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萬則紅
-
2 # 草田張
實話實說,現在拜年都不磕頭了。
磕頭拜年還是小時候的事情。
那時候,初一清早起床第一件事,即是給父母磕頭拜年。
磕頭的時候,並不是向著父母。而是向著廳堂中供奉的祖宗牌位。
第一個頭是給祖宗的。第二個第三個才分別是給父母磕的。
給父母拜完年,匆匆的吃過早飯。即成群結隊挨家挨戶的去給本家的長輩磕頭拜年。
拜年也不白拜。長輩們會拿出珍藏已久的紅棗、核桃、柿餅、糖核(塊)等分發給我們。也有給錢的,但不多,也就是一毛兩毛的。這也是家裡比較富裕的長輩才拿得出的。
拜完年,才是我們小孩子玩耍的時候。
初二,去姥姥家。初三去姑姑家。拜年時同在家裡一樣,都是第一個先向祖宗牌位磕頭,再依輩分高低的次序給長輩們拜年。
現在,自己老了。拜年的規矩還在。只是不再磕頭了。偶爾有一個要給自己磕頭的,反而覺得很不好意思,慌忙拒絕了。
社會在發展,時代在進步。那些陳規陋習,該改還得改。磕頭就沒有必要了,只要孩子們心中有咱,就知足了。
-
3 # 懷舊老傳奇
現在隨著社會發展,這一代年輕人已經不再拘泥老一輩的磕頭風俗了,或者有些小孩子比較害羞,或者現在家長們都不再拘泥,已經很少見到磕頭風俗習慣了,其實長輩們也不會太計較這些禮節,當然也有一些小孩子保留了拜年磕頭的習慣,完全在於個人喜好了。開開心心每全家歡樂其樂融融勝過一切禮節風俗。
-
4 # 求圓4
過去的年代過年時,晚輩向長輩拜年,用磕頭的形式,作為一種禮貌,以表達晚輩尊敬與愛戴。不過現在這種方式的人已經少了很多,在城市郊區農村的地方應該還有,但已經並不多見了。
晚輩向長輩拜年多改成問候的形式,已經成家立業的年輕人,向自己家中的父母等長輩拜年,都是送些禮品、或者給個紅包,向長輩們噓寒問暖一下,長輩們也是很高興的,他們並不苛求要年輕人嗑頭行這樣的大禮,因為入鄉隨俗吧,大家既然已經改變了過去拜年時的做法,那就隨遇而安吧!
-
5 # 雲外傳錦
老家在華北平原南部,過年時晚輩給長輩拜年,依然是透過磕頭的方式。
不知是幸運還是不幸,這麼多年,我從來沒有磕頭拜年過,因為我是女孩子。
農村裡,傳統思想還是根深蒂固的。不知何年何月才能徹底開化。
我們村子裡,每年正月初一,大家起個大早,一般都是凌晨五六點,天還烏漆麻黑的時候,女主人給家裡所有的神像都燒香磕頭之後,就跟著丈夫去拜年了,一般家庭會帶上自己的十歲以上的兒子。
男人帶著妻子最先給自己的父母磕頭,只要是行動自如的父母,都會坐在堂屋裡的太師椅上,接受兒孫的磕頭跪拜。
然後去自己本家的長輩家,包括爺爺奶奶叔叔伯伯,不管有沒有出五服,只要是同姓的本家,都要去。
從大年初二開始,已婚男性要給自己的姥爺姥孃舅舅舅媽姑媽姨媽去拜年,都是實打實的在堂屋磕頭。
只要長輩健在,這個禮節年年不能缺少。
據母親說,年輕的時候,大年初一早上在村子轉一大圈,基本上要三十個多頭,回到家腰痠腿疼。這些年,祖父母輩的人相繼離世,能算得上父母長輩的人也就剩下六個了。
母親說,這頭越來越少,自己也要進入老年了。
歲月流逝中,很多東西保留下來了,也有很多東西永遠地消失了,一點痕跡都沒有了。
-
6 # 1愛追劇的老阿姨1
我老公老家還有這落後的風俗,我結婚當年去拜年嚇到了,出門路上碰到長輩就跪下磕一個頭拜年。因為我老家都是去長輩家坐坐說聲新年好就好了,沒見過這陣仗,所以我老公就讓我慢半拍等他們起來的時候我還沒跪下他就順勢拉起我。有了孩子後就再也沒去過孩子也沒去過,都是老公一個人去。
-
7 # 守球門
我父母在世時,全家人除夕下午繼祖都要磕頭的。現在輪到我們支援,我按照父母過去的規定:供品、香燭、紙錢…等。完全備份,只是不要求小輩磕頭了,我心底裡還是希望給爸媽,爺爺奶奶磕頭的,但為了不為難小輩,我也改雙手合十拜祖了。
-
8 # 如玉8929
有的!只是風俗傳統是有,但並不是家家都這樣做了,現在這個自由個性的年代,每個家庭和每個人都按自己的喜好來,好些傳統都淡了,小時候三十我們總是要給長輩磕頭的,現在農村有的家也是這樣,但不管磕不磕頭,禮數是不能差的,提前祝大家春節快樂吧[祈禱][祈禱][呲牙][呲牙][呲牙]
