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女史箴言
-
2 # 葉臨青鸞面紫辰
雍正時期著名的大臣可真的不少,其中首屈一指,電視劇裡經常出現的便有一個——年羹堯。
年羹堯曾先後做過四川總督、川陝總督、撫遠大將軍等職位,爵位更是封到了一等公。他配合各軍平定西藏亂事,率清軍平息青海羅卜藏丹津立下了赫赫戰功。但是他自恃功高,又仗著自己的妹妹在宮中深受皇帝寵愛,經常作威作福,結黨營私,貪婪斂財,最終被雍正削官奪爵,列大罪九十二條,於公元雍正四年賜自盡。
接下來的這位,不僅常在影視劇裡出現,甚至自己本身就擁有傳記類的影視劇,他就是清代名臣——李衛。
李衛並不是科舉考上的官,也不是因為他立下了什麼赫赫戰功才當上的官,相反,李衛的官最開始是買來了的。但是李衛這個人不僅為官清廉,善於捕盜,還不畏權貴,不論在什麼時候,不論身處什麼官職,這老哥都能與廣大人民群眾打成一片,深受百姓愛戴。乾隆三年十月二十二日,李衛因病去世,乾隆帝命按總督例賜予祭葬,還賜了他諡號敏達,可以說是死得其所了!
接下來的這位也是我們耳熟能詳的,在康熙和雍正朝交替之際做出過很多動作的,在九子奪嫡中發揮過重要作用的——“舅舅”隆科多。
康熙末年隆科多與年羹堯交往甚密,因此也傳出,隆科多將康熙遺詔中‘十’字改作‘於’字,以使雍正最終得以繼承大統的傳言。雖然現在已經證實了這個傳言虛假,雍正確實是康熙所立,但是這個傳言既然能傳出來,也可以看出隆科多確實在奪嫡期間幫了雍正不少忙。但他最終為雍正所猜忌,屢遭打擊,直至被圈禁而死,也可謂是令人唏噓。
-
3 # 凡易文史觀
如果說雍正朝 著名的大臣不少像張廷玉,年羹堯,李衛,田文鏡…在這些人中應該說年羹堯是最具有傳奇性的一位。
年羹堯,字亮工號雙峰,漢軍鑲黃旗人。其父官至工部侍郎,其兄年希堯 也出任過工部侍郎,其妹被雍正冊封為貴妃…可以說年家地位顯貴,與雍正皇帝關係非淺。
康熙末年年羹堯出任四川巡撫,皇十四子任撫遠大將軍西征時,年羹堯 升任四川總督,為其辦理軍需事務。雍正繼位初 內有京城有九門提督隆科多控制京師,外有年羹堯 牽制允禵,二人成為雍正的左膀右臂。
雍正元年青海發生 叛亂,允禵 成為對雍正有威脅極不可靠的,所以撫遠大將軍不適合由他擔任,於是雍正啟用年羹堯接任 撫遠大將軍,他不負聖望率大軍犁庭掃穴 大獲全勝!
平定青海之後 雍正喜出望外,在給年羹堯的硃批上竟然稱之為“恩人”。破格賞賜年羹堯,讓年羹堯在西部問題可以大權獨攬。再後來連朝廷的官員任命 他也插手干預,甚至出現“年選”的說法。
雍正二年10月年羹堯進京,在赴京途中 他令都統範時捷 直隸總督李維鈞 跪道迎送,到京時郊迎的王公以下官員全部跪接,王公大臣對其施禮問候 他也是 點頭示意不下馬還禮 ,更甚者 在皇帝面前態度也十分驕橫 無君臣之禮,在京期間年羹堯 要求雍正照準提供的名單賞賜軍功,整治得罪過他的阿靈阿。
他向 雍正進呈其出資刻印的 《陸宣公奏議》 雍正打算親自撰寫序言,尚未寫出,年羹堯卻自己擬出一篇,並要雍正帝認可。以上 都大大的刺傷了雍正的自尊心 與年羹堯的關係急轉直下 ,不久年羹堯被革去總督之職 改任杭州將軍,在赴任途中年羹堯 卻逗留在 江蘇儀徵抗旨不前,幻想皇帝會改變決定。這樣的作為使得雍正帝更加惱怒 ,加上大臣們一直聲討,不久雍正下旨賜死年羹堯!
