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從頭開喜
-
2 # 土哥行天下
彝族年彝語叫做“庫施”,這是根據彝族的太陽曆一年為十個月來確定的,故 有稱之為“十月年”的。在不同的地區,往往是一個家族或一個村寨範圍內經過選 擇確定節日。
彝族年除了前面講過的第一天殺豬祭祀禮儀之外,當天晚上人們還要跳鍋莊 舞守歲。
他們一邊喝酒,一邊跳舞唱歌,爐火不熄,燈火不滅。 第二天,孩童們則到 郊外野炊,舉行葬語叫“窩系拉古格”的祝平安活動,然後盡情地遊玩。
第三天是新年結束的日子,家家戶戶重新把頭兩天獻上的祭品煮熟,在雞鳴前 恭恭敬敬地舉行送祖先儀式,送行的人們還不停地祈禱:“但願這一年祖先再回來 同我們一起過年。
”從這天起,已出嫁的姑娘們穿上嶄新的民族盛裝,揹著酒、肉、熟 雞蛋、香腸、炒麵等禮品,同丈夫、子女一起專程回孃家看望父母、走親訪友,直到此 後五六天彝家的年節才算過完。
-
3 # hzt低調做人
彝族人是選擇農曆的冬月過年,過年有三大習俗。第一就是大年初一要祭祖,要在祭祖的地板上鋪松針,其寓意是子孫後代勇敢堅強。第二是要在自己家裡鋪上一種特殊的草,說是特殊其實就是巖子上長的很鮮又沒有動物踩過吃過的草,象徵“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子孫興旺發達。第三就是在除夕的晚上裝一碗水,第二天叫家裡勞動力到井裡挑一擔新鮮水,然後也裝一碗水和除夕晚上那碗水比重量,如果新年挑來的水重就是好兆頭,預意今年風調雨順,五合豐登!
-
4 # 江老師數學學堂
1、彝族年備年貨,攢柴草
擇定吉日、準備年貨、節日柴草準備和搞好房內外衛生,乾乾淨淨迎新年。
民主改革前,涼山彝族過年沒有固定日期,各地也不統一,一般是以自然村寨為單位,由德高望重的長者或畢摩擇定。具體選定哪天,要根據彝歷計算,除屬豬、龍、牛、雞、蛇等的那些天不宜過年外,屬猴、虎的日子最佳,屬狗、鼠等日也是過年的“吉日”。
準備年貨。涼山彝族過年,對過年豬特別講究,過年豬的大小、肥瘦,被視為是否富有和勤勞的標誌。過年豬不能選用種豬、老母豬、花毛豬和獨生豬,並且過完年就立即選定下一年的過年豬。涼山彝族年豬的餵養大多同牛羊一起趕上山去放,放養的時間也較長。若餵養的過年豬肥大,不僅得到眾人讚揚,而且可保祖先“過”個好年,祖先便保佑兒孫幸福。
2、彝族年殺年豬
彝族年要過三天,彝語稱第一天為“庫施”、第二天為“多博”、第三天為“博基”。
第一天的主要活動是:殺過年豬、祭祀祖先和吃年飯。殺過年豬時有一套規矩,由村寨裡的小夥子們從最年長或輩分最大的家裡開始殺過年豬,依輩分排下來。若村寨裡住有“畢摩”或“蘇尼”,要先殺他們家的過年豬,然後再按輩分排列殺豬次序。這是一種對權力、地位的尊重和尊老的傳統文化的表現。
每戶殺豬前,在院壩燒一堆火,並在火中放兩個幹海椒,意在嚇跑妖魔鬼怪,燻攆兇禍。主人斟一杯酒放在祖先靈位前敬祭祖先。然後各斟一杯酒敬殺豬的小夥子們,以示尊重。
然後,男主人說一聲:“夥子們,抓!”於是小夥子們蜂擁而上,將豬壓倒在地。殺豬時,調轉豬頭向東宰殺,隨後就去幫助殺另一家的過年豬。主人家留下燒豬打整乾淨。
豬剖開肚後,取出膽、脾以卜吉兇。再取少許肝、脾、肉放在火塘中燒熟加上生豬的頭及整個前肢,由男主人置於祖先祖位前祭獻,同時口中念一些祝詞,彝語稱為“松母吉取”。
午飯主要有酒、坨坨肉、蕎粑和大米飯。肉和米飯煮好後,照例先祭獻祖先,然後全家圍坐在火塘旁,熱熱鬧鬧,歡歡喜喜地吃年飯。過年三天裡,無論是主人家還是來客都可隨時食用,不拘禮儀,彝族諺語說:“過年三天沒有吃錯的,結婚三天沒有說錯的。”
如村寨裡有沒殺年豬的困難人戶,其他人就會砍一塊生肉或煮熟的肉送去。人戶多的寨子,有時不殺年豬的人家裡的豬肉往往會比殺了豬的還多,這體現了人們的互助和友好。但年年靠人幫助過年,臉面上是過意不去的,所以有的人家即使很窮也儘量想辦法自己喂肥豬過年。
過年期間,火塘裡不能熄火,要用粗大的柴根燒著,全家人圍坐在火塘邊,有說有笑,有吃有喝,沉浸在歡樂、愉快的節日氣氛之中。
