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點心的秘密
-
2 # 123卍456
從地圖上看,阿根廷離馬島近,就幾百海里,而英國離馬島好幾千海里,軍艦都要開好幾天才到,阿根廷當時想我離的近,飛機幾十分鐘就到了,低估了英國對馬島的重要性,想英國離馬島這麼遠,不可能為了一個馬島大動干戈,而且阿根廷自以為自己有優勢,不承想自己這麼不經打,這主要還是歷史遺留下來的問題,現在世界上好多國家的領土都沒有要回來,中國,日本,烏克蘭,德國,巴勒斯坦等等,
-
3 # 國家人文歷史
馬島戰爭從根本上來講,也是當時阿根廷的軍政府為了轉移國內視線,緩解國內經濟政治危機的一次障眼法,當然事態的發展也超出了他們的預計。
1816年,阿根廷獨立,宣佈繼承包括馬島在內的西班牙屬地,並且在該島設立了行政區和軍政長官。但在1833年,英軍佔領了該島,並宣稱英國擁有該島主權。從那時起,馬島一直由英國控制和經營,馬島上的居民也多為英國後裔。這片島有極其重要的戰略位置,恰恰 是因為擁有了這個群島,英國海軍有了一個重要的遠洋基地。關於馬島的歸屬問題,英阿雙方的談判一直沒有中斷,1971年英阿簽署協定,英國同意逐步使島上居民加入阿根廷國籍,加強馬島與阿根廷本土的聯絡。馬島問題本應向著和平解決的方向前進,後來兩國兵戎相見,實在是有點出人意料。馬島之戰實為內憂外困的阿根廷軍政府轉嫁矛盾的結果。
自1979年以來,阿根廷經濟和社會矛盾日趨尖銳,1981年阿根廷通貨膨脹率為230%,貨幣發行量10.5萬億比索,創世界紀錄,工人的實際工資僅相當於1970年的50%,外債340億美元,成為世界主要債務國之一,失業人口占全國經濟自主人口三分之一。以加爾鐵裡為首的阿根廷軍政府為了轉移視線,緩和國內矛盾,決定在馬島問題上大做文章,揚言:“主權問題不能再拖延下去了!”
1982年3月19日,一群阿根廷當局僱傭的廢品商人強行登陸了位於馬島以東1390公里處的南喬治亞島,他們在南喬治亞島建立了營地,並升起了阿根廷的國旗。英國方面對此反應並不激烈,這助長了加爾鐵裡繼續鋌而走險的決定。
1982年4月2日,阿根廷向馬島發動了兩棲攻擊,島上100多名英國守軍幾乎沒有抵抗,就在總督的率領下投降,阿根廷迅速佔領了馬島。
-
4 # 段叼叼
國家核心利益不是說對手強就可以放棄的。
就像朝鮮是中國的戰略核心利益,不管是誰想動朝鮮,就要考慮百分之百和中國開戰的後果。
-
5 # 不全五音患者
阿根廷是因為馬島上的將領有問題,被英軍包圍糧食不夠,士兵想殺羊來填飽肚子,那個將軍說羊是拿來換取外匯的,裝備不夠,全部餓著肚子的軍隊最後投降了,不然英軍兩線作戰勝算也不太大
-
6 # 醉劍書
第一,英國不當老大好多年了。小弟自然不屌英國了。阿根廷也敢打英國了。
第二,二戰後,英國實力不夠,可阿根廷民富國強,認為自己能打敗英國。
第三,馬島離阿根廷非常近咫尺之間,離英國幾萬裡。阿根廷認為英國不敢打。
第四,最主要,阿根廷總統內外交困,為了擺脫囧境,不惜操縱民意,想拿馬島來說事拉理。事實證明了,阿根廷純粹想瞎了心。馬島戰爭失敗,政府垮臺了,總統逃亡了,阿根廷民眾損失慘重。
牢記歷史,不要盲目開戰,被人洗腦了,自古以來,戰爭吃虧永遠都是老百姓。
-
