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私房美廚娘
-
2 # 每時小洲
車仔麵和烏冬麵其實都差不多,只不過看自己的口味喜好選擇,車仔麵是由麵粉製成的,而烏冬麵的原料則是小麥,相比之下車仔麵的熱量要高一點。
烏冬麵條比較粗,白色比較勁道。較難入味,面本身沒什麼味道。車仔麵面比較細,由於用乳酸保鮮,會帶有少許酸味。面和平常快食麵差不多粗。用搭配的醬料拌著吃。很方便。
-
3 # 舊食記
主要還是個人口感決定吧,醬料都是XO醬。
車仔麵是細細的麵條,煮兩分鐘即可,口感會比較滑。
烏冬麵是比較粗的粉條,要多煮幾分鐘,口感會比較硬。
-
4 # 喝不倒的華哥
首先判斷哪個美食更好吃,其實主要還是主觀因素。比如車仔麵是香港知名的街邊小吃,那可能香港人會更愛。而作為烏冬麵的發源地,日本人肯定也有更多的烏冬麵情節。所以單純的去判定哪個更好吃還是有失偏頗。
那作為一個既不是香港人,更絕非日本人的我,可能會相對客觀一點。2014年和當時還是女友的老婆一起去香港,吃了很多當地特色美食,車仔麵當然也在列。2018年和2019年兩次去日本,也吃了很多種口味的烏冬麵,包括海鮮烏冬湯麵,炒烏冬,還有北海道函館的特色煎烏冬,我認為烏冬麵我更喜歡一點。相對於車仔麵更粗一點,更Q彈,如果料理得當,也不會出現不入味的情況。其實食材很多都是一樣的,還看師傅的手藝,當然也有享受美食時的心境。我和老婆是在她懷孕6個月的時候去的北海道度假,因為孕婦懷孕過程心裡壓力很大,如果身體反應不是很大,這個時候去旅遊是沒有任何問題的。所以當時的心態非常放鬆,函館又是一個比較安靜,非常美麗的城市,而恰好偶遇一家成吉思汗烤肉。店主是一對中年夫妻,服務態度非常好,而且能看出他們直接很有愛,無疑也為美食加分。吃過推薦的烤肉,帶著羊肉特有的肉汁與香味,再煎一份烏冬麵,簡直不要太享受。這應該就是我至今為止最好的烏冬麵體驗,當然也希望以後可以有更多的美好體驗~~~
-
5 # 江湖第一劍客
日本歷來小麥種植不普遍,缺少麵食文化。當今日本的麵食文化是受中國和西方的影響而形成,烏冬麵便是因唐朝麵食傳入日本而產生。 根據香川縣的口頭傳說,空海(弘法大師,西元774─835)由唐國帶回烏冬的製法,拯救了贊岐當地的貧民。因為瀨戶內海雨水稀少,很難種米而傳授給贊岐人,一般認為,這就是現在的贊岐烏冬的原型。 起源自奈良時代就已興盛的唐果子(即唐朝傳來的糕點)──索餅(sakubei)、餺飥(hakutaku,中文音博拖)、餛飩(konton)。 索餅(sakubei)- 用麵粉及米粉揉製成細長交叉的油炸餅。陰曆7月7日用以在驅除瘧疾的儀式食用。索餅的系統,發展為現今的素面、五島烏冬、稻庭烏冬。 餺飥(hakutaku)- 用麵粉揉製成繩狀或是團狀切割的糕點。演變為今日的餺飥(houtou)。 餛飩(konton)- 麵粉內包肉餡等,或煮或蒸的糕點。演變為今日的餃子或餛飩。 現今日本烏冬的形狀誕生於室町時代(西元1336─1573)中期,元祿時代(西元1688─1703)也出現在江戶、京都、大阪及琴平的烏冬店。第二種:車仔麵是香港一種低價特色麵食。車仔麵出現在1950年代,是香港市民生活水平較低的年代。內地難民湧來香港,謀生困難,香港街頭湧現了流動攤販,最多便是搭起車仔麵檔擺賣咖哩魚蛋和車仔麵一類熟食。
販賣車仔麵的木頭車中放置金屬造的"煮食格",分別裝有湯汁、麵條和配料,顧客可自由選擇麵條,配料和湯汁,通常十多塊錢就可飽吃一頓。
隨著生活水平改善和衛生要求提高,街頭熟食販賣漸漸消失。車仔麵走進茶餐廳和食堂,成為餐牌上的菜色,也有小型專售車仔麵的店鋪,甚至有走"高檔"路線的。車仔麵的配料也愈來愈豐富,麵條和湯汁亦有多種選擇。車仔麵已成為香港人的日常廉價食品。個人覺得車仔麵比較好吃,因為我喜歡吃細面。推薦車仔麵
-
6 # 默閃
烏冬麵和車仔麵是兩種食材,雖然帶著面字但烏冬麵其實是薯粉製作的,類似於米粉類,適合帶湯汁的做法,口感爽滑彈牙,但不適合炒制。車仔麵是鹼水面,比較筋道爽口,適合各種做法。腸胃功能不好的人儘量少吃烏冬麵,不易消化。個人還是喜歡高湯魚蛋車仔麵或者牛腩車仔麵,一碗下肚滿足感倍增。
-
7 # 於鵬不木
