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2
回覆列表
  • 1 # 子不語157828021

    首先題主問了這個問題就表明了題主先入為主,已經預設研究生會苦,只是不知道苦的程度而已。說實話,苦不苦這件事要看兩點,一看學校二看個人...

    首先說說學校吧。一個學校的氛圍真的很重要,學校的學術氛圍很濃厚的話,你會看到校園裡面的學生行色匆匆,每個人感覺生活都很緊張,這樣的大環境告訴你,做學問不是鬧著玩的,要讓自己忙起來。當然了,也有很多學校(一般的普通高校),這些學校的老師手裡面沒什麼專案可做,那估計真的就很清閒。就像我的導師,手下碩士加博士9個人,但是大大小小的專案都不止九個,老師自然不會親自去做,全部交給學生,你說忙不忙,最傷心的是忙活了好一陣子沒出成果,導師不會問你什麼原因,他只知道你沒出成果……心裡苦又沒人訴說。我們課題組目前基本上是人手一個專案,大家都很忙,也就階段專案出點成果才會休息幾天,比如現在的我有空長篇大論回答你的問題……

    從個人角度講,要看你願不願忙,有的老師雖然專案多,但是忙的是博士,碩士生放養,不是說不願意管,而是真沒時間。但是如果你願意吃苦,主動和老師申請加入課題,你會忙起來,如果自己就想混學位證,再碰到一個放養碩士點導師,那你要做到就是每次組會前突擊做幾頁PPT彙報一下。碩士跟博士不一樣,碩士可以水(前提是你自己願意自暴自棄),博士研究生水不了。

    其實苦不苦這個問題要綜合考慮上面兩個方面,你不願意吃苦,但是導師又要給你安排專案去做,催的也緊,那就真的苦。

    如果你想讓自己苦點,但是老師手裡沒專案,那你就清閒吧,說實在的,沒專案做身體輕鬆,心裡苦,畢竟啥都學不到,得不到鍛鍊。

    還有一方面,如果做的專案是國家的專案,那些專案一般週期很長,其實壓力並不大,但是做的如果是企業的專案,那叫一個苦,2個月一次大彙報,一群領導在下面聽,半個月一次小彙報,老師提點意見你要馬上去實施,而且每次彙報成果要不一樣,那個苦逼(說的就是現在的我,不過最近在忙著出國讀博的事,專案也快結題了,苦了那麼久也值了,要不然導師也不會推薦你出國深造對吧)

    綜上,讓自己苦點吧,找工作的時候你就會笑了……

    作為家長多理解一下孩子吧,不是不給父母打電話,忙起來手機都沒時間看,每天晚上十一點多回宿舍,想給父母打電話父母睡了,孩子在外面苦其實都是成長過程中必經的階段,能吃苦才能出成果,願所有寒窗苦讀的學子都能順利畢業順利工作,回報含辛茹苦培養自己的父母吧

  • 2 # wander1990

    看人了,如果想混個文憑,那每天都是寒暑假,還有獎學金助學金拿。。。如果想提高自己或者讀博,那就麻煩了,專業課,英語能力,導師給的活,自己的專案,自己的大小論文準備。。能壓死你,每天手機的功能也只能是看時間了。。

  • 3 # 導師說

    答案:讀研不辛苦,我讀完研是這麼一個感受。或許讀研的時候你感覺苦,其實事後你再看看,一點也不辛苦。1、研究生分為博士研究生和碩士研究生,一般說的研究生是指碩士研究生,俗稱讀研,相對應的另一類叫讀博。和讀博比起來,讀研的生活還是比較輕鬆的,畢竟學業壓力小。2、讀研時你的身體條件是很好的,很年輕,精力很旺盛,這就有了對抗一切壓力和任務的最強有力的基礎。有了這些條件,應對讀研中所謂的苦,還是輕鬆的。3、讀研的苦主要體現在做實驗、做社會調查、寫論文,也可以說讀研的難就難在:論文。試驗和社會調查也是為了做論文而準備的。可能研究生的生活節奏比較單調,但生活就是一面鏡子,你笑他就笑,每天鍛鍊身體,每週小聚一下,校園的生活是單純而美好的,混跡職場之後就很難找到這樣的日子了。很多人都懷念在學校的日子。總結及建議:因為苦和不苦是相對的,研究生的生活不苦,我是這麼認為的。做你喜歡的事情,你不會覺得辛苦。研究生都是青春年少,精力旺盛,生活苦一點也沒啥,生活標準低一點也沒啥,畢竟你的身份還是學生,不要去攀比生活上的東西,好好學習,掌握真本領才是將來你闖蕩職場的利器。

