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腦洞大開的歷史

    這問題問得細心,不過也有不準確的地方。

    1911年1月26日,段祺瑞領銜,一共50名清軍將領,發表聯名電的物件不直接是“清廷”,而是清內閣、軍諮府、陸軍部、各王公大臣,請他們“代奏”清廷。從程式上講,地方將領不能越級發電,直通清廷。

    該通電落款者50名清軍將領,第一個就是段祺瑞,時任代理湖光總督第一軍總統。值得玩味的是,後來搞復辟的張勳竟然也在這份名單之類,而且排名靠前——第三位,時任代理兩江總督兼長江提督。連張勳都在名單之類,“北洋三傑”之一的馮國璋居然不在,說不過去嘛,怎麼回事?

    主要是馮國璋當時身份特殊。段祺瑞發出此電時,馮國璋已經不在湖北前線鎮壓武昌起義(段祺瑞代之),而是被袁世凱調回北京,擔任禁衛軍統領,同時還被清廷封為二等男爵。什麼是“禁衛軍”?用現在的說法,就是中央衛戍部隊,由八旗軍組成,專門保護清廷。之前禁衛軍統領是鐵良,此人被革命黨炸死,卻便宜了袁世凱,立即讓自己的心腹大將馮國璋接任。

    話說,清廷為什麼接受袁世凱提議,讓馮國璋擔任這一要職?

    因為此時的袁世凱,表面上還是清廷的鷹犬,負責鎮壓革命軍。在段祺瑞發表那份聯名通電之前,袁世凱也聯名徐世昌、馮國璋、王士珍,四人聯名電告前線的段祺瑞等將領要聽皇帝和中央的話,電曰:“忠君愛國,天下大義;服從命令,軍人大道;道義不存,秩序必亂,不為南軍所俘,便為亂軍所脅,利害昭著,萬勿誤歧……”

    也就是說,馮國璋作為禁衛軍統領,必須與袁世凱保持一致,代表中央發聲,而不是跟著前線和地方將領“起鬨”。當然了,袁世凱和馮國璋的聯名電,表面上與段祺瑞等人的聯名電對立,其實不過是“雙簧”,一個唱紅臉,一個唱白臉,合力埋葬清王朝而已。

  • 2 # 風雨向陽花

    馮國璋生性軟弱,袁世凱對他有知遇之恩,他唯袁世凱馬首是瞻,對袁世凱言聽計從,是袁的忠粉。辛亥革命時,馮公開表示擁護君主立憲,反對民主共和,這一切都是袁授意的,是袁的一種政治策略。

    袁世凱可謂是馮國璋的命中貴人。馮國璋的從政生涯離不開袁的大力提攜。

    馮出身行伍,勤勉好學。出使日本期間,他悉心查閱大量軍事文獻,並摘錄成冊。回國袁世凱見此冊,如獲至寶。任命馮為新軍教官,操練新軍。馮在編練新軍時,卓有成效,漸成袁的心腹。

    不久,義和團運動如火如荼。馮國璋隨袁世凱出兵山東前去鎮壓,在德州一帶與義和團遭遇,馮大獲全勝,官至山東軍務大員。後隨著袁任直隸總督,馮又升任北洋軍總辦,編練軍隊成效卓著,職位不斷升遷。

    袁世凱在晚清是實力派重臣,權力日盛,聲望日高,引起皇室不安,藉機貶其回原籍。袁雄心不已,暫時歸隱,以待來日。馮感念舊恩,與袁暗中往來,成為袁的線人。

    隆隆炮聲震醒了清廷。武昌城頭起義勢不可擋。歷史又一次垂青了袁世凱。束手無策的清廷被迫再次啟用袁世凱。馮國璋前往武昌鎮壓革命軍,密中私通袁世凱,按照袁的意圖停停打打,欲擒故縱,見機行事。

    袁世凱政治手腕極為高超。遊刃於朝廷和革命黨之間,兩者對他都寄與厚望。他恩威並施,以革命黨恫嚇朝廷,以武力威脅革命黨。一面授意段等支援共和,一面授意馮等反對共和,騙取朝廷信任,一面同革命黨人談判,取得籌碼。他威逼利誘清帝退位,引起禁衛軍殺意,幸得馮全力阻止。