每個人對食物都有特殊的記憶,我長大於蘇北的一個小鎮,現在就對當地的一種醬油蕎麥麵甚是想念,食物也是一種鄉愁,麵條最特殊,每個地方都有代表麵條,都成為了思鄉的寄託。
-
8 # 小棉襖的日常
個人喜歡吃車仔麵,一碗牛腩車仔麵滿足到不行,軟糯的牛腩,彈牙的面再配上入口即化的白蘿蔔,爽口的青菜,很是美味。去香港的幾天早上都是吃的面。烏冬麵是真心吃不來,去日本吃過那個味道…
-
9 # 三姐愛生活vlog
各有各的口味!烏冬麵。又作烏龍。是一種以小麥為原料製造的麵食,在粗細和長度方面有特別的規定
其口感介於切面和米粉之間,口感偏軟,再配上精心調製的湯料,就成了一道可口的麵食。是將鹽和水混入麵粉中製作成的白色較粗(直徑4毫米~6毫米)的麵條。冬天加入熱湯、夏天則放涼食用。涼烏冬麵可以蘸被叫做“面佐料汁”的濃料汁食用。
烏冬麵反式脂肪酸為零、並且含有很多高質量的碳水化合物。透過配合不同的佐料、湯料、調味料可以嚐到各種不同的口味
車仔麵
車仔麵是香港一種廉價麵食。
車仔麵出現在1950年代,是香港市民生活水平較低的年代。國內難民湧來香港,謀生困難,香港街頭湧現了流動攤販,最多便是搭起車仔麵檔擺賣咖哩魚蛋和車仔麵一類熟食。販賣車仔麵的木頭車中放置金屬造的“煮食格”,分別裝有湯汁、麵條和配料,顧客可自由選擇麵條,配料和湯汁,通常十多塊錢就可飽吃一頓。
隨著生活水平改善和衛生要求提高,街頭熟食販賣漸漸消失。車仔麵走進茶餐廳和食堂,成為餐牌上的菜色,也有小型專售車仔麵的店鋪,甚至有走“高檔”路線的。車仔麵的配料也愈來愈豐富,麵條和湯汁亦有多種選擇。車仔麵已成為香港人的日常廉價食品。
-
10 # 深圳小蜜蜂2020
我比較喜歡烏冬麵,特別是烏冬麵的那種口感特別好吃,放點青菜,瘦肉絲,煮熟撈出,下辣椒醬,唔~好吃的不要不要的[愛慕],可能受我影響倆孩子也喜歡烏冬麵[可愛]
-
11 # EllenGZ
哈哈哈哈,這樣看心情,看情況!在特別餓的時候都好吃,如果非要二選其一,那就是車仔麵,面勁道,口感好,還能很多其他食材一起,嗯;美極了!
-
12 # 麥子甜品
烏冬麵是用小麥為原料做出來的,它的長度跟寬細都是有特別的規定,口感偏軟;車仔麵口感偏硬,主要是靠XO醬提味。個人還是喜歡烏冬麵的。
-
13 # 秋道長
烏冬麵好吃還是車仔麵好吃,那我們就先看看這兩種面的主要食材和做法了。
車仔麵是香港一種低價特色麵食。其主要食材是:鹼水細面,牛腩,魚丸,咖哩魚丸,豬腸,蘿蔔及青菜。車仔麵出現在1950年代,是香港市民生活水平較低的年代。內地難民湧來香港,謀生困難,香港街頭湧現了流動攤販,最多便是搭起車仔麵檔擺賣咖哩魚蛋和車仔麵一類熟食。
隨著生活水平改善和衛生要求提高,街頭熟食販賣漸漸消失。車仔麵走進茶餐廳和食堂,成為餐牌上的菜色,也有小型專售車仔麵的店鋪,甚至有走“高檔”路線的。車仔麵的配料也愈來愈豐富,麵條和湯汁亦有多種選擇。車仔麵已成為香港人的日常廉價食品。做法:菜全由自己選擇,可選擇的有牛腩、豬紅、豬皮、蘿蔔、豉油雞翼以及各種丸類及蔬菜等等,一碗美味的車仔麵可說是全由自己選擇出來的,再加上牛腩汁、沙爹汁或咖哩汁,口味真正任由自己調配,很多人都喜歡車仔麵的惹味,簡單一碗平價車仔麵,就已很飽肚。一般的面底及搭配的菜料已經非常足夠。另外,大家還可選擇簡簡單單的豬扒面,別小看這個簡單的麵食,因為最重要的秘訣是如何烹調出肉質鬆軟而入味的豬扒。
烏冬麵主要食材:麵粉,雞蛋,牛肉,西藍花,油菜心。其中的湯料在中國人看來只是醬油湯,其實裡面有所謂的“出汁”,即由海產品熬製的高湯,但一般並無油水,其形式多為“狐饂飩”,即在麵條上放上一個較大的油豆腐,因其顏色像狐狸的毛色,故有此名,此外再撒上一把蔥花,就成了。放在面上的這一塊呈扁平狀的油豆腐,製法也與中國很不同,豆腐油炸之後,卻要將其放入開水中將油氣煮盡,然後瀝乾水分,放入糖、醬油、海鮮湯慢慢煮至入味,因此麵湯上幾乎沒有油星。
具體哪個好吃嗎,那就看個人口味了,俗話說得好,好吃不如愛吃。
回覆列表
烏冬麵的麵條很圓很粗,車仔麵卻是很細的麵條,兩者從麵條粗細上就有區別,口味也不一樣,車仔麵的熱量更高,想減肥的話,不建議吃車仔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