  • 4 # 海天考研資訊

    這個要從考研和讀研兩個方面來說,每個階段人的想法和認知面都在發生變化,所在意的事情也就變得不一樣了。比如說,上了大學之後就不會覺得當時高三衝刺高考時所吃的苦特別累,因為都熬過來了,所以考研和讀研也是不一樣的心境。

    考研過程要吃的苦:

    1、早出晚歸、酷暑嚴寒,時而崩潰,卻還要自己主動狂打雞血,堅持學習;

    2、面對學校的課程、課堂點名,期末考試,你必須抽出精力來應對這些,計劃完不成總是會讓你的情緒起起伏伏,焦躁不安;

    3、暑假備考的時候,天氣燥熱,食宿不便,擠在炎炎教室自己學習或聽考研班,早6晚11,高三式的學習,身體虛弱的同學真的受不了這種魔鬼訓練營;

    4、起早貪黑,取消一切放鬆娛樂的活動,卻發現最可怕的是自己的考研英語完形填空還是沒有進步,打擊信心卻還要再次找方法,從頭學起;

    5、內心的“煎熬”,反覆的焦慮,任何有礙計劃完成的事情都會使你坐立不安,偶爾放鬆一次,就覺得無比“罪惡”,似乎“享樂”就考不上,這種苦只有在備戰考研的人才能感受到。

    但小編要告訴大家的是,考研不是看誰吃了多少苦,付出了多少時間,如果沒有把知識學進腦子裡,那些辛苦就是無用功!真正能夠決定你考上的因素是你專業思維的養成、各科知識框架的搭建,對待考題的解題技巧等,他們都需要你放平常心腳踏實地,一磚一瓦才能把這個“高分城堡”砌出來不用急躁,心靜如水,點點滴滴積累,健康的生活作息,規律的學習狀態,就是考上的保障!

  • 5 # 2020前景AV

    研究生大眾化的最終學歷碩士,非博士-博後。社會招聘本科及以上碩士畢業。社會本科生的共同認識讀到研究生碩士學位頭銜,國內三年,國外學習一年回國,國內也承認學歷的西方國家教育體系,一年制碩士研究生。

    畢竟大學本科生普遍,讀研考研錄取人數有限,競爭激烈,也可講白熱化,題外話,中國人多嗎14億人都向學考研感受人生。其實學習苦不苦,也沒苦,很簡單,學習競爭殘酷本來如此,從小的硬式教育灌輸思想。你不吃學習的苦,就吃生活的苦。自然規律,人生法則。大家共享平臺競爭考試。考上的恭喜恭喜,祝賀祝賀,畢竟激烈競爭殘酷,女孩子最好考上攻讀碩士研究生,否一但本科畢業工作就業,結婚生育,在想提高學歷,競爭更激烈的,中國人口多,本科生多。只會年年增加,不會年年減少的。現在大多數女生的共同認識意識,碩士止,博士要特別愛科研才行,讀攻到博後,不做教授博導,你不冤枉攻讀了。人生有什麼意義的。男生就不管嘍,任其自然發展,工作需要而定。

