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6
回覆列表
  • 1 # 一豌豆呀

    躋身一線城市不是為了自己!而是為了後人!

    首先我是農村的!見慣了貧苦!儘管如今農村發展迅速!但是我們那裡始終得不到發展!或者說發展緩慢!我讀書時先到縣裡!然後又考到省外一個不錯的城市!一處處讓我覺得都不一樣!我們老家的老人或許還在地裡農作而這些城市裡的老人則是早已休息打打牌,跳跳舞!所以說這種對比讓我想躋身一線城市!我不想讓自己的孩子長大後在貧苦中掙扎!當然他們要吃苦!但是他們吃的苦絕對不能是小小年紀就因為物質條件而擔憂!當然這裡面肯定包括我自己對現實的不滿足!

    我讀大學時有很多同學是大城市裡來的!我雖然不比他們差!但是呢,有些見識性的東西卻比不上他們!所以我不想我的後人也這樣,我想讓他們提前見到大海而去仰望天空!而不是如我一般去走出深山還不能見到大海!

  • 2 # HuytufF

    個人認為有能力一定要去北京上海深圳杭州廣州這五大一線城市!

    原因如下:

    1更寬廣的視野

    2更多的城市資源和社會資源包括醫療教育交通等

    3更開放的國際化環境

    4更多元化的生活方式

    5更多的工作機會和公平競爭的平臺

    剛畢業大家的機會在一二線差不多的你賺4000我賺6000。

    然而十年後京滬深杭和二三線的兄弟就拉開了很大的距離。

    你坐公交開捷達,一個月5000有車有房感覺逍遙自在;我開賓士寶馬,有車有房泰國歐洲馬爾地夫。

    你有房位居東西部某地級市價值80萬。

    我深圳有房價值800萬,況且我還在廣州投資一套300萬。

    34歲,你月收入5000,我月收入5萬。

    34歲,你沒有貸款,我月供1萬。

    我不斷投資、房產股票,東南亞美國歐洲俄羅斯全球旅遊,你享受眼下的安逸,坐擁地級市,偶爾去去北上廣或者桂林三亞。

    你認為你過的很輕鬆,因為你身邊的人都很安逸,你就認為一線的定會很累。

    不要用自己的世界看別人!

    一線的視野是不一樣的!

    畢業十年後,當年的大學同學如今在收入和資產上已經相差10倍,而視野見識相差的卻不止10倍。

    20年後,你發現你和你的孩子心裡和地理距離上越來越遠!

    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恆古不變!

  • 3 # 城市競爭

    寧作雞頭,不作鳳尾!所以成都武漢重慶杭州南京你追我趕!如此一來,城市之間才有壓力,有壓力,自然各種拼,最終國家,國民都得利!

    和和在成都的街頭走一走!

  • 4 # 使用者3574126775

    對於95後的畢業生,我仍然建議在在北上廣深闖一闖,這不僅能豐富自己的人生閱歷,對個人的工作及生活技能也會有極大提升。

    但對於安家定居,我的建議是如果覺得在一線買房無能為力,千萬不要拖著扛著,認為自己還年輕,時不待我失不再來。到了一定年齡,房子的事情是肯定要考慮的,如果一線買房無望,那麼請首先考慮自己省會城市【核心地段】的房子,有能力的話儘量10年之內還清房貸,沒有太大壓力之後,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行業創業/工作都可,男人需要搏一把。待到小孩上學的年紀,根據各自情況可以選擇舉家回省會定居。對於大多數95後來講,你們已經錯過了一線城市安家的機會,不能再錯過省會城市的崛起!

    外地人在北上廣深久居不易,除了房價高上天,難以落戶、孩子上學、不能照顧父母、退休沒有保障等等,這些都是畢業後將面臨的現實問題,落戶生根成為許多北漂、海漂的夢想。

    落戶生根最現實、最實際的問題,首先要解決住房問題,隨著2015-2016年房價的暴漲,直接擊碎了絕大多數年輕人安家一線城市的夢,動輒500萬+的房子不是隨隨便便都買得起的。即便榨乾父母勉強買上一套,也要揹負沉重的債務,待到畢業十年左右小孩上學+各種培訓+贍養父母+重大疾病等問題爆發的時候,很可能將面臨無能為力的狀況。亦或者,買個老破小,或者買個遠郊房,這將失去很多生活的意義,每天上班疲於奔命,沒有一丁點生活質量的生活只能叫生存!

