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中國茶文化知識官
-
2 # 雲端蜜芽
茶葉被發現到現在一路走來,經過了漫長的5000年時光,在這麼長的歷史長河中經久不衰,從只有王宮貴胄和文人墨客才喝的飲品到漸漸成為了老百姓也能喝的起的生活必需品。
有的人喜歡喝茶只是把茶當成生活中可以代替水解渴的一種飲品,而有的人喜歡喝茶是因為喜歡茶的滋味,不同的茶體現出來不同的風味,有入口苦澀但漸漸回甘的茶,有如果清爽甘甜的茶、也有如果蜜香濃郁的茶,千人品茶,便有千人之所好,所以茶葉也不是完全都是苦澀的。
茶經歷了幾千年時間的洗禮,被人們賦予了不同的品質和不同時期的文化內涵,茶的文化、茶道、茶經、茶藝都有著很大的魅力。這也是喜歡喝茶的人所感興趣的。
-
3 # 倚夕陽笑黃昏
談起茶,起初並沒有想象中的這麼神秘和高貴,進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茶”只不過是尋常百姓家最常見的物什而已,不過是農人為了防止吃飯被噎的一種下飯飲品,在北方很多地方稱晚飯為“喝茶”,晚上見面打招呼,往往會說,“喝過茶了嗎”。至於“飲茶”開始於何時,莫衷一是,各有各的說法,保守計算,距今也有4700年的歷史。
“茶”因文人而聞名於世。
一旦與文人捆綁在一起,想不出名都難。聞名於各代的文人騷客,就像現下的網紅大咖,是萬千人心中的偶像,東施效顰、跟風學樣者眾矣。“茶”也是如此,未與文化掛鉤之前,充其量就是一種生活用品,可是與文化結親,與文人“合汙”,華麗轉身後,就成了附庸風雅必備品。尤其是唐朝文人陸羽及其著作《茶經》一書問世後,將中國乃至世界茶文化推向了一個新的高度。至此,“茶”由尋常百姓家進入上層社會,成了體現社會地位的象徵。
(1)附庸俗世,體現一種社會地位。
(2)受某些醫用學說的影響。
(3)純屬一種個人愛好或生活習慣,體現最明顯的就是部分南方城市。
(4)以茶作媒介,或吟詩作對,或促膝暢聊,或洽談業務。
就個人而言,偶爾也喜飲茶,至於原因,再簡單不過了,徒為了消除白開水的寡淡,僅此而已。
-
4 # 龍井茶痴
茶葉的起源在學術界都是一個難題,其實和茶葉一樣,菸葉還不能吃而且抽菸還會引起咳嗽,現在不也是種植的地方很多,成了農作物。大家都知道花椒嗎?現在是在菜市場裡面的一種很平常的食品佐料,但是在古代花椒不但是藥材食材,還是奢侈品,在漢代自己有皇后的宮殿才能叫椒房 ,都看過《甄嬛傳》吧,皇帝給甄嬛的房子裝飾成椒房是最大的寵幸了。在唐代宗李豫時的宰相元載是中國歷史上有名的貪官,在抄家起贓時因為從家裡抄出八百石花椒被史書記載成唐代最大貪官,花椒在唐代是價比黃金。同樣的茶葉除了開始的時候的藥物說,食料說,最大的原因還是香料說,一杯茶香痴迷了千年,現在的人可能一說起香料就想到現在的香水香精,在沒有現代提純工藝和化學合成工藝之前,香料一直是奢侈品,西方的大航海為了打通與東方的海上貿易最早的需求不也是與東方的香料貿易嗎?更何況茶葉還是能喝的香料。我們現在從茶葉的使用在茶書上的記載都基本上著眼於兩個方面,一是描述香味,二是在口味上淡化苦澀味,然後總結起來所有好茶的特點是香味濃郁,尤其是豆花香都為歷代所喜歡,而對苦澀味則是越輕越好 。這種現象一直到港臺茶葉騙子炒作普洱開始以前,炒作忽悠普洱的人被洗腦就是講人類喝茶歷史倒退一千年,將又苦又澀,散發著爛木頭腐化味的低檔劣質邊銷茶吹噓成了極品。
-
5 # 喜茗堂
單一的苦,單一的澀,肯定是令人討厭的存在!人們能夠接受茶葉的苦澀,實際上是接受茶水苦澀後的回甘體驗和興奮感覺!茶葉是苦澀的,能夠讓幾千年來人們一直喜歡喝茶的原因,除了茶葉給人健康的現實意義之外,主要是人們喜歡茶的“苦,澀,滑,甘,香,美,爽”,以及其背後的文化意味!
