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音樂小妖
-
2 # 冰哥聊史論古今
滿清人口在1840年鴉片戰爭的時候就已經達到了4億,這是一個了不起的數字,在當時所有世界上所有國家中,中國的人口是世界第一的。而在明朝末年的時候,據當時的統計人口大約是1億,所以有很多滿清的粉絲就說清朝多麼多麼好,明朝多麼多麼惡劣。
我覺得事實上在明朝末年的時候,人口也不僅僅只有一個億,當時統計人口是一個億,主要是納稅的人口,因為明朝的時候是根據人口納稅,所以當時出現了很多隱瞞的人口。隱瞞人口這種現象在歷朝歷代都有,所以明朝當年也不是什麼稀奇。只不過據歷史學家估計,在明朝末年的時候,人口應該大約是2億左右,而不是通常意義上人們所認為的一億。
後來經過滿清幾百年的發展,再加上滿清改革了稅制,所以不再以人口來納稅,自然人們就用不著再去隱瞞人口了。滿清時代人口增長的另外一個重要原因是一些高產食物的引入,最主要的就是土豆,玉米,地瓜這幾種高產物質。事實上在歐洲當年也是如此,歐洲的人口很多年都固定在一個數值範圍之內,一直到了美洲土豆的引入,才使歐洲人口出現了迅猛的增長。
要知道中國以前傳統的糧食,例如大米,小麥等,這些對土地的肥沃程度,還有水土的要求都比較高,一旦哪一年風不調雨不順的話,就會出現欠收,那樣國家就會導致大面積的譏荒。在古代糧食欠收出現饑荒,饑荒最後導致王朝不穩,繼而引發農民起義,導致王朝更替,這是中國古代幾乎繞不開的一個局。
而玉米土豆這些物種對土地的要求不高,即使在非常貧瘠的土地上,即使沒有什麼雨水都能夠長得不錯,並且畝產量非常高,畝產的數值幾乎是大米和小麥的好幾倍。在很多穿越小說中,都提到了主人公去利用玉米土豆這些物種,從而實現糧食大豐收。不過這些物種事實上在明朝末年已經引入中國,但是它們在中國的土地適應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並不是剛引入就能夠實現高產的糧食。而明朝當時出現了天災人禍,沒有來得及等待這些物種適應中國的土地,從而產生高產的糧食就滅亡了。
-
3 # 趣談唐宋元明清
趣談答案:百姓人口暴增主要有兩方面原因,第1點是糧食大面積耕種,第2點是沒有較大戰役。
道光年間的稀罕玩意如果大家能夠拿到整個清帝國人口的分佈圖的話,就不難發現,清朝時期絕大多數情況下人口都是處在一個緩慢穩步的上升階段。
而這樣的一個緩慢穩步的上升階段,短時間之內可能看不出什麼來,可是如果長久的時間堅持下去,將會出現人口暴增。
而這個4億人口,我們能夠在對應的歷史文獻,比如1840年的鴉片戰爭中能夠查閱一二。
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當我們把時間一直往前延續,延續到明帝國時期,就不難發現,在明帝國時期的總人口可能也就是1億左右。
肯定會有人說,明帝國時期國土的控制面積比較小,所以明帝國的人數少也在情理之中,但是我們把明清時期的版圖拿過來看,在罕無人跡的西北,南方的南方這些區域同樣的人口稀少,而人口的稀密程度已經無法決定明帝國和清帝國兩國人口的綜合對比了。
所以我們能夠得出這樣的一個結論,在清帝國時期,整個清帝國的人口密度是極大的,尤其是在華夏平原和華南平原,華中平原。
1.土豆的引入。
土豆這種東西大家可能都吃過,畢竟現階段來看土豆也是最便宜的幾種蔬菜之一。
在清帝國時期,尤其是將土豆引入華夏並且大面積種植時,的確是解決了部分百姓飢餓感的問題。
因為土豆非常的神奇,土豆的神奇之處在於它的種植面積不需要特別的大,但是它的養成量非常的多。而且土豆本身就屬於果腹食品之一,吃土豆能夠緩解飢餓。
2.玉米的引入。
據傳說在很久之前,玉米是某個區域小部落裡面人民供奉的物品。
後期慢慢的傳播,傳播到了全世界,玉米作為一個高產量的物品,緩解飢餓是不成問題的。
3.其他物品的引入。
在整個清朝時期,得益於大航海以及世界之間的交流日益頻繁,很多物品都可以傳播過來,而且在傳播過來之後,可以達到很好的果腹效果。
南北之間的部落衝突在明朝時期,明帝國最大的敵人就是北方的蒙元地區。
可以說整個明帝國初期,中期和後期永遠是一部戰爭史,既然需要戰役就需要源源不斷的花錢,就需要源源不斷的犧牲。
當然在清帝國執政時期也有戰役,比如消除三藩,再比如西北地區的諸多戰爭。
但相比較而言,整個清帝國最為佔據優勢的就是和蒙元地區搞好聯絡。
蒙元地區和滿清之間可能會有某些矛盾,但這些矛盾成不了大氣候,雙方之間平安無事。
這樣的一種外在環境就足以讓滿清的子民放心大膽的生孩子,而且有外部環境和內部環境相支援的情況之下,孩子越來越多。
回覆列表
今天在網上看到這樣一條訊息,清朝在1851年的時候,居然已經達到了四億的人口,要知道在明末清初的時候,人口都不足一個億而已,這200年究意發生了什麼,為什麼會增加這麼龐大的人口基數呢?
