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文史宴

    目前國際學界對中國歷史的認定是3500年,從殷高宗武丁時的甲骨文算起。至於商前期和商之前的夏朝,因為沒有當時的文字出土作證,所以目前是存疑的狀態。

    在中國的歷史文獻中,對於夏朝無疑是有很多記載的,《史記·夏本紀》、《竹書紀年》、《世本》、《帝王世系》等都有,看起來是真實得不能再真實,但是卻缺乏當時出土的文字,記載當時的歷史,而這時國際學界評判文明史和信史的一個標準。

    但是近年來隨著田野考古的發展,很多遠古遺蹟被髮掘了出來,這些遺蹟在很多方面都達到了文明的標準。比如浙江的良渚文化,有寬闊的城牆,有手工業的分工,有貴族墓地和平民墓地的分野,唯獨沒有文字;又如陝北的石峁遺址,有十分巨大的城牆;山西南部的陶寺遺址,有最早的氣象臺,雄偉的宮殿,和國家使用的大倉庫,被認為對應堯帝的陶唐氏。

    當然最有名的是河南的二里頭遺址,這裡有講究的宮殿,有手工業分工,有初步的表意符號,被認為最有可能是夏朝的遺蹟。二里頭基本上滿足國際學界對文明的定義,碳14檢測距今4000年的樣子,正好與文獻裡面夏代的年代混合。

    但目前依然不能斷言二里頭文化就是夏代,因為沒有當時的文字說明這就是夏代。我們可以說在相當於夏代的時代中國已經有了文明(如二里頭文明),但這些文明未必對應的就是夏代。

    要找到比甲骨文更早的文字,現在有幾條路徑。一條是破解東夷骨刻文,山東大學的劉教授在做;一條是參考古彝文,來對照古漢字;還有就是破解那些還談不上文字的符號表達的意義。

  • 2 # 焚琴煮酒

    夏朝的開“啟”與終“桀”

    夏 朝 是 中 國 歷 史 上 第 一 個 “ 家 天 下 ” 的 世 襲 王 朝 。 根 據 現 代 考 古 學 研 究 結 果 , 夏 王 朝 建 立 於 約 公 元 前 2 0 7 0 年 , 滅 亡 於 約 公 元 前 1 6 0 0 年 , 延 續 了 四 百 多 年 的 統 治 歷 史 , 先 後 出 現 了 1 7 個 君 主 。

    現 代 考 古 學 研 究 已 經 證 明 , 在 大 禹 做 原 始 部 落 聯 盟 首 領 的 時 候 , 就 已 經 建 立 了 軍 隊 、 法 庭 、 監 獄 等 國 家 機 器 , 但 是 “ 公 天 下 ” 的 原 始 部 落 聯 盟 首 領 禪 讓 制 並 沒 有 改 變 。 “ 家 天 下 ” 的 世 襲 制 代 替 “ 公 天 下 ” 的 禪 讓 制 是 從 夏 啟 開 始 的 。

    大 禹 因 為 治 水 有 功 , 根 據 禪 讓 制 的 規 則 , 做 了 舜 的 繼 承 人 。 同 樣 按 照 禪 讓 制 的 規 則 , 大 禹 的 部 落 聯 盟 首 領 的 位 子 本 來 是 要 傳 給 伯 益 的 。 大 禹 死 後 , 他 的 兒 子 夏 啟 在 與 伯 益 爭 奪 權 位 的 鬥 爭 中 獲 勝 , 並 且 殺 死 了 伯 益 。 夏 啟 即 位 後 , 在 鈞 臺 大 宴 各 部 落 的 首 領 , 以 期 獲 得 聯 盟 各 部 落 對 他 地 位 的 承 認 。 有 扈 氏 對 夏 啟 破 壞 禪 讓 制 的 做 法 十 分 不 滿 , 堅 決 不 出 席 鈞 臺 大 會 。 夏 啟 調 動 軍 隊 對 有 扈 氏 進 行 徵 伐 , 大 戰 於 甘 , 有 扈 氏 戰 敗 , 被 滅 族 。 這 次 徵 討 鞏 固 了 夏 朝 的 統 治 。

