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鹹魚空想家
-
2 # HM夢迴大唐
印度LCA輕型戰鬥機(體積空重都屬於最輕型的一種)售賣單價8500萬美元,屬於單價最貴的輕型機種。且不說能不能找到外國買主,就連印度空軍自己不想要,還是被印度政府硬塞給他們的(支援“印度製造”)。但它賣這個價也是無奈。因為作為製造商“印度斯坦”航空公司,它總不能賠錢賣飛機吧!它賣的貴,是因為它機身上大多數分系統都是從國外進口的,花了高價買進,組裝到自己“國產機”上,那整機的價格自然就上去了。
目前光輝戰機使用美國提供的F404渦扇發動機、雷達與無線電系統來自以色列、加油管/雷達罩/彈射座椅從英國進口、座艙航電裝置由法國提供、GSh-23L雙管機炮則是俄羅斯的產品。而在這之前,就連機身上的複合材料,座艙蓋和電子干擾裝置也是進口外國的。12月剛剛才勉強用國產複合材料和自己的座艙蓋產品替代了進口品,為此印度斯坦還大肆吹噓了一番“國產化率”達到“85%”等等(不知這個比率是怎麼算出來的)。
至於說LCA的真實戰鬥力,別說跟F-16,殲-10等輕、中型戰機比了,就是跟單價2500萬-3000萬美元(取決於批次)的輕型戰機“梟龍”比,也沒有任何優勢,甚至不如。單價卻是“梟龍”的三倍!中國“國產機”就是國產的,不是買外國子系統組裝的。所以賣價便宜。這就是印度軍工的無奈!
-
3 # 五嶽掩赤城
摸底老仙,法力無邊,吹牛不上稅,給自己賺吆喝,誰買誰傻13。
戰鬥機單價有好幾種表現形式,一種是飛離價格,就是戰鬥機造好後離開工廠後,要支付給生產廠商的價格,也就是裸機價格。這種價格一般都是本國政府向本國企業採購戰鬥機才會出現的價格。因而在國際軍售中,一般表現是合同套餐的形式,多多錢購買多少多少架戰鬥機,實際上合同裡還包括配套的維護保養裝置、零部件備件、附加裝備、武器彈藥、人員培訓等等,再加上相關的稅費。通常情況下,合同套餐價格一般情況下可以達到飛離價格的1.5至3倍。
比如2010年左右,非洲奈及利亞向中國以2.5億美元購買了15架殲-7NI戰鬥機,合同單價為1600萬美元,而一年後,孟加拉以約700萬美元的價格購買了16架殲-7BGI,是欺負非洲黑叔叔沒文化嗎?不是,是因為孟加拉在1989年開始就購買了殲-7,一直作為其空軍主力戰機來使用。屬於增購性質,相關附加購買很少,接近於裸機價格。而奈及利亞屬於首次購買,軍售界可沒有首充優惠,相關配套裝置,彈藥都要購買,還要去教會黑叔叔飛行員怎麼開飛機,黑叔叔地勤怎麼去基本維護。而LCA所說的8500萬美元,實際上就是飛離價格加上基本稅費的合同基礎價格,相當於孟加拉700萬美元購買殲-7的套餐。因為合同套餐是根據客戶需要而定的,不會是固定值,更別說作為款法國設計,俄羅斯測試,印度裝配,使用美國發動機,以色列雷達,發射俄羅斯的導彈的戰鬥機,配套裝置的價格,也不是印度人定的啊。
而我們再看看飛離價格8000萬美元級別能夠買到什麼水平?
美國的F/A-18E/F block2 超級大黃蜂 飛離價格8700萬美元
俄羅斯的蘇-35 8300萬美元(中國的20億美元24架合同,考慮中國從俄羅斯軍購附加向來極少,武器彈藥其他裝置都是另外單買的)
額……我有受虐傾向,不喜歡重型戰鬥機,就喜歡輕型戰鬥機那蘿莉曼妙的身材,那麼我們就看看同類型的輕型戰鬥機吧。
瑞典的鷹獅E/F戰鬥機,4300萬美元(2014年,巴西合同中薩博公司透露的飛離價格,實際合同36架鷹獅E/F共58億美元,注巴西對鷹獅進行特別定製,還購買了裝配線)
中國/巴基斯坦梟龍戰鬥機 約2000萬美元
你覺得,這個玩意能賣的出去麼?