    對於畢業生來說,判斷一個城市是否適宜定居生活,首先要考慮的是薪資與房價比,這是最好也最直接的判斷方式,在一線你需要花費6-10月工資換來一平米的房子,而在二線省會城市,基本3-5個月就夠了,而拿一線城市的薪資買二線城市的房子,基本上1-2個月薪資買一平是沒有問題的,而且有能力的可以買核心核心核心地段,你會發現房價原來也不過如此嘛。

    房子問題解決不了,一切都無從談起。基於目前國情,95後落戶各自省會城市,極可能是絕大部分在外遊子落戶生根的最優選擇。

    雖然有很多無奈,但這也是現狀下的實情。你絕對想不到10年後你家鄉的省會城市會發展成什麼樣,將來大城市之間的差距將會越來越小,要以發展的眼光看待未來。選定一個城市,以最快的速度紮根、落戶、結婚、生子、幹事業、贍養父母,這條路應該適用於絕大多數人。如果真的看進去了,你們將來會感謝我的,過來人的經驗和教訓,值得95後用心思考!深思深思深思!

    筆者對上海比較熟悉,拿外地年輕人在上海買房舉個例子,大家感受一下:

    場景設定:

    (1)95後年輕人,單身,男,已拿到上海戶口,首套房,無貸款記錄,時間2017年7月份。

    (2)2005年以後建的二手房(如果能接受80/90年代的老破小,地段可以稍微好一點點);

    (3)近郊房(除非是工作地點在遠郊,否則在奉賢、金山等地買房完全住不了,每天上下班4個多小時在路上大部分人也不會接受);

    (4)80平米小兩房(太小實在是不好接受,小於60平可自行腦補鴿子籠,60平以下單價基本5萬+,戶型小的單價高);

    (5)掛牌價350萬以內,單價4.3萬+/平(這個價格已經非常非常低了,再低基本跟出上海沒多大區別了);

    (6)稅費+中介費用基本在20萬以上,這部分費用基本都是買家承擔,加起來總價約370萬。(目前上海普通住房的認定標準:低於同級別土地上住房平均交易價格1.44倍以下,內環線以內的低於450萬元/套,內環線與外環線之間的低於310萬元/套,外環線以外的低於230萬元/套。我們設定的這套房位於外環以外,但價格高於230萬,屬於非普通住宅,稅費較高,沒辦法,低於230萬的基本沒有,即便有也看不上。)

    下面計算一下(考慮到月供能力,這裡按做低貸款總價方式來算,即假設網籤230萬核價透過):

    貸款(230萬的6.5%):約150萬,

    首付(含稅費+中介費):約220萬,

    公積金+商貸(60+90萬)組合貸款30年,等額本息每月月供約7100元。

    (另外一種方式是按總價350萬作為基準進行貸款,首付會低一些,但是稅費和月供會更高,月供約1.1萬+,具體可綜合評估,這裡只是大概估算。)

    這個配置基本算是按非常低的標準來核算的,即使是這樣,能一次性拿出220萬+付首付的家庭有多少?預計90%的人都望而卻步!

    而且這還僅僅是非常低配的標準,已經是比較偏僻的地段了,地段再稍微好一點,300/500萬+的首付比比皆是,請自行腦補。

    不算不知道,一算嚇一跳!

    370萬,在二線省會城市,可能已經夠買兩套中心城區的兩房了,一套自住、一套給父母或者出租,何樂而不為呢?

