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不能讓強國變敵國,更不能讓敵國變強國”,這句話是否有道理?
14
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21898256281

    這話一點道理都沒有。不能讓強國變敵國,在兩國利益 發生衝突的時候。強國隨時可能成為你的敵人。要想不讓強國,成為你的敵人。你就得出賣本國的利益給強國,讓其強上加強,你就成其奴隸了這樣的事你會去做嗎?,不讓敵國變強國這更是無稽之談,大陸朝天,各走半邊,你怎麼能夠阻止敵國變強國。除非武裝侵略將其劃歸自己的版圖。否則你是無法阻止敵國變成強國.。

  • 2 # 木春山談天下

    從外交戰略上講,這句話沒有問題。但是從現實出發,卻不一定如此。

    國際關係在某種程度上就如同人際關係,有朋友也有對手。古往今來,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都經歷過戰爭,都有敵人。所以敵人和朋友對於一個國家而言,就如同水和空氣對於人一樣,是一個客觀存在。

    那種希望天下大同、萬國和平只是一種威爾遜式的理想主義的美好願望,或者是張伯倫式的綏靖主義的鴕鳥政策,在現實社會是不可能存在的。因為國際關係的複雜性,要遠大於人際關係的複雜性。人和人之間因為利益尚且勾心鬥角,那麼由人組成的社會、由社會組成的國家所需要的生存與發展因素遠大於一個人的需求,國際關係的複雜性當然更大,所以國際關係中對朋友對敵人的判斷也會更敏感,由此引發的博弈也會更深更持久。

    如果一個國家的朋友都是強國、大國,那麼這個國家的發展條件就相比其他國家更優越,遇到問題的時候解決起來也會相對容易。當然這種朋友是共同利益維繫的,最高級別的狀態是“盟國關係”。比如美國對歐洲對日韓的軍事支援。其中對二戰後日本的軍事支援最為明顯,這一方面使得日本有更大的財力投入到數十年的經濟建設中,不會為過度武裝化而浪費發展機會,另一方面以讓渡部分主權而讓國家安全保障性得到了提高。對韓國也是類似的道理。

    而強國一旦成為敵國,則會讓一國有限的資源集中應對敵國的部署,反而會耽誤其他方面的發展機會。比如蘇聯和美國對峙後,在自身經濟發展模式有問題,經濟發展方式日益保守的背景下,盲目與美國軍事競賽,被美國拖垮而最終解體。

    相反,如果一個國家的敵國最終發展成比你還強大的強國,那也會對國家利益和安全帶來嚴重威脅。這樣的例子也很多。比如20世紀初,日本和俄羅斯進行過日俄戰爭。此前日本只是一個亞洲小國,但是明治維新後資本主義發展迅速,該國的軍事實力大增。俄羅斯則是歐洲老牌軍事帝國,在遠東和日本的爭奪中並未將其視作強大對手。但在1904-1905年的日俄戰爭中,已經成為強國的日本打敗了俄羅斯,在東亞稱霸40年,直到二戰結束。

  • 3 # 貓圖怪談

    這是一句聽上去很有道理,但實際上是廢話的戰略分析。歷史上能夠徹底做到這兩條的國家和歷史人物少之又少,大多數戰略家也只能做到這兩者取其一。尤其是前半句,不能讓強國變敵國,不僅考驗領導者的操作能力,更需要自己的強硬。

    敵國在大多數時候都是無法選擇的。一般來說,地緣上接近的國家天然就會為了一些利益成為敵對雙方,這個你沒得選。比如中日之間長久以來的世仇,就完全是因為日本增加陸地面積和資源量的衝動和中國利益根本衝突。如果日本是一個加勒比海上的國家,應該沒有一箇中國人會恨他們。而這兩方中只要有一方突然變得強勢,就會設法壓制另一方。廣義上來說就是變成敵人了,所以強國如果嫌棄你礙事了,你也不得不把它視為帝國。

    那誰也不招惹,在家默默種田,又會怎麼樣呢?該把你視為敵國的強國還是不會放過你。中國人比較熟悉的例子是劉表劉璋在三國時代的表現。忙活了半天最終為他人做嫁衣。歐洲歷史上,波蘭也扮演著這樣一個倒黴的角色。在普魯士、奧地利、俄羅斯三家大陸國家膨脹的過程中,波蘭就這樣被名正言順地滅國了。真是招誰惹誰了。

    這是地理上接近的國家之間難以避免的仇恨。即使是相隔甚遠的兩個國家,一旦體量和實力到達一定的地步,要在一定的範圍內爭霸了,強國變敵國的困境還是會發生。這就是所謂的“修昔底德陷阱”,也就是在一個新的強權崛起的過程中,免不了和老強權有一場鬥爭。在世界舞臺上,葡萄牙和西班牙、西班牙和英國、英國和美國、美國和蘇聯一直到現在的美國和中國,關係都是如此。誰也不想把美國這個巨無霸當成假想敵,但是當你站在世界老二的位子上,眼睛裡不可避免的就都是這個大哥的背影。

