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古今人文擷英拾萃

    詞在晚唐時代,已經有了很高的成就。但無論從內容、形式、風格上來說,詞的園地都還有許多值得開拓的地方。而宋代詞人,正是在文學史上完成了這一使命,使宋代成為詞的頂峰,成為詞學發展的黃金時代。宋詞也在中國古代文學史上熠熠生輝,顯得特別有魅力。

    柳永(公元987-1053),字耆卿,初名三變,字景莊,福建崇安人。他是北宋第一個專力寫詞的作家。所作在當時流傳很廣,《避暑錄話》記載:“凡有井水飲處,即能歌柳詞。”柳永對詞的發展有著卓越貢獻。

    他首先擴大了詞的題材。柳永有一些詞描寫了當代城市的繁華。如《望海淘》(“東南形勝”),展示了杭州的繁榮富庶,將錢塘壯觀、西湖雋秀,名城勝景流諸筆端。柳永詞較多的是描寫妓女生活,但他筆下的妓女也有豐富的內心生活,深沉的痛苦,熱烈的追求。如《迷仙行》中的妓女盼望著“永棄卻,煙花伴侶”,過上正常的夫妻生活。柳詞中也有寫天涯羈旅的離情別緒之作。如《八聲甘州》(“對瀟瀟暮雨灑江天”),透過對蕭瑟秋景的極力渲染,佳人凝望的曲折描寫,抒發了自己淹留異域的愁懷。柳詞中涉及的這些題材,是過去詞中所少見的。他為詞的內容注入了新的成分。

    再者,他直接促成了慢詞的形成。他有意識地以慢詞來代替令詞,並自覺地以市民情調代替貴族情調,在詞中開拓出另外一種境界。柳永是第一個全力寫作、發展慢詞、復興慢詞的詞人。他的《樂章集》中,慢詞佔絕大部分。由於深明音律,他能夠利用民間原有的曲調或舊曲,加以改造翻新;或者自創新調;使慢詞的曲牌大為豐富,使慢詞發展成為與小令雙峰並峙的一種成熟的文學樣式。

    與此同時,柳永豐富了詞的表現手法。柳永首先成功地把傳統的抒情詩的融情於景,情景一體的藝術手段運用於詞中,使詞的抒情更加暢達自由。如《雨霖鈴》(“寒蟬悽切”),把傷別之“情”和冷落的清秋景色有機地交融在一起。這就纏綿悱惻地深深地表達了離情別緒。這同唐代民間曲子詞重抒情而少寫景的情況相比是一個發展。他成功地將鋪敘的手法運用於詞。如《夜半樂》〕(“凍雲黯淡天氣”)一詞,寫“繡閣輕拋,浪萍難駐”的惆悵心情,一疊一層意思,大開大闔,恣意鋪張。

  • 2 # 劉楚雲817

    慢詞是宋詞的主要體式之一,與小令一起成為宋代詞人最常用的曲調樣式。慢曲的名稱"慢曲子"而來,指依慢曲而填寫的調長拍緩的詞。小令的體制短小,容量有限。而慢詞的篇幅較大,一調少則八九十字,多則一二百字。到了宋初,詞人習用的仍是小令。與柳永同時的張先、晏殊和歐陽修,僅分別嘗試寫了十七首、三首和十三首慢詞,慢詞佔其詞作總數的比例很小,而柳永一人就創作了慢詞八十七首,柳永大力創作慢詞,從根本上改變了唐五代以來詞壇上小令一統天下的格局,使慢詞與小令兩種體式平分秋色,齊頭並進。

  • 3 # 尼古拉斯憶心

    北宋詞至柳永而一變。柳永是北宋第一個專力寫詞的作家,也是真正開啟宋詞天地的重要詞人。他以一落魄文人,流連坊曲,採納市井新聲,為文人詞作輸入新鮮血液,並自覺地以市民情調取代貴族情調,變“雅”為“俗”,從而改變了詞的審美內涵和審美情趣,在詞中開拓出另外一番境界。

    (1)、擴大了詞的題材範圍 第一,在描寫男歡女愛的傳統題材時,柳詞從達官顯宦的峻臺重閣轉向了平民百姓的市井青樓,具有濃厚的市民氣息。這類詞作有的表現了世俗女性大膽潑辣的愛情意識,有的表現了慘遭遺棄的平民女子的痛苦心聲,有的抒寫了處於社會下層的伶工樂伎的不幸遭遇和美好願望,皆透露出新的時代氣息。

    第二,工於羈旅行役,他把這些本來多入於詩的言志抒情內容一併移入詞中,用來描寫江湖流落的索寞,抒發別離相思的況味,此類作品達到了比較完美的藝術境界。 第三,展現了北宋承平之世繁華富庶的都市生活與多彩多姿的市井風情,這在柳永之前的詞作中是不曾見過的。

    (2)、發展了詞的長調體制 柳永精通音律,或利用民間原有的曲調,或把小令擴充套件為慢詞,或舊曲新翻,或自創新調,使慢詞的曲牌大為豐富,詞的體式至此相當完備,這樣就增加了詞的表現容量,擴大了詞的表現能力。長調蔚然成為一代風氣,倡導之功不能不歸於柳永。