    人生有苦才有未來,研究生碩士也只是普通學歷教育,只是中國人多,競爭激烈,才需更努力,更苦才能考上研究生,碩士及本碩連讀,加直博後出站。

  • 6 # 清爽自然高考和考研

    研一生活,悠閒自得

    主要上公共課:馬克思主義哲學、英語、微積分等一些公共課,還有一些專業基礎課,課程不多,比大一的課少了很多,平均下來一天最多兩節課,課程沒啥壓力,按時上課都能過,上課氛圍融洽,學分修夠就可以。其餘時間想去哪就去哪,無拘無束,現在回憶真是爽啊,玩網遊、打撲克、練瑜伽、泡溫泉、逛商場、去旅遊……

    研二生活,忙忙碌碌

    研二時只有一些專業實驗課了,很容易。開學導師就給安排任務了,老師讓我參與他的課題研究,給了我一個大方向,讓我兩個月至少閱讀20篇英文文獻,40篇中文文獻,每篇文獻要註記,寫心德,最後寫篇綜述文章找他開題。老師對我的文章很滿意,接下來準備開題報告和PPT;開題時比較正式,有五位導師詢問探討,稽核把關,通過後就忙起來做課題。查閱資料,做實驗,測資料,有的實驗很容易做,有的需要準備材料預約,一個數據需要反覆測一個禮拜,最幸福的事莫過於經過一番努力實驗成功後的喜悅,最不幸的是“一路十三招”實驗沒結果,研二下學期就要根據研究情況發表論文,否則會影響畢業,忙忙碌碌,按部就班,也不是特別苦!

    研三生活,忙的要命

    這個時期面臨著就業,考博的人生選擇;面臨著總結科研成果,撰寫畢業論文的學業壓力;面臨著導師給的工作壓力,經常跟著老師出差做實驗;特別是結題時,不分白天黑夜泡在實驗室或者學習室,修改論文,填充實驗,飯都顧不上吃,以泡麵充飢,忙的像狗一樣,有的時候累的或者說被逼的在實驗室偷偷掉眼淚,曾想過放棄,在導師和學長的幫助下挺過來了。功夫不負有心人,畢業時發表了三篇核心期刊,一項專利,論文被評為學校優秀畢業論文。兩年半的研究生生活,是豐富多彩的,充實收穫的,有歡笑也有痛苦,苦中有樂,這就是原汁原味的研究生生活!

  • 7 # 風2貨

    這麼說吧,沒考上研究生那會,你會安慰自己:"辛苦一點沒關係,堅持幾個月考上就好了",考上研究生後,你會發現是無知支撐了自己,所有的辛苦,考研備考只是一個預熱,真正的辛苦是從你考上研究生開始的。 研一上學期,相對還好一點,大家都沒有找到方向,就是上上課,一週也就四五節,合計一星期沒有一天的課,課下大家一起逛逛街旅旅遊吃吃飯,倒是逍遙了半年。我們學校是開學11份左右開始選導師的,所以說這段時間比較自由,還可以偶爾睡到早上八點,十一點前能睡覺。 接下來,進入研一下學期,找到研究方向的那是一刻不停地在查文獻,看文獻,寫文章。沒有找到的就更慘了,不停迷茫不停崩潰,不停找。加上這學期專業課程開始增加,老師開始給你佈置任務,你能十二點前睡覺就燒香吧,七點起來那得自己嚇一跳,三天兩頭有退學的想法。

    就醬紫,才研一下學期。。。。。。

  • 8 # 醫護訊

    研究生有苦的,也有不苦的。

    本人是醫學專業的,就說說醫學研究生的苦,我認為醫學研究生是所以研究生中最苦的,簡直可以說沒有之一,尤其是外科的研究生,簡直慘絕人寰,越是好醫學院研究生越苦。

    醫學研究生由於需要在醫科大學附院臨床學習,所以臨床上的工作非常繁重。我熟知的我們省最好醫院,外科的研究生,每天要早早去醫院,比教授要去的早。教授病房病人很多,幾十個病人每天寫病歷就寫半天。

    外科還有換藥,一換藥又是半天。然後還要手術,這個教授每星期一三五是手術日,每天5-7臺手術,大部分是消化道惡性腫瘤,基本都到晚上12點以後才能結束。站一天拉一天鉤,腿都腫了。

