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五嶽獨尊—泰山

    在三國曆史上有一個位戰功赫赫的將軍,本應功成名就,可在三國志中連他的傳都沒有,只能從別人的傳記中看到一些他的隻言片語。才知道三國時期還有這樣一位名將的存在,這位名將就是馬岱,字歷史上爭議很多不詳,生於今天的山西,是馬超的從弟,和大家想象中的不一樣不是馬超的親弟弟,什麼是從弟呢?古代的人官同一個祖父但是卻不是一個父親而比自己小的一輩男性叫做從弟,其實就是沒出五服的還算親戚的弟弟。

    馬岱開始跟隨馬騰一同進入許都,馬超起兵反曹,殺了馬騰全家二百餘口,馬岱為了避難躲過曹操的追殺,改了自己的名字叫黃岩,後來和逃回西涼相認才敢交回本命馬岱,隨後跟隨馬超南征北戰,奈何曹操御駕親征西征馬超,在潼關大敗馬超,馬超只能在涼州周旋發展,馬岱始終跟隨在馬超的身邊。

    隨著曹操對涼州控制的越來越緊密,馬超已經沒法在涼州立足,無奈只能去漢中投奔張魯,而馬超曾經的部下和親信都覺著馬超崛起無望各自分飛,還跟在馬超身邊的人所剩無幾馬岱始終追隨自己的哥哥。後來,馬超收到張魯手下的嫉妒排擠馬超投奔劉備,兄弟兩人為劉備奪取益州和拿下漢中立下了汗馬功勞。小編認為隨著哥哥四處征戰屢敗屢戰親兄弟也不過如此了。

    但是馬岱一直活在哥哥的光環之下,真正讓馬岱聲名鵲起的是斬殺魏延。

    諸葛丞相死後,楊儀和魏延兩人諸葛亮的壓制馬上翻臉,分兵兩路回漢中。楊儀下令讓手下王平去大戰魏延,兩軍對峙王平沒有進攻而是對著魏延大軍喊道,丞相剛過世屍骨未寒的時候你們怎麼能這麼做?不去打魏國反而在內戰?魏延手下兵士將領沒有臉面打這一仗,一鬨而散。魏延一個徵西大將軍持假節的重臣,卻落得和兒子幾人逃跑的下場,楊儀這是派馬岱去捉拿魏延,馬岱斬殺魏延大勝而歸。馬岱自此聲名遠揚,升為平北將軍,進入大將行列。

    但是從這以後史書上關於馬岱,隻字沒有。

    小編覺著楊儀魏延之爭,兩敗俱傷,楊儀最後也是個客死他鄉的下場,何況是幫他實行的馬岱怎麼可能青史留名呢?所以戰隊有的時候確實是一門藝術,雖然馬岱是馬超弟弟,也勞苦功高,後來還自行北伐過,就因為他參與了內鬥還痛下殺手,導致我們現在連他的名字都不知道。可悲啊!

  • 2 # 白衣小太爺

    因為馬岱除了殺魏延,也沒幾件出彩的事情所以知名度比較低。

    可能大家都知道馬岱敢殺魏延,是因為受了諸葛亮的委託。

    但真實的歷史卻是馬岱誣陷魏延謀反,並殺害了他。

    諸葛亮認為魏延天生反骨,若死後無人壓制魏延,他必反。所以諸葛亮就讓馬岱潛伏者魏延的身邊,一旦看到魏延有什麼奇怪舉動或者是違反命令,可將其誅殺。

    而真實的歷史是楊儀夥同馬岱殺害了蜀國名將魏延!在諸葛亮還沒有去世時候,蜀國內部腐朽,各個勢力爭權奪利明爭暗鬥,魏延就和楊儀不合,於是楊儀與馬岱聯手殺害了魏延,並誣陷魏延謀反!

    馬岱是馬超的弟弟,其實力不及馬超,加上馬超確實太過於耀眼,馬岱如同螢火之光,根本無法比得上天空中的皓月。他不出名是理所當然的。

    就算是蜀國末期,仍然有姜維名將出來,馬岱比起廖化都不如。

  • 3 # 午馬正途

    馬岱能夠有一定名聲,主要是他有一個明星家族和明星哥哥馬超,如果他確有過人能力,則在缺乏人才的蜀國早可嶄露頭角,獨當一面了!他殺魏延是諸葛丞相早就佈置和安排好了的,並非他武功能力在魏之上。

  • 4 # 笑看三國風雲

    羅貫中是同情漢室的,也是尊劉貶曹,很多對劉備不利的言行均被去掉或者隱晦描寫,即使劉備內部集團的爭權奪利也是如此,而魏延和楊儀之間的權力之爭也只是寥寥數筆而過,我們一起分析一下題中提到的問題:誅殺魏延的馬岱為何到了後期默默無聞呢?