    馮國璋一生對袁世凱忠耿耿,是袁的左膀右臂。在袁稱帝時,馮明確表示不滿,對袁的任命,稱病不前,與袁漸行漸遠。待全國反袁聲浪高漲時,馮國璋與他追隨了一輩子的袁世凱公開決裂。

  • 3 # 民國年間那些事

    武昌起義後,清廷派袁世凱主持對武昌軍事。當時大部分革命黨人認為袁世凱的北洋新軍力量強大,革命軍不可能戰勝它,所以產生了推舉袁世凱擔任大總統的想法。1911年12月2日,南方獨立各省在漢口開會,通過了“虛臨時總統之席以待袁君反正歸來”的決議;孫中山擔任臨時大總統後,也表示只要袁世凱能讓清廷退位,將“推賢讓能”。這樣,袁世凱就與革命黨人達成了一個默契,只要袁氏贊成共和並讓清廷退位,就可以成為共和後的臨時大總統。

    北洋之虎 段祺瑞

    在袁世凱授意下,1912年1月26日,北洋頭號大將、署理湖廣總督、主持武昌軍事的段祺瑞領銜北洋諸將要求朝廷“明降諭旨,宣示中外,立定共和政體,以鞏皇位,而奠大局。”幾天後的2月4日,段祺瑞又領銜發出通電,威脅反對皇帝退位的滿族王公大臣,通電殺氣騰騰地指出,如果王公大臣膽敢阻撓共和大計,他們將“率全軍將士入京”,與破壞大局的王公大臣“剖陳利害”。面對這群北洋悍將,膽小的王公貴族嚇得噤若寒蟬,一言不發。

    北洋首腦袁世凱

    其實,這完全是袁世凱導演的一出逼宮戲。段祺瑞是北洋三傑之一,素有北洋之虎之稱,辦事說話雷厲風行,常發虎威,並且當時還在湖北前線指揮作戰,由他挑頭出面是個最佳選擇。

    但人們發現,同樣名列北洋三傑的袁世凱心腹、北洋大將馮國璋在這兩次通電中都沒有列名。按馮國璋的資歷、功勞和職務,別說在通電中列名,就是領銜也都綽綽有餘。這又是為什麼原因呢?

    北洋之狗馮國璋

    前面說了,這不過是袁世凱自導自演的一出逼宮戲而已。既然是戲,就得有人唱黑臉,有人唱紅臉。馮國璋在這齣戲裡,還有一個重要角色,這也是袁世凱安排給他的一個重要任務。

    原來當時清廷還有一支訓練有素的勁旅禁衛軍,其成員基本上是滿族旗人,這支隊伍裝備好,訓練好,待遇也高,關鍵是忠於清廷,是袁世凱逼迫清廷退位的絆腳石。袁世凱要想讓清帝退位,必須安撫好這支隊伍。於是他便派馮國璋以清廷忠臣的面目,擔任了禁衛軍總統官。

    馮國璋果然不負袁世凱的重託,他順利籠絡住了禁衛軍,在袁世凱逼宮的過程中沒有出任何亂子。

    作為袁世凱的左膀右臂,段祺瑞和馮國璋在袁氏逼迫清廷退位過程中,一個唱黑臉,一個唱紅臉,都圓滿完成了袁世凱交給的任務。

  • 4 # 天宇237453481

    因為馮國璋之前打下漢口,被封了個男爵。認為如果自己列名的話就會給人以不忠不孝之感。再加上他那時已經離開漢口前線回去了北京,在前線的是段祺瑞,沒有軍權再手,話語權也不是很強。

  • 5 # 河東獅子

    粗略看了一下這個問題下面的答案,大部分答主都是說馮國璋和段祺瑞等人一個唱黑臉,一個唱紅臉,都是得了袁世凱的授意。

    其實我倒不這麼認為。我認為馮國璋可能真的比段祺瑞這些人更忠於清朝。我這麼說是有根據的,主要是來自馮國璋秘書惲寶惠對於此事的看法。

    在此先簡單回顧一下馮國璋在此之前做過什麼:辛亥起義在武昌爆發後,滿清朝廷最開始是派蔭昌前去平亂,具體指揮部隊的卻是馮國璋。蔭昌在前往武昌之前曾經去見過賦閒在家的袁世凱一面,袁世凱授命鐵桿部下馮國璋行軍路上儘可能的慢一點,無非是為了給蔭昌添堵,讓朝廷方面知道只有自己才能真正的指揮北洋軍。