(一)苦,是生存的滋味!
茶葉的苦,如同生存中遇到的困難,承受並想盡辦法努力克服,苦就越不覺得。並且,喝茶喝到最後,苦就越來越少,以至甘甜。
鮮嫩的芽尖,苦是過眼的快意。
粗老的開葉,苦是歷練的精明。
(二)澀,是生長的裝備!
生活中沒有了澀,如同青春沒有青澀時光,而顯單調無聊;成長中沒有了澀,如同蘋果沒有青澀時節,而顯單薄無趣。
很多時候,茶水的澀,是生澀到成熟的快捷體驗過程,是艱澀到快樂的切實體會過程。
而很大部分人體驗茶葉的澀,其品飲目的就是為了享受茶水澀後的妙美味趣。
(三)滑,是處世的魅力!
滑,是圓融,是順遂,是通暢,簡單來說是生活中的順風順水,是處世中的完美和順,是交易中的順變融通,是交往中的隨和圓通。
茶水中的滑順,是品飲中的生活體驗,是貫穿品飲過程中的柔情蜜意。
(四)甘,是存在的定位!
追求生命中的甘甜是人生的重要意義。也就是說,甘,是茶葉存在的必須。
至於人們生活中的甘,是收穫中的喜悅,是收藏中的愉悅,還是執行中的獲得,或是使用中的獲取,都只是一個追求過程。有了這個過程,生活的意義很完美!
茶中的甘,一定是受追捧的存在,一是受熱愛的定位!不然,人們沒有美好的獲取,茶就會在日常生活中消失,在社會生產中淘汰。
(五)香,是自然的安利!
生活中沒有香,如同百花園中沒有了鮮花盛開,枯燥乏味。
茶葉中沒有香,如同大自然中的枯葉,沒有了欣賞的資源,沒有了價值的利用。
構成茶葉中香味的因子是大自然的贈予。而一茶一香的美妙,一口一香的趣味,卻是茶葉給人類的安利。
(六)美,是心靈的快慰!
茶。
香葉,嫩芽。
慕詩客,愛僧家。
碾雕白玉,羅織紅紗。
銚煎黃蕊色,碗轉麴塵花。
洗盡古今人不倦,將至醉後豈堪誇。
這首元稹的一字至七字的《茶》詩,不就是茶的美的主題嗎?!
我們平常喝茶,觀賞茶的湯(色)美,葉美,形美,味美,就是一個讓人心靈快慰的美的享受過程。
(七)爽,是體驗的滿意!
喝茶時的爽口爽心,喝茶後的神清氣爽,無不是生活美好的體驗,無不是生活美滿的確定。
有了茶,生活爽!身體爽!精神爽!
