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9
回覆列表
  • 1 # 求圖55

    管仲春秋最具爭議的人物之一,被後人稱“華夏第一名相”,管仲曾幫助齊國成為“春秋五霸”之首橫行春秋數十年,為拉動內需曾大力發展娼妓業,也被後人稱為“娼妓業”的祖師爺。不過他老人家的祖師爺名頭可不止這一個,如“士農工商”的階層劃分、“藏兵於民”等都是他老人家的大手筆,也是他的原創,今天我們一起分享一下他的另一個名號及他的大手筆,管仲也是“貨幣戰”的祖師爺,一起領教一下他老人家怎麼用“貨幣戰”(也叫貿易戰)輕鬆征服以下幾個國家的:

    服帛降魯梁:

    魯和梁的老百姓平常織綈,綈是一種絲線做“經”,棉線做“緯”織成的紡織品,管仲勸齊桓公穿綈料衣服,幷下令大臣們都服綈。上行下效,齊國的老百姓一時間全都穿綈料衣服。齊國綈的價格大漲,管仲還特意對魯、梁二國的商人說:你們給我販來綈一千匹,我給你們三百斤金;販來萬匹,給金三千斤。吸引得魯、梁二國的老百姓都把綈運到齊國賣高價,而獲取利潤。魯、梁二國財政收入大漲。這兩個國家的國君就要求他們的百姓織綈。一年後,魯、梁的老百姓幾乎全部出動,忙著織綈運綈,從而放棄了農業生產。時機成熟以後,管仲又勸齊桓公改穿帛料衣服,也不讓百姓再穿綈,幷“閉關,毋與魯、梁通使”,十個月後,“魯、梁之民餓餒相及”,即使兩國國君急令百姓返農,也為時已晚,糧食不可能在短期內產出。於是,魯、梁谷價騰飛,魯、梁的百姓從齊國買糧每石要花上千錢,而齊國的糧價每石才十錢。三年後,魯、梁的國君不得不歸順齊國了。

    買鹿制楚

    齊桓公欲伐楚,又害怕楚國強大而不獲成功,向管仲請教辦法。管仲讓桓公以高價收購楚國的活鹿,幷且告訴楚國商人,販鹿到齊國可以發大財。於是楚國的男女幾乎全國總動員,全都為捕捉生鹿而奔忙,放棄了糧食生產;而齊國卻早已“藏谷十之六”了。當楚國的百姓無糧可食時,管仲又關閉了國界,終止活鹿和糧食交易。結果,楚人降齊者,十分之四。

    買狐降代

    代國出產狐皮,管仲勸桓公令人到代國去高價收購之,造成代人放棄農業生產,成天在山林之中去捉狐狸,但狐卻少得可憐,“二十四月而不得一”。結果是狐皮沒有弄到,農業生產也耽誤了,沒有糧食吃,導致北方的離枝國乘虛侵擾。在此情況下,代國國王只好投降齊國。齊國一兵未動而征服代國。這便是糧食戰爭的威力。

    管仲他這幾個祖師爺的稱號可真不是白給的,到今天他的套路還一直被後人們模仿著,只是能超越的還真不多!

  • 2 # 周遊時光的烤師

    他提出的用人原則是:“德義未明於朝者,則不可加於尊位;功力未見於國者,則不可授以重祿;臨事不信於民者,則不可使任大官。”用今天的話說就是在任命一切官員時,都必須根據其實際的政績,特別是要有取信於民的真實政績,而不是虛假的、表面的政績。此外,他還總結出一套對於各級官員實行獎懲的具體辦法。

  • 3 # 劉典

    在古代的封建社會,歷朝歷代都有一些國家專門掌控的經濟領域的機構和政策,可以說他們就是現代國企的“鼻祖”。

    說起國家掌控經濟命脈的法律思想,最早提出這種理論的就是春秋時期輔佐齊桓公稱霸的管仲。管仲他在回答齊桓公關於如何治理國家的問題時說“唯官山海為可耳”,由此實施了一項對封建歷史影響深遠的法令,就是他所說的“官山海”。

    “官山海”,是中國古代理財家關於由國家設定官員、機構控制山林川澤等自然資源的財政經濟思想。說白了,“官山海”中的“山海”,意是“山海之藏”、“山海之業”、“山澤之利”,主要指藏於大海中的食鹽和藏於山嶺中的鐵礦兩項重要資源。所以說“官山海”就是實施製鹽業和冶鐵業的國家壟斷性經營,實施食鹽和鐵器的國家專賣。由於主張的內容是國家控制山林川澤的資源,“官山海”因此也被稱作“管山海”。

    食鹽和鐵器是人們日常生活和生產所必需,卻又不能隨地生產隨時取用,而非依靠市場供給不可的特殊商品。所謂“無鹽則腫”,“十口之家,十人食鹽,百口之家,百人食鹽”,說的就是食鹽對於人們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性及其巨大需求量消費量,經營食鹽產銷的利潤十分豐厚。而鐵器,則是製造生產工具和戰爭武器的原料,消耗較快,市場廣大,盈利也同樣十分豐厚。

