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蒼茫大地顧煒斌
-
2 # 有書博物館
為什麼李建成加上李元吉都鬥不過李世民,個人分析認為,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1、李世民長期在外作戰,軍功卓著。李世民是唐高祖李淵和竇皇后次子,少年從軍,曾去雁門關營救隋煬帝。
唐朝建立後,官居尚書令、右武候大將軍,受封為秦國公,後晉封為秦王,先後率部平定薛仁杲、劉武周、竇建德、王世充等軍閥。可以說唐朝的建立,李世民功不可沒。
因此,他得到了李氏集團內部大部分軍事將領的擁護,比如大將侯君集、李績,這些李唐內部的高階軍事將領都是李世民的鐵桿。而且由於李世民功勳卓著,李淵甚至數次表示以後帝位要傳給李世民,李世民受封秦王,開府儀同三司就是明證,所以單從軍事實力上來講,李世民是遠強於李建成的。
2、成就基業的關隴軍事集團的屬性決定了李唐王朝必定是一個以武立國的國家性質。關隴集團是一個軍事集團,而且這個集團繼承於北魏,由北魏六鎮武將、代北武川的鮮卑貴族和關隴地區豪族,如京兆韋縝、河東柳澤、太原郭彥、武功蘇椿、河內司馬裔、敦煌令狐整等所組成。
李唐立國之後,作為統治階層的關隴貴族則基本上都是軍事貴族。因此,掌握軍權在這個集團中尤為重要,這也是後期李世民能得以輕易發動叛亂,並快速平息局勢的主要原因。
3、李唐的胡人血統。雖然李唐王朝信的是漢信,但是其血統裡具有較強的胡人血統,比如世民的祖母是北周鮮卑大將獨孤信的女兒,李世民的母親竇氏也是北周皇族,鮮卑人,嚴格的說,都是很漢化的鮮卑人,所以李世民身上胡人的生活習性在其血液裡還是有很大的殘留,而胡人習性中一直都有以下克上的傳統,這也是李唐王朝皇族政變不斷的主要原因。
所以,在太子李建成面對李世民的挑戰時,自身的實力是不足的。這是因為李建成長期主理內政,與之打交道的基本上都是以文官為主,如果是在和平時期,這將會是李建成手上的優勢,但是在戰火紛飛的戰爭年代,就遠遠不夠了。
手中缺乏足以保身的武力,在面對李世民對皇位的覬覦時,李建成自己也是出於下風的,所以哪怕沒有“玄武門之變”,也會有“玄文門之變”、“玄X門之變”的事情發生。太子李建成加上齊王李元吉都鬥不過秦王李世民。
-
3 # 大苗山野人
其實原因很簡單,李世民一直在外帶兵打仗,大唐江山一半都是他打下來的。在這過程中,他廣納天下賢士,招募很多猛將。這是他手中過硬的堅實基礎,所謂“搶杆子裡出政權”,這點上,李建成和李元吉是無法比擬的。其次,從玄武門之變的過程來看,李世民比李建成和李元吉多得民心和人心一些,正因如此,在生死關頭才有人向李世民告密,讓李世民知道李建成和李元吉想奪走他的兵權並殺死他。而李世民決定背水一戰,先下手為強時,同樣是生死關頭,沒有人把他的機密悄悄地告訴李建成和李元吉。當然啦,歷史也證明,李世民不是等閒之輩,他不僅上馬會帶兵打仗,下馬還會治理國家,打造了聞名於世的“貞觀之治”!這些本事。估計也是李建成和李元吉無法比擬的!
-
4 # 布達拉53
公元262年,大唐發生了一件大事,秦王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率領叛軍殺了太子李建成和齊王李元吉,李淵被迫將皇位交給了李世民。那麼為何李建成和李元吉兩個人都沒有鬥過李世民?