    基本寫病歷等等都是抽空寫,寫不完只好晚上加班寫,週末逢年過節,也得每天來醫院,根本沒有假期。說起假期,他簡直都要抹眼淚了。

    臨床工作之餘,還要學習課程,考試,沒有好的身體,醫學研究生真的堅持不下來。很多人脫髮,早衰。我見過很多醫學博士,30大幾的歲數,早用積極的心,迎接每個嶄新的早晨。頭髮都掉的很厲害,很多早早都禿頂了。

    所以,慎學醫,學醫毀三代。

  • 9 # 喂積百科

    謝邀,小弟不才研一研究生一名,對於這個苦不苦其實是還是有一定的發言權,老師要求早早進實驗室,發現實驗室主要有兩類人,一類人天天忙的火燒屁股,另一類就閒的伸懶腰,哈哈哈。這其實主要跟導師有關,有的老師專案多,自己忙不過來就拼命催學生做,另一類就是很閒的老師,自然學生也沒事做,每天作完任務就自己學習了,也就是所謂的放養,至於最後結果,這也是看個人的追求,所以選老師很重要,很重要,很重要,重要的說三遍,外加一遍,很重要!

  • 10 # 李連明

    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不經一番徹骨寒,怎得梅花撲鼻香?研究生的生活苦嗎?軍校研究生比地方高校研究生如何?

    真正愛讀書的人,是不會覺得讀書苦的。雖然已經不可能了,還是有點後悔沒有繼續讀到最後,碩士學位論文調研時,那位教授明顯有收我讀博的意思,他安排了他帶的所有碩士博士一起同我吃飯,我卻故意裝傻,他的一個搞專案的研究生後來做我工作,我考慮再三後還是婉拒了。也許繼續讀下去就沒有了後來的機關歷練和職務晉升,象同學一樣委屈轉業。

    其實研究生期間還是很有樂趣的,越是讀書多,越發現自己懂得少,沒有體會到讀書有多苦。軍校的研究生和部隊一樣,生活很有規律,只是晚上睡覺比在部隊晚。學或者不學,沒有逼迫你,都是成年人,也有個別玩嗨了,最後沒有畢業的,那是浪費時間,也有點丟人。

    自己要清楚為什麼讀研究生,讀了之後要從事什麼工作,如果單純為了一紙學歷學位,就沒什麼意義。碩士研究生一般是“嚴進寬出”,畢業並不是特別難,可以在讀研期間再考一些行業證書之類,對於後來就業或創業有些幫助。

  • 11 # 虛張聲視

    樓主的這個問題,根本就沒給研究生的“幸福生活”留餘地呀!

    我本身本科學校出身不高,專業也是偏文科,工作雖說不難找,但是薪資待遇自己未來發展都不是很理想,所以我也選擇了考研。

    作為一個過來人,研一研二那會,每天就是上課看論文。月月拿著五百助學金,十一月份又發獎學金,平時心情好做個兼職,雖說日子不算很瀟灑,但也算勉強能自給自足、不用讓父母再給二十多的自己拿錢。

    研三那段時間,確實是很痛苦,每天夢裡都是怎麼改論文。每逢週一導師約見,天都是灰色的,回來之後就又是一週的煎熬!

    但是呢,比起那些本科或者高中畢業就直接找工作的人來說,不用每天機械重複地拖著疲憊的身體為了生活而做著乏味的工作(對我們專業的大多數人而言),每天都有自己可以安排的一段時間,讀書約會。

    那時候聽到朋友說的就是“真羨慕你們學生黨,我們每天上班不自由還累”!而自己也只是說“想想你們每月發工資的時候吧”。

    不管大家信不信,但是心裡其實是覺得:人這一輩子,最幸福和輕鬆的時候,還是學生時代。

    每當特別不喜歡做一件事的時候,我就提醒自己“快點做完,然後去做喜歡的事情”。不過真正熬過去後發現,那些“不喜歡的事情”也時常對“喜歡的事情”或多或少有點幫助。

    學習並不是簡單的為了就業,而是為了讓自己變得更豐富,從而有更豐富的選擇機會。沒有什麼是不辛苦的,老話不是說嘛,“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