7 # 自然風57778401306
阿根廷還是低估了英國的實力,打了一場毫無把握的戰爭。阿根廷自以為地理上處在近便的優勢,不知道戰略武器裝備與英國從根本上的實力懸殊,使得不堪一擊,順風順水攻下的馬島,又灰溜溜地恭手相送。這排除了一切的外緣因素,知已不知彼,以卵擊石是沒有多大勝算的。
-
8 # 湘平古珍郵館
英國和阿根廷二國因為馬爾維納斯群島的歸屬權已經爭奪上百年了。下面以古珍郵票來扒扒這段歷史。
阿根廷於1816年脫離西班牙而獨立,獨立後的阿根廷從西班牙手中得到馬爾維納斯群島歸屬權,但在1833年時馬島被英國佔領,從此英阿二國為爭奪馬島歸屬權而交惡。以上是1850年左右英國在馬島發行的首枚郵票。因為此票僅有國名,且斯科特郵票目錄也未記載,同時它比世界上公認的1852年印度首枚圓形郵票更早,也有人認為是阿根廷第一枚非正式郵票,上面是西班牙女王頭像。既然沒有記載,那此票有可能是孤票。
英國佔領該島後,將它改成福克蘭群島,以上是英屬福克蘭群島珍郵。
1981年,阿根廷為轉移國內矛盾,凝聚國內民心,想透過戰爭,從老牌帝國主義的英國手中奪回該島。1982年4月,曾經的海洋霸主英國,再一次向世人展示了其海軍實力,輕鬆戰勝阿根廷,再次奪回馬島。
其實馬島戰爭並不是阿根敢不敢跟英國開戰的問題,而是自已國家旁邊的土地,卻被遠在萬里之遙的英國控制,這個是讓阿根廷夠逼屈的,阿根廷只要有機會就會想收回它。
-
9 # 羞羞的鐵拳
阿根廷在1980年代初發生嚴重的經濟危機和大規模的反對以
加爾鐵裡
總統為首的軍政府的運動。阿根廷政府試圖透過對馬島
採取軍事行動,來緩解國內危機。1982年3月19日,阿根廷人登陸南喬治亞島
並升起國旗。4月2日,加爾鐵裡總統下令出兵佔領馬島,馬島戰爭正式爆發。 -
10 # 宛穰君
現在談及阿根廷,人們可能會想到大片的牧場和秀麗的景色,很少有人會想到,曾經的阿根廷也是一個赫赫有名軍事強國。提到阿根廷軍史,英阿馬島海戰是一個繞不過的話題。
馬島戰爭也叫福克蘭戰爭(阿根廷稱為馬爾維納斯群島,英國稱為福克蘭群島),是指1982年4月到6月之間,英國和阿根廷為爭奪馬爾維納斯群島的主權,而爆發的一場區域性戰爭。阿根廷為什麼敢和英國開戰,原因我認為有以下四點。
(阿根廷獨裁者加爾鐵裡)(1)當時的阿根廷統治階層想要轉移國內壓力。阿根廷經濟在二戰結束後,迎來了一個高速發展的時期,進入上世紀六七十年代,阿根廷已經是南美洲有名的土豪,人均國民收入趕得上西歐諸國,正穩步向中等發達國家邁進。但天有不測風雲,進入八十年代,阿根廷經濟增速開始減慢,通脹率卻不斷提高,隨之而來的高失業率也讓人民對政府日趨不滿,要求總統加爾鐵裡下臺的聲音一浪高過一浪。更糟糕的是,當時的阿根廷獨裁者加爾鐵裡是軍人出身,根本不懂經濟,只會靠武力手段鎮壓人民遊行示威。面對不斷惡化的經濟和人民日益增長的不滿,加爾鐵裡決定透過一場“小規模但可控”的軍事勝利,來轉移國內注意力並鞏固自己的地位。
(2)石油利益的驅動。英國和阿根廷在1980年前就因為馬島主權產生過爭端,但透過聯合國磋商以及雙方的剋制,局勢總體還算平穩。1980年國際石油公司在馬島海域發現儲量巨大的海底油田,這使得阿根廷政府看到了,透過開採石油緩解經濟困境的希望,於是重新對馬島提出主權要求,且態度越來越強硬。英國同樣也因為中東石油危機,對石油資源極為看重,對馬島主權也寸步不讓,雙方利益不可調和,和平解決的希望越來越渺茫。
