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初年八旗軍戰鬥力超強,其中,滿州人構成八旗軍的主體,打遍當時的東亞無敵手。
①體力強。滿州人生活在白山黑水之間,以漁獵為生,自小就會騎馬射獵,膂力強勁,都是優良的弓箭射手。瀋陽故宮博物館藏皇太極使用的硬弓,弓背長達兩米,羽箭長度一米。能開這種這種硬弓利箭的,當時的滿州人中比比皆是。而內地的漢族軍隊,體力就差了很多,即所謂“女真不滿萬,滿萬不可敵”。
②動員力強。每年秋冬交替,滿州各部落都要組織大規模的集體狩獵活動,養成了高超的野戰動員力。入關後,歷代清帝定期舉行的木蘭秋狩,就是部落時期集體狩獵活動的升級版。努爾哈赤首創八旗制度後,將分散滿州各部以三百人為一牛錄,五牛錄為一甲喇,五甲喇為一固山,形成完備的軍制,平時為民,戰時成軍,組織嚴密,集合調動迅速,動員力超強。“行軍時,若地廣,則八固山並列,隊伍整齊,中有節次。地狹,則八固山合一路而行,節次不亂。軍士禁喧譁,行伍禁紛亂。當兵刃相接之際,披重鎧執利刀者,令為前鋒,披短甲善射者,自後衝擊。”每次與明軍野戰對峙,八旗兵萬矢齊發、萬馬齊衝,明軍往往一戰即潰。
③裝備精良。在前期,八旗軍最出名的武器就是清弓和布面甲。清弓,弓體巨大、弓梢長並內嵌角片、有明顯弦墊。一般都是大拉鋸重箭近射,不追求射程,但其破甲能力出色,而且射速相當快,相比明軍的三眼銃、火繩槍等早期火器,清弓威力大,準確度高,在戰場上反而佔有優勢。布面甲,使用布帛作為甲衣的表面,外面釘有甲泡,要害部位內綴有鐵甲片,棉布做襯,既能保暖,又對早期火器有一定防護作用,是清軍的利器。
後來的明清戰爭中,八旗軍隊又組建自己的火器部隊(烏真超哈)。崇禎四年(1631年),利用俘虜過來的工匠劉漢,成功仿製了明軍使用的西洋紅衣大炮,定名為“天佑助威大將軍”。崇禎六年(1633年),明將孔有德、耿仲明等率部投降後金,為八旗軍隊帶來西洋大炮和經過葡萄牙人訓練的炮手,八旗軍炮兵實力迅速趕超明軍。在入關前的松錦大戰中,八旗軍炮兵一次出動40多門重型紅衣大炮,將明軍的堅固城牆炸塌近百米的缺口。入關之後,先以炮兵轟擊,步騎接踵而進成為八旗軍隊的傳統戰法。如後來攻打潼關之時,清軍以大炮轟城,李自成的大順軍敗走,清軍輕而易舉取得天險潼關;攻打揚州時,“越二日,大清兵薄城下,炮擊城西北隅,城遂破。”
清朝初年八旗軍戰鬥力超強,其中,滿州人構成八旗軍的主體,打遍當時的東亞無敵手。
①體力強。滿州人生活在白山黑水之間,以漁獵為生,自小就會騎馬射獵,膂力強勁,都是優良的弓箭射手。瀋陽故宮博物館藏皇太極使用的硬弓,弓背長達兩米,羽箭長度一米。能開這種這種硬弓利箭的,當時的滿州人中比比皆是。而內地的漢族軍隊,體力就差了很多,即所謂“女真不滿萬,滿萬不可敵”。
②動員力強。每年秋冬交替,滿州各部落都要組織大規模的集體狩獵活動,養成了高超的野戰動員力。入關後,歷代清帝定期舉行的木蘭秋狩,就是部落時期集體狩獵活動的升級版。努爾哈赤首創八旗制度後,將分散滿州各部以三百人為一牛錄,五牛錄為一甲喇,五甲喇為一固山,形成完備的軍制,平時為民,戰時成軍,組織嚴密,集合調動迅速,動員力超強。“行軍時,若地廣,則八固山並列,隊伍整齊,中有節次。地狹,則八固山合一路而行,節次不亂。軍士禁喧譁,行伍禁紛亂。當兵刃相接之際,披重鎧執利刀者,令為前鋒,披短甲善射者,自後衝擊。”每次與明軍野戰對峙,八旗兵萬矢齊發、萬馬齊衝,明軍往往一戰即潰。
③裝備精良。在前期,八旗軍最出名的武器就是清弓和布面甲。清弓,弓體巨大、弓梢長並內嵌角片、有明顯弦墊。一般都是大拉鋸重箭近射,不追求射程,但其破甲能力出色,而且射速相當快,相比明軍的三眼銃、火繩槍等早期火器,清弓威力大,準確度高,在戰場上反而佔有優勢。布面甲,使用布帛作為甲衣的表面,外面釘有甲泡,要害部位內綴有鐵甲片,棉布做襯,既能保暖,又對早期火器有一定防護作用,是清軍的利器。
後來的明清戰爭中,八旗軍隊又組建自己的火器部隊(烏真超哈)。崇禎四年(1631年),利用俘虜過來的工匠劉漢,成功仿製了明軍使用的西洋紅衣大炮,定名為“天佑助威大將軍”。崇禎六年(1633年),明將孔有德、耿仲明等率部投降後金,為八旗軍隊帶來西洋大炮和經過葡萄牙人訓練的炮手,八旗軍炮兵實力迅速趕超明軍。在入關前的松錦大戰中,八旗軍炮兵一次出動40多門重型紅衣大炮,將明軍的堅固城牆炸塌近百米的缺口。入關之後,先以炮兵轟擊,步騎接踵而進成為八旗軍隊的傳統戰法。如後來攻打潼關之時,清軍以大炮轟城,李自成的大順軍敗走,清軍輕而易舉取得天險潼關;攻打揚州時,“越二日,大清兵薄城下,炮擊城西北隅,城遂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