  • 12 # 南渡北不歸

    出來實習,一個月才一千五,基本生活都沒多少保障,還有寫論文的壓力,做課題做專案的壓力,這些都沒啥,最噁心老家一幫子不知道哪兒來的人成天跟你說讀書有什麼用到頭來還不是打工,寫論文有什麼用還不都是抄的,死蒼蠅嗡嗡嗡煩死人,有人問你學什麼專業,你跟他說了專業和方向他聽不懂,他就說你死讀書咬文嚼字酸什麼酸,回老家人家不管你學什麼直接就說不就比本科多一兩百塊錢嘛,呵呵……老子願意幹啥就幹啥,老家那幫鼠目寸光的邊呆去吧。

  • 13 # 小福哥66253213

    孩子在上海音樂學院讀研,除了正常上課,為提高專業水平,經常在琴房苦練,孩子說,練不好會覺得愧對導師,另外還得參加學校樂團的排練演出及各種活動,可以說幾乎沒有逛街玩的時間,確實累,但很充實,上音的藝術氛圍很濃,導師們非常敬業,孩子在上音讀書學習,能得到不斷的提升,感謝上音!

  • 14 # 嫣然663

    首先,既然選擇上研究生,就要做好吃苦的準備,第一受得了委屈,第二耐得住寂寞。上研究生其實就是內心的自我修練,生活平淡,內心平靜,幸福安好!但是,還有一句話,先苦後甜,苦盡甘來!

  • 15 # 燕園終身學習

    能成功讀研,首先是值得欣喜的。無論是保研還是考研,都是付出了不少辛勤和汗水,才能拿到那一紙錄取通知書,而後成為一名研究生的。

    由於研究生的培養方式和本科是迥乎不同的,因而,相對於本科而言,讀研往往是比較苦的。本科屬於通識教育,鼓勵培養廣博的興趣,看重多元化的選擇,注重知識的寬度;而研究生屬於專業教育,注重對專業的深入鑽研,注重的是知識的深度。因而,兩者的培養方式有明顯的差異。

    讀研期間,需要培養初步的研究型思維和學術能力,需要在讀研期間完成一定數量和級別的論文,因而,除了需要完成正常要求的課程及相應的課程小論文等作業之外,完成學術性的論文是重中之重,這往往需要做課題,需要讀文獻、看報告、做實驗、分析資料等等,並在探索中發現一些有價值的東西,這個過程,往往是很辛苦的,是需要長時間去反覆做,才可能取得收穫。

    特別是理科、工科類等相關專業的研究生,讀研期間,往往經常在實驗室度過,反反覆覆地進行試驗操作、分析、歸納等等,直到有所發現;最後還得完成論文,這也是一個很繁瑣的過程,需要反覆核實,反覆修改等等。

    所以讀研期間,不少研究生是很少有假期的,甚至也沒有“早九晚五”的說法的,而是晨曦初露即做事,披星戴月回寢室。尤其是那些想要在讀研期間打好基礎,進一步讀博深造的同學,一般都希望在讀研期間完成多篇論文,特別是能發表核心文章,往往付出更多,也會更苦。

    當然,也不是每個人讀研都那麼苦。相對而言,理、工、醫等專業的研究生會最苦,因為往往需要做大量的實驗,並完成實驗報告,最後形成文章;而人文社科類研究生則往往會相對輕鬆一些,一般不需要做實驗,而是大量閱讀文獻、資料、報告等,並從中發現有價值的東西,最後形成自己的東西,完成文章。