    夏 啟 死 後 , 繼 承 王 位 的 太 康 在 東 夷 族 的 進 攻 下 喪 失 了 權 力 。 直 到 少 康 繼 位 以 後 , 夏 朝 的 政 權 才 被 重 新 奪 回 並 得 到 鞏 固 。 從 “ 太 康 失 國 ” 到 “ 少 康 中 興 ” 以 後 , 夏 朝 統 治 者 都 善 於 控 制 東 夷 , 或 是 與 東 夷 搞 好 關 系 。 然 而 到 了 夏 桀 統 治 天 下 的 時 候 , 夏 朝 卻 一 味 地 討 伐 邊 國 , 耗 費 了 大 量 人 力 物 力 ; 同 時 , 夏 桀 是 一 個 昏 庸 無 能 、 貪 圖 享 受 的 暴 君 , 想 盡 辦 法 殘 害 忠 臣 和 百 姓 , 重 用 亂 臣 賊 子 。 因 此 , 四 方 諸 侯 紛 紛 要 求 推 翻 他 的 暴 政 , 使 得 夏 桀 陷 入 了 內 外 交 困 的 孤 立 境 地 。

    商 湯 看 到 推 翻 夏 桀 統 治 的 時 期 已 經 成 熟 , 便 以 “ 天 命 ” 為 號 召 , 說 : “ 有 夏 多 罪 , 天 命 殛 之 ” , 聯 合 四 方 諸 侯 向 夏 朝 發 起 了 進 攻 。 在 鳴 條 之 戰 中 , 商 湯 的 軍 隊 取 得 了 決 定 性 勝 利 。 夏 桀 在 出 逃 後 死 於 南 巢 , 夏 王 朝 從 此 滅 亡 了 。

    夏 的 “ 家 天 下 ” 世 襲 王 朝 是 由 夏 啟 開 啟 的 , 而 終 結 這 個 王 朝 的 最 後 一 個 君 主 則 是 夏 桀 。 “ 啟 ” 就 是 開 啟 的 意 思 , 而 “ 桀 ” 的 諧 音 就 是 終 結 。 這 是 歷 史 的 一 個 巧 合 , 還 是 冥 冥 之 中 就 已 經 注 定 了 呢 ?

  • 3 # 南京寧

    夏朝真的存在嗎?這個問題對於很多人來說其實很突兀,因為我們小時候學的歷史中的編年史,就是以夏朝為開端的,夏朝是真真實實存在於我們心中的。

    但是,夏朝也是中國歷史中最神秘的朝代,為何這樣說呢?我們雖然經常說夏商周,商朝、周朝都有實實在在的歷史史實和實物呈現在我們眼前,夏朝卻只有一些歷史傳說。

    歷史教科書中,夏朝是大禹建立的,所以大禹又叫夏禹,夏朝被認為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奴隸制國家,教科書中將夏的範圍定為前21世紀—前16世紀。按照《竹書紀年》的說法,夏朝從大禹開始,共傳了14代,經歷了17個王,總共存在471年。

    在司馬遷的《史記》中,也有關於夏朝的記載,還有專門的《夏世家》。太史公的這本《史記》一向被作為正史楷模來看待,為何《史記》中存在的夏朝,到了一人這裡卻不被承認呢?

    主要原因是上面說的,迄今沒有一項考古發現能直接印證夏朝的存在。即便是我們最早的文中,也沒用關於夏朝的記載。甲骨文所在的商朝是承接夏朝的第一個朝代,按說如果夏朝存在甲骨文中應該有提及才正常。所以,一些外國史學不承認夏朝的存在,認為只是神話傳說。

