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浪蕩少爺

    金庸是報社編輯,與梁羽生志同道合,為《東南晚報》寫武俠題材的副刊時,得到廣大讀者的青睞,後來與沈寶新合作創辦新《明報》。

    金庸主要在《明報》釋出武俠小說,佔主要股份,沈寶新負責拉廣告和印刷。《明報》上市後,筆耕不輟22年的金庸寫作也達到了頂峰,寫完《鹿鼎記》後封筆,也算是急流勇退。

  • 2 # 英年早肥的影音世界

    首先更正一下,金庸先生一共寫了15部小說。除了我們耳熟能詳的“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之外,還有一部短篇小說《越女劍》。

    至於寫完這15部小說之後,金庸為什麼突然“封筆”不寫了,他自己給出的解釋是:他的小說主要寫人性,寫人物性格,所寫的人物無一重複,但再寫下去重複就難免了,所以封筆。

    我個人的看法是——金老是個愛惜羽毛的人。他不像古龍嗜酒任性,以致一身才華卻英年早逝。所以他選擇在最輝煌的時候急流勇退,把自己變成一個“傳說”。從某種角度來說,這也表明金老其實是個蠻自戀的人。我相信在金老先生的心裡,其實還是有創作的慾望的,否則他也不會對自己的作品那麼精雕細琢、一改再改。但作為大師級的人物,說話自然要言而有信。所以老先生胸中縱然再有萬般錦繡,無奈既已“封筆”也就只能作罷了~

  • 3 # 九八故事君

    總結其原因,金庸先生並非是不能再寫出精彩的武俠小說了,而是再也寫不出超越自己的武俠小說了,所以寧缺毋濫,乾脆封筆。

    準確的講,應該是15部武俠小說之後徹底封筆了,除了我們熟知的“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之外,還有一部越女劍。

    很多人都認為金庸先生是江郎才盡了,但我認為這是不對的。金庸先生封筆之時還不到50歲,當時應該還是才華橫溢的年紀,所以絕不會是江郎才盡。

    也有人認為他是急流勇退,這一說法也還勉強,但在下看來,急流倒是急流,勇退卻未必了。應該用進無可進更為恰當。

    金庸先生自一部《射鵰英雄傳》橫空出世後,就坐穩了他“武林盟主”的地位,直到如今他也是執掌“武俠小說”的牛耳。所以他在武俠小說創作之時,唯一的對手只有一個人,那就是他自己。這世上最難的事情就是戰勝自己,超越自己。而超越自己就是金庸先生一直在做的事情。

    在射鵰三部曲之後,他寫出了《天龍八部》這部鉅著來超越。《天龍八部》之後又寫出了《笑傲江湖》這部武俠經典,塑造了令狐沖這麼一位瀟灑的人物。這時可以說已經到達了武俠的頂峰,但他仍舊餘勇未盡,又寫出了一部已經不像武俠小說的武俠小說《鹿鼎記》,塑造了“反俠”韋小寶這個人物。

    寫到韋小寶這個人物,已經到了他的鼎峰,如果再繼續寫作,那就將會是抄襲,不是抄襲別人,而是抄襲自己,這是所有作家最大的悲哀,所以乾脆封筆。這對讀者來說不免是一種遺憾,但對金庸先生來講這是最明智的選擇。

  • 4 # 滄海心舟

    14部已經是很多很多了,至今無法超越。

    至於原因,只有金老先生自己知道了。

    凡事適可而止也是大智慧。畢竟金大俠的世界不只刀光劍影兒女情長,還有鍋碗瓢盆的生活。

  • 5 # 小樓一夜聽春雨

    錢。別人寫小說是為了賺錢。所以,一本接一本,越多越好。他繼承了大量遺產,不缺錢了,所以,就覺得10來部小說也就夠用了。事實也是這樣,真正名垂青史的小說家,一本小說也就夠了,6大名著,有誰佔兩本的?別人不斷的寫新的小說,他不斷的在修訂原來的小說 ,精益求精,力爭全部搞成精品。這也是金大俠所有的小說能全部搬上銀屏的最大原因。別人的小說很多,次品和缺陷也多。金大俠已經儘量做到精品了,數量也不是太多,所以差距就出現了。他的武俠小說的成就隱隱強過古龍和梁羽生一線。

  • 6 # 悠然布衣

    金庸不止寫了14部小說,除了“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14部之外,還有一部短篇小說《越女劍》。