2020年10月28日
-
6 # 鰱魚哥
首先,不是所有茶葉都是苦澀的。紅茶、黑茶這一類茶葉,基本就沒有什麼苦澀味,滋味都是甘甜為主,十分香醇的。而且,茶葉的口感其實是比較豐富的。不是單純的苦或者澀。一般來說,苦澀這一類的不好口感,都可以透過一定的投茶量、茶水比、出湯時間等去一定程度的規避掉。除非是大杯燜泡,不然,一般都是可以透過這些手法去降低苦澀度的。
茶葉口感豐富,作為一款解渴的飲品,自然會受到大家喜愛。就比如,我喝茶就是主要為了解渴。解渴自然是白開水最好。但是,白開水淡而無味,我就總想著喝點有味道的飲料來代替白開水。現在飲料的選擇倒是很多,可是大部分人工飲料都對健康有一定程度的危害。所以,我最終就選擇了茶葉來代替白開水。逐漸接觸之後,茶葉香甜的口感,豐富的層次,漸漸的征服了我,使我喜愛上這個健康的飲品。
其次,茶葉含有咖啡因,咖啡因是具有成癮性的。所以,經常喝茶,能夠提神醒腦,但是,也被動的接受了咖啡因的成癮性作用,也會上癮的。
再加上,喜歡的人多了,自然而然的把喝茶當成一種愛好培養,不斷的給他新增一些附加值的東西,形成了文化一類的產物,從而吸引了更多的人來加入其中。
-
7 # 匠人工坊
那些說“茶又苦又澀,是因為你沒喝過好茶”的回答,基本都沒說到點上。
那種動輒幾千甚至上萬一斤的茶,敢問有多少人能達到這種消費級別?
如果說要達到這種消費水平的人才能喝茶的話,那麼茶不可能成為世界三大飲料之一,更不可能30億人在喝。
超市裡的咖啡一兩塊就能買一袋,可可粉30就能買一斤,能成為世界級飲料,它的消費者大部分應該都是工薪階層。
因為大部分人喝的,都是幾十塊一斤,一百多一斤的口糧茶。
當然,也有一部分人是講究的,講究茶葉品質,講究水質,講究茶桌禮儀,講究坐臥姿勢,講究天人合一,放一首禪音樂,再焚一炷香...
不過,對於大部分人來說,茶就是一種可以解渴的飲品,它相對於其他飲料,更健康,喝了不膩,還有那麼一股特殊的清香的味道。
『阿貴跑了一天洋車,從城南到城北一刻沒閒著,滿身臭汗彷彿要從衣服裡面滴出來。回家之後,拿出中午就泡好的茶壺,三十個子兒一斤的茶葉配著自來水,倒上一大碗,一口氣兒灌下去,活賽龍王爺吸水。拿袖子一抹嘴,肚裡頭光光地響。』這樣的喝茶人或許不懂茶道文化,但又何嘗不快樂?
時至今日,能把茶單純當作一種飲品去享受滋味的人,已經不多了。
最後,至於你說的茶又苦又澀,很多人第一次喝根本接受不了,那只是茶不太對你個人的口味而已。
就像我覺得可樂難喝,跟板藍根一個味兒,喝完還打嗝,那也只是可樂不對我個人的口味而已,並不妨礙有那麼多人都認為它好喝。
-
8 # 漫香茶行浮生
試過喝完後的感覺嗎,難道你就是喝一口下去就不喝了,還有就是你喝的到底是不是生態的茶葉,別喝到那些不好的茶,所謂不好的茶也就是農殘和環境不好的地方種植出來的茶,如果你不信我可以免費送你喝點試試你要是喝到圖以上的茶你會對茶認知更多
-
9 # 茶醉小妖
俗話說:不苦不澀不是茶。茶的苦澀味與茶相伴相隨這麼多年,茶人喝茶,獨愛其味,有苦有澀,才更珍惜苦澀後的回甘與舒爽,所謂苦盡甘來,不也是我們人生追求的境界麼?
中國茶文化幾千年,不管是吃茶還是喝茶,茶生活與人們緊密相關,而茶禮茶道,花道香道應運而生,不得不說一切來自人們對茶滋味的迷戀。
首先茶的苦,主要是因茶葉含有咖啡鹼、可可鹼、花青素類、苦味氨基酸等主要物質。如果說覺得某款茶很苦,則表明該茶所含生物鹼佔茶湯的主導位置;
其次茶的澀,澀味主要是含有包括兒茶素、酚酸等多酚類物質,其中兒茶素是影響澀味的主要成分,茶湯中的澀,往往會伴隨著苦味出現,舌頭會感覺非常的麻,與滑潤呈相反狀態,具有收斂作用,這就是澀的表現。
人們為什麼喜歡“苦澀”味道呢?