-
9 # 仰望176279352
鞠躬給長輩!握手的同輩!磕頭似乎沒有了,也不多見了,好像有的話、也是自己家晚輩人給家中長輩(父母親、爺爺奶奶磕頭的、那也少見了),大概和地風俗文化傳統有關!我身邊有的人說、他們老家、家鄉還有這樣傳統習俗至今保留(給長輩磕頭)。
-
10 # 使用者7797861251248
拜年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部分,小的時候一到年初一就要給我的祖父磕頭,他就給我們每個人一毛錢,六十年代的一毛錢還是挺管用的。現在我也步入了祖父的級別,現在年初一也是讓我的孫女兒來給我磕頭,我給她2W壓歲錢,(給她上幼兒園的費用)當看到孫女兒跪在地上,前後甩著長頭髮,心裡面都是喜洋洋。
-
11 # 周華337
我家還是磕頭的過去我帶著兒子孫子給爺爺奶奶父親母親初一磕頭拜年。現在兒子孫子給我磕頭拜年以表感謝老人的養育之恩。我們這地方閨女不給長輩磕頭。我認為中國是央央大國禮儀之邦,長幼不分成何體統,要尊老愛幼其樂榮榮幸福美滿。
-
12 # 博覽苑
作為一個北方人,我可以明確告訴你,我們這磕頭拜年的習俗還存在
-
13 # 中學英語教師
我們這裡是這樣的:年三十前,姑爺會買酒啊茶啊送到老丈人家,提前拜個年。年初二孃家人會派兄弟去喊已出嫁的姐妹回孃家一聚,去時會揹著幾棵青菜或白菜,幾個耳塊,不可空手去。磕頭作揖倒沒有。
-
14 # 肖景39
我婆婆家是內蒙古自治區的,來我們徐州和我們一起過年,但拜年只有他兒子給他磕頭沒有我的事,不是我不想磕頭是他不叫我磕頭。你們說這樣做好是不好?平常對婆婆就像媽媽一樣的。
-
15 # 永珍wx
磕頭是三十年前的事了,現在農村這種年俗也沒有了。那時候,大年初一家家院子裡擺上貢品敬老天,供桌下鋪席子,鄰居們互相來拜年,進入院先跪下拜老天,然後再進堂屋給老人磕頭,如果來的人和家主是平輩,來到只能給老天磕頭。主人家會出來迎接進屋喝酒。
-
16 # 驍勇34
沒有了!
當今社會這人情世故哪還有了。
不過,若是一個頭磕下去給一百,這習俗不會“亡”。
但孫子輩還是不磕,因為“他們”才是祖宗。
-
17 # 毛毛75680979
我們這裡過年前先把灶爺爺給送了,一般在農曆廿四夜,意思是託咐灶爺爺去天庭向老天爺儘量說些人間好事,祈福來年有更好的收成(農民),並盼望來年派一位年輕力壯的灶爺爺來,然後到了大年三十買了大魚大肉,山珍海味的準備過年了,人們通常會在方桌上放好菜,酒,點香燃燭,再依次長輩到小的們向老祖宗們磕頭求拜,待三次禮拜後祭拜結束,燒一點紙錢元寶什麼的給老祖宗們享用,就到這裡了,拜拜!
回覆列表
回答,快過年了,你們那裡還有拜年磕頭的風俗嗎?分享下經歷?
一,農村風俗習慣不但現實改便不了,而且永久存在,這是老徂宗傳代,年年傳承,年三十全家團圓,歡聚一堂,一年來最後一天,爺爺奶奶給孫孑孫女壓歲錢,一百起步,多了不現,初一大早,孫子孫女穿著新衣服,從頭到腳全是新,給爺爺奶奶磕頭,一人給二百元,祝孫子孫女上學取得好成績,囑咐他倆天天向上。
二,初一早上吃過飯,同著爸爸媽媽一塊去姥姥家,給姥爺和姥姥拜年,到了姥姥家以後,第一時間跪在姥爺和姥姥面前,囑咐他們新年愉快,身體健康,永遠長壽,萬壽無疆,姥爺和姥姥高興如意,激動的話都不好了,他們從腰包掏出紅包,少的有二百的,有四百的,還有六百,最多達到千元,根據家庭經濟來源,亮立而行。
三,他們很少到其它親戚,姨家,叔伯,為什麼,因為當今社會人情非淡薄,四十年前,親戚可走輩,越走越親,現實就給你個認性,一輩親,二輩婊,三輩也個吊,親也不親,若有錢有勢力的他們還認走,你是窮光蛋,別扯蛋,不認不走,非常現實,還過十年二十年,不知親戚又走到成度,不可予測,更不可想象,讓老年人最大的失望,用什麼方法可以挽救,難易想象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