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殲20機翼為什麼沒像F22和T50一樣有切邊,影響隱身效果嗎?
12
回覆列表
  • 1 # DS影片

    首先糾正題主一下這叫切尖。

    在60~80年代設計的超音速戰鬥機中,常常會看到一個共同的現象,那就是尾翼翼尖呈三角形,像是被斜切掉了一塊。例如俄羅斯米格-23~31、蘇-27系列的的水平尾翼和垂直尾翼,或者美國F-15鷹系列主翼和垂直尾翼和F-111/F-14的平翼。其中俄製戰鬥機最為明顯,甚至切尖的垂尾已經成為了成為了俄製戰鬥機的外形標誌。

    將機翼切尖決不是為了減輕重量,外形上也絕不美觀,而是出於實際的氣動需要。理論和實驗都已證明,在超音速飛行時,機翼翼尖處的氣流仍會象亞音速時一樣,從高壓區橫向繞過翼尖流向低壓區,減小上下翼面的壓力差。不過,由於壓力擾動只能發生在由翼尖前緣發出的馬赫錐之內,馬赫錐之外的機翼並不受影響。顯然,切掉這塊的效率的翼尖,對改善飛機的高速效能是有益的。

    所以機翼切尖一般出現在強調超音速效能的戰鬥機上,T-50和F-22的機翼切尖正是出於這個原因,了保證超音速巡航的效率。

    但是切尖對於隱身是有壞處的,因為切尖處邊緣與機身其他邊緣不平行,違反了隱身設計的邊緣對齊原則,對增加兩個方向上的回波。

    那麼殲-20的機翼為什麼不切尖呢?原因是該機採用了鴨式三角翼佈局。三角翼展弦比小,後掠角大,超音速飛行時機翼位於馬赫錐內,天生就具有超音速飛行阻力小的優點,為啥還有畫蛇添足去切尖呢?

  • 2 # 國平軍史

    21世紀前,研發製造的戰鬥機中,常有一個共同的現象,即尾翼翼尖呈三角形,貌似是被斜切掉了一塊。

    其中,以俄製戰鬥機最為明顯,米格31、蘇-27戰鬥機等,甚至切尖的垂尾,已經成為了俄製戰鬥機的外形標誌;此現象,被稱為尖削翼,或斜削翼、梯形翼等。

    此舉,相當於矩形翼的尖削比如果為1的話,那麼靠近翼梢部分被斜截取了一部分,使得尖削比一般在0.3-0.5之間。

    尖削翼的外形,與矩形翼比較,在結構上使翼彎曲的力減小,翼根部既寬又厚,由於容積大,承受的力大。

    機翼是飛機的重要部件,其最主要作用是產生升力,同時也可在機翼內部,設定彈倉和燃油箱,在飛行中可儲存隱藏起落架。

    將機翼切尖,絕不是為了減輕重量,外形上也絕不美觀,而是出於實際的氣動需要;在實踐中獲知,切掉機翼翼尖,對改善戰鬥機的高速效能是有益的。

    機翼切尖,適合強調超音速效能的戰鬥機上,F-22和蘇-57這兩款隱形戰鬥機,將各自的機翼切尖,正是出於這個考慮,能有效保證超音速巡航的效率。

    作為一款隱形戰鬥機,殲-20機體的氣動佈局與F-22和蘇-57這兩款隱形戰鬥機完全不一樣,採用了西方戰鬥機很少使用的。

    殲-20不僅三角翼展弦比小,而且後掠角較大,在執行超音速巡航時,機翼位於馬赫錐(當波源運動速度高於波速時,波面的包絡面呈圓錐狀)內。

    由於殲-20隱形戰鬥機天生就具有超音速飛行阻力小的優點,又何必畫蛇添足地去對機翼切尖,整塊三角形機翼很好地與機體融合在一起,既減少了飛行時的空中阻力,同時又賦予了殲-20在所有隱形戰鬥機中最高的飛行速度。

  • 3 # 梁老師說事

    這個問題老梁來回答。

    飛機切邊,他也叫切尖。

    說道這裡估計有小夥伴扣腦門:“切邊?這是幹啥呢?咋聽不明白?”

    俺給大傢伙先解釋一下,這到底是幹嘛的?