中醫理論:苦入心,能瀉火、燥溼、清熱解毒等。“茶苦而寒,最能降火。少壯胃健之人,心肺脾胃之火多盛,故與茶相宜。”
西醫理論:呈現苦味的EGCG是備受關注的。現有的科研中將EGCG作為重要課題,研究其對於抗癌、營養學、抗衰方面的積極作用。
人生理論:人們對人生的希望,終究是希望先苦後甜,苦盡甘來的,茶葉的先苦澀後回甘,完美契合了人生理想。如是理解不知是否妥當?
-
10 # 義芳君說茶
因為喝茶不但在於茶的苦表現出來的藥理特徵,還在於先苦後甜,苦後那令人回味無窮的甜潤生津帶來的令人愉悅的化境。
茶是先苦,但並不會停留在苦上。這是茶與其它苦味植物最根本的區別,如苦瓜、黃連等物,苦便是苦,苦後並不會產生回甘。但茶又必須有苦的,方才有它能濟世扶人的品性。
《爾雅‧釋木》中最早界定了茶的本質“檟,苦荼也。”乃至“神農嘗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再到後來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直截了當地告訴世人“茶苦而寒,陰中之陰,沉也,降也,最能降火。”
現代科學研究也表明了,茶葉中含有的茶多酚、咖啡鹼、茶葉鹼等成分,能讓茶葉具有消食去膩、生津止渴、減肥、防三高、防癌抗癌等早已被人們所熟知的功效。
但如果茶僅僅侷限於苦,那麼茶的命運也許只能像千百種藥材一樣靜靜地躺在藥房裡,不會像後來的“飛入尋常百姓家”。
茶雖本味是苦,最終歸途卻是舌尖上的一絲甘甜,以至如今我們在衡量一泡茶品質的優劣,或者鑑定一名製茶師傅水平高下時,往往把茶的苦轉化的快慢、停留時間的長短作為一個指標。
再者,“良藥苦口利於病”。同理,良茶苦口利於行!苦是茶之本味,亦是生活至理。沒有苦盡,哪有甘來,哪知生活不易。
如此,喝茶,亦是激勵自己,教育世人的一方良飲。
-
11 # 鴻蒙普洱茶
老百姓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是老百姓家庭中的必需品。是老百姓日常生活所必需的七樣東西,更是平民百姓每天為生活而奔波的七件事,俗稱開門七件事。 開門七件事的排列和內容都大有講究,全都與中國歷史悠久的飲食文化有關。
文人雅士還有琴棋書畫詩酒茶。茶不是生活必需品,但有時也是不可替代的。茶可以在農家作粗茶,也可登堂入室做貢茶。上千年以來有茶文化,好的東西才會流傳下來。對人身體怎麼好,治百病不敢說,最起碼茶樹是生長在大山裡,生態環境非常棒,特別是雲南的普洱茶,好多古樹茶都生長在原始森林裡,沒有人為干預。因而是健康飲品,從而流傳千年而不衰。
-
12 # 悠然品茶