(3)英國衰落,使阿根廷看到了武力解決馬島問題的希望。英國在二戰結束以後,國力下降嚴重,各殖民地爭相獨立,再也不是那個曾經的日不落帝國。因為沒有了德國的軍事威脅,英國也已經馬放南山多年,軍事實力降至谷底。馬島戰爭前,英國只有兩艘兩萬多噸的小航母來撐門面,已經不具備遠洋作戰的能力。這也是阿根廷敢於在1982年4月2日,對英軍掌握的福克蘭群島出手的直接原因。
(法制幻影3戰鬥機)(4)阿根廷海空軍實力強大。1982年的阿根廷海軍不僅裝備了“貝爾格拉諾將軍號”萬噸級巡洋艦,還裝備了巨人級航母“五月二十五日號”,是當時南美洲除了巴西海軍以外最強大的海上力量。阿根廷空軍也不是現在這樣靠A4“天鷹”撐門面的二流空軍,當時的阿根廷空軍裝備了幾十架先進的法制幻影3戰鬥機和超軍旗攻擊力,實力在南美國家中也是傲視群雄。這也是阿根廷敢叫板英國海軍的資本。
(現如今英國控制下的斯坦利港)馬島戰爭早已塵埃落定,結局也不多講。但我想說:為了個別政客的野心,而犧牲了一個國家幾十年的發展機遇,是否可取?這恐怕要問現在的阿根廷人了。
-
11 # 張淡淡
阿根廷主要是錯誤的判斷了當時的局勢,低估了英國捍衛馬爾維納斯群島的決心和高估了自己的能力!更是在天時地利人和的局面中敗掉戰爭!
加爾鐵裡總統當時也面臨著自己的執政危機(1980年阿根廷全國正面臨經濟危機),試圖依靠收復馬島來為自己的政府續命。
而英國在鐵娘子的帶領下空前團結,一致對外 ,出現了至二戰後少有的強烈的愛國主義情緒大高潮。這不得不說一下 至二戰後英國這曾經的世界霸主也的的確確需要在世界舞臺上表現一下自己的實力。(插一句題外話,英國的沒落和德國發動的兩次世界大戰不無關係,也是二戰後,英國才真正的將世界霸主的指揮棒交到美華人手中)。讓世界人民看一下,英國依然是世界老牌的霸主之一。
阿根廷雖然坐擁天時地利人和,各個方面都優於英國,他們始終都不認為英國會不遠萬里,千里奔波來打毫無勝算的一場戰爭。
-
12 # 大洋熱聞
馬島戰爭是一場典型的民族主義民粹式戰爭,阿根廷當時是軍政府當政,由於國內經濟形勢持續惡化,加爾鐵裡為首的軍人集團決心用一場“必勝”的小規模戰爭來宣揚國威,轉移國內民眾的注意力,因此將目光放到了英華人佔據的馬爾維納斯群島上,英華人稱這座群島為福克蘭群島,其實如果深究馬島的主權的話,英華人是要比阿根廷人更早佔領這片島嶼的,但是多年來阿根廷始終沒有對該島有著強烈的領土要求,這主要是由於馬島地處偏僻,沒有什麼經濟價值。
但是上世紀60到70年代,國際石油公司爆出訊息稱,在馬島附近的海域發現了豐富的石油天然氣資源,這頓時讓阿根廷和英國都打起了十二分的精神,要知道當時國際社會剛經歷了石油危機,如果能夠拓寬石油來源的話,無疑將是重要的經濟來源,因此阿根廷突然加大了對該地區的領土要求,指責英國竊據阿根廷的土地,終於到了1982年首先發動了馬島戰爭。
應當說,當時的英國剛經歷了工黨政府的多年執政,軍力萎縮到了歷史低谷,阿根廷看準了英國軍力不振,而當時該國卻擁有較強的軍事實力,擁有包括航母、巡洋艦在內的龐大艦隊,因此出動大軍輕易攻克了只有象徵性軍力部署的馬島,英國守軍在經歷了象徵性抵抗後全部投降,但是阿根廷千算萬算,沒有料到英國的戰爭決心如此之強,特別是在撒切爾首相的領導下,英國舉國團結起來精銳盡出派出遠征艦隊,還獲得了美國、法國等西方國家的大力支援,西方國家對阿根廷進行武器封鎖,為英國提供軍事基地等一切便利,最終使得阿根廷飲恨而歸,並導致了加爾鐵裡軍政府的垮臺。