    一開始國內對這種觀點是嗤之以鼻的,近些年隨著所謂文化交流,國內也有一些標新立異的觀點開始質疑夏朝的存在。

    其實,夏朝也不是完全無跡可尋的,不少國內學者認為河南登封二里頭文化遺址,就是夏朝存在的最好證明,這裡很可能就是夏朝國都。但這個說法在學術界尚未取得共識。

  • 4 # 司馬長史

    夏朝是中國第一個古代王朝,共傳14代,經歷17個王,總共400多年。對於夏朝主要是外國學者懷疑(我懷疑他們別有用心),在中國民國以前人們都對夏朝深信不疑,直到民國時期,顧頡剛發起了“古史辨”運動,中國學界開始重新檢討上古史事,其中即包括了對夏朝真實性的懷疑。顧頡剛也並不是否認夏朝的存在,是主張依靠考古,而非文獻去考察夏朝的史事。在他的影響下,20世紀中後期至今,國內外不少歷史著作、歷史教科書都是從商朝寫起,將此前的歷史視為傳說時代。我認為夏朝是存在的,首先在約3000年前的《尚書.周書》中,就有夏朝的記載。

    正如先秦史朱鳳瀚所說:“西周早期文獻已言及夏,時克商未久,商遺民眾多,如果周人生生地造出一個虛構的夏來,用以宣傳週到商,猶如商代夏,是秉承天命,那麼如何能使早已有歷史典冊的商遺民相信?”又如王國維說:“由殷周世系之確實因之,推想夏後代世系之確實,此又當然之事也。”

    同時在現在《史記》中記載的商朝已經得到甲骨文的驗證了,那麼司馬遷關於夏朝的記載也一定不會沒有依據。

    還有現在考古的發展,偃師二里頭、鄭州羅達廟、洛陽東干溝等遺址被陸續發展,這些遺址的範圍與文獻中夏人所居的地方大致吻合。其次透過碳十四測定,二里頭文化早期遺址與夏朝紀年相當。

    (夏桀失政圖)

    夏朝是中國的第一個王朝,現在國內有些人和外華人否定夏朝的存在,相信在後面考古事業的發展,一大批實證會出現,啪啪地打這些人的臉,一切妄圖汙衊我們歷史的人都會被掃進垃圾堆!

    不知大家的看法?

  • 5 # 河畔一壺酒

    我覺得夏朝的存在是確定無疑的。那個時期朝代的名稱都是後代命名的,即使夏朝人本身也不知道身處哪個朝代。有人認為最新發現的良渚文化才是真正的夏朝,主張中華文明史是良渚文化、商、周,其實不論叫什麼朝代,那是中華文明的起源應該是確鑿的,我覺得質疑夏朝存在的人,都是在質疑自己的祖宗,因為我們自己稱自己為華夏子孫。

    質疑夏朝的聲音應該是從民國時期開始的,之前並沒有人提出這個觀點,至少沒有成為一個流派。民國時期以顧頡剛為代表的疑古派,質疑夏朝的存在,僅僅是基於文史考古提出的。事實上,他們也曾經質疑過殷商的存在,後來甲骨文的陸續發現,從田野考古層面證實了商朝的存在,這是很打臉的一件事情。目前田野考古水平的不斷提升,夏朝存在的考古學發現是早晚的事情。

    一般以公元前841年為界限,之後被稱為信史,之前由於沒有詳細的編年史,因此成為那些質疑夏朝存在的人的一個理由。太史公那麼厲害,為什麼沒有編出年表來?我們知道,太史公制史是非常嚴謹的,他不是單純從一堆史籍中找尋歷史,而是親自到各地區去察證。比如他編寫五帝本紀,可以引證的古籍包括國語、春秋等,這些史籍之間有些是矛盾的,包括黃帝姓什麼,於是司馬遷就親自“西至空桐,北過涿鹿,東漸於海,南浮江淮”,到那些流傳過五帝的地方去證實,耳聽為虛、眼見為實才落筆。一個制史如此嚴格的史學開山鼻祖,不可能以不負責任的態度編造出一大堆人物和史實的夏本紀來。當然在《史記》中有一些神話故事,諸如踩腳印、吞紅果而受孕之類的,不過就是為了增強文學性,不能由此否定《史記》的嚴謹性。

    那為什麼沒有準確的斷代,主要是那個時候曆法還不算科學和普及,人們僅僅是用一些天象來記錄一些事情,因此沒有準確的斷代資料可循,這恰恰說明太史公制史態度的嚴謹。史記裡面已經記錄的很清楚,當無法判斷真偽時,太史公會棄之不用。

