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慢性病研習社

    這二者的關係,從字面上的意思來看,根本沒有半毛錢的關係,但是如果你從本質來講的話,還是有一定的關係的,情緒變化可以引起血糖波動,反過來,血糖波動又可導致情緒改變,二者互為因果。

    因此,糖尿病人在服藥與飲食治療的同時,應調節情致,穩定情緒,儘量避免緊張、焦慮、急躁等負性情緒的發生。 當人的情緒發生急劇變化時,交感神經的興奮性增高,促使肝臟中的糖元釋放進入血液,以提高血糖,滿足大腦等重要臟器的能量需要。

    因此,情緒管理對於血管的影響還是比較大的,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應該嚴格做到馨臻健康法的七條原則,尤其的對於情緒管理這一項尤為重要!

    在此我來為大家說下,汁家將在北京房山修德谷進行一個線下情緒管理體驗的實踐課程,負責此次課程的專業人士——全國積極心理學應用推廣專家何然老師。

    透過集體場能、團體訓練的現場體驗方式使學員找到認知平衡的方法,達到發現情緒、排解情緒、控制情緒等情緒的管理能力。

  • 2 # Cappuccino--夏穎公主

    當然有關係啦,到醫院看病的時候,血糖如果飆升的指數時,醫生就會含蓄的問你是不是生病?或者生氣了?或者大哭,大喜大悲這樣的意思,這些情緒固然會引起血糖上升的可能,是血液濃度變濃。

  • 3 # 醫路有你

    好心情能降血糖!

    好心情對血糖的影響

    在降糖路上,糖友常常忽視了情緒因素。其實好心情是控制血糖的一道良方。它可以刺激胰島素分泌、增加胰島素敏感性,平穩降糖,平衡體內內分泌系統,糖尿病患者身體更加健康。

    壞心情對血糖的影響

    當機體處於緊張、焦慮狀態時會引起交感神經興奮,進而抑制胰島素分泌,同時促使體內皮質醇激素、腎上腺素、甲狀腺激素、胰高血糖素等升糖激素的釋放,引起血糖波動,加重糖尿病病情。

    馬克思說:“一種美好的心情比,十服良藥更能解除生埋上的疲憊和痛楚。”

    保特好心情,讓好心情陪伴在自己身邊,好心情不僅可以帶給你快樂,而且保持生命活力,對於糖尿病患者來說好心情是任何藥都無法代替的。

    據統計,世界上80%以上的疾病是由情緒不佳造成的,而不良的情緒還是癌細胞的活化劑。

    有句話說得好,不能掌控心情,何以掌控人生呢?

    從今天開始,糖尿病朋友就努力嘗試讓自己保持好心情吧,不管在任何情況下。

    祝您天天好心情!身體健康!

  • 4 # vista營養師

    所有好醫生都承認情緒與血糖關係密切。但是,情緒又是總被忽略的因素。

    人的情緒主要受大腦邊緣系統的調節,大腦邊緣系統同時又調節內分泌和植物神經的功能,憤怒、抑鬱的心理因素可透過大腦邊緣系統和植物神經影響胰島素的分泌。當人處於緊張、焦慮、恐懼等應激狀態時,交感神經興奮,會抑制胰島素的分泌。同時,交感神經還將作用於腎上腺髓質,使腎上腺素的分泌增加,間接地抑制胰島素的分泌和釋放,升高血糖。

    恐懼、緊張導致腎上腺素分泌增加,導致血糖升高; 壓力、焦慮引發兒茶酚胺分泌增加,抑制胰島素作用,導致血糖升高; 青春期、妊娠期、更年期及精神刺激等原因導致甲狀腺素分泌增加,導致血糖升高。突然的驚嚇,外傷引起腎上腺皮質激素分泌增加,導致血糖升高。

    問題來了,糖尿病診斷時,醫生會詢問你的情緒問題嗎?為什麼診斷時不考慮情緒,不檢查各種升糖激素,而只根據血糖指標判斷糖尿病呢?

    我們的身體有非常精密的血糖調控機制,人體影響血糖水平的激素有很多種,除了胰島素,還有胰高糖素,腎上腺素,垂體前葉分泌的生長激素,甲狀腺素,兒茶酚胺等等。壓力、緊張、熬夜、失眠、酗酒、高負荷工作、低血糖、負面情緒都是常見的應激刺激因素,都容易導致血糖升高!

    醫院確診糖尿病的檢查主要有:空腹血糖、糖化血紅蛋白、糖耐量實驗。通常只要血糖超過標準值(空腹血糖大於7mmol/l,餐後血糖大於11.1/l),你就被戴上了糖尿病的帽子。常規血糖檢測幾乎從不檢查腎上腺皮質激素(GC)、胰高糖素、兒茶酚胺、腎上腺素等引起血糖上升的激素,不排查應激反應和其他因素引發血糖高的情況。

    證據顯示,糖尿病患者30-50%有情緒障礙。讓我們反過來看這個數字,是不是可以說,有大量因為情緒問題導致的暫時的血糖高,被誤診為糖尿病呢?

