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春分的五年日記
-
2 # fortune25
如果喜歡看電影改編的原著的話,我比較推薦看安德的遊戲。這是一部科幻類小說,主要是展現人類對抗異族的故事,但亮點在於主角都是10歲左右的孩子,而且結局也絕對令人意想不到。
我在讀這本書時深深被主角安德在身處逆境中的學習能力,以及如何等待時機慢慢將敵人化為朋友,那巧妙的說話技巧,智謀創新,以及那悲傷的時刻內心的抉擇與苦痛。讀書時內心被主角的一舉一動所牽扯卻又由衷的為他的智慧而折服。當然其中還有安德的影子這類續集,其中豆子的反偵察與教官鬥智鬥勇與奇異艱苦的生存經歷,那種執著於生存之後的智慧。他們的經歷對自己的人生而言都是極佳的借鑑,教會自己如何看待人生榮辱,如何學習,如何與他人相處與語言上的魅力,都是絕佳的一本書。
這本書只要細讀就會有很深刻的人生感悟,絕不僅僅是情節那麼簡單,對人性與生活有著很深的指引作用。
之後也推薦《你一生的故事》這本書,他被改成電影降臨。講述在與外星人研究中,一位語言學家獲得了看全自己一生的能力,也就是預知未來。那麼在人生已全部知曉毫無懸念之時,人該如何度過自己的人生。
那種換位的角度,別讓的人生會讓自己反思自己的人生究竟是什麼樣的,預知未來究竟是好是壞,當那生命中的一切已全知曉,人應該如何看待人生,究竟是已知是好還是未知才是幸福。我們的人生是否真已被設定。
-
3 # 請求超時空救兵
彩虹之門的《地球紀元》,以前也是現在也是,只要一搜科幻,出來的就是,末世修真宇宙穿越,更有大批披著科幻外衣的玄幻。這裡不是侮辱玄幻,只是既然寫玄幻為什麼非要披著一個科幻的外衣呢?比如某篇神作通篇是宇宙玄幻修真,卻非要放到科幻裡,也許是我對科幻/玄幻的區別理解不夠吧。而彩虹之門的這個文是實實在在的科幻文,這一點大家可以放心看,你絕對會愛上的。
-
4 # 小小花的妹妹
好書推薦~國家圖書館最新推薦~和以往不同的是,這份書單是國圖最新的推薦書單,根據現下的大環境所做的推薦,快跟著國圖的腳步來看看都有那些書吧。
《人類簡史:從動物到上帝》是以色列新銳歷史學家的一部重磅作品。從十萬年前有生命跡象開始到21世紀資本、科技交織的人類發展史。十萬年前,地球上至少有六個人種,為何今天卻只剩下了我們自己?我們曾經只是非洲角落一個毫不起眼的族群,對地球上生態的影響力和螢火蟲、猩猩或者水母相差無幾。為何我們能登上生物鏈的頂端,最終成為地球的主宰?
從認知革命、農業革命到科學革命,我們真的瞭解自己嗎?我們過得更加快樂嗎?我們知道金錢和宗教從何而來,為何產生嗎?人類建立的帝國為何一個個衰亡又興起?為什麼地球上幾乎每一個社會都有男尊女卑的觀念?為何一神教成為最為廣泛接受的宗教?科學和資本主義如何成為現代社會最重要的信條?理清影響人類發展的重大脈絡,挖掘人類文化、宗教、法律、國家、信貸等產生的根源。這是一部宏大的人類簡史,更見微知著、以小寫大,讓人類重新審視自己。
少年公子南獨坐海邊。浪花拍岸,海風拂面,不曾遮了少年的視線。 夕陽西下,無限美好也是接近黃昏。天際的最後一抹光線消失在海平線的時候,公子南的眼睛進了一顆沙礫,淚水盈眶……
作者憑藉難得的史料厚度和知識底蘊,常能道出超越同儕的見識,由科學家向作家成功轉型,帶領讀者瞭解文明的過去,知曉現在的文明,猜測明天的世界。
在內容的安排上,本書基本上是按照時間順序來組織的。第一冊講述從人類文明開始到近代大航海共八個專題;第二冊講述了從近代科學興起到原子能的應用的另外八個專題。
談到本書的主旨,吳軍博士在前言中說,人總是要有些理想和信仰。即使今天不完美,將來終究會變得美好,而實現這一切則是要依靠文明的力量。希望廣大讀者能從吳軍博士著書立說的本意,看看一位計算機科學家兼工程師寫的文明故事,相信一定會有新的收穫。
《資本論》首版出版於1867年9月14日的德國漢堡。
我們學習《資本論》的意義是:運用唯物史觀的觀點和方法,將社會關係歸結為生產關係,將生產關係歸結於生產力的高度,從而證明社會形態的發展是一個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自然歷史過程,這就更好地提高了我們的自覺性認識,為探索具體的物質生產和社會生產的運動規律打下紮實基礎,作好了充足的思想準備。