順帶說下,印度海外軍售,那不得不提一下,北極星輕型直升機,這款被冠上印度人的驕傲,是由印度與德國聯合研發,研發成功後同樣被各種吹上天。但是其真正牛逼的是在軍售界有個前無古人的輝煌戰績。
2009年,厄瓜多與印度簽訂合同,以5000萬美元的價格購買10架北極星直升機,到2015年已經交付了7架,但是在這段時間,就是這7架直升機已經摔了4架,其中1架還是去接總統的路上摔的(嚇死總統寶寶了),氣的厄瓜多直接終止合同,拒絕接收未交貨的3架直升機,手上剩餘的3架直接封存,打算低價甩賣,鑑於其輝煌戰績,至今無人願意。
-
4 # 希弦軍事
毫無懸念,這個問題的解答,對於LCA的“否定”幾乎是一致的共識。
就LCA本身而言,其在對外出口上的致命“硬傷”在於:一則是效能上在三代機中已非一線水準,加之印度軍方對LCA的不看好、不支援(並未如昔日立項研發之際那般計劃的大批次裝備),那麼再出口上就不具說服力;二則在於LCA的“萬國造”,子系統配套,核心零部件,乃至到“消耗品”的武器彈藥,或是技術或是成品都是來自他國引進,不論是出口,還是後期的“4S”都是瓶頸、麻煩。這最後,不論效能,不論其他,僅就LCA的“售價”而言也不具備市場競爭力。
不過,個人對於LCA宣稱出口這條新聞的否定評價,還在於大環境,在於如今國際市場上第三代戰鬥機出口的市場已是競爭非常激烈,已是一片紅海過後的“夕陽產業”。
如今,三代機已不是“高階貨”的代名詞,一方面四代機F-35家族正在崛起,如今還有三代機需求的高階賣家,可以選擇Block50/52起步的F-16新改型,亦或者“終極版”的F-15。亦或者,如蘇-30SM、蘇-35這樣的“多面手”型重型戰鬥機。
即便是考慮經濟實用性的“精打細算”的使用者,買不起上述的高階機型,依舊有著“二手貨”值得選購。這些年來,早期版本的F-16A/B/C等,已經從西方國家空軍中退役,開始減價處理。這些“二手機”,價格上就是“白菜價”、或者是友情“白送”,這些機型經過翻新、延壽、升級改進後,效能是遠勝印度的LCA!升級、培訓、維護、備件等後期服務更是比印度斯坦航空要完善,更有保障。
不僅如此,這種競爭激烈還在於印度人的LCA戰鬥機,都競爭不過如南韓T-50、中國L-15“獵鷹”、俄羅斯雅克-130等這些新一代高階教練機。對於小國空軍來說,這類機型是上述“二手機”之外的又一經濟實惠的選擇。高階教練機,不只是效能上夠用,而日常即可作為教練機,又可以作為多用途戰鬥機來制空巡邏、對地支援、對海攻擊。
-
5 # 利刃號
印度不肯承認LCA“光輝”戰機的失敗,所謂的推銷也只是見識淺薄的表現罷了。縱觀世界各國的空軍裝備,還在持續採購三代機的國家屈指可數,能把三代機賣出去的除了英法俄的三代半戰機“颱風”、“陣風”、“蘇-35”之外,就只有中國和南韓的教練機了,而巴基斯坦採購中國的梟龍戰機也已經是十幾年前的事情了。也就是說三代機的餘暉已經走到了盡頭,四代機的時代悄然拉開大幕。
英國、日本早已經開始換裝四代戰機F-35,南韓也在今年拿到第一架屬於自己的F-35戰機,就連說起梟龍就嘖嘖稱讚的巴基斯坦也張羅著開發“隱身版”梟龍3,可見三代機時代真的是一去不復返了,這個時候還會有人去購買LCA戰機嗎?即便是像卡達、埃及這些需要三代機的國家也不會看上LCA,原因很簡單,這款問題不斷的新型戰機至今還有40多項技術問題上待解決,而已經問世多年、技術成熟的F-16、Phantom2000等機型都是更好的選擇,因此LCA基本沒有競爭力。
