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科學探秘頻道
-
2 # 營養醫師三十年
癌症患者的重中之重就是吃好,尤其是術後,放化療後一段時間內飲食都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而這裡面所謂的吃好,不僅僅是填飽肚子,維持能量,不吃不利於健康的食物,而是十分強調要吃好蛋白質食物,高蛋白飲食對腫瘤患者有益 。
吃好蛋白質食物具體要從兩方面來說。
第一、保證蛋白質的數量
對於普通人來說,蛋白質的輸入量大約每天1.0克/公斤體重(普通人標準),但是對於腫瘤患者來說,這還遠遠不夠,最好能夠達到,每公斤體重1.2~1.5克,而且,病情越重,狀態越差,則蛋白質越多,最多可以達到2.0克左右。幾乎達到普通人的一倍。
舉個例子來說,一個60kg體重的普通人,蛋白質的需要量大約在55-65g之間。但是對於癌症患者來說,蛋白質的需要量就要在70-90g之間為宜。
如此多的蛋白質,大致相當於食物:
奶類(250毫升一袋奶約含蛋白質8克)
蛋類(1個雞蛋,蛋白質6克)
魚蝦(100克,提供蛋白質15克)
禽畜肉類(50克,提供蛋白質8克)
大豆製品(100克,提供蛋白質8克)
蔬菜(100克蔬菜大約提供蛋白質5克)
糧食(200g,提供蛋白質20克)
以上蛋白質大約是70g左右,如果想要再增加一些蛋白質的攝入,可以增加一些奶類,蛋類的攝入。
第二、保證蛋白質的質量
癌症患者,蛋白質的攝入儘可能選擇優質蛋白,即魚肉蛋奶豆中的蛋白質,更好消化和吸收,同時減少主食的攝入。
-
3 # 紅豆140904351
在人人談癌色變的現在,蛋白質的攝入量對癌症的患者的提升存活率至關重要,可以說是決定癌症患者生死的重要因素,必須引起腫瘤科醫生和患者及其家族的高度關注和重視。
一、動物蛋白和植物蛋白對癌症患者的影響
(1)動物蛋白質
動物蛋白質是一種優質蛋白質,主要是指人體攝入動物的食物(魚、肉、禽、蛋、奶)而獲得的一種優質蛋白,同植物蛋白質相比,氨基酸模式更接近於人體氨基酸模式,所以說,單從質量上來說,它比植物蛋白更優,質量更好,也有利於人體吸收。但它有幾個致命的弱點:a不穩定。b人體過量攝入會抑制活性維生素D的產生。c過量攝入會導致人體產生更多的類胰島素生長因子(IGF~1),並促使癌症形成或擴散。
(2)植物蛋白質
植物蛋白質一般是指人體透過攝取植物性的食物而獲得的一種蛋白質,從營養學上把大豆(黑豆、黃豆和青豆)及製品稱力優質植物蛋白質,把雜豆(綠豆、赤小豆等)、五穀雜糧和蔬菜水果中攝取的蛋白質稱為一般蛋白質。從質量上來說,植物蛋白同動物蛋白相比稍差點,但它對於預防癌症或治療癌症來說,有幾個特出的優點:a穩定。b預防癌症的產生。C抑制癌細胞的產生或擴散。
二、動物蛋白質對癌症的影響
(1)蛋白質的重要性。對於人體而言,蛋白質相當重要,可以說沒有蛋白質就沒有生命,蛋白質既是構成組織和細胞的基本成分,又是各種形式的生命活動的物質基礎,人體組織和細胞的更新或修復都離不開蛋白質。雖然蛋白質如此重要,如果使用得當,有利於防癌控癌,有利於身體健康;如果使用不當,則容易患癌,也會促使癌細胞的擴散或轉移。
(2)動物蛋白質是一種會促癌的荷爾蒙。動物蛋白質導致人體產生更多的IGF~1,使得細胞的成長與移除失常,並促成癌症形成。如果人體過多攝入動物蛋白(魚、肉、禽、蛋、奶),則人體內IGF~1就會不斷增多,而它是一種會增進癌細胞生長的荷爾蒙,是一種癌症指標。在正常情況下,這種荷爾蒙能有效控制細胞的“生長”,也就是說能控制自身的繁殖並拋棄老舊細胞,以確保人體健康。但有7項研究指出,在機體不健康的情況下,IGF~1會更加活躍,導致更多新細胞出現、生長加速,同時也會阻礙舊老細胞的移除,這兩項因素都有利於癌症發展。研究證明,食用動物性食物,會使血液中的生長激素IGF~1濃度提高,比較有關聯的癌症,如乳腺癌、前列腺癌、結腸癌等。