    (3)、豐富了詞的表現手法 柳永把六朝小賦的作法移植於詞,創造了鋪敘展衍、恣意渲染的藝術手法,寫景狀物備足無餘,敘事抒情淋漓盡致;與鋪敘相配合,他還長於白描,不加藻飾而又生動傳神;此外,構思細密,佈局完整,章法委婉,層次分明也是柳詞的重要藝術特徵。

    (4)、革新了詞的語言表達方式 柳永也能以清麗的語言寫傳統的雅詞,但他貢獻最大的卻是使用極其生動、淺近的語言寫出的俚詞。他一掃晚唐五代詞人的雕琢習氣,充分吸收日常生活中的俗語、口語入詞,以通俗流利的語言取代雅緻綺麗的修辭。正是在柳永手中,俚詞才具備了和傳統雅詞分庭抗禮的資格。 作為第一位對宋詞進行全面革新的詞人,柳永對後來詞人沾溉甚深,許多大家都受惠於他,柳詞不僅促進了宋代俗文學的發展,也為金元曲子開啟了先河,以至有人稱他為“曲祖”。

    柳永原名三變,是北宋一大詞家,在詞史上佔有重要地位.他擴大了詞境,佳作權多.許多篇章用美女切的曲調唱出了盛世中部分落魄文人的痛苦,真實感人,他還描繪了都市的繁華景象及四時節物風光,另有遊仙、詠史、詠物等題材。柳永發展了詞體,留存二百多首詞,所用詞調竟有一百五十個之多,並大部分為前所未見的、以舊腔改造或自制的新調,又十之七八為長調慢詞,對詞的解放與進步作出了巨大貢獻。柳永還豐富了詞的表現手法。他的詞法講究章法結構,詞風真率明朗,語言自然流暢,有鮮明的個性特色。

    他的詞不僅流傳極廣,對後世影響也十分深巨,他是北宋前期最有成就的詞家,有《樂章集》 柳永原名三變,是北宋一大詞家,在詞史上佔有重要地位.他擴大了詞境,佳作權多.許多篇章用美女切的曲調唱出了盛世中部分落魄文人的痛苦,真實感人,他還描繪了都市的繁華景象及四時節物風光,另有遊仙、詠史、詠物等題材。柳永發展了詞體,留存二百多首詞,所用詞調竟有一百五十個之多,並大部分為前所未見的、以舊腔改造或自制的新調,又十之七八為長調慢詞,對詞的解放與進步作出了巨大貢獻。

    柳永還豐富了詞的表現手法。他的詞法講究章法結構,詞風真率明朗,語言自然流暢,有鮮明的個性特色。 他的詞不僅流傳極廣,對後世影響也十分深巨,他是北宋前期最有成就的詞家,有《樂章集》

    柳永寫詞的藝術風格特點: 柳永寫詞的藝術風格特點 1、抒情的自我化 柳永詞則注意表現自我獨特的人生體驗和心態,採用“代言”的抒... 柳永詞的思想內容及藝術特色:

    柳永詞的思想內容 1、描寫市民階層男女之間的感情。在詞史上,柳永第一次筆端伸向平民婦女的內心世界,...

    柳永詞的主要藝術表現方法有哪些創新?影響如何: 1、豐富詞調 唐五代時期,詞的體式以小令為主,慢詞總共不過十多首;到了宋初,詞人擅長和習用的仍是小...

    作為第一位對宋詞進行全面革新的詞人,柳永對後來詞人沾溉甚深,許多大家都受惠於他,柳詞不僅促進了宋代俗文學的發展,也為金元曲子開啟了先河,以至有人稱他為“曲祖”。柳永《樂章集》存詞雖只有213首,卻有133調,全宋詞八分之一的曲調首見於《樂章集》,這是柳永最突出的貢獻。

  • 4 # 費玉山

    殘月曉風楊柳岸,

    風情萬種任評說。

    淺斟低唱多柔媚,

    團扇佳人玉面遮。

  • 5 # 唐宋八大碗

    柳永其人、其詞,無需贅述,直入正題。

    01 柳永詞作的抒情方式

    傳統詩詞的抒情方式,不外賦比興三種,而詞中比興尤多。一首詞能做到有比興,有寄託,並且出之以渾融,使讀者不能斤斤於跡象以求其真諦,見仁見智,便達到了藝術的極詣。

    柳永的詞,在抒情方式上充分地體現了這一特點。具體而言,是即事言情,直抒胸臆,白描式的寫景狀物三種。

    先看即事言情

    如《婆羅門令》:

    “昨宵裡恁和衣睡,今宵裡又恁和衣睡。小飲歸來,初更過,醺醺醉。中夜後、何事還驚起?霜天冷,風細細,觸疏窗、閃閃燈搖曳。空床展轉重追想,雲雨夢、任攲枕難繼。寸心萬緒,咫尺千里。好景良天,彼此,空有相憐意,未有相憐計。”