第一,李建成雖然貴為大唐的開國太子、大唐的儲君,但屬於朱標式的人物,性格仁慈,優柔寡斷。他和李世民的爭鬥主要靠弟弟齊王李元吉及手下一干謀士給出謀劃策,李元吉和魏徵幾次勸說李建成先下手為強,但李建成心軟,念及手足之情沒有痛下殺手。但李世民不一樣,心狠手辣,不僅殺了李建成和李元吉,連他們幾歲的孩子都不放過,甚至皇上李淵都被他軟禁起來逼宮奪位,秦王可不是一般的狠,心慈手軟的李建成自然都鬥不過心狠手辣的李世民。魏徵曾說,李建成若是聽他的,就不會有今天。無毒不丈夫,生在無情的帝王之家卻心存善念,註定只能成為悲劇。
第二,李建成一直呆在京城協助李淵處理政務,而李世民每次都爭著上戰場,爭著去立功,因此李世民在軍隊中威望和影響力比太子李建成還高,李世民羽翼日豐。其實李建成也沒錯,李建成是太子,古代太子爺的名號還是很厲害的,只要不犯事,下一任皇上肯定是他的,犯不著和二弟李世民爭。只是沒有想到李世民居然敢公然冒天下大不韙發動叛亂,殺兄囚父搶皇位。
第三,李建成和李元吉在長安的兵雖然比李世民多,但李世民手下多是軍中悍將,驍勇善戰之輩,李建成和李元吉的私兵比不上李世民的私兵。更嚴重的是,李世民並沒有選擇直接對決,而是採用“斬首行動”,在玄武門設伏兵,直接幹掉了毫無防備的李建成、李元吉。李建成、李元吉麾下的軍隊群龍無首,所以也沒鬧騰出大動靜。李淵雖然不滿李世民的做法,但李淵被李世民軟禁起來,只能任李世民擺佈,默認了李世民玄武門之變的事,乖乖把皇位傳給了李世民。
-
5 # 張生全精彩歷史
李建成加李元吉,為什麼還鬥不過李世民?表面上看,是李建成優柔寡斷,既不聽魏徵的勸,又不聽李元吉的勸,儘管有很多次機會,李建成可以幹掉李世民,但李建成都下不了決心,結果給李世民抓住機會,乾淨利落,在玄武門設下埋伏,一劍(箭)封喉。但是,深層次的原因並不是這樣。
深層次的原因是什麼呢?這事得從李淵說起。
(李淵像)
李淵是一個開國皇帝,作為開國皇帝,想要建立一個輝煌的長久的基業,至少必須要有這幾個品質:一是能帶兵打仗,二是能網路人才,三是能建立制度,四是能選好接班人。
這四條中,第四條是非常重要的,它是決定一個王朝能不能延續長久的最重要的因素。秦始皇什麼都行,就是在選接班人上閃爍其詞。因為突然死亡,什麼都來不及做,造成趙高和李斯挾持胡亥繼位,繼而趙高亂政,國亡。司馬炎選了個白痴兒子當繼承人,國亡。隋文帝英明神武,但受矇騙,誤選楊廣為繼承人,國亡。
劉邦意識到這個問題,所以晚年的時候,不管頂著多大的壓力,都要廢了劉盈,選擇劉如意為接班人。可惜最後沒有堅持下來,這也造成了呂后專政。若不是周勃、陳平等人及時誅殺諸呂,漢朝就危險了。
李淵也是這第四條做得不好。
我說李淵在選接班人上沒做好,並不是說選李建成接班錯了。其一,李建成是嫡長子。其二,李建成在監國期間行政工作做得好。其三,李建成有仁愛之心。也就是說,李淵選擇李建成為繼承人,一點兒也沒錯。
(李世民像)
我說李淵錯了,是另外一層意思。
第一,李淵在確立李建成為皇位繼承人的時候,卻又讓李世民掌管了太多的兵權。
這個把皇位繼承交給一個兒子,把兵權交給另一個兒子的,歷史上從來都是悲劇。成吉思汗把皇位繼承交給三兒子窩闊臺,卻把兵權交給四兒子拖雷,這也是造成帝國權柄最後從窩闊臺後人轉移到拖雷後人的根本原因。朱元璋把皇位繼承交給孫子朱允炆,卻把兵權交給朱棣,然後就發生了靖難之役。康熙把皇位繼承交給四兒子胤禛,把兵權交給十四兒子胤禵,幸虧胤禵兵權沒拿熱,否則,清朝可能就亂了。
李淵沒有意識到這個問題,李建成身邊的魏徵意識到了,所以多次給李建成說,你不要窩在家裡干政務,你要去帶兵打仗。雖然李建成聽了魏徵的話,去打仗,立了一點戰功,但已經晚了,大部分戰功都在李世民身上了。
第二,李淵在確立李建成為皇位繼承人的時候,放任太多的人才追隨在李世民身邊。
人才就是力量,人才一多就會組建集團。要想讓自己選定的兒子順利接班,就要把人才團結在繼承人周圍。曹操為什麼要殺楊修,就是曹操想把世子之位給曹丕,所以要剪滅曹植身邊的人才。
(李建成,影視配圖)
但是李淵沒有這樣做,造成大批的人才到了李世民身邊。
同樣的,這個問題也被魏徵意識到了,所以他讓李建成給李淵說,把房玄齡、杜如晦這些人,從李世民身邊調開。
結果,李淵既沒有控制李世民的兵權,也沒有控制李世民身邊的人才,李世民如何不做大?