    另外,有些學校的專業型碩士是不要求在讀研期間發文章的,這屬於最輕鬆的了。

    總體而言,如果要在讀研期間獲得成長,是需要付出很多的。苦,是難免的,也是自然的,同時,有所收穫,獲得成長,也會有樂。

  • 16 # 油脂情報局

    目前已經博士畢業,但回想碩士期間,記憶猶新:前一年,上課且需完成導師安排的工作,在這個過程中有些迷茫,不知所措了,難受。後兩年,課題組每天打卡(早8點晚10點),平日嚴格請假,官僚氣息重,課題因多方面原因進展十分緩慢,最後勉強畢業。因個人的付出與最後畢業時的成績嚴格不成正比,個人不甘心,選擇了讀博去認識更多優秀的人~~與碩士的高壓被動相比,博士期間課題組氛圍良好,自願主動~~沒有抱怨碩士期間的不好,只是碩博兩個階段,有幸進入完全不同氛圍的課題組,讓個人真正知曉了個人真正需要的是什麼。感恩過去!研究生的苦應該都不算苦哈,總有盼頭~~加油(ง •̀_•́)ง,努力向上的平凡人

  • 17 # 不一樣的人ww

    研究生的生活有多苦?看到這個提問,我想問所有的人,從上幼兒園到你上研究生→碩士或博士,學習,有什麼不苦,為什麼不苦,又怎麼可能不苦?人的成長乃至一生中,不苦痛,又怎麼會讓你能感受到甜蜜,又怎麼能得到幸福?

    我從來不認為也更不覺得讀書求學,有什麼累!回頭看看那些讀書的日子,是多麼快樂,多麼美好!靜謐溫馨、花香鳥語的校園,朗朗誦聲、唰唰筆唱,凝眼轉眸、群心蕩漾,球場奔跑、肆意揮灑,烈士墓前、四周崇敬,農場田間、插秧除草。

    有人看到這兒,會說那個時代,有誰會象現在的孩子學習負擔那麼重,五天上課作業,週末琴棋書畫補習班。但那時又有幾個孩子能考上大學?而今,考上大學又能如何?正因為,專→本一一985、211,雙非一本,二本→碩士→博士→牛博(天博牛士),重排人生序列,就又有天上人間、地下煉獄之別。你不拼命讀書學考試知識,你不死拼時間,你不死磕定力,你就考不上好的小、初、高、大學,每個中國孩子、華人這種幾乎唯一的學習競爭之路,只會成王敗寇。畢竟你爹既不是王健林,也不是馬雲。

    大學本科生、碩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在今天難考嗎?難,也不難。對比過去,每年800多萬的本科生,70~100萬碩士研究生,近10萬博士研究生。說難,那每個人都必須在這唯一的競爭一一讀書學習的路上,用盡功夫。因為只有不到1%、不到5%、不到15%、不到40%……的人,才能上985、211(雙一流)、一本、二本……又只有55%的初中生,透過中考才能讀普通高中。

    可再想一想,現在的百姓,都說上大學是為了找好一點的工作,多掙點錢,生活過得好一點。真的是這樣嗎?是,但更多不是。教育,就是為了文憑和學歷嗎?它的作用在現代中國已然幾乎成了劃分人的唯一標尺,不服從,似乎根本不行。但我卻深信,如果不讀書,不學習,不努力沿著這唯一路上進,超越別人,你就根本沒學會成為現代華人、社會人,一定會被不斷向前的社會輾壓和拋離,或是滿腹牢騷地苟活一生。因為沒有知識程累,又如何成為適應社會發展的現代人類呢?

    而不管是什麼學歷的學生,至少有過9年義務教育的歷史背景,難道9年以上集體在班、在校的學習,還沒有讓你養成求知向學的一種習慣嗎?到了碩究生階段,2020年345萬考研人,最終111.4萬人被錄取。難嗎?有點,但相比過去,已容易不少。難只難,你能否嚴於律己,堅守數載,而你卻已然成人。普一、普二是考研主力軍,為什麼?原因太過簡單也更深刻,只有你自己才能也必須改變自己,不管是為簡單、生存發展,還是為理想、主義進發。

    說讀研究生簡單,是因為,經過十數載連續的學習求知生涯,你學會了什麼?只是學會了用時間、用大量密集做題?還是學會了有思維總結,有方法凝成,有系統構架,有時間合理分配……而這才是你應該在那越來越成熟金色年華,必須自己塑就鑄成的成長加成熟。

    如果你是正在讀研和讀過研的人,你好好想想,你的365天是怎樣渡過?一邊是你同學朋友小聚,玩樂遊蕩,手機縱橫,目不暇接,瑣事連連?還是定氣凝神,全力以赴?另一邊,導師也忙碌其他,繁事無數。那好,兩不相交,更不相通,畢業遙遙,又能怪誰?