    斬殺過魏延的蜀漢名將馬岱。

    我們知道馬超是名將,在《三國志》中,陳壽把關羽,張飛,馬超,黃忠和趙雲同列,也就承認了他們基本處於同等的地位,把這五人稱為名將不為過。在陳壽的著作中並沒有找到馬岱的傳記,其記載也是在馬超後面,一筆而過,可見馬岱並沒有什麼特別可以提及的功績需要彪炳青史。

    在歷史中,讓馬岱很露臉的一件事情就是斬殺魏延。魏延確實是一員勇猛的大將,無論在駐守漢中的十年還是後來的北伐,其功績也是為蜀漢和歷史承認,但是並不能因為馬岱可以斬殺魏延就認為他就是名將,這樣的認為是過於輕率和不足以服眾的。

    馬岱誅殺魏延的時候,魏延身邊只有數人,而且還人心惶惶;馬岱率領本部騎兵部隊追殺魏延,在己方佔據這絕對優勢情況下誅殺魏延也是理所當然,沒有值得可以誇耀的本錢。

    在誅殺魏延後,馬岱被封為平北將軍,陳倉侯,但是過後的表現也是乏陳可表;對外戰爭方面也沒有特殊的貢獻。歷史中唯一的一次帶兵攻打魏國也是在誅殺魏延後第二年,馬岱率眾討伐魏國卻被牛金擊退,損失了上千人,慘敗而歸,因此稱馬岱為名將是名不副實的。

    本應聲名鵲起,為何在後世默默無聞?

    馬岱在誅殺魏延後,默默無聞的馬岱很快被任命為平北將軍,陳倉侯。到了第二年,馬岱率眾北伐,這次北伐規模雖然比較小,確實是馬岱惟一一次獨立領軍,但是這次機會讓馬岱浪費掉了,從而也證明他的實力不足,無法承擔北伐的重任,而馬岱在歷史中之所以後來默默無聞也和當時其他的原因有關。

    第一,蜀漢政策的調整。

    經過諸葛亮多次北伐之後,歷次戰爭已經將蜀漢儲存下來的人力和物力消耗一空;蜀漢的國力已經大不如以前,民生凋敝,需要轉移到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國策上來,北伐被放到此等位置,進攻性的國策變成了防禦型的國策。

    在公元234年,馬岱率軍做一次試探性進攻失敗後,就證明了國家在武力暫時不能夠征服對方的情況下,蜀漢需要穩定來發展經濟,增強自身實力,那麼馬岱也就駐兵蜀漢和曹魏的邊境作為防守而存在。

    第二,蜀漢人事調整。

    諸葛亮執政期間,開府視事統轄行政和軍事,大權獨攬,力主北伐;諸葛亮去世後,劉禪將權力分散,不再設立丞相一職,而後來上位的蔣琬和費禕則不具備諸葛亮獨攬大權的權力,也就是無法力主完成北伐,從而鑑於蜀漢現實情況,就轉向經濟建識為中心的國策和防禦性的國防政策,那麼作為駐守邊境的馬岱當然也就沒有什麼大的作為了,默默無聞也就理所當然了。

    因此,斬殺魏延的馬岱到了後期默默無聞,不外乎一個原因是個人能力不足,另外一個就是蜀漢人事調整和國防政策的調整,不需要大規模的對外戰爭,從而導致馬岱最後駐守邊境直到去世。

  • 5 # 三國不求甚解

    首先說明一下,馬岱斬殺魏延,並不算是多大的功績,也不可能聲名鵲起。至於後世的默默無聞,因為他前半生也是默默無聞。

    馬岱的官位和貢獻,基本是恩蔭的馬超的地位。

    分析如下:

    1、斬魏延並不是馬岱的首功

    根據《三國志·魏延傳》記載:“平叱延先登曰:“公亡,身尚未寒,汝輩何敢乃爾!”延士眾知曲在延,莫為用命,軍皆散。延獨與其子數人逃亡,奔漢中。儀遣馬岱追斬之,致首於儀。”

    馬岱斬殺魏延是在王平已經擊退魏延前鋒部隊,並且魏延只帶幾個人逃跑的情況下發生的。這時候如果換做其他將領,以優勢兵力捉拿魏延幾個人,誰都能成功,算不上多大的貢獻。這一點,在《三國志·王平傳》記載的很清楚:

    “魏延作亂,一戰而敗,平之功也。”

    所以王平在這之後一路平步青雲。

    2、馬岱的功勞更多是恩蔭的馬超

    馬超在臨死前,給劉備上書說:“臣門宗二百餘口,為孟德所誅略盡,惟有從弟岱,當為微宗血食之繼,深託陛下,餘無復言。”託付劉備提攜馬岱,同時暗示馬岱繼承自己的勢力。

    在本人《五虎上將中為什麼只有馬超的兒子沒有官職》一文中,曾論說,馬超的兒子馬承繼承了馬超斄鄉侯的爵位,但由於年幼,並沒有擔任任何官職。而且英年早逝,導致馬超斄鄉侯的爵位失傳。

    馬岱作為馬承的叔叔,自然不能繼承斄鄉侯的爵位。所以蜀漢政權破例封他為陳倉侯。

    根據《後漢書·郡國志》的記載,陳倉是右扶風郡的一個縣,馬岱封的就是這樣一個縣侯,這在當時屬於最高的侯爵。蜀漢只有諸葛亮、張飛、馬超、吳懿、魏延、王平等少數功勳人士才有資格封縣侯,鄧芝身為車騎將軍也只是一個亭侯,趙雲開國元老也只是一個亭侯。

    所以說,如果只看馬岱的功績,一點也不可能封縣侯,至多就是一個亭侯。他的能力其實很一般的,職位只是到平北將軍,比較低,完全配不上縣侯的地位。其他封縣侯的,基本都是前後左右將軍之上的官職。

    從這一點來看,馬岱默默無聞也就很好理解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吳秀波事件,怎麼沒有圈內好友站出來發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