  • 5 # 喝啤酒再來一箱

    資源更多

    教育資源,醫療資源,養老資源等。

    公共交通

    雖然擠公交或地鐵很痛苦,但你不用買車了,每年能為你省下一大筆錢。

    接觸世界

    來自世界各地的人們在一線城市生活和工作。孩子們能接觸到有著各種生活經歷和背景的人,這增加了他們的同情心和忍耐力。

    玩得開心

    無論你是誰,無論你喜歡什麼,大城市都有適合你的東西。你周圍總是發生著一些事情,無論白天還是晚上,無論暴風雪還是國家假日,你都可以找到一些有趣的事情去做,人們也可以和你一起做。

    更多的工作,更高的生活質量文化

    街頭表演,劇院,電影院,節日,音樂,博物館,畫廊,圖書館等。

    沒有人認識你

    在一線城市裡有一件事你可以確定,就是很少有人知道你的名字。

  • 6 # 懂裝修的大寶

    作為一個剛從一線城市回到三線城市上班的人,感觸很深。要是再從新選擇一次,我還是選擇一線城市。有一下幾點可以供參考。

    1、一線城市就業機會更多,同樣的條件,人的機會更平等的。同樣創業的機會也更多。

    2、大城市學習的機會更多,同樣更有動力身邊的人都在努力學習,自然就會鞭策自己更多努力。

    3、見的東西更多,可以把大城市學到東西,可以帶到三四線城市去創業。

    尤其建議剛畢業的大學生,去大城市鍛鍊下。也許你去三線城市,你同學去了一線城市,三五年後你就會知道差距在哪裡。前提是都在努力工作。掙大城市的錢,在小城市花。

  • 7 # huangz偉

    首先就是教育資源,醫療資源,生活環境;而且在一線城市政府還是比較公正的,沒有那麼多亂七八糟的事情,還有的就剩下一點點虛榮心了。

  • 8 # F靜夜思空

    一線城市肯定有相當多一部分能力欠佳的人士在那兒硬著頭皮支撐,一句話:虛榮心在作怪!(麻雀跟蝙蝠一起打食,熬眼遭罪)。

  • 9 # 上港村民哥

    做草食動物很累,做肉食動物也很累。草食動物需要不停的跑,肉食動物也得不停的跑。但是草食動物是為了“逃”,肉食動物都是為了“追”。草食動物的生存哲學是“察言觀色”,稍有風吹草動就拔腿就跑,能跑多遠就跑多遠;肉食動物的生存哲學是“目標驅動”,哪裡有目標就向哪裡進攻,不達目的誓不罷休!在最初工作的幾年,你是想學草食動物的“逃”的技巧,還是想學肉食動物的“追”的本事,幾乎決定了你一生的命運。我並不是“社會達爾文主義者”,我相信人和其他動物是有區別的,我相信人性的美好,相信有比“成功”重要的多的東西。     但是選擇做“主動去追”的人生,還是“被動的逃”的人生,結局註定不同!

    你想做哪兒個呢?

  • 10 # 手機使用者70687508083

    人往高處走,鳥往亮處飛。北京的方方面面就不用說了。福利也高。應是人人嚮往的地。我女兒就北京某校畢業,現北京一小公務員,她考上過體育總局,還有教育部,考中央公務員差三分沒考上。因前兩部委不在編都是上了一個月就不去了。因材料寫不完的寫,因為她在考研時全國文史類考弟一。因為這廣東報社到北京擾過他,他不去。她考上過新新華社,擔因她高中在甘肅讀的吧她分到甘肅她不去。後來在北京考J個地方公務員。她就是出水糸那也不去。

  • 11 # 漫遊通

    去一線城市打拼的大多數都是有志青年,有激情有理想有幹勁;有夢想。最主要的是有能力;思想獨立,想自己幹一番事業的。所以為什麼一二線城市會越來越好。人的素質構成不一樣。創造出來的東西也就不一樣。在看看越往後的城市越悲觀,為什麼,不是那做城市出了問題,是那些城市的人,是哪些城市的思想。風氣出了問題。如果把一二線的人都換到三四線去試試。一二線馬上就要落魄。三四五線馬上就要起來。城市不難建設,難建設的是人心。是風氣。隨著交通的發達,裝置工具的完善,地域之間的制約會越來越微不足道。城市今後要競爭的是人,什麼人。有志;獨立的人