可以說,就算沒有玄武門之變,李建成順利當上皇帝后,情況不改變,李世民一樣要奪了李建成的江山。
既沒有兵權也沒有人才的李建成加李元吉,哪怕再多幾個王聯合起來,基本上都不是李世民的對手。
所以,李世民贏了。
-
6 # 英雄本色WP
我個人以為,非三條不可:細節、準備、天數,這三條缺一不可。
看了大家的回答,同時我也看了其它朋友的回答,他們的回答非常有專業性。
但是我想從另一種角度入手。
歷史年代久遠,誰也無法還原當時百分百的情景,而後人多是從各種文史子集中挖掘。換個角度吧,就是上面說的三條,成事者都離不開細節,細節可以讓你落葉知秋,項羽為什麼沒有重要韓信?一句話就是細節問題。其次就是提前的準備,近代史的世界一戰和二戰,為什麼往往都是閃電戰或是偷襲開始,原因就是有備而去,事半功倍。其三我也解釋不清楚,很多時候誰都解釋不了,就是關鍵時刻與突發事件事,天命的相助。
-
7 # 謀士說
太子李建成和齊王李元吉,之所以鬥不過李世民,最主要的一點是,李世民手握兵權。唐朝建立之前,李淵是在李世民的建議下才起的兵,兒李世民身先士卒,帶兵攻入長安,凸顯了他的軍事才能個人。唐朝建立以後,李世民常年在外征戰,平定各地軍閥割據,功不可沒,深受人民的歡迎,影響力暴增。在軍事上的成就,太子李建成和李元吉是遙不可及的。
當然,李建成的優勢在政治上,李建成能做太子,說明李淵比較喜歡李建成。李淵在政治上肯定站在李建成這一邊,當然不敢公然支援太子與李世民作對,畢竟兩個都是自己的兒子。李建成除了政治上的優勢,軍事上還是靠弟弟李元吉,但是這遠遠不夠,軍事上的力量太薄弱,還是處於劣勢。一旦“真刀實槍”的幹起來,李建成和李元吉肯定被秒殺。
而李世民本身就具備軍事才能,自帶光環,軍事實力強悍,起到了威懾作用,讓太子不敢輕舉妄動。李世民為了彌補政治上的缺陷,設有“文學館”招攬四方人才,併為他出謀劃策。李建成手底下人才也不少,但是李建成不太信任,比如魏徵,當初就建議太子殺了李世民,但是太子不聽他的勸告,錯失了一次又一次的機會。李世民發起“玄武門之變”多虧了文學館的智囊團相助,在政治上,李世民又優先一步。
從政治上和軍事上的力量對比來看,李建成雖然在政治上佔優勢。但是,軍事上處於劣勢。在古代,掌握軍權就掌握了政治主動權,所以,李建成想幹掉李世民之前必須奪了他的兵權,然後才敢殺他。總之,李建成打心裡就不自信,怎麼鬥得過李世民呢?
-
8 # 巫女阿滿
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首先,有必要糾正一個說法,不是李建成加上李元吉鬥不過李世民,事實上,在武德年間,李世民一直是處於弱勢的。
李建成的太子之位除了在楊文幹事件的時候有過一絲動搖,在其餘時候,李淵都是很信任他的,並且絲毫看不出來李淵有換太子的想法。
之所以最後成功上位的是李世民,只能說正是因為李世民鬥不過李建成了,正常渠道行不通了,才鋌而走險發動了宮廷政變。
而政變這種東西,向來都是講究先下手為強的。在當時的長安,李世民手上只有八百兵馬,而李建成的東宮,光長林兵就有兩千了,明面上的實力,李世民是遠不如李建成的。如果兩家擺明車馬正面肛,李世民麾下即便猛將如雲,也不一定能贏的。
那麼為什麼李世民笑到了最後呢?就是因為他處於弱勢,他要當皇帝,只能走非常規道路。但是李建成不需要,他有名正言順的太子身份,這是國之儲君,不出意外肯定是要接班的,更關鍵的是他還有老爹支援。
其實就是光腳的不怕穿鞋的,李世民不搏一把,帝位肯定是無緣了,李建成上位之後找他麻煩是肯定的。但是李建成已經擁有了很多,他就沒有必要做下這種給自己留下萬世罵名,給父親李淵留下不好印象的事兒了。
所以,我的答案是,不是李建成鬥不過李世民,是李建成的處境比較好,沒到狗急跳牆的那一步,而李世民到了,還正好讓他跳成功了,所以他笑到了最後。
感謝閱讀,敬請關注!