    袁世凱的目的達到了,清政府之後任命袁世凱為總理大臣前往武昌平叛,果然袁世凱一來,馮國璋表現就立馬不一樣了,馬上就打下了漢陽。在北洋三傑中,馮國璋的彎彎腸子比較少,不太明白袁世凱有借革命軍自重的想法,還想一鼓作氣打下武昌。袁世凱為了不讓馮國璋破壞自己的計劃,把馮國璋從前線調了回來,改派段祺瑞接管部隊。

    馮國璋回到北京之後,因為收復漢陽的功勞被朝廷封了個二等男爵,這在當時絕對是莫大的殊榮,馮國璋自然就對滿清政府感恩戴德,他是真的不希望清政府就此垮臺。回到北京之後,馮國璋接管了禁衛軍,他甚至還和蒙古郡王貢桑諾爾布等人成立了一個君主立憲會,向袁世凱提議請求實施君主立憲。

    看馮國璋對滿清熱情高漲,袁世凱也不好意思告訴他自己想逼清室退位的話,所以在吩咐段祺瑞聯絡各路將領逼迫清廷讓位的時候,就沒讓通知馮國璋。一來,多一個少一個馮國璋無關大雅,二來,馮國璋剛剛受封為清政府的二等男爵,就讓他自己參與逼迫清廷退位,也實在有點強人所難。

    據說,當時馮國璋收到段祺瑞等人逼迫清廷退位的電報之後,還很不滿意,認為這個電報是別人偽造的,有機會要好好問一下這事兒是不是段祺瑞乾的。

    另外,在清廷退位大半年之後,馮國璋才把辮子給剪掉,至於他的紅頂花翎官帽,也被馮國璋一直小心收藏著。從這種種事蹟來看,馮國璋對滿清還是很有感情的,畢竟滿清剛封了他個二等男爵。

  • 6 # 不沉的經遠

    馮國璋不聯名通電,一是他對清室還有一定的臣子之心,二來他當時的身份也不適合做這事。

    武昌起義爆發以後,清政府命陸軍大臣蔭昌率北洋軍南下鎮壓起義。然而北洋軍是袁世凱一手創立,此時他雖然因為攝政王載灃的猜忌,被解除職務隱居彰德,但是在軍中還有大量部舊,可以發揮很大的影響。而蔭昌能力有限,在袁世凱去職以後一直為能掌握住北洋軍,因此鎮壓行動一直無法展開。

    慶親王奕劻、內閣協理大臣那桐、徐世昌等人認為局勢危急,必須請袁世凱出山,才能儘快擊敗起義軍。載灃無奈,只能讓袁世凱出任內閣總理大臣,收拾殘局。

    袁世凱上任以後,並不打算真的鎮壓革命,而是希望藉此機會利用革命軍逼迫清室退位。因此袁世凱一直秘密和革命黨和談。而1912年1月26日,時任第一軍統領兼湖廣總督,率領北洋軍在武昌和起義軍對戰的袁世凱心腹段祺瑞更是聯名北洋系46員大將致電內閣、軍諮府和陸軍部,要求清室立即實行共和。

    明降諭旨,宣示中外,立定共和政體。清廷如不速斷,則江海盡失,勢成坐亡

    這事其實很明顯,就是袁世凱授意段祺瑞所為。

    不過有趣的是,在這份通電上,沒有袁世凱另一個心腹馮國璋的名字。而馮國璋之所以沒有列名通電,首先是他並不贊成袁世凱推翻清室的想法。

    馮國璋是一個比較守舊的人,受忠君思想影響比較嚴重。在袁世凱手下眾將中,清室對馮國璋也較為信任。所以袁世凱被載灃免職以後,馮國璋反而得到了提升。實際上武昌起義剛爆發時,也是馮國璋擔任第一軍統領,率領北洋軍和革命軍作戰。

    和袁世凱想借革命軍逼迫清室退位,因此並不打算和革命軍硬碰硬的想法不同,馮國璋雖然支援袁世凱重新出山,但是也忠於清室,從一開始就打算徹底擊敗革命軍,因此指揮部隊發起了猛攻。