更何況LCA戰機那8500萬的天價已經超過了F-16BlorkC\D型的價格,距離F-35A的9000多萬美元單價也就一步之遙而已,有哪個大款會看上價效比糟糕到家的LCA呢?因此在高階三代機領域LCA根本不可能賣出去;在低端領域有中國的梟龍搶生意,LCA就更加沒有機會了。且不說梟龍成熟的效能(和F-16有血緣關係)和廉價的優勢,中國強大的經濟優勢也能搶走LCA所有的潛在使用者。以緬甸為例,緬甸空軍最早裝備的三代機是二手的米格-29,在換裝選型過程中經不住中國政府各種經濟援助政策的誘惑,最終下單購買梟龍。
與之類似的還有馬來西亞,中國在馬來西亞境內的投資與日俱增,皇京港、婆羅洲等地都依靠中國的資本實現經濟上的騰飛,因此馬來西亞願意將自己的軍事裝備體系融入到中國軍工裡,據悉已經有4艘中中國產護衛艦交付馬來西亞,採購梟龍戰機也只是時間問題而已,類似的國家還有孟加拉國、錫蘭以及非洲國家。反觀印度,它自身就需要大量的外來投資建設國內經濟,窮兵黷武之後經濟發展緩慢、社會矛盾尖銳,根本不可能用對外經濟投資帶動武器出口,因此和梟龍相比LCA就更沒有優勢了。
-
6 # 貞觀防務
這飛機賣得出去也就奇了。
光輝LCA目前沒怎麼傳出啥摔機新聞真的是個奇蹟,為啥?這玩意很多問題根本沒有解決,印度政府為了讓它服役,省略的IOC認證項就有50多項,其中20多項是永久省略。(IOC相當於質檢,光輝LCA已經成印度的國家免檢產品了)
退一萬步講,光輝LCA飛機就算能用,8500萬美元的價格也只有印度這樣的冤大頭才會接受。8500萬美元是啥概念?按照美國洛克希德馬丁的說法,隨著F-35產量逐漸提高,單價有望在3年內控制在8500萬美元以下,有這錢我為啥不去買F-35?
現在光輝LCA Mk1在印度國內有兩條生產線,每條生產線年產2架,80架的訂購總量也需要20年才能完成,印度空軍將在2035年左右接收到所有總計的80架光輝LCA。印度政府也曾向空軍施壓,要求採購更多的光輝Mk1,但是空軍不要。於是印度政府推出了光輝Mk2的計劃,準備追加資金150億美元額外訂購105架光輝Mk2,折算下來單價就高達1.43億美元。1.43億美元的單價,並不會比美國重啟F-22生產線後F-22的單價更低。
印度政府會這麼做,大概只是不想承認光輝LCA專案的失敗吧。LCA的研發工作開始於1983年,首飛於2001年,如今也只是小批次服役,然而距離光輝研發開始已經過去了35年。
我們不妨看看梟龍和IDF這兩款戰鬥機,都是四代輕型機可以比較比較。
梟龍研製開始於1998年,服役於2007年,除發動機外大部分都是中國中國產的。
IDF研製開始於1983年,1988年底定型,1994年服役,至今也沒有傳出什麼事故。雖然IDF同樣是買了很多美中國產配件搞出來的,人家好歹服役用著沒問題,而且效能還不錯。
只能說印度是買配件自己組裝都裝不好。
-
7 # 田心135576811
不貴啊!外表不重要嘛!內在厲害啊!用的都是不一定要最好的!但一定是最貴的!這是戰鬥機中的LV包!用不一定好用!但一定要最貴的!這樣才顯得有身份嘛!