    發端兩句總敘,以下專敘當晚的事情,鋪陳終始,一目瞭然,一種百無聊賴的相思情感,是透過醉酒、失眠以及和衣而睡等具體事件體現出來的。

    其中雖有“箱天冷”數句寫景,但都信手拈來,而且是作為故事裡的一個小環節而安排的。

    這類作品在柳詞中很多,它們或者通篇敘事,或者敘事中夾雜少量的描寫。如《傳花枝》的“遇良辰,當美景,追歡買笑。”、《慢卷綢》的“對好景良辰,皺著眉兒,成甚滋味”、《秋夜月》的“盈盈淚眼。漫向我耳邊,作萬般幽怨。”、《憶帝京》的“ 萬種思量,多方開解,只恁寂寞厭厭地”、《兩同心》的“想別來,好景良時,也應相憶”等等,都是這方面的代表作品。

    柳詞的直陳,還有一個明顯的標誌,即常用一些說故事的詞語和口吻。如:《尾犯》裡的“記得當初,剪香云為約”,《笛家弄》裡的“別久,帝城當日,蘭堂夜燭”;《大石調·傾杯樂》中的“追舊事,一餉憑欄久”等等。

    這裡做一下補充說明:這些詞語和口吻,頗似宋代勾欄瓦肆中說唱文學的慣用伎倆。

    即事言情,使抒情的歌詞獲得了敘事文學的長處,既充實了它的生活內容,又豐富了它的表現手法。

    有意思的是,南宋的王灼在《碧雞漫志》中,一面批評說柳詞“淺近卑俗”,一面也不得不承認它的“敘事閒暇,有首有尾”。

    既事言情能做到從容閒暇,脈絡分明,並且明白如話,以至於後來,被譽為“東方黑格爾”的清代文學家,劉熙載在《藝概》中盛讚柳詞“細密而妥溜,明白而家常,善於敘事,有過前人”。

    再看直抒胸臆

    這類詞最佳代表為《憶帝京》:

    “薄衾小枕涼天氣,乍覺別離滋味。展轉數寒更,起了還重睡。畢竟不成眠,一夜長如歲。也擬待、卻回徵轡;又爭奈、已成行計。萬種思量,多方開解,只恁寂寞厭厭地。系我一生心,負你千行淚。”

    這首詞,不僅沒有真正意義上的寫景,也沒有上述意義上的敘事。雖說展轉失眠,但是並無多少頭緒,不像上面列舉的《婆羅門令》,由初更到中夜,由醉酒到失眠,事情的脈絡一清二楚,這首詞只是一片深情的直接剖白。

    直抒胸臆的表情方式同時也體現在許多作品的結句上。如《雨霖鈴》中的“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彩雲歸》裡的“牽情處,唯有臨歧,一句難忘”,《散水調·傾杯樂》裡的“夢難極,和夢也,多時間隔”等等。

    這些詞,既不以動盪見奇,也不以迷離稱雋,全是了無憑價的大實話,這就愈加與傳統的詞學原則相悖。

    所以張炎《詞源》在談到柳永時,完全是一副鄙夷不屑的語氣:

    “詞欲雅而正,志之所之,一為情所役,則失其雅正之音。耆卿(柳永)、伯可不必論,雖美成(北宋詞人周邦彥)亦有所不免。如‘為伊淚落’,如‘最苦夢魂,今宵不到伊行’,如‘天便教人,霎時廝見何妨?’,如‘又恐伊尋消問息,瘦損容光’……所謂淳厚日變成澆風也。”

    在張炎看來,美成固失雅正,柳永更不堪一說。而張炎在這裡所例舉的詞句全是周邦彥詞的結句,則柳永詞的類似結句自然就在摒棄之列了。

    但實際上,只要不被傳統的觀念束縛的太死,只要不是過於偏狹,就會發現,這種結句都是天生妙語:

    不必以景結情,不必宛轉回護,只讓心中千迴百轉的感情潮水自然流出,便自有無窮意味。

    而且,直抒胸臆的抒情方式,同上面的即事言情相比,雖然不具備“事”的媒介,但因為它的真率自然,不假雕飾,卻很符合普通群眾的審美情趣,這也是柳永詞能在秦淮河唱響千年的最大原因。

    白描式的寫景狀物

    這類詞作在柳詞中佔1/4多的數量,主要表現在一部分羈旅行役詞和描寫都市風光的作品中。

    帶有濃厚的市民文學特徵的柳詞,在描寫都市風光的作品中,不但不乏寫景,而且還寫得十分成功。如《敦煌曲子詞》中的《望江南》:

    “天上月,遙望似一團銀。夜久更闌風漸緊。為奴吹散月邊雲,照見負心人。”

    這是寫景,雖然用了比興的手法,卻是絕對的眼前景,心中事,信口信手,出語自然,與後來文人詞的比興寄託,“不犯本位”相比,仍然不免直露。

    柳詞的寫景,一般是大處著眼,淡筆白描,極少雕飾與做作。在他的作品裡,真正像《雪梅香》中“漁市孤煙嫋寒碧,水村殘葉舞愁紅”和《木蘭花慢》裡的“豔杏燒林,細桃繡野”一類微嫌潤色的句子非常少見,絕大部分都似清水芙蓉,自然可愛。