-
13 # 光影漂塵
戰爭的出發點有很多。領土爭端,資源爭奪,勢力範圍的爭奪,都能成為戰爭的導火索。但是現代幾次大規模的戰爭,基本上都有一個共同之處:轉移國內矛盾。經濟蕭條導致的國內矛盾激化,一旦威脅到當權者的統治地位時,統治集團就有很大可能會藉助戰爭來擺脫困境。對國內民眾採取煽動民粹主義、灌輸大國沙文主義、利用國民愛國熱情來欺騙民眾,藉此統一思想,掩蓋或淡化國家治理不力的事實。戰爭時期還可以運用或制定戰時特別法採取非常手段來控制社會輿論或秩序,從而達到轉移民眾因經濟蕭條導致的民憤。英阿戰爭,固然有領土爭議的因素,但最根本的原因還是由當時兩國國內情勢決定的必然選擇。阿根廷作為南美洲一個有較大國土面積和人口的國家,自擺脫殖民統治獲得完全獨立以後的幾十年裡,社會經濟蓬勃發展,民族自尊心得到了空前的提高,馬島問題就成為了國民心中的一根刺,加上戰爭前幾年的世界經濟危機給阿國內的經濟發展造成了重創,民怨沸騰,當政者就想利用馬島問題來轉移民憤。英國作為老牌殖民主義國家,經歷了第二次世界大戰對其本土的燒灼,其元氣大傷,戰後其殖民地紛紛獨立,往日的日不落帝國土崩瓦解,經濟上依賴美國的援助,安全上面對蘇聯咄咄逼人的威脅也得依賴美國的保護。這些都給一貫優越的大不列顛造成了極大的心理創傷,也急需一場勝利來提振民心。郎有意妾有情,於是,一場因為馬島歸屬問題導致的戰爭就爆發了。
-
14 # 使用者93874589610
主要是為了轉移國內矛盾,還有阿根廷對自身實力和國際形勢的錯誤判斷。
當時阿根廷在政變之後,政府一直被軍政府把持,再加上國內百姓生活水平的日益惡化,人民群眾對於軍政府日益不滿。阿根廷軍政府為了轉移人民群眾視線,轉移主要矛盾,遂借領土原因發動戰爭,想要緩解其在國內的壓力。
阿根廷當時和一些軍事強國簽訂有合約,和美國關係也不錯,因此,其錯誤判斷其他國家會袖手旁觀或者支援阿根廷。結果沒想到的是戰爭開始後,法國等國很快斷絕了向阿根廷提供導彈,美國也為英國提供了大量衛星照片。讓阿根廷陷入被動。
其三,阿根廷認為自己的軍事能力挺高,認為英國已經衰弱,不足為懼,豈料瘦死的駱駝比馬大,將阿根廷一頓暴打,反而成就了英國。
-
15 # 老山羊183068131
阿根廷,270萬平方公里的面積,4400萬人口,南美數一數二的大國。美麗的潘帕斯草原為其提供了無數的牛、羊,國民生產總值曾經位立世界前列。由於錯失了一系列的機會,使得國家經濟停滯不前,而軍政府執政導致外資大量流失,失業率高達40%,國家經濟到了崩潰的邊緣。
因為曾經是西班牙的殖民地,馬島也被西班牙佔領過,故獨立以來一直要求英國歸還馬島。在此情況下,加爾鐵裡軍政府發動了馬島戰爭,轉移國內的注意力,以此成為國家的英雄。
既然戰爭己經開始,你得做好充分的準備吧,可恰恰相反,軍機數量不夠,彈藥準備不充分,指揮的混亂,使得阿軍一敗塗地,出擊的潛艇發射魚雷偏離航線,無能的艦長造成了貝爾格萊的巡洋航連同750名戰士葬身海底。空軍非常勇敢,擊沉了幾艘英軍戰艦,可飛魚導彈控制在法華人手裡,又有美國的幫助,最終英國贏得了勝利。