(3)動物性蛋白質會抑制活性維生素D的產生,而乳腺癌、前列腺癌、結腸癌等癌症的產生同體內缺少活性維生素D有關。維生素D一般不需要從食物中攝取,只要每隔幾天在陽光下曬上約30分鐘,人體能自行合成。除了陽光及遺傳基因影響維生素D的製造外,食用含動物性蛋白質的食物也會阻礙活性維生素D的製造,導致人體血液中活性維生素D的濃度過低,如果一直過低的話,就會導致乳腺癌、前列腺癌、結腸癌等癌症的發生。另外,鈣質攝取量持續偏高,體內環境也容易使活性維生素D減少。也許會有人認為體內缺少活性維生素D,補充維生素D製劑就可以解決。不過,活性維生素D卻無法從食物或藥物中獲得,若把活性維生素D單獨製成藥品,效力會過強而不適合醫療使用;而你的身體卻有一套精密的自動調節機制,製造分量恰到好處的活性維生素D,適時發揮最正確的效用。如果要防癌或治癌,請多曬太陽,少開車,補充鈣質必須適量為好。
三、癌症患者分三個階段補充蛋白質
(1)手術、放療、化療等治療階段
這個階段的患者,由於體內消耗的蛋白質的較多,應以高蛋白為主,以確保患者的生存或身體恢復。蛋白質以動物蛋白為主,以植物蛋白(大豆及製品)為輔,每天每千克體重蛋白質攝入量以1.2~1.5克為宜。
(2)出院後在家恢復階段
這個階段身體處於調養恢復階段(約一個月)。這個階段需要加強營養,仍然以動物蛋白為主,植物蛋白為輔,但要根據病人的身體恢復情況進行及時調整,蛋白質攝入量應稍高於正常人群,一般每天每千克體重1~1.2克為宜,不宜過高攝入。
(3)穩定階段
此階段患者傷口已癒合,身體已經有了一定程度的恢復。為了防止抑制癌細胞的過多產生或轉移,此階段應以植物性蛋白(大豆及製品)為主,動物性蛋白為輔(肉類、魚類、禽類三者合計不能超過100克,以50~75克為宜),每天每千克體重0.8~1克為宜。
癌症患者想提高生存率,飲食是一個重要環節,多吃點蔬菜水果和五穀雜糧,這樣就能多攝入各種抗氧化營養素和礦物質,富含動物蛋白質的食物(魚、肉、禽、蛋、奶)應適量或者嚴格控制,這樣才有利於抑制過多癌細胞的產生,有利於控制病情,帶癌長期生存。
回覆列表
除了癌症最重要的治療手段:手術以及放化療外,癌症患者的營養飲食控制也是改善其身體狀況、提高治療效率、提升及存活率的重要方面。下面就說說攝取蛋白狀況對於促進生存率的情況:
1.含有甘氨酸和絲氨酸的蛋白質。之前在自然雜誌上發表的一篇研究指出:透過選擇性攝入蛋白質,癌症患者可以有效的提升存活率,增加存活時間。我們都知道,本來這是生命活動的基礎物質。好東西人人都想擁有,當然,作為壞人的癌細胞也想擁有。這些癌細胞會大肆掠奪人體內的營養為其所用,這些營養物質中有一部分就是蛋白質。所以癌症患者一般都比較消瘦,並經常出現營養不良症狀。
這些癌症細胞掠奪人體內的蛋白質,其實是看中了蛋白質中的氨基酸,特別是氨基酸中的甘氨酸、絲氨酸。科學家已經多次證實這兩種氨基酸對腫瘤生長的促進作用。要在自然雜誌上的論文指出:對於患有腸癌和淋巴瘤小鼠,使用不含絲氨酸和甘氨酸的食物,它們的生存率提高了一半。因此,不過少吃,含有甘氨酸和纈氨酸的食物,有望實現癌症患者生存率的提高。
2.低蛋白飲食另外,近期來自法國科學家的研究則指出:低蛋白飲食可以啟用一條關鍵的IRE1α/RIG1訊號通路,誘導內質網中的未摺疊蛋白反應,殺死癌細胞。也就是說,透過控制蛋白的攝入量,就可以有效的抑制癌細胞生長甚至殺死癌細胞。但這項研究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處,比如蛋白質的攝取量沒有一個明確的指示標準,小鼠實驗中他們發現蛋白質減少12.5%和25%會延緩腫瘤生長,但減少40%的話卻沒有任何效果。
但是過低的攝入蛋白質,對於本就營養不良的患者來說是不友好的。所以,這項研究仍需繼續深入,定量的研究蛋白質的攝取量、癌症患者的營養狀以及癌症的增長抑制情況,三者之間的關係。
以上研究都是基於動物模型,在人體中的狀況還沒有衡量。所以想要透過控制飲食來改善癌症治療情況,還需要廣大科學工作者繼續努力。並且,這種飲食限制方式只能作為短期方案,出於安全目的,必須由醫生仔細地監測和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