    近些年來,國家也一直想搞清楚先秦的斷代問題,比如《夏商周斷代工程》、《中華文明探源工程》等,說明夏朝是存在的,僅僅就是年代的問題。這幾項龐大的工程結果雖然明確了夏朝的斷代問題,只是對這個結果質疑的人太多,因此沒有大張旗鼓的宣傳罷了。所以我覺得夏是肯定存在的,但是存在的各個時間節點是存疑的。 我覺得田野考古的發展早晚是會找到答案的。

  • 6 # 孟冬

    夏朝近千年來一直存在於傳說中,應該是一個比較發達的部落(邦國),可是至今沒有找到可信的證據。解放後夏商周斷代工程無非是為了樹立中華五千年民族自信、激發民眾獨立自主建設中國的信心和熱情,可以說是先樹立個5000年曆史的標杆,然後再找尋論證的證據,這是違反考古學規律的,這也是國際考古學界一直不大認可中國考古結論的基本原因之一,並非人家歧視而是自己不專業,結論中摻入了太多其他因素。易中天老師公開演講中指出中華歷史頂多3700年,大家可以找來看看。中國是文明古國不假,但找出其文明存在的證據以及發展脈絡才是中國考古界的責任和首要任務,僅僅找到一個二里頭偃師商城就認定是夏都未免有失偏頗,需要更多田野考古的證據出土,需要更多專業人士嚴肅公正地考古成果出現。

  • 7 # 鬼影問道化真身

    1,桀驁不馴,據說桀是夏朝最後一個天子!

    2,安徽有塗山,山上立有大禹廟和啟母廟,據說夏朝的第一個國君稱為啟,是塗山氏所生,塗山氏和大禹是夫妻,大禹治水三過家門而不入,知道妻生兒子啟,也忙得沒去看上一眼!

    3,據傳夏代發生過動亂,天子被殺,王后帶來太子出逃,無處可去,只好藏在狗洞邊上,過了一陣子豬狗不如的生活,後來王后和太子被諸侯尋獲,太子登基後,其子孫以竇為氏,以示牢記教訓,據說“竇”在夏代就是指狗洞,今天這個姓還有!

    4,據說商朝第一個天子商湯反夏,夏桀只得逃往其母親的故鄉安身,那地方稱為巢,後來商湯將巢封給了桀,據說後來巢下沉成了湖,據說就是現在的安徽巢湖,於是桀的後人及其子民只好往上游遷徙,周朝代商後,周天子為表示仁德,將桀的後人分封在巢湖邊上的炯煬河流域,賜國號為舒,舒國國主從此被稱為舒巢氏,據說其後人以舒或巢為姓!

    若說夏朝不存在,商、周兩朝沒必要造出一個夏朝,並且分封國土給一個沒出身沒功勞的人!

    華夏民族是個牢記歷史教訓的民族,例如桀驁不馴、酒池肉林、始作甬者……,這些成語故事就是告誡後人的!所以不會無中生有的捏造一個桀驁不馴,因為例子多沒必要這麼做,加上自古以來,絕大部分時間內,中華文明都是居於絕對的統治地位!對蠻夷之流都沒正眼瞧過,更不屑於為了所謂歷史,偽造出一個跟天朝沒關係的遠古朝代,上邦大國有自己的驕傲,更是將尊嚴看得比生命都重要,禮儀之邦不可能不重禮義廉恥,而輕易對歷史胡說八道!

    甲骨文的出現打消了人們對商朝的疑問,商朝青銅銘文和甲骨文的卜辭,也映證了很多民間傳說的真實性!中國神奇之處就在於文明一脈相承,自古以來從未被打斷過,取代過!這一點是西方人無法想象的,也是以西方的認知無法理解的,所以不用對西方人太過解釋。

    至於說夏朝文字和都城沒找到,沒找到並不等於沒有!萬一夏商是同一文字呢?例如唐宋時期有人在山壁上刻一首詩,也沒落款,常人就難以判斷年代,因為唐宋文字基本相同!