  • 12 # HALlOooo

    本人在四線城市讀書,畢業後來到北京從事影視方面的工作。

    1、同其他行業一樣,一些行業在一線城市才能得到較好的工作機會。在北京這幾年一直在影視公司工作,接觸到影視作品都是大家在各大影片網站和衛視可以看到。如果回到老家,也許就只能考公務員或者做婚紗攝影方面的工作。

    2、一線城市擁有更多的行業資源。一些行業會議、影片的點映都會在一線城市舉辦,可以獲得一手的資訊和知識。

    3、一線城市的工資更高。本人周圍的人月薪大部分在10K以上,而在家鄉人們月薪大致3-5k.

    4、一線城市擁有更廣闊的天地,天高任鳥飛,人往高處走,有夢想的人當然會選擇更大的城市。

  • 13 # 宛宛浮清風

    因為老家無處安身,其中很多不好的記憶會留在自己腦中,所以想出去尋求發展

    去一線城市除了機會多還有一點就是想離開童年不大愉快的家鄉

    因為家庭不和諧的孩子長大後,總是想著背井離鄉在外流浪,不願回到老家忍受那些陌生人的問候,陌生人的看不起,親戚的自以為是,親戚的變相挑撥,家庭的痛苦,從而選擇在外打工流浪

    也有因為孩子讀書需要錢,車貸房貸的壓力,老家的工作不能維持生計,而選擇來到大城市求生存,個人愚見,認為小地方熟人多錢不好掙,大地方陌生人容易做成。

    同時還因為對口的工作,工業工程師設計師等工作,小地方根本提供不了這些崗位,所以只能去大城市尋求發展。

  • 14 # 真巖讀書

    座標上海。

    不同背景的年輕人,都可以在這找到各自的發展空間和機會,不客氣的說只要肯努力,就會有發展。

    上海的城市硬體建設在全國是首屈一指。

    交通上,發達的地鐵網路,通勤時間1小時,可以在45公里外的地方上班。

    生活上,可以說每個地鐵站附近就有一座超級綜合體,配套非常成熟,一般生活娛樂遊玩購物非常便利。

    教育上,取得本地戶口的對孩子上學起點不要太好了。我想說的是,職業教育,各種培訓機構,豐富多彩,想學什麼都可以找到一群志同道合朋友。圖書館幾乎每天都有講座,有文學寫作的,有理財規劃的,有戒菸宣傳的等等。

    醫療上,上海頂級醫院各個領域都很多,老上海會告訴你,什麼病去什麼醫院效果最好。比如兒童疫苗接種,內地用的很多都是中國產的疫苗,上海用的大多都是進口的,更讓人放心。

    政府服務環境,人文環境是人情,關係,不公平競爭社會給與不了的。你投訴什麼地方,很快就有人給你處理掉。比如,對面餐廳新風機天天對著我們吹,我們認為非常不健康,投訴到環保局,很快環保局上門檢查,有問題會快速責令整改。

    這些都是上海宜居宜住宜留的吸引力。

    就業上。

    上海全球化程度高外企很多,接觸更多的國際化視野,有更多的鍛鍊成長機會。精英聚集的地方,就業和創業機會多,有機會進入各個領域頂尖的一流公司。

    有機會接觸不同層次的人,比你能力強還比你努力的人大有人在。能接觸到不同的思想,新鮮事物和創意。

    越是一線城市,焦慮感,危機感越強,也恰恰是大城市的福利。這是淘汰消極不思進取的網,你不走路更快,效率更高,你就要被淘汰。

    越學習越有進步,越進步動力越足,越可能成為厲害的人,在社會的不斷打磨中,成就自己的思維和心智,改變對世界和自己的看法。

    努力擁抱新技術,新商業,不斷的迭代,沒有彼岸只有在路上,真正的終生學習。才能有機會選擇活在風口上,活在趨勢裡。

    一線城市,沒有不可能,只有無限可能。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何諸葛亮要死磕力量強大的曹魏,而不捏軟柿子孫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