    今天的中國,之所以有那麼多人牢騷滿腹,怨天恨地,心底灰暗,戾氣十足,最大的問題恰恰是自己還沒長大成人,頂天立地!更何況,讀書求知,立己樹前,你學會了嗎,你堅定地去做了嗎?如果沒有,什麼也不要怪,只該只能責怪自己。因為,世上只有自己,才是自己的主人,一切都靠主動贏得!否則,苦,豈能無苦;得,又豈能有得?

    回首,呵呵不過如此!

  • 18 # 萬重山老師

    研究生的生活究竟苦不苦,這是一個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事情,有的人苦不堪言,有的人樂在其中。究竟苦不苦,關鍵看學校、導師和個人。

    學校

    所有學校都制訂了研究生學習和畢業要求檔案,規定了研究生的畢業條件和必須達到的畢業要求,以前還要求研究生必須發表一定級別和數量的論文。

    雖然現在強調“不唯論文”,但是可能不要求發表論文的畢業要求比要求發表論文的畢業要求更難了。畢竟發表論文是量化的,可見的嘛。

    同時,不同學校學校針對研究生的畢業要求和條件都是不相同的。越是名校,要求越高。

    導師

    學校對研究生的畢業條件和要求是必須達到的,一些有追求的、有名望的導師,在學校要求基礎上,還額外對研究生有自己更高的畢業要求。

    當然有的導師要求不高,達到學校規定的畢業要求就讓畢業。有的導師要求很高,對畢業論文的創新性、要發表論文的級別和數量都有非常明確的要求,這些導師名下的研究生想畢業就不容易。

    同時,有的導師承擔的縱向和橫向專案很多,甚至還開有公司,承擔的科研任務重,就必然對研究生還有科研專案要求,可能有做不完的實驗、寫不完的報告、沒完沒了的出差,……

    研究生個人

    每個學生讀研究生的訴求是不一樣的。

    有的人是混學歷的,有的人是積累人脈以便於就業和創業的,有的人是真的想學知識、提高能力的,訴求不同,努力的方式和方向也不同。

    每個研究生入學後,導師通常都會跟研究生進行一次入學交流,聽取學生訴求和對三年研究生的規劃,這時候建議同學們主動跟導師說明自己的訴求,開明的導師通常會尊重學生的訴求和選擇,也會根據學生訴求安排三年的學習任務和要求。

    對於混學歷的,導師通常安排一些容易完成的畢業論文,讓學生達到學校研究生畢業條件就可以讓其畢業。對於混人脈的,就多安排學生出差,接觸不同單位和人員。對於想認真學習知識、提高能力的,導師通常會佈置更高要求的科研任務,提供訓練研究生能力的機會。

    刻苦攻讀的研究生天天熬夜,頭髮越來越少,也可能是正常現象,畢竟付出越多,收穫才能越多。

    學生多了,訴求多了,導師畢業考慮學生訴求,實現因材施教的目的,畢竟興趣才是真正的老師,研究生都是成年人,有自己成熟的想法,強迫可能適得其反。

    因此,研究生究竟苦不苦,學校不同,導師不同,學生不同,訴求不同,苦不苦的程度也是不同的。

    記得幾年前學院有個研究生女生,人家研一就結婚了,很快懷孕了,家裡條件也很不錯,又不願意休學生孩子,實驗還得做,有的實驗藥品孕婦還不適合接觸,她的導師還得安排其他學生幫她協助,處處遷就她,……

    研究生應該對自己有更高的要求,求其上者得其中,求其中者得其下,研究生就應該有更高的追求,梅花香自苦寒來,不經歷風雨怎麼見彩虹,付出就會有收穫,努力吧,騷年!