感謝邀請。每個人,喜歡喝茶的原因各不相同。個人喜歡喝茶的原因是: 在學習和了解茶的知識後,才開始喝茶的。覺得喝茶具有一定的養生保健作用。以下從茶葉中各種對人體有益物質來談。1.茶多酚。茶多酚中的兒茶素能夠抗氧化,清除人體自由基。保護心血管,防止三高。抑制白血病,抑制癌細胞的擴張。能促使甲狀腺功能恢復正常,等等。茶多酚是茶葉內含物質中,含量最多的成分。2.可溶性糖類。具有增強人體免疫力,抗輻射作用等。3.蛋白質。是構成生物體的基本物質。具有補充氨基酸,維持氮平衡的作用。4.氨基酸。人體主要營養成分之一。還具有輔助治療心血管疾病,肺部疾病,血液迴圈障礙等症。5.生物鹼。包括: 咖啡鹼,可可鹼,茶鹼,這三種是都呈弱鹼性的生物鹼,它們藥理作用相同。咖啡鹼是神經興奮劑,能刺激人體大腦神經,使人興奮,消除睡意,解除疲勞,提高運動機能。6.維生素群。茶葉中含有十多種維生素: A,B,C,B2,B6,K,E,P,等。以保證人體所需的微量元素。7.茶色素。茶葉中的各種色素有: 葉綠素,花青素,葉黃素,胡蘿蔔素,茶紅素,茶黃素,茶褐素等。是茶湯香氣和顏色構成的主體物質。茶色素與咖啡鹼結合,能降低茶葉的苦澀味。茶色素具有抗輻射的主要作用,減少因輻射引起的白血病發生。葉綠素具有殺菌,抑制潰瘍和消炎。在面板創傷燒傷領域使用廣泛。胡蘿蔔素是茶葉香氣的色素之一,類胡蘿蔔素能轉化成維生素A。8.其他成分。茶葉中還含有: 磷鉀鈣銅鎂鈉錳鋅鎳鉻氟等十多種元素。也是對人體有益的。具有抑制黃疸,消除支氣管炎症,殺菌消炎等作用。(僅供參考,歡迎評論指正。)
-
13 # 她視野
從兩方面來分析茶為什麼對我們的影響這麼大,為什麼我們喜歡喝茶。
一.茶文化
自古以來,紛繁複雜的茶文化與中國民俗文化有之著如影隨形般的關聯。茶品,性情堅貞,是新婚佳偶的良伴;茶意,精行簡德,是人們祭祖拜神的首選。茶文化已經滲透到很多民俗裡,即使苦澀,人們都把它當做一種文化和習俗的象徵,主要滲透在以下幾大民俗中:
1.茶聯:是以茶為題材的對聯,是茶文化的一種文學藝術兼書法形成的載體,也是中國茶文化的一朵奇葩。在各地的茶館,茶樓,茶室,茶葉店都可以見到茶聯的風采。
2.三茶禮:在江南揚州一帶的婚嫁習俗中,有"三茶禮"之說,在婚期的前一天,女方家中要行三茶禮,前兩道茶噶,新郎不能喝下去,只要輕觸湯水即可,第三道茶,新郎才可以隨意飲用。
3.以茶敬佛:唐宋時期,佛教盛行,寺必有茶,佛教提倡飲茶,在中國很多寺院中,設有茶堂,用來品茶 專心論佛之用,自古名寺出名茶,無論在茶的種植和習俗文化推廣,佛教都有巨大的貢獻。
4.客來敬茶:是中國的傳統理解,它在中國流傳至少有一千年以上的歷史.透過陪同客人飲茶,共同增進對茶文化的認識,也能發掘一些商機和文化碰撞。
從以上四方面,可以看出,茶是中國的一種深根蒂固的文化,它滲透都到我們的信仰和愛好,人際交往,甚至到結婚習俗,變成我們一種習慣和愛好。即使味苦,也是一種良品。
二.茶的營養功效
華人喝茶的歷史很悠久。茶在中國除了是舉杯,話家常,飯後解油膩的絕佳飲品外,聰明的老祖宗更將它與漢方藥草結合,使其演變為養生保健的方式之一。
1.茶裡的兒茶酚,茶多酚具有降血壓,稀釋血液,預防動脈硬化等功能,所以唐代有"茶是萬病之藥"的說法。
2. 茶裡含的生物鹼主要有咖啡因,茶鹼和可可鹼三中,可以提神,能減少致病,致癌或突變的危險。