-
8 # 月生一生所願
改啦做私人飛機,一千萬美元,火控雷達系統不要,電子戰系統保養,告警系統留著,彈射座椅不要,該降落傘和航速減速姿態糾正系統,
-
9 # 路漫漫吶喊
很多人覺得印度很傻。
從一些事情上看,印度確實很傻,但有時候,他是不得不傻,比如lca出售這件事上。
傻在什麼地方,傻在踏不下心。
不管是飛機,坦克,還是艦船,從一根本就不知道自己在要什麼。
對於軍備來說,當然是越先進越好,指標越好越好,但是隨著時代的發展,這個越好的難度是指數增長的。
顯然,曾經印度沒有深刻意識到這個問題。
雖然,曾經,裝備是按型號發展的,所有配套都是配合型號上馬的,但就存在子專案拖累主專案的情況,而這一拖,就把時間錯過了。
其實我們也一直遇到了這個問題,到現在,航空發動機的發展還舉步維艱,當然,已經取得了矚目的成果,但以中國對抗全世界的標準,中國的航發和世界先進水平還是有巨大的差距。但好在我們其他方面還算強大,硬生生攢出個殲20。但印度,無疑是缺失這些能力的。
但看見別人有肉,自己只有骨頭還要面子,怎麼辦,吆喝吧,我這骨頭可好了,快來買吧。
這就是他不得不傻的地方。
這一吆喝,首先來說,也算提升了一下lca的檔次,不管怎麼說,哪一代,哪一種,能拿出來外銷,起碼還是需要一定素質的,這個素質無關先不先進。
其次,拿出來外銷也能提升一下國民的民族情自豪感,畢竟外銷也算一件厲害的事,當年周圍都是F15,F16,但中國要是說賣出去殲8,也應該會宣傳一下。
最後,也是給政府看的,其實印度國內對lca不太認可,但沒辦法,打碎牙往自己肚裡咽,所以吆喝一下,讓政府看看,我都能外銷了。
其實說實話,這一切也都是沒有辦法的辦法,要是能有好東西,也用不著這麼多人去嘲笑他,作為推銷方,厚著臉皮去推銷讓人嘲笑的東西,本身也應該不好受吧。
-
10 # 竹山縣大廟鄉財政所
我覺得印度能推銷出去LCA光輝戰機無異於痴人說夢!
LCA戰鬥機是印度政府在1983年提出的要打造一款印度人自己的第三代戰機。該機1988年底完成任務規劃,90年完成初始設計,但受自身國力和航空技術水平的限制。戰機研製工作十分緩慢,而且LCA戰機的研製花費巨大。
印度的LCA光輝戰機已經搞了快四十年了,到現在還是這樣半死不活的,印度的軍工能力到底怎樣,自己心裡沒點逼數嗎?
印度就是能研製出來光輝戰機,那也必然會是一款落後的機型。而且單價超過8500萬美元,只有傻子才會去買。有那麼多錢還不如買中國的梟龍戰機,效能又先進,價格又實惠。
不是我瞧不起印度,大家來看看,我們的航母編隊在遠海訓練的時候,他們在維修航母的大鍋爐,我們的核潛艇在遠洋執行任務的時候,他們正在修理被自家魚雷炸傷的潛艇,我們的99A型坦克在沙場上馳騁的時候,他們的“阿瓊”。。。。。。
我覺得印度花在關輝戰機上這麼多財力和精力,還不如好好提高一下自己的軍工能力。
-
11 # 魂舞大漠
8500萬美刀啊,印度,這都能購買蘇-35了,誰要你的這種作戰半徑只有200公里的戰鬥機?話說到這,即便8500萬,印度可能賺不到一分錢,所有關鍵技術全部外來,而且的話,根本不可能有售後服務,壞了的話,只有自己想轍,想不到,只有哭。哭天無淚,罵印度太貪心,況且的話有機無彈,充當教練機使用,搞個訓練,也不能只為飛著好看,印度可以買一點以色列的什麼“怪蛇”和“德比”,買了LCA的,倒不一定可以買到。買不到,只能飛著玩,這又不是運動飛機,標註什麼戰鬥機,不能戰鬥,叫什麼戰鬥機呀。當教練機都不合格,馬爾地夫是聰明的,深知印度的技術本事,面對印度送去的“北極星”直升機,堅辭不要,白送都不要,印度鬧出大笑話。當然,天下也沒有免費的午餐,印度本事低能無比如痴兒,卻欺負周邊國家欺得不成模樣。