一部有著小說閱讀質感的散文集,也是一本“認心又認人”的書。
作者蔡崇達,本著對故鄉親人的情感,用一種客觀、細緻、冷靜的方式,講述了一系列刻在骨肉間故事。一個福建漁業小鎮上的風土人情和時代變遷,在這些溫情而又殘酷的故事中一一體現。用《皮囊》這個具有指向本質意味的書名,來表達作者對父母、家鄉的緬懷,對朋友命運的關切,同時也回答那些我們始終要回答的問題。
書中收錄有《皮囊》《母親的房子》《殘疾》《重症病房裡的聖誕節》《我的神明朋友》《張美麗》《阿小和阿小》《天才文展》《厚朴》《海是藏不住的》《願每個城市都不被閹割》《我們始終要回答的問題》《回家》《火車伊要開往叨位》等14篇作品。
其中《皮囊》一文中的阿太,一位99歲的老太太,沒文化,是個神婆。她卻教給作者具有啟示力量的生活態度:“肉體是拿來用的,不是拿來伺候的。”
這部特別的“新人新作”,由韓寒監製,上市之初即廣受好評。莫言、白巖松、阿來、閻連科等評價為當下寫作中的一個驚喜。或許《皮囊》真是新生的"非虛構"寫作林地裡,兀自展現的一片完全與眾不同、可讀可思、獨具樣貌的林木。
《惜別》在日本戰敗第二個月的1945年9月由朝日新聞社出版,但從太宰寫給朋友、作家、也是《魯迅傳》(1941)的作者小田嶽夫等人的書信中 (1944。年2月28日、8月29日),可以看到在此兩年前他已經開始進行周到的創作準備的情形。太宰治在閱讀了小田的《魯迅傳》和七卷本《大魯迅全集》(改造社1936551937年出版)之後,並且在當年12月“為了調查仙台醫專的歷史,為了瞭解仙台市的歷史”滯留仙台。
有些是百讀不厭,甚至是百年經典。
戳:電子版書單http://cloud.189.cn/t/NfY7RrfuIfUb
-
5 # 博庫圖書館
沒看過這4本書,你永遠體會不到世間苦難
這些故事或許偏較沉重,但是依然希望每個人都能記住:“世界上只有一種真正的英雄主義,那就是在認識生活的真相後依然熱愛生活。”01.生活的無奈《冰下的人》
“我們都是冰下的人,仰望著冰上的人。”
提及“冰下”,我們都會想到海明威寫作的冰山原則:小說的八分之一在面兒上,八分之七在水下。可在青年作家侯磊的筆下,這卻是八九十年代老北京普通人的失意生活——那裡有著一切地上失去的事情,美好,也包括齷齪和苦難。
無論是曾經的街道積極分子、青澀的不良少年,還是為生活苦苦掙扎的女司機,他們都缺少這個時代的話語,都只能在炎涼世態和浮華生活的裹挾中苦苦奔波。
02.家庭的悲劇《存在的瞬間》
“我覺得自己就像一條不幸的小魚與一隻巨大而騷動的鯊魚關在同一個水槽裡。”
有人說:伍爾芙的記憶有著隱秘的兩面——一面澄明,一面黑暗;一面寒冷,一面溫熱;一面是創造,一面是毀滅;一面鋪灑著天堂之光,一面燃燒著地獄之火。確實,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伍爾芙其實是上帝的棄兒。
在這位悒鬱的女作家的青春期,幾乎涵括了一個女性所能發生的最多悲劇:十年內最親近的四個親人的接踵死亡,以及來自兩位異父兄長的性侵犯。有次當異父哥哥撲上她的床親吻她時,她父親正在樓下因癌症而瀕死——這些可怕的記憶,使她長年處於精神崩潰的邊緣,最終還是選擇了自溺。
而這本《存在的瞬間》便是伍爾芙去世之後,甚至是伍爾芙的丈夫倫納德去世之後,從倫納德後來的遺孀手中所得到的寶貴自傳性資料。字裡行間,伍爾芙坦白地述說著痛苦,細膩的文字讓人感同身受卻又難以承受。
03.社會的黑暗《悲慘世界》
“死不算什麼,最慘的是不能活了。”
有一種經典是經久不衰的,《悲慘世界》即是這種經典——永無止境的疼痛,不幸得像旺盛年輕人早早邊患有一種永生病痛。
冉阿讓因為偷一塊麵包救飢餓的侄子,被判重刑,在獄中呆了整整19年。原本只判五年徒刑,但由於他並不信任法律,屢屢越獄以致罪刑加重。他倔強不懼強權的個性使探長沙威深惡痛絕,他過人的氣力也使沙威對他印象深刻,兩人遂結下一生相互追逐之緣。
假釋後,冉阿讓計劃重新作人,改變社會,卻遇上了種種困難——同樣是身處底層的人對待冉阿讓這個帶著假釋證明的可憐人時,沒有絲毫的憐憫之心,冉阿讓哀求著也得不到工作機會,付錢也沒人接待他,給他一個睡覺的地方......
