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觀海于濤

    您所說的書法是指毛筆書法,至於是平時寫的是硬筆(鋼筆)字,其實這個問題之前也回答過幾次,書法水平好的人平時的硬筆字也並不一定好,毛筆與硬筆是不同的兩種書寫工具,兩者的握筆、用筆、書寫方式等都是不同的。如果是長期練習毛筆書法而忽略對硬筆字的練習,寫出來的硬筆字就達不到好的效果。要真正寫好硬筆書法,同樣需要像練毛筆書法那樣,按照一定的規範和要領進行練習,只是將毛筆書寫工具換成硬筆書寫工具,然後根據硬筆的特性來體現毛筆書法的筆畫、形態、意境。

  • 2 # 書心路上

    這種現象分兩個層面。一是毛筆與硬筆,此二者,寫字的方法表達的方式書寫用途都盡相同,因此,毛筆書法好的,平時寫硬筆不一定好,但不會差。另一是,不管毛筆或硬筆,創作作品與平時寫法因情境及目的不同,兩者肯定有差別。

  • 3 # 老書翁萬歲009

    謝謝邀請:我認為如果毛筆字,寫的真正好的話。他的鋼筆字(硬筆)也會不錯。就像你會一樣樂器,其它樂器也差不多會一樣。因它們的理論基礎是一樣的。就說書法吧,軟筆,硬筆書法,在筆法,字法,結構,章法,佈局某篇上,有區別嗎?沒有。只要你安毛筆字的寫法,去寫鋼筆字,一定能寫好。那麼為什麼,有人平時寫字不好呢?只是他不用心而已,就是他隨便寫一下,也比不練書法的人寫得好。不一定正確,望大師指正

  • 4 # 雄雞唱曉LM

    我也發現了這一有趣的現象。我們暫且可將其概括為書法的表現與實用的分離。為何會出現這種情況?其實也不難理解,可以想見:書者在藝術表演與現實功用兩種完全不同的心境下來完成各異之需的作品,自然所抱以的審美態度是有選擇性地實施書寫態度和技法的。顯然對處理書法作品的時候為了達到一種特殊美的狀態和境界,以及求得自尊心上的滿足感,定會自我激發出渾身解數,以求一逞,力爭達成自身高度集中而凝鍊的典型化審美實現,故此屬高層級的書法藝術創造活動及其成果。而日常的實用性書寫則是一種庸常閒適狀態下的完成過程,無可以自由地施於或多或少的審美參與量,可以放下包裝,減少虛飾,迴歸本真的原我來,這種輕鬆何樂不為呢!還有種種其它因素都在其後了,此略。

  • 5 # 手機使用者1964363836

    原因是,他書法還欠火侯,常用,易寫的也許能寫的將就看,遇到不常寫的,自然就難看了,有些有經驗的,比如寫行書遇到不易寫好的,就用草書躲過去,還美其名曰行草。真正書法好的,在寫字之前,就胸有成竹,結構怎樣處裡,甚至每一個點,都寫恰到好處,密疏得當,重心平衡,在任何時候都揮灑自如,妙筆生花,不可能寫不好的。這是我自己看法,不針對任何人。

  • 6 # 創新炎黃

    藝術書法與"實用書法"場景不同,同期在藝術書法練習中穿插硬筆書法與館閣體毛筆小楷練習,會比較好地解決"學用"短期脫節問題!

    其中的主要原理還在於人們書寫的速度習慣問題。在學習藝術書法(也就是人們常說的"書法"),沒有時速限制,你可慢條斯理地書寫大名鼎鼎的天下第一工筆楷書"田楷"。

    田楷的一筆一畫,無處不體現精細,如同數控機庫切削而出的精工墨玉。

    但你這種寫法用來寫作業,用來寫試卷,2小時2500字的論文,每分鐘需要寫的字數大約20個,每三秒鐘一個字,你能行嗎?假如繼續寫別的藝術字,比如行書草書,估計又會老師點一句"書寫不規範“代替評語。

    平時書寫其實就3項要求:規範、工整、美觀。你得捨得“不拘小節",在效率與美觀之間建立起妥協。現在大部分行楷味的硬筆字帖能改變你,流行了數百年的"館閣體“也行。

    田英章先生的行楷很實用,當然不能出現繁體!還有大量的曲筆圓法使用,田楷的精雕細刻也就消失了!但這種失反讓你筆行天下,如魚得水。

    如果你希望透過毛筆書法技巧提高硬筆書寫水平:快速、工整、美觀。那你就練練流行幾個世紀的館閣體毛筆小楷足以讓你硬筆書法神色飄逸!