    如《望海潮》的“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少年遊》的“參差煙樹粉陵橋,風物盡前朝”,《滿江紅》的“桐江好,煙摸漠,波似染,山如削”等等,既不刻意雕飾,也不逞奇做作。

    至於羈旅行役詞,一般表現為兩個主題:一為悲秋,一為懷人。悲秋為典型的文人心態,如《戚氏》的“當時宋玉悲感,向此臨水與登山”, 《玉蝴蝶》的“晚景蕭疏,堪動宋玉悲涼”等。

    柳永在此時總喜歡以悲秋祖師宋玉自比,而宋玉的《九辯》開首即謂:

    “悲哉,秋之為氣也!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坎廩兮貧士失職而志不平,廓落兮羈旅而無友生。”

    可見悲秋的內容既有對於自然節候變化的敏感,也有一種羈旅漂泊、懷才不遇的悲傷。而這種敏感和悲傷,恰好就是文人的特點。

    但儘管如此,懷人仍然是主要的成分。所懷者何?當然不外是柳永昔日的青樓知己。

    即如上片寫有“動悲秋情緒,當時宋玉正同”的《雪梅香》一詞,在一陣悲秋的啼噓之後,馬上便是下片的“愉風,想佳麗,別後愁顏,鎮斂眉峰”。

    這真是一件值得玩味的事,柳永這個人實在有趣,正兒八經的文人氣息在他的審美意識領域盤旋不了多久,馬上又被散漫的態度所驅逐。

    更重要的是,即景言情的抒情方式又顧不上了,又亮出了直抒胸臆的招數,初看起來,上下兩片一雅一俗,在意象組合上真有點不相作,其實也正是矛盾的統一。

    不用多舉,柳永的每一首羈旅行役詞,都可以作如是觀。

    02 結構藝術

    與抒情方式上的直陳其事互為因果,便是結構上的直線貫穿。詞的結構,不外筆態美和情意美兩種。

    筆態美講究章法上的婉轉曲達,講究所謂提頓、承轉、順逆、正反,情意美則如行雲流水,自然曉暢,常行於所當行,止於所不可不止,不作任何人為的吞吐迴環。

    地道的文人詞,尤其是後期的文人慢詞,一般都屬於筆態美的範疇,只有民間的詞和接近民間的文人詞,才反其道而行之,柳詞的結構型別屬於後者。

    柳詞的情意美,首先表現為時空關係上的一次性轉換或無轉換。過去有人把柳詞納入正統詞派的軌道,總是盡心盡力地尋找其中合乎傳統的美學因素。

    例如宋翔鳳在《樂府餘論》中就稱“柳詞曲折委婉,而中具渾淪之氣”。其實綜觀柳詞,“具渾淪之氣”者的確中肯,至於曲折委婉,則多少不免以偏概全。

    誠然,在他的一部分羈旅行役詞裡,有過時空關係上的某些變化,如《八聲甘州》,寫自己的羈旅牢愁,而念及佳人的“妝樓顒望”;又如《戚氏》於眼前之孤寂難耐,想到昔日之“暮宴朝歡”,又如《雨霖鈴》因“蘭舟催發”時的“相看淚眼”,設擬去程中的“曉風殘月”等等。

    但是這種時空關係上的一次性轉換,並不是筆態上的有意曲折。登高而懷遠,因己而及人,撫今而思昔,本是感情的自然流露,而不是結構上的故作姿態。

    真正筆態美的作品就不同了,例如我們對一下均為賦寫離情的絕唱的,周幫彥的《蘭陵王·柳》與柳永的《雨霖鈴》便可知之。

    《蘭陵王·柳》:“柳陰直,煙裡絲絲弄碧。隋堤上、曾見幾番,拂水飄綿送行色。登臨望故國,誰識京華倦客?長亭路,年去歲來,應折柔條過千尺。閒尋舊蹤跡,又酒趁哀弦,燈照離席。梨花榆火催寒食。愁一箭風快,半篙波暖,回頭迢遞便數驛,望人在天北。悽惻,恨堆積!漸別浦縈迴,津堠岑寂,斜陽冉冉春無極。念月榭攜手,露橋聞笛。沉思前事,似夢裡,淚暗滴。”《雨霖鈴》:“寒蟬悽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

    對比這兩首詞,柳詞只有一次轉折,周詞卻有三次轉折;柳詞只有別前的帳飲和將別的瞻念兩個層面,周詞卻在這兩個層面之後,更寫了別後的淹留與前事的沉思;柳詞只有現實與將來的對映,周詞卻有現實與將來,行人與居者,現實與過去的多層次的對映與交錯,“才欲說破,便自嚥住”。

    如果說,在柳永的所謂“雅詞”裡,間或有過一次性的時空轉換的話,那麼,在他的佔絕人多數的“俚詞”裡,則是一次性的轉換都不復存在了,如《秋夜月》:

    “當初聚散,便喚作、無由再逢伊麵。近日來、不期而會重歡宴。向尊前、閒暇裡,斂著眉兒長嘆。惹起舊愁無限。盈盈淚眼。漫向我耳邊,作萬般幽怨。奈你自家心下,有事難見。待信真個,恁別無縈絆。不免收心,共伊長遠。”

    全詞敘述自己同情人的重逢,時空關係上沒有任何跳躍,章法上沒有任何曲折,原始要終,一筆到底。

    但是這種一筆到底並不造成審美效果上的單調淺直,而是親切深厚,耐人尋味。這首詞就在一筆到底中,十分準確地寫出了“我”和“伊”在“重歡宴”時的複雜心理。

    從“我”來講,當初以為分別之後,便相見無因了,但是近日卻“不期而會”,那麼正好設酒開宴,款曲言歡,不料“伊”卻愁眉不展“萬般幽怨”。

    這樣真不免有些掃興,但念及“伊”的一片好心,也就“不一免收心”。從“伊”來講,與情人重溫舊夢,本為賞心樂事,卻忍不住“盈盈淚眼”,究其緣由,無非自己“心下有事”:為了向情人剖白寸心,以示忠於愛情,“先弓無縈絆!”同時也暗示對方不要疑神疑鬼,二三其德。

    一首詞能生動地寫出兩個人的複雜心理,即便在筆態美的作品中也十分少見。可知結構上的情意特點與情感內容的單薄淺白,實在不可同日而語。

    另外,柳詞結構的情意美表現在作品意象的組合方面,便是多為連貫、遞進和闡釋關係,較少並列,更無雜陳。

    例如《黃鶯兒》的“乍出暖煙來,又趁遊蜂去。”這一“乍”一“又”,明顯地表現出動作行為的連貫性。

    又如《尾犯》裡的“秋漸老、蛩聲正苦,夜將闌、燈花旋落。”,第二個意象“蛩聲”為第一個意象“秋”作注;第四個意象“燈花”為第三個點意象“夜闌”作注。

    再如《夜半樂》:

    “凍雲黯淡天氣,扁舟一葉,乘興離江渚。渡萬壑千巖,越溪深處。怒濤漸息,樵風乍起,更聞商旅相呼。片帆高舉。泛畫鷁、翩翩過南浦。望中酒旆閃閃,一簇煙村,數行霜樹。殘日下,漁人鳴榔歸去。敗荷零落,衰楊掩映,岸邊兩兩三三,浣沙遊女。避行客、含羞笑相語。到此因念,繡閣輕拋,浪萍難駐。嘆後約丁寧竟何據。慘離懷,空恨歲晚歸期阻。凝淚眼、杳杳神京路。斷鴻聲遠長天暮。”

    詞裡的“凍雲”、“扁舟”、“萬壑千巖”、“越溪”、“怒濤”、 “樵風”、“商旅”、“別浦”等諸多意象,由最富時間感和動態感的動詞和狀中結構“離”、“渡”、“漸息”、“乍起”、“更聞”、“舉”、“泛”、“過”串接起來,在扁舟經行之路上依次而出,呈一種最為典型的連貫性。

    李漁《窺詞管見》一書在談到詞的“一氣如話”時說過:

    “認定開首一句為主,二句之材料,不用別尋,即在開首一句中想出,如此相因而下,直至結尾,則不求一氣而自成一氣。”

    這段話正可用來說明柳詞的意象組合特點。即如柳永的《夜半樂》這首詞,第一段如上所引,先說在“黯淡天氣”之中“扁舟”離岸,接著出現的一系列意象均表明“扁舟”遠渡所過之地;第二段緊承第一段,寫遠行途中所見,於是又依次出現了“酒旆”、“煙村”、“霜樹”、“漁人”、“敗荷”、“衰楊”、“浣紗遊女”等一系列意象。

    尤其是“浣紗遊女”這一意象,如空谷足音,樂景寫哀,於是便有了第三段起首的“到此因念”,一語拍轉,從此便一句一意,漸引漸深,一氣貫注,聯翩而下。

    另外,時空轉換與意象組合離不開虛字的呼喚與照應。柳永不僅首次將虛字引進詞中,並且比後來的任何詞家都用得頻繁。

    如句尾虛字:《鶴沖天》裡的“假使重相見,還得似,舊時麼?”;《鶴沖天》其二的“力明代暫遺賢,如何向?”句尾的“麼”、“向”一為猜疑,一為怨憤,聲吻畢肖。

    不過,句尾虛字氣竟少見,在看《集賢賓》的句中虛字:

    “縱然偷期暗會,上是匆匆,爭似和鳴偕老,免教斂翠啼紅。眼前時,暫疏歡宴;盟言在,更莫忡忡。待作真個宅院,方信有初衷。”

    這首詞,文意雖多轉折,而文氣如注,大量的虛字,起到了仰承俯注,前呼後應的作用。

    再看句首虛字,句首虛字的作用也表現為承注和呼應,但主要還是領起和貫穿。句首虛字貫穿的意象和句子越多,作品的轉折密度會相應地減少,而文氣益發暢達條貫。

    如《風歸雲》:

    “戀帝裡,金谷園林,平康巷陌,觸處繁華,連日疏狂,未嘗輕負,寸心雙眼……更可惜,淑景亭臺,署天枕簟,雪霞朝飛,一歲風光,盡堪隨分,俊遊清宴。”

    一個“戀”字,領下7句26字,寫盡昔日冶遊之樂;一個“更”字,領下8句30字,述盡四季風物之美,既清晰,又暢達,更富於彈性。

    柳詞的情意美給人的審美感受是一種驚人的流暢,驚人的明快,沒有阻滯,不費思索,因而最宜於在勾欄瓦肆中演唱,最易為普通市民所接受。

    回答完畢。

  • 6 # 全峰山

    據說,仁宗帝看了血氣方剛柳永的《鶴沖天》詞,有″忍把浮名,換了淺斟低唱″的句子,便斥責說:″且去填詞,何用浮名?″從此柳永便自稱一一″奉命填詞柳三變″。直到中年後,才改名柳永,且於景祐元年(1034)中進士。

    柳永精通音律,教坊樂工每得新曲,都請他填寫歌詞,以至″凡有井水處,即能歌柳詞″的傳唱。

    晚唐五代以來,文人填詞多以小令,而柳永卻吸取了民間″新聲″的優點,創制了大量樂調繁複的慢詞(長調)大大擴充了詞的″體制容量",提高了詞的藝術表現能力。

    柳詞的藝術結構″精、糟″兩說。慢詞長而層次分明,善於鋪敘點染,″壯難壯之景,抒難抒之情″而出於自然。有好多名句傳頌至今一一″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漸霜風悽緊,關河冷落,殘照當樓″……

    就總的說來,柳詞反映生活面較狹窄,而且有不少低階庸俗、猥褻無聊之糟粕作品。

  • 7 # 六零後的退休生活

    柳永(約984年—約1053年),原名三變,字景莊,後改名柳永,字耆卿,因排行第七,又稱柳七,福建崇安人,北宋著名詞人,婉約派代表人物。

    柳永出身官宦世家,少時學習詩詞,有功名用世之志。鹹平五年(1002年),柳永離開家鄉,流寓杭州、蘇州,沉醉於聽歌買笑的浪漫生活之中。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柳永進京參加科舉,屢試不中,遂一心填詞。景祐元年(1034年),柳永暮年及第,歷任睦州團練推官、餘杭縣令、曉峰鹽鹼、泗州判官等職,以屯田員外郎致仕,故世稱柳屯田。

    柳永是第一位對宋詞進行全面革新的詞人, 也是兩宋詞壇上創用詞調最多的詞人。柳永大力創作慢詞,將敷陳其事的賦法移植於詞,同時充分運用俚詞俗語,以適俗的意象、淋漓盡致的鋪敘、平淡無華的白描等獨特的藝術個性,對宋詞的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

    王堅有詩讚曰:

    名落孫山志愈堅,一心婉約敢人先。

    翦裁用盡俚詞蕊,淺蘸朝霞俗語篇。

    蠟炬蘭燈燒曉夜,金絲玉管唱春天。

    東風催露千嬌面,欲綻紅深萬竹箋。

  • 8 # 七水三山

    柳永詞作有什麼樣的抒情特色和結構藝術?

    柳永(約985___1053)原名三變,其父柳宜,從論語中取:“君子有三變,望之儼然,即之也溫,聽其言也歷。”取三變。字景莊,後改永,字耆卿;柳永出身官宦世家,排行老三,有兩兄,大哥;三複,二哥:三接,三兄弟時號“柳氏三絕。”柳永在族輩中排第七,又稱,柳七。

    北宋時,詞的發展有了高度,其代表有:晏殊,歐陽修等,其詞旣有精緻的小令,又有新興的慢詞,“雅”的一面興起,到了柳永時期,漸有豔情隨“俗”的一面。

    柳永青少年時期在汴京度過,常留連於歌樓妓館,他在《傳花枝》中寫道:“平生自負,風流才調。口兒裡,道知張陳趙;唱新詞,改難令,總知顛倒。……道人生,但不須煩惱。遇良辰,當美景,追歡買笑。”可見年輕時的柳永,沉溺於追歡買笑的風流生活,加之科舉考試落第,更加沉迷於煙花柳巷中,作些歌者妓女願意看願意聽的,豔詩俗詞來。歌女樂工和妓女“每得新腔,必求永為辭,始行於世。”(《避暑錄話》)。柳永在短調小令基礎上,發展慢詞長調,在宋詞中880個詞調中,有100多個調是柳永首創或首次使用。在中國古代文學史上,佔有一席之地;抒情俚俗漸占上峰。“因其採教坊新聲和里巷,謠歌俚曲作慢詞長調,使歌詞復與民眾接近,變舊聲為新聲;使詞體恢張,可開闔變化;有了馳騁才情的餘地。”(《中國古代文學史》)。自柳永始,“士大夫杯酒交歡之際的令詞,漸為悅於俗耳而流傳四方,其歌詞廣泛,流行於社會,有與傳統五,七言詩爭勝之勢,”(《中國古代文學史》),又抒情,又寫景,情景交融。如《玉蝴蝶》:“是處小街斜巷,爛遊花館,連醉瑤卮。選得芳容端麗,冠絕吳姬。絳唇輕,笑歌盡雅,蓮步穩,舉措皆奇。出屛幃,倚風情態,約素腰肢。