    至於為什麼金庸在寫完《鹿鼎記》之後,就封筆不再寫武俠了,這個也一直沒有定論,眾說紛紜,隨著金庸的去世,可能這個問題沒法得到解答了。有人說金庸已經把武俠的模式寫盡了,無法超越自己了,就封筆了。也有人說是因為金庸有財了,所以就是過於舒適了,不再盡心於創作了。當然也有人說金庸是江郎才盡了。

    至於我個人認為的話,金庸的創造,從郭靖的儒俠,到楊過的道俠,到段譽的佛俠,到石破天的無俠,再到韋小寶的反俠。這些俠士的塑造也標誌著金庸思想的慢慢轉變,同時這也是金庸從單純的寫武俠到寫人性,再到寫社會的過程。

    《鹿鼎記》創立“反武俠”情節,武俠首次以詼諧、反諷、批判觀寫作的鉅著,代表了金庸小說藝術的最高成就。在武俠領域,金庸已經窮盡變化,達到了巔峰了,自然是功成,事遂,身退了。

  • 7 # 文開石

    明明先生自己就回答過,為什麼還要自作聰明的猜呢?

    “一方面是自己感覺困難,另一方面是寫小說的慾望現在很淡了,寫小說本身是相當辛苦的事。”“目前情況下,如果我的生活沒有太大改變,可能就不再寫了。一來我不希望自己寫過的風格、人物再重複,過去我寫了相當多,要突破比較困難。再者武俠小說出自浪漫想象,年紀大了,心境自然不同了。”“一些本來純粹只是娛樂自己、娛樂讀者的東西,讓一部分朋友推崇過高,這的確是不敢當了。我覺得繼續寫下去,很困難。雖然為了報紙,有這個必要。有些讀者看慣了,很想每天一段看下去。但是我每多寫一部書,就越覺得困難,很難再想出與以前不重複的人物、情節等等。我想試試看是否可以再走一些新的路線。” (出自《金庸訪談錄》)

    【困難】確實十幾部作品,不同的性格、人物、情節,不說寫盡了也差不多了,突破太難。而且先生的書大多是報紙連載,和現在網文每天更新一樣,堅持了這麼多年,一本書就意味著一兩年兩仨年每天“不斷更”,還是有些難度的。

    【慾望】武俠小說畢竟不是官場文章,需要的是一種青春的、熱血的慾望,要有快意恩仇的衝動,要有“以武犯禁”的膽識。到了一定的年齡,很難保證還有這種比較青春的的觀念。

    【娛樂】之前寫武俠小說為了報紙銷量,為了求名求利,後來這些都有了,也就需要別的東西了。所以雖然封筆很早,但卻一直不斷的對自己的作品修改直到去世為止。這也可以看作不同時期追求不同的原因。

    【其他】先生最出名最為人所知的就是武俠小說作家,但這並不是他的全部,甚至不是主要功績。光看對他的定論“作家、政論家、社會活動家”就可知。他的讀者絕大多數可能沒看過先生武俠小說以外的文字,不能不說是一種遺憾。他的讀者絕大多數說不出先生作為政論家、社會活動家的觀念和成績,更是一種遺憾。

  • 8 # 永州令哥

    金庸小說每個角色都有鮮明的個性特點,揹負著民族大義,匡扶擠世的責任,十四部小說性格都不相同,顛峰之作鹿鼎記後封筆:金庸先生也說過:再寫也很難超越自己。

    不允許自己小說人物性格出現重複,深思熟慮後,才選擇封筆。

    人在山頂後,再往前走,不管哪個方向,都只能是走下坡路了。況且每部都很經典,帶給華人不一樣的武俠精彩世界,感動。

  • 9 # 曉牧文化

    其實這種事情最準備的答案應該來至於金庸老先生

    當然,下面我也說一下自己的看法.

    我覺得最重要的原因是金庸已經無法突破自己了。

    這個突破不是指文筆,我相信金庸老先生當然可以在繼續寫出很完美的書,但是對於那個武俠的世界,他自己已經開發的差不多了,既然武俠的世界沒有能繼續開發的空間.