    為此袁世凱不得不多次去電,要求馮國璋暫緩攻勢,還秘密派使者去前線,陳述利害。馮國璋對此很是不滿,因此並未嚴格執行,還是和革命軍衝突不斷。

    後來袁世凱擔心馮國璋破壞自己和革命黨聯手逼清室退位的打算,才命段祺瑞接替了馮國璋第一軍統領的位子,改由段祺瑞指揮一線部隊,馮國璋被調回了北京。

    所以很明顯,按照馮國璋的想法,他不大會去列名通電,逼清室退位。

    另一方面來說,袁世凱也不想讓馮國璋列名通電。

    清政府實行新政,組建北洋新軍的同時,為了加強其基本軍事力量八旗的戰鬥力,還以皇室貴胄和八旗子弟為核心組建了禁衛軍,拱衛京師。

    袁世凱想逼清室退位,自然要把北京城裡這個最有可能支援清室的武裝力量控制在自己手裡,以防萬一清室不願意退位以武力抗拒,或者清室退位以後禁衛軍譁變,引發不必要的麻煩。

    而袁世凱選中去接管禁衛軍的,就是馮國璋。禁衛軍的軍官多是八旗貴族出身,而馮國璋曾經擔任陸軍貴胄學堂總辦,這些禁衛軍軍官多半畢業於此,大家有師生之誼。讓他去接管禁衛軍,是袁世凱手下最合適的人選。

    所以袁世凱假裝要派禁衛軍去前線,禁衛軍總統載濤是個貪生怕死之人,不敢上前線,主動請辭。袁世凱趁機就讓馮國璋擔任禁衛軍總統一職,接管了禁衛軍。

    不過袁世凱知道這樣也就是避免禁衛軍發生變亂,不可能指望他們一下子支援自己。而馮國璋自然不能對清室表現的太敵視,否則勢必會引起禁衛軍內部一些強硬分子的反感,從而影響他對禁衛軍的控制。

    所以袁世凱也並不希望馮國璋表現得太積極,自然也不會去逼著他列名通電了。

  • 7 # 喝下這口歷史的雞湯

    馮國璋雖忠於袁世凱,但他也忠於大清。

    武昌起義後,馮國璋極力反對議和,效忠清帝,甚至提出過繞開袁世凱,自己挽救大清的方案。

    在被迫接受無力迴天的事實後,馮國璋身為禁衛軍統領,又承擔著為滿清皇室、禁衛軍爭取權益的任務,不便,也不必在逼迫清帝退位的問題上作強硬表態。

    忠於袁世凱

    作為北洋干將,馮國璋對袁世凱可謂感恩戴德。

    小站練兵時,馮國璋就開始跟著袁世凱,在袁世凱的提攜下出人頭地。

    袁世凱被擼時,馮國璋請辭,未獲批准。

    但是,在袁世凱賦閒期間,馮國璋依然與袁世凱暗通資訊,表達忠誠。

    武昌起義後,馮國璋奉命率軍南下鎮壓。他專程到洹上找袁世凱請教機宜,並忠實執行了袁世凱“慢慢走,等等看”的指示,向朝廷施壓,幫助袁世凱東山再起。

    可是,馮國璋所作所為,其目的只是為了讓袁世凱東山再起,重新在朝廷掌握權力,並不代表他不忠於清廷,更不代表他支援清帝遜位。

    與滿清權貴的特殊關係

    馮國璋與滿清權貴的關係也是十分密切的。

    馮國璋當初加入新軍,就是蔭昌和聶士成一起推薦的。

    加入新軍後,在袁鐵之爭(袁世凱與鐵良爭奪軍權)時,鐵良就認為馮國璋忠於清室,多方拉攏。

    由於被滿清權貴視為自己人,馮國璋後來擔任正黃旗蒙古副都統,兼陸軍貴胄學堂總辦。

    其間,馮國璋與滿清權貴建立了很好的私人關係。

    後來,馮國璋能擔任禁衛軍總統官,更說明了滿清貴胄對他的信任。

    馮袁分歧

    袁世凱“以一事權”,重返權力中心後,馮國璋全力進攻漢口。

    很快,馮國璋攻取了漢口、漢陽,被朝廷分封為二等男爵。

    馮國璋一面報捷,一面積極準備乘勝進攻,再取武昌。

    但是,袁世凱只是想以武力促和談,下令停止進攻。

    馮國璋對此非常不滿。

    他曾經帶北方和談副代表馮耿光參觀龜山,表示:“敵方軍心不固,鬥志不強,我軍渡江,必能一鼓聚殲···惟屢次請示進兵,都不獲準,不知宮保是何用意?”