    最新的糖尿病診斷標準並沒有修正這些疏漏,反而將糖尿病確診的空腹血糖從7.8降為7,這樣做是把更多高血糖當成糖尿病,讓藥企賣出更多藥物,對糖尿病確診無半分好處。(該診斷標準由美國糖尿病學會ADA制定,ADA,有時間我跟你講一下這是個什麼組織。)

    不僅診斷時不考慮情緒問題,病理學中也忽略了情緒影響。病理學中只例舉了兩點:遺傳和環境。糖尿病是隱形遺傳,需要足夠條件觸發,所以遺傳並不可靠。而環境因素例舉了運動過少、進食過多導致的肥胖,沒有情緒因素。

    病理和診斷標準中都沒有提到情緒,所以醫生對於情緒影響也只能泛泛而談。看到血糖異常,好醫生可能會多問一句,而一般的醫生會隻字不提。然後呢,頂多讓你隔日再檢測一次血糖來確診糖尿病,其他任何事情都沒有發生。

    如果下一次檢測時,情緒還是不好呢?對不起,還會判定你是糖尿病。

    好吧,病理學和診斷忽略了情緒因素我忍了。但是當血糖出現異常,控制好甚至出現胰島素抵抗時,你需要修正治療方法吧?也沒有!

    病理學認為的胰島素抵抗來自:遺傳、肥胖、長期高血糖和高遊離脂肪酸疾病(注1)、腫瘤壞死因子a(TNF-a)增多(注2)。

    遺傳、肥胖、長期高血糖明顯不是重點,我們來看一下高遊離脂肪酸和腫瘤壞死因子a究竟是什麼?

    你如果對糖尿病有點了解,就會知道低血糖和應激刺激下,我們的身體會啟動升糖反應。當肝糖儲備不足時,脂肪和蛋白質會透過糖異生作用轉化出血糖。此時腎上腺皮質激素分泌(擁有最強的升糖作用),持續提升胰高糖素(最主要的升糖激素),抑制胰島素作用,促使脂肪和蛋白質糖異生作用。

    脂肪糖異生時,大量的遊離脂肪酸進入血液,為脂肪的糖異生升糖準備好材料。(回答注1:這就是高遊離脂肪酸疾病的原因,並不是疾病,而是一種應激狀態的代償反應)。

    蛋白質糖異生時,由於蛋白質沒有其他的儲存方法,是以細胞的形式存在,你的身體就會命令一些細胞自殺,或者乾脆就派出巨噬細胞,直接吃掉這些非主要器官上的細胞,分解抽出蛋白質當做原材料。此時,巨噬細胞就會產生“腫瘤壞死因子a(TNF-a)”,(回答注2,這就是腫瘤壞死因子a增多的原因,不是疾病,也是應激狀態的一種代償反應。)

    為什麼病理上將簡單的糖異生反應一拆為二,用非常生僻的回答來解釋,而閉口不提糖異生,也不提引發糖異生最常見的低血糖和應激反應呢?

    細思極恐。

    只要無法用藥物干預的病因,都被從病理、診斷和治療中遮蔽了。

    也許你一直認為的二型糖尿病,其實正是應激性糖尿病卻被錯誤治療!大量應激性糖尿病或暫時性血糖高被誤判為二型糖尿病,這絕不是開玩笑。二型糖尿病中只有15%胰島素減少,85%存在胰島素抵抗,在85%的胰島素抵抗中,除了一些嚴重高脂血症導致的胰島素效率低下以外,大部分抵抗的來源,是胰高糖素、腎上腺素、腎上腺皮質激素等一些升糖激素在起作用!我有理由相信,應激性糖尿病佔比,超過其他型別。

    情緒對血糖影響很大,但你得不到有效建議。

    失眠對血糖影響很大,你也得不到有效建議。

    壓力、緊張、低血糖等引發應激反應升高血糖。沒有醫生關注。

    糖尿病是最易發生誤診的幾種疾病之一

    不檢測升糖激素,不排查應激反應和其他導致血糖高的情況,誤診情況極易發生。

    英國首相特蕾莎梅,糖尿病被錯誤治療兩年後,前幾天發現被誤診了糖尿病型別,說起來也是可笑可嘆,但,這就是醫療診斷、治療糖尿病的現狀!

    綜上,糖尿病的引發與多種情況相關,可能,再加上一些血糖高誤判為糖尿病的情形在內。現在的血糖檢測有諸多疏漏,亟待改進。看過這篇問答,在遇到血糖檢測,記得給醫生提個醒。如果你懷疑自己是應激性糖尿病或者是壓力、緊張、負面情緒等應激因素影響了血糖,必要時補充檢測腎上腺皮質激素(GC)和胰高糖素的水平,以免誤診延誤病情!

    vista專注非藥物調理,給你的全是乾貨!感興趣可以看我更多問答。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結婚很多年,到最後支撐兩人繼續走下去的是愛情,還是責任感?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