除此之外,這本書也寫盡了世間苦難,老人、青年、兒童,形形色色的人們被殘酷的現實所摧殘,被凌辱、被欺壓、被冤枉、被迫害、被追捕,在黑暗窒息的社會里,似乎沒人能逃離悲慘的命運。
04.生死的遺憾《聆聽:向死而生》
“起霧了,我要走了。”
從出生那刻起,每個人都在不斷老去、死去,這是無人可以擺脫的命運;即便有悲傷、不幸、祭奠、悼念與之相連,可這也只能是生者掌握的話語權。
而這本《聆聽:向死而生》卻收集了77位優秀人物在臨終前所說的最後一句話,或落寞,或不甘,或驚愕,或坦然......生命走到終點,彌留之際是向這個世界最後的告白。可無論是怎樣的情緒,在死亡面前,我們都唯有接受。
讀這本書,心情自然是愈發沉重的,但能夠在文字裡親歷他人的死亡,才能明白終結亦是另一種形式的重生,也才能珍愛眼前不甚完滿的活著。
-END-
即可免費以上圖書~
回覆列表
同樣過年在家比較無聊,除了看電影就是看書,列一下自己的書單以供參考吧。
《一個叫歐維的男人決定去死》
其實不太喜歡看譯本的,之所以看這部是因為這部小說被改編成了電影,想比較來看看,還沒看完。一個怪脾氣的老頭兒失去了心愛的太太,看起來和誰都格格不入,其實卻總好心的去做一些事。並不像書名看起來那麼的消極抑鬱,讀起來反倒覺得很溫馨。
愛上一個人就像搬進一座房子,”索雅曾說,“一開始你會愛上新的一切,陶醉於擁有它的每一個清晨,就好像害怕會有人突然衝進房門指出這是個錯誤,你根本不該住得那麼好。但經年累月房子的外牆開始陳舊,木板七翹八裂,你會因為它本該完美的不完美而漸漸不再那麼愛它。然後你漸漸諳熟所有的破綻和瑕疵。天冷的時候,如何避免鑰匙卡在鎖孔裡;哪塊地板踩上去的時候容易彎曲;怎麼開啟一扇櫥門又恰好可以不讓它嘎吱作響。這些都是會賦予你歸屬感的小秘密。”《古董局中局》
馬伯庸的一部長篇小說,跟盜墓筆記鬼吹燈之類的題材有些相似,剛讀完第一部,覺得故事情節之類的不如鬼吹燈和盜墓筆記緊湊刺激,因為講的不是盜墓地下的事兒,講的是地上頭古董鑑定造假,人心之間的事兒。讀來消遣可以把這部和盜墓筆記,鬼吹燈都看了。由於鬼吹燈之精絕古城的熱播,最近就想把鬼吹燈全部看了。
《陸犯焉識》
嚴歌苓的書我還都挺喜歡的,短篇集讀來也很過癮,因為之前看了電影《歸來》才去讀這本書的,才發現電影只是截取了最溫情美好的一部分,書中漫長的等待和時代背景下的悲涼,讀後讓人心情很沉重,憋著一股勁兒想哭又哭不出的情感。覺得透過嚴歌苓的書能看到過去的中國,那個80.90後都很難有所體會的時代。
馮唐北京三部曲
《十八歲給我一個姑娘》《北京,北京》《萬物生長》其中萬物生長被改編成了電影,馮唐的書有些王小波的味道,就是一種流氓的讓你很喜歡的感覺......書中情節沒有太多,就是裡面有些句子還挺有意思,原來抄過不少,可能我年齡還沒到,除了滿紙的荷爾蒙感受不到其他太多的內涵,是流氓貧嘴的有意思讀本。
還有一些我自己還沒看但打算看的就羅列一下:
《北鳶》《二手時間》《霍亂時期的愛情》《面紗》《我被封殺的抒情》《我腦袋裡的怪東西》
假期如果能看完這些也是完成了一件大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