  • 7 # 憶江南音樂坊

    你說的這種情況確實存在。有的人毛筆書法有一定的水平,而平時用鋼筆或者自來水筆寫的硬筆字卻不怎麼樣。

    其主要原因是,書法是一門藝術,講究點畫,結構,行氣,章法等一系列問題。書寫者在這方面都下很大功夫,不管是為了參展還是作為商品出售。而平時寫的鋼筆字等,都是為了應付工作等,不太注重筆法等方面,有時為了快速書寫,字跡比較潦草。所以看起來毛筆字比硬筆字好。

    其實也不能以偏概全,這種情況也不是普遍存在。因為毛筆書法跟硬筆書法有些地方是相通的。很多人毛筆字寫的好,鋼筆字自然也不錯的。

    還有一點,硬筆字一般都是寫楷書或者行書字型,很少有人用鋼筆寫草書。而有的書法家,在書法作品上擅長草書,在草書方面下的功夫深,硬筆字相對而言,就會有些遜色了。

    我這裡拋磚引玉,希望看到朋友們更精彩的回答。

  • 8 # 蘭亭書院顧勇

    生活中經常見到書法還不錯的人,平時寫字很草率。與創作相比,截然不同,造成反差的原因不外乎有如下情況:

    書法是瞬間表現的藝術,這和繪畫不同。繪畫很多天不見得完成一幅畫,畫錯了一筆還可以修改。而書法具有不可複製性,在書法的瞬間充分展現你的”臺下十年功”。書法還是一個遺憾的藝術,一筆一劃錯一點都算敗筆,也就失去價值。因此,在創作時,全身心都凝聚在作品上,不敢有絲毫的怠慢。

    而日常書寫和應酬上,大多草率應付。讓旁觀者覺得寫字水平不統一,”時好時壞”。這就是創作與日常書寫的最大區別,心態使然。

    日常書寫能做到自由輕鬆、心手雙暢、自然而然的書寫狀態。不那麼拘束和講究,給人以水平不好的誤解。創作參賽時,又殫精竭慮、如臨大敵、苦心孤詣的狀態寫出的作品,讓人看到了認真,就以為寫得不錯,兩種狀態寫的字,截然不同。

    蘇軾說過:”無意於佳才佳”!當創作時適當放輕鬆心態,在平日書寫狀態基礎上,增加一點純熟技法、情感進去,才是最可取的方法。

    蘇軾的《黃州寒食帖》,就是在這種狀態下誕生的。

    明白了書法和寫字的區別,無論在創作還是日常練習就能做到有的放矢。如果一個人基本功非常紮實,他的字在日常和創作中,也就差別不是很大了,關鍵還要看個人的心態和功力。

  • 9 # 葉靜湖

    看你如何定義這裡的書法好了。毛筆書法好,硬筆不怎麼樣的反正我是一個都沒見過。硬筆書法好,軟筆不怎樣的倒是見了不少。

    硬筆軟筆雖然有差異,對於控筆能力要求都是一樣的。只是軟筆要求更高一些。如果毛筆書法確實好,硬筆就不該不好。古代書法家很多好的作品就是書札。書札就是信件,也就是古人平時應用時寫的字。近現代雖然硬筆和軟筆分開來,但是用筆相似,結字幾乎沒有差別。硬筆書法,不是獨創的書體,是在軟筆書法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近現代書法家的硬筆信函也是收藏的大項,因為這些硬筆“無心之作”都是很好的作品。

    我看到比較多的是楷書規規矩矩,還不錯,行書非常差。因為落款要用行書,一篇挺好的書法作品,寫到落款處就給毀了。這樣的人不能叫書法好,只能說臨帖還行。所以,凡是寫歐楷的如果你想省時間直接看落款就行了。落款看的過去的,一定寫的不錯。可以欣賞一下。落款不行的,再去看楷書一定有很多紕漏。這樣的人寫字肯定不怎麼樣啊。如果只注意了他的楷書,可能會覺得他書法好,其實不然,他書法本來就不好。

  • 10 # 妙澤居士讀書空間

    其實書法好的人,平時越最隨便寫的字越好。蘇東坡有句名言:“書初無意於佳乃佳爾!”書法史上著名的天下三大行書《蘭亭序》《祭侄稿》《黃州寒食詩帖》都是草稿,是作者平時最真實的寫字狀態,作者無意於把它當做書法來寫,卻寫出了流芳千古的經典之作。

    相反,有的作者為“創作”而寫字,刻意寫好一件書法作品,卻往往不能盡如人意。據說王羲之在蘭亭集會時喝了酒,為大家做的詩寫序言,就在微醉的狀態起草了這一篇《蘭亭序》,也就是最平常的隨便書寫。第二天酒醒之後又正兒八經地抄寫了三遍,力求書法完美,卻不如第一遍草稿寫得傳神。所以得以流傳的是那篇“草稿”《蘭亭序》,而刻意想寫好的三遍都沒有流傳下來。

  • 11 # 圓頭哥3661100051

    題主所言並不絕對!書法好是要練的,在練習的過程中熟悉對筆的掌控和肌肉記憶,所以從橫向而言,書法好的,即使他隨手寫幾筆,也比沒練過書法的都要好。從自身縱向來說,平時寫字可以是當時的心態和狀況,工具的熟悉所決定的。如蘭亭序,傳說是王羲之與老友喝酒後所寫,其後酒醒想再抄寫,但書法的效果還不如之前。現實生活中,見過對寫毛筆書法比較好,硬筆書法也不會太差,但如果是寫硬筆好的,毛筆則不一定好(可能是題主所說的情況)。我想是因為毛筆的掌控難度大於硬筆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985土木工程專業畢業去中建五局有前途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