3.茶裡的酚類衍生質 可以防治血管硬化,降血脂,消炎抑菌,防輻射 抗癌等作用。
4.維生素,茶葉的維生素c含量特別高,能增強抵抗能力,促進傷口癒合,維生素E可以阻止人體脂肪質的過氧化,具有抗衰老的功效。每天飲用五杯茶,就能攝取足夠的維生素。
綜合以上可以看出,茶是生活裡最有價效比的養生之飲,沒有副作用,同時能提高自我素養,因此即使味道苦澀,它體現的文化和功效,在目前的飲料中,無人可敵。
-
14 # 許飛揚說茶葉
人生有味說飲茶。我們都知道,茶在我們國家已經飲用了幾千年,也形成了獨特的中國茶文化。茶葉本身是又苦又澀,但是人們還是很喜歡喝茶,這究竟是喜歡茶的什麼?習慣喝茶的人都懂得,茶葉雖苦,但是能養生,茶葉雖澀,但是能入藥,早在唐代,大醫學家陳藏囂在他所著的《本草拾遺》一書中,對於茶的防病功效就作了深刻的總結:茶為萬病之藥。
我們常說不苦不澀不是茶,幾千年來華人與茶從來就沒有分開過,更與茶相依為命了,那麼也習慣了茶的苦味。苦澀本來就是茶葉的原味,現在的很多年輕人不理解為什麼華人會這麼喜歡這苦澀的茶。其實茶越苦越對身體有益,那麼茶葉的苦從何而來呢?它主要是來自於茶葉中所含的咖啡因、茶葉鹼、可可鹼等,它是構成茶湯苦澀的主要因素。
我們從中醫藥理講苦入心,能瀉火。從另一方面來,茶的味也象極了我們生命的真味,也就是我們經常講的,品茶就是品味人生。它象是人們自身氣象萬千的人生經驗。而茶這種滋味,只有讓它投身於沸水之中,才能讓筋骨全開,茶葉自身的能量和價值才會釋放出來,散發出濃郁的生命之香。茶葉也不只有苦,還有回甘。所以越是好茶,越是覺得苦後回甘,澀後生津。這就象我們的一生,甘苦交錯,唯有細細品味,才能等到回甘。
古時候的文人更是喜愛喝茶,在這些文人眼裡,他們之所以推崇茶,也是與茶本身的品性有關,它生於靈山妙峰,承甘露之芳澤,蘊天地之精氣,形成清靈,玄幽的稟性。茶能賦於我們的太多,它不但是人類健康長壽所需之物,也是使人怡情養性、讓人返璞歸真、享受生活的作用。這些足以讓世世代代的人們喜歡喝茶的原由。
-
15 # 大家醫聯醫生集團
茶文化的形成,除了從4700前,神農時代開始種茶、飲茶外,還必須有文人的參與和文化的內涵。唐代陸羽所著《茶經》系統的總結了唐代茶葉生產,飲用的經驗,提出了精行儉德的茶道精神,並與儒、道、佛哲學思想交融,而逐漸使人們進入他們的精神領域。在一些士大夫和文人雅士的飲茶過程中,還創作了很多茶詩,從而奠定中國茶文化的基礎。
隨著佛教的傳入、道教的興起,飲茶已與佛、道聯絡起來。在道家看來,茶是幫助煉“內丹”,輕身換骨,修成長生不老之體法;在佛家看來,茶是禪定入靜的必備之物。儘管尚未形成完整的宗教飲茶儀式和闡明茶的思想原理,但茶已經脫離作為飲食的物態形式,具有顯著的社會、文化功能。
新中國成立後,茶物質財富的大量增加為中國茶文化的發展提供了堅實的基礎,隨著茶文化的興起,各地茶藝館越辦越多。