    當時,綺羅叢裡,知名雖久,識面何遲。見了千花萬柳,比並不如伊。未同歡,寸心暗許,欲話別,纖手重攜。結前期,美人才子,合是相知。”從此詞中可看出,有景有情,又顯示出作者的放蕩不羈。

    其結構:一是以賦為詞,融合曲詞和辭賦的長處;二是羈旅行役詞不減唐人。柳永把賦體筆法引進到詞裡,增加了詞的敘事因素,“將鋪排式的敘事與白描的寫景抒情結合起來,層層鋪敘,情景兼融,”(《中國古代文學史》)。如《雨霖鈴》,“寒蟬悽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咽。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沈沈楚天闊。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此詞能 體會到換氣,語氣轉折,用字和對句承上轉下,將敘事,寫景,抒情的安排,善於點染,逐層遞進,清晰傳達出作者的內心情感和心裡流程。

    柳永的詞,敘事祥盡,抒情繪景,敢用俚語俗句直露地表現豔情;也為蘇軾革新詞體創造了前提條件。

  • 9 # 傳統文化小家園

    柳永是最出名的婉約牌詞人之一,因為一次落榜後的牢騷,“才子詞人,自是白衣卿相”,給宋仁宗留下了不好的印象,從此奉旨填詞,混跡於秦樓楚館,和小紅、小翠們變成了知己,他的人生經歷和周邊的女人決定了他詞的特色。

    雖然他的詞不受上層人士的喜歡,但是“凡有井水處,皆能歌柳詞”,這是南宋葉夢得對他的評價,意思是說只要有煙火氣的地方,都會歌柳詞,可見他寫的詞的魅力,從這邊話可以看出他早已成為了他自己領域的狀元,落不落榜早已不重要。

    樓主問他的抒情手法和結構藝術,我個人的看法是,因為他長期和美女藝人、紅樓姑娘們在一起,他總是以一個知心大哥、重情重義、情感細膩的有情郎出現,要說誰最通人性,自古以來,都是這些風塵女子最懂人性,柳永和她們在一起,早已能夠讀懂她們的心,讀懂了她們的心,就讀懂了人性,所以他的詞讀起來總是能夠引起你的共鳴,那種淡淡的胭脂味、淒涼感、享受人生男女之情,總是能抓住你的心,甚至他寫的景都帶有這種美妙,他總是能寫出那種人間不值得又值得的美好,所以宋仁宗限制他的政治前途,卻幫他打開了另外一扇窗戶,沒有他的詞,失去了多少詞味之香,我最喜歡他的下面一首詞。

    雨霖鈴.寒蟬悽切

    寒蟬悽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

    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

    每一句都很經典,那個姑娘要有多美,最喜歡“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人生需要找個僻靜之處,帶著淡淡醉意,尋找心中的天堂。

  • 10 # 直又直

    柳永的詞的特點一般釆用直白自然而又多為暗喻的手法,確為語言通俗而又情景交融,寓意深刻的典範!特別是他的《八聲甘州》中的"漸霜風"幾句,蘇軾曾讚譽說:"此語於詩句不減唐人高處"!

    柳永的寫作特點,還應值得我們今天的重視和學習!

  • 11 # 袁聰

    柳永:約公元987~約1053年,北宋婉約派代表詞作家。幼時聰慧,諳識音律,擅作歌詞。字耆卿,原名三變;崇安(今福建)人,出身仕宦世家。官至屯田員外郎,故世稱柳屯田。他自稱‘’奉旨填詞柳三變‘’,以畢生精力作詞,並以‘’白衣卿相‘’自許。

    由於仕途坎坷、生活潦倒,他由追求功名轉而厭倦官場,沉溺於旖旎繁華的都市生活,在‘’倚紅偎翠、淺斟低唱‘’中尋找寄託。由於多次科考失敗,出入煙花柳巷,與歌妓樂工相往返,頗具浪子作風,輾轉於各地青樓,靠給妓女寫詞過活。51歲上,柳永得中進士,做了2年官,又幹起了老行當,死後妓女湊錢將其安葬,並每年上墳,成為千古佳話。

    柳永是北宋第一個專力寫詞的作家,今存詞200多首。柳詞清新婉約,細膩獨到,改制、創作了許多新詞調,並極大地擴大了詞的題材範圍,突破了晚唐宋初以來詞的狹隘,開創了宋詞中的俚俗派。製作了大量的慢詞,發展了鋪敘手法,促進了詞的通俗化、口語化,其代表作有《雨霖鈴》。