    話說,過去的飛機,您插個翅膀,弄個座艙,整個螺旋槳,這飛機咔咔的就飛起來,也沒有太多的講究。

    這不後來,大傢伙都開始玩飛機了,你追俺趕的,那叫個熱鬧。慢慢的軍工們這就開始玩飛機的速度,看看誰家飛機的速度牛叉。

    這噴氣式的就進入了大傢伙的眼簾,接著什麼超音速的也就起來了。

    那麼在發展超音速的時候,大傢伙就發現,這超音速很講究氣動佈局,這玩意要是整不好,速度就不用說了,所以開始研究這玩意。

    最終達成一致,要搞超音速,您這翅膀最好是三角形的,其他那就是白搭。

    您比方過去去的米格21,還有幻影2000這都三角形的,看起來醜醜的。

    實踐出真知嗎?你腦瓜蛋再怎麼聰明,他老天爺在實際操作的時候,總會給你整點小麻煩,讓你嚐嚐。

    後來玩著玩著,大傢伙就發現,這飛機翅膀尖有毛病。

    其實咱自己想也能想明白,飛機那速度有多大?就一個字——快,畢竟你都超音速了。

    平時空氣中咱運動的時候,沒啥感覺,但您奔跑的時候,總會感覺前頭有東西擋著,而飛機的速度比你這快多了。

    所以他就開始切割空氣,這三角形的翅膀,邊無所謂,面積大嗎?但這到了尖之裡,力量就大多了,這尖就有點撐不住的感覺。

    就像紙張在快速劃破空氣的時候,發生抖動是一樣的。

    可這種抖動哪怕是很微小的,肉眼都看不見,但他對飛機就有一定危害。

    於是後來就發展出了,重新裝一尾翼耍耍,當然這尾翼也是三角形。

    如果您和之前沒有裝尾翼的飛機翅膀這麼一比對,就感覺像是原來那三角形翅膀給剪掉一塊整出的,變成了現在的翅膀和尾翼。

    所以這就有了切邊的說法。

    這麼一切,他不僅消除了這種抖動,還會提高飛機的速度。

    而且現代化的飛機,那都是講究隱形的,您要是飛機翅膀有那麼一種抖動,哪怕是肉眼不易察覺的抖動,這架勢在現代化的雷達面前,這就像是放了個喇叭:“俺在這裡,來呀!來抓俺呀!”

    抓你那到沒必要,他一準給你整一發導彈嚐個鮮,您也別嫌棄,誰讓你臉盤那麼大,不打都不成。

    太妖氣了。

    所以你又想提高飛機的速度,又想隱身的話,這切邊基本上就成了現代化飛機的標配了。

    說道這裡,估計有小夥伴要說了:“那咱為嘛不切邊呢?難道咱解決了這個問題?”

    您別高興,其實咱也切邊了,只是小夥伴沒發現而已。

    咋回事呢?

    咱家的殲20,這娃的小翅膀和別人家的不一樣,咱用的是鴨翼構型。

    所以咱尾翼很小,切了邊,您如果不注意還真就瞧不出來。

  • 4 # 區域拒止

    嚴格來說J20是切邊了的。切邊又被稱為切尖,在超音速飛行時,機翼翼尖處的氣流仍會象亞音速時一樣,從高壓區橫向繞過翼尖流向低壓區,,形成翼尖渦,減小上下翼面的壓力差,所以戰鬥機的選擇就是切尖,對改善飛機的高速效能是有益的。

    圖為XB70女武神超音速轟炸機

    就可以看到XB70女武神超音速轟炸機採用的就是翼稍小翼,現在很多客機也有類似的,目的都是一個,那就是阻礙上下表面的空氣繞流,降低因翼尖渦造成的升力誘導阻力,減少繞流對升力的破壞,提高升阻比,達到增加升力的目的。對於有動力航空器來說還可降低油耗。

    圖為第一種三角翼飛機F102戰鬥機

    圖為米格21

    就可以看到三角形機翼只是做了一點點的切尖處理,這種風格在早期是很常見的。

    F22生產型和YF22原型機的外形差異

    機翼前緣後掠角從48度變為42度、進氣口進一步後移而座艙進一步前移、垂尾變小、機翼後緣切尖、總長度從19.50米縮短至18.90米,可以很明確的看出來,F22是機翼後緣又切了一刀,後掠角變小,其實都是最佳化F22的高亞音速作戰能力的。

    F15戰鬥機

    這種 變化對於美軍來說並不是第一次了,上面兩張圖就是F15的開始設計和最終設計的不同,也可以明顯看出來F15的機翼後緣也被切了一刀。

    圖為蘇27戰鬥機

    可以看到蘇27也是機翼切尖了的,但是並沒有像F22F15那樣在機翼後緣也切一刀。

    圖為蘇57,無論是機翼還是平尾都在後緣切了一刀

    圖為J20

    說了那麼多,也解釋清楚了,J20的機翼是切尖了的,但是它和F22F15SU57不同之處只是在於沒有機翼後緣切尖,原因就在於J20是對最佳化超音速空戰的,就像中國飛行員所說,一旦J20進入超音速,就是它的天下了。

  • 5 # 永喜歡兵器和攝影

    切邊什麼鬼?

    如果是切尖的話,我少知道一點,拋磚引玉…

    為了方便突破音障,飛機機翼設計成三角形。如米格21,Phantom等。

    後來,發現這種設計氣流會向翼尖堆積造成失速,這也是這種設計機動性不佳的原因。於是就有了切尖三角翼,如F15等。

    中國對殲七(米格21)的改造,最重要的氣動外型的修改,就是雙三角翼了,也是這個原因。

    殲二零好像也是切尖的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職稱的評定對教育教學質量有何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