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曹操愛才惜才、求才若渴,甚至劉備這樣的梟雄也想收歸麾下。但是與此同時,曹操也是殺了不少不能為他所用的名士。
13
回覆列表
  • 1 # 鳶記

    名博冷熱軍事史曾對此做過撰文做過梳理,粗略統計一下,被曹操逼死或殺掉的人才名士至少有10個,這個數字不包括被曹操殺掉的東漢朝廷大臣、對手(比如曾經好友張邈) 及其手下的名士,以及建安末年叛亂中牽連誅殺計程車人。

    邊讓,子文禮,曾在大將軍何進府中做幕僚,後出任揚州九江郡太守。邊讓自認為不適合做太守,遂辭官回家鄉兗州陳留郡。作為與孔融齊名的名士, 邊讓“恃才氣,不屈曹操,多輕侮之言”,曹操怒而殺之,並夷滅邊讓一族 。

    大名士孔融不但對曹操冷嘲熱諷,更反對曹操篡位,但曹操也隱忍很久,208年當上丞相、權力更加穩固之後,才藉機除掉孔融。

    許攸自恃功高,輕慢曹操,甚至直呼曹操小名阿瞞。曹操裝作不在乎,但內心忌恨,終於在204年抓住把柄殺掉許攸。

    與孔融同年被殺的周不疑在漢末歷史上並不突出,實際上是一個少年英才。他與曹操最喜歡、最聰明的兒子曹衝關係很好。曹操想把女兒嫁給周不疑,被周拒絕,不久後曹操派刺客暗殺了他。周不疑死時年僅17歲,據史書上說,他被殺是因為當年曹衝不幸病死後,曹操認為其他兒子以後都駕馭不了周不疑。

    婁圭,字子伯,荊州南陽郡人,青年時與曹操有交情,後來成為曹操的謀士。隨曹操平冀州、徵劉表、破馬超,屢立功勞,曹操感嘆“子伯之計, 孤不及也”。後來,婁圭就說了一句“此家(曹操)父子,如今日為樂也”。曹操認為他誹謗,收監後殺之。其實,很可能是婁圭的才智遭已曹操嫉妒,也有功高震主之嫌,出言不遜只是曹操除掉他的藉口。

    與婁圭同年被殺的是荀彧,荀彧是士人領袖,為人低調謙遜,在曹操統一北方的過程中居功至偉,又與曹操及其手下重臣聯姻,但反對曹操的篡逆不臣之舉。鑑於荀彧的貢獻、威望和地位,曹操不敢直接殺掉,只好逼荀彧自盡。

    路粹是“建安七子”之外知名度較高的作家,在曹操幕府裡充當筆桿子。曹操指使路粹羅織孔融罪狀,孔融被誅後,時人看到路粹的文章,“無不嘉其才而畏其筆”。這個刀筆毒辣的御用文人結局也不好,215年隨曹操大軍到漢中時,路粹“坐違禁賤請驢伏法”,“賤請驢”可能是經濟犯罪。

    這十位名士中,純粹因政治問題而死的只有荀彧,孔融、崔琰、楊修之死是政治因素和曹操性格因素都有,而邊讓、桓邵、許攸、周不疑、婁圭都沒有犯什麼大錯,只是曹操眼裡揉不下沙子,不敬、失言、甚至僅因為才高就會招來殺身之禍,伴君如伴虎也!

  • 2 # 山色歸讀

    首先,對名士要大體框定一下。曹操作為東漢末年挾天子以令諸侯的軍政統帥,平生帶兵作戰的機會很多,殺死的人太多了。我們這裡的名士,應該滿足一些基本條件:讀書讀得較多,受過比較好的教育;立過大功,曾經得到曹魏賞識的;成就主要以文事為主,包括獻策、設謀、民政軍政治理、外交遊說;在當時很有名氣,史書也有記載的。依照這些條件梳理一下,曹操殺過的名士主要有:

    1、孔融(153-208):魯國(山東曲阜)人,孔子二十世孫,名士,被禰衡稱之為“大兒”。 孔融是東漢末年的名儒和繼蔡文姬之父蔡邕之後的一代文宗,“建安七子”之首,因為廣開清議,數次犯曹操之所忌而被滿門抄斬。

    2、楊修(175-219):字祖德,出身著名的陝西弘農楊家,四世三公的貴公子出身,太尉楊彪之子,被禰衡稱之為“小兒” 。楊修博學多才,他爹楊彪官至太尉因不肯附和曹丞相差點被曹操幹掉,楊修乖巧多了,充當了曹操的秘書長(丞相主簿)。本來也算心腹,不過聰明反被聰明誤,數次犯了曹操的禁忌,特別是捲入曹丕、曹植的魏王世子嫡位之爭,後來被曹操在一次行軍中以擅解“雞肋”口令為由誅殺。

    3、崔琰(?-216):清河東武城(今湖北省衡水市故城縣)人,崔琰為官清風亮節,掌銓衡選拔人才的任務十餘年,因相貌堂堂,經常代替曹操接見國外使節,並參與重要政策之議定。建安二十一年(216年),曹操為魏王,以崔琰為尚書。雖然崔琰兄長之女為曹植之妻,但崔琰卻在曹操面前表示立儲以長,支援立曹丕為儲,曹操贊其公亮。楊訓上表歌頌曹操,崔琰出言諷刺,後因其權力太大,遭讒謗獲罪,被曹操賜死。崔琰的死,緣於一封信,緣於曹操本人對文字獄的興趣。崔琰信中有"時乎時乎,會當有變時"之句,生性猜忌的曹操立刻將此理解成變天的徵兆,把崔琰投入死牢。