    那麼他自然會選擇封筆。

    畢竟他現在不差功名利祿。提到武俠小說,大家都會想到金庸,“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的成功已經為他帶來了名氣,書記的印刷出售以及拍攝電視劇電影,我相信金庸老先生也是不差錢的。

    所以如果不能開創新的武俠世界,那麼他已經沒有必要在繼續寫了。

    少林、武當、峨眉、明教、古墓派、逍遙派、天山靈鷲宮等等,他開創了太多派系。九陰真經、降龍十八掌等內力和招式他也開發了很多。而且他寫書是有劇情關聯的,現在的世界這麼完整,他不可能突然有倒回之前的朝代,開創新的武林絕學。

    郭靖的正義大俠之氣,楊過的深情,張無忌有點蠢的善良,韋小寶的無厘頭,他的主人公以及書中的角色涵蓋了太多的性格,在寫的話主人公的性格就會有點不好定。

    而且《鹿鼎記》中武俠的成分其實已經沒有那麼高了,更多的是劇情以及任務性格。

    所以如果不能另創武俠世界的新天地,我覺得金庸老先生應該不可能在寫書了。

  • 10 # 夢露居士

    武俠小說是中國特有的一種文學型別,其精神核心是中國傳承了幾千年的俠文化。金庸是武俠小說屆的王者,論影響力無人能出其右,唯有古龍勉強能與金庸先生相提並論。

    金庸先生以十四部小說名滿江湖,譽滿天下,所謂“有華人處,便有金庸”。但遺憾的是,金庸先生只寫了十四部小說便告封筆,給大家留下了很多遺憾。那麼金庸為何要封筆呢?居士我認為有三個原因:

    第一,寫小說僅僅是金庸的副業。

    金庸出生於海寧查家,這是一個大家族,金庸從小接受的就是傳統文人的教育,他的理想是做范蠡、張良這樣的帝王師,而不是做一個小說家。1944年金庸考入重慶中央政治大學外交系,已經說明了他的政治抱負。

    後來金庸入《大公報》做編輯,又自己創辦《明報》,在報紙上發表政論文章,也頗有影響力。

    因為金庸的抱負不是寫小說,所以他只寫了十四部便宣佈封筆。金庸與古龍不同,古龍是要靠武俠小說謀生、換酒錢的,所以他寫了一部又一部小說,直到去世那年依然筆耕不輟。

    第二,金庸將武俠小說基本寫盡了。

    金庸是新武俠小說的開創者,是武俠小說史上一位劃時代的人物。金庸的第一部小說《書劍恩仇錄》脫胎於舊武俠小說,而且有著模仿《水滸傳》的痕跡。這部小說劇情曲折,可謂一炮打紅,但不算是一流的武俠小說。後來金庸不斷提升自我,終於寫出了《射鵰英雄傳》這一部轉型之作。

    《射鵰英雄傳》是一部里程碑式的作品,因為它是舊武俠向新武俠的轉型。之後金庸不斷推陳出新,不斷突破原有的模式,並在《天龍八部》達到了創作的巔峰。

    《天龍八部》奇異瑰麗、波瀾壯闊,但又過於神奇,甚至已經有了幾分玄幻的樣子。金庸及時調整,又迴歸於正常。最終,金庸寫出了《鹿鼎記》這樣的反武俠小說,親自宣告了武俠小說的終結,很像是塞萬提斯的《唐吉坷德》。

    可以說,金庸幾乎把武俠小說的模式與主題寫盡了。金庸小說中,有胸懷天下,有行俠仗義,有為國為民,有兩情相悅,有纏綿悱惻,有生死離別,有父子親情,有放蕩形骸,有陰謀陽謀……後人再寫武俠,如果不是像古龍這樣劍走偏鋒,或是向黃易那般步入玄幻,將無法逃離金庸的窠臼。

    所以,金庸自己用《鹿鼎記》作為封筆,因為他已經沒有什麼可寫的了。

    第三,金庸有精品意識。

    其實封筆之後,金庸並沒有閒著,而是數次修改自己的小說,並結集出版。

    因為金庸小說一開始是在報紙上連載的,金庸信筆由韁的寫去,下筆千言,洋洋灑灑,然而其中的破綻、漏洞也很多。有的時候金庸寫到後面忘了前面,以至於產生衝突,有的人物金庸寫著寫著就忘了。

    金庸修改了自己的小說並形成了兩個版本:三聯版和新修版,修正了其中很多錯誤和破綻。真正讓金庸之名傳遍大江南北的,正是三聯版。

    而古龍就不一樣了,他靠武俠小說吃飯,所以寫了一部又一部,往往只重數量不重質量。所以古龍小說雖然數量眾多,但良莠不齊,有的口碑極佳,有的潦草應付,有的虎頭蛇尾,更有些作品是別人代筆。

    正因為金庸有精品意識,所以只寫了十四部小說,但部部是質量上乘的精品。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作為一個搞笑領域的作者,怎麼給大家帶來歡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