茶有健身之效,又富欣賞情趣,可陶冶情操。品茶、待客是華人高雅的娛樂和社交活動,坐茶館、茶話會則是華人社會性群體茶藝活動。茶葉衝以煮沸的清水,順乎自然,清飲雅嘗,尋求茶的固有之味,重在意境,這是茶的中式品茶的特點。同樣質量的茶葉,如用水不同、茶具不同或沖泡技術不一,泡出的茶湯會有不同的效果。 -
16 # 獨孤釣野
沒有苦澀,哪來的回甘。茶就像人生,若要嚐到甜味,得先吃苦。如果你喜歡上茶以後,你喝到的苦澀味道,反而成為一種享受,再加上喝後淡淡的回甘,感覺真的非常好,這也是茶讓人著迷的魅力所在吧。還有就是茶本身對身體是有一定好處的,茶的種類不同,好處也各不相同。
人其實是很矛盾的,就像菸酒,明明對身體沒啥好處,而總也離不開,每天拼命的賺錢,用賺來的錢拼命的吃好的喝好的抽好的來損害自己的身體,然後又用拼命來的錢去醫院受罪。如果能控制自己的慾望,每天適可而止的去努力,再每天抽時間泡上一壺茶品味人生,那也是非常不錯的。
-
17 # 川東雄哥
有人喜歡喝茶,有人喜歡喝白開水。有人喜歡喝飲料,也有人喜歡喝咖啡。每個人都有不同愛好,愛好也是受到生活習慣,傳統的影響而養成的。
華人好茶,也不是所有華人都會喝茶。我是喜歡喝茶的人,就談談我自己的感受吧。
首先,喝什麼樣的茶,這得根據自己的習慣。平時喜歡喝什麼型別的茶,這已經不是一天兩天養成的了。比如,我冬天喜歡喝綠茶(竹葉青,毛尖),覺得口感舒服,解渴生津,香氣濃郁。熱天喜歡喝紅茶,請諒解渴,回味無窮。茉莉花茶我也喜歡,尤其喜歡茉莉花的香味!
其次,茶的味道多種多樣。比如有的香,有的苦,有的澀,有的微甜,有的清淡。得根據自己的愛好和習慣挑選茶葉的品種。
第三,喝茶是一種文化。華人喜歡三朋四友一起上茶館,喝茶聊天談事,氣氛和諧,氛圍愜意。在輕鬆的環境談事情,大家都不用那樣緊張。
喝茶是文化,不喝茶不是沒文化。每個人都有興趣愛好,不是白鐵一塊。
-
18 # 茗春遊茶生活
我很喜歡喝茶,有的茶的確是有苦澀的,這是茶自身的內涵物質決定的。
幾千年來,茶能夠在世界上長盛不衰,從遠古來說,茶是可以食用的植物屬性,讓它經久不衰,而且茶在可以飲用的同時,還有提神醒腦的作用。
茶在唐朝之前,應該說都是作為“食”來吃或者喝的,直到陸羽寫了《茶經》,並大力推廣茶文化,茶才從食用中單獨列出來作為飲用的飲品,儘管那時候還是煮茶,到了宋朝是點茶,但是都是把茶葉碾磨成末,連東加茶都喝下去的。
茶也從體感到精神有了非常大的提升。盧仝在詩中寫到:
“ 一碗喉吻潤, 二碗破孤悶。
三碗搜枯腸, 惟有文字五千卷。
四碗發輕汗, 平生不平事,盡向毛孔散。
五碗肌骨清, 六碗通仙靈。
七碗吃不得也, 唯覺兩腋習習清風生。”
茶不僅從食物中分離出來,而且茶已經上升到了琴棋書畫詩酒茶的範疇,中國是儒家一直佔據時代的,所以文人在茶文化的傳播上功不可沒。
那麼如果茶僅僅從自身的口感上,一味的苦澀,那也是沒有辦法傳承下來的,因為茶並不是因為藥用價值流傳,而是從食物,飲品傳下來的,所以無論唐宋,製茶的過程中,都有榨汁的工序,讓茶的苦澀味減少,甚至去除。
