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腦洞外星人
-
2 # 靈石蘊
崗位無高低,都是為雍正服務
這兩人見了雍正一個下跪稱奴才鄂爾泰,一個跪拜稱臣李衛,在雍正面前兩人其實沒什麼區別,都是雍正心中的寵臣心腹,只是因為出身背景以及能力不同,負責不同事務罷了
但羅列一下二人職務,想比較李衛而言,鄂爾泰權力要大的多
鄂爾泰八旗世襲貴族出身,同時走科舉路線,在雍正為帝期間,幫雍正平定雲南,官居雲貴廣西三省總督,領尚書銜,實打實的一品高位
李衛則是江南富紳,走的是捐官路線,後倆受雍正賞識,在查案、除奸方面深有建樹,被任命為浙江總督,也是領尚書銜,實打實一品高官
雖然都是總督,但有句話說的好,叫,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鄂爾泰在雲貴搞的是改土歸流,雖然稱不上血流成河,但對於地方土司有生殺予奪臨機專斷大權。而李衛呢,他負責的浙江,屬於相對太平地帶,職責更偏重於吏治,輕易下不了殺手。從這一點看來,李衛在浙江權威,要小於鄂爾泰在雲貴
再者,雍正後期鄂爾泰回京後,被任為保和殿大學士內閣首輔,而到乾隆時期,更是領侍衛內大臣,軍機大臣,議政大臣等,一人之下萬萬人之上
李衛呢,最終僅為為直隸總督,雖然也是封疆大吏,但和鄂爾泰真不好比
放現在來說,李衛相當於公司區域經理,鄂爾泰則是董事局成員、公司總經理
-
3 # 孤城影隨
雍正朝有三大模範總督:李衛、田文鏡、鄂爾泰,都是雍正最寵愛的臣子。
雍正曾經讓大學士尹繼善評價這三位總督,尹繼善巧妙回道:“李衛,臣學其勇,不學其粗;田文鏡,臣學其勤,不學其刻;鄂爾泰大局好,宜學處多,然臣亦不學其愎也。”
李衛的“勇”和“粗”
雍正對尹繼善的回答非常滿意,那說明大學士總結的很到位。尹繼善之所以說李衛“粗”,也是有原因的。
李衛原本是江蘇豐縣的一個土財主,30歲時花錢捐了一個從五品的員外郎閒職,從此走上了大清的政壇。
李衛大字不是一個,公文由師爺代筆,而他做官的那一套,都是從說書先生那裡學來的。所以官場的繁文縟節他不太懂,也不太在意。
比如他在《李衛當官》中,經常直呼年羹堯為老年。其實歷史上的李衛也確實這麼做的,他經常他的同僚包括上司都是“老”字加姓。
說李衛“勇”主要是講李衛剛正不阿、不畏權貴、不徇私枉法,這是雍正最欣賞的地方,也是李衛一路高升的秘訣。
不畏權貴
李衛在擔任戶部郎中時,主管銀庫事務。有位親王貪汙庫銀,在多次勸誡無效後,李衛放了一個櫃子在戶部走廊,上面寫著“某王贏錢”。
這位親王非常難堪,從此不好意思再貪汙。而李衛因剛直給同為親王的雍正,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這也為他以後平步青雲埋下了伏筆。
雍正繼位後,李衛調任雲南鹽驛道,因政績卓著,僅三年時間就升任浙江巡撫,併兼任兩浙鹽政使。
李衛在巡撫任上大力打擊販賣私鹽和匪患,他經過一番明察暗訪,發現浙江之所以私鹽、匪患猖獗,主要原因是官匪勾結。
於是李衛把自己的同僚包括上司一起彈劾,最後浙江百姓得以過上太平安定的日子。
雍正十年,李衛由刑部尚書升任直隸總督。鄂爾泰的弟弟步軍統領鄂爾奇,插手地方事務,並欺壓老百姓。李衛毫不留情直接向雍正彈劾鄂爾奇。
乾隆繼位後,皇叔誠親王允秘縱容手下搶佔民田,百姓告到總督府,李衛照樣上摺子彈允秘。乾隆也十分欣賞李衛的“勇氣”,又讓他兼任直隸總河,這是李衛官場最巔峰時期。
廉潔奉公、不徇私情
李衛仕途一帆風順,最高官至一品大員,他的家人不免仗勢欺人,但李衛一樣毫不留情。
李衛在浙江巡撫任上是,他的兩個堂弟在老家欺壓百姓,不過大事倒沒犯。但李衛得知後,馬上派人把兩個惹事生非的堂弟抓到杭州,然後關進大牢,以示懲戒。
李衛在擔任直隸總督時,他另一個堂弟李綰又惹事了,不過這次是大事。李綰強佔民田,並將對方打成重傷。
這按李衛的性格本來是直接按律法辦,但一想堂叔年紀太大,李綰又是獨子,這讓李衛犯了難。李衛不發話,江蘇的官員也不敢自作主張,這事就耽擱下來了。