    在具體運作的過程中,“官山海”從表面看來國家沒有另外增加稅種或提高稅率,不致引起社會民眾的驟然反對,實際上透過鹽鐵業產運銷的政府壟斷性控制和運營,對社會民眾(鹽鐵生產者以及消費者)進行了普遍性和強制性的掠奪,很巧妙很隱蔽地獲取了鉅額財政收入,極大地緩和了在國家與個人在利益分配關係上的尖銳矛盾,不會引起人民的任何抱怨,達到“見予之形,不見奪之理”,是很高明的國家財政方式。 管仲的這項政策,確實做到了他所說的“民不益賦而國用饒”。據《管子·海王》記載,“官山海”讓財富迅速積累到齊國君主手中,為桓公霸業奠定了堅實的財政基礎。

    “官山海”政策,是中國歷史上首次官營國有壟斷鹽鐵業運營,其運作理論和具體實踐對後世王朝國家經營管理壟斷行業提供了初步成熟的理論指導和模式借鑑,產生了重要歷史影響,成為多數王朝解決國家財政危機的一項法寶。

    在管仲之後,最著名的“官山海”思想的繼承者莫過於西漢武帝時的桑弘羊和北宋中期的王安石。桑弘羊認為鹽鐵專賣作為國家統一的財政收入,可“足軍旅之費,務蓄積以備乏絕”,而不必增加農民的賦稅負擔;王安石變法前提出"因天下之利以生天下之財"和"民不加賦而國用足"的理財法,雖然具體做法多有不同,但還是秉承了管仲“民不益賦而國用饒”的理財思想。“官山海”也在發展過程中細化為“鹽鐵專賣”,成為中國封建社會歷朝歷代的政府為打擊富商大賈,增加財政收入而實行的對鹽和鐵的壟斷經營政策。

    漢初開放民營鹽鐵,使經營鹽鐵的商人富比王侯,漢武帝迫於財政壓力和對商人“不住公家之急”的反感,在桑弘羊的主持下“籠鹽鐵”,將鹽鐵的經營收歸官府,實行專賣。在產鹽和產鐵的地方,分設鹽官和鐵官進行管理。鹽專賣採取在官府的監督下由鹽民生產,官府定價收購,並由官府運輸和銷售。鐵專賣採取官府統管鐵礦採掘、鋼鐵冶煉、鐵器鑄造和銷售等一切環節。東漢時取消鹽鐵專賣,實行徵稅制。三國、兩晉注重專買,南北朝時徵稅制復起。隋至唐前期,取消鹽的專稅,和其他商品一樣收市稅。唐安史之亂後,財政困難,鹽專賣又開始實行。此後歷朝歷代,都加強了鹽專賣,對鐵則實行徵稅制,不再與鹽同例看待。

    “官山海”對國家社會經濟的發展確實具有巨大的積極作用。有學者就指出:“鹽鐵專賣政策,是管仲審時度勢而創立的一項前所未有的國家經濟政策。就當時的情況來說,專賣制度的積極作用是很大的。首先,它為國家增加了財政收入,政府不必另籌稅源而國用足。僅經營食鹽一項,政府就可獲取一倍或二倍於人頭稅的收入。”除此之外,這種政策同時可防止豪商壟斷生產經營,操縱物價,阻塞他們的“利途”;也可縮小貧富差別,“以齊黎民”,緩和階級矛盾。

  • 4 # 張博力

    妓女業。

    很多人都不知道,管仲是娼妓的保護神。世界最早的國家妓院是梭倫創立的雅典國家妓院(公元前594年)。而管仲設的妓院——“女閭”制應該是在公元前685年至公元前645年之間。這比雅典國家妓院至少還要早50年以上。

    中國的妓女,最早是營妓。據《越絕書》、記載,公元前470年前後,吳越戰爭時期“越王勾踐輸有過寡婦于山上,使士之憂思者遊之,以娛其意”。越王勾踐為了安撫士兵,讓有過錯的寡婦為軍中“憂思者”提供性服務,這是軍中妓女的最早記載。

    而個人行為的私妓,也出現於春秋戰國時期。《史記·貨殖列傳》中記載:“趙女鄭姬,設形容,鳴琴,揄長袂,躡利屣,目挑心招,出不遠千里,不擇老少者,奔富厚也。”上面資料表明,這些趙女鄭姬她們精於打扮,善於歌舞。為了金錢她們出賣肉體,因為這錢來的太容易,而且春秋時期風氣開朗,也沒有花柳病,大家都不覺得有什麼問題。她們的經營方式主要是上門服務。

    這些都只是私人行為的娼妓,而娼妓業由國家經營,卻是由管仲開創的。管仲在位時不但推行一系列改革措施,還設定“女閭”。“女閭”就是妓院。

    管仲設立的女閭數目巨大,有女閭300,據《周禮》中說“五家為比”,“五比為閭”,一閭就是25家,300女閭,總數當為7500人。

    作為政治家管仲,其實行“女閭”制,是為了增加國家收入。他開創了國家經營青樓的先河。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每天至少敷兩片面膜並堅持半年以上是什麼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