而現在中國的六大茶類中,綠茶鮮爽,紅茶甘甜,白茶淡淡的憂傷味道,烏龍茶高香,黑茶滋味醇厚,只有普洱生茶,如果料子不好,會有苦澀,所以我們發明了渥堆發酵來把曬青毛茶做成熟茶,把苦澀味去掉。
所以,茶能夠流傳,除了茶的保健功能,還有茶的色香味吸引著歷朝歷代的茶人,所以茶的苦澀味不但不會影響喝茶,還會讓茶變化多端,層次豐富,讓不同的人都會喜歡。
-
19 # 之遠生活
茶葉是苦澀的,它也是甘甜的,它還可能是帶著花香、果香的,它可能入口微苦,嚥下回甘,它可能帶著清新的豆香,他可能苦澀但更多的是醇厚。喜歡茶,不是因為它只是苦澀的,喜歡茶,是因為它的豐富,味道的疊加使它千變萬化。如果試過不同的茶,喝過各地的好茶,我想很多人會喜歡上它。
-
20 # 武夷茶人陳馨
說到喝茶有苦澀感,或許很多朋友會想到一句話:不苦不澀不是茶,苦回甘,澀生津。
意思是苦味帶來了強烈的回甘,澀帶來了口舌生津,這句話到底是對是錯呢?
茶葉喝起來有苦味與澀味的原因是什麼呢?
現在就讓我們來一探究竟吧。
茶葉的澀味是怎麼形成的呢?人有五感,味覺則有五味:鮮、甜、苦、酸、鹹。
而澀感準確來說並不在我們的味覺五感裡。
澀感是屬於一種刺激感,如辣味一般,屬於一種觸覺。
茶湯裡的茶多酚與口腔中的蛋白唾液相遇時會形成了一種不透水層膜。
而這層不透水層膜,會使口腔和舌頭產生潤滑性遲鈍甚至是消失,這就是澀感最初的起源。
可以說,是因為茶葉中的茶多酚與口腔的相遇導致我們感受到茶葉的澀。
澀感的強度則由茶湯裡茶多酚的含量產生的反應程度做的決定。
澀感到底是好還是壞的表現?我們平時一說到澀味就會忍不住皺起眉頭,想到了那沒有熟透的柿子。
其實澀是茶的本性之一。
在原料乾淨、工藝得當、儲存良好等情況下,茶湯在除去工藝香後,茶葉本味出現後,澀感屬正常現象。
例如像綠茶類的茶品,在長時間浸泡後會發現苦澀不堪。
這是因為茶湯中的生物鹼與大量兒茶素類物質形成氫鍵締合物。
這個反應在兒茶素類和咖啡鹼相對含量都較高的茶葉中表現更為明顯。
但是這並不是一件壞事,兒茶素等物質使得茶湯濃醇鮮爽,是許多優質茶品追求的物質。
而這一切又取決於鮮葉採摘的老嫩問題,和沖泡的時間。
可以說,澀感是需要區分的,是工藝失敗的澀還是茶葉本身自帶的澀,需要細細區分。
究竟是茶湯過濃所導致的苦澀,還是因為工藝失誤所導致的苦澀。
正常來說原材料採摘標準,工藝得當,儲存環境優良的狀況下,是不會出現除了茶樹本身自帶的苦澀味。
在這裡陳馨也溫馨提醒一下大家,在沖泡茶品時時各位茶友也要將茶湯倒置乾淨,避免杯底長時間做杯,這樣會導致茶湯過濃,以及茶葉析出過多,導致茶湯苦澀不堪。
希望茶人陳馨的文章可以讓你更好地瞭解中國茶。
回覆列表
經歷苦中苦方為人上人!苦盡甘來!憶苦思甜!
從這些詞語中不妨可以看出苦是人生百態!歷經苦難,鳳凰湮滅,浴火重生!不經歷風雨怎得彩虹!
小時候不懂大人為何要喝苦茶!長大後發現苦乃人生百味!
這就和茶一樣入口苦澀,但!回甘卻是甜的!現在您懂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