吳三桂也從清朝那裡賺的盆滿缽滿,位列三藩,只可惜漢奸不會有好下場,這個徹頭徹尾的投機者在康熙削藩時導演了最後一場狂歡,結束了自己不光彩的一生。

    獻關降清,首戰之功;降順,只是大勢所趨見風使舵,要你是吳三桂,手握長城一關口,你會怎麼選擇,尋求最優回報,還是民族大義?

  • 12 # 英雄悲歌

    不是為什麼,是時勢逼迫他做出的選擇!

    公元1644年春,李自成大軍逼近北京城下,大明朝岌岌可危!崇禎帝實在是無計可施了,他命太監撞鐘早朝,可文武百官一個沒來,圍在自己身邊的只是一群太監。大臣們早就另有打算了!此時的崇禎帝表現出了一個末代皇帝難有的氣節!他不打算投降,決心殉國。

    城外的闖王也高興不起來!他實在沒料到從西安進軍北京能如此順利,大明朝200多年的江山能說倒就倒嗎?他派一個投降的太監給崇禎傳話,只要封自己為王,再給一筆錢,他立刻退兵,並開赴關外去打清軍。李自成對自己改朝換代沒半點信心!他只要自己偏安一隅做個王就滿足了!可他萬萬沒想到的是崇禎想都沒想拒絕了他。闖王大怒,傳令即刻攻城,京城隨即陷落!崇禎吊死煤山。

    大順軍進駐京城立刻變了味。軍紀敗壞,燒殺搶掠,貧窮的農民軍體驗了京城的繁華,大家能搶就搶,能奪就奪,姦淫婦女,無惡不作。大將劉宗敏帶頭敗壞軍紀,每日除了吃喝就是拷餉銀,他聽說吳三桂的妾陳圓圓後,立刻搶來自己享用。並把吳三桂的父親吳襄下獄。

    本來吳三桂已經打算投降闖王了,且已帶兵往回趕,聽報自己父親與陳圓圓的事情後,勃然大怒,又率兵折回了頭,在山海關駐紮觀望形勢。此時的李自成也約束不了部下了,又要忙著登基。聽聞清軍軍情緊急,命劉宗敏帶兵出擊,劉宗敏不樂意了,說大家都是做賊的,憑什麼你在京城享福,我要去打仗?闖王無奈,只好親自率領50萬大軍迎擊清軍!

    大順軍趕赴一個叫一片石的地方與吳三桂的關寧騎兵遭遇,大戰瞬間爆發。大順軍兵力是關寧鐵騎的好幾倍,漸漸佔據上風,吳三桂急忙派人向在一邊觀戰的多爾袞求救,許下許多優厚條件,請求清軍幫助!多爾袞在得到好處後八旗騎兵迅速出擊,夾擊大順軍。闖王頃刻之間潰敗,農民軍雖人多,怎麼是2股精銳騎兵的對手,死傷慘重,闖王帶殘餘逃京城,吳三桂開啟山海關迎接清軍入關!中國歷史的天平傾向了清軍!清軍入關後一路勢如破竹,李自成則一路西逃,吳三桂充當清朝馬前卒,大肆屠殺農民軍。一直把明朝殘餘勢力趕到緬甸,最後殺死了永曆帝。大清封他為平西王,駐守雲南。當然,最後他也沒落下好下場!

    所以說,吳三桂當時就是牆頭草,在清軍與大順軍之間觀望,準備看誰強便投靠誰!得知愛妾陳圓圓被劉宗敏霸佔後,一怒之下投降後金,開啟山海關,放清軍入關,終使李自成與南明都失敗了!

  • 13 # 歷史百川

    吳三桂起初是忠於朝廷的,之所以放清軍入關有這麼一段佳話:

    1644年,李自成在長安建立大順政權。隨後,率軍殺向都城北京,崇禎皇帝迫於形勢封吳三桂為平西伯,奉旨入關勤王。吳三桂那個時候還是忠於朝廷的,所以統兵入關。

    曾不想,在前往京城的途中,大順軍已經攻陷北京,捉拿了大批勳貴高官,其中,他的愛妾陳圓圓也被搶了。相傳吳三桂當時勃然大怒,喊到:“大丈夫不能保一女子,何面目見人耶?”當即揮師第二次返回山海關,投降清廷,為清廷定鼎中原立下了汗馬之功。

    衝冠一怒為紅顏?歷史肯定沒有想象中的那麼美好!以吳三桂的性格不可能蠢到為一個女子當漢奸。

    這個時候吳三桂就需要權衡利弊,選擇跟誰混了。一個是李自成,一個是清軍。

    李自成的成功證明了他本人有謀略、有膽識。但是,不能掩蓋他目光短淺的缺點,滿足於推翻大明王朝而忽略了外敵入侵的威脅。同時,李自成抓了吳三桂的家屬當俘虜,甚至差點殺死他的父親。吳三桂若是投靠李自成,必定會被李自成要挾,同時如此大仇,李自成也一定不會留吳三桂養虎為患。

    相反,當時的崇禎皇帝已經死了,大明的時代已經結束,即使吳三桂沒有放清軍入關,清軍也一定會入關,只是時間上的問題。

    所以,吳三桂放清軍入關投靠了清軍。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是聽哪一首歌認識周杰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