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職場研究社

    有一個關鍵詞,叫做痛點。給你舉個例子,並且透過理論的方式來說說透過小資料來解決問題的方法。

    痛點是一個我們十分熟悉的詞語,隨著社會經濟關係從賣方市場轉為買方市場之後,大部分的商品營銷邏輯完成了“我能為使用者提供什麼?”到“使用者需要什麼?”的轉變。然而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使用者需要的到底是什麼呢?我們往往抓耳撓腮而求之不得,我們會去從資料庫當中提取大量的使用者行為資料,也會大規模地去做市場調研。

    一、小資料解決問題實操

    樂高曾經面臨破產風險,因為一雙舊運動鞋轉危為安。在2003年的時候樂高公司銷售額同比下降了30%。根據大資料分析的結果,樂高放下了核心產品——積木,開始轉戰主題公園、兒童服飾、影片遊戲等等,甚至考慮到年輕人越來越焦躁不安,決定開始製作大塊積木。

    直到2004年年初的某一天,樂高在德國的一箇中型城市遇到了一位11歲的男孩,這位男孩把一雙破舊的,甚至鞋子一側還有皺紋和凹陷的阿迪達斯運動鞋當做最鍾愛的東西,以此向全世界表明他是這個城市最棒的滑板運動員。正是這不經意的一瞥,樂高的管理層一下子明白那些時間壓縮和即時滿足的理論似乎毫無依據,他們意識到孩子們願意去花時間和經歷去練就一種高潮的技能。於是樂高重新迴歸核心產品,把積木重新設定為標準尺寸,甚至投入更多。在此調整的幫助下,樂高在2014年銷售額上升11%,首次超過美泰成為全球最大的玩具生產商。

    瞭解動物的生存方式不是去動物園,而是去叢林。因此,只有研究我們真實的生活、文化和國家,才能找到最真實的自我。手勢、習慣、喜好、厭惡、猶豫、裝飾、密碼、推文、演講模式和狀態更新就,就是林斯特龍所說的小資料。

    作者透過觀察和分析,獲取了全球線索,他發現縱有消費者的慾望未被滿足或者未被發現。而這種慾望,就是小資料,就是新品牌開發,產品創新和企業發展的基礎。

    二、如何利用“小資料”提升“中國製造”汽車的銷量

    林斯特龍曾經受一箇中國的主要汽車生產商委託,提高自己的品牌銷量並且建立一箇中國汽車的概念。

    在中國市場,西方品牌對中國品牌汽車的銷量比例是3:1,連中國人都認為,中國品牌汽車不如歐美品牌。一輛“中國製造”的汽車就不像寶馬汽車,顯示不出任何時尚特點。成功的中國商人很少開著一輛國產車,而作為一種證明自己的方式,開一輛國際品牌的汽車更能展現一個人的身份。

    在林斯特龍的“小資料”調查之中,他發現:

    ①中國人刷牙的力道比西方人輕,但是速度比西發人快。

    ②中國人更喜歡用肥皂洗澡

    ④中國人的吃飯速度特別快,都爭當第一個吃完的人。

    ⑤在博物館中,遊客們的平均行駛速度在全球是3英里每小時,而中國人的速度大約是4-5英里每小時。

    這些加在一起,將林斯特龍引向了同一個結論,或者同樣的幾個詞:直接、快速、當下,很是匆忙,在文化上中國也更喜歡直奔主題。所以他對汽車公司的第一個要求就是一定要車門快速開關。

    與此同時,相較於西方女性和孩子在買車上有發言權,中國買新車的客戶大多數是男性。而相對於“快”文化,林斯特龍又發現在大多數中國車上,都有許多反映家庭內部的功能性元素:包括垃圾袋、小電冰箱、以及小茶壺。中國的家庭常還會在車上放些隨身攜帶吃的,開車或坐在後座上時會吃東西。這是少數中國人“不匆忙”的時刻。

    於是整個團隊設計了一種特殊的車內環境:針對上車動作,團隊設計了一種背景燈,在車門開啟時亮起,關門暗下,有一種像進入錄音棚聽到的音響效果,放大男性的象徵;在車座上進行了抬升,給開車人一種掌控全域性的感覺;儀表盤類似於飛行駕駛臺,利用“資訊轟炸”的力量,讓開車的人面對大量資料,感到更有男子氣概和掌控感,並結合快速開關的車門和電動車窗,中國的這家汽車公司把“感覺”轉換成了感官線索。

    從銷量上看,這家公司的銷量已經遠遠超過了上一年的銷量,這個品牌在中國國內的收入已經得到大幅度提升。與此同時,這家公司開始比以往更重視品牌的情感因素。

    三、“7C框架”調查法

    在小資料獲取中,林斯特龍推崇“7C框架”調查法。7C框架是蒐集、線索、連線、關聯、因果、補償和理念。透過這個框架,可以幫助我們從冰箱貼、陶瓷青蛙燈小資料中得到一條或幾條結論,甚至將它們變成一個致勝理念的實踐方法。