  • 8 # 歷史兩三事

    中國史學界認為存在夏朝,但是沒有找到太有力的證據。一般認為夏朝存在於公元前2000—公元前1600左右,是中國古代史書記載的第一個朝代。

    有人說夏朝是一個部落聯盟式國家,也有人說夏朝是一個奴隸制國家,最早關於夏朝的文字記載是西周時期,但有關夏朝的物品沒有流傳下太多,所以夏朝存在的真實性受到質疑。但我認為不能否認夏朝的存在,夏朝屬於新石器時代晚期和青銅時代的交替的時代,受技術限制,能儲存下來的物品不多。最初人們還否認商朝的存在呢,不過後來發現了甲骨文和青銅器,證明了商朝的存在。

    關於夏朝存在的證據:1959挖掘的二里頭遺址(河南洛陽二里頭)被認為是夏朝中晚期的都城,遺址內包括宮殿、居民區、製陶和鑄銅作坊等,出土了綠松石龍、乳釘紋銅爵、銅刀等大量文物。而在望京樓內,發現了大量被虐殺的遺骸,可以作為商滅夏的一個有力證據。

  • 9 # 戴你看歷史

    在說夏朝是否存在之前,我先說一件事——夏商周斷代工程。為什麼會有這個工程呢,我們知道中國歷史悠久上下五千年,但是有確實是件記載的是司馬遷《史記·十二諸侯年表》,追溯到西周共和元年(即公元前841年),再往上就存在分歧,或是有王無年出現了“五千年文明,三千年歷史”的不正常現象。夏代究竟存在與否?夏與商的交接是在什麼時候?甚至有些外國學者認為根本就沒有夏朝,只不過是華人的傳說而已。

    因此在1996年5月,國家啟動夏商周斷代工程,以人文科學和自然科學相結合,集中相關學科的優勢,研究中國歷史上夏商周三個歷史時期的年代工程。這個工程集中9個學科12個專業,200多個專家一起研究。

    歷史學家將以歷史文獻為基礎,把中國曆代典籍中有關夏商周年代和天象的材料儘量收集起來,加以分析整理;天文學家要全面總結天文年代學前人已有的成果,推斷若干絕對年代,為夏商周年代確定科學準確的座標;考古學家將對和夏商周年代有密切關係的考古遺存進行系統研究,建立相對年代系列和分期;在測年科學技術方面,主要採用碳14測年方法,包括常規法和加速器質譜計法。

    2000年11月9日,《夏商周年表》正式出臺,這是中國迄今最具科學依據的古代歷史年表。這個年表為中國公元前841年以前的歷史建立起1200餘年的三代年代框架,夏代的始年為公元前2070年,商代的始年為公元前1600年,盤庚遷殷為公元前1300年,周代始年為公元前1046年。

    這工程結果出來後,遭到國內外許多學者的質疑。因為沒有確切的實物證明夏朝的存在,比如文物或者文字,我們都是根據後人的歷史記載推測出來的。

    因此夏朝是否存在依然是個謎。

  • 10 # 道一虛白

    歷史上夏朝必須存在!理由如下:

    一、史書明確記載有夏朝

    1、《史記.夏本紀》太史公曰:禹為姒姓,其後分封,用國為姓,故有夏后氏、有扈氏、有男氏、斟鄩氏、彤城氏、褒氏、費氏、杞氏、繒氏、辛氏、冥氏、斟(氏)戈氏。孔子正夏時,學者多傳夏小正雲。自虞、夏時,貢賦備矣。或言禹會諸侯江南,計功而崩,因葬焉,命曰會稽。會稽者,會計也。

    從上述史料可以看出,禹建立了夏朝,進行分封,姒姓為國姓,然後產生各氏族。

    2、從其他史料中也有關於夏朝的歷史,比如《國語·周語》、《左傳》等史書。

    二、從出土的文物也證實存在夏朝

    1、2015年,由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和山西省文物局等聯合主辦的“陶寺遺址與陶寺文化”研討會。專家和學者認為,陶寺遺址與文獻記載的堯都有相當高的契合度,陶寺遺址及陶寺文化,證明了確實存在比夏朝還久遠的歷史。

