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5
回覆列表
  • 1 # 電影小八哥

    《三體》是指《三體》是劉慈欣創作的系列長篇科幻小說,由《三體》、《三體Ⅱ·黑暗森林》、《三體Ⅲ·死神永生》組成,第一部於2006年5月起在《科幻世界》雜誌上連載,第二部於2008年5月首次出版,第三部則於2010年11月出版。

    其實這部小說主要是塑造了一個完整的科幻體系,建立了一個三體宇宙。對我們的影響更多的在於提供了一個想象空間。對於影視界來說,可能意味著一個科幻電影體系。

  • 2 # 9GE啦啦啦

    作為一個不務正業的雜貨鋪老闆,現在說《三體》影響世界,還有點早。

    劉慈欣作為一個硬科幻作家,在他所有的作品裡,都是披著科幻的外衣來赤裸裸的描寫人性。一隻倔強的螞蟻貫穿了劉慈欣整個的作品,它見證了人類總是不斷的在犯同樣的錯誤。這也是劉慈欣作品的偉大之處。

    從《三體》的大火開始,劉慈欣的其他作品也開始被國外關注,很多已經開始外文翻譯了。這起碼是中國科幻對世界影響的一個開始,就是這麼一直小螞蟻,迎著朝陽舞動著它的觸鬚,讓太陽開始注意到它。這一隻小螞蟻代表著他自己,也代表著中國科幻,大劉堅信“明天的太陽會照常升起”。

    多年以來,中國在科幻文學方面,在世界上的貢獻可以說是0。但是劉慈欣的出現讓這個零變成1,有了這個0和1之後就會有無限的可能。19年春節《流浪地球》上映了,把韓國人酸了一把。這也是劉慈欣這隻小螞蟻一點點影響世界的證據。

    但是想大劉這樣的螞蟻還太少,如果有數萬只大劉螞蟻,那麼世界也會為之顫抖。

    我是九哥,一個不務正業的雜貨鋪老闆,中國科幻在劉慈欣的帶動下還在起步階段,小夥伴們應該多給他們加油。

  • 3 # 深度科幻

    作為一個科幻領域的作者,小編不願刻意抬高劉慈欣先生的歷史地位,客觀而言劉慈欣的《三體》主要影響的是中國人和中國社會,但在現在這個歷史時期影響了中國基本上就等於就影響了世界,因為我們中國人畢竟佔據世界四分之一的人口,而且是全球第二強國,註定影響未來!

    他實現了自己的理想——劉慈欣曾經吹過的牛!

    這段劉慈欣在《重返伊甸園,科幻創作十年回顧》寫下的話,是對其科幻小說最好的總結,基本概括了《三體》對中國人思想的三大改變。可以說大劉曾經吹過的牛,用30年的努力完美兌現!

    我的科幻創作分為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純科幻階段:科學是科幻小說力量的源泉,但科學之美跟傳統文學之美有著完全不同的表現形式。科學的美感被禁錮在冷酷的方程式中,普通人需要經過巨大的努力才能窺到她的一線光芒,而科幻小說正是通向科學之美的一種橋樑,他把這種美從方程式中釋放出來,展現在大眾面前。第二階段稱之為人與自然階段:文學是人學,這句被奉為金科玉律的話其實並不確切。傳統文學給我的印象就是一場人類的超級自戀,文學需要超越自戀,最自覺做出這種努力的文學就是科幻文學,科幻文學描寫的重點應該是人與大自然的關係。第三個階段是社會實驗階段,現實世界中任何一種邪惡都能在科幻中找到相應的世界設定,使其變成正當甚至正義的,反之亦然,科幻中的正與邪,善與惡,只有在相應的世界形象中才有意義。劉慈欣怎麼影響中國人的思想?答:第一、全民性科普,讓大眾看到科學的力量及科學之美!

    其實在之前一直思考一個問題,在西方科學逐漸昌明的時代,朱明王朝的勳貴及滿清的八旗子弟,為什麼沒能像西方的很多富二代一樣投身科學,而是一代又一代的寄生在“動物慾”(注這不是小編說的,很多科學家包括愛因斯坦都對我們說過這樣的話)的搖籃中不能自拔?雖然不排除其中某些人取得了一些文學藝術上的成就,但不可否認絕大部分人還是沉迷在“酒色財氣”的享受之中。我們為什麼不喜歡科學?這其實是一個十分令人深思的問題。

    造成這一現象的主要原因當然是封建社會皇權和禮制思想的禁錮,不僅使傳統社會極端的鄙視科學,而且極大地限制了人們的思想認識和人生追求。包括到現在,絕大部分人對成功、幸福的理解仍然侷限在金錢、女人、權力和享受上,並沒有充分認識到科學的力量,更談不上感受到科學之美。譬如說在早些年很多人推崇年輕人不學習去經商;包括到現在某些人如果不能比父輩賺更多的錢就被視為沒出息等等,都是這兩種思想的體現。