    4、桓邵(不詳):沛國(今安徽淮北市相山區 )人,漢末沛國名士,跟邊讓差不多,也是曾侮慢曹操,後來跑到越南,跑去以後又逃不掉,然後又回來自首。跪下來哀求,磕頭,痛哭流涕,求饒。曹操說:呵呵,哭了?怕了?下跪了?求饒了?下跪就不殺嗎?求饒就不殺嗎?拖出去,殺了。

    5、婁圭(不詳):京兆人,古都西安(長安)及其附近地區的古稱。字子伯,曹操謀士。少有猛志,智勇雙全,曹操曾讚歎他的智謀“子伯之計,孤不及也”,後來因為說了一句:“此家父子,如今日為樂也”而被曹操殺害。桓邵曾被和婁圭一起提及,所謂“婁生斃於一言,桓邵勞於下拜”,都是曹操“棄德任刑,其虐已甚”的表現。

    6、邊讓(?--192年),字文禮,陳留浚儀人(今河南開封市),名士。因為瞧不起曹操出身卑賤,多輕侮之言。被曹操殺死。邊讓年少時,博學善辯,又能寫文章,曾作《章華賦》,因此名噪一時。漢靈帝時,大將軍何進以軍事徵召為令史。官至九江太守,與陶謙交厚。

    7、荀彧(163-212):字文若,潁川潁陰(今河南許昌)人。東漢末年傑出的政治家、戰略家。曹操首席謀臣,智慧一流,荀彧在建計、密謀、匡弼、舉人多有建樹,被曹操稱為“吾之子房”。後因反對曹操稱魏公而受曹操所忌,調離中樞,在壽春去世。有憂鬱死、服毒自殺等幾種說法。一般也被算作曹操殺死的名人裡面。

    8、禰衡(173-198):漢末辭賦家。字正平。平原般(今山東臨邑德平鎮)人。少有才辯,性格剛毅傲慢,好侮慢權貴。經常到處亂罵人,後來侮辱曹操,被曹操送到劉表處,後又因出言不遜,被送至江夏太守黃祖處,終為黃祖所殺,終年26歲。一般認為是曹操“借刀殺人”。

    9、陳宮(?-199年),字公臺,東漢末年呂布帳下謀士,東郡東武陽(今山東莘縣)人。性情剛直,足智多謀,年少時與海內知名之士相互結交。192年,兗州刺史劉岱在討伐青州黃巾時戰死,陳宮等人主張曹操接任兗州牧。但此後陳宮因曹操殺害邊讓等名士而與曹操反目,並遊說張邈等人背叛曹操迎呂布入兗州,輔助呂布攻打曹操。呂布戰敗後,隨呂布等一同被曹操所擒,決意赴死。陳宮真實史實與《三國演義》差距比較大。

    10、許攸(?-204年),河南南陽人,字子遠,東漢末年初為袁紹早期的謀士,也是曹操在官渡之戰中發生轉折的人物。許攸年輕時與袁紹、曹操相友善,後來成為袁紹的謀士,多次為袁紹出謀劃策均不被聽從,深感不滿。官渡之戰之際,許攸因家人犯法被收治而投奔曹操,提供了重要情報,建議曹操偷襲烏巢,結果大獲全勝。官渡之戰後,許攸跟隨曹操平定冀州,立有功勞,但許攸傲慢無禮,口無遮攔,最終觸怒曹操,被殺。《三國演義》附會為許褚所殺。

    11、毛玠(?—216年),字孝先,陳留平丘(今河南封丘)人,東漢末年人物,年少時為縣吏,以清廉公正著稱。因戰亂而打算到荊州避亂,但中途知道劉表政令不嚴明,後來投靠曹操,提出“奉天子以令不臣,脩耕植,畜軍資”的戰略規劃,得到曹操欣賞。後來毛玠與崔琰主持選舉,所舉用的都是清廉正直之士。而毛玠也很廉潔,因而激起天下廉潔之風,即使尊貴得寵的大臣,衣著車輛都不敢太奢華。毛玠和崔琰一改朝中風氣,令曹操大為讚賞,更說:“用人如此,使天下人自治,吾復何為哉?又密諫曹操應該立嫡長子曹丕為魏國太子。

    12、華佗(約145—208):字元化,沛國譙(今安徽亳州市譙城區)人,東漢末醫學家,華佗生活的時代軍閥混亂,水旱成災,疫病流行,他為人民解脫疾苦。不求名利,不慕富貴,使華佗得以集中精力於醫藥的研究上,人們稱他為“神醫”。他曾把自己豐富的醫療經驗整理成一部醫學著作,名曰《青囊經》,可惜現已失傳。此外,他創制的“五禽戲”也是我國傳統的健身方法。晚年因遭曹操懷疑,下獄被拷問致死。

    有人告發毛玠,說:“毛玠出門看見臉上刺字犯人,那人的妻子兒女被籍沒為官家奴婢,就說:‘使老天不下雨的原因大概就是這個吧。’曹操大怒,將毛玠收於死牢中。及後在桓階、和洽營救下,只被免職,不久憂憤於家中。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順產的媽媽們,你們整個產程中是全程肚子疼,還是像我一樣全程腰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