    2、從中原地區開發了六座夏朝的墓地,這些墓地被國家列為重點保護物件。

    三、關於是否存在夏朝的質疑

    顧頡剛、胡適、郭沫若等歷史學者質疑夏朝的存在,主要原因是當時他們那個年代沒有出土相關文物和類似商朝的一樣的甲骨文文字,因此這些歷史學家否認有夏朝的存在。

    如今關於夏朝的文物已經出土,夏朝為什麼沒有存在類似殷商時期的甲骨文,這個問題有以下解釋。

    1、甲骨文是殷商時期專有的占卜工具,這些符號用於占卜,是商朝獨有的東西,並不能認為甲骨文就是文字。

    2、甲骨文在清代光緒年間發現,王懿榮發現了甲骨文的存在,這非常令人懷疑,為什麼2000年前沒有史料或者人提起過甲骨文呢?

    3、據推測甲骨文是一種占卜專用工具,並不在民間流通,只存在於某些上層貴族和占卜之人手中,或者甲骨文根本不存在,是清代後人偽造。

    4、既然甲骨文屬於商代獨有,或者根本就不存在甲骨文,那麼不能以此質疑夏朝的存在。

  • 11 # 愛我中華2020

    謝邀。夏朝存在的真實性毋庸置疑!只不過現在沒用確鑿的考古依據來說明,不過總有一天會透過考古發掘找到夏朝存在的證據的。人們對夏朝的瞭解大多來自《史記》等古代書籍的記載,考古發掘工作也沒用提供確鑿證據。而且現在還沒有發現夏朝時期的文字,目前公認的發現最早的文字是商朝的甲骨文,沒有發現夏朝的文字,所以有很多人不認同夏朝的存在。我堅信夏朝的存在,堅信中華文化五千年的文明,期待早日發現證明夏朝存在的強有力的證據。

  • 12 # 探微閣主

    中國歷史,有明確可依據的編年記載,始自西周末年共和行政,即西元前841年。

    《史記》所記載的共和行政以前的五帝、夏、商、西周時期,都是有世系而無年月。

    秦始皇的焚書,使得司馬遷在編篡《史記》的時候大感史料奇缺。所以,《史記》的取材,司馬遷所見到的史料,今人不得而知。

    西晉太康年間出土的《竹書紀年》,是戰國年間魏國史書。是唯一未經秦火的先秦官方史書。其所記載王朝世系大致與《史記》相吻合。

    而近代殷墟的發現和透過對出土甲骨文的研究,《史記》中所載殷商帝王世系得到了甲骨文中卜辭的證實。

    這在某種程度上加大了《史記》對共和行政以前記載的可信性。

    然而,在講究實證的歐洲影響下,沒有相關出土文物證實的夏朝受到歐美及一部分中國學者的質疑。

    可以說,只要一天沒有相關文物出土,這一爭議就會一直存在。

    夏朝是否真的存在,也只能由以後的歷史證明了。

  • 13 # 華庭鶴唳2

    關於中國夏朝的爭論,是因為考古學上發現的證據太少,在大家主觀認為的華夏中心—中原地區至今也沒有發現夏代的可靠遺址,從而陷入迷茫。個人認為結合近代的大範圍大面積的考古發現,考古界應該跨出原有的窟臼,放開視野尋找夏文化的發源地。江淮一帶,從塗山、淮河一直延伸到杭州灣地區的禹陵,這麼多的夏遺蹟和傳說的存在,為什麼不能使中國考古界把視線轉移到東南方的江淮和長江、錢塘江流域來探尋真正的夏墟所在,非要拘泥於現在的黃河流域。任何事物不能只限於現在和後世的視角,要知道事物是在不斷的變化之中,何況幾千年前。那時候黃河下游南北是一片溼地和沼澤,黃河的河床在低地上滾動遷移,忽南忽北,河口在渤海和黃海間遷移。中原的人民和部落,因此也處於經常遷徙中,商都的不斷遷移就是歷史記錄。在商之前的更原始的夏部落,應該更是處於遷徙中,淮河北翼的支流和黃河往往是互相透過溼地和湖泊溝通的。誰能保證夏部落不是在淮河兩岸,甚至更南邊的巢湖、長江、錢塘江流域活動生息的?上古的良渚文化在後期向北發展,黃河流域的古人在四千年前也遷徙到太湖流域(上海廣富林文化),在巢湖地區有發達的凌家灘遺址文化,為什麼夏文化就不是存在於江淮之間呢?這裡不是文明的沙漠。夏祖的陵墓居然在杭州灣以南,考慮到江淮地區和江東地區之間的人文和人群的文明交流,也是很好理解的,因為這就是夏文化的濫觴區。