-
9 # 史學達人
太子李建成聯合齊王李元吉,若是光明正大的和李世民打一仗,李世民未必是他們的對手。但是,李世民之所以能打敗李建成和李元吉,是因為他搞了陰謀詭計,暗地裡把人家給殺了。
這件事也就是歷史上著名的玄武門事變。
下面我們說一下玄武門事變的大致情況。
玄武門之變前,太子李建成和秦王李世民的關係就很緊張了。那時候他們關係到底緊張到了什麼地步呢?
因為李世民在滅隋建唐的過程中立了大功,李建成害怕他影響到自己的太子位,所以,李建成一直打壓李世民的勢力。
李建成透過李淵,向李世民施加壓力。把李世民身邊的智囊房玄齡和杜如晦派遣到外地,想這樣慢慢削弱李世民的勢力。
房玄齡和杜如晦一離開,這件事就引起了李世民集團的警覺。他們開始想應對之策了。結果房玄齡和杜如晦還沒到地方多久,李世民又派長孫無忌和尉遲敬德去把他們兩個人叫了回來。
這一夥人聚在一起,就開始謀劃殺太子李建成奪權的事情了。
房玄齡和長孫無忌找到李世民說,趕緊下手吧,再不下手,你可能就會被太子李建成給整死了。
玄武門之變就是在這種劍拔弩張的形勢下發生的。
玄武門之變之前,李世民買通了看守玄武門的幾個將領。然後帶了九個能征善戰的將領,前去埋伏到了玄武門附近的密林裡。
他們埋伏好之後,就給李建成寫了一封詔書,大致就是讓他去見父皇李淵。
那時候李建成正好和李元吉在一起。所以,兩個人就結伴騎馬去見李淵了。
就在他們走到玄武門的時候,他們覺察到玄武門今時不同往日了,怎麼靜悄悄的,就在他們發現事情有些詭異的時候,李世民的箭已經射向了李建成。
要知道李世民可是百戰名將,他的是很善騎射的。
李建成被李世民射中,應聲倒地,一命嗚呼了。
李元吉一看大事不好,就像調轉馬頭逃跑。就在這時候李世民又開始去追李元吉。
很可惜李世民沒有追上,被樹脂給掛了下來。
李元吉見李世民跌倒,想下馬把李世民去給勒死。就在這個生死關頭,尉遲敬德上來,一劍要了李元吉的小命。
因為他們打鬧的動靜太大,京驚動了太子李建成的衛隊。這時候李建成的衛隊已經殺了過來,尉遲敬德一看大事不好,急忙把太子李建成的人頭給砍了下來,對衛隊說太子已經死了,人頭在次。
這些衛隊看到李建成的人頭之後,就作鳥獸散開了。
就這樣李世民最終迎來了玄武門的勝利。
-
10 # 史努比說史
我曾經寫過一篇有關於玄武門事變的文章,有興趣可以看一下,當時我也有研究過為什麼李建成會鬥不過李世民,下面和大家聊聊。
多虧了他的小老弟李世民,後世官方史書以及現代的影視作品,大多將李建成塑造成了一個奸詐,心胸狹隘的小人形象,其實不然。據《大唐創業起居注》中記載,李建成從太原起兵到大唐王朝的創立,他所建立的功業都絕不亞於李世民。史努比在圖書館中查找了大量資料,據資料顯示,李建成指揮作戰的軍事才能並不亞於李世民,早在李淵太原起兵之前,李建成就在山西南部招兵買馬,為起兵工作做準備。公元617年八月,唐軍一路挺進,擊敗了前來阻攔的隋軍,於十月抵達大興城(即長安)外。十一月初九,李建成的左路大軍率先攻破了城牆,唐軍一擁而入迅速佔領京師。從太原起兵到攻克大興城,李建成、李世民兄弟二人通力合作,所立的戰功也不相上下。
建國後,李建成被封為太子,李世民被封為秦王。此後,李世民繼續率兵去平定各地的割據勢力,而李建成的主要任務則是防範北邊突厥人進犯,同時還要兼顧國內政務的處理,為將來繼承皇位做準備。在李建成的籌劃下,北方邊境防禦力量大為加強,多次打退了突厥人的入侵,並平定了引入突厥軍隊作亂山東的劉黑闥割據勢力。不過,防禦工作做得再好,總是沒有攻城掠地那麼激動人心。在唐朝開國的最初幾年時間裡,李世民繼續率部南征北戰,平定了許多割據勢力,他的"光芒"也逐漸蓋過了太子李建成。