其實所謂的人口數量主要是由當時的朝廷來統計的,大明快要滅亡的時候,有過一次統計,差不多也就是一億剛出頭的資料。
可就是這一億剛出頭的數量,直接造成了大明的土地資源不足,從而導致天下的百姓無地可種,最終在沒有糧食的情況下,只能跟著李自成進行造反了。
可如果有人告訴你這個一億人口的資料有點假,你會如何想呢?
首先我們要明白明朝與清朝在對待百姓方面有什麼不同。
並且在明朝的後期,稅收標準越來越高,畢竟大明的後期是各種的打仗,而打仗最主要的就是錢財,所以稅收才會越來越高。
很多百姓就開始撐不下去了,於是就有人想出了逃稅的方法,就是把自己併入到某個不需要交稅的王爺,或者說地主頭上。
說白了就是把自己賣給地主老財,然後當一個奴隸,雖說沒有了人生自由,可是相比起哪些快要餓死的人來說,生活還算是過得去。
大明王朝到了最後,光是朱家的皇族就有幾十萬人,而這幾十萬人又需要多少下人呢?
可以說在無形當中,就不知道有多少百姓併入了這些藩王們的領地之中,成為了一種隱藏人口。
也就是說大家依然還在這個村子裡生活,只是在大明的戶口上是不存在的,正是因為不存在,所以不用交人頭稅,從面達到了逃稅的這麼一個目的。
所以說當時的大明看似一億來人口,同時也只是收到了這一億人口的稅收,可實際上隱藏起來的人口數量已經達到了一個很誇張的地步。
很有可能大明當時的人口已經達到了兩億,或者說更多的一個數量,只是這些人口都被隱藏了起來而已,只是為了逃稅。
而到了清朝的時候,康熙直接搞出一個什麼永不加賦的口號,也就是說到了大清的時代,百姓已經不需要按人頭來交稅了。
既然百姓已經不需要按人頭來交稅了,誰還會把自己賣給地主當奴隸呢,於是這些被隱藏的人口慢慢的在人口普查當中浮出了水面。
於是清朝的人口就出現了一個看似瘋狂的增漲速度,其實更多的百姓只是從以前的隱藏模式,走到了明面而已。
畢竟賦稅已經沒有了,誰也不想去給別人當奴隸了。
除此之外就是糧食的多樣化,在很多明朝的小說當中,大多數穿越者都會提到幾樣很重要的糧食,就是土豆、玉米等。
可以說這幾種糧食在北方的乾旱地區依然可以茁壯成長,並且畝產量相當的高,如果單純的以重量來計算的話,相當於數倍的小麥與大米。
古代的人口數量被限制的主要原因是什麼,就是因為沒有足夠的糧食。
要知道大明的開國皇帝朱元璋小時候,家裡就是因為沒有糧食,所以他的哥哥們才會被餓死。
所以說真要有足夠的糧食,生孩子真心不是問題,一男一女兩口子二十年時間就敢給你增加十幾口生力軍,就問你怕不怕。
再加上清朝的中期也沒有什麼很大的戰亂,天下百姓的生活又過得去,沒事幹的情況下,當然還是選擇多生孩子了。於是在大清的1851年時候,整個大清的人口直接達到了四個億,其實這是一件很正常的事。
可以說正是因為大明朝的制度問題,從而讓無數百姓選擇了隱藏自己,等到了大清的時候,卻又因為制度的問題,從而浮出水面,再加上大量高產糧食在中國生根生芽,於是人口出現了膨脹式的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