  • 14 # 遲到者1971

    沒什麼意義!順其自然就可以了,總是企圖證明歷史有多偉大完全是大國沙文主義。

    看清楚了嗎?埃及人建金字塔時我們的祖先還生活在樹杈上、茅坑中、山洞裡!

  • 15 # 遲到者1971

    沒什麼意義!順其自然就可以了,總是企圖證明歷史有多偉大完全是大國沙文主義。

    看清楚了嗎?埃及人建金字塔時我們的祖先還生活在樹杈上、茅坑中、山洞裡!

  • 16 # 老康康老

    夏朝一定是有的!問題是人們一定要找到它的遺址才善罷甘休。我們設想3000多年以前,人一定是很少的。人類生存活動的空間及相對穩定生存活動場所是有限的。即使有了一個城郭,具備朝代的一些特徵,但是隨著人類的發展進步要被後人無情的改造掉。找不到夏朝遺址,怎麼就沒有可能商朝就是在原來夏朝的地方發展起來。如果原來的夏朝欠文明,就會被比它文明的商朝徹底改造掉。留下的就只有我們認為很少的記載。

  • 17 # 老康康老

    夏朝一定是有的!問題是人們一定要找到它的遺址才善罷甘休。我們設想3000多年以前,人一定是很少的。人類生存活動的空間及相對穩定生存活動場所是有限的。即使有了一個城郭,具備朝代的一些特徵,但是隨著人類的發展進步要被後人無情的改造掉。找不到夏朝遺址,怎麼就沒有可能商朝就是在原來夏朝的地方發展起來。如果原來的夏朝欠文明,就會被比它文明的商朝徹底改造掉。留下的就只有我們認為很少的記載。

  • 18 # 龍文說史

    早期夏這個國號和後來夏朝系列是不是用一個詞?而且讀音也一樣?歷史上以夏為國號除了前面大的還有後面三個時期,第一歷史上南北朝時期北方存在五胡十六國,在陝北那一塊有個叫赫連勃勃建立大夏國,至今他的都城統萬城由於建城用的材質好還保留相當部分的殘垣斷壁。第二寧夏還有一個夏,那可是赫赫有名,西夏是党項族建立的,存在二百年,除此之外還有東夏,是金朝東北一個殘餘政權。

    而現在要說的就是比他們更古老的夏朝,它是統御中國歷史一個起點,也被譽為第一個歷史朝代的開始,直接引稱出商周,商不用說有文字記載,甲骨文是最著名的佐證。還有安陽殷墟發掘出來的文物,大都是青銅器,所以在精美的藝術品中看出商朝是一個不低的文明。而他前面的夏朝卻與它脫節了。

    由於商朝青銅銘文並未提及夏朝,有人會質疑夏朝是不是存在?認為是周人取代商朝故意捏造的,認為商竊取了夏政權,顯得不正統,把中國歷史家天下歸結於夏禹之子夏啟手中。在河南安陽二里頭遺址發現驚動了考古界,可是還是缺少文字記載,判斷不出來是不是夏朝,二里頭遺址是當時世界最發達的建築遺蹟之一,所以在遠古時期出現這樣的遺蹟也是罕見!它是見證最早一個社會等級結構出現,王權的存在,裡面有宮殿區和祭祀區,作坊區,還發現龍形綠松石,雙輪車軌跡,所以在當時四千年前發現如此高等城市遺蹟確實罕見,有人把它認為是商朝另一座都城。可是結果卻不是那樣,他們一致認為二里頭是夏遺蹟,原因是透過年代吻合來確定,3800年到3500年之間,可是由於缺乏文字記載,仍是個謎團。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在旅行途中,你遇到過哪些好心人幫助你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