馬島戰爭促進了阿根廷由軍政府向民主政府的過渡,別人是好了傷疤忘了痛,而阿根延卻傷疤在身己忘痛,又去買西方的戰機了,和中國簽定的大豆、牛肉換核電的大單一拖再拖。梟龍戰機也沒影了,看來苦還沒吃夠。
-
16 # 萊茵的黃金
因為阿根廷原以為英國不會為了馬島而付出巨大的戰爭代價。
事實上,阿根廷軍方原計劃把收復馬島的行動代號為“果阿行動”。這個代號,是向印度1961年出兵佔領果阿的軍事行動致敬,並期望像果阿行動一樣順利,對手毫無抵抗。這說明阿根廷軍方在決定出兵的時候,完全不認為英國會為了這麼一個小島,跨越大半個地球來大動干戈。
圖片:英國後來決定出兵後,美國《新聞週刊》以《帝國的反擊》為題發表封面文章
果阿是葡萄牙1510年在印度獲取的殖民地,一直都是葡萄牙人居住,從來不是印度人的城市。但是尼赫魯悍然入侵果阿,當地的葡萄牙駐軍僅僅兩天就戰敗了,葡萄牙本土政府也無力援助,使印度輕而易舉地吞併了果阿。
當時阿根廷軍方領導人加爾鐵裡也想賭一把,賭英國會像葡萄牙一樣無能。阿根廷軍方的計劃在1982年冬季發起奪島作戰,英華人在冬季無法派出艦隊馳援。 實際上,由於海軍爭功心切,提前在1982年春天就發動了戰爭。
但是,即便在發動戰爭後,阿根廷軍方仍然認為英國會吞下苦果,預設既成事實。
但是,阿根廷人偏偏沒有想到“鐵娘子”撒切爾夫人這個變數。撒切爾夫人果斷決策,力排眾議,不惜一切代價懲罰阿根廷的“侵略”。當時阿根廷公開英國士兵被羞辱和遊街的照片,也點燃了英國的輿論,使英國上下同仇敵愾,支援政府的戰爭決策。而當英國傾舉國之力來戰時,阿根廷的戰敗就已成定局了。
英軍被羞辱的照片
-
17 # 葉子評論
阿根廷當時敢跟英國開戰,是因為多種原因。
首先,阿根廷軍政府是靠政變上臺的,根基不穩,經濟又是一團糟,為了維持其統治,他自然就要挑起國際上的爭端,引發民族主義熱潮。此時向外轉移矛盾的目標,那就是馬島,非常合適。英國在當時看上去正逐漸衰落,日薄西山,不會千里迢迢過來和阿根廷爭奪幾個沒用的小島。阿根廷軍政府這一算盤打得好。
但是誰承想,當時的英國經濟也不大好,撒切爾夫人也正希望透過民族主義的辦法來把自己,國內的矛盾轉移出去,所以會拼了老命過來和阿根廷打。
總的來說,阿根廷其實並沒有做好戰爭準備,陸軍表現非常差勁,英華人剛一登入就獲得了勝利,反倒是空軍戰果豐碩,擊毀了謝菲爾德號。由此可知,他們並不是膽子特別大,而是進行了一次軍事投機,結果失敗了。
-
18 # 從此蕭郎是路人甲
因為阿根廷政府錯判了形勢。
阿根廷和英國圍繞馬爾維納斯群島(英國稱福克蘭群島)進行了數十年的交涉、談判。在20世紀70年代雙方就馬島問題進行過數次談判,但是均沒什麼進展。1982年,軍人出身的加爾鐵裡決定軍事佔領馬島。阿根廷做出與英國開戰的決定由如下幾個原因:
1、為轉移國內矛盾。加爾鐵裡軍人出身,透過軍事政變上臺,成立軍政府。但是軍政府上臺後把國家經濟搞得一塌糊塗,通貨膨脹、失業率居高不下,整個國民經濟處在崩潰的邊緣。為了挽救搖搖欲墜的軍政府,加爾鐵裡決定軍事冒險,想透過收復馬島提高軍政府威望,化解執政危機。
阿根廷收復馬島的訊息傳回國內,阿根廷民眾走上街頭慶祝,加爾鐵裡的聲望達到頂峰。可是,正所謂帥不過三秒......