按常理他一品大員出面說一句話,李綰肯定啥事沒有,但最後李衛為了不給雍正帝抹黑,還是著江蘇府衙按大清律處置李綰。
縱觀李衛一生,他沒辜負朝廷的期望,朝廷也算沒虧待他。唯一的遺憾就是乾隆燒燬了他的“湖山神位”,這本來是浙江百姓愛戴李衛所立,但犯了乾隆漢人造“神”的大忌。
回覆列表
雍正時期,為推行新政,提振官場頹敗風氣,朝廷曾多次下旨整治,可效果依舊有限。雍正皇帝推出幾位模範官員,讓他們作為典型,供官員學習。
李衛、田文靜、鄂爾泰被雍正皇帝公開稱讚為“模範督撫”。這三位都是雍正時期的名臣,位居一品,各有一番政績。
能得到這個稱呼,除了這三人能力過硬,可以擔當重任,也因為他們政治品格忠誠,對皇帝沒有二心,能作為官員表率。現在要說的就是李衛跟鄂爾泰。
這兩人出身有很大不同。康熙末年,朝廷軍費緊張,曾出售一批官職填補國庫。李衛出身江蘇富戶,靠花錢買官獲得職位。
鄂爾泰是滿洲八旗出身,走的卻是科舉路線,20歲考中舉人。後來雖然走的是世襲職位,入宮擔任侍衛的路子。這是滿人八旗宗室的習慣。但可見鄂爾泰跟一般八旗宗室相比,確有不同。
鄂爾泰比李衛年長十歲,更早踏入官場。不過,在康熙時期,他們都沒有得到重用。李衛花錢買了員外郎的官職,用兩年時間,挪到戶部郎中的位置。
鄂爾泰更慘,他在仕途上摸爬滾打二十年,到頭來也是員外郎。鄂爾泰曾認為自己一輩子都會這樣碌碌無為,平庸度過一生。直到雍正即位。李衛跟鄂爾泰都迅速得到提拔重用。
李衛被送到雲南擔任鹽驛道,第二年擔任布政使職位。布政使在清朝是掌握一省財政的高階官員,位列從二品,跟巡撫同級別。鄂爾泰的升遷速度更快,他在三月份被送到地方去擔任鄉試副主考,五月份就升遷為布政使。
這種升遷速度,在清朝歷史上極為罕見。所以,鄂爾泰在奏摺中,曾多次表達自己對雍正的感情。兩人到地方任職後,都取得極好的政績。李衛處理鹽政,打擊私鹽販賣,讓雲南、浙江兩地鹽政收入提高。
鄂爾泰整頓土司問題。土司是少數民族首領。過去朝廷無法管轄這些邊遠地區,只能把大權交給當地土司。
土司採取世襲繼承,手上有人有錢,常常跟官府對立,不利於統治。清朝希望在當地設立州府和地方官員。可實際做法很難。雍正把這個問題交給很多官員。他們都處理不好,鄂爾泰卻能搞定,雍正自然高興。
所以,李衛可以憑著鹽政功績獲得總督、尚書,位列從一品。鄂爾泰卻能升任保和殿大學士,內閣首輔,官居正一品。
鄂爾泰後來還因此加封為伯爵。伯爵為超品級別,比正一品地位還高。不過,這也是清朝制度使然,滿人更容易獲得爵位。
從官階級別來說,在雍正在位時,鄂爾泰就已經超過李衛。但是,對於古代官員來說,除了官階品級,皇帝態度更為重要。
鄂爾泰地位雖高,但雍正不會允許他一枝獨秀。所以,李衛後來彈劾鄂爾泰的弟弟鄂爾奇,雍正非但不惱怒,反而賞賜了李衛。
雍正三年八月,鄂爾泰給雍正上奏:“故為政在人,人存政舉。”(因此處理政事的重點在人,人在政策在)
雍正批示:‘治天下惟以用人為本,其餘皆枝葉耳。”(治理天下只有懂得用人才是根本,其餘都是)
這樣的內容還有不少。正是這份信任,雍正才會在遺詔中說:“大學士鄂爾泰志秉忠貞,才優經濟,安民察吏,綏靖邊疆,洵為不世之名臣,並永保始終不渝,令他日配享太廟。”
(大學士鄂爾泰秉持忠貞的志向,有治國的才幹,安撫百姓監察官吏,安撫邊疆,實在是不世出的名臣,並且一直保持這種品行,將來可以讓他配享太廟)
雍正去世後,鄂爾泰被授予跟張廷玉共同輔政的地位。李衛卻沒有機會享受這一待遇。他在乾隆時,仍擔任直隸總督的位置。
鄂爾泰因為是輔政大臣的關係,乾隆又加封他為軍機大臣,得以真正入主中樞,掌握實權。後來獲得配享太廟的待遇。
乾隆曾說過:“鄂爾泰、田文鏡、李衛皆皇考所最稱許者,其實文鏡不及衛,衛又不及鄂爾泰。”(鄂爾泰、田文鏡、李衛都是雍正最讚許的大臣,實際上田文靜不如李衛,李衛不如鄂爾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