    馮國璋並不知袁世凱用意,認為明明靠武力可以輕鬆解決的問題,有什麼好和談的呢?

    袁世凱和談,也確實刻意繞開馮國璋。

    當時,袁克定曾派秘使到武昌會談。結果,秘使被馮國璋當間諜抓了起來。

    袁克定親筆致函,請求放人。

    後來,馮國璋得知內幕後,感慨:我被豎子騙了!大勢去矣!

    企圖繞過袁世凱,挽救大清

    由於不滿袁世凱的和談態度,馮國璋曾親自進京,託人向隆裕太后啟奏,要求朝廷撥餉400萬兩,“願把平定叛亂的任務獨自承擔起來,無須依靠袁的力量。(《清末民初雲煙錄》)

    袁世凱何等人物,自然瞭解馮國璋的態度。

    袁世凱曾派心腹勸說馮國璋,說不通。

    袁世凱無奈,只得把馮國璋調回北京統領禁衛軍,第一軍由段祺瑞接管。

    回到北京後,馮國璋依然反對議和,堅決主張鎮壓。

    馮國璋初回北京時,就向袁世凱力陳可戰。但袁世凱顯然沒有此意。

    沒辦法,馮國璋只好直接去找滿清宗室。

    1912年1月19日的御前會議上,載澤表示:馮國璋昨天找過他,表示革命黨不足為懼,只要3個月軍餉就能平定。

    可是,隆裕表示:真沒錢了!就算去打,就靠馮國璋一個人也沒什麼機會。

    由於袁世凱的壓力,在1月30日的御前會議上,隆裕已表達同意接受遜位,以此換取對皇室的善待的意思。

    滿清皇室自己不玩了,馮國璋也無可奈何。

    態度轉變

    2月6日,段祺瑞與大多數北洋將領通電要求施行共和時,馮國璋已非常清楚:大清沒救了。

    只是對付革命黨,馮國璋有把握,但是,當北洋系都公開贊成共和後,老馮就不敢螳臂當車了。

    此後,馮國璋務實地調整目標:替滿清皇室爭取儘可能的善待,避免內戰。

    段祺瑞等人通電後,大清的御前會議上,溥偉再次反對共和。

    馮國璋、薑桂題(初時也反對議和)反對溥偉,表示反對同胞自相殘殺,“拯救百姓”。

    此後,當孫中山派人勸說時,馮國璋表示:別聽報紙瞎說,政體你們定,我服從大局。

    此後,馮國璋將目標調整為:為滿清皇室爭取儘可能多的權益,避免內戰。

    最後的爭取

    雖然被迫贊成共和,但馮國璋畢竟是禁衛軍總統官,有維繫北京局勢的責任。

    當時,禁衛軍堅決反對共和,意圖反抗。

    因此,馮國璋的基本工作是:盡力為清廷爭取權益,不惜以武力恫嚇。

    馮國璋領銜北洋六十將表態:“帝號相承不變”,不得用“遜位一語”。

    在得到南方的讓步後,馮國璋親自向禁衛軍宣佈相關條件。

    馮國璋以身家性命擔保,尊號仍不廢,讓權不讓位;兩宮保全,及禁衛軍待遇,皆擔保到底,無論個人調任何職,必定仍以禁軍相隨。

    如此,原本有動亂之意的禁衛軍才穩定下來。

    可以說,馮國璋為清室,算是盡到了最後一份力!

    北洋軍雖忠於袁世凱,但像馮國璋一樣對大清懷有忠誠的北洋將領並不少。

    除了馮國璋,王士珍、徐世昌等北洋大佬也對滿清懷有相當的忠誠。

    只是:滿清滅亡,乃大勢所趨,不可逆轉。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我17歲身高185可以抓框怎樣才能扣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