    柳詞思想內容:是在酬酢奉獻之作中,以鋪敘之筆,描寫都市繁華富庶,以歌妓為描寫物件,描寫同屬市民階層的浪子與歌妓之間的豔冶情事,表達感情真實大膽,毫無顧忌地突破封建禮教和道德規範的束縛,反映了市民階層特有的思想感情、生活態度和文化趣味,表現了羈旅行役的情懷。

    柳詞:標誌著北宋詞發展的一個轉折,顯示出迥異前人的創新精神。在詞的體制結構、題材開拓和表現手法等方面,柳永都做出了卓越的貢獻,推動了詞的發展。

    柳詞:大量改制、創作了新的詞調,特別是製作了許多慢詞長調,大大拓展了詞體,為詞家在傳統採用的小令之外,提供了能夠容納更多內容的新形式,為後來蘇試詞‘’無意不可入、無事不可言‘’創造了條件,從而為宋詞的繁榮發展奠定了基礎。

    柳詞:善長於鋪敘,由以往填詞多用比興手法,發展為較多運用賦的方式。詞風典麗清疏、雋永深邃、情景交融、點染得法、淺近易懂、淋漓酣暢、通俗流利著稱於世。

  • 12 # 舒樂明一

    柳永是宋代第一個專力寫詞並對宋詞的詞體、內容、語言、風格進行了全面開拓的大詞人。柳詞在當時曾廣泛流傳。柳永掀開了詞史新的一頁,對詞的內容和形式都有開拓之功,這表現在三個方面:

    (1)柳永在創制新詞調方面為宋詞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詞至柳永,形式體制更為完備,為宋詞的發展和後繼者在形式、內容上進一步開拓奠定了前提條件,發展了慢詞。

    柳永常縱遊於歌樓妓館,與歌妓樂工交往,因而認識了慢詞的生命力,成為第一個大量創作慢詞的作家,引起文人的重視,促使慢詞創作繁榮,出現了蘇軾、辛棄疾等大批優秀作家。柳永以畢生精力從事詞的創作。他既有創意之才,又有創調之才,在創意與創調兩方面都充分表現出他的創新精神。後代詞人幾乎沒有不在這兩方面而接受他的影響的。很明顯,如果沒有柳永的出現,詞的創作還很難擺脫小令的影響。正是因為柳永大量填寫慢詞並取得很大成功,像蘇軾這樣的大詞人和秦觀這樣的“婉約之宗”,也都是在柳永的影響下大量從事慢詞寫作的。周邦彥受柳永的影響更為明顯。

    (2)柳永對詞體文學的開拓,還表現在拓展了詞的表現範圍,改變了詞的審美內涵和風格意趣。抒情重心、抒情方式和抒情風格的改變,對宋詞的發展也有深刻的影響,豐富了詞的表現手法。柳永認為委婉含蓄的小令寫作手法和風格,不適應慢詞的需要,因而改用鋪敘和白描的手法,把所寫內容先點示明白,再層層鋪展開來描寫,既淋漓盡致,又層次分明,感情的表達用白描手法,直來直去,不曲折隱晦,使柳詞具有感情強烈、一瀉無餘的特點。

    (3)柳詞的語言發揚了民間詞的傳統,面向市民大眾,通俗、生動,自成一體。他還創造性地發展了詞中的鋪敘和白描的手法;並自創出獨特的結構方式。柳永擅長描寫青樓妓女和漂泊失意的文人等下層人物的生活和心理,詞裡的主人公基本上都是市井平民,對他們的遭遇表示了同情。柳永使詞離開了達官貴人的歌筵閨房而走向社會的中下層,反映的生活面更寬廣了。這是柳永對詞的傳統題材的突破。他又把從生活中汲取來的通俗化、口語化的俚語俗語運用到詞裡,表情達意生動真切,開了元代散曲的先聲,使柳詞從內容到形式,都具有了“俗”的特點。

    作為第一位對宋詞進行全面革新的大詞人,柳永對後來詞人影響甚大。即使是蘇軾、黃庭堅、秦觀、周邦彥等著名詞人,也無不受惠於柳永。北宋中後期,蘇軾和周邦彥各開一派,而追根溯源,都是從柳永詞分化而出,猶一水中分,分流並進。

  • 13 # 黃淞書畫

    柳永詞作,雖是也以“代言”的抒情方式為特色,但他更在意自我的情感體驗,注重表現自我獨特的心態和人生體驗。在“柳氏家法”結構特色中,透過用“慣用結構”,情景轉換的多層結構,“傳統式”結構的表達方式,讓柳永的詞作呈現出了多姿多彩,而又變化豐富的美學特質,審美體驗。

  • 14 # 碧先生手繪pop

    "通俗易懂"是柳永詞的語言藝術特色,這種語言藝術特色形成"凡有飲水處,即能歌柳詞"的局面。柳永詞的成功之處是通俗易懂,易於風行,擴大詞的境界,使詞更有豐富的表現力,讓內容可以曲折盡致的表現出來,使語言更富於通俗性。柳永詞的通俗性,還表現在其獨特的序列結構的創作手法,因而使語言修飾達到淋漓盡致的境界。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百家姓中到底有多少姓氏?對此你怎麼看?