    1.蒐集——你的觀點是如何反映在一棟房子裡的

    “蒐集”這一步先要從宏觀和微觀上建立導航點。這包括詢問初到此地的新人,也包括處於中立位置的酒保、郵遞員等。這樣我們可以建立一個假設,有助於建立思路,便於後續進入家中採訪(基本上最初的幾個思路能有一個會成為最後的思路),另一些雖然會被駁倒,但是也作為墊腳石通向了最後的理念。

    如果說我們是為了一個品牌做調查,那麼建議採訪一下該品牌過去、現在或者潛在的使用者。

    2.線索:你觀察到的獨特情感反應是什麼

    作為一個研究者,要明確自己所看到的一切都不是毫無意義的,我們聽到的一切都不能浪費。

    進入被研究者的家裡,每件東西的擺放都是由理由的,無論是牆上掛的藝術品,還是浴室櫃裡的內部情況。最能反映我們積累的是客廳,而對青少年來說,就要看揹包和膝上型電腦的封套了。而我們的冰箱、櫥櫃,以及男人的車庫與網路資料夾往往能看到理想自我與真實自我的不一樣。比如一個減肥的素食主義者可以在冰箱角落發現一打巧克力。丹麥有數不清的“社交廚房”和沒人碰過的布里奧鐵路模型顯示了丹麥是世界上壓力最大的國家;巴西貧民窟中一個小房子裡架子上啤酒罐中杯子裡的一朵花,又是希望的標誌。

    3.連線:情緒行為能產生什麼後果

    先問問自己:蒐集的線索有什麼相似點麼?這些線索開始偏向某個方向了麼?最初的假設打算開始驗證麼?

    一條線索可能是物質方面的,也可能是情感方面的。但是如果我們的方向沒錯,應答者的肢體語言 通常會展現出不自在或完全的不安,這也表明你要有新發現了。

    4.關聯:這種行為或情緒第一次出現時,是什麼時候

    在關聯階段,需要尋找顧客行為上的轉變,也就是所謂的切入點。

    因為有時候太靠近自己會變得熟視無睹,所以在通常情況下,一次採訪快要結束的時候,我們要接觸應答者的另一位親友,來調整自己的觀點。叫上這個人參與到採訪的後半部分。

    5.因果:它能激發什麼情感

    這一步中需要在辦公室或工作場所整合所有發現,開始小資料探勘。一般來說,林斯特龍會在一張大公告板上貼滿照片和發現,製作一個時間軸。這時候,公告板反映了所發現的情感基因和因果關係。把這些發現和照片放在一起可以找出共同特徵。

    同時,我們也該站在應答者的角度去看問題。如果一個人是應答者,他會怎麼想?如果有必要的話也可以重新拜訪他們,把新的發現呈現給他們,問他們怎麼想。

    6.補償:還有什麼慾望沒被滿足

    驗證完因果關係,就該提取最強烈的情緒本質:慾望。

    通常情況下,研究完相簿就會找到答案。當我們檢視相簿時,找出人們生活中最快樂的時刻,把他們當成一個時代或者一個時刻的反映。這就是情感滿足的時刻。在情感滿足和真實生活之間,會找到慾望,以此為線索做一些行動。

    7.觀念:針對你發現的顧客慾望,能有什麼“創意”補償

    把發現帶回家好好考慮一下,林斯特龍認為“創造力”就是用全新的方式把兩件普通的東西組合起來,而且他自己最好的創意都是在酒店游泳池裡想出來的。放空自己是一種很好的方式,在壓力狀態下是不太可能產生創意的。我們最沒期待的時候反而是創意蜂擁而來的時候。

    林斯特龍曾經記錯了時間,提前一個小時來到了被採訪者家裡,卻因為女主人還沒有整理家務見證了一次“最真誠”的採訪。離開女主人的家之後,林斯特龍忽然發現原來我們為了迎接世界其實一直都是戴著面具生活的。瑞士的一項研究表明很多人擁有10個共生的社會身份,比如:素食主義者、吉他手、銀行職員等。

    其實到最後,任何方法都發現不了人種學研究背後的秘密。所以最好的方式是從自己開始。你是誰?一個人待著的時候是什麼樣子?我們買褲子、買品牌鞋的時候在想什麼?其實我們的小資料中,永遠都能最貼切地證明我們是誰,我們渴望什麼,即使像十多年前一樣,樂高管理人員發現,背後的慾望是一雙磨壞鞋底的阿迪達斯運動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能不能給我個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