    《三體》作為在中國第一部成功的科幻小說,對中國社會首先的作用在於科普,讓人更多的接受科學,認識科學,真正感受到科學的美。舉一個最簡單的例子,如果一個人沒有一定的科學修養根本就談不上看懂《三體》,而一旦透過自己的學習看懂之後不覺得拍案叫絕,《三體》中特別對基礎科學的描述,震人發聵。在近期,中國社會有很多關於興建強子對撞機的討論,可以說劉慈欣《三體》的作用功不可沒,他讓不僅讓很多普通公眾真心感受到了科學的重要性,也真正感受到了科學之美。

    劉慈欣怎麼影響中國人的思想?答:第二、讓大眾站在更高的高度思考社會。

    美國的報紙曾這樣評價《三體》:中國人開始關心全人類的命運!這句話非常的客觀深刻!

    事實上就像劉慈欣說的,傳統文學給我的印象就是一場人類的超級自戀。由於小農經濟、文化和歷史的緣故,中國人的思想從未跨越“人”這一單一視角,總是執著於文字遊戲的機變和人與人之間複雜的相處之道,卻從未站在更高的高度去思考人與自然與或人與社會的關係。

    譬如說中國的歷史典籍與文學創作總是如此的簡單、乏味,無外乎就是某某人因為做了某事,因此如何云云,至於自然因素、技術原因、氣候問題等統統被忽視。這不僅造成中國人認識世界的系統性偏差,而且徹底扼殺了形成科學的可能性。以至於中國人從上古到清朝,總是抱著一本論語治天下的思想,一遍又一遍不厭其煩的傳送著古人寫作的神話,將人類文明矇昧時期的無知當做經典,刻意的牽強附會並不斷延伸,巴不得把人教育的回到古代才算罷休。直到英國人用洋槍洋炮敲開中國大門的時候,我們才突然發現這些原來統統都不管用。

    舉一個例子:前幾年中央電視臺某著名歷史欄目中,某專家基本上通讀了一遍歷史竟然從未提過“馬鐙”、“冶鐵”這兩項改變歷史程序的技術的應用,除了陰謀還是陰謀真的非常的悲哀,客觀而言還不如一些網文。

    當全民性的只盯著一個人或者一些人的時候,你會發現你離真相已經越來越遠,離未來也越來越遠。儘管我們十分聰明,但因為缺乏大的歷史格局和長遠的眼光所以始終在原地徘徊。文學是一個民族的靈魂和精神,《三體》這部作品嚴格來說是最不像中國小說的小說,曲折離奇的故事情節,多線頭的人物敘事,其中更夾雜著對社會、科技、思想的種種反思。說實話這種寫法非常難以把握,我將這種寫法稱為“光錐之內皆命運”,劉慈欣用近乎放飛自我的寫法將事物複雜的因果理得僅僅有條,不僅交代出了事情的前因後果,也給人留下太多的思考。

    劉慈欣怎麼影響中國人的思想?答:第三、啟蒙大眾真正去思考文明。

    就像晚清翻譯家教育家嚴復第一次在《天演論》中說出“物競天擇”一樣,劉慈欣的《三體》作為一部大眾小說,說出了很多人疑惑卻又不敢說出,不願意說出的話,特別是對人性和黑暗森林的描寫令人警醒。當然這很容易被很多道德人士斥為三觀不正,但卻恰恰因為“三觀不正”為讀者展現了一個複雜卻又真實的社會。在西方人的哲學中,人是天使與魔鬼的結合體,而在東方哲學中卻只有天使而沒有魔鬼,但儘管如此我們也並沒有消滅我們歷史中的魔鬼,反而極大地制約了自己的進步,以至於現代不僅所有的自然科學都源自西方,甚至所有的社會科學也來自西方,歸其根本很大原因就是因為,我們從未真正的正視過現實,思考過自己的文明。

    在中國歷史上因為代聖人立言的緣故,不斷美化歷史、世界是一種病態,甚至所謂的文學完全變成了一個如何更巧妙誇讚的技法。一個比較鮮明的例子是,前些年有新聞媒體報道某中學生因為從科學的角度寫作春天,得出春天是病菌橫行的季節而被老師判為0分,簡直令人無語。

    隨著歷史的車輪,我們的民族已經書寫下了5000年的文明,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我們得到了很多也失去很多。在21世紀,甚至從16世紀開始,人類文明就已經迎來全新的歷史時刻。說實話,作為一部科幻小說很難影響世界人民的思想,也不見得能影響廟堂,但他卻給中國的很多普通人留下了深深的思索。而未來中國正是由你我這樣,千千萬萬個普通人組成。中國需要的不是一部《三體》或者一個劉慈欣,而是需要更多有深度的作品,更多懂得思考的人,這就是《三體》影響中國,乃至影響世界的方式。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果施密特沒下課,天王山之戰,會用劉歡踢左後衛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