年羹堯從寵臣到罪臣再到賜死,可謂持功驕縱咎由自取 罪有應得 其命運也是在皇權專制下的必然結果
-
4 # 英語歷史風雅頌
雍正朝家喻戶曉的大臣有年羹堯,隆科多,允祥,張廷玉,鄂爾泰,田文鏡,李衛。
年羹堯,1679年生,1700年考中進士,詩文書法具屬上品,可圈可點。歷任四川廣東鄉試官,內閣學士,四川巡撫,總督,平西將軍,1721年任川陝總督,其妹嫁給雍正。年羹堯是雍正政權初期的核心人物,社稷重臣,雍正讓年羹堯參與朝政,川陝文武官員任免升降由年羹堯決定,生活上非常關懷年羹堯,盼望和年羹堯做千古君臣知遇的榜樣。1724年,年羹堯青海用兵,平定叛亂,大獲全勝,雍正對年羹堯的榮寵達到了頂峰,特意降旨告訴諸王大臣,不但他要依賴嘉獎,而且他的子孫後代以及天下臣民對年羹堯也要“傾心感悅”。不久,年羹堯鋃鐺入獄。原因是年羹堯自恃功高,妄自尊大,植黨營私,不守臣道,爭權奪利,多行不義,負恩罔上。於1725年12月雍正勒令年羹堯獄中自裁。
隆科多,家庭顯赫,位居極品。隆科多是佟國維之子,他的姑姑是康熙帝的母親,他的一個姐姐和一個妹妹嫁給了康熙帝。康熙時任九門提督,理藩院尚書。康熙駕崩,他就近擁立雍正。因此在雍正初期,權勢熏天,炙手可熱。任總理事務大臣,雍正公然稱呼他為“舅舅隆科多” ,誇他為“當代第一超群拔類之稀有大臣,”。1727年,隆科多到邊境與俄羅斯談判邊界,恪盡職守,據理力爭,維護國家權益。京城家中私藏玉牒案發,被捕召回,兼選官有擅權結黨嫌疑,定41條大罪,被雍正永遠禁錮在暢春園外建造的三間房子裡,1728年6月,死。
允祥,雍正的同父異母十三弟。雍正繼位,封允祥為怡親王,總理事務大臣。雍正認為允祥“忠、敬、誠、直、勤、慎、廉、明”。清理虧空,整理財政,效果顯著,勤於政事,謹小慎微,雍正稱他“公忠體國,至誠待朕”。1730年5月,允祥病亡,葬於淶水。
鄂爾泰,1680年生,17歲中秀才。雍正朝歷任雲南鄉試副主考,江蘇布政使,廣西巡撫,雲南巡撫,雲南總督加兵部尚書,雲貴廣西三省總督,少保加銜,保和殿大學士,後晉封伯爵。鄂爾泰有知人之明,從不入流的低階小官吏中選拔出張廣泗;為政重大局,明大是大非。主要功績在雲貴廣西實行“改土歸流”。雍正賜匾稱他“公忠弼亮”。1745年病逝。
張廷玉,1672年生,1700年考中進士。雍正朝禮部尚書,戶部尚書,國史館總裁,太子太保,保和殿大學士,軍機大臣。他的政績不在於處理某件事,而是文字工作和規劃建立軍機處制度以及完善奏摺制度。撰寫諭旨,詳達朕意,其功甚巨。張廷玉心性淡泊,和雍正相處“義固君臣,情同契友”。
田文鏡。沒有參加過科考,1683年以監生身份出仕,官階不高,在雍正朝成為一代名臣,模範總督。歷任河南布政使,河南巡撫,河南總督。為政嚴苛,忠心耿耿。1732年,死於河南任所。
李衛。1687年生。家庭鉅富,出錢捐了監生,進入仕途。好武,不識字,人稱文盲總督,捕盜能手,粗獷豪放傲慢。剛直,勇猛任事,不畏權貴。康熙六十一年任雲南鹽驛道,雍正朝歷任雲南布政使,浙江巡撫,浙江總督,直隸總督,1738年病故。
-
5 # 麗醬每日分享
公元1722年11月13日,康熙皇帝在北郊的暢春園病逝,皇四子胤禛在“九子奪嫡”的爭鬥中勝出,成功繼承皇位,第二年改年號為雍正,成為清王朝定都北京後的第三位皇帝。
雍正在積極經營、爭奪儲位的期間,背後離不開這四個人支援和幫助,他們分別是隆科多、年羹堯、戴鐸和李衛。
其中隆科多是雍正的舅舅,他也是清朝一代,被皇帝公開以“舅舅”相稱呼的唯一一位臣子,在康熙年間就已經是手握重兵,負責指揮整個京城的軍隊,康熙駕崩之後,他的遺詔就是由隆科多宣讀的,是康熙、雍正兩朝皇權交替最關鍵的核心人物。
而年羹堯是軍事方面的人才,康熙在位的時候就立下了很多戰功,雍正上位後他依然得到了重用,官至川陝總督和撫遠大將軍,當時西北地區所有的戰事和政務全都由他一人掌管。
年羹堯和隆科多都曾在雍正即位後飛黃騰達、顯赫一時,只是兩人也因為功高震主被皇帝猜忌,最後君臣離心,一個被圈禁至死、一個被賜自盡。
而戴鐸可以說是雍正的良師益友,可能就是因為他了解得太多了,雍正怕對他有威脅,於是就找藉口把他處死了。最後一個人就是李衛,他是一個漢人,為官清廉、不畏權貴,深受雍正的賞識和重用,也是四人當中唯一一個得到善終的人。
回覆列表
其實還有一位經常被忽略的大臣,同時也是皇室成員,他就是皇十三字胤祥。眾所周知,雍正上位之後誅滅八爺一黨,連自己的胞弟十四爺都不信任,唯與十三爺親近,相互扶持。而這位十三爺同樣心繫民生,出任議政大臣,減免賦稅,命府庫量入為出,減少浮糧減輕農民負擔。
年羹堯,雍正時期著名武將。他運籌帷幄,馳騁疆場,曾配合各軍平定西藏亂事,率清軍平息青海羅卜藏丹津,立下赫赫戰功,不過最後未得善終。
大名鼎鼎的張廷玉,三朝元老,入職權利中心南書房,軍機處。他的才幹體現在平定反亂,處理政務,雍正皇帝看中他學問優長,氣度端凝,應對明晰等有點,委以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