長期在外征戰,大權獨攬的李世民開始漸漸不滿於屈居李建成之下。而唐高祖在李建成和李世民之間搖擺不定的態度,又進一步激發了李世民的野心。可以說,李建成是被自己的老爹李淵小小的坑了一把,為什麼這麼說?因為李淵在建國之後把繼承權給了李建成,而李建成確實也有能力和聲望(加之其為嫡長子)擔任國儲,但是,關鍵的是,李淵把兵權給了李世民!這是最讓李建成頭痛的事情。所謂“槍桿子裡出政權”,要知道,唐朝中後期會發生宦官專權的情況,就是因為宦官掌握了兵權。另外,李世民的手下幾乎都是人才,說話又好聽,軍師、將軍一大片,雖然太子集團也有不少能人,但是在此後兩人的政治鬥爭中,其實還是李世民佔優勢的。
-
11 # 歷史雜貨鋪
大家可別被民間故事或者是某些影視劇給誤導了,可能大家普遍都認為,李建成和李元吉就是個紈絝子弟,基本是個廢物,李世民才是最得民心的皇子,李建成等人是鬥不過李世民的,實際上恰恰相反,在真正的歷史上,李世民是完全鬥不過李建成的,更不用說還要加上一個李元吉。李世民完全和他們不在一個段位之上。
自從李淵起義開始,他就已經選擇好了繼承人,這個人可不是李世民,而是李建成。李建成並不是大家認為的那個廢物,李建成的成就絲毫不弱於李世民,等到李淵做皇帝之後,李建成的勢力更加的大,因為所有人都知道李淵是讓他繼承皇位的,當然這個皇位於情於理都是他的,所以所有的大臣都是偏向於他的。
支援李世民的大臣幾乎沒有,可是隨著歷史的發展,李淵發現了李世民的野心,於是乎他有一天將李世民叫去,要將李世民的全部權利都收回來,以防發生兄弟相殘之事,李世民非常的有危機感,他發現事情不對,立即告訴李淵,李建成和李元吉和他的妃子有染,李淵便讓李建成等人第二天與李世民一起來對峙。
李世民等於是給自己爭奪了一夜的喘息機會,第二天的時候李世民直接發動玄武門政變,也就是說玄武門是李世民臨時起意的,並不是蓄謀已久,如果他這個時候不反的話,以後他就沒有任何的機會了。幸運的是李世民最終取得了勝利,要知道雙方進入玄武門的人數是一樣的,誰勝誰負真的不好說,只不過李世民提前做好準備而已。
太子李建成突然遇襲,沒有打過李世民,所以李世民最終贏得了勝利。所以說不是李建成和李元吉合起來鬥不過李世民,而是李世民突然發難,他們沒能招架住而已。要是真的論起實力來說的話,李世民是鬥不過李建成的。
回覆列表
這個問題蒼茫大地來回答:
一、李世民手下戰將如雲。李世民作為大唐的造反先驅和消防隊員,為大唐的建立和鞏固立下了汗馬功勞,同時也擁有了一大批的文臣武將死黨。如長孫無忌、尉遲敬德、程知節、侯君集、李靖、秦叔寶、徐世勩、房玄齡、杜如晦…建成也是太原起義時的骨幹、先鋒,但他的太子身份,決定了他大多數時候只能看守老巢,做父親的得力助手,這就決定了他儘管也極有才,恩威並施平定了劉黑闥叛亂即是明證,但他手下的人才遠不如李世民多。
二、李世民遠比李建成陰險,他居然收買了玄武門的守將常何。李建成直到玄武門之變才知常何這個所謂的自己人居然是李世民的人。作為留守京城多年的太子居然犯這種低階錯誤,這是找死的節奏啊!
三、李建成作為老大,太厚道,太麻痺。對李世民有所提防的建成,他居然以為憑合理合法的手段擺平野心家二弟,不聽魏徵的勸諫,這是意想天開。建成如果在長安先下手,又聯手元吉,自己擁有合理合法的千人以上的太子衛隊,還有薛萬徹等忠臣悍將,世民手下戰將如雲,但有將無多少兵,好漢難敵四手,最後死路一條。
四、建成是老大,太顧及兄弟之情,而世民心狠手辣,玄武門之變時,和手下殺死哥哥建成、弟弟元吉,又誅死侄子十餘人,做事要麼不做,要麼做絕。還把弟媳婦拉上床,成了自己的寵妃。
望斧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