▲從來沒造過。第一次造飛機,就造了一型準三代,這可使印度驕傲,驕傲得沒法子,其實是個什麼玩意,他自己也搞不清楚,空軍倒是不傻,堅決不要,莫說國造飛機,就是維護能力,再也不敢交給印度斯坦航空,修一架掉一架,百發百中。印度以為飛機是什麼,把所有先進的裝置拿來拼裝在一起,像搭積木一樣,就可以嗎?小孩子拿來練練手,搞著好玩的,不哭而已,印度斯坦航空現在不哭,空軍大哭了幾十年,早已受夠了,不能為了哄小孩子高興,空軍關起門來自己整天哭,所以耿著脖子,打死不要。說起來,印度航空發展得要比我們早,搞過一、二型螺旋漿飛機,此後就失去動靜,開啟空軍用殘一批再買一批的歷史,沒有人才,沒有資金,再沒想過要製造什麼飛機。
▲修也只有掉。摔了一個天久日久,近十年來達到上千架之多。飛機都掉過,從不似印度這種掉法,凡是上了手的,就會掉下來,修完了飛機,手中每剩下一大把鏍絲,不掉才怪呢。修也修不了,買來的飛機總是要修的,不能說買來不會壞,出現點故障就拉回去修,那樣空軍手中就真正會無機可用。不過,也要看機型,比如法國的“Phantom”,雖然貴點,但用著好使,不怎麼修,是以大價錢再購“陣風”,88億36架,沒人不笑話印度,但是空軍美得很,不這樣,今後會成為真正的空軍,一架飛機也剩不下了呢。再購F-16,一買生產線,二買技術,實現真正中國產化,想法是好的了,簽下了單,洛馬不幹,美國全國群情激憤,說政府就是敗家子,買了下蛋的老母雞,今後如何賺錢?
▲LCA挺任性。一如“阿瓊”坦克,再不行也要造下去。“阿瓊”終於造不下去,“果斷”停產,“光輝”執拗不久,大約結果也會如此。要拿出去外銷,不停領著到訪者參觀,參訪者聰明,只說好,無非圖討個印度高興,可是慣起了印度的脾氣,既然都說好,就買一買試一試,掩耳盜鈴的故事,要在國際上多講幾次,自己覺著非常聰明,這飛機滿滿高大尚,漂亮無比,可是漂亮與否,世人比誰都清楚。一件皇帝的新衣而已,國王穿出去,沒人敢言語,可是小孩子不會說瞎話,只說沒穿衣服。像這種貨色,識趣的,誰還好意思往外賣呀,只有印度相信它最漂亮。
-
12 # 血染戰旗紅
說實在的,還真怪不得印度將LCA的價格定得這麼高。你想想,LCA研發時間長達40年,如今才初步修成正果。期間投入的研發費用、人力、財力、物力是個鉅額數字啊!花了這麼多錢,產品造出來了,總得分攤研發費用吧?總得要賺錢吧?不將它的價格定高點能收回成本嗎?能有錢賺嗎?所以啊,印度將LCA的價格定到8500萬美元一架還是有道理的。說句實在話,就算是定到2億美元一架都不過分。
當然啦,要是從效能上看,LCA這一款準三代機定價8500萬美元一架也太離譜了,估計世界上是沒哪個國家買的。要知道俄羅斯的蘇35,四代半戰機,也才是這個價格啊!而美國的F35A,美空軍自用版單價也才1.1億美元,那是五代機哦。而中國和巴基斯坦聯合研製的FC1“梟龍”/JF17“雷電”效能比LCA“光輝”好很多,賣給巴基斯坦的售價才1500萬美元一架而已。買一架LCA的錢可以買五六架“梟龍”了,如果你是消費者,你會買哪架?
所以,沒錢的不會買LCA。而能接受得了8500萬美元單價的戰機的國家也不會買LCA。因為8500萬美元單價的戰機,他可以選俄羅斯的蘇27/30/35,也可以選法國的Phantom2000,歐洲的“颱風”,瑞典的JAS39“雷電”,美國的F16和F/A18以及中國的殲10。
回覆列表
有這個經濟能力的,誰會去買印度的飛機!是圖飛機的效能還是便宜還是圖印度能給誰撐腰!估計這個價格夠嗆能賣出去!也許為了賣出去幾架撐撐面子,印度還得拿出些其他東西做交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