第二天主要是耍新年。其玩法別開生面,各有情趣。清早,姑娘和小夥子們就起來,各自不聲不響地揹著水桶到河邊、泉旁去背水,或去別人地裡“偷”些青菜、圓根回來,不能讓人察覺。因此,在途中如遇人碰見了或聽到了聲響也各自裝做不曾看見、聽見。涼山彝族年的這種“偷”水或“偷”菜的風俗,按民間說法:一是新年的第二天,有水、菜悄悄地被“偷”進屋,意味著今後財源不斷;二是長輩們對後生能力、膽量和智慧的探測,是一種別開生面的玩法。
早飯後,各村寨的小夥子和姑娘們,穿上新裝彙集在山崗或壩子上開展活動。一般有賽馬、摔跤、鬥牛、鬥羊、鬥雞。有的地方,小夥子與姑娘一起玩“磨兒秋”。一些地方,在開展這些活動前,還有一個簡單的儀式。斟上一杯酒,由一名德高望重的長者主持念些祝福的詞,其大意是祝願歲歲平安,人丁興旺。
年節中,孩子們更是開心。他們各自帶上煮熟了的彎豬腳(前蹄)和其他一些食品,由一些老年人主持,用刀切成小塊,拾柴加熱,分給孩子們,把餘下的骨頭還給原主帶回去。大家邊吃邊玩,這是年節中孩子們最有興趣的一項活動。
還有一個搜過年酒喝(彝語叫“支尼播”)的活動。村寨裡的男人們成群結隊,挨家挨戶地搜酒喝,喝了一家又到另一家,直到喝醉不能隨隊,方送回家裡休息。這支搜酒隊在村寨裡的醉鬧、說唱,更增加了節日的熱烈氣氛。
第三天,彝語稱為“博基”,“博”義為“走、歸”;“基”義為“款待”。意思是祖宗們回來和兒孫後代過完了年,這一天該送祖宗回去了。因此,這一天天還沒亮,各家各戶都要舉行歡送儀式。雞鳴時分,把飯炒成油炒飯,煮過的肉再煮熱,燒過的再燒一次,和其他食品一起盛在餐具中,再分別放上刀和匙子,斟杯酒,由戶主一一拿在手裡從火塘上面轉三週祭放在神臺上,象徵著祖宗們離別前要食用;同時在門上掛一個裝有炒麵的口袋,意為祖宗們準備路上食用的乾糧;接著由戶主致送別詞,主要意思是望他們別帶兒孫和後代走,要讓後代平安成長,請求祖宗賜給他們幸福;然後取下飯、肉和其他食品,叫醒全家成員,坐在火塘邊,人人都要吃點送年飯。送走了祖先,人們帶著對未來年的美好憧憬和對祖先們的依戀惜別之情,送走了一個年節。
3、彝族年拜年串門
拜年彝語叫“糾姑”。這也是彝族年必不可少的一項內容。不過涼山彝族拜年的時間,多在三天後進行。拜年是彝族年的最後專案,拜年送上一塊豬肉或半個豬頭、酒和其他一些食品,主要是互致問候。其中以媳婦回孃家給父母拜年最為講究。過完三天的年後,媳婦們便備好年貨帶上孩子紛紛回孃家看望父母,給父母拜年。這些拜年貨,彝語專稱為“克勒莫夥”,是出嫁女兒們對父母盡的一份孝心。拜年走在路上,碰到認識的人要開啟酒讓其喝開口酒。喝後要給點賞錢(物),然後開啟背篼裡的年貨看後讚美一番才離去。到父母家拜年,父母要給女兒和外孫回贈禮品。給錢或物、豬、羊、雞都可以,也有送衣物的。特別是對於剛出生不久的嬰兒,第一次帶回外公外婆家拜年,人們就格外地重視。
彝族歷來是一個好客的民族,彝族諺語說:“為人心坦蕩,我友在四方”;“一斗不分十天吃,就不能過好日子;十鬥不做一頓飯,就不能招待客人。”因此,彝民族不僅內部有著傳統的友愛互助的風尚,而且有和其他兄弟民族友好往來的傳統。年節時,他們習慣把附近兄弟民族的朋友請來,尊為上賓,熱情招待。主客席地而坐,邊飲酒邊吃肉,邊敘情,親同手足。彝族年雖然說是過三天,但實際上由於遠近親友絡繹不絕地拜年,有的人家直到一個月後,才慢慢過完。
-
5 # 角度3D列印定製眼鏡
因為沒有去領略過彝族風情,這個不是很清楚,不過過年這個傳統節日應該大同小異。
1、古時候過年是為了慶祝這一年的收穫,用勞動成果犒勞自己,以及團聚一起。所以這個氛圍應該都是一樣的。
2、但是各地有不同的風俗習慣,比如相隔兩個縣城都有些不一樣的特色,那麼彝族年應該也有他們自己特別的環節。
說起來,還挺嚮往的,挺想去體驗一下。
回覆列表
我們在部隊的時候記得有幾個彝族的戰士,也不是我們連隊的,但是確實是旅裡的明星人物。他們的體能好的很,代表旅裡去參加過集團軍的體能比武然後得過很多獎,旅裡稱他們為“彝族三雄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