  • 19 # 萬重山老師

    研究生的生活究竟苦不苦,這是一個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事情,有的人苦不堪言,有的人樂在其中。究竟苦不苦,關鍵看學校、導師和個人。

    學校

    所有學校都制訂了研究生學習和畢業要求檔案,規定了研究生的畢業條件和必須達到的畢業要求,以前還要求研究生必須發表一定級別和數量的論文。

    雖然現在強調“不唯論文”,但是可能不要求發表論文的畢業要求比要求發表論文的畢業要求更難了。畢竟發表論文是量化的,可見的嘛。

    同時,不同學校學校針對研究生的畢業要求和條件都是不相同的。越是名校,要求越高。

    導師

    學校對研究生的畢業條件和要求是必須達到的,一些有追求的、有名望的導師,在學校要求基礎上,還額外對研究生有自己更高的畢業要求。

    當然有的導師要求不高,達到學校規定的畢業要求就讓畢業。有的導師要求很高,對畢業論文的創新性、要發表論文的級別和數量都有非常明確的要求,這些導師名下的研究生想畢業就不容易。

    同時,有的導師承擔的縱向和橫向專案很多,甚至還開有公司,承擔的科研任務重,就必然對研究生還有科研專案要求,可能有做不完的實驗、寫不完的報告、沒完沒了的出差,……

    研究生個人

    每個學生讀研究生的訴求是不一樣的。

    有的人是混學歷的,有的人是積累人脈以便於就業和創業的,有的人是真的想學知識、提高能力的,訴求不同,努力的方式和方向也不同。

    每個研究生入學後,導師通常都會跟研究生進行一次入學交流,聽取學生訴求和對三年研究生的規劃,這時候建議同學們主動跟導師說明自己的訴求,開明的導師通常會尊重學生的訴求和選擇,也會根據學生訴求安排三年的學習任務和要求。

    對於混學歷的,導師通常安排一些容易完成的畢業論文,讓學生達到學校研究生畢業條件就可以讓其畢業。對於混人脈的,就多安排學生出差,接觸不同單位和人員。對於想認真學習知識、提高能力的,導師通常會佈置更高要求的科研任務,提供訓練研究生能力的機會。

    刻苦攻讀的研究生天天熬夜,頭髮越來越少,也可能是正常現象,畢竟付出越多,收穫才能越多。

    學生多了,訴求多了,導師畢業考慮學生訴求,實現因材施教的目的,畢竟興趣才是真正的老師,研究生都是成年人,有自己成熟的想法,強迫可能適得其反。

    因此,研究生究竟苦不苦,學校不同,導師不同,學生不同,訴求不同,苦不苦的程度也是不同的。

    記得幾年前學院有個研究生女生,人家研一就結婚了,很快懷孕了,家裡條件也很不錯,又不願意休學生孩子,實驗還得做,有的實驗藥品孕婦還不適合接觸,她的導師還得安排其他學生幫她協助,處處遷就她,……

    研究生應該對自己有更高的要求,求其上者得其中,求其中者得其下,研究生就應該有更高的追求,梅花香自苦寒來,不經歷風雨怎麼見彩虹,付出就會有收穫,努力吧,騷年!

  • 20 # 易之堯

    年輕不吃苦,老來吃苦都沒地方吃,不要在該吃苦的年紀選擇安逸。再說研究生生活也不見得苦。

    上研究生最重要的是找到自己喜歡的方向,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一個人如果找到自己努力的方向就不覺得苦了。好多人想上研究生因為種種原因還上不了,能上就是一種幸福。

    在學校期間更應該多加上自己學術上的修養,只有這樣才能增加自己以後再就業市場上的競爭力,能找到一份好工作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物業費和門禁卡,電梯卡的使用期限繫結,不交物業費就無法進入自己的家,是否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