    這句話唯一有可操作性的是後半句。但這也需要一些天時地利和操作水準才行。以“離岸平衡手”著稱的英國人就深諳此道。英國在自己的黃金時代裡從來都不怕和歐洲大陸上最強大的國家結怨。法國崛起,他就敲法國;普魯士崛起,他就敲普魯士;俄國崛起,他就敲俄國。這一套打地鼠玩完,歐洲大陸上所有的敵國沒有一個是超級強國,孤懸海外的英國於是可以高枕無憂矣。

    但這種操作方法需要國際局勢錯綜複雜,敵國近旁有大量可以互相限制的勢力。這時候平衡手的加入會有效增強一方的實力,壓制正在崛起的對手。如果沒有可以制衡的勢力,連英國都無法做好這個平衡手。美國在遠方新大陸的一枝獨秀,英國就硬是找不到限制的辦法,只能自己衝上去死磕。最終美國獨立並強大,英國只能做一個跟屁蟲了。

  • 4 # 市井浪子

    個人認為,在可以操作的前提下,後半句更有意義。

    前半句的意義在於一個國家可以透過依附於一個強國,或者小心謹慎地和強國搞好關係,來謀求和平與發展。但是代價很大,首先,國與國之間只有利益,弱國所依附的國家很有可能透過犧牲自己小弟的利益來和其他強國做交換,比如二戰時的波蘭被英法出賣。

    個人認為後半句更有意義。在可以操作的前提下,一定要確保現有的敵國,或者潛在的敵國,不成為強國。英國就是秉承這個思路,從十六世紀開始一直在進行大陸均勢戰略。聯法國遏制西班牙,聯法國遏制荷蘭,聯西班牙遏制法國,聯全歐洲打拿破崙,聯法國打俄國,聯法國打德國,總之就是要打歐陸老大。硬是憑藉各種戰爭和外交,讓歐陸沒有一隻勢力可以於英國抗衡。

    我們中國這大概一千年的時間一直秉承著好好發展自己,儘量不干涉外面的潛在的敵人的思路。但是,如果我能不打斷別人的強國之路,別人就會強大起來了打我們。我們的祖先曾經是善於肢解和控制潛在敵國的,如漢武帝,如唐朝。現在重新強大的我們,要做好肢解印度,肢解越南的準備呀。

  • 5 # 歷史醫生孔老大

    什麼叫強國?有兩種解釋。1、我打不過的,或把我打敗了的。2、掌握著道德制高點。我選擇第二種解釋。所以,不能與強國為敵,必須投降。——向道德高尚者投降,是美善的。另,儘管比我能打,但是,道德惡劣,我必須與其死磕,不成功,便成仁。

  • 6 # 煙花綻放201038976

    當今世界中美是合作關係,相互依存,誰離開誰都玩不轉。沒有中國的經濟發展和市場 全球經濟就無法穩定甚至會衰退,資本家就沒有錢賺。沒有強大的美國壓制,一些野心勃勃的集團勢力就會發動戰亂侵佔擄掠他國,而中國卻沒有能力壓制,所以中美合作才是王道

  • 7 # 歐陽建高1956

    不能讓強國變敵國,更不能讓敵國變強國。大家都是這樣想的,那首先要自己相當強大,強強聯手,壓著敵國永遠也不會強大。但理想很美好,現實很殘酷。世界的風雲變幻不是依哪一個國家的意識轉移的。

    不能讓強國變敵國,那你就只能忍氣吞聲、阿諛奉承。處處沒有原則,沒有底線,跟著強國的指揮棒走,永久做跟班、小弟。

    他本來就是我的敵國,但我當時完全不是他的對手,我只能隱忍不發,忍辱負重,處處投其所好,一旦峰迴路轉,一舉反撲,致強國於弱小。這是臨時不讓強國變敵國的最高境界。臥薪嚐膽是此種境界的典型案例。

    還有一種特殊個案,美英世界霸主易手,按修昔底德現象,本來原有霸主英國壓制新型霸主美國應有一場惡戰,但因特殊原因,老霸主因二戰很快衰退,新霸主因二戰迅速崛起,新老霸主實力完全顛倒。這時老霸主英國做順水人情,不與新霸主為敵,甘當小弟。這又是不讓強國做敵國的又一案例。

    不讓敵國變強國,就是你不是敵國,我也不想讓你變強國。大家一般般大不好嗎?誰也不欺負誰,誰也不主宰誰。但世界風雲多變化,怎有一些國家要衰退,而另有國家要崛起。

    怕人家變強大的想法,這種現象其實從個人到國家都是這樣的心態。但心態歸心態,人家要強大也不是你幾個小動作就阻擋得了的。不是嗎?中國的迅速崛動,日本極盡阻擋之能事,但中國的強勢不可擋,日本你壓得住嗎?

  • 8 # 一輩子礦工

    前一句似乎還有些道理,但也要有一定的條件,一是兩國沒有根本的利害衝突,二是有巧妙的外交手段,三是也要具備一定的實力,如果這些條件都不具備,那就只有一條,就是對那個強國腑首稱臣。後一句話只要具備一個條件就可以辦到,那就是你足夠強大,或控制他、或顛覆他的敵對政權,扶植一個唯命是從的代理人。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大多數腫瘤在發現的時候已經是晚期了,怎樣早發現、早預防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