2、阿根廷在1982年的軍事實力還不錯,加爾鐵裡有開戰的資本。阿根廷當時的海、空軍實力還是不錯的,起碼在南美洲是數一數二的。空軍擁有數百架Phantom3/短劍等噴氣式飛機,海軍的實力更為強大,擁有一艘航母、英國最先進的42型驅逐艦(我沒寫錯、你也沒看錯,當時英國把自己最先進的驅逐艦賣給了阿根廷)、德國的209型常規潛艇等先進裝備。阿根廷海軍航空兵擁有可以搭載飛魚反艦導彈的法制“超級軍旗”戰鬥機。
掛載飛魚導彈的阿根廷超級軍旗攻擊機,這對組合獲得了整個戰爭中最耀眼的戰績
阿根廷“五月二十五號”航空母艦。但是在英國核潛艇擊沉“貝爾格拉諾”號巡洋艦後,阿根廷航母就避戰不出了。
3、英國當時軍力衰退,阿根廷認為英國沒有遠跨重洋在阿根廷家門口打仗的決心。英國在工黨執政的時候,大力削減軍備,軍力大不如前,甚至計劃將“無敵”號航母賣給澳洲。除此之外,馬島裡英國本土8000公里,離阿根廷本土600公里。阿根廷軍政府估計英國不會勞師遠征,而是承認阿根廷佔領馬島的既成事實,因此也沒有認真備戰。沒想到,鐵娘子撒切爾為了挽回日不落帝國最後的榮光,毅然決然的派出一直龐大的特混艦隊出征馬島。
英國特混艦隊以兩艘滑躍起飛、垂直降落的小型航母為核心,透過技術優勢打敗了阿根廷,航空母艦的重要價值可見一斑。馬島戰爭結束後,英國意識到了航母的價值和小航母的缺陷,砸鍋賣鐵也要搞排水量65000噸的“伊麗莎白女王級”航母。
4、阿根廷錯誤的估計了美國的立場。美國一直視美洲為自己的後花園,與美洲各國關係較好。阿根廷原本指望美國政府出面斡旋,勸說英國政府承認既成事實,但是沒想到啊沒想到......
英國打贏馬島戰爭的核心是航母母艦確立了戰區的空中優勢;航母的核心作戰力量是鷂式垂直起降戰鬥機;鷂式垂直起降戰鬥機在馬島戰爭中取得了22:0的空戰結構,其秘密武器是當時最先進的AIM-9L“響尾蛇”空空導彈,美國在戰爭中緊急支援了英國100枚......圖為馬島戰爭中掛載響尾蛇導彈的鷂式飛機。
-
19 # 太陽125933863
馬島離阿根廷不太近,阿根廷A一4天鷹機往返航程加留空時間不足,原先阿根廷料想英國佬不全反擊,但阿根廷想錯了,如果馬島離阿根廷更近,如只有50一100公里,那英華人真的不敢再來了。總之是距離惹的禍。
-
20 # 吳語筆論
我以為阿根廷之所以敢和英國開戰有以下幾方面原因:1、當時阿根廷由於經濟原因,國內矛盾激化,為了穩定局勢,需要提振民心,轉嫁矛盾;2、總統加爾鐵裡誤判了形勢,認為只要速戰速勝,英國距離遙遠,鞭長莫及;3、上了美國的當,美國給了他不確定的承諾,事實是,從一開始,美國就給英國提供了大量的情報支援。
回覆列表
看看英國使出舉國之力派出的艦隊,是什麼鬼樣?阿根廷輸並不是輸在英阿力量對比,是輸在力量並沒達到挑戰